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绘画游戏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绘画游戏教学反思范文1
关键词:小班美术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探索、发现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31-01
小班刚入园的孩子又哭又闹,他们对美术活动感兴趣吗?怎样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游戏时进行美术活动,还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呢?……我接过以前的美术教案后,一直在思考。游戏是儿童的生活,儿童的美术活动也是一种游戏。我面对的是一批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该怎样入手呢?选择哪些内容比较合适呢?在我教小班美术的这几学年里,我一边实践,一边不断反思,究竟怎样才算“面向全体幼儿,以幼儿发展为本”?
一、充分的准备是美术教学的有效保障
1、进行有关知识准备,提高美术方面的能力
为了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小班幼儿在我满满的一桶水里取到一杯水,我利用节假日学习了《儿童绘画成功施教策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早期教育》(美术版)等有关书籍,特别仔细阅读了小班美术教学的有关内容,从中汲取营养,提高认识。通过学习,我在小班的这一年美术教学中底气十足。如:在小班开展第一次绘画活动《颜色妙妙妙》时,孩子刚入园不久,哭闹声还此起彼伏。我利用幼儿好奇心、求知欲比较强的特点,像变戏法一样变出一盒油画棒,我问幼儿:“你知道这是什么吗?”通过提问引出这是“奇妙的小画笔”,并告诉幼儿:老师用它想画什么就能画出什么。我边讲边顺手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黑板上的画纸上画着,我一连画了几样物品,活动室里不知什么时候没有了哭声,一个个宝宝睁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画……通过这次绘画活动,我发现幼儿很喜欢画画,有的喜欢边画边讲,有的则相反。
2、慎重选择教学内容
阅读完以前的小班美术教案,我发现这些教案确实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但我觉得内容的选择上有点偏,很多活动都是围绕“色”开展的,有的涂色,有的用色,有的玩色……这些活动对于处在涂鸦期、象征期的孩子来说能激发和保持兴趣吗?能很好地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吗?我又该换掉哪些内容呢?从阅读过的书籍中,我很快找到了了答案:爱涂画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喜欢的活动,孩子们常常会在美术活动中表达内心的心情和对美术的感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孩子所喜欢的”……有了理论支持,在选择教学内容上,我显得理直气壮了许多,我决定选择各种类型的美术形式穿插安排:绘画、涂色、手工、泥工、拓印、手指点画、喷刷画等,其中绘画的次数比其他形式安排得略多。通过这一学年的实践,我发现我没有错,我班的孩子美术兴趣越来越高,动手能力越来越强,做到了“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
3、反复推敲教学目标
教育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指引教学活动的方向,也是最后要达到的要求,是检验活动是否有效的依据,它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因此,活动目标必须制定得明晰合理,并具有整体性和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使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我选择小班美术教学内容前,学习了有关书籍,并考虑到自己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小班孩子,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制定出符合我班现状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的精心开展是美术教学成功的关键
1、让幼儿在游戏中学绘画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通过对游戏和审美自由之间的关系的比较研究,首先提出了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观点,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揭示了精神上的自由是艺术创造的核心。游戏是儿童的生活,儿童通过游戏来展现其潜在的精神。
2、多媒体的合理运用
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创造性思维和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为了开阔他们的眼界,增长见识,我常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让幼儿欣赏中外名家和儿童优秀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引导幼儿产生感受、理解和发现作品表现手法和含义,使他们在获得艺术“营养”的同时,激发他们大胆地表现与创新。
3、技能的传授有必要
小班孩子虽然有绘画兴趣和热情,可是他们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少,他们如果再缺少绘画技能的话,就会无从下手。事实就是这样的,在我没有传授绘画技能前,给幼儿发绘画纸和笔,多数幼儿只会乱涂乱画,也有幼儿坐着一动不动,还有幼儿就是喊:“老师,宝宝不会画!”……因此,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传授简单的绘画技能必不可少。一旦幼儿掌握了绘画技能,他们就会忙得不亦乐乎。
4、活动评价以鼓励为主
绘画游戏教学反思范文2
关键词: 小班绘画;教学组织;游戏化
《幼儿心理学》一书中指出“由于小班幼儿的有意注意还没有完全形成,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他们的学习往往是凭借直观感觉与行动思维。”因此组织绘画教学应以游戏化的形式开展,以适宜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
一、绘画意义
小班幼儿往往不是观察好了才去画,而是通过观察引起他们的想象与联想,画出自己认为的东西,并不是画出眼睛看到的真实事物。《纲要》中也提出,要“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幼儿不仅要感受美、熟悉美,而且还要在情感上体验美。因此如何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才是重点。所以教师要明确幼儿绘画的真正意义,画得像不像不影响孩子的想象与创造,他们的作画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思维的过程、动作的过程。
二、探讨活动
自我研读――闭门造车
【初次教学】
《泡泡》是小班上学期美术领域绘画活动的内容。翻阅教材后,我没多想便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泡泡的圆形和大小、颜色。
(2)引导幼儿学习画封闭圆的技能,并能够选用多种颜色涂色。
(3)引导幼儿在作画过程中体验乐趣。
教学过程:
教师:泡泡什么颜色的?幼儿说:白的、红的、绿的、黄的……教师:泡泡什么形状的?几乎所有幼儿都不假思索地说“圆的”!
但是到了幼儿操作环节出现了问题,幼儿创作出了形态各异的泡泡:方的、扁的、长的、多边形的、各种怪异的泡泡。灰一块、紫一块、黑一块……都涂到泡泡的外面了。
教师:泡泡是封口的圆圈,不然就漏气了呀!怎么泡泡是黑乎乎的一团呢?于是,一遍遍地给幼儿示范。可幼儿的泡泡还是漏气的,有的依旧涂画着自己喜欢的黑泡泡。这时,有的幼儿开始不耐烦地说:“老师我不会画了,这泡泡太难了!”
【教学反思】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思考着。活动结束时,我悄悄地问幼儿:“这黑乎乎的是什么呀?为什么选择黑色呢?”幼儿说:“这是灰太狼,他在吃泡泡,小泡泡吓得逃跑了,有的逃到草地上,有的逃到天上了!呵呵”啊!幼儿的回答让我既欣喜又迷茫。欣喜的是,原来在他们乱糟糟的画里还藏着这么有趣的事儿呢!迷茫的是,难道就任由幼儿这样乱糟糟地、黑乎乎地涂画一团吗?我应该怎么引导?怎样教呢?我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能否实现?
园本研讨――蓦然回首
我开始查阅有关书籍、请教有经验的教师,将我的【初次教学】活动进行深入的园本研讨。教研组长给予我精心的指导与建议,研讨过程整理如下:
经过专家们的研讨以及给予我的指导,我重新认识了幼儿绘画教学的真义――体验“绘画的快乐”是表达自我情感与自我认知的过程。基于此,我重新调整了自己的教学目标与组织策略,采用教学组织游戏化策略来组织教学,让幼儿真正体验到绘画的快乐,感受生活的有趣。
调整呈现――柳暗花明
【再次教学】
教学目标:
(1)在游戏中感知泡泡的大小、颜色、形状的特征。
(2)画出自己体验的泡泡和有意识地选用多种颜色。
(3)大胆想象通过添画组合创作,体验作画的乐趣。
这次我以游戏化形式组织引导幼儿创作:
教师:“哇,你的泡泡像列车。你的是熊大和熊二泡泡。
教师:你的泡泡在干什么?噢,原来他们在聊天呢!”
接下来,幼儿就接着我的话往下说,创作出更多的奇思妙想……他们的笔下自然就生成了鲜活可爱的形象。
【教学分析】
所以诸如此类的绘画,我想还可以配上音乐引导创造想象(著名的音乐家马利翁曾说过,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音乐。)伴随着欢快的曲子我说:“哇,泡泡家族有好多的孩子哟!他们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去参加盛大的party。”“看!泡泡爷爷和泡泡奶奶跳起了慢四部舞曲!”“咦!泡泡宝宝去找朋友玩了,他们和小草抱一抱,亲一亲,相亲相爱不分开。”幼儿的思维一下子开通了,用笔流畅自由,一幅幅充满童趣幻想的图画,活跃在幼儿的纸面上。
总结思考――抛砖引玉
三、结语启示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什么呢?对于一般的教师来说,这个案例的产生和问题解决过程具有怎样的启示意义呢?
1. 擦亮眼睛――真切领悟绘画教学的本质
只有正确地领悟所教授的教学活动的真正目标,才能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指南》中艺术领域指出:“幼儿的创造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因此,正确领悟教学内容的本质是设计教学目标与组织教学的有效起点。本案例在【初次教学】中,教师没有真切领悟到小班幼儿绘画的真谛,才使幼儿觉得绘画活动的无趣与对绘画活动的畏惧。
2. 悉心聆听――以幼儿的视角游戏化组织
教师作为外在因素,所做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幼儿个体的发展。那么教师在行动前,应该深入彻底地分析所探究的对象,以便做到有的放矢,否则再多的活动都是徒劳的。【再次教学】中,我们看到教师不仅要深入地分析小班幼儿的心智发展程度,而且要以幼儿游戏化的学习方式来引导。让散乱的笔触有情节;让枯燥的线条有生命,让稚嫩的圈圈有生机,让同伴为自己的拔高而喝彩!
3. 静待花开――不过早干涉、传授知识技能
著名幼儿教育家刘晓东曾举过一个例子:如果把幼儿教育还原为母鸡孵蛋的话,他们一天不知道多少次将“蛋”从身体下抽出,上瞧下看,左右摇晃,急切盼望这只“蛋”立即破壳而出,试图让“蛋”比邻家的“蛋”早日破壳而出。所以我们不要过早地干涉幼儿,急于传授知识技能,而要耐心地等待幼儿的成熟。
绘画游戏教学反思范文3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活动活动操练策略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的理念,该理念所倡导的任务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堂内进行大量的目的明确、操作性强的活动。可见,小学英语要实现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交际化,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体验和主动参与课堂真实交际活动,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活动方式,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那么在小学英语课堂活动中,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活动技能操练策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操练活动要有活动的层次性和全体参与性
技能操练阶段还应注意活动要有层次性和全体参与性,技能操练活动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设计具有层次性和全体参与性的操练活动。如在教学:《PEP小学英语》6B Unit2 "Where is the Science Museum? B-Let′ s talk时,本节课学生要学会运用It′ s east of the cinema, Turn left at the cinema,Then go straight, It′ s on the left.这些句子来完成具有层次性的教学任务,于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在技能操练阶段我把教学任务分成以下6个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任务:
Task1:请描述课本主情景图。请学生主要运用句型:Turn left at the cinema. Then go straight, It′ s on the left.
Task2:请问博物馆怎么走?请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听录音选择正确答案。
Task3: Who can help Amy? 请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并正确灵活运用主要目标句型。
Task4:请给老奶奶指路。学生进行对话表演。
Task5:争当周日志愿服务者。学生分小组进行对话操练。
Task6:勇当问不倒的小交警 。学生进行扩展对话运用。
学生通过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活动方式实现了操练活动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体验了成就感。
二.操练活动要注重交际形式的多样化
语言交际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因此,在技能操练阶段应多创设一些能启迪学生发展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操练活动的形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竞赛式。学生好胜心理和集体荣誉感很强,通过竞赛的方式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如在教学:《PEP小学英语》3B Unit2 "Family Members"有关家庭成员的单词:Grandfather (grandpa), Grandmother(grandma), Father (dad). Mother (mom)时,教师可以创设 "看谁拿得快"的竞赛式游戏,首先请学生注意观察教师的口型,请学生分辨后齐声说出该单词,然后每一小组请一位同学上台迅速取下相应的单词卡片,看谁拿得快,取得卡片后大声地面对全体学生读两遍,读对的能得分。通过竞赛式的游戏,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绘画式。绘画几乎是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绘画在一定意义上为语言教学进行了某种程度上的服务,从而让学生在与绘画交叉使用中同步发展了语言智能和视觉空间的智能。如在教学 "There be"句型后,可以请学生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设计自己的房间,并用There is 或There are来描述学生自己设计的小房间。通过绘画的操练形式,增强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游戏式。有趣味的游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能为学生提供交际性的练习形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如教学现在进行时态后,教师可以设计 "抽纸条做动作"的猜谜游戏,准备好分别写着不同动作的小纸条,请一名学生抽纸条,如抽到"eat a banana"时,请学生做吃香蕉的动作,再请另一名学生提问:"What are you doing?"该学生回答"I am eating a banana."。通过该句型游戏,激发了学生用所学词汇和基本句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表演式。角色表演是一种接近于实际运用语言的操练活动形式。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按照要求分别扮演对话中的不同人物,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对话中人物的性别、年龄、职业等特征用表情、动作和语言来表演,必要时可以借助道具和服装,以增强角色表演的真实性。
三.操练活动要促进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内通过沟通、交流、分工和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途径,主要是通过小组活动的课堂组织形式来实现的,为了能增加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密度和广度,教师经常会采用二人小组、四人小组或六人小组活动。那么小组活动的有效开展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开展小组活动一般应注意角色和分工。教师把全体学生分成很多小组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设计小组活动时应考虑学生在小组活动要有属于自己的角色,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在进行小组分工时还要考虑到学生不同能力层次,有些任务难一些,有些任务容易一些,要穿插搭配。
交际互动。语言的学习离不开交际活动,而活动必定要与他人进行交际互动。对话操练是课堂中最常见和最有效的互动形式。对话操练不仅有利于学生语言知识的巩固,还有利于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往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如:《PEP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对话教学部分都含有图文并茂的插图,学习完Let′s talk部分的对话后,教师可以活用课本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替换插图练习,请学生同桌两人自编对话,进行对话操练,从而巩固所学语言知识,对话操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课堂活动技能操练阶段在组织学生操练新学的语言知识点时,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英语情景,把操练活动融入到真实生活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小学英语课堂活动操练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以此来促进我们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Davies, P. & Pearse, E. 2002. 英语教学成功之道 (Success in English Teaching)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 David, P. 2003. Teaching English to Children in Asia [M]. Hong Kong:Pearson Education North Asia Ltd.
3. 陈琳、程晓堂. 2002.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绘画游戏教学反思范文4
关键词: 教师专业成长 反思性教学 教研活动
《纲要》的最终目的是创造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但是新《纲要》所追求的教育理想是需要通过教师的工作去实现的,所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更有效地落实《纲要》的关键问题。教师怎样获得专业成长?怎样才能真正的专业化呢?北师大冯晓霞教授在《纲要》解读中指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是‘研究’。”那么,是不是只有正规的实验研究才是研究呢?当然不是。“研究是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只要符合这一过程就是研究”。新的研究资料表明“教师的学习也和儿童的学习道理一样,不是靠外部的灌输,而是在自己原有的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发展,不断吸收同化信息,从而建构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教育能力的过程”。“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的这种“研究性学习”即反思性教学。因此,我园把反思性教学与教研活动有机结合,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教研工作,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学会随机反思――写观察记录
反思性教学不单指对集体教育活动的反思,在幼儿园教学过程及幼儿一日生活中,随时随地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这些问题是否引起了教师的重视?还是视而不见呢?幼儿教师只有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我们引导教师用写观察记录的方式对自己的日常教育行为进行反思。教师的观察记录反映出大家发现了许多应注意的问题,如:“小班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问题”“一些小朋友不愿交往”“怎样引导孩子去观察”“怎样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能认真分析、反思,并能采取恰当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以下是中班教师对新入园幼儿的观察记录:
开学已经一周了,从本周起正常的教学活动开始了,今天的音乐课前,活动室里乱哄哄的,我组织了几次也没有效果,于是我大声命令道:“安静点,不要说话了。”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这时,我听见新入园的张紫硕小朋友小声说:“幼儿园怎么还不让说话呀?”轻轻的一句话却深深地触动了我。
我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安静点,不要说话了”这种语言在幼儿园组织活动时是经常说到的,张紫硕小朋友的一句话,使我意识到,我已经生硬地剥夺了孩子最基本的说话权利。而说话能交流情感、培养交往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让孩子快乐,特别是新入园的幼儿。以后,我要用“轻轻地”、“小点声”、“悄悄话”代替“不要说话”、“安静了”,再也不能强制孩子不要讲话了,我要还孩子一个有声的世界,让每一个孩子都快快乐乐地成长。
教师要做到眼中有孩子,时时有目标,处处有教育。这就要求教师时时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因为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对幼儿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我园大班老师的观察记录内容摘要:
“老师,我不想画”!又来了,周季男小朋友每次绘画时都是这样,不是不想画,就是画得乱七八糟,每次批评她都没用,手把手地教她画也不行,是她对绘画没兴趣,还是我们的教学方法有问题?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我要继续观察,发现突破点……终于发现了:她对“车”兴趣浓厚。
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从让幼儿画“车”为切入点,引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在教学笔记中,她又详细地记录了引导过程。
他需要启发
通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周季男小朋友对车特别感兴趣,于是,我来到他的身边说:“周季男,你不是最喜欢汽车吗?今天咱们就画汽车。”
我巡视一圈后,来到周季男的身边,看到他在纸上画了许多蓝色的线团和几个歪歪扭扭的方框,我轻轻蹲下,摸摸他的头说:“你能告诉我你画的是什么吗?”他看了看说:“我画的是消防车。”你能讲一讲吗?他兴奋地指着他的画说:“这是驾驶室(红方块),这是水(蓝线团),这是救火用的梯子(短线),救火要用很多很多的水,所以我要把水箱装满。”我听了非常高兴地说:“你的想法真棒,但如果真的有地方着火了,你的消防车能救活吗?”我边说边指指他画的车身下面。他恍然大悟,拿起笔来在“车身”下面迅速地画了许多“车轮”,“你真聪明,但为什么轮子呢?”“轮子多,跑得快,能很快把火扑灭。”我表示赞同,接着用同样的方法启发他给消防车添上了“水管”、“警灯”、“方向盘”,等等,他的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悦。
教师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走进了研究,学会了反思,每位教师都成了研究者,逐步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二、进行课后反思――写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的自我察觉水平来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改善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师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径。教师的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因此,我园把以前的课后效果分析改成了写教学反思。一节课下来,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过程清清楚楚,要借助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实事求是地判断自身所确定的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采取的组织形式、投放的材料、语言的组织、重点难点的把握、幼儿的发展等方面是否适宜,要找准要点分析“成功”与“失败”。
反思案例:科学活动――有趣的规律
在这次活动中,我准备的活动材料有:积木、瓶盖、塑料玩具、石子、小棒、打击乐器……不但种类多而且数量很多,我想这么多的活动材料让幼儿在拼摆中发现规律应该是不难的。没想到的是活动材料倒在桌上幼儿不是无从下手,就是任意玩耍,我费了很大的力气也很难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我明白了:原来活动材料的投放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有层次性,数量要适当,要有一定的科学性。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每个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有它的优点与不足,我们要善于积累经验,找出不足,在教学反思中扼要地记上,以便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有重点有选择地采用教法,设计教学程序,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经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集体反思教学――组织教师“听课”、“说课”、“评课”
我们采取“每人讲一课与一课多人讲”的形式组织全体教师“听课”。“说课”指的是由执教教师向大家说明活动的设计思路,活动进行过程中的感受,以及活动后的反思。“评课”不是以所谓的“标准”去衡量和评价活动的质量,指出几条优点和不足,而是让教师从不同视角毫不隐瞒地、开诚布公地说说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对授课教师的每一个环节、一个问题、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动作都要分析哪些地方合适,分析哪些地方不合适,提出新的问题,第一位教师课上出现的问题,第二位教师再次上课时就不能出现同样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研活动的目的。大家的讨论是热烈的,气氛是和谐的。通过“听课”、“说课”和“评课”,教师可以不断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观念,从而得到发展。
以下是我园教师在全县“贯彻新《纲要》,解读新教材”活动中主讲的县级示范课――大班社会活动《神奇的交通标志》教研活动记录:
今天是第一次试讲,石老师首先自己反思:“认识交通标志是比较枯燥无味的,我想在活动之前让幼儿自己搜集交通标志并制作标志会激发幼儿的兴趣,因此本次活动分三个大的环节――幼儿讲述自己搜集制作的交通标志;教师补充讲述交通标志;复习巩固(游戏)。前两个环节幼儿活动时积极性不高,和我预想的效果差距较大,不知为什么?”大家一起分析原因,查找问题,原因有三个:一是幼儿自己介绍搜集制作的交通标志,只有几名幼儿来表述,不能给所有孩子表现的机会;二是教师传授还是一个一个地介绍交通标志,幼儿机械地去记忆,新知识没有转换成幼儿的需求,幼儿没有对知识的渴望;三是游戏时活动场体太小,幼儿积极性不高。问题找到以后,改变教学方法,一是由原来幼儿一个一个地介绍交通标志改为小组讨论、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表达的机会;二是教师课前在活动室内“藏”了许多交通标志(制作规范的标志),让幼儿去找标志,引起幼儿的兴趣,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讲解幼儿不理解的交通标志;三是将室内游戏改为室外游戏,扩大活动场地。
第二次试讲,幼儿活动时积极性非常高,整个课堂效果很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再次研讨。通过这种集体反思的教研活动形式,教师不断地对自己和他人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另外,这种集体反思的教研工作方式更有利于形成团结、合作、充分交流的群体。教师的这种反思性教学必须有一个好的集体来支持,而正是这种工作方式又能打造一个富有凝聚力、创造力,团结向上的集体。
综上所述,随机反思――使教师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学会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课后反思――使教师成功地研究了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集体反思――同事之间的交流使得原来为个人的所有的经验、观点成为一种共享的资源。
总之,反思性教学是促进教师思考,使之更自觉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理性地认识自己的教育实践。反思性教学从教育实践中的实际出发,容易激发教师的热情和关注,同时,反思本身固有特征必然要求教师更自觉、更理性地研究自己的实践,解释自己的实践,促进教师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理论知识,从而促进其专业成长。因此,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绘画游戏教学反思范文5
卡通画教学 兴趣 游戏
卡通(CARTOON)自诞生之日起,就因其夸张、简单、可爱的绘画风格受到了全世界少年儿童的欢迎。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书籍、影视、游戏为媒介的卡通动漫产业更是得到迅猛的发展。谈到卡通动漫,孩子们无不兴奋异常,快乐无比。而且渐渐不满足于看动漫,更要自己动手画动漫。因此作为校外美术工作者,我们有义务为孩子提供这样的教学服务,让孩子们实现自己的漫画梦。
笔者正是通过近几年的卡通教学实践,对教学中遇到的特殊问题及相关教学经验谈一谈教学心得。
一、卡通画教学与一般的儿童画教学的比较
对照很多卡通(动画)书籍和网站,对卡通画的概念大都定义为:成人根据少儿的心理特点、心理需求、兴趣爱好而设计的绘画造型。其创作者是成人,其主要欣赏者是少儿。由此可见,卡通画是大人画的,虽然在画面风格上追求类似于儿童画那种夸张、简单、有趣的效果,但对画面造型、色彩的要求却极其严格,与儿童画单纯简单的涂鸦并非一码事。而且儿童画更多的是在追求画面形式上的美感,而卡通画却多在画面的内容性、故事性上下功夫。因此,卡通画教学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教学实践空间。
二、卡通画教学目标的特殊性
笔者认为,学习卡通画,就是要培养少儿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少儿的观察、记忆、想象及创造能力,同时可以调整少儿的心态、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和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卡通画之所以受到孩子的追捧,正是因为它幽默、诙谐的特质。孩子在看动漫时是愉悦、放松的,所以卡通画的教学也应当是快乐的事情。
三、卡通画的教学安排
在卡通画入门阶段,我主张还是应当以临摹为主。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孩子们喜闻乐见并且造型相对简单的动漫形象让他们去临摹,直观的感受大师的作品,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卡通画的造型方法和色彩常识,让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绘画技法。
经过入门阶段的学习后,可以转入到下一步的创作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学生需要运用已掌握的绘画技能,创作出属于自己卡通形象。这时教师可以采取引导、启发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积极创作。比如,告诉他把一只小狗或一支铅笔画成卡通形象会怎么样,或者把自己画成卡通人物也不错……通过这样的提示,相信所有的孩子都能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来。
有完整的卡通形象了,下一步就是要赋予它生命,为其创作出相应的故事来。我们可以利用儿童善于幻想的特点,指导学生进行多格漫画的练习。多格漫画有一定的创作规律,比如脚本的编写、格子的划分、对话框的画法等,这些知识点可以逐步的教给学生,使其作品更具有专业性。
四、运用卡通画的特点,提高少儿学习卡通画的兴趣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卡通画对美术基本功的苛刻要求,怎样最大的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提高卡通画学习的趣味性,是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下面我就课堂实践经验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方法:
1.吸引孩子的绘画题材是提高教学趣味性的一大法宝
现在的孩子都有看动画片的习惯,只要一提起喜羊羊、灰太狼、海绵宝宝、机器猫这些名字,孩子们就会显得异常兴奋。那么我们的卡通教学为什么不从这些位“卡通明星”身上入手呢。比如,在《海绵宝宝》一课中,教师可以先放一段海绵宝宝的动画视频,看完后教师提问并示范,教给学生海绵宝宝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画,每一个部分是什么形状以及相应的上色方法。然后,进一步分析海绵宝宝高兴时应是什么样的动作表情,难过和生气时又该怎样表现,从而把漫画教学中的人物五官画法和动作画法潜移默化的教给学生。
使用这样的绘画题材,比较贴近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教和学也都变得相对容易起来。
2.把故事带到绘画中去
美术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往往能最大可能地提起学生兴趣,让孩子们在态度体验中全面提高学习效果。在卡通画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和运用故事情境教学的。首先,设定一个故事情境,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把这个故事讲一半,让学生自己继续往下编,并画出来。比如,在《拯救羊村》一课中,教师可以先搜集一些创作时所需要的形象素材,然后给故事开个头,让学生“穿越”到动画片里,画出一个精彩的故事来,帮助喜羊羊他们打败入侵者,克服各种困难,保卫羊村的安全。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锻炼了绘画能力,还开发了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叙事能力。
3.在互动游戏中学习
情境教学中的游戏情境设计也适用于卡通画的教学。成功的游戏情境设定,不仅能打破美术教学中“一言堂”式的知识灌输,而且能把让孩子感到乏味、空泛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比如,在《超级太空飞船》一课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两个飞船轮廓,然后把学生分为两组,让他们分别给自己的飞船加上各种设备,最后看看哪一方的飞船最厉害。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比赛过程中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这里加一个更大的翅膀会飞的更远”“飞船头部画圆一些将飞的更快”,让学生在游戏中就掌握了相关的知识。
综上所述,只要课程设计得当,充分发掘卡通教学中的趣味因素,完全可以使乏味的美术基本功训练妙趣横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卡通画教学中仍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首先,卡通画入门较难。因为需要一定的造型基础,因此刚刚学习卡通的学生常会感到画的吃力,进而会产生挫败感。
其次,作品缺乏创新。因为常年看动画片,在学生心中都形成了一些固定的绘画模式,创作的卡通作品大多雷同,缺少新意。
最后,社会认可程度偏低。许多家长觉得卡通画只是画着“玩”,新鲜新鲜就行了,因此学生很难坚持系统地学完卡通画课程。
针对卡通画的这些特殊性,如何做好卡通画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系统地学完卡通画课程,便成为摆在专业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这需要全体老师们的认真探索和研究。笔者谈了以上几点教学体会,希望和大家共同探讨,并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了解学习卡通画的重要性,并逐渐接受这一朝气蓬勃的新兴学科。
参考文献:
\[1\]\[美\]格罗姆.儿童绘画心理学――儿童创造的图画世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
绘画游戏教学反思范文6
【关键词】教师 美术 现代社会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走上自己的专业化成长之路?这是每一个美术教师必须经常扪心自问的问题。齐白石先生对美术教师的评价标准是:“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应是师德高尚、技艺非凡、能讲能画为优。教师能画不能讲也能带出好学生,这样的教师为合格。只能讲不能画不是好老师,又不能讲又不能画不能当老师。”这段话从师德、语言表达能力和美术专业素养三个方面概括出了美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而时代在发展,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新课改的迅猛推进,社会对美术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一、做一名反思型教师
我们常会听到许多教师这样埋怨学生,“你把这节美术课当成玩耍课了,你干点什么了!”。这是一种反思,但仔细思考,他们永远不满意自己的教学,不过不是反思自己,而是怀念过去。真正的反思型的教师也永不满意自己的教学,但是他们会持续不断地进行探索,以寻求更多的新方法来改善自己的教学。我们认为要持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首先必须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反思型教师就是会经常回顾、重建、重现并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和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批判性的分析,他们总是主动的考察自己。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我认为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一)方法
改变教学方法一个方法得体会让人终身受用,一个方法的失败会让人遗憾一辈子。因此我们应该把原先一些好的教学方法保留下来,但必须补充新鲜的“血液”。
(1)注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美术教学中,运用课件教学不失为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前运用计算机把课件做好,上课时只须将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电脑展示的画面色彩丰富,有动画效果,有故事情节,有优美的音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使美术课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像在进行欣赏、评述课《走出神殿》时,我从网上下载了米开朗基罗的大型天顶画《创世纪》,制成课件让学生欣赏谈体会,学生们非常震撼。教学时而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具有形象直观性,声像同步性,画面的动态选择性和时空的可变性等优势,使学生对于学习美术的信息来自各方面。
(2)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示范--模仿教学模式是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师首先通过示范提供给学生该绘画过程的情感认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领会其中的道理,让学生边思考、边选择、边模仿、边体验。如在讲授《苍松翠柏》时,对于课中涉及到的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等内容,单单通过口头讲述恐怕学生难以领会,只有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同时伴以适当练习,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尝试--指导教学模式。尝试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先让学生(个人或小组)自主尝试来学习绘画方法,教师的指导分析贯穿在学生尝试学习的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边学习教材、边尝试绘画、边探寻方法。在学生尝试绘画和教师针对性的指导(有时包含部分的示范)的基础上,再经过进一步的实践活动来完善并获得技能和得到体验。在《与米罗游戏》、《桥》的课中,让学生根据制作图自己动手操作,教师的指导贯穿在学生动手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尝试,可培养其独立能力。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尝试绘画的兴趣,使其具有挑战性;并不断鼓励学生持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3)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加强多样化作业的设计。在安排学习任务及各项教学环节中,要尽量考虑学生的差异,分别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在各自特长的方面表现其领先的优势,让他们有机会“露一手”,并给予积极的评价,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如在教学《静物有声》中让学生有3个作业选择,分别是:根据所学构图知识自己组织、摆放一组静物;写生一张静物素描;根据静物有声这个题目确定主题,组织一幅素描作品。学生不用再为一道不愿做的作业而烦心,他们可以自由选择难度大或是难度小的作业,心情肯定愉快而又轻松。
(4)由传统美术技能教学,倾向美术技能与审美教学的和谐统一。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智、能结合。怎样结合呢?A,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B,要引起学生的重视。美术课虽非主科,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的眼光,对生活的热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甚至对学生未来的生活都有着深远意义的影响。
(二)不断学习,教育自己
(1)加强合作,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教师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
(2)坚持阅读,牛顿曾说过,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只有不断的阅读,才能达到自我的完善。只有“独上高楼”,才有“望尽天涯路”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