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育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美术教育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美术教育教学

初中美术教育教学范文1

关键词:初中美术;愉快;教学

现代教育心理研究结果表明,兴趣之于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将不会认为学习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反而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学习效果更好。而通过教师的愉快教学,学生会在愉快中保持注意力、保持应有的学习兴趣。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对学习便产生了一种持久的学习兴趣,兴趣越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就越高,同时也会更加努力,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一、愉快教学的必要性

初中美术课程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中规定的一门艺术教育类的必修课,通过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以及完善学生自身的审美观。除此以外,通过对学生进行初中美术教学,教师向学生教授相关的美术基础以及美术的相关技能,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观,陶冶情操,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以及意志力。美术是一门艺术教学,它对提升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有一定作用。通过近期科学实验表明,美术学习一定程度上能锻炼人的右脑,使其智力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仍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单一的追求升学率,对初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关注。这样的现状务必要得到有效的改革。为改变这一情况,相关部门应该彻底实施相关政策,真正做到将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促使初中美术教育者尽快改变其固有的教学方法,积极改变,努力探索初中美术教学的新思路,进一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初中美术课的学习热情。所以,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是相当正确并且有效的,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二、愉快教学实施的具体措施

初中美术教学愉快教学的实施应该从初中美术这一学科的学科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固有的“愉快”元素,采用各式各样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对初中美术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1.教师态度应该友善、和蔼。教育教学是师生间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良好的教学态度能让学生感到亲切愉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热情,教师如果面带微笑,循循善诱,就相当于给学生营造了一种愉悦的学习环境。例如,有的教师深谙微笑的力量,他们尽管自身情绪不佳或者身体不适,但仍然微笑待人,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怀与鼓励。从而让师生间形成一种亲密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高效的保障。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消极的态度积极化,用真诚与微笑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她们的爱与关心,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共处的愉快氛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多媒体教学的妙处。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已经基本完全渗透到了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而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因此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景象。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十分枯燥乏味的,学生没有应有的学习热情。然而如果教师将现代化技术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用多媒体呈现美术作品,让学生真实感受。这样的方法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实施愉快教学。例如,在讲《桂林山水》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整个图画放在多媒体上,逐渐展示给学生看,同时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欣赏整个内容的同时又仿佛身在画中一般。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耳目一新,同时丰富了课堂内容,舒缓学生的紧张情绪。

恰当地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帮助学生更真实地学习美术这一艺术,同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优化课堂结构。作业辅导是教师对每个学生在完成作业期间的具体指导。作业辅导在整个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一般,初中美术课要求教师首先在上课期间前15~20分钟做相关的讲解示范,其次在余下的20~25分钟中进行学生的作业辅导。由此可见,作业辅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进行作业辅导期间,教师应该针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的解答,同时对作业困难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启发提示,针对完成较好的作业予以表扬,并且让该同学谈谈自己的构思,让其他同学从中获得启发。或者在做作业期间,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通过音乐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将音乐与美术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优化课堂结构,使课堂变得更加有效。

4.改善评价体系。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往往单一地将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体系,这样使得学生在学习初中美术中有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因此,教师务必要改变以成绩作为唯一评价体系这一现状,采取多种评价、综合评价的方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多给予学生关注及关心,多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探索。

综上所述,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应该采用愉快教学法,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提升课堂质量。

参考文献:

[1]冯燕.“美”中取乐:兴趣激发美术课堂的愉快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0).

[2]张鹤璇.初中美术愉快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28).

初中美术教育教学范文2

关键词:初中美术;职业化;积极影响;消极影响0引言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初中美术教育的方式方法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一些教育改革较早的地区,美术教学职业化正成为一种趋势,使美术教学重新焕发出崭新的活力。但在教学实践中,初中美术教学职业化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值得我们审慎以待之。

1初中美术教学职业化的积极影响

初中美术教学职业化的发展,对进一步完善初中美术教学体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影响。(1)提高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职业化教育的实施,使初中美术教育从传统只依靠教材内容、要求、知识和教师传授的围城中解脱出来,将美术教育的范围外延至更为广阔的领域,为学生们展示出美术这门艺术的多元化美感和兼容性,展示出美术所具有的独特艺术性,使学生们的视野更为开阔、知识更为完善、兴趣更为浓厚。有些初中生的美术功底较差,导致其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不是很高。而职业化教育的开展,能够为学生们全面展示出美术作品的创作方法、创作观念和内在文化,教育学生们在进行美术创作时,时刻保持严肃的美术创作态度,始终追求艺术的原创性和纯粹性。职业化教育能够使学生们静下心来,追求自身的美术学习理想,踏踏实实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克服因追赶时尚和追求潮流带来的浮躁情绪,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高尚的理念创作出最具生命力的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的美术学习兴趣自然得以提升。(2)促进了美术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美术教学职业化的发展,促使初中美术教学体系得以不断优化完善。一方面,初中美术教学能够更加契合当前美术发展形势、更具时代活力、更能反映出美术发展的方向,还能将美术发展的最前沿信息纳入到初中美术教育的教学体系中,延伸教育的覆盖面,增强教育的鲜活性,从而使学生学习的欲望更加强烈,提高了美术教育的效率效果。并且,还促使了初中美术教育教学内容同我国当代美术发展的脉络相互契合,提升了美术教育的全面性。另一方面,现有初中美术教学模式脱胎于传统应试教育机制,更加强调的是对学生基本美术技能的训练,过于重视理论上的学习而忽视了对美术教育实用化的重视。而利用职业化的促进作用,能够使美术教育的方式内容得以实时更新,能够及时补充那些实用性很强、时代联系感紧密、更加接地气的内容,确保学生的美术学习同社会对美术作品的需求和审美观相一致,并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对于提高学生未来的就业率,更为从容的应对美术发展变化趋势,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提升了美术教学整体办学水平。同初中美术教育者相比,职业艺术家更加具有专业的美术创作态度,美术观念也更为纯粹,更加重视美术作品的原创性,其作品的题材、形式、创造性也更为多样,作品也更加容易得到美术市场的认可。通过职业画家的示范带动效应,能够使学生在对其作品进行模仿的过程中,对自身美术作品的创作题材、绘画技巧和学习态度等得到更多的借鉴和启发,更为游刃有余地应对美术市场变化。而职业化教育的实施,就能够使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就可以养成良好的美术素养能力,这极大拓展了学生的发展前景。不仅如此,通过采取职业化教育,能够打响学校的教育知名度,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学生、教育者、职业艺术家加入到学校中,有效提升了学校的人才队伍素质状况,有利于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切实提升。(4)符合初中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性。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其生理心理的发展非常活跃,对美术方面的追求的多元化特征非常明显。特别是“90后”学生从小生长在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时期,其对美术的理解力、洞察力、价值观等,同过去学生相比,都产生着非常大的变化。在美术作品的创作上,更多地体现出的是对潮流的反应、对个性的追求,那种以“流水线”式的创作模式得到的美术作品,已不能使初中生获得认同。并且,初中生在美术学习中希望能够获取更为吸引人的内容,目光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枯燥简单知识,其学习的欲望更加强烈。而职业化教育的实施,促使学生们打开了广阔的视野,为学生们全面展示出美术的美感和特性,更加符合其生理心理的发展特性,也必将受到广大初中美术生的欢迎。

2初中美术教学职业化的消极影响

虽然职业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效果,但由于其施行的时间还较为短暂,相关配套教学政策措施还处于摸索阶段,故仍然对初中美术教学的开展产生了某些消极影响。(1)过于崇拜职业画家的意识和观念。职业化的实施,使不少学生对职业画家的成就充满了崇拜感,只看到了其作品在商业市场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收益,认为这些画家的创作水准和创作方向就代表着美术的发展方向,就代表着自身在美术学习中的正确发展方向。特别是某些职业画家的意识和观念被学生们引为经典,自身却对美术多元化的发展没有产生正确的认知,没有看到职业画家成功背后所付出的巨大艰辛,没有看到美术道路中的那些失败者,没有认识到美术学习的真正目的是培养自身对美术的喜爱感、陶冶自身的情操,而误将美术等同于获得经济价值的手段,这实际上是对美术学习的曲解。这对于处在青春发育期,身体心智还处于发展阶段的初中生来说,是特别不利的。(2)弱化了学生美术基本技能的培训。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将成为一名成功的美术家定位为自身的发展目标固然重要,但这一过程势必将会是一个漫长的学习探索过程。但职业化的实施,使得学生们的学习心理充满着浮躁、急功近利的心理,不能按照学校安排的学习计划,踏踏实实地锻炼自己的美术基本功底。不少学生对那些枯燥乏味的基础课程学习缺乏兴趣,对基本技能的培训缺少恒心与毅力,从而导致自身的美术基本技术根本不过关。虽然某些学生在模仿画家作品后可能会画出某些较为成功的作品,也可能会得到市场上的认可,但这些学生的美术发展之路必将因为自身在美术功底上的欠缺而缺少发展上的后继力,其成绩也只能会是昙花一现的。(3)降低了学生对学校教育权威性的认识。美术本身崇尚的是个性化和多元化,这本身就是美术所拥有的独特魅力,那些成功的职业画家,很多人的个性都非常张扬,对权威意识和主流意识存在着抵触情绪,希望通过自身的美术作品表达出自己不同的看法。采取职业化教育后,初中生不可避免地会被这些情绪所浸染,直接影响了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会对学校教学的权威性产生逆反和怀疑情绪。这种倾向的产生,将使学生们进一步对学校的教学方法、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进程等产生不信任感,降低了初中美术学校教育的权威性,影响了美术教学的最终效果。

3结语

美术教学职业化的发展,给初中美术教育带来了非常深刻的影响。我们必须正确看待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认真分析其中存在的利与弊,才能对症下药,确保初中美术教学职业化走向良性健康发展轨道。参考文献:

[1] 罗才泉.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美术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05).

初中美术教育教学范文3

区域资源是重要的美术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是美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美术教师恰当地引入区域资源,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关注并深入了解地域艺术文化。该文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选取优秀的区域资源和教学实例,进行初中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探索实践。

关键词:

初中美术;区域资源;有效教学;开发;探索

区域资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美术教师需要引入区域资源作为教学素材,结合艺术课程内容合理开发教学资源。泉州市泉港区蕴藏着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资源,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乡土艺术文化资源。如何将区域人文资源更好地融入初中美术课程,成为美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美术教师可结合新课标的教改理念和核心素养时代的教学观,从学校实际和学生学情出发,有效地开发泉港区域人文资源。笔者依据自身地域人文艺术资源的挖掘、教学、研究经验,多方面探讨如何联系课堂内外资源进行有效的美术教学。

一、丰富的历史文化名城区域资源下的艺术素养教育

泉港有丰富的历史名胜、文化资源、地域特色,拥有古民居(樟脚古民居、土坑古民居、黄素古石楼等)、古寺庙(涂岭虎岩寺、沙格灵慈宫、峰尾东岳庙等)、古街巷(圭峰古街、涂岭老街、割山楼下街等)等建筑艺术资源,还拥有惠屿岛、圭峰塔、金钟潭、红星万亩生态园、黄氏家族造船名匠、民俗奇葩七星灯、沙格灵慈宫独特的剪碗雕塑以及精湛的石雕艺术等众多旅游景点(区)的自然、人文资源。泉港地域性的建筑艺术、人文景观、民俗风情是当地人智慧的结晶。如,古民居、古寺庙、古街巷遗留的珍贵历史文化资源让学生不仅可以从美术角度进行学习、欣赏,还可以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家乡的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美术教师可以利用众多的旅游景点(区),从美术教育角度进行艺术教育。如,学生可利用学校社会实践的机会进行校外采风,凭借高清相机或者手机拍摄一些优美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拍摄,拍摄的照片可以作为美术课堂教学的素描素材或艺术欣赏课的教学资料。美术教师需要深入挖掘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区域资源的优势,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品格。

二、区域人文资源下提高初中美术的有效性教学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根据教学实际调整教学内容,分析学校教学条件、学生学情、地方课教学内容等,在遵循新课改理念与艺术素养培养的前提下合理替换教学素材,引入学生容易接受的美术课堂教学素材。

1.采用合理的创新教学方法

初中生课业负担繁重,一周一次的美术课对他们来说是一次放松的机会。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美术课堂学习的欲望。如,在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文明之光》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泉港地区的福船作为教学素材。福船是中国古代四大船系之一,其历史文化价值与美术教育价值不言而喻。教师在课前可以介绍福船的历史文化,再让学生从建造工艺角度欣赏福船建造的技艺,最后从美术教育角度学习福船古船模制作技艺和造型的绘画艺术。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辅助教学,这样的教学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俄罗斯教育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育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让学生爱上美术课堂,而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认为美术课只是文化课的调味剂,这就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画家乡的风景》一课教学中,教师选取泉港区的樟脚古民居群作为地域性教学素材。樟脚古民居群地处农村,樟脚古民居村落中还有大溪涧、金钟潭、观音山寺、陈平山烈士故居和纪念碑等,教师可以向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申请组织校外艺术采风,借助一年一次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饱览地域民居。教师可以事先做好准备,在采风期间介绍樟脚古民居的历史文化,与学生一起体验当地的民风,欣赏农村的田野风光,必要时进行拍照、文字记录等。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审美的角度看待樟脚古民居群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通过实地采风调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成立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是教师指导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完成共同任务且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学内容离不开小组的参与。一年一度的学校艺术活动中,美术作品展览是艺术活动的一部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布置美术作品,让学生自行将自己或者小组合作的作品整理好进行展览。如,七年级某班级就以《画家乡的风景》一课中的实践采风系列作品作为展览素材,有的学生展览陈平山烈士故居和纪念碑、观音山寺的部分景物素描作品,有的学生展览樟脚古民居中的居民的衣着和劳作时的各种作品,有的学生展览樟脚古民居村中的河流、山水、田野等自然风光的艺术作品,有的学生展览其参观樟脚古民居群的诗歌、散文等艺术欣赏作品,有能力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并展示其采风的调查报告。最后教师可以写上带领学生参观的感受或者对艺术的理解等。教师带领学生参与艺术活动,学生的积极性较高,每名学生都有任务。当全校师生看到他们的作品时,会对其采风系列赞赏有加。这样就给其他班级的学生指明了采风古村落的过程和需要注意的细节,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三、从实用性的角度编写美术乡土教材

新课标指出:“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画下身边的美,使美术教学进一步融入生活。”地方学校的美术教师长期接触本地区的特色文化,不能只是全国各地教材的使用者,更应该是乡土美术资源的开发者和探索者。如何做到既有效利用当地丰富的美术资源,又能与新课标精神保持一致,是地方美术教材编写的重点与难点。笔者认为,泉港地区美术教材编写需要坚持实用原则,在编写教材前,要根据地方美术资源的实际情况,以教师和学生需求为基准,自行组织和解析材料。坚持实用性原则就能避免生搬硬套,适应当地学校的学生。

四、结语

美术课程不是一门简单的技能课程,而是一种艺术审美教育课程。教师从区域人文资源的视角将地域人文资源融入美术教育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热情。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开发地方美术课程。区域资源不是孤立存在的,资源之间存在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地方。美术教师不能孤立地教学,必要时可与相关学科专家、学者、教师一起探讨,从而促进地区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洪军.利用地域性教学资源库提高美术教学有效性.现代教学,2008(5).

[2]黄钊钊.区域人文资源背景下提高初中美术的有效性教学.考试周刊,2016(24).

初中美术教育教学范文4

美术教学方法绘画技能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初中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单纯地追求技能和强化训练,不是把学生都培养成美术家,而是将美术作为一种语言,运用技能把学生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使美术作品体现出时代性、人文性和情趣性。中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关爱社会。这就要求教师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摒弃陈旧的教育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

一、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美术是一门艺术语言,也是一种视觉语言,它是学生在紧张的文化课之余放松的一节课,教师要顾及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以探讨方式展开教学,平等地参与和交流合作,在教学的角色上适时转换。对于学生在造型上,色彩搭配创作上,教师不能以自己为中心,而应以学生为中心,在讨论和相互关照过程中给学生以抒发个人见解和情感的空间,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在对话和交流中去影响和完善学生的审美素养。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既尊重了学生和情感体验过程,又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美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一个主导者,是一个引导者;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既要做“严师”又要做“人师”。可往往在课堂中难以人为,于是苦思冥想,最后不了了之。那究竟怎么转换呢?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都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师生交流的方式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将和学生一道打破课堂的宁静,经常走下讲台、走出教室,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美术教学资源,与学生共同观察、讨论、感受和体验。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及时交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互动的师生关系。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素质教育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有一个基本思想:“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引自《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我们的美术课程中,首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来,然后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想方设法促进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三、改变美术教育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实施不得不改变一些已有的教学方法,例如,新课程注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现代媒体教学已融入新课堂,它通过利用现代媒体的形、声、色并茂,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富于变化的优越性,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多媒体教育中,运用课件教学不失为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前运用计算机把课件做好,上课时只须运用,就会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具有形象直观性,声像同步性,画面的动态选择性和时空的可变性等优势,使学生对于学习美术的信息来自各方面,呈现出令人难以想象的效果。此外,示范、模仿教学模式是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师首先通过示范提供给学生该绘画过程的感情认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观察、思考和分析,领会其中的道理,亦可展示可行(或可试)的几种方法,让学生边思考、边选择、边模仿、边体验。如在讲授《水墨画的笔墨技法》时,对于课中涉及到的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等内容,单单通过口头表述恐怕学生难以领会,只有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同时伴以适当练习,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欣赏、体验、感受创作

或许每个美术教师都有同感,现代欣赏教学中单凭教师优美的语音,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电视、电脑各种传媒使学生视野更加开阔,对信息的反应和处理能力更深、更广,多媒体的运用在实际美术教学中所产生的趣味性和参考性,能更好地吸引和激励学生投入欣赏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也成为当今教师的得力助手。教师通过展示,播放录像、图片、卡通、动画、自制课件等让学生在一定教学情境中走进课堂,去欣赏丰富多变的图形,感受物象的色彩肌里,体验绘画过程的乐趣,激励他们大胆勇敢地去尝试。整个教学过程以鼓励学生创作的热情为基调,以学生个体为主,不断提高学生对形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在尝试制作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让学生以积极的、主动的、愉快的心情去接受教育。

五、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初中美术教育教学范文5

关键词: 农村初中美术教学 多媒体资源 整合

一、借助多媒体工具,开阔视野,发挥想象

过去在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学校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而不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而考入高中的学生为数不多,很多学校不开设美术课或者是虚设美术课。农村学校美术教学工作严重受到制约,学生何来对美术的兴趣爱好?信息时代,如何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开阔视野,发挥想象呢?就成为我们思考的课题,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转变教学观念,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整合教学资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农村学生搭建成功的桥梁。

在实际的美术课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和鼓励学生对本学科产生兴趣爱好与艺术灵感。一个孩子刚开始时,创作的一件不成熟的作品,一个雏形,一张幼稚的画,如果不启发引导,多加表扬,就会将他们脆弱的艺术神经扼杀在萌芽里,也许他们将永远与艺术失之交臂。做到慧眼识珠发现人才,才能人才辈出。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树立榜样,我曾多次在语文课上根据课文内容配上简单的插图,简练概括,直达文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学校文化长廊里经常展示自己的作品与美术字,学生非常欣赏和羡慕,潜移默化中我成了学生崇拜的偶像,我用自己的艺术实践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热爱美术、尊重艺术。让学生从心底里对你产生敬畏,从而吸引学生对本学科产生好奇心,想学学试试。一次美术课上,我拿出几张彩色卡纸问学生,看看这几张纸,你们想到了什么?顿时,同学们议论纷纷,热情高涨,有的说看到了蔚蓝的天空、蓝色的大海、火红的太阳、美丽的晚霞、金色的秋天,绿色的田野、草地等,经过启发引导,学生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如何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更好地为课堂服务呢?充分发挥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手段的作用,使同学们更直观地感知客观事物,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身临其境的效果。精品课件,视频资料、动画片、电子游戏、影视节目、广告片、互联网等,这些无处不在的信息技术,会对学生造成巨大影响,无形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因为学生们受多媒体技术的影响较大,对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美术教学传统的做法是教师讲解、示范、图片欣赏、技法练习、作业练习等,缺乏活力和时代气息,已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而多媒体的动感音乐、五彩缤纷的图像、各种操作软件、丰富的互联网内容等,使课堂教学显得既生动活泼又趣味性强,它的信息容量大,操作性强,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和欲望。

以往上美术欣赏课,多利用教师的示范作品边讲解边欣赏,一张张图片展示既烦琐又耗时,而且欣赏资料中的形象多为局部,色彩失真,观赏角度单一,不能完整全面地展示作品,在欣赏中还要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很难领悟作品的内涵,事半功倍。多媒体教学改变了欣赏课中教师唱独角戏,教学单调乏味的缺陷,它符合中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课堂虽小,但多媒体技术能打破时空、地域的界限,跨越古今,驰骋中外,希腊神话、法国雕塑、意大利建筑,漫步于世界美术的长廊,学生更易获取丰富的美术知识,掌握技能技巧,既开阔视野,又提高学习美术的积极性,给美术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创造空间。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如果采用课件辅助教学,就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拓展思维空间,增强审美意识,发挥想象。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电脑,结合美术知识进行创作练习,可以从中充分感受现代高科技的魅力,培养热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意识,并从自己的创作实践中体验成功,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勇于创新的信念。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现代教育注重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多媒体教学”正是以其表现手法的灵活多样,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优化了课堂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美术课本提供的知识资源抽象阶段性强,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还有一定距离,所以我们不能照本宣科,从科学的知识体系出发,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成长需要,就必须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整合教材,因材施教,若单纯地给他们讲凡・高、毕加索、达・芬奇,他们则觉得很遥远,还不能达到一定高度,所以要对课堂知识结构进行相对调整,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应用。教学中,充分发挥电教媒体中声、形、色具备的特点,为学生营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教育。如色彩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很快就可以分辨出冷暖色调,色相、色性、明度和纯度、面积对比、等特点,因为色彩变化是微妙和神奇的,按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迅速有效的示范、讲解、演示,使美术知识形象化、直观化,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美术知识。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整合,它集传统美术教学的优势于一体,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满足日益发展的美术教学需求。应用多媒体课件能秩序化、层次化,准确传达教学信息,因材施教,才能有的放矢。

三、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国家阳光高考工程渗透全国每个角落,也给农村教育注入了一缕春风,使农村学生家长打破了传统观念,与时代同步,增强了促进孩子个性化发展的意识。过去因为农村学生家长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存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严重地制约着农村孩子兴趣特长的发展。这些年特长教育慢慢走上了正轨。音、体、美教育提高了升学率,也圆了农村特长学生上大学的美梦,更为活跃农村文化事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农村美术教学出现了蒸蒸日上的局面。农村要实现全面发展,不仅需要物质财富的富足,还需要精神的充实和文化的繁荣,广大农村学生的家长文明程度更要有所提升。农村文化的丰富多彩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在精神层面求新、求乐、求变的愿望日益强烈。

本学期开学后,几位家长领着孩子找到我,要求给他们的孩子另起炉灶培养特长,他们并不希望孩子将来成为大画家、艺术家,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就想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无论唱歌、跳舞、画画都愿意支持孩子。这使我很受鼓舞,看到他们期待的眼神,也看到了美术教育的希望。我们要重视农村美术教育,尊重他们的意愿,满足他们的需求,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向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日益深入,人们的思想日趋活跃、观念不断碰撞,精神文化生活的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不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主动为农村文化培养人才,用积极健康的教学态度,改进教学方法,寓教于乐、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引导农村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出拥有多元文化素质的人才。

利用直观高效的多媒体资源,在快乐愉悦的教学活动中唤醒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就能创造出新时代的艺术作品。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把学生带出死气沉沉的课堂,来到大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们会在你眼前展现聪明才智。你看那萝卜雕的大象、木棍搭的宝塔、泥捏的大佛、豆子做的现代花园、易拉罐做的航天科技模型。我为他们的创作灵感所震撼,也发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向往。这是对真实生活的集中体现和凝练。美术教学虽不是美术创作,但它们也有相似之处,既要以课程标准为准心,又要来源于我们生活中的“美术”。

四、培养兴趣,大胆改革

学生有了兴趣,就不能挫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前提。这就要求美术教师把怎样发现、拓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学生对美的事物感到有兴趣,进而转化为乐趣和志趣往往是从直观开始的,它是一种无条件反应活动,是感性认识。而正是这种感性认识经过师生互动、互相启发、定向发展等过程,逐步升华为理性认识。为美术教育提供了必要的审美知识,知识面越广,就越能辨别真伪和美丑,越有利于兴趣的培养。

初中美术教育教学范文6

让学生明确外在美和内在美,知道什么是美的言行,什么是不美的言行,从而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潜移默化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和习惯。人体美包括外在美和心灵美,但关键是后者。一个人光有漂亮的外表也是不美的,只有一颗美的心灵加一个美的外表才是真正的美,正如荀子在《非相》篇中写道“形象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象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对中学生来说,外在美就是体质健全,五官端正,衣着得体适合,要求穿适合中学生的服饰,留适合中学生的发型。心灵美就是人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方面的美。表现在个人和国家的关系上,就是爱祖国;在处理个人和集体关系时,要爱集体、公而忘私、遵守纪律和社会公德;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要诚实正直、助人为乐、团结同学。表现在个人修养方面要严于律已、自尊自爱、刻苦学习、奋发图强。通过这种理论教育,实施者再贯穿关于人体美的幻灯片于其中,启发引导学生来判断分析哪些是美的哪些是不美的,从而从理论和实践中实现了人体美教育的目的。

中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对于区别美与丑的标准往住是模糊的,因此,对于什么是美则容易产生错觉。青春期的中学生有着特别强烈的好奇心理,他们常把“新”、“特”、“奇”视为美,这种现象当前比较集中地表现为:校园追星现象。他们把港台歌星、影视红星视为自己的偶像加以迷恋、崇拜,有的甚至达到了癫狂的程度。再有一种现象,就是误以丑为美。由于特殊的家庭、或社会环境,一些中学生年龄虽小却非常世故,他们主要以江湖义气和“英雄主义”为特征,把广交朋友、手大方,为朋友两肋插刀等视为美。尽管这一部分学生比例不大,但影响却极深,对于审美观还不健全的中学生来讲,这类学生起着不可低估的消极作用。

由于中学生受知识和社会阅历的限制,他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于浅表层的外在美,而不善于发现深层次的内在美。他们往往认为仪表的漂亮就是美,而不懂得美具有广泛复杂而又深刻的涵义。因此,许多中学生在刻意修饰外在美方面大下功夫,以至于校园中出现了“港台发型”、“时装模特”现象。这些学生几乎认识不到内在的心灵美和气质美的魅力。认识不到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丰富的知识积累对于形成内在美的必要性和恒久作用、认识不到内在美较之于外在美更深沉、更具有财力,认识不到内在美是外在美的灵魂和本质。

由此可见,对中学生进行美育是迫切的、必要的。为了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把美育同德育、智育、体育一样纳入培养人才的轨道,加强美育,寓德育于美育之中。这就要求全社会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共同开创一个清新自然、健康向上的美育天地。

从社会因素来看,应当紧抓社会环境的“净化”,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要求,发展社会文化事业,全面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提高人民群众的审美水平。同时,引导人们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从而形成中学生美育的良好社会环境。

家庭是中学生美育的直接课堂。家长的言谈举止对中学生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长应当主动配合学校和社会做好中学生的品行教育工作。

美术、音乐教育属于美的教育的一部分。不可否认,它们对培养人的兴趣,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一种潜在、容易被人所忽略,而且其范围极限小,其形式虽是实践,但其实质仍脱离不了为学而学,为教而教的范畴。尽管有的学校,美术、音乐、劳动搞得有声有色,但学生的德育、智育等方面却仍很欠缺,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对美的认识发展和真正的感悟。而要真正领略到它们的美和作用,关键还是要“悟”,而这个“悟”,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美学知识是很难达到其境界的。也就是说,这种教育并不是使某人单纯只具有什么特长获得什么奖就达到了,或只是知道它们的作用而自己并未用此来规范自己平时的言行举止就行了。真正的目的是要通过这种教育,在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审美修养、审美品味的基础上,用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达到“言行文明礼貌、衣着合适得体、情趣高尚有别、心灵纯洁无私的境界。”真正做到全面发展,特长明显的中学生,就必须加强美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