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术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术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

美术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1

当选择好教学方式“篮子”后,教学方法就是各种各样的水果,可以各取所需,自由搭配组合,选取合适的教学法。美术教学法是师生为了完成美术学科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动方式的总称。所以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是极为重要的,新课改中学美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以语言讲解为主的

1.讲解授课法

讲解授课法是教师通过语言描述、说明和解释,口传心授向学生传递信息、传授知识的教学活动方法,是讲述、讲解、讲演等教学方式的总称,是美术鉴赏教学必须采用的基本教学方式。关于美术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美术规律的学习是必须要采用的。讲解授课法是美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方法,运用其他教学方法也不能缺少讲解授课法的配合。

2.谈话问答法

谈话问答法是美术老师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或学生提出问题要求教师解惑,并通过正确的解答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和巩固旧知识的教学方法,是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是一种深受学生喜爱的课堂组织形式,有着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问答,使学生精力集中,专心听讲,思维活跃,引导学生定向地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能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或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利于师生情感交融。这也是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较常用的教学方式。

二、以直观形象为主的

1.表演示范法

表演示范法是美术鉴赏课中教师配合讲解授课法及谈话问答法而进行的示范操作,通过让学生观看教师的示范操作,使学生通过直观形象获得知识和对技法的了解的教学认识。美术教学的许多知识和技法问题仅用语言讲解是不够的,必须借助表演示范法使学生获得直观视觉信息,绘画的笔法、技法、配色等这些知识须通过表演示范解决,通过演示,学生立刻一目了然。教师的表演示范过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进一步领悟所学知识。

2.情境创设法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为了深化主题,突出被鉴赏作品鲜明的时代、民族个性特征,可以针对美术作品、美术家、美术现象,用有关的音乐、文学故事、影视作品等方式来创设相关情境,也可以通过学生上台直接扮演,增强学生学习乐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帮助学生对美术产生深刻体验,激发想象,感染学生情绪,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鉴赏《韩熙载夜宴图》时,教师根据五段画面内容,用音乐分别播放琵琶演奏、舞曲、轻音乐、笛箫合奏,也可以让学生上台扮演画面中的角色,从中品味艺术的魅力。

三、以实际操作训练为主的

鉴赏应与绘画、工艺相结合,鉴赏课不应一味地看作评讲理论,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创作、设计与制作等练习,以学生独立动手操作练习为主,通过临摹、写生、默写、创作、设计、制作等操作手段进行实际动手训练,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加深对艺术的理解,也掌握一些技法及美术创作能力。其实,美术课堂教学就应该有很多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练习,美术学习个体性强,美术的表现与个体感受、想法是分不开的,教师的指导就是学生进行训练,是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能力的训练,造型技法的训练,形象思维的训练,艺术创造的训练,实用工具材料的训练等,一句话就是对学生眼手脑协调并用的训练。在学生的训练中,教师辅导要准备充分,对学生提出明确的练习目标,明确交代操作的方法步骤,使学生明确地按步骤有序进行操作练习,以达到美术鉴赏课的真正学习目的。

中学美术课程教学的目的,不是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艺术家,而是着眼于全面素质和艺术品位的提高,通过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敏感性。美术教育理论和体系随着教改发展不断变革,这也给中学美术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把握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现阶段高考不变的情况下,要深刻研究中学美术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从而实现中学美术课程教学的目的,并对社会的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美术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2

一,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强调转变教育观念,传统的教学比较习惯于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组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需求。如我小时候美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让你一味地去临摹。但在如今的新课程下能行吗?这不是误人子弟吗?所以美术新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内在的发展需求和美术教学相吻合,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

美术教师大都具有美术专业知识和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强调学科知识的常规教学胜任自如。美术新课程却更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美术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培养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等等。这些要求促使我们美术教师要紧随社会发展,学习与美术课程相关的其他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开放状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真正实现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二、教师要具备因材施教,掌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方式

因材施教是教学的一般原则,也是根本的方法。美术课既有对全体学生的审美教育的任务,也有发现美术人才的任务。美术教师尤其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既要保证面的讲授,又要注意到学生个体的基本素质区别,然后区别对待,因此教学方法和教学的方式要采取多样性。在教学中,我把学生的情况进行了分类,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分别制订了不同的目标要求,在辅导的时候加强针对性,基础好的要求高,加大学习分量;基础不好的,进行重点辅导;对于绘画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重点关注,及时找出问题进行纠正,力求做到人人有进步。

在美术新课程中由于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带来美术课堂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美术教师要根据实际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同时,互动教学活动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新课程中,教师将是一个开拓者和创造者,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要求使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在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为自己走进新课程提供最基本、最有利的保障。与新课程同行的美术教师将拥有和展现教学的青春活力

三、掌握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的技能

新课标的改革主要是改革教学模式,由传统的教学方法转变为现代化的新型教学方式,促进高中美术的信息化发展,授之以“渔”者必胜于授之以“鱼”。紧密联系新课程改革大的背景,以学科的自身优势,聚焦课堂,关注热点问题,贴近课堂教学,突出教学的有效性。

1 .创新精彩教学片段的备课方式

在美术课程改革以来,由于实施了新版教材,其观念、内容、形式、活动、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了解决美术教师在课程理念把握、教材内容理解、教学目标预设、教学环节研究、资源有效利用、评价方式改革等方面存在的困难,教师们在集体备课中,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创造性地提出“难点克星”“多重演示”“对策锦囊”等具有时代特征和研究性、实用性的教学小栏目,丰富集体备课的内容,解决操作问题,提高备课效益。

2.创新信息手段的听评课方式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以美术课程的标准、教材的基本要求为导向,基于生命教育的原则,面对课堂教学的情境与问题,举一反三,以一知十,深刻挖掘课堂教学的闪光点。同时根据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现代信息技术测量手段,坚持科学的态度、学科的特征、教师的智慧,通过对数据分析,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策略。

四、教师要具有教学反思和课程开发的能力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要努力成为反思型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自我评价,记录自己的教学效果和行为。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前反思,可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中反思,能使教学顺利进行;教后反思,则是有批判、有总结地进行教学反思,能修恶改良,使教学经验上升为理论。反思有助于教师理解与学习教学、课改和评价的动态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师成长,最终成为优秀教师。

教师要积极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当中。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为教师提供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师生资料来源广,知识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不仅如此,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还会学到不少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如引导学生从网上下载并打印相关资料;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去图书馆查阅、检索资料;根据自身学习需要,到书店购买相关书籍等,这些都能表现为一种学习能力,它比纯粹的学科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要做社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发现可供利用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共同开发,让资源的开发过程成为师生互动、共建的过程,增加师生学习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能力便在成长中生成。

美术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3

[关键词]高中美术 课堂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0-0232-01

1 引导学生主体参与,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选择的研究

在高中美术课堂中教师往往存在这样一种矛质心理,那就是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尽可能的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但又在担心这样课堂教学任务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因此难免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不自觉的情况卜沿袭精心设计的教学模式滔滔不绝的授课。在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美术课堂中,良接导致的结果就足课程的单一。在研究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大部分精力放在设计美术教学的过程上,想尽办法让学生接受教师的想法。这样的课堂中,往往教师是以权威者的身份对学生发号施令的。尽管想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动机是无可厚非的,但却未必有好结果,相反的,效果可能南辕北辙。教学如果没有落实在学生主体,直觉体验也就不会有境界的高度。尤其是高中美术课堂学生众多的情况下,课堂对教师的备课、内容选择等方面也就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应的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主体参与课觉教学,难度相应的也就增加了。首先从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方面来思考,最重要的就是要依据课的不同类型和内容,立足教材结合实际进行相应的设计。因此笔者首先在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把握方面进行梳理。

1.1 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

引导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首先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之上,了解学生美术基础、兴趣需求等情况,把握、理解不同课的教学目标并有重点的进行蹄选、组织、并合理处理教学内容。通过课堂观察笔者发现,教师选择的切入点与真实的生活越贴近越能引发学生的共鸣;教学内容越有探索性,学生兴趣越浓厚;除此之外,教学内容的精炼程度也是影响学生主体参与度的重要因素,比如:有的美术课堂教师为更多的让学生学习,想更广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借助很多素材,通过很繁琐的语言,教学不停的挖深度拓宽度,课堂就像走马观花,教学主题不突出,学生对这样的教学内容反而不会有很深刻的记忆,这样的课堂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与学生五动,学生主体参与交流的空间,相反的在课程内容选择方面有重点的选择精炼,主体参与率反而更高。

1.2 教学方法选择方面。

教学方法合理地选择以及在教学当中效地运用,是学生主体能否更有效地参与课堂的重要影响因素。常见的有:讲授法、对话法、观察法、讨论法,等等。而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不可能在一觉课中全部运用,也不可能用一种教学方法应对所布类型的课。因此为更加有效地引导学主体参与课堂,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方而应根据不同类型课堂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运用。具体地来说教学方法的选择大致要考虑几个方而:立足学生实际情况、特点进行选择;依据教学标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依掘教学环境和软硬件设施有目的的选择;依据教师自身擅长、自身素养条件进行选择。总的说来,在引导学生主体参的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有效率的引学生主体参与,就要费心思去理解教材、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等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使学生主体积极快乐地参与到美术课堂中来。

2 引导学生主体参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

新课程改革“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难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的诞生和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传统鉴赏课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秧田式”,这种组织形式能最大规模的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但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或独立性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在顾全学生个别差异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此环节,笔者认为,课堂组织形式的选择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主体参与度,有利于情感领域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帮助学生提高组织和表达自我的能力。最为常见较容易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且较为常用的有小组合作式(分组式)。相对于传统的授课模式相比,旨在引导学生主体参与的高中美术教学,在组织形式方面可以依据课程性质、班级具体情况和教学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的选择和对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一定的改进。

3 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有效地课堂教学活动研究

3.1 课堂教学活动要寻求学生兴趣。

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笔者发现学生对课堂没有兴趣,并非足讨厌或排斥美术课,而是单一的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观念没能从学生主体出发,关注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而是单纯的进行“学科性知识”教学,学生没有兴趣,参与就无从谈起。:正如马克思说的:“对于非音乐的朵来说,音乐再美,也无法听到。”与此相关,美术教育也是如此,他的作用就是把学生的眼睛和潜在能力唤醒、开发、发展,使美术的审美性在学生身上发挥作用。正因如此,美术课堂要通过教学活动首先要寻找到学生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让生学会挖掘艺术作品蕴含的美,学会欣赏并在此基础上将这些元素运用于创作当中。

美术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4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开始逐步逐推进,新课程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力图改变传统教育中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师生交往方式的变化,传统教育中的教师角色顿时要变了。在新课程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将共同营造新的课堂,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将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身在小学的美术教师,无可回避正在变化的教育环境,可是在实施新课程之前看也看了,听也听了,讨论也讨论了,新课程也体验了,可就是找不到新课程中所说的理念,达不到它的要求。造成美术教育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绘画为中心、以技能为中心的普遍认同观点,以至于美术课被称之为图画课,任课教师称之为图画教师。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美术教师永远就是只是画画的教师,学生永远就是学习绘画技能技巧的学生。这时很有必要去改变,改变原有的不良教学,去适应新课程,我觉得在这几方面应做出调整:教师在自身素质、教师角色的转换。

一、新课程下美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我认为新课程改革再怎么改,再怎么“新”,也不能脱离了教师这一最基本的要素。如果教师没有具备一个教师的素质,怎么能进入课程,又怎么能去实施新课程呢?就不可能发挥新课程所带来的优势,这不是可笑致之。特别对于一个美术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因此作为课程改革中的美术教师基本素质面临新课程的挑战。

1.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强调转变教育观念,传统的教学比较习惯于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组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需求,如我小时候美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让你一味的去临摹。但在如今的新课程下能行吗?这不是误人子第吗?所以美术新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内在的发展需求和美术教学相吻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2. 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美术教师大都具有美术专业知识和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强调学科知识的常规教学胜任自如。美术新课程却更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强调美术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培养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等等这些要求促使我们美术教师要紧随社会发展,学习与美术课程相关的其他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开放状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真正实现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3. 掌握课堂互动教学方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在美术新课程中由于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带来美术课堂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美术教师要根据实际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同时,互动教学活动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新课程中,教师将是一个开拓者和创造者,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要求使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在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为自己走进新课程提供最基本的、最有利的保障。与新课程同行的美术教师将拥有和展现教学的青春活力。

二、美术教师在新课程下尽快适应角色的转换

大家一直都在谈:教师不再是一个主导者,是一个引导者;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既要做“严师”又要做“人师”。可往往在课堂中难以人为,于是苦思冥想,最后不了了之。那究竟怎么转换呢?

1. 班级授课制从西方传入中国已一百多年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都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表现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对知识的传授,主观上重视教学的结果,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讲授法、谈话法,师生交流的方式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将和学生一道打破课堂的宁静,经常走下讲台、走出教室,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美术教学资源,与学生共同观察、讨论、感受和体验。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及时交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在上《我设计的自行车》一课时,设计制作了一个样图游戏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几何图形拼出有创意的自行车,要求与众不同。最后,学生都拼出了各种各样的自行车,有水上自行车、有多功能自行车、有八个轮的自行......从而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十分感兴趣。又讲到《帮小鸟找家》一课,我先让学生想象:假如我们生活的世界没有树会是什么样子?学生们经过回忆、联想后回答:没有树,小鸟就没有家了,我们呼吸的空气就不新鲜了,良田就会变成沙漠……然后,组织学生表演短剧——“帮小鸟找家”,孩子们的想象力与表演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了他们的良好品德,学会关心别人,关心生存的环境,加强孩子们的责任感。

2.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素质教育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这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或学生在每个方面平均发展,而是要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依据,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有一个基本思想:“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在我们的美术课程中,首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来,然后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想方设法促进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说:“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传统的只注重‘教’的教师。”美术教师首先应该做一个积极、善意的旁观者,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总站在他的身边,或轻轻点拨让学生茅塞顿开,或真诚鼓励使学生充满自信。

三、积极探索改变教学方法

一个方法得体会让人终身受用,一个方法的失败会让人遗憾一辈子。新课程的实施不得不改变一些已有的教学方法,不是说这些方法不好,只不过适应不了这个前进的社会。于是把原先的一些较好的教学方法保留下来,但必须补充新鲜的“血液”。

1、注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学校去年教室安装了多媒体,这为我们进行直观教学提供了有利保障。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的世纪,需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以提高民族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必须紧跟时代节奏。鉴于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的局限性,教学手段需要更新,现代媒体教学融入课堂已成为必然。一方面,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素质的培养主要以教师的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另一方面,时代在发展,需要有“发展的眼光”。运用立体的,动态的、连续的、全面的表示方法反映美术教学过程,多媒体教育已越发显得重要。它通过利用现代媒体的形、声、色并茂,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富于变化的优越性,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多媒体教育中,运用课件教学不失为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前运用计算机把课件做好,电脑展示的画面色彩丰富,有动画效果,有故事情节,有优美的音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于是,在上学期我自制了课件《四方连续纹样》,课堂上学生看到这么美丽的图案都惊叹不已,兴趣大开,在运用中使学生感受到什么是“美”,再制作练习中学生争先恐后,兴趣大开,让我明白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口头讲授方法,不能满足学生的所需。而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具有形象直观性,声像同步性,画面的动态选择性和时空的可变性等优势,使学生对于学习美术的信息来自各方面,呈现出令人难以想象的效果。

2、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

示范--模仿教学模式是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师首先通过示范提供给学生该绘画过程的感情认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观察、思考和分析,领会其中的道理,让学生边思考、边选择、边模仿、边体验。如在讲授《水墨画的笔墨技法》时,对于课中涉及到的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等内容,单单通过口头表述恐怕学生难以领会,只有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同时伴以适当练习,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特别要注意的是必须避免简单的缺少学生参与的师讲生听和机械模仿,尽量弥补该模式可能造成的认识活动的不完整性。

尝试--指导教学模式。尝试有的教师认为这是数学课中最常用的,美术课不需要这种方法,其实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自主尝试来学习绘画方法,教师的指导分析贯穿在学生尝试学习的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边学习教材、边尝试绘画、边商讨、边探寻方法。在学生尝试绘画和教师针对性的指导的基础上,再经过进一步的实践活动来完善并获得技能和得到体验。在《美丽的热带鱼》、《树叶贴画》的课中,让学生根据制作图自己动手操作,教师的指导贯穿在学生动手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尝试,可培养其独立能力。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尝试绘画的兴趣,使其具有挑战性;并不断鼓励学生持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3、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适应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安排学习任务及各项教学环节中,要尽量考虑学生的差异,分别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在各自特长的方面表现其领先的优势,让他们有机会“露一手”,并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如在教学漫画中让学生有四个作业选择,分别是:(1)根据生活中的趣事画一张漫画;(2)为理想中的自己画一张漫画;(3)为喜爱的卡通动物或者人物设计一个完整的故事。(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卡通画并且临摹一张。学生不用再为一道不愿做的作业烦心,他们可以自由选择难度大还是难度小的作业,心情肯定愉快而又轻松。

美术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5

中学美术问题优化策略美术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通过美术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追求美、创造美的欲望和热情。然而,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美术教学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一、中学美术教学面对的问题

美术以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为宗旨,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及艺术的感受与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应试教育在普通中学有着深刻的影响力,升学考试是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关注的核心。故而,许多学校的教导处在安排课表的时候总是首先考虑考试的课目,而美术等“副科”就只能充当主科课程空隙的填充剂,课时被挤占更是屡见不鲜。由于不被重视,一些美术教师产生了较严重的懈怠心理,缺乏对美术课程教学研究的动力,机械地担当着课程内容的“传授者”。表现为:既不去研究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要,也不愿研究教材的内涵和外延,教学方法依然是传统的传艺式教学,没有示范,没有实践,没有学具教具,只是空泛地讲不着边际的中国画、水彩、蜡笔画,讲着某某名画的欣赏、某某作品的艺术特色。这种枯燥、单调的说教式教学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泯灭了学生热爱美、追求美的天性。学生由于受到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尽管许多人很喜欢美术,但却为了升学考试,不得不在美术课堂敷衍了事,对美术课程和活动越来越疏远。导致许多学生对美的感受肤浅、对美的理解片面、对美的追求庸俗。

二、激活中学美术教学的优化策略

为在不利的客观条件下较好地实施《中学美术课程标准》,我们应正确认识中学美术教学面对的问题,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就激活中美术教学的优化策略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1.创设生动教学情境,活跃美术课堂气氛

现代的中学生视野开阔、思想活跃、追求多元化,兴趣有很大的主观性。要激活中学美术课堂,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美术教学中教条的组织教学形式,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将看似呆板的美术知识动感、灵性地表现出来,给学生以认知导向上的启迪和暗示。以此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情感,使学生在兴奋和愉悦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在教学“色彩与情感”的内容时,我先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画家来工地写生,与工地的经理聊天,经理说现在的工人不好管理,搬运木箱时总是抱怨太沉。画家看到木箱都是黑色的,就建议经理将木箱涂成淡蓝色。经理半信半疑地涂了一部分。果然,工人再搬运同样重的木箱,都说淡蓝色的箱子轻。这一新奇的故事创设出的情境使原本沉默的课堂变得活泼起来,课堂教学得以在学生对缘由的积极探求中变得动态、高效。

2.调动教学情感因素、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构建主义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存在着知识对流和情感对流两条主线。情感因素是初中美术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关注的要点,是师生双边交流、互动、合作的思想基础。只有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关心学生的个性发展,调动美术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使中学美术课堂充满情致和韵味,时时打动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有效激活学生思维,端正学生学习美术的情感。为了调动教学情感因素,教师首先要实行教学民主,增加对学生的情感投入,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其次,教师要艺术性地处理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如教学“装点我的居室(造型表现)”时,组织学生自己动手装饰教室,在此过程中感受造型的表现方式,形成美化生活的意识。第三,要积极运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以声光、色形,图象的翻滚、闪烁、定格及色彩变化,给学生鲜明的感官效果,增强美术课程的心灵震撼力。第四,要适时利用学生表现欲,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诸如临摹比赛、作品分析辩论等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让课堂教学不断。

3.组织自主合作探究,实现学习方式变革

新课程把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放在了战略的高度,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积极组织学生对教学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以教学问题讨论、操作、交流中的智慧迸发张扬学生的个性,释放学生的潜能,构建课堂教学的精彩与灵动。以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变革推动课堂教学的切实优化。在教学“卡通形象设计”时,我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完成下列学习任务:欣赏卡通形象,感受卡通造型和卡通语言的艺术魅力;分析、归纳卡通造型和卡通语言的主要特点;归纳、总结卡通有哪些常用的表现手法;灵活运用夸张、变形、幽默的手法尝试自己动手设计卡通形象。这样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将“讲堂”变成“学堂”,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化,学生学会了独立发现美术问题,在享受发现美术奥秘的快乐中更爱学习和探究。

4.开展课外美术活动,发展学生美术爱好

课外美术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开展美术实践的有效途径。我们应本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组建课外美术兴趣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深化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定期组织全校性的画展、书法展、工艺美术作品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美术艺术的风采。利用节假日,指导兴趣小组进行野外写生,开发学生在美术方面的艺术特长,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美术爱好。

三、结语

直面问题,优化中学美术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学美术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我们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推动中学美术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在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以更加“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中学美术教学促进学生审美素质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邢丽娟.关于优化中小学美术课教学策略的思考.魅力中国,2010,(6).

美术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6

一、运用范画增项学生对美术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其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美术虽然是一门以图像创作为主的课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比较专业的概念和术语以及法则还是比较抽象,对于小学生而言也很生疏,给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这种情况下如果单凭教师语言讲解,会有部分学生觉得很难理解而不能接受学习内容,加深学习内容的难度,在进行美术创作时甚至会出现无从下笔的情况,对美术学习的畏难心理由此而生,进而使得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减弱,学习自信心下降。教师这时如果将语言讲解换成一幅幅直观生动的范画展示给学生,再加上语言讲解的配合,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亲身的去体验创造的过程,很多的概念性的学习内容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他们良好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基础上,学生会产生对美术学习的创作欲望以及对知识的求知欲,美术教学的运转机制也得以激活,美术课堂教学将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进行。

二、通过范画欣赏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课程标准》中要求美术课程要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以提高学生对艺术美的鉴赏能力。因此,美术欣赏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但是,小学美术教材中提供给学生欣赏的中外名画作或者是学生的优秀创作作品因为教材版面有限,往往会缩到很小,很多地方都模糊不清,甚至是无法辨认,这大大影响了学生对作品的欣赏。原作品艺术价值再怎么高,在这里都会打折扣,不能将学生的目光很好的吸引过来更谈不上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审美能力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如果能将作品放大成范画,在教学过程中或悬挂,或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们能清晰的看到作品,认真的去品味,加上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讲解,教学效果往往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美的存在。

三、运用范画能更好地将美术创作的技能技巧传输给学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每一幅示范作品,每次教师的示范其实都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是优秀的示范品,在学科教学中起着良好的辅助教学作用。美术教学过程中,关于绘画创作的技能技巧的训练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艺术的表现是通过一定的技巧以及良好的技能的,只有拥有创作技巧,受过良好的训练,才能在实际创作中具备创作的能力,克服或者是缓解表现上遇到的困难,更好的去将美表现出来。在小学美术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术语或者是技法类的讲解如果只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表达是很难让学生理解或接受的,给美术学习带来障碍。如果教师将多种形式的范画展示给学生,从视觉上去刺激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很容易起到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对技法和术语的理解理解到位,在创作中能也能将这种感受运用进去。此外,这种较为直观的教法能够增添课堂的活跃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四、通过范画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