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美术教学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美术教学教案

初中美术教学教案范文1

关键词:绘画基础;训练方式;招考制度;教学内容

绘画基础作为美术各专业方向的基本技能,既是培养学生美术专业能力的关键,也是启发想象力、创造力的重要途径。无论纯艺术专业还是设计专业,都离不开绘画基础作为后续课程的先导与基石。但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却发现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学生的绘画基础不能直接转化为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驾驭能力,甚至成为阻碍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因素。追溯其原因,我们的训练方式、招考制度、教学内容都存在相应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是摆在美术教育者面前的难题,以下试从这几个方面探讨我国高校入校前后的美术教育现状以及解决方案。

一、丰富高考前的美术教学内容,减少程式化训练

跨进大学校门之前,美术生几乎都有相同的学习经历:固定的学习模块和机械的训练方式。学习内容分为三大块,素描、色彩和速写,依次从石膏几何体、静物逐步过渡到石膏头像、真人模特的临摹和写生,表现办法局限于单一的方式和程式化的步骤。由于社会上存在的教育功利性和过分追求教学成果的影响,高考之前的美术教育普遍存在唯考试马首是瞻的现象。概念性的教学、模式化的训练,使学生在机器般的大量的重复练习中渐渐丧失了对艺术的新鲜感和敏锐性,甚至是原有的兴趣,盲目通过量的积累,以期达到质的要求。更为严重的现象是,有些美术培训机构为了追求升学率而采取速成教学法:一个苹果由几笔组成、每一笔用几号颜色、静物构图的组织样式、人物速写的动态模式统统都规范成册。眼前的对象如何不重要,学生熟记规则套路就能应对考试。颜料被调和制成复合色,最大颜料盒多达一百多色,学生不需要自己调和颜色,只需记住什么地方规定用几号色即可。这种令人震惊的速成法即使把学生送进了大学校门,也绝不可能让学生掌握有益的美术技法与艺术规律,这种教学法无疑是以断送学生的前途来换取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

反观当今欧美高校入校前的美术教育则正好相反,重视想法和创意,着重启发学生对艺术的理解,然而却忽视了对写实能力的培养与基本功的锻炼,欧美的美术教育同样也是存在问题的。我们能否吸收他们的长处,结合自身的优势,从而扬长避短呢?既重视对学生功底的磨炼,也强调对艺术的理解和对美的感知,鼓励多样性的表达方式,并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对艺术始终保持最初的那份激情与热爱,从而在艺术的世界里无所畏惧地勇往直前。

二、改革美术专业现行的招考方式,取消单一的评判标准

招考制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走向,如果改革不从招考制度入手,单纯改革教学体系是行不通的,高考前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始终不可能脱离考试指挥棒的指挥。我国现行招考制度的指导思想是以考察学生的写实基本功为原则,基本功的认定也还残留着历史的狭隘眼光,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考试内容多为大同小异、缺乏新意。这样的招考制度给了速成者可乘之机,而真正的可塑之才在短时间的一张考试画卷中却很难脱颖而出。

招考制度最大的问题是生硬地割裂了高校入校前后美术学习的思维连贯性。因为考试只重视最肤浅的所谓写实表达能力,导致很多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对绘画表现手法的认识仅停留在单一的浅薄的层面,对艺术史、设计史更是毫无认识,更谈不上对艺术的理解和对自己艺术道路的规划。我们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好好思考一下怎样使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对艺术是什么、艺术的功能,以及前人走过哪些路、我们该往哪走之类的问题有基本的了解。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初始阶段就对专业有比较清晰明确的认识,而不是盲目被动地练习。

我国的美术招考制度其实可以适当参考欧美的做法,不单凭一张考卷判定一个学生的专业水平。除了现场写生的考核内容,每所学校还应该设置面试环节,面试可以通过学生提交的作品集对该生一贯水平有所了解,并且可以和他作进一步交流。学生的美术作品集集中反映了他的基本功、潜力所在以及他对艺术认识所处的阶段,通过提问、回答与交流的方式,学生的领悟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都能得到充分体现,这些远比一张试卷更能说明问题。

三、建立更开放、多元、自由的高校美术课堂,回归艺术教学的初衷

进入高校美术课堂后,艺术表现手法的多姿多彩才开始展现在同学们面前。无论学习纯绘画专业还是设计专业的学生都会发现,高考之前的美术基础只是一个小点,这个小点必须迅速横向扩展纵向延伸,才有可能跟上专业学习的需要。在自由的课堂气氛中,曾经接受的美术教育显得十分片面与保守,无奈大批的莘莘学子多年的美术学习都浸润其中,养成了不少熟练的坏习惯,在向艺术创作或艺术设计过渡的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

不断有素人艺术见诸于报端,从未接受过任何艺术教育的农村老大爷、老太太创作出鲜活动人的作品并被国外专业机构收藏。其实这样的现象并不稀奇,在民间剪纸、刺绣、泥塑等中华传统文化中满是这样的例子。有美术教育家发声说:对素人艺术的大加赞扬,实则反应我们美术教育的失败。为什么拥有美术专业教育背景反倒不能这样自由自在地表现了?是什么束缚了思想?“被腌过的咸鸭蛋孵不出小鸭”这是不少高校美术教育者最担忧的事情。如何激发学生无限的潜能,如何让高校美术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是高校美术教育发展的关键,也是检验其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目前我国优质的高校美术课堂不断地在进行改革,探索课堂的多样可能性,开发学生的个体创造性。但同时也存在很多相对落后的高校课堂,教学思想死板僵化,教学内容与专业前沿相距甚远,教学方法老套单一,不能跟上高校美术教学前进的步伐。高校美术教学只有敞开胸怀,才能前瞻性地制定教学方向,拥抱开放的视野、允许多元的声音、营造自由的空气,回归艺术教育的初衷,带领学生走出闭塞的小胡同,最大限度挖掘人类对美的感知与创造力。

参考文献:

初中美术教学教案范文2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模式;探讨;改变

面对新课改提出的号召和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作出积极的应对。想要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加强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和学生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做出自主学习和研究,并在这一过程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合理运用多媒体,实现美术教学多元化;积极鼓励学生,帮学生树立对美术学习的信心;还应该增加课堂时间,增加美术课堂的趣味性。只有真正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尊重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才能实现初中美术教学的成功创新。

一、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的意义

美术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初中美术教育没有发挥其真正的教学价值,因此初中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展开教学模式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其审美情趣,使初中美术教育得到真正的发展。

二、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一)“导学案”教学方式

“导学案”是新课标理念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具体操作过程是教师制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方案,并在师生的合作下共同完成。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导学案”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积极性。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运用“导学案”这一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美术课程。

初中美术教育工作者在编写“导学案”时,首先要认真备课,做到对教学内容的充分了解;其次,还可以组织美术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加入到“导学案”的编写当中。在展开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先把撰写好的初“导学案”分发到同学手中,并了解学生的意见,实现对教案的进一步完善。在课程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听取学生的反馈,并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做出反思和总结,为今后的美术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二)师生互换角色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感受和需求做到充分重视,让学生从被灌输者变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因此,师生互换角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重点是,教师要以引导者或者伙伴的关系辅助学生对美术知识展开学习探究,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营造出热烈的课堂氛围。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著名艺术家专题讲座活动,让学生自行分组并确定研究主题,并通过收集网络、书籍等资料对某个艺术家的特点、生平做出讲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应作过多的干预,而是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做适当的指导。初中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为了能够更好地讲解自己的主题,往往会认真了解知识,尽最大努力向同学们传授知识。这样一来,就很好地通过师生互换角色来学习美术知识。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当代的课堂上,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种教学手段也为课堂教育带来了活力。但是在很多课堂中,多媒体的运用并不恰当,或是只运用PPT,把多媒体变成电子板书;或是舍本逐末,过于追求多媒体这一形式,把课堂变成万花筒,但是实际传达的内容并不多,学生们只记住了眼花缭乱的表现形式,没有记住要表_的实质。

在新课标下的初中美术教学,应当合理运用多媒体。首先,美术这一科目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上要向学生展示大量图片,这一点通过多媒体是很容易实现的。但是多媒体投影往往会对画作的色彩产生一些改变,如果教师对画面色彩的要求较高,不妨仍采用教科书的插图向学生们进行展示。其次,教师还可以在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播放合适的音乐。如在欣赏一些古典画作时,播放古琴曲《鸥鹭忘机》《酒狂》等,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趣味与意境。

(四)通过艺术的点评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地位,教师的鼓励能够使学生提高对美术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树立起欣赏艺术和创作艺术的自信,使学生对美术有更大的学习热情。

教师既要运用专业眼光对学生的作品和见解做出合理的点评,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初中生的自尊心很强,如果教师的语言不当,会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甚至让学生丧失接触艺术的信心。学生的资质不同,表现出来的制作、欣赏水平也就不同。

(五)增加教学实践活动

在传统的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只是刻板地布置作业,例如给出绘画“标准”让学生们临摹,并且监督学生完成作业,这样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受到束缚。学生只能运用所学的有限经验,一旦离开课本,就没有发挥的余地。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增加实践活动,除了一些传统的课堂活动外,教师还应该大胆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如带领学生参观陶艺作坊,参观美术展览,到户外进行写生,或者组织学生展开摄影比赛,服装搭配比赛等。让学生感受到美术这一科目的独特魅力。

面对新课改提出的号召和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作出积极的应对。想要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加强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和学生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做出自主学习和研究,并在这一过程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合理运用多媒体,实现美术教学多元化;积极鼓励学生,帮学生树立对美术学习的信心;还应该增加课堂时间,增加美术课堂的趣味性。只有真正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尊重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才能实现初中美术教学的成功创新。

参考文献:

[1]吴桂红.新课标下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探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4(6).

[2]于洋.新课标下的中学美术教学模式创新探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0).

初中美术教学教案范文3

关键词:构建;初中美术;活课堂;创新;生活

初中美术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创作能力,从而使其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记录美和传递美。而且一些美术的常识也能让学生的眼光更加开阔,更加博学。可初中美术教学却因为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将本该快乐无穷的课堂变得枯燥单调,和传统的科学类课堂没有区别。这样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学生美术的学习,更对他们美学的欣赏和体验有糟糕的影响。作为初中美术老师,应该尽自己的力量,从自己的课堂创新开始,发展拓展,构建更加科学的美术教学体系。

一、课前“活”起来,采用多样化的导入方法

很多人认为美术教学非常简单,甚至不需要准备教案,只要按照美术教材中的内容一步步地来,分析里面的背景和故事,将学习重点划出来即可。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实施时,相信很多老师会发现,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主动询问问题,不主动思考,不主动与老师对话,甚至心神不聚,思路分散。这主要是老师在教学观念上的落后。美术教学是需要更加充分的课前准备的,除了老师,还有学生。因此,让课前“活”起来很有必要。具体实施办法:(1)展示法。根据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展示几幅同作者或者同一时期的画作,让学生欣赏,找出共同点,从而明确本堂课主要介绍的绘画精神。(2)比较法。同展示法类似,只是需要展示不同特点的画作,在比较中,更能发现创作思维的不同。(3)疑问带入法。在课前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可以是“凡・高”为什么会自残,又或者是某时期的建筑风格是什么,然后用这些问题带领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思考。还可以用一些关于绘画方面的世界未解之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甚至能够促使他们在课下延续知识的求知。课前“活”起来是为了给课堂学习注入动力,让学生带着求知欲望走进美术课堂,这样的心理基础能够让“活”课堂更易构建。

二、课堂“活”起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学生有了充足的学习动力,接下来就不应辜负学生,给他们展示更加丰富的美术世界。建议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将更多的美术画作展示在黑板上,或者是利用相关视频,介绍当时的绘画背景。特别是第二种方法,在笔者的课堂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让学生从观看的视频中总结当时的时代特点,以及作者的生活特点,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学生不断补充,这样就形成了完整的背景描述,比课本上简简单单的几个文字更能引人入胜,增强印象,对后来分析作品特点非常有帮助。再者,也可采用微课程的教学方法。微课程可以借鉴他人的教学办法,用一些视频来补充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老师和学生同时站在学习者的位置上,更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而老师也更能发现学生美术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或是在日后的教学中进行补充和更正。最具代表性的“活”课堂教学办法――情境教学法,可以利用构建情境,将学生带进丰富多彩的世界中,理解更加深刻。情境教学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改变课堂的角色,让学生挑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也可以是画中的角色。让学生对画作理解之后,分小组表演绘画中表达的故事。笔者在教学中比较成功的案例是《呐喊》,本身看似角色单薄,没有故事,但是学生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组织能力将呐喊编成故事,从而展现出这幅画的主题,给其他同学也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除了以上几种“活”课堂的教学方法之外,还有师生相互问答方法、师生角色互换方法,等等,只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美术课堂更加活跃,就是成功的。

三、课后“活”起来,提供生活化作业

课后是课堂的延续,在教学质量方面有很强的复习作用。因此,老师要重视课下作业的布置,当然也不能占用很多的时间。建议采用生活记叙的作业布置办法,让学生用一周的时间来创作一幅某个主题的画作,最好是自己生活中的,或者是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如果是在学习美术知识,可以让学生用互联网,查阅更多作者或者画作的相关信息,在上课前就能够对画作有充分的认识。

总之,初中美术的“活课堂”,需要更多的准备和精力,美术老师要更加重视,拓展美术课堂,让美术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初中美术教学教案范文4

本月号我们这些将毕业的生开始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生活。我们实习的学校是现代中学。在学校领导和带队老师的关心和认真指导下,我们很快熟悉了自己的工作,并投入角色。

第一周我们的工作任务是听课,向任课班级的学生做自我介绍,和准备下周的上课教案。一周的实习下来,感慨颇多。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从老师们身上,我看到了为人师表散发出的耀眼光芒,给了我实习生活带很多启发性的思维,每次上完一堂课我都有深的感触:想要当好一名好的老师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作为一名教师也是一件最幸福的事!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情绪情感的发展处于转折期,情感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常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很大的易动性,冲动性。情感内容日益丰富,深刻。因而初中美术教学应切合初中生的身心特征。师生间应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学生信任老师,老师喜欢学生,教学活动才能进行得顺利完满。

我利用课堂上观赏学生作业的机会和他们做了一点沟通发现他们大部分对美术是很感兴趣的,觉得美术是具有趣味性的学科。对于初到美术海洋的学生们,对于美术方面的知识似懂非懂,如果把太多理论注进他们的脑袋里,他们会对美术产生厌恶和憎恨,如果把美术知识化为游戏和故事,并且还能让他们亲自接触实物,他们会对美术非常感兴趣。所以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要处理这些细节,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应准备好教案和教具。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可塑性是非常强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的同时,也要规范自己的言行,给学生起到榜样作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美术教学,我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这次的实习机会令我彻底改变了很多死板,上美术课很轻松等观念,懂得了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灵动性,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在我的指导老师身上我学习到很多东西,我们会不断完善自己,准备全身心投入将来的教育事业。

初中美术教学教案范文5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美感

初中美术的教学中,传统的美术教学更多的希望学生可以学习到绘画的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对学生美感的培养。在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便是对学生美感的培养。初中美术教学的欣赏课等,都是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

1学生美感培养的重要性

在初中美术课教学中,中国传统的花鸟,西洋浓厚的水彩,其艳丽的色彩和优美的线条,都是培养学生美感的重要内容。而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学一直停留在传播一些基本技能的目的上,学生能在课后学会画一些静物、花鸟等,就似乎已经实现了教学的目标了。而那些欣赏课,教师也缺乏对教学精神的理解和教材的全面掌握,在欣赏课上更多的只是一跳而过,并没有真正的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并在这种欣赏和分析中学会美术的欣赏方法和欣赏技巧,并获得审美能力和自身美感的提高。传统的欣赏课上,教师只是在讲课,学生只是单纯的听众,学生的激情和上课的效果并不能很好的激发出来;而且学生的思想和想象力也被限制了。长久如此,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不到明显的提高,教师也丧失了对学生美感培养的目标。

学生的美感,主要是指学生对客观事物的美的感受和体验,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对于美的感受和体会,需要具体的审美活动来进行,审美活动中,对于美的主观反映、感受、欣赏和评价。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美感能力,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不同时代、阶级、民族和地域的人,固然有不同的美感;就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也会因文化修养、个性特征等的不同,而形成美感的差异性。美感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形象的直线性和可感性。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美感的培养,要通过对学生美好事物的感受和理解来实现,还需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创造力来实现美好事物的再现。

2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感

2.1教师应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

新课标建议“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教导学生进行美学的修养,提高学生的美感,首先就必须要加强自身的美感修养,只有教师具有较高的美学修养,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到美感的作用,并将这种美感思想传递给学生,并给学生以感染。在一些初中美术教师中,他们更多的是拥有美术的技巧和自身长久的美术功力,而缺乏一些对当代和古代名家的美术鉴赏和欣赏能力。教师的这些能力的缺乏,都给学生美感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限制性。教师在加强自身美学修养的基础上,通过精心的教案的准备,才会在课堂上营造一种积极的美术课程,才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对美术课程进行欣赏。

2.2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美术评论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美术评论并不只是美术家的事情,在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对于一些名家作品的评论和欣赏也是培养学生美感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古今中外名家的字画进行欣赏的时候,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欣赏形成文字和语言来进行评论,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审美的理解和文字表达的能力的提高。

2.3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审美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中建议:“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

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图画,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评论。如在黑白画的欣赏的教学中,黑白装饰画,是以黑、白对比为造型手段,画面主题以黑、白形体的巧妙组合来得以充分表现,具有高度概括的艺术特色。在中国人民心中,黑是实,白是虚,黑是一切,白则是空灵。黑与白如同有与无的相互浸润渗化,从而造就一个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有无相生的大千世界。如笔者在教学中,首先以脑筋急转弯的方式转入:“大熊猫为什么不能拍摄彩色照片呢?”这种具有趣味性的问题和答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对美术教学的积极性。而在黑白装饰的欣赏中,笔者提问:“黑白装饰是一种颜色通过与纸形成的对比关系创造的富有装饰性的绘画,对于这种说法你是怎么理解的?”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的思索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提出黑白装饰画欣赏的角度,如点、线、面的交融和技巧,灵活运用点、线、面多种形式的表现方式,使画面黑、白、灰变化丰富,虚实层次错落有致,疏密空白安排得体,在形象上进行夸张、取舍、变形,并竭力使画有情趣,有节奏,有韵律,具备较强的装饰性。

2.4通过活动进行美感的培养

新课程目标的内容强调:“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教师在充分的教学中,也可以组织一些活动来让学生参加画展,欣赏一些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当代艺术家的作品的欣赏,也有助于学生了解当代画坛的一些现状,并结合自身的条件来进行一些分析和评论,这种看似并没有直接教学效果的画展参观,对于学生的美感的培养,有着积极和主动的作用。因为学生在画展上进行欣赏的时候,内心是一种开放和轻松的状态,这种开放和轻松使学生的身心都处于极为活跃并且主动的姿态,这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欣赏这些艺术,从而在不断的审美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美感。

3结语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美感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对学生美感的培养。在学生美感的培养中,教师应该从各个方面出发,充分来提高美术课的欣赏价值,并结合社会上的一些活动,运用课堂加活动的一些方式,来充分提高学生的美感,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美术教学教案范文6

关键词:初中美术、提高教学、分析现状

一、当前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美术课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在美术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惑,主要表现在:1)为了追求“人文性”目标,有些教师就偏离了美术课自身的特点。2)三维目标该如何设计?三维目标写进教案但教学效果为何并不明显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3)教学活动生动活泼了、多媒体技术丰富多样了,但美术或教育内涵却变得有些淡薄了。4)课堂教学评价已成为常规,为何却往往流于形式,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发挥评价的作用呢。5)到底什么是好课、优质课(有效教学)的标准是什么?教师该如何打造自己的优质课呢?以上种种突显出来的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二、如何提高初中美术的有效性教学

(一)创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以前总是有一些人认为美术课就是教师把范画往黑板一挂,让学生临摹就行了。于是有些人把美术课称为“图画课”。当然我们不可否认是有这么一些教师这么做,但我们不难想象长久这样下去,呆板的教学方法怎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与之相对比,美国学生学习美术,老师往往不设样板,不立模式,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到内心想象的过程中自由地“构图”。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用“心”参与,真实地表现自我修改。使青少年学生的猎奇心理和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学习美术的兴趣就会很高。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上采取生动的教学方法(如用多媒体,开设手工制作。),使教学活动保持新颖性,从而持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与教学环境的有效设计。

教学环境设计的科学性是直接反映出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教学环境设计不光要考虑教材,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兴趣、评价能力等都要做到相近的了解,难度太大学生学习兴趣会逐渐降低,太过容易学生又学不到新知识、新技能,同样是无效学习。比如:我在《梅竹精神》一课中讲课堂设计成为一个竞赛形式,通过抢答、问答等形式并能得到比赛积分,对梅竹的优点品质、技法步骤等基础知识展示给学生,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最后再评选出优秀的梅竹作品,让学生感觉是在“玩”,在不知不觉中就了解和掌握了一些梅竹的基本绘画技巧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体现了有效性学习的核心――愿意学、轻松地学、有兴趣学。

(三)学习兴趣培养的有效性

俄罗斯教育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育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其年龄是一个善变的阶段要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我曾有多名非常有个性的学生,对美术学科的认识比较狭隘,认为美术课可有可无,因此在美术课堂上常常悄悄地做一些所谓的主课作业,针对这种情况,绝对不能粗暴地加以制止,要通过教师的诱导,把他们的心“收”回来,那怎么办呢?最快、最好、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先讲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通过各种课堂手段让他们参与进来,并鼓励他们提升其自信心,逐步提高其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四)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有些教育家提出一个“重基础、重自学、重方法”的教育理论,我认为是非常贴切实际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在美术实践中,创新是其灵魂所在,只有创新,艺术才会有生命。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切不可“死记硬背”。作为一名美育工作者,就是学习的引导者,切不可简单地讲解传授基本技法、步骤,应该适时引导学生发挥其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比如,我在《灯与光》一课中,首先给出两个问题――什么是光?灯与光有什么关系?请学生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写在题板上,由组长或小组代表加以评述说明,让学生主动地尝试了不同光的区分方法和各种灯的制作方法,然后老师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辅导。最后让学生创作作品,自己思考怎样才能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效果呢?这个环节老师要巡视指导,表扬和鼓励学生,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五)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组织形式,是知道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地责任分工,互助学习。合作学习要有积极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小组成员有积极的沟通,相互信任,对个人完成的作品进行合作加工,以及对共同活动的成果进行有效的评估等等。我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比如,我在《花圃》一课中,在学生设计环节中,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提示他们商讨什么主题,确定主题后进行明确的分工,学生积极性很高,这是一组非常有创意的合作学习的优秀体现。当我看到他们的作品时也确实为他们的构思惊讶。在实践制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制作的方法、步骤,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六)学生作品评价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