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绘画教学特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绘画教学特色范文1
关键词:学校红十字会;自救互救能力;红十字精神;学校安全救护教育
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的多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引发全社会对民众自救互救能力和安全救护教育的关注。大如5·12汶川地震,小如车祸、溺水、火灾,在救援人员到达前,获救的关键在民众的自救互救。以地震为例,“国内外所有地震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在地震中能够生还的人95% 以上是要靠自救互救重生的。”而在我国,无论是血淋淋的伤亡现实,还是调查采访,都凸显了民众自救互救能力低下和安全救护教育缺失。
1 学校安全救护教育缺失
自救互救能力是人维护生命安全所应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后天培养。在民众自救互救能力低下的情况下,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三者中,能够而且应该肩负起广泛、系统、有效的安全救护教育职责的是学校教育。但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各级各类学校从教育目标到机构设置、课程 设置都没有能够给系统、有效地开展安全救护教育提供空间。
从教育目标看,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安全救护教育目标不明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六条“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条“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第三十四条“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些较为具体的条款里,安全救护教育都未能明确涵盖在内。这导致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考核评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时,安全救护教育不能成为一项独立的考核评估对象,导致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实践中,从机构设置到课程设置都会轻视或忽视安全救护教育。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四条提出“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提出“学校应当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设置要求,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第四十一条提出“学校应当对学生开展安全防范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应对不法侵害”,但这些条款的立足点首先是校园安全而不是立足于学生的安全救护教育和自救互救能力的提高。特别是《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由教育、公安、司法、建设、交通、文化、卫生、工商、质检、新闻出版等多部门联合负责,各负其责负责校园安全和学生安全教育,很难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系统、有效的安全救护教育体系,也不能以学校教育为基础,推动民众自救互救能力的提升。
从学校机构设置看,党政工团中没有任何一个部门有明确分工、有能力开展系统、有效的安全救护教育来提高学生的自救互救能力。一般是学校办公室与安全保卫部门负责校园安全,办公室与学生工作部门负责组织消防、地震、防空等演习,学生工作部门与团委负责组织安全知识宣讲,教务部门对安全救护教育很少涉及。这些部门都不独立负责学生的安全救护教育,且知识宣讲、演习都安全救护教育方式等往往流于形式无法取得实效。安全救护教育是一门系统性、综合性、专业性皆强的工作,一定要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所以目前学校的机构设置不能很好地实现安全救护教育目标。
从学校课程设置看,无论学科课程还是经验课程,分科课程还是综合课程,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国家课程还是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都不能涵盖安全救护教育。能较明显涉及安全救护内容的课程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课程,也有人探索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构建学校逃生自救教育或者在校外综合实践中构建安全教育体系,但前者限于学科目标后者限于校外安全教育平台的共享,在实践操作中都很难更进一步发挥作用,可以实现经验或体系的借鉴推广。
2 学校红十字会工作困境
学校红十字会是中国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的主要基层组织机构,目前学校红十字会存在组织机构不健全、职能定位不明确、工作开展无实效等问题。
《学校红十字会工作规则》明确其基本任务是:“(一)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和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二)配合学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广大红十字青少年成为受益者、服务者和参与管理者,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三)根据青少年的不同年龄、不同知识层次,开展思想品德、卫生与健康等相关知识教育。组织与专业有关的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和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四)在校内外广泛开展体现人道精神的救死扶伤、扶危济困、敬老助残、尊师爱幼等助人为乐的活动;(五)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开展形式活泼的、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夏(冬)令营活动;(六)开展与各国红十字青少年之间的友好交往活动;(七)教职员工会员除参加学校红十字会统一组织的活动外,要具体指导青少年会员的日常活动。”这七条基本任务中,除了第一条和第四条中的“救死扶伤”具有独特性不能为学校其他部门所代替外,其他六条基本任务都可由学校教务、学工、培训、团委等部门达成。职能定位的不明确,会直接导致其工作开展无实效,不是被其他部门涵盖挂一个红十字会的名义就是与其他部门工作冲突而得不到支持,也因此导致其不能在学校组织机构中独立出来,往往由团委代为行使职能,有名无实。
3 探索学校安全救护教育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第十二条指出其职责包括“(二)普及卫生救护和防病知识,进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组织群众参加现场救护;参与输血献血工作,推动无偿献血;开展其他人道主义服务活动;”《中国红十字会青少年概况》指出红十字青少年主要工作包括“(三)救护知识普及和救护员培训。我们已将救护知识普及和救护员培训列入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内容。学校红十字会主要针对青少年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与少先队、共青团活动相结合,把救护知识普及和救护员培训,办成内容丰富、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不断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如果学校红十字会能够强化.
“红十字青少年是中国红十字事业的基础,是红十字运动的生力军,是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后备力量。”学校红十字会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即意味着红十字青少年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中国红十字会事业可以以学校红十字会为平台,以强化学校红十字会自救互救教育为抓手,在开展好红十字青少年工作基础上,弘扬红十字精神,重树红十字形象,重振红十字事业。
最后,期待以数年时间,在红十字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达成学校安全救护教育从教育目标到机构设置、课程设置的完备,建构以学校红十字会为平台的中国特色学校安全救护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董艳,姚晓辉.提高民众自救互救能力的探讨[C].2008(沈阳)国际安全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777
绘画教学特色范文2
关键词:新时代;民办高校;绘画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高校绘画教学,尤其是民办高校绘画教学正处于发展与探索时期,其基础、实践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正在逐渐进行发展与完善。而在新时代教学改革环境下,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绘画特性,已成为教师思考的重点。因此,笔者结合新时代民办高校绘画课程特色和素质教育教学要求,提出了一些改革设想。
一、民办高校中基础绘画课程的特色简述
民办高校绘画教学相对于其他高校绘画教学而言,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培养针对性。其基础绘画课程不仅包括素描、彩绘、速写等课程教学内容,也包括绘画技巧的实践与绘画内涵的解读[1]。民办高校绘画课程重点在于,在培养学生绘画知识与素养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学生艺术、人文、审美等综合性的教学特色。
二、新时期民办高校绘画教学改革意义
现今在社会各方面的深化发展中,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更注重其所具有的素质。与此同时,教育领域的改革要求,也侧重于学生的主体性、品质、技能的综合性发展。民办高校作为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绘画教学改革已成为提升民办高校实效性、竞争性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时期民办高校绘画教学改革,不仅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中学生基础差、绘画作品缺乏内涵和精神的弊端,也有助于体现出绘画教学课程所具有的培养学生艺术、人文、审美等综合发展性的特性,从而提升民办高校绘画教学新时期的可持续竞争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三、新时期民办高校绘画教学改革策略
(一)转变绘画教学改革理念,突出学生主体性
新时期民办高校应依据我国教育领域“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转变传统绘画教学中“以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教学,学生跟学”的教学理念,更新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教学为辅导”的教育理念,从而实行民办高校绘画教学改革的有效发展[2]。这就需要高校做到:首先,提升绘画教学以及民办高校绘画教学改革重要性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如,高校通过“增加课时”或开展“绘画教学座谈会”、“优质教学评比”等活动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突出学生日常学习的主体地位;其次,改变学生学习理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创新发展;此外,改变传统绘画教学中“像不像”、“如不如”的评价理念,注重学生自身艺术内涵以及个性化的全面提升。
(二)改革绘画教学方法,创新绘画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学手段的创新是民办高校绘画教学改革的重要实施对策,也是教师革新传统绘画教学的重要思考的课题。笔者结合新时代人才发展需求和教育改革要求,提出以下几项设想:
第一,实行多元化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绘画教学的学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在绘画基础理论与绘画技能教学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目标性、层次性的开展启发式、示范性教学。例如,教师在讲述素描绘画技巧时,在明确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知识掌握与个性发展的差异性,进行启发性引导,通过一对一示范性指导,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第二,通过教学手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优化基础绘画课程教学中的绘画特性。首先,在明确民办高校绘画教学目标和培养要求上,革新并完善原有的各阶段教学教材内容、教学计划、教学体系,从而设计出具有符合新时代学生发展要求的课程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强化学生绘画理论与实践技巧的理解和应用[3]。例如,开展“一对一”指导临摹课程,使学生通过对不同优秀绘画作品的临摹,以及教师启发性、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和审美鉴赏能力。其次,实行开放性课程特色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多元化、全面化的发展。例如,在教学题材上,除传统绘画课程具有的风景写生、人物素描等,添加个性创作教学题材。在绘画理论基础上,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尤其在学生实践学习过程中,通过“一对一”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从而强化学生对绘画技巧的进一步掌握和认知,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目标。此外,改变传统“以师为主”的教学方法,实行“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传统的“以师为主”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艺术思维的创新发展,影响了学生对绘课程的学习兴趣,并降低了教学效率,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则有效改善了这一弊端。例如,教师利用多元化包括对话法、演示法、多媒体、探讨式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效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强化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对知识掌握的能动性。
第三,在民办高校绘画教学手段中,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发展,从而深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绘画作品,并适当地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绘画竞赛”、“学术交流会”、“学生个人画展”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包括审美价值、艺术修养、人文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实现新时期民办高校绘画教学改革,需要教师在准确掌握高校绘画课程特色的基础上,依据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采用全新的绘画教学方法和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手段,从而实现教师“一对一指导”并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绘画教学改革,进而将民办高校绘画教学特点展现给学生,提升学习质量和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勇.\谈应用型民办高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设想及思路[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15):82-83.
绘画教学特色范文3
现代绘画艺术与小学美术具有教育思维的共同性,具体表现在两者都不强调物体画面的相似性描绘、两者在绘画操作中并不强调技术性、两者在绘画内容上都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首先,忽略对物体画面的具象描绘、重视情感的表述是现代绘画艺术的显著特征,但传统美术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临摹能力,甚至将素描搬上了小学美术教学,偏离了小学美术教育的初衷。小学生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时期,追随现代绘画艺术的画风能够让学生随心所欲地画,而不会受到客观真实性的影响。其次,现代绘画艺术颠覆了传统绘画的创作手法,强调用各种手段来表达内心的思想,打破绘画技术的束缚,这种无技术的涂鸦方式恰好迎合了小学生美术创作习惯。学生用涂鸦的方式能够表现出他们内心的世界,培养创造性形象思维。最后,现代绘画艺术在内让上的五花八门极大地扩充了美术学习空间的深度和广度,各种题材和内容都可以一股脑融入到美术教学课堂上,随性和自由的绘画方式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
二、现代绘画艺术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现代绘画艺术在欧美国家的小学美术教育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以联邦德国以巴伐利亚的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为例,小学美术的教学目的是让孩子在美术学习中得到快乐,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享受自由绘画和创作学习的机会,美术课的教学材料非常广泛,包括木材、泥土、纸筒、废弃物等,教学内容上既包括立体塑形也有平面绘画,但不做硬性要求。观之国内小学美术,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在课改中实行多年,但小学美术教育理念依然传统,对现代绘画艺术的运用差强人意。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老师普遍还以古典美术为教学重点,对现代绘画艺术认识不足。学生通过美术课堂掌握了一定的临摹技巧,却割裂了审美能力、创造性想象力的均衡发展。据调查了解到,现在的小学生中45%不喜欢上美术课,15%比较喜欢,但要在不影响文化课的前提下,只有5%的学生非常喜欢美术课,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用来美术学习,有70%—80%的学生对现代美术艺术不了解。小学美术没有考试,所以学生普遍不重视,美术课堂教学老套,不吸引人,也是造成这种局面的问题所在。
三、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的创新策略
(一)创建创新课堂
我国急促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要想把现代绘画艺术运用到小学美术教育中去,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创建多种课堂,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包括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美术特色课、创建“情境美术课”、创建“地域特色”美术课以及创建“名画赏析课”。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改提出的新的学生观,这种新理念颠覆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给学生提供自由宽松的环境去自由学习和创作发挥,老师只是指导学生、启发学生和激励学生,是学生学习的辅助工具,学生更多的是动手动脑自己解决问题。以造型表现课《变废为宝》为例,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他的工艺品———一个用废报纸制作的精美笔筒,学生纷纷投来艳羡的目光并猜测笔筒的材质,最后老师揭开谜底,说这个漂亮的笔筒是用废弃的报纸和包装纸制作而成,迎来学生的阵阵掌声,也引出了这堂课的主要讲授内容,就是利用各种材料来制作工艺品,学生看了老师的示范,纷纷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动手打造自己的作品。此外,还可以根据当地地域文化特色,创建”地域特色“美术课,将地方传统民间美术运用到美术课堂上来,比如剪纸、贴画、陶艺、蜡染等,还可利用专用美术教室,安排画展,创建“名画赏析课”,这样不但可以开拓学生视野,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视觉感受力,提高审美能力,同时掌握现代绘画艺术的文艺常识。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绘画教学特色范文4
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在抓好全面教育的基础上,突出特色教育,不仅能提升幼儿认知兴趣,且能最大限度开发其心智潜能。纲要中将幼儿教育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艺术教育作为领域之一,在不同领域的交叉和融合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为此,在教育实践中实施了以美术特色教育带动主题教学水平的工作思路,把美术特色活动与主题活动结合,努力做到美术特色与主题教育相互渗透。通过组织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艺术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孩子各种感官系统,去看、去听、去摸、去尝试、去感知、去体验、去表现;在认知、社会、健康、艺术、科学、语言等多个领域充分探索和体验,丰富孩子的知识,为孩子进行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的知识储备。教学上,顺应孩子的创作需要,适时对孩子进行智力技能训练,为拓展幼儿创造力提供坚实的基础。根据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认识事物的表面特征的特点,引导孩子感知、观察、认识事物的外部特征,如,构成事物的线条、形状和色彩,孩子掌握这些内容后,在认识新鲜事物时,就可以通过形状和颜色认识、概括事物。环境是第三位教师,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他们努力构建具有艺术气息的育人环境,在幼儿园创建艺术长廊,张贴世界级艺术大师的名画,并加上欣赏提示,让孩子在走走看看中与大师零距离接触,感受艺术的魅力,陶冶情操。同时还创建了小画家俱乐部,展示孩子们的得意之作,为他们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展现个人绘画才能,树立自信心,感受艺术带来的成就感与快乐。
充分发挥师资优势,重点打造阳光美术工作室。2007年,把美术教学作为特色教学项目在全园推广,创立了专门的美术工作室,选派专业的美术教师负责教学工作。工作室提供了供幼儿欣赏的各种艺术品,购进了喷泵、电热棒、彩陶等多种工具器材。他们还打破以往在纸上作画的单一形式,让孩子在旧鞋子、废纸盒、瓶子、石头、贝壳上随心所欲地涂画,尽情舒展内心的喜好和兴趣,表达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在园里和班里设置“百宝箱”,选择安全、卫生的废旧材料放到里面,并进行分类摆放。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把美术活动变成孩子自由想象、大胆创作、快乐体验的活动,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他们注重为孩子创设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引导鼓励孩子学习泥塑、彩陶、水粉画、烙画、油画,为孩子们打开通向艺术殿堂的大门。在美术工作室里,可以自由自在地涂涂画画,酣畅淋漓地用画笔抒发内心感受,尝试运用各种各样的绘画工具与创作方式,体验创作带来的乐趣。自由创作空间的扩大有效提高了孩子美术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了孩子手脑并用、大胆表现,最大限度地发掘了孩子的内在表现力和创造力。
在大力打造美术工作室的同时,进一步抓好班级美术教学,本着教研带教学的原则,开展了幼儿美术特色的实践研究。各班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美术教学特色,如,《日记画》《彩色世界》《诗配画》等。各班级和美术工作室对孩子开展并列的美术特色教学。通过鼓励孩子想画、绘画、说画来提升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把所想的说出来、画出来,把头脑中想象的稍纵即逝的表象、幻象,通过画笔变成清晰的、具体的、永久保存的图像,通过语言再次整理、丰富自己的想象,最终促进孩子智力几个方面能力的发展。通过教学实践及时反思教育行为是否有效,研讨美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践―研讨―再实践―总结”的过程中梳理工作思路,坚持“让艺术回归幼儿生活,让美育伴随幼儿成长”的教育理念,和家长携手同行,共同发现生活的美。在实践中不断修正教育方法,让美育带动幼儿的全面发展,使美术特色办园之路越走越宽。
绘画教学特色范文5
[关键词]小学美术;开发资源;石材;用具;内容;平台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与美术相关的资源开发无论是教材编写人员、还是教师、学校管理人员都必须做到因地制宜,有计划的开发与利用各项资源。所以,课程的有效开发、合理利用是极其关键的步骤。因此,我们针对小学美术教学色石材的运用做了初步的探索。
从学校的具体情况分析,我校成立已有百年历史,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在新课改中,我们意识到传统文化底蕴越来越重要,不管是老课程的优化,还是新课程的开发,都必须要结合校园浓厚的文化底蕴,让其成为新课程开发的基础内容。我校现有学生三千多人,教师人数已达百人以上,家长对教育重视程度较高,学生对美术有较浓厚的兴趣,并且美术基础较为扎实,是区域内学生素质条件较好的学校之一。学校的课题“开展自主创新的小学生社团活动”2010年已成功结题,学校社团活动已走上了正轨。下面谈谈我们在课题开展方面的做法:
一、选择特色石材,激发学生兴趣
石头是大部分学生喜欢的材料,在我们身边容易拾捡到、也容易买到。它本身的形体结构、色彩变化、材质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石头画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选用石头为绘画材料,作品各具特色,展示效果好,不仅可以自行长久收藏,还可以作为馈赠佳品。引导学生如何去欣赏与绘制石头画,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绘画过程的乐趣,学生们都兴趣昂然。
二、筛选作画用具,提高作业质量
在石头画教学中,我们主要选择以下几种绘画工具在石头上作画。
1.用油画棒在表面粗糙的石头上绘制,制作特殊效果的作品,再喷上透明漆或涂上指甲油保护。油画棒是学生熟悉的绘画工具,所以刚开始为了降低绘画难度,让学生尝试用油画棒在表面粗糙的石头上作画。如,刚开始接触石头画课时,我选择上《奇特的树》一课,引导学生用熟悉的油画棒在表面粗糙的石头上画树。学生画出的树虽然不具备小巧精美的特点,但是粗狂当中依然不失可爱。如果有些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出现颜色不均匀的现象,还能够及时指导他们用同样的颜色或更深的颜色用力再涂上一遍来进行修改。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及时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引导学生进行修正,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绘画能力的提高有极大帮助。
2.用丙烯颜料在各种石头上作画。用丙烯颜料绘制对石头的表面没有特殊的要求,丙烯颜色具有较强的色彩覆盖与附着效果,再加上其色彩都较为艳丽,所以非常适合在石头上作画,但要采用丙烯调色、上色并非是件简单的事情,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具有较大难度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上要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丙烯颜料的技法。当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的油画棒石头画后,我便安排学生接触丙烯颜料加强难度。如,上《石头房子》一课时,因房子可以用大色块表现,不用太细致,所以就让学生用丙烯颜料作画,主要引导学生调出的颜料浓稠度要象奶油一样,笔法先学习用同方向平涂和接画的方法上色,把房子分成几个大色块来上颜色。学生画出来的作业鲜艳亮丽、稚拙可爱。
3.用油性记号笔或油漆笔,再加入丙烯颜料,可在各种石头上进行作画。油性记号笔与油漆笔进行石头绘画,是无需选择特殊的石头。如果要用其来绘制精美的石头画,用以上两种材料绘画对小学生来讲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需要再选择其他的材料进行作画。我选择第三种材料丙烯来进行绘画。油性记号笔是具有较好的附着力,并且色彩都是较为艳丽的。相比之下,油漆笔的覆盖效果会更好,但油性记号笔所绘制出的线条会更加均匀、细腻,所以这两种笔都适合在石头上作画,结合作品的实际要求,可通过两种笔的任意一种与丙烯颜料结合的形式进行绘画,如面积较大的内容可采用油漆笔或者丙烯颜料,较为细腻的部分可通过油性记号笔进行绘制。这种相互结合,取长补短的形式进行作画,相信最终的作品必然是赏心悦目的。
三、选择恰当的课程内容,切实提升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步骤。美术教材的选择已经明确了教师应教授的内容,学生应当要学习的内容。在我们新加入的石头画课程中,就应当首先明确在石头上作画应当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对于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美术水平不同的学生来说,应当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进行石头画教学?每一堂课的重点内容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应当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得到答案。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总结出几条重点内容:首先,将教研难度降低,选择内容较为成熟的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选出适合用石头作画的相关内容。其次,结合石头的具体特点,在教材中增加与石头画相符的内容。最后,学生已经对石头画有所了解,并且具备一定的石头作画能力,就开始融入主题创造课程。主题创造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行选择石材的形状、色彩与质感,同时结合自身准备好的石头来确定要绘制什么样的图案。这三种教学方式,层层的递进,对于美术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极大帮助,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课程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师想要切实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就应当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多下功夫,并做好课前准备。
四、构建学生自我展现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应当努力构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知识是不够的,重要的还是实践操作,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够切实看到学生的真实水平,看到学生的进步。例如,开展各种美术大赛,专门针对石头专题开展画展,同时在学校的校网上、微信、微博等公众平台中展示学生绘制的优秀作品。这样不仅给学生营造自我展现平台,还能让他们体验创作的乐趣和成功的滋味。我们学校致力让校园成为每一位学生成长的摇篮,一直都在努力构建学生美术作品展现平台。所以校园的很多角落都会看到学生的作品,通过各种校园艺术角来展示优秀学生美术作品。活动时间有固定的也有不固定的,将分散与集中两种特点融合在一起。将原先制定的做法依然延续下去,再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改革创新,如运用学生的石头画作品装饰建筑物、布置学校环境创设良好的校园氛围。
石头画是一项极具新意的课题,不仅在当下,在未来也是大家值得努力探究的课题。为了能够将课题研究活动稳定的开展下去,课题研究小组的所有成员都应当共同努力,将课堂作为主要的阵地,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我们以不同阶段美术课程目标和学生身心特点为主要依据,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大胆运用石材来进行新的教材内容开发。通过特色石材的选择,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绘画灵感,引导学生积极去尝试各种绘画种类,切实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断丰富教材的内容,以此实现制定的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将绘画作品相互赠送,加深彼此间的感情,构建学生自我展现的平台,使得学生不断提升自信心等。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计划、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反思的过程,这种方式的教学才可切实达到教学预期目标,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成长。
创新是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的关键因素,只要做到创新,就已经踏入成功大门的一半。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小学美术课程开发与利用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尤其是特色石材的运用,是美术教学进步的一大关键点,今后我们应当将其作为重点内容进行研究,将特色石材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展现的淋漓尽致,切实实现特色石材为我国美术教学作贡献的愿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师大出版社,2011.
[2]刘显国.教改教研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3]乔丽珍.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8,(1).
绘画教学特色范文6
[关键词]特色教学;书画课堂;国画传承
五大连池市第一中学一直坚持不懈地构建“优质+特色”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合格+特长”学生的目标,摒弃陈旧的学习方法,极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大力挖掘和发展创建特色美术书画教学,并逐步在美术教学中开展国画工笔重彩的特色教学,学校重视并开展书画活动,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金,为书画者提供诸多书画工具,提高书画氛围。
一、特色教学自由思想,使学生的梦想缤纷绽放
中国绘画在世界的艺术之林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体系和强烈的民族风格。一个民族是需要审美和审美文化的,美术是欣赏美、创造美的教育,国画的教学承载着民族审美文化传播与传承的使命。国画以笔墨为载体,积淀了深厚的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是传承祖国文化的艺术瑰宝和宏扬国学艺术的重要途径。所以,中国画作为我国优秀文化走进学生课堂有其必然性,通过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了解并会画国画。
国画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无论是在绘画技法、绘画题材及绘画工具上都有着独特的东方韵味和民族特性。在本质、语言形式、审美个性等方面与西画有着很大的区别,中国画不仅是绘画语言形式,更是具有深厚人文精神内涵和中国哲学观的文化形式。所以,中国画教学中除了绘画技法的学习以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对文化的审美认识也相当重要。在大部分高校的国画教学中,教师往往偏重于绘画基础理论和绘画技能的培养,对于文化素养和审美认知、审美情趣的培养不太注重,这就造成部分学生学习国画产生障碍。学生理解不了国画的内涵,只是单纯从技法上学习,创作出来的作品过分强调技法语言和形式语言,作品刻板生涩、表面化、图式化,审美内涵和思想层次的表达较为欠缺,缺乏一种内在的、恒久的审美价值。所以,国画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与兴趣培养。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教学中理应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知识和体验主动理解作品,评论作品,欣赏优秀的作品,使广大师生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例如,在教完《国画》这一单元之后,教师在教室举办一个小型的画展,并邀请书画家走进课堂为同学们评论分析作品,引导学生积极讨论画花卉和动植物的技法,对此进行分析点评,深入到传统的中国国画华夏传承精神,进而对一朵花一只鸟的寓意和背景都加以研究,把美术教学从技能技巧的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的层面。在课堂上,书画家现场做画,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还可以更好地进行师生互动。
教师不应以自己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品。学生天真活泼,有着独特的感受能力、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他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他们作画无拘无束,绘画作品从内容、构图到用色往往不拘一格,稚气十足。这些特点使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自由表达内心的感受。作为教师,对用笔的技法等不应做过多的约束和要求,要让学生自主实践,大胆作画,启发引导学生摆脱前人的思维模式,推陈出新,创作出充满活力和时代感的优秀水墨作品。
美术课本中关于中国画方面的内容比较浅显,教师可以尝试加深国画教学的深度含义,在一个学期的教学之后,可以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制定不同阶段的课程。中国画教学是多种多样的,在实际教学中应不断创造和改进,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优缺点,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教学中应依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引领学生贴近生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生活情感,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感受国画表现带来的快乐,使学生真正喜欢国画,让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努力。
书画活动室负责教师为此倾注心血,利用每周一第八节课的书画活动时间进行集中指导。学校非常重视美术教学活动,制作了诸多书画工具,选择教学内容时特别重视优秀的中国传统美术、民间美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体现民族特色,也包含一些经典的中国国画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邀请当地的艺术家为学生讲解示范作品,从基本技法训练入手,专业化地进行讲解,悉心点拨,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作品,在书画协会、市委、市政府组织的书画活动中展示自己的书画特长。
二、传承华夏融于血脉,方知炎黄精神生生不息
作为我国的文化精粹,国画属于我国文化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元素。国画作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部分,其繁荣与振兴为我国文化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与国画教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学习好中国画,首先,必须应打好扎实的传统文化基础;其次,在国画教学上应安排合理的教学体制,制造浓厚的教学氛围,提高中国画教学质量。因此,进一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在国画教学中的作用,从多方面多角度共同努力,促进国画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从而促进国画教学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正确认识中国画,了解国画精神。国画讲究笔墨情趣,强调意境,以笔墨传神达意。中国画中,“笔”指的是笔法,“墨”指的是墨法。善于运用笔墨,既可状物(描摹物象)、传神,又可以达意和抒情。中国画十分重视对物象本质的表现,造型一般注重从对象本身的结构特点出发,要求画面具有“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艺术形式。中国画从题材上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表现技法上分工笔、写意等类别。唐朝的张彦远认为中国画是可以“兴教化,助人伦,测幽微,穷神变”的,这的确是中国画尤其是中国写意画可以做到的。
认识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笔、墨、纸、砚在我国被称为“文房四宝”,也是古代书房里的必备物品。中国画中使用的笔主要指毛笔,是用动物的毛发或羽毛制成的,按笔毛的软硬可分为软毫、硬毫和兼毫三种。毛笔笔锋长短、笔肚粗细的差异,都会产生不同的笔墨效果。墨分松烟墨和油烟墨两大类,而现在为了方便,大多数人都使用墨汁。中国画用纸品种很多,其中以安徽宣纸久负盛名,在小学的中国画教学活动中,以生宣作为主要教学材料。学生应认识毛笔、水、墨和宣纸这些特殊工具材料的独特性能,通过选择不同的用笔用墨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各种事物,产生不同的笔墨情韵。
学生由于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对美的看法和成人有所不同,再加上学生造型能力普遍较弱,决定了教学中不适宜从梅、兰、竹、菊或山水、人物等传统的教学题材及角度开始,初期应以蔬果静物为教学题材比较适宜,如西瓜、白菜、蘑菇、辣椒、花瓶等。因为静物的造型相对简单,组合性较强,同时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降低了学习难度。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造型基础后可导入动物的教学,但不是传统的花鸟画题材,而是和简笔画中的动物形象进行有机的结合,如熊猫、狮子,甚至卡通动物形象,如米老鼠、喜羊羊等皆可入画,通过这些学生熟悉的动物,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代作家贾平凹在其《通渭人家》中曾说:“一文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内容描写到通渭人对书画艺术的热爱,这离不开当地环境的影响。” 悠久的中国历史因书画艺术而灿烂辉煌,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人类文化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书画是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早在《步辇图》之前,国画就已文明世界很久,而在此之后《溪山行旅图》《清明上河图》有幸被后世所荣赞。当宁夏大麦地的大量独立岩画群被发现,世界都为这比甲骨文还要早几千年的杰作所震撼。
三、腹有书香气自华,体验过程是教学之本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教育教学应该有新的要求,美术课不是简单教会学生欣赏美术作品,而应让学生在感受美术作品时能思考美术活动给我们带来的力量,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性思维来从事艺术性活动,进而改善我们的生活或者影响他人。这些也要求我们的美术教学必须拥有新的思维方法,不仅仅让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感受创作一幅美术作品时作者的思想和作品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认识美术课堂教学的新方向,对教学目的和教学结果的看法有更为系统的认识。新的课程设置标准应该视学生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为出发点,让学生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并与他人进行交流,运用多种方法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美术的有关信息。在此基础上,学生更容易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能胜任书画教育任务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书画特色教学实验的重要保障,充分认识到创建特色学校是确保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和生长点。
1.书画教学过程
特色书画教学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开展下去,越来越多的学生亲身学习到各种类型的绘画技法,并在课堂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真切地领略到美术这门学科的巨大魅力。
(1)内容形成序列
重视书画内容的课堂教学,将日常的美术课程和“特色教学活动课”作为主阵地,整理各种课堂材料,着重研究。第一,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营造轻松愉悦的美术教学氛围,以多种渠道和方式欣赏各类美术优秀作品,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激发学习兴趣。第二,调整课本内容。根据本土、本校和学生的各方面实际,认真学习必学内容,取舍选学内容,增补特色的工艺制作内容,如“工笔重彩,写意”“书法和篆刻的常识”“剪纸和泥塑”等。第三,注重作业形式的革新。让学生走出图画本的狭小空间,放开手脚,在规范化使用工具的前提下,自主制作完成作业,使学生对美术的各个门类以及制作工具和步骤了然于胸。作业的批改追求实效,既评等级,又加评语,有利于学生的领悟和修改。第四,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成长的认知规律,从中年级到高年级初步形成书画教学活动课程内容的序列,避免活动内容的无序和重复。在美术教学的大框架下,合理开发一些师生喜闻乐见的工艺美术课程,按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编排,形成系统,提高效率。第五,注重学生国画的笔墨练习。以线描画为基石,锤炼线条,打好水墨画基础。以线为主的笔墨效果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线描画是儿童较为喜欢的,它也讲究用笔,突出线条的浓淡粗细变化,而水墨画是以线条为主的笔墨艺术,练习线描画可以为学好水墨画打好扎实的基本功,线描画线条的抽象韵味很自然地融入到中国传统绘画之中,使水墨画对线条的表现超出形象之外,获得独立的艺术审美价值。把进行水墨画教学的过程与线描画教学联合起来,把学生在线描画课堂上掌握到运笔的浓淡粗细变化援引到水墨画教学之中,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在水墨画中对线条的表现能力,使学生的画水墨画的能力达到质的飞跃。第六,以临摹为手段,掌握基本表现手法;以写生为途径,培养创造能力。临摹著名画家的作品,能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有较高的起步。在临摹的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多观察、勤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学会分析画家是怎样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艺术表现的。临摹也要有法有变,初始临摹,教师要示范重点,要求学生边临摹边思考,找规律,加深理解;后期临摹,要在欣赏中初步体会画家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想法,培养儿童举一反三的创造能力,画出与画家不同的作品。
(2)体现个性差异
书画教学活动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个学生的艺术发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只要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或乐于实践的,都可以作为书画教学活动的内容。
(3)体现班级特色
根据班级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挖掘具有特色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实施中,通过整合形成一个可供参考的课程内容“菜单”。课程内容的设置具有灵活性,供各班开展书画教学活动时参考,并在活动中不断生成、修改和完善。
2.结合实际灵活安排课时
按照课程设置的要求,书画教学活动每周为两课时。考虑到课时计划和活动实施的实际,必须灵活安排课时。
(1)长课时与短课时相结合
各年级学科课时不尽相同,因此部分年级安排两课时,部分年级安排一课时,以长课为主、短课为辅。
(2)长线活动与短线活动相结合
短线活动时间短,一课时或几课时,以短线活动为主;长线活动时间长、跨度大,以长线活动为辅;长短线活动相结合。
(3)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教师在辅导示范时段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学生查阅资料、临摹、写生、创作等实践活动可作为一个时段,在课后进行;总结展示可在课堂或课后进行。
3.逐步推进,科学规划实施
不贪大、不求快,稳妥、有计划地从点到线再到面,在全校各班级逐步推进。
(1)抓点
制定书画教学活动方案,制定出分年级的课程内容菜单。确定五、六年级六个班为点的实验班,按计划进行初步实验,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边探索、边总结。
(2)求深
根据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来的成功经验,进一步细化、内化,使书画教学活动校本化。邀请书画专家进行指导,整理出具有鲜明特色的书画教学活动校本课程。各班级在学校的指导和管理下,进行书画教学活动课程内容的二度开发。
4.组织培训,提高指导能力
具有一支业务能力强、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是顺利开展书画教学活动的关键。我校根据教师的业务特长,精心挑选指导教师;组织教师加强理论学习,邀请专家指导,理清工作思路;安排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看现场,观摩活动;搞好课题研究。
同时,还要组织好校本培训。组织汇报课和研讨课,使教师了解书画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和基本模式,对活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备课,教师互相学习,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以赛代训,组织作品展评、书画教学活动方案评比、书画教学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展示等活动;组织课改沙龙,由实践层面升华到理论层面,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5.搭建平台,注重实践体验
(1)全员参与,全程参与
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在书写、绘画、制作、剪贴等多样化的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重视学生小组合作与各种形式的沟通,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问题,并得出结论,让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小论文、书画作品、小制作、剪刻、版画等不同形式展示出来,通过校报、校刊、画廊、教室墙报等阵地展示成果。通过交流分享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和思维碰撞,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并从中获得体验。
(2)用好写生本
写生本在学生的不断实践中诞生了。学生人人都备有写生本,在写生实践活动中用。尊重学生的主体需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个性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不同年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写生本作为学生表达、交流的载体,不管是稚嫩还是粗糙,都反映了学生成长的轨迹,闪现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火花。学生利用写生本,审美与能力的培养目标得以实现,情感也得到体验和升华,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6.成果收获启示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艺术的熏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这是学校培养学生的一个基本目标。近年来,我校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正是以这样一个目标为动力,开展着各类丰富多彩的书画活动,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书画比赛。
四、翰墨飘香润心灵,书画艺术育新人
书画艺术教学任重而道远,我们以人为本,积极营造课堂教学和校园环境的浓厚书画氛围,打造特色的书画教育课堂,丰富书画艺术活动,建设多彩课堂文化,让学生受到真、善、美的艺术熏陶和感染,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让美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陶冶情操的知识乐园。相信只要我们能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大胆探索、不断实践,并不断丰富其内涵,就能营造和谐快乐、健康向上、有特色、有品位的书画课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在学习实践中亲身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且从中掌握了诸多的书画知识和技巧。这些必将给他们的人生带来深远的意义,使他们一生受益。学习国画,不仅可以增强表现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能力,因为绘画能使学生学会观察方法和绘图技能,同时绘画还为学生的就业拓宽门路。
书画教学活动让学生走进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学生在愉悦的艺术生活中去感悟,在亲近自然的过程去体验,在触摸社会的经历中去感受。学生像画家那样去观察、去实践,带着写生本,带着问题,走向田野,走进村庄,走进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尽情享受学习、成长的快乐。教师也在新课程中显示了无穷的教育智慧,成为学生鲜活生命发展的奠基者,教师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侯君波.妙在似与不似之间[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