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早期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早期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 : 幼儿,性启蒙教育
当今社会环境是开放的,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文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媒体传播有关性的信息的渠道非常多样,传播有关性的内容也堪称丰富。而3-6岁幼儿已经进入性蕾期,幼儿需要掌握一些性知识和技能,对幼儿实施早期性启蒙教育至关重要。
1、 3-6岁幼儿性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日益开放的社会环境需要对幼儿进行性启蒙教育。无论是电视剧中的一些亲密的镜头还是各种网站上对性行为或是性知识的文字和视频,对于儿童来说已经是屡见不鲜的事情。然而面对这样的开放环境,儿童所接受的性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儿童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近年来,出现的、猥亵儿童以及性早熟等问题屡见报端,对幼儿进行性教育成为了社会的“被迫需要”,幼儿需要掌握一些性知识和技能,如性别角色、性别侵害、生殖器官等的认识和保护自己的能力。为此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对幼儿进行提早的性教育,让他们掌握正确的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行为的理念,为日后能够良好的适应社会环境,并对网络中的多样的有关性的信息具有一定辨别和筛选的能力。
其次,高速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对幼儿进行性启蒙教育。3-6的幼儿已经具有萌发性别意识、产生性好奇、性骄傲、性别认同等特点,如幼儿可能会向教师或者家长提问,为什么女生没有小?为什么只有男生才会站着小便,而女生要蹲着?男孩子也会时常说:“长大之后我要成为像爸爸一样的男子汉”,女生则会说:“我想像白雪公主一样漂亮”。这些现象都说明,幼儿已经进入了性蕾期。因此,家长和教师对于幼儿在这一时期出现的“特殊”问题、“特殊”行为表示理解并耐心地引导。上述情形说明3-6岁幼儿自身就存在着性认知的需求,不仅如此,在幼儿的关键期对幼儿进行性教育可以保障幼儿健康的性心理,可以让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以防幼儿日后出现性别混乱、恋童癖、同性恋等问题。
2、 幼儿性启蒙教育的现状分析
在实习、见习以及课题的调查研究中,通过对当前幼儿园教育的观察、对幼儿教师及家长的访谈以及与幼儿的沟通交流中,笔者认为在幼儿性启蒙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2.1、 性启蒙教育实施的路径单一
据笔者与幼儿教师和家长进行访谈结果来看,多数幼儿教师及家长仅仅只通过绘本来对幼儿进行性启蒙教育,教学方法单一,教师缺乏对游戏、手工等其他路径的探索,导致对幼儿进行性启蒙教育的效果不佳,也不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兴趣。
2.2、 性启蒙教育目标不全面
据笔者调查,多数幼儿教师及家长认为对幼儿进行性启蒙教育的实施目标是让幼儿知道男生与女生的不同,并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与技能。这说明幼儿教师及家长对幼儿性启蒙教育实施的目标确定较为笼统,目标理解与掌握并不全面,需要极大加强幼儿教师对性知识的学习。
2.3 、对性启蒙教育活动内容的认知不明确
据笔者与幼儿教师及家长进行访谈和与幼儿沟通交流的结果来看,大多数幼儿教师及家长对性启蒙教育概念界定并不清晰。表现为只是知道性启蒙教育,但是对性启蒙教育的理解并不全面,对性启蒙教育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不够,对性启蒙教育活动内容认知不明确。
3、 实施幼儿性启蒙教育的有效策略
基于幼儿性启蒙教育现存的种种问题,笔者从幼儿园、家长、社会三个层面提出对幼儿实施性启蒙教育的不同策略。
3.1、 幼儿园性启蒙教育的实施
学校教育在个体的身心发展中占主体地位,因此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性启蒙教育中应该发挥主导作用。
首先,充分利用隐性教育的作用,设计主题环创对幼儿进行性启蒙教育。环创设计是每个幼儿教师都会接触到的一项教学工作,也是幼儿在幼儿园每天都会接触到的环境,环创设计总是会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潜移默化地会受教室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关于性知识的环创,例如可以通过漫画的形式将性教育的知识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这也是孩子非常喜欢的一种形式,并且可以很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的思考。
其次,制作手工,对幼儿进行性启蒙教育。为了更好地让幼儿学习性知识。教师可以将男生女生的某些生殖器官或者是身体上的某些私密部位用手工的方式制作出来,教孩子认识,告诉他们这是属于自己的私密部位,不可以让别人随意触碰。因此,笔者认为只要一线幼儿教师在这个层面多加思考,定能促进性启蒙教育的效果。
再次,发挥显性课程的作用,安排性启蒙教育的课程。除了间接的对幼儿进行性启蒙教育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直接的教学方式进行性启蒙教育,教师也可以通过视频、音像等多媒体的作用,如观看动画片《小威向前冲》或者讲故事等教学方法对幼儿进行性启蒙教育知识的讲解。这种显性的教学方式会使性教育的效果非常明显,也有利于幼儿系统的学习关于性教育的知识和技能。
第四,设计游戏,对幼儿进行性启蒙教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教学方式之一,这一方式十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设计有关性启蒙教育的游戏,如假扮医生检查、扮新郎新娘、过家家、吵架扭打等这类游戏都可以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帮助幼儿以一种有趣的方式获得性知识和性技能。
最后,利用绘本,对幼儿进行性启蒙教育。绘本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可以将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性知识通过图画通俗易懂地传授给幼儿,是对幼儿进行性教育的一种良好的载体。绘本色彩鲜明,趣味性极强,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绘本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可以用各种各样幼儿喜欢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性知识的传授。
3.2 、家庭性启蒙教育的实施
家庭是孩子的主要生活环境,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和家长在幼儿的性启蒙教育中起重要作用。
首先,重视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对幼儿实施性启蒙教育,仅仅依赖幼儿园一方的力量难以达成良好的效果,必须要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家长应该自觉配合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并且家长应该积极地查阅和了解对幼儿进行性教育的方法,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提出的关于性方面问题,家长能够很好地解答,而不是对幼儿的这类问题选择忽视,或者认为幼儿提出的问题是不当的对幼儿严厉斥责。
其次,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性教育理念,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家长应该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转化几千年来谈“性”色变的观念,适应社会的变化。家长也应该学习和掌握一些正确的性教育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可以对幼儿进行良好的教导。家长还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
3.3、 社会性启蒙教育的实施
社会和社区是人类生活在其中的重要环境,在幼儿性启蒙教育中也不能忽视社会因素的影响和作用。
首先,大力宣传对幼儿实施性启蒙教育的必要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家长和幼儿园是否重视性启蒙教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的传播。因此,社会应该充分利用媒体和各种宣传渠道,让大众破除几千年来中国纲常伦理和封建文化的影响,了解对幼儿实施性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社会文化。
其次,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除了增加幼儿的性知识,提高幼儿保护自己的能力之外,完善相关害的法律法规也很重要,要加大对害不法分子的整治;同时也要健全相关法律制度,防止不法分子找到法律的漏洞,肆无忌惮。只有在完善相关害的法律法规的同时加强对幼儿性知识和性技能,这样才可以使性教育发挥最大的效益。
综上所述,只有幼儿园、家庭和社会都对幼儿的性启蒙教育越加重视,就越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越有利于幼儿素质的提高。本研究基于对幼儿实施性启蒙教育重要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法和调查法的研究探析了当前我国幼儿性启蒙教育实施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个方面提出了对幼儿实施性启蒙教育的策略,以期对当前幼儿性启蒙教育的改善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董芳芳幼儿性教育实施策略浅谈[J].发展2019(08):96
[2]任雪敏,谢宇飞,刘艺敏,等绘本在幼儿性教育中的应用及分析[J]科技风,2020(05):223
早期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启蒙教育;课程
0 引言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已有几十所高校相继设立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国家民委直属的民族高校,为顺应学科交叉和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近年来申请并设立了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在对智能专业新生培养的过程中,教学团队借鉴其他高校先进经验并结合计算机科学学院现状,针对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特点,探索和尝试一种多元化专业启蒙教育模式,其目标是通过对大一学生进行专业启蒙教育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研究专业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制订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学习规划和职业规划。
我国的传统教育一向重视启蒙教育,宋代朱熹就曾著有《易学启蒙》一书。启蒙是教育永恒的使命,针对个人的启蒙通常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专业启蒙教育是大学专业教育的起步,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及职业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
1 专业启蒙教育的现状’
当前一种较普遍的观点认为专业启蒙教育就是对新生进行“专业百科知识”的启蒙,通过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实现。传统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一般可以分为专业概况介绍、专业培养体系与学习目标讲解、学习方法与兴趣培养、该专业的社会需求和就业前景等4个部分。与其他许多理工科专业一样,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也会有在第一学期开设智能科学与技术导论课程,但由于智能专业具有交叉性、综合性并且受到传统教学体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智能专业导论课在实际课堂讲授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例如,由于受教学计划制订规则的限制,包括平均的周学时数、学分数以及专业课程前后衔接等,教师在学生大学4年的第1学期甚至第1学年很难安排其他专业课教学。
根据笔者对一些开设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院校的教学计划和大纲的调研情况看,许多学校和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目前的情况相似,在第一学期安排的专业课是C语言程序设计,在第二学期安排数字逻辑和(或)C++程序设计等专业基础课。这就导致在智能专业第一学年中,智能科学与技术导论课“独挑”专业启蒙教育重担的结果,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专业的“点、线、面”难以顾全
1)有限的课时数与丰富的内容难以匹配。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集计算机软硬件、自动控制、网络等现代科技于一身,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其内容之丰富、难度之深、应用面之广可想而知,而导论课能安排的学时很有限。这使得教师在上导论课时很难兼顾知识面与知识深度,要想完整并系统地在新生面前展现该专业的前沿性内容非常困难;许多学生听完导论课后难以从宏观角度理解和认识智能专业,常常会产生“雾里看花”、不知所云的感觉。
2)专业导论课与专业理论课衔接不紧密。
万事开头难。大一新生由于知识结构不完整并缺乏认知能力,难以从整体上把握学科形态,对导论所涉及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然而等到高年级再接触大量专业课时,学生已基本忘记了入学时学习的导论课基本内容。由于缺乏对该专业的宏观把握,学生在后来的专业课学习中常常是孤立地学习某一门专业知识,很少会主动并且有意识地将相关课程联系起来学习。这就妨碍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养成。
1.2 学生普遍缺乏对未来的规划
1)对专业产生片面性认识。
按照现行的教学计划安排,智能专业的新生多半从计算机类课程开始进行专业课学习。专业启蒙教育中也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再加上新生易受“先入为主”效应的影响,一些学生在和笔者座谈时就流露出只要学好计算机课程,掌握几门编程语言,今后就能够胜任智能系统开发设计工作的想法,这种想法在以技术至上为学习理念的学生中很具有代表性。
2)对专业的学习兴趣难以维持。
教师在上导论课时都会精心准备一些课件和素材,以便新生一开始就能产生对该专业知识的好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并且较长时间没有深入到专业学习与研究中,很多学生对该专业的学习兴趣下降,有的甚至将兴趣转向其他专业。笔者在跟踪抽样走访中发现有一些学生已流露出厌学情绪和转专业的想法,对自己的未来也缺乏规划。
1.3 专业认知度与相互沟通能力有待提高
通过对计算机科学学院2012级智能专业新生进行走访和座谈,笔者了解到很多学生特别是来自于民族地区的学生在上大学前很少或者根本没听说过这个专业,许多学生的专业志向是家长或教师帮忙填的,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专业调剂。这就造成整个年级中,第一志愿报考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比例低于50%,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新生是“被智能”。
就民族院校自身而言,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超过汉族学生,有较多的学生来自土家、壮、苗、回、畲、朝鲜等民族,即使是汉族学生,他们也多半来自于各地的自治县或自治乡,因此这些学生除了具有一般大学新生的特质,如由于在初高中阶段一心准备高考,而缺乏对社会的了解,对所报考的专业知之甚少外,还受到基础弱、底子薄、知识面窄、见识不多、思维不够活跃、羞于表达、汉语表达能力较弱等因素的困扰。这就势必导致一些学生对智能专业的认知度低,对即将开始的专业知识学习也没有准备,兴趣不高,得过且过,与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也存在一定障碍。
2 多元化专业启蒙教育模式与实施步骤
在对计算机科学学院当前专业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后,笔者认为从大一开始就应采用多元化的策略开展智能专业启蒙教育,着手培养学生对学科的认知感,在学习方法和创新思维上给予启蒙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专业视角和学科分析架构,为今后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1 制订教改计划。促进专业启蒙教育
刚入学的新生对于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比较陌生,加上不同民族学生在生活习惯、风俗、待人接物观念上有差异,新生之间渴望相互交流对新学校和新专业的看法,但苦于交流渠道的欠缺。根据以往的观察发现,能否有效地融入班级和团队,是影响学生未来专业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笔者在新生专业启蒙教育中将如何解决学生与人沟通的问题放在第一位考虑。只有先解决了学生思想和交流方面的问题,才能为他们解开心锁,为专业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从2012级智能科学专业的学生进校开始,我们就在新生中开展放飞梦想的“云帆计划”。选派优秀专业课教师担任智能科学各小班的班主任。各班主任从新生踏入大学校门的那天起,就从各民族学生自身的特点人手,通过定期个别谈话、班委会、各民族学生宣介会、专业学习规划讨论会等形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帮助他们增进彼此了解,加深其对智能专业的认识,引导和强化班级学风建设。这种目的明确、有计划性的活动形式极大地提升了班级凝聚力,使得班上新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同时为后续科研兴趣小组和学科研讨小组活动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
2.2 建立专业教师辅导访谈制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智能专业的认知和学习兴趣,智能专业教学团队作为辅导教师组织了多次师生访谈。在访谈过程中学生提出很多他们关心的问题,如大学课程学习和高中课程学习有什么不同?与同班同学和同寝室同学间的关系该如何处理?C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除了专业书籍之外,还有哪些书籍是学生在大学阶段需要了解的?考研和找工作的关系该如何处理?机器人与智能专业有何关系?智能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趋势怎样?少数民族学生如何学好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
针对这些问题,辅导教师不是只进行简单的说教,而是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宗旨,尽量从客观、专业的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介绍案例、科技信息动态及教师自我学习的亲身体会,引导学生就自身关心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此外,教师还特别提出学生要学会根据自身的情况对前人的成功经验有所取舍,批判地继承前人的观点,力求探索出一条适合各民族学生的求学成长道路。
2.3 改进教学模式
在师生间关系更为融洽的基础上,笔者采用“纵、横”结合的方式进行新生专业启蒙教育。“纵向”方面主要是从课程配套与衔接上进行改革尝试,以智能专业导论课为专业启蒙先导,以各专业骨干课程的宣介为后继,让新生既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又在第一时间找到和认识相关教师,为其早日进入专业学习作好铺垫。
“横向”则是将课堂教学与对学生的平时管理相结合,营造出思想与专业教育相互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教育氛围,在学生的感性世界和理性世界之间搭好桥梁。具体做法有: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该教学团队抓住智能科学与技术导论课开设的时机,摒弃一贯的说教方式,在导论课教学中引人技术宣讲会、专题报告会、教学实践环节,请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师就各自研究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应用前景介绍前沿技术和最新动态,让学生既感到智能的有趣,又了解智能专业的一些重点和难点。
另外,我们还在课余时间通过组织新生参观开放实验室和教师研究室、与课题组中的研究生座谈、鼓励新生与高年级优秀学生组成同民族和同乡学习互助组等活动,让学生在脑海中初步建立起知识、技术、专业和学科间的联系。同时,从大一开始就安排新生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比赛、大学生创新比赛、机器人设计比赛等一系列学科竞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他们逐步了解智能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
2.4 组建兴趣小组,实现自我引导
在发挥学生自主积极学习的诸多因素中,兴趣爱好尤为关键。为了使得兴趣成为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直接推动力,从新生入学之初,笔者就有意识地引导和协助新生自发组成兴趣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和班级活动。最初的分组情况表明新生在早期更倾向于以寝室为单位参与各类活动,如在专业规划演讲比赛、电工实习、竞赛科目选择等班级活动中,学生更多地以寝室为单位进行分组,原因在于同一个寝室学生的作息时间比较一致,方便大家统一行动。
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寝室的界限渐渐模糊,将学生联合在一起的更多的是共同兴趣和爱好。这种方式建立起来的关系更加牢固,并且在这样的兴趣小组中每个学生的分工更加明确,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希望能为小组作出贡献,因而更能激发出学生的创作灵感,提高学习积极性。这一点在后续开展的机器人创新比赛中得到了很好的证明,如2012级智能专业的学生通过联合、分工、协作,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了选题、分析、搭建构型、软件编程、报告撰写、视频拍摄上传等流程,最终顺利地完成了预定任务,向组委会提交自己的设计作品。通过兴趣小组的成功运作,各个兴趣小组已开始成为优秀学生专业启蒙教育的宣传站,成为吸引新生钻研科学知识的“吸铁石”。
2.5 设立多层次考评模式
传统的考评体系主要偏重于学生的卷面考试成绩,这种考评模式过于片面,不利于创新型学生的发展。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结合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多学科交叉性、融合性、综合性很高的学科特点,我们在专业启蒙教育别注重综合考评体系的建立。
我们将专业导论课的考评分为多个层次:(1)卷面考试。期末考试仍然采用书面形式,注重对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内容情况的考查。(2)讨论报告。针对导论课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专业知识认知的专题讨论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选题、资料查阅、PPT制作和小论文撰写,最后进行答辩讨论,从而训练和培养新生分析问题、逻辑推理、书面及口头表达的能力。(3)实践环节。教学实践环节会让新生实际动手制作小型简易的微控制装置,增强感性认识,锻炼动手能力。
该考评模式设立的目的是让新生除了重视基本学习能力的提高外,还要从一开始就注重锻炼自己的自学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这种多层次的考评结果同时也可以作为日后选拔竞赛学生的重要评判依据。
早期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幼儿;音乐;早期教育;智力发展
童心就像一张白纸,又似羽翼未丰的小鸟,需要人小心翼翼的描绘和哺育!
日本学者木村久一曾经提出过儿童的可能能力的递减法则,他说:生来具备一百度可能能力的儿童,如果从一生下来就给他进行理想的教育,那么就可能成为具备一百度能力的成人。如果从五岁开始教育的话,教育再好,也只能达到具备六十度能力的成人。到十五岁时教育就会剩下四十度。这就说明早期教育对开发孩子潜能的重要性!
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登纳曾经说过:“在个体可能具有的所有天赋当中,音乐天赋是最早出现的。”儿童对声音的反应在胎儿期就开始了。准妈妈们都知道在怀孕期间,多听音乐会让自己心情愉快,放松了心情,那么在准妈妈妊娠的第三个月,多数胎儿对外界的声音刺激就有所感觉,他们用动作及改变内部呼吸的方法对声音刺激作出反应,如:时而妈妈觉得呼吸加速,时而妈妈又觉得犯困,时而觉得宝宝好像在踢妈妈的肚子,时而又觉得非常平静,从而可以看出,如果妈妈听着不同的音乐,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也有着不同的反应。因此,音乐能力不会凭空产生,只能在环境刺激与教育的作用下逐渐发展起来。
研究发现,0~6岁是他们的智力发育的重要阶段。我们可以将0~4个月的宝宝说是音乐早期教育的第一发展阶段,4-18个月时为音乐早期教育的第二发展阶段。当宝宝进入一岁半时,也就进入到语言的学唱期,2-3岁的孩子能试着去模仿音乐的旋律和伴随音乐舞蹈,尤其是节奏鲜明的音乐他们更有兴趣。这时便可以让孩子玩弄一些打击乐器,通过这些节奏乐器的演奏,孩子便可以意识到自己的动作与有节奏的音响之间的“因果性关系”。而所谓“因果性关系”,正是人类认知能力特别是推理性能力的根本基础。通过早期音乐教育使儿童直接的把握事物之间的“因果性关系”,对于儿童的智力开发具有奠定基础的重要作用。
大多数儿童在进入4-6岁之后,已经可以同游有律乐器的演奏,把一个一个的乐音组织成一首一首的优美乐曲,在这个演奏的过程中,儿童已经直接地把握了“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这种进步将对孩子一生的智力发展产生重要影响。10―12岁是脑音乐功能建立期。音乐的早期教育家铃木先生说过“如果让一个儿童从降生之日起就听美好的音乐并自己学着演奏,就可以培养他的敏感,遵守纪律和忍耐性格,使他获得一颗美好的心”。他还强调音乐潜移默化的作用及早期教育的特殊意义。“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培养到巴赫和莫扎特的音乐感高度,从人格到各方面,整个人都融入到音乐之中,儿童在不知不觉之中,培养起很高的人格。除了音乐之外,再也没有能够从出生时就开始进行教育的领域了。”由此可见,幼儿0―4岁的早期音乐教育是多么重要,所以作为教师和家长,要非常重视孩子这一时期的教育,人在幼儿时期生理技能最敏锐,所以教育开始越早,人的潜能就越能得到充分挖掘。“音乐天才”,向来是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像莫扎特、肖邦……还有因模仿MJ而红遍美国的中国儿童小宝,四岁便能即兴变化舞姿,拥有惊人的舞蹈天赋,怎能不说这些人就是为音乐而生的呢?实际上,所谓“音乐神童”,除了具有天生的音乐素养外,另一重要因素来源于他们在妈妈肚里就开始接触音乐。这种天才,是儿童“特殊先天秉赋”与“早期音乐教育”反馈互动的产物。可见,幼儿音乐的早期教育培养了他们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
抛开这些音乐奇才不谈,就谈谈我们身边的幼儿音乐教育。现在的很多幼儿园实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这也是我最推崇的一种幼儿音乐教学法,它更加注重节奏上的训练。“万物之初先有节奏”。许多年来,音乐家都从不同的角度来强调节奏的重要性,并把节奏摆在音乐要素之首,即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所以节奏的培养和训练是幼儿学习音乐的长期任务之一。节奏训练可以包括唱歌拍手、听音记拍、模拟、边走边说、演奏节奏乐器等环节来实现,通过节奏的训练和乐器演奏等一系列活动,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幼儿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利用身体的各种器官来形成良好的身体协调性,并培养了他们感知音乐、理解音乐,提高音乐节奏的能力,陶冶性格和情操。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感情的一门艺术,在表现人的感情变化、心理活动、思维走向等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同样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最倡导的就是歌唱的训练。它便于幼儿节奏、节拍、强弱对比等多方面的掌握,形成耳听、脑想、嘴唱、手动多方位配合的学习方法。当幼儿欣赏音乐、演唱歌曲、参加音乐活动时,对幼儿的心理可以产生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刺激,使得幼儿的情感激发表现得更为直接和强烈。而这种情感的冲动,正是对幼儿智力的启迪和促进,能够激发出他们巨大的创新思维潜能。
音乐更是一门听觉艺术。在幼儿欣赏音乐时,会对节奏、音高、力度、音色等方面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这就使幼儿在听觉方面有很好的提高和加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单单是要靠听,幼儿在学习歌曲和律动练习时必须在记住歌词和动作的前提下才能够进行,这又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记忆力的发展。幼儿通过感知,将自己所听到的音乐传入大脑,会产生一种特殊的不同凡响的情感体验,增添幼儿的兴奋情绪和积极动力。幼儿经常接触音乐,受到音乐的熏陶,可以使幼儿心情愉悦,内心平静。可见音乐对于幼儿情感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使他们对事物美的认识更进一层。对于现在任何的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情感的基础,都只能成为空谈。而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正可以为他们培养良好的情感基础。音乐在实现思想教育作用的时候,并不是靠强制的方式,而是以鲜明生动的音乐本身,潜移默化地产生作用。
每对父母都有对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所以很多父母在孩子的音乐教育上有强迫性,从而使孩子厌烦对音乐的学习。孩子是自由的、可爱的,我们绝不是把每个孩子都有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幼儿的启蒙教育非常重要,也是一个系统、全面的教育过程。我们进行早期音乐教育正是借助了音乐艺术的魅力,用健康、优美、积极向上的情感去陶冶幼儿的心灵,促进他们的发展。兴趣是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要让孩子在玩乐中了解音乐,感受音乐,让音乐尽可能的去开发幼儿的创造力、挖掘心灵的潜能吧!
参考文献:
[1]尹爱青、曹理、缪力.外国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早期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亲子园 ; 独生子女 ;身心发展 ;运动 ;亲情
0—3岁婴幼儿时期是人生的最初阶段,是影响人的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年龄越小,发展的速度越快,此时对孩子施以适宜的教育和训练,对孩子潜在智能的发展有长远的意义,而家庭作为儿童成长的初始环境,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教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全面提高家长的育儿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了解婴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把每个孩子的潜能都最大限度开发出来,我们利用本园感觉统合训练场所、蒙台梭利教学设备和人才等教育资源,开办了亲子园(婴幼儿早期教育中心),通过亲子活动全面开发婴幼儿潜能,帮助家长提高育儿水平,使孩子从0岁起就接受科学的启蒙教育。经过一年来的亲子园教育活动,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向家长宣传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普及了育儿知识,提高了婴幼儿家长与抚养者的认识及教育技能,使孩子的潜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我们认为:亲子园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影响是全方位的。
一、亲子园是对0—3岁婴幼儿家长科学育儿指导的最佳形式之一
亲子园的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有的是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姑表兄妹溺爱的糖水浸泡着的“娇宝宝”,有的是由履行“公事”的小保姆带大、有的是在忙碌的工作中随便拉扯过来的、还有些是在责备声中长大的,他们带着不同的生活影子集中在亲子园时,亲子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告诉家长和宝宝在游戏、活动、交往中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在亲子园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独”,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而家长对他们的言行则听之任之,不少家长认为孩子的这一不良行为是因为小不懂事,大了自然就会好,而对他们的言行听之任之,针对家长这一错误观点,我们对家长进行科学指导,让家长和我们一起在亲子园活动中教会孩子互相谦让、不争不抢,学会自取玩具和收拾玩具。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家长参与,使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在这一阶段的发展目标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启蒙教育,通过活动和指导,我们欣喜的发现:大多数家长都能科学的指导孩子进行认知活动,体能锻炼,就连和孩子的对话内容都丰富起来。亲子园为家长的科学育儿提供了最佳的指导方式。
二、亲子园有助于婴幼儿交往范围的扩大和交往能力的提高,弥补了独生子女交往的不足,也扩大了成人间的交流
交往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婴幼儿喜欢听别人讲话,摸仿别人的声音呀呀学语,在人们无意识教他们的情况下,婴幼儿形成了自己的语言,而在这呀呀学语阶段,父母带孩子到亲子园参加活动,无疑是为孩子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最佳方式。在亲子园里,在父母亲的带领下,在参与老师组织的活动中,孩子们结交了许多新朋友。在活动中开扩了眼界,锻炼了能力,提高了主动适应周围环境的意识。在活动中孩子主动与同伴交流,学会主动按指令完成“任务”,而家长对亲子活动参与,收到了亲子互动,家园同乐的效果,活动中孩子和伙伴同乐,增强了孩子的社会性情感,开启了智能、发展了个性,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促使孩子身心得到最大限度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在亲子园的活动中,成人间的谈话也随孩子之间的交往而变得生动起来,大家相互交流育儿经验,在不知不觉中,亲子园里的父母“育儿沙龙”也成立了,扩大成人间的交流。
三、亲子园许多设备和宽敞的空间,可以使孩子自由的伸展四肢,亲子园里的玩具材料、体育器械也比家庭丰富,可供孩子自由探索和运动,对婴幼儿动作的发展,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都大有益处
0—3岁婴幼儿需要运动,在运动中探索和摆弄东西并将这些印象储存在大脑中,以备以后分类。为此,我们亲子园为孩子活动提供了宽敞的空间和设备,在两百多平方米的亲子园活动室里,我们投放了一整套感觉统合训练器械,为孩子自由伸展四肢,进行体能锻炼提供了条件,而我们为亲子活动所购置和自制的一系列教玩具,如小拉车、拉力器、小抛伞等等,无疑提高了孩子动手操作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在亲子园活动过的孩子,到3岁入幼儿园时,他的运动自如的程度远高于没上过亲子园的孩子。
四、亲子园活动需要家长的共同参与,能满足孩子的安全需要,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唤起父母的童心,能使家长更多的理解孩子,发现孩子的优势与不足,也能使孩子更多地与父母配合,增进亲情
在开展亲子园活动中,我们设置的活动都需要家长的共同参与:在教师指导下,在活动中,家长积极鼓励孩子,亲近孩子,仔细观察自己的孩子,当大家在一起活动时,家长心里在不停的反思:为什么哪个孩子那么积极活动,而我的孩子却不好学?为什么别的孩子坐得住,动手操作能力强,而我的孩子却到处乱跑?不愿意和伙伴共同游戏呢?观察和思考得出了结论是:迫切地想了解别人是怎样培养孩子的?别人能做到的我为什么做不到呢?为此,每次活动结束,我们及时为家长提供一段交流的时间,大家围绕教育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交流自己的看法、想法、做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获益匪浅,在亲子活动中,孩子和父母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增进了亲情
五、亲子园活动都是目的、有计划的,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孩子的特点,给孩子提供学习、模仿的机会,有助于家长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技能的提高
早期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谈起幼儿教育,大家并不陌生,幼儿教育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方法不科学,教育主题不明确,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加强和改进幼儿教育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具有重大的意义。幼儿学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在社会、家庭、幼儿园等多方面的互相配合教育下才能达到的特殊工程。通过为孩子创设适宜的心理环境,支持和引导儿童的经验建构,提高其科学能力,培养其科学探究习惯。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幼儿的第一课程,每个儿童从出生到进入社会,约有70%的时间是在家庭度过的,家庭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中影响极大,这是因为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思想品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具备着社会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优势。据专家分析,幼儿有以下方面的表现优势:天然的早期化、巨大的感染性、强烈的针对性、间接的传递性。如果家庭教育的优势发挥得好,这对幼儿早期的成长、发展十分有利。
二、幼儿进行情商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到四五岁时,脑会长至成人的2/3,其精密的演化是一生中最快的阶段,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尤其是情感学习能力,也在这个时期得到最大发展,六岁以后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一个儿童此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躁、猜疑、易怒、悲观,具有破坏性、孤独、焦虑,有各种恐惧的幻想,对自己不满意等,将很难把握未来遇到的各种挑战和机会,发挥潜力,可以说他这时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在幼儿阶段进行正规系统的情商教育十分必要,这是奠定人生成败的基础。
三、学前教育的方法
1.善于掌握幼儿的心理特征
幼儿与成人是两个不同范畴的群体,两者在心理上差异很大,只有真正认识这些事实,才能对幼儿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达到预期目标。幼儿的心理特点:活泼好动;好奇好问、认识具体形象、模仿性强、无意性大。针对幼儿以上的心理特征,就不能长时间地让幼儿单纯而枯燥地进行活动。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应该热情地、耐心地给予解答。在教育幼儿时,要注意将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生动化,便于幼儿接受和理解。要让幼儿多模仿文明的语言和优良的行为。
2.智力开发要科学进行
智力是在外界环境中锻炼的结果。专家认为,它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对于平常人来说,后天因素的作用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大脑发育与成长大部分是在幼儿阶段进行的,一般可结合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发幼儿的智力:训练幼儿的动作发展;促进幼儿观察力的提高;丰富幼儿的语言观念;提高幼儿记忆力;培养幼儿思维能力;鼓励幼儿的创造力。专家认为,要为幼儿提供广泛的生活经验和内容。让幼儿的智力在吸收了形式多样的生活经验后得到发展。
3.艺术启蒙要有新颖性
上面已经提到,由于幼儿个性好动、好问、好玩等。因此不能让其长时间地进行“读写”训练,要让孩子们多接受艺术启蒙教育,比如:唱歌、跳舞、画画等。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通过美妙的声音,生动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的感染力是巨大而不可比拟的。马雅可夫斯基说过:“歌手的声音唤起勇气。”婉转动听的旋律可以使人兴奋,给人带来无比的喜悦,又可以使人潸然泪下。音乐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幼儿的性情,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多开辟音乐欣赏课,让孩子们多接触音乐,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一些简单易懂的歌曲进行。
4.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
第一,家园结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幼儿园的教育是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的。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用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幼儿成长手册,使家长了解科学育儿的知识,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可以让家长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家长和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中受到教育。
第二,榜样激励。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成人的表扬和鼓励非常重视,家长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的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
第三,科学引导。幼儿教育中常有这种现象,有些教师或者家长很想教育好孩子,养成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与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例如,有一位父母很想教育孩子孝敬老人,但由于爱子心切,吃任孩子挑,钱任孩子花,结果导致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自私任性的坏习惯,对老人却不够孝敬。因此,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对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言传身教。幼儿的思想单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所以对于自己的第一个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尤为上心,父母不雅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误导幼儿。家长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表率,来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平时能够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五,强化巩固。行为巩固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使其能够在生活常规的制约下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常规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在行为巩固教育时,还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幼儿坚持良好行为。在检查中对行为习惯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对较差的孩子进行个别帮助。检查中为行为表现好的孩子在墙报上贴上星星,使其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以激励其他幼儿,并能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工作是繁重而光荣的,涉及的方面也很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研究和进取,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我认为,只要做到家园共育,付出我们的努力和心血,付出我们的关爱,任何孩子都会成功而自信的走向未来的第一步——小学生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早期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范文6
早期阅读的目的是“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一些心理学家认为:“2~3岁是儿童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儿童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听、说、读要从最小年龄起就同时得到发展。”这说明幼儿已经具备阅读的能力,也表明了在幼儿期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呢?
一、提供丰富多彩、和谐宽松的阅读环境
幼儿早期阅读要贯穿在幼儿一日活动之中,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和可能,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多方面、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自然而然地开展早期阅读活动。
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有的放矢地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材料,并摆在幼儿容易拿到的地方,让幼儿自由地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和探索。如:在活动区、图书角里提供相应的新图书、新图片,并向幼儿介绍图书、图片的名称和内容,以激发幼儿阅读的欲望和兴趣。
二、多种途径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早期阅读中确立以幼儿为主题的新观念,从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爱好出发,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引导幼儿获得成功,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在阅读教育中引导幼儿独立自主地学习,使幼儿将客观要求变成自己的主观需要。
我们注重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尊重幼儿的意愿,通过点拨、引导、鼓励,帮助幼儿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如:教师朗诵,幼儿欣赏,由教师选择固定时间(午间休息或离园)等时间在光线适度且安静的环境中进行,边翻书边指图画边讲读,还可以与孩子进行简短的对话,选择的读物内容最好能连续朗读数日再变换。又如:教师和幼儿共同阅读,采用问答式,教师提问,幼儿回答,如在《小猪变形记》中,我让幼儿边阅读边回答各种不同的问题,“小猪路上遇到了谁,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最后小猪怎么样了?”等,也可采用讲解式,由教师手指画面,边讲解边提问,还可以指导幼儿自己阅读,让幼儿自己感受阅读内容,并获得有关的信息等。
三、提供优秀的阅读篇目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供给幼儿阅读的图画书应达到以下要求:以图为主,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我们立足于幼儿道德发展的现状,通过对幼儿读物的筛选确立了适合幼儿道德发展的早期阅读内容体系,为幼儿提供优秀的阅读书籍,实现以阅读促进幼儿道德成长。
1.明确幼儿读物的分类
根据早期阅读问卷调查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将3D6岁幼儿常接触的的文本读物分为六大类:①启蒙读物,即向儿童传授最基本、最简单、最实用的一般知识的读物。如:《三字经》《唐诗三百首》《童谣》等。②思想品德教育读物,即帮助儿童实现社会化过程,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的图书。如《伊索寓言》《好品德故事》等。③科普读物,指传授、普及科学知识的读物。如:《十万个为什么》等。④传播人类历史知识的读物。如:《上下五千年》。⑤现在比较流行的儿童图书和卡通读物。如:《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⑥文学读物(儿童文学读物),如《格林童话》等。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家长对“阅读”的印象停留在文本阅读方面,而忽视了视听读物对幼儿的教育意义。
2.探索各年龄段阅读书目
围绕 “以文本读物为主,视听读物为辅”的早期阅读侧重点,结合家园共同阅读的方式,我们重新确定了适合本园幼儿实际的幼儿读物分类体系。主要将幼儿读物分为两大类,即课内读物和课外读物。课内读物多以教材上能渗透道德教育的儿歌、故事、童话、寓言为主;课外读物则以启蒙读物、品德教育读物和文学读物为主,科普读物、历史读物为辅。
在课内读物与课外读物两大体系中,课内读物因来源于教材,具有典型的年龄特点,因此根据各年龄段不同的道德发展目标,我们确定了教材上的幼儿必读书目。而课外读物则因侧重点不同而适合各个年龄段。比如《唐诗三百首》《三字经》《百家姓》等,若侧重于语言能力的培养,则小班幼儿也适合阅读;若侧重于理解其中的含义,那中大班的幼儿比较适合阅读;若立足于幼儿道德渗透,则各个年龄段均有适合的内容。因此我们选择了比较优秀的作品作为幼儿阅读书目,由教师根据班内幼儿特点灵活掌握。
四、在阅读中提高幼儿的识字能力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先读书后识字的方法。阅读丛书中包括诗歌和故事两个方面的内容,诗歌明快活泼,故事短小精悍,有丰富的想象和有趣的情节。先由老师阅读,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初步掌握诗歌和故事内容后,教幼儿认识一些最简单的字,同时还可开展一些有趣的识字活动,选择一些有趣的象形字,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并认识,如:引导幼儿认读上小下大就是尖,田上有草就是苗等,通过有趣的指导语,再加上相应的图案,幼儿会识得快、记得牢。
五、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