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疗行业规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精准医疗行业规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精准医疗行业规模

精准医疗行业规模范文1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服务;产业化

[DOI]10.13939/ki.zgsc.2017.10.208

1 引 言

进入20世纪以来,我国年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BCG和SwissRe联合的报告预测,到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增至近4.4亿人,占人口总数的34%,我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年龄结构的变化引发了医疗资源紧缺、社保负担严重等问题,给我国现有医疗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文号:财法〔1993〕40号)第二十六条定义医疗服务是指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防御、接生、计划生育方面的服务,以及与这些服务有关的提供药品、医疗用具、病房住宿和伙食业务。体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加之我国分级诊疗体系不健全,基层医疗机构和大医院之间是竞争的关系,加重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均衡。虽然对医疗机构和人员有严格的准入监管,但缺乏对医疗服务质量方面的监管。造成医疗服务体系零碎,缺乏连通共享;医疗机构分工协作不健全,存在服务功能错位的问题。

“互联网+”医疗服务能够在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医疗机构运作效率、健康管理、医保控费等方面发挥促进作用,与我国现阶段医疗改革路线相契合。中国医疗需求和医疗资源的不匹配问题突出,这要求借助互联网杠杆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以市场的力量来倒逼医疗改革的推进。政府对医疗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政策推动医疗体系改革和发展,从2009年以来,互联网医疗由于和国家的医改目标吻合,得到了政策决策者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互联网+”医疗服务由国家战略牵头,旨在建设医疗信息化基础、优化配置资源、推进分级诊疗。

2 互联网助力现代医疗服务

我国医疗健康产业总规模有望在2020年达到8万亿元以上,其核心是发展医疗服务业。在《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中国务院明确提出“开展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积极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通过“互联网+”医疗运用可穿戴设备、基因检测等技术增强人们健康管理意识,改变健康管理方式;通过在线问诊和远程医疗服务跨时空配置医疗资源,缓解医资匮乏;通过优化就医流程,提高医疗效率,改善就医体验;通过线上医疗,改善医患矛盾,重构医院生态。

3 “互联网+”下的现代医疗服务业产业化预测

3.1 医疗数据信息化

医疗信息化是医疗服务优化发展的必需手段,可以提升医疗准确率,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医疗信息技术的研发一直领先于医疗信息的应用,医疗服务实现信息化目前基本不存在技术方面的障碍。

医疗信息化发展三大阶段

阶段时期内容

第一阶段公共卫生信息化该阶段将实现各个医院、诊断个人健康、社会疾病数据的全面采集和打通,实现公共卫生的全面信息化

第二阶段临床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化临床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化主要将临床诊断实现信息化,其中从先到后又分成电子病历信息化、临床决策支持信息系统信息化、临床合作决策信息系统信息化、智能化的临床信息系统信息化四个阶段

第三阶段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化主要将医院的行政、财务、药品等环节实现信息化,使得基础数据的采集更加便利

医疗信息化的下一步是基础信息整合共享,但传统方由于自身的局限对医疗信息化的推进缓慢,单靠政府一方倡导,推动力度有限。另外,作槭褂谜叩囊皆褐间彼此孤立,信息不互通,共享医院信息可能导致医院利益的流失,医院方的推动意愿不强。此外,作为信息化实施者的传统IT厂商也是单独实施,为单个客户定制相关系统,也不具备打通信息资源的能力。现有参与者面临的困境需要第三方来打破僵局,而“互联网+”的新兴参与者具有打破低效、信息孤立局面能力和意愿。一方面,互联网公司使用互联网手段帮助医院实现医院的信息化,自身则获得用户也实现自身的赢利。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则希望推动医疗信息化,在信息化过程中积累数据,再通过数据模式优化保险产品。互联网公司和保险公司都具备资源和动力去打破僵局,谁推动谁有机会掌握医疗大数据。

3.2 精准医疗产业化

精准医疗是对现有医疗模式的革新,也是国际医学发展的趋势。精准医疗以基因测序行业和生物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快速发展为前提,从现在的 “对症医疗”模式转为“对个体医疗”的模式,针对每个人不同的生物医学特征设定不同的医疗方案。结合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相关内环境信息,为患者量身制定出最佳治疗方案。未来将通过构建百万人以上专病队列及大数据共享平台,为精准医疗的大数据打下基础;通过建立大规模研发生物标志物分析体系,为中国人群典型疾病示范打下产业标准化的基础;通过推动精准医疗药物进入医保目录,推动精准医疗大规模产业化。

3.3 健康管理个性化

由于政府推动和老龄人口增加,加之我国特有的文化理念使得我国居民更加重视个人的健康管理,我国个人健康管理未来有极大发展空间。首先,得益于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医学检验、诊断技术的不断革新,未来移动互联网下的健康管理将以手机为核心,通过移动终端设备上的健康服务应用程序以及可穿戴医疗设备进行个人健康管理和相关指标的监控。可穿戴设备将生命体征指标数据化,借助云计算、大数据技术,通过数据挖掘寻找日常生活行为与疾病的发生的联系。其次,通过基因检测筛查致病基因,预估疾病发生风险。使用户通过合理饮食、积极运动等方式提早预防或采取预防性手术来进行干预,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实现具有针对性的监测和管理个体的健康信息。健康管理发展为社会热点,将成为医疗产业大数据一大入口,未来将先进的医疗手段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针对需求人群的个体差异,融合文化、技术、产品、服务等,在多个垂直化的细分领域,催生出多维度、多角度的服务形式和发展机会。

精准医疗行业规模范文2

这一计划将如何改变目前的就医模式

如果人们能够深刻了解自己的遗传和基因组学信息,那么对疾病的预测,特别是疾病易感性的预测将得以实现。首先,人们会被告知未来可能患有某些疾病,以便更好地进行预防。其次,一旦患有了某种疾病,其诊断将会非常容易;诊断后的用药,将针对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而制定,每个病人将得到最合适的药,并在最佳剂量和最小副作用,以及最精准用药时间的前提下用药;对疾病的护理和治愈后的效果也将得到准确的评估和指导。

用奥巴马的话定义“精准医疗”,就是“要在正确的时间,给正确的人以正确的治疗。而且要次次如此。” 他描述的这种场面,是目前的医疗体系无法实现或者很难实现的,实现它的过程也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医疗模式,因此,说“精准医疗”是一场“变革”并不为过。

美国“变革”前的长期筹备

看似突然爆发的“变革”,其实已经有了长期的积累和酝酿。可以说,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到“肿瘤基因组计划”(TCGA)等多个大型基因组研究计划,再到这次的“精准医疗计划”,美国人在按照既定目标一步一步向“精准医疗”迈进。

从技术准备角度来看,“千元基因组”已经实现,生物技术在不断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支撑医疗领域的技术能力也在迅速发展。这些技术的发展为“精准医疗”提供了技术保障。

从社会角度来看,人们越来越接受基因检测的结果,已经有像GenetWorx或者Quest Dx此类提供基因检测服务的公司出现,23andme公司得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支持更是证明了这一点。在美国的高端人群,进行基因检测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并且出现了像美国影星安吉丽娜・朱莉这样的开展基因检测和预防性手术的案例。

从法律和保险体系来看,已经有人开始用遗传研究作为保障自身权益的依据。2014年3月19日,有美国夏威夷民众发起对制药企业市场行为的诉讼,起因是该企业隐瞒了心血管疾病药物“波立维”对该人群无效的信息,“波立维”在东亚和太平洋岛居民身体中代谢不足,因此无法起效,而企业隐瞒了这一信息,造成大量患者滥用该药物,增加了经济负担。2014年5月2日,发生了“加利福尼亚州临床实验室协会”诉“美国国民健康服务机构HHS”的“当地保险承保范围”案,投诉讨论了两大医保管理承包商Noridian和Palmetto GBA的“当地保险承保范围”(其中包含遗传检测),其中未能保证基因检测让人们获益的条款。这两起事件的发生表明,遗传和基因组信息的使用已经遇到法律和保险体系滞后的障碍,需要改变。而人们已经开始争取自己的遗传信息在临床上的使用权利。

对医疗行业而言,从医疗管理机构到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等多方面都在慢慢发生变化。

一是疾病分类的转变。在医疗行业中,每一种疾病都有与其对应的唯一代码,从而完成对不同人的不同疾病的统一记录。“国际疾病分类”(ICD)就是这些代码的官方管理方式。我们日常看到的诊断报告,在中国的医院里,是由医院的“病案科”完成将手写或者电子的诊断书转化为代码进行保存和管理的事务,病案科所遵循的规范就是“国际疾病分类”。该分类目前已经到了第十版,如果能在“国际疾病分类”中增加遗传检测相关分类,将推进疾病分类往遗传和基因组水平的精准分型和管理方向发展。

二是专业术语的更新。2014年2月,“美国分子诊断评估计划”表示支持美国医药协会(AMA)提出的“当今程序术语”(CPT),为个体化医疗所作出的努力。截至目前,美国医药协会的“当今程序术语”中已经有101个遗传检测术语。AMA将推荐遗传检测术语进入“国际疾病分类”术语,从而促进遗传检测诊断方法的创新,以此提高对病人的治疗效果。

三是从业人员标准提升。2014年11月,美国护理联盟(ANA)的专业化标准已经覆盖遗传/基因组领域,在护理相关的学科或专业中建立了遗传和基因组的基本信息,其中规定护士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将遗传和基因组信息应用于临床实践,向服务对象示范遗传和基因组信息和服务的重要性。

就连临床诊疗原则也因此发生了动摇。美国的医学研究所(IOM)在2015年2月26日的“展望”中提出,基于证据作出判断,是基因组技术进入临床使用的一个重大障碍。在这份文件中,列出了最新的7个独立撰写的评论,探讨基因组测序进入临床应用的案例,研究了实施药物基因组学检测的政策问题和实施证据。这实际上已经触及了医学诊断的基础――必须基于大量人群的数据才能作为治疗依据,而很多罕见的遗传病不可能收集足够多的病例进行大规模人群研究,而遗传检测本身提供的证据,已经可以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此外,美国临床药物遗传学实施协作组(CPIC)的临床决策实践,已经包括遗传药理学和基因组药理学数据库(Pharm GKB),CPIC的在线访问和教育指导方针的制定,工作流程的描述和开发代谢通路算法的努力,开发综合的表型、基因型、药物对应关系表,定义、开发和维护用户的药物遗传学“诊断书”的文本格式的结构等,并为Pharm GKB数据库的公布和更新提供了标准方案。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美国的精准医疗计划已经具备了实施的基本条件。跟“精准医疗”有关的几乎所有相关医疗协会,都对遗传和基因组信息进入临床进行了相应准备。一个“精准医疗”的工作流程已经被搭建起来,仅待实践后再进一步丰富。

中国医疗体系还需多方改变

目前,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遗传和基因组学信息都已经在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在实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作用。美国FDA有将近1/4的药物要进行遗传检测才能使用。2014年,FDA公布了159个药物/靶点需要进行基因检测指导用药。在美国具备临床实验室标准CLIA认证的实验室,均可提供遗传和基因组学诊断服务。中国也在2014年开放了二代DNA测序试点实验室,开放了无创产前诊断、遗传病、肿瘤等方向的基因组学诊断。但是,中国目前的医疗系统,实际上还没有为“精准医疗”的到来做好准备。

医疗信息记录:对“精准医疗”而言,医疗信息记录将按照高水平科学研究所使用的样本规范来收集记录,除了现有医疗记录里需要提供的病人基本信息外,还要提供三代的家族病史,患者生物学意义上的父母身份,饮食习惯、运动和生活习惯等等,并且与可穿戴设备提供的相应生理信息相结合,以确认更加准确的生活习惯信息。而与其它影像学数据的结合,则是更具挑战性的工作。比如,将心血管病相关的基因信息与心脏CT影像指标相结合等,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者与医护人员的互动结合。

电子病历系统:目前的病历系统,是不包含遗传和基因组检测一项的,既然用药须基于基因,那么电子病历系统无法检索基因检测结果,也就无法根据基因检测结果用药。我们需要在现有电子病历系统中,统一添加此内容。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我们做别的检测项目,比如血常规,CT等,常常需要拿着一家医院的检测报告到另外一家医院就诊,或者过了一定的时间可能就要重新做检测。而遗传性的基因组测序数据,可能一生只需要检测一次,便可以终生使用。那么,医生是不是应该随时可以接入病人的基因组数据,从而获得相应的信息帮助诊断和治疗呢?当然需要,但是目前的病历系统,是不支持如此这般随时获取遗传和基因组信息的。

医生下单系统:目前尚没有支撑医生开具“遗传和基因组学诊断”的系统,因为通常需要检测的相关基因有很多,比如肺癌相关基因就包含AKT1、 BCL2、CDH1、CDKN2A、EGFR、NFKB1、TP53、VEGFA等很多个。有些病人可能只需要检查一个基因,但却需要检测极为稀有的突变;而有些病人则需要对不同的基因组合进行检查。那么,医院的医生下单系统是把所有基因都单列出来,还是列在一起?如果都列出来,那么单是肺癌基因就已经有很多种了,明确与其它肿瘤相关的基因加起来还有几百个。这几百个基因如何下单,也是一个难题。

虽然这个问题解决起来或许简单,但还有些问题更难解决。比如上文提到的EGFR基因突变,临床上应用比较多的是18到21号外显子的突变,因为这些突变跟治疗的关系已经研究得非常明确,而其它外显子的突变,都可能对EGFR的功能产生影响,继而对用药产生影响。临床上如何使用这些新发现的突变,也没有统一的操作规范。当然,临床上会有一些“共识”出现。然而我们希望通过精准医疗计划能够实现的,是基于“大数据”统计意义上的“共识”,这样的数据,将真正为人们提供有价值的用药指导。

药物下单系统和持续护理系统:就目前的药物下单系统而言,无须与遗传和基因组信息关联。然而,“精准医疗”所需要的下单系统,是要根据基因检测结果下单的。首先,查看基因信息和疾病相关性以后,再参照病人对药物的敏感性开具处方;同时,在用药后的持续护理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的预盼、发生不良反应后的上报和跟踪、预后和复发等信息,都需要持续进行跟踪,以保证临床上的精准用药,以及科研上基因型和表型结合的准确性。

“精准医疗”IT系统:以上“精准医疗”所需要的信息,都需要IT系统提供支撑。目前,医疗IT系统提供的服务,都无法满足存储、管理、分析这些“精准医疗”数据的能力,而且信息学将在“精准医疗”计划中起到关键作用。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知识是“精准医疗”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如何通过IT系统最终实现,是对现有IT系统提出的重大挑战。

精准医疗行业规模范文3

2、新一代技术商业化趋势愈发明显。

2015年11月,媒体报道了基因编辑技术成功救治罹患白血病的女孩,基因编辑再次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最新的第三代CRISPR基因编辑技术,2013年和2015年两次被《科学》杂志评为年度十大科技突破,几家龙头CRISPR技术公司2013年以来总计获得3.74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其中不乏富达、盖茨基金、谷歌风投等著名投资机构。

我国基因编辑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我国一直重视发展基因技术。2015年3月,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决定在2030年前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2016年3月精准医学入选“十三五”百大项目,上升为国家战略也为我国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带来强有力的催化作用。我国在CRISPR技术方面的研究也属于国际领先,数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2015年中国全国自然科学基金会向至少42个Crispr项目拨款2300万元人民币。

商业化正在路上。新一代CRISPR技术与前两代技术相比,操作更加简便、成本更加低廉,非常有助于基因编辑技术的商业化发展。基因编辑在基因治疗、基础研究、药物制备、农业生产、环境保护、频危动物救助等方面均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目前,基因编辑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主要包括科研、制药和动植物产品生产等几大领域,发展前景相当广阔。

A股相关上市公司包括涉足基因编辑技术基础研究的银河生物、东富龙、澳洋科技以及在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研究方面布局的劲嘉股份、安科生物、佐力药业等。康复医学:新模式新技术造就康复新蓝海

投资要点:

1、康复医学应用价值显著。

2、政策+资本+技术合力推动千亿市场。

康复医学是“预防、临床治疗、康复”三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治疗紧密相连,分为急性期康复、急性期后康复和长期护理三阶段康复治疗。康复医学在综合医院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更有效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程,显著降低致残与致死率。

我国康复医疗空间广阔但供给不足,机制不完善制约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疾病谱改变,加上慢性病致残带来的需求,持续扩容康复医疗行业需求空间。至2013年,我国国内康复医疗市场规模仅有200亿人民币,据预测至2023年我国康复医疗产业规模有望达到103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8%。同时,目前我国康复医疗供给不足,医疗服务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制约了我国康复产业的发展。

政策、资本和技术合力推动,数千亿市场即将启动。分级诊疗、医疗保险等国家政策对康复医疗扶持力度已显著增强。我国康复医院有不同的业态种类,部分由公立二级医院转型而来,部分由公立综合医院托管经营,此外,社会资本与公立医院合作建立康复医院成为主流的双赢模式,康复医院凭借其人才要求低、盈利周期短、标准化程度高、易复制扩张等优势,同时缓解公立医疗系统看病难、看病贵的痛点,受到社会资本的青睐。康复机器人、康复信息化、大数据及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进一步激发康复需求。

重点关注公司:1)布局上游康复器械公司:东富龙;2)下游提供康复医疗服务的公司:湖南发展、澳洋科技、和佳股份、华邦健康。

投资要点:

音乐版权:理想很丰满现实需跟上

1、国内音乐产业基础薄弱。亟需结构优化。

2、秩序重建推动音乐版权内容价值重估。

音乐产业的最上游为音乐创作人,具有极度分散的特点,以广播音乐公司为例,其的词曲作者及出版商超过70万个。不过个体音乐产出者必然具有溢价能力低、收入确认难的问题,而良性的产业生态又需要让创作者获得应得的收入以维持创作产出量。因此,类似美国等发达国家音乐产业就出现了完备的版权保护机制和创作者集体组织,这两大制度设施对产业良性运转产生了重要作用。

国内音乐产业基础薄弱,亟待结构优化。2014年中国音乐产业市场总规模约为2851.5亿元,核心层的市场规模约650.61亿元。国内音乐产业结构总体存在两大问题:(1)2014年,中国数字音乐的市场规模达491.2亿元,已确立主体地位,但上游音乐CP因渠道强势及付费难推处境艰难,亟待产业环境优化;(2)出版商缺失及版权管理机构低效导致版权价格严重低估,版权经纪(管理)市场规模仅为实体及数字音乐总规模的0.55%。

若秩序重建,音乐版权内容价值将迎来重大重估。根据我们的测算,若国内音乐行业秩序重建,(1)数字音乐:市场规模增加增加一倍,版权价值重估10倍;(2)音乐作品及录音作品出版授权理论规模为383亿元,具备极大重估空间。

我们认为音乐产业需要关注两大类公司:(1)具有音乐版权储备,且具有持续创造版权能力的公司,如共达电声;(2)具有数字版权管理能力且有望拓展到音乐版权服务领域的公司,如安妮股份。

新能源汽车:业绩支撑 反弹首选

投资要点:

1、中央明确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

2、销售量持续超预期。

政策见底,中央明确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地方补贴政策快速跟进。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五项措施;3月“两会”期间,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成长期,预计今年比去年将有一倍以上的增长。中央政府的接连支持态度,明确了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产业调整方向的战略地位。同时,各个地方政府补贴政策快速跟进,目前已经有北京、深圳、河北等14个省市明确了2016年地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而且多以1:1补贴比例为主。

精准医疗行业规模范文4

2、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干部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

3、小康建设六项行动计划:小康路建设;小康水建设;小康房建造;小康电建设;小康讯建设;小康寨建设。

4、精准扶贫“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有没有读书郎。以“四看识真贫”工作法在全镇对扶贫户开展精准识别工作,确保不漏一个贫困户,找准贫困对象。

5、精准扶贫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安排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6、脱贫“五个一批”工程: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7、精准扶贫两个所有:就是到2020年全省所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和落实兜底政策;到2020年全省所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脱贫摘帽”。

8、精准扶贫两个不掉队:“两个不掉队”就是聚焦所有民族脱贫,不让一个民族掉队;聚焦三片六山地区脱贫,不让一个地区掉队。

9、贫困对象识别程序: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张榜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备案。

10、“5321”结对帮扶活动:即厅级领导帮5户,县级领导帮3户,科级领导帮2户,一般干部帮1户。

11、扶贫主体责任:党委主责,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群众主体。

12、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项行动”

①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扶贫行动。完善高速公路路网连接通道,实施农村公路建设三年会战;实施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支持水利工程建设向贫困村倾斜;实施贫困地区农村水电开发,到2020年全面实现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

②实施产业和就业扶贫行动。扶持贫困县、贫困乡镇规划建设不同层次的农业示范园区,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农村小微企业。实施乡村旅游扶贫计划,大力实施电商扶贫。实施“雁归兴贵”行动计划,引导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

③实施扶贫生态移民行动。到2020年把“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深山区、石山区和生态脆弱地区142万人全部迁出。合理规划移民安置点。

④实施教育扶贫行动。大力推进“四项突破”工程和教育“9+3”计划,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继续压减6%的行政经费用于支持教育,各级教育经费继续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倾斜。

⑤实施医疗健康扶贫行动。构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推进新农合和大病保险全覆盖,提高贫困人口大病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加大医疗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加强农村贫困残疾人健康服务,建立贫困人口健康卡,加强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实施“百院建设工程”。

⑥实施财政金融扶贫行动。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导作用,省级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各类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和基建投资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农业综合开发、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等涉农资金优先投向贫困村。建立健全省、市(州)、县三级扶贫投融资平台,设立扶贫产业发展基金和县级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特惠贷”。

⑦实施社会保障兜底扶贫行动。加强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制度衔接,持续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到2020年农村低保与扶贫两个标准实现统一,将无业可扶、无力脱贫人口全部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加快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和临时救助等救助制度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开展“救急难”工作。

⑧实施社会力量包干扶贫行动。加快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聚合各类资源实现与全省9000个贫困村“一对一”帮扶全覆盖。用好对口帮扶力量,完善联络协调机制。用好各类企业力量,深入开展国有企业“百企帮百村”活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扶贫公益基金和开展扶贫公益信托。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开发。

精准医疗行业规模范文5

7月19日,2016年贵州省第二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拉开帷幕。由省领导、各市州党政主要领导、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以及各经济主管部门、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组成的第一观摩组首站来到贵安新区,进企业、看项目、访园区,现场观摩项目建设发展情况。

本次项目观摩会是今年的第二次,也是全省第16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作为全省重点项目建设成果大检阅的观摩会,造访贵安已非首次。每次观摩,“世界领先”“全国首家”“行业领跑”的字眼,在贵安随处可见。

绿色发展成就大数据

到贵安必看大数据。作为最早落户贵安的大数据企业,中国联通贵安云数据中心可谓是贵安的招牌项目。

中心规划占地约610亩,计划总投资约60亿,项目分三期进行建设,最终将建成19栋单体建筑,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建成后能提供约3.2万架机架,可承载约50万台服务器。

目前,D-1数据厂房已建成并投产运行,可提供约1200架机架,承载约25000台服务器。

2015年12月,中国联通贵安云数据中心被国家工信部、国家事务管理局、国家能源局联合评选为“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单位”;2016年1月,被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评选为“2015年度贵州省建筑安全文明施工样板工程”。

2016年3月,中国联通云数据有限公司贵州省分公司被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联盟评选为“2015-2016年度数据中心优秀建设单位”。

正如安顺市委书记周建琨在观摩时所说,发展大数据,是集贵州的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的产业。其中的“地利”是贵州的空气、气候、植被等共同赋予的,而这些,都在贵安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精准医疗助力大健康

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革新、生物医学分析技术的进步、大数据分析工具的出现,根据个体基因特征、环境以及生活习惯进行疾病干预和治疗的精准医疗时代已经到来,将为病人提供更精准、高效、安全的诊断及治疗。同时,医疗精准化也将助力现代“大健康”体系建设。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投资9亿元在贵安新区建设联影医疗影像大数据中心及设备制造项目,利用贵州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历史机遇和政策优势,打造国家级医学影像数据和以基因数据为基础的医疗大数据中心。

同时,为推动国产高端医疗设备及基因数据技术在中西部地区的示范应用,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将在贵安新区建设贵州全省远程医疗影像及基因检测中心、贵安新区国家医疗及基因检测大数据中心和高端医疗设备制造基地,吸引高端医疗设备制造上下游企业入驻,逐步建成集高端医疗设备研发制造中心、医疗与基因大数据中心、生活配套设施一体化的世界级大健康产业基地。

该项目将分三期建设,2022年建成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20亿元,利税2.5亿元,带动就业1000人以上。

利用定制个性化的疾病诊疗方案,提供先进的医疗服务模式,引来观摩代表由衷赞叹:这样的创新,不仅推动了国产高端医疗设备和基因数据技术在中西部地区的示范应用,更引领了将来大健康市场的新走向。

先行先试实现创新发展

作为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发展的核心就是要“先行先试”,做出创新发展的样板。

贵州长江纯电动汽车项目一期投资50亿元,占地面积约1500亩,同步规划建设面积1000亩的配套产业园,目前已签约27家上下游企业入驻,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纯电动汽车生产研发基地。

预计到2017年,基地生产的第一台纯电动汽车将下线,2018年底形成年产15万辆的生产能力,努力打造成千亿级的汽车生态产业园区。

“我们正在利用‘互联网+’,打通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聚合。”北京电庄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兼CEO先越的这句话,诠释了“电桩”在大数据商业模式上的创新。

北京电庄科技公司新能源汽车车桩网一体化大数据运营示范项目主要包含建设电桩-全国充电大数据&云计算研发控制中心,制造电桩-智能充电桩及其智能控制器、车位智能管理控制设备,建立电动汽车销售、租赁、智能车联网运营系统、售后服务以及维保平台,打造中国首个新能源汽车“车-桩-网”全产业链一体化运营示范中心,成为贵安、贵州,乃至中国工业4.0标志性项目。

目前,“电桩”已在全国超过30个城市落地,拥有超过1300个智能充电目的地站点,车主只需通过手机预约、扫码,就能轻松找到车位,迅速为自己的纯电动汽车充电。

作为中国首个电动汽车综合运营服务商,北京电庄科技有限公司独辟出一条车、桩、网、能源一体化的交易体系,吸引欧洲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博罗雷,法国的EPTender、特斯拉,德国的莱茵TUV等新能源汽车国际巨头抛来寻求合作的橄榄枝。

变革发展成就高端集群

变革,是发展的选择。在贵安新区,这种选择显得尤为迫切。

这种变革在产业项目的引进上显得尤为突出,贵安新区在引进项目时紧盯走在产业前端的企业,富士康、高通、华为、三大运营商如此,本次观摩的星瑞安3D盖板、GDF整线生产项目、中德西格姆精密制造项目亦如此。

贵州星瑞安科技有限公司由韩国KORVAN集团与深圳诚汇通集团合作成立,注册资本1.5亿元,建成后年产值将达到150亿元。

该项目一期准备工作接近尾声,今年8月底将实现正式投产,二期工程随即开工。

2018年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提供1.2万个就业岗位。

星瑞安科技项目导入了韩国先进3D设备和玻璃生产管理团队,目前采用的3D成型机是国内第一家导入的韩国最新一代设备。

未来,该项目将成为中国甚至国际3D玻璃行业标准的领先者。

贵州中德西格姆精密制造有限公司由深圳市圣达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华诚兴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2014年9月入驻贵安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规划建设贵安新区中德西格姆精密制造项目。

项目于2015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规划占地约210亩,总建筑面积约10.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6.8亿元,

项目利用德国、瑞士和企业自主创新技术、设备生产现代高效刀具,采用自动化全制程制造技术建立规模化数控机床加工基地,项目建成后将提升贵州规模化数控机床自动化加工的能力,为贵州实现工业强省做出贡献。

建设成果引来代表“点赞”

此次观摩,代表团一行深入贵安新区大数据、智能终端、精密制造等项目现场参观考察、体验互动,感受新区创新发展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镇远县县长茹捷说,在贵安新区看到的项目让人大开眼界。镇远虽然以文旅一体化为发展中心,但工业园区建设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从传统产业转型为高新技术产业,怎样在巩固原有优势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贵安的发展路子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学习。

毕节市政协副主席、威宁县县长陈波则认为,贵安新区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典范,紧盯高新技术和行业领军企业的精准发展定位,既能体现贵安的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又能很好的通过产业集群带动转型升级,这对威宁的县域经济发展和工业转型升级有很大启发。

精准医疗行业规模范文6

本周,走进《投资者报》“基金经理面对面”专栏的嘉宾分别是富国医疗保健行业基金经理戴益强、华宝兴业医药生物基金经理范红兵、信诚医药分级基金经理吴雅楠、景顺长城投资总监王鹏辉、浦银安盛固定收益部总监薛铮和华泰柏瑞基金固定收益部研究员谢立。

医药投资在路上

《投资者报》:自2007年以来医疗板块穿越牛熊持续跑赢大盘,从今年来看,医药行业更是跑赢大盘约30%,这使得现有医药主题行业基金均表现出色。医药板块的行情是否已结束?

戴益强:远没有结束,未来在我国老龄化加速等综合因素下,该板块在A股市场中将有更突出表现,并成为未来确定性最高的行业之一。我们依然看好未来医药板块在A股市场的表现。一方面,老龄化愈发严重,未来5~1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迅速上升,老龄化之下每人每年的医疗保健需求将上升;另一方面,城镇化对医疗行业拉动明显,医保覆盖率上升,导致支出需求增加。此外,伴随我国人均收入的提升,民众对保健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药品支出已超过法国和德国,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医疗市场。据全球著名医疗咨询机构IMS预测,2015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疗市场。在国内市场,医药支出在GDP占比、财政支出占比提高,反映到A股市场,医药行业的占比将逐渐超过10%,目前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我个人认为,它是未来确定性最高的行业之一。

根据Wind数据统计,无论最近一年、两年、三年还是2000年以来,在申万23个一级行业中,医药生物的涨幅全部位居前三,同时自2008年以来,在过去21个季度中,基金有20个季度超配医药保健行业。

对于哪些行业容易出牛股?相比而言,生物制药和化学药品两行业出牛股的概率较高,生物制药主要看好血液制品、疫苗、生物发酵方法制品。这些药品很专业,公司数量不多,要求挖掘深度。

范红兵:下半年医药板块应能获得绝对收益。经济结构调整下,市场焦点集中在成长性行业,如战略性新兴产业、医药行业等。目前,医药板块市值在A股所有板块中排第5,比医药市值大的都是银行、地产、有色等传统行业,但传统行业未来3~5年内都难有高速增长,而成长性行业及相关公司还可享受一定的估值溢价。从PEG来看,2013年A股医药板块绝对估值和历史水平相比并不是很高。

吴雅楠:截至7月9日,中证800制药与生物科技指数今年以来涨幅为21.93%,同期沪深300和上证综指分别下跌14.28%、13.38%。原因主要在于国家政策支持、医药消费升级和老龄化社会加速等多因素利好驱动。医药行业未来有望继续走牛,背后最明显的支撑因素就是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加速。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2033年将突破4亿,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将不断增长。

市场走势主要受政策影响

《投资者报》:近期在高层表态“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上半年GDP增速7.6%的多重预期内因素作用下,股市迎来一轮繁衍。王鹏辉有何新判断?

王鹏辉:未来市场走势主要受政策的影响,我们在投资中一方面会尽量掌握主要政策的发展趋势,包括限制产能过剩的改革,城镇化如何进一步拉升内需和金融改革的推进力度等;另一方面仍坚持应该多关注企业的中报表现,并从中挖掘有业绩支撑的绩优个股,考虑长线布局。短期指数涨跌和轮动的频率与幅度都不好把握,所以权益类投资仍需考虑均衡布局以及注重个股基本面的品种。

中长期坚定看好债市表现

《投资者报》:上半年公募资产整体缩水,但有24家公司规模提升。除华夏、上投等大公司外,也有一批中小型基金公司,如浦银安盛,原因在哪儿?

薛铮:上半年浦银安盛总资产净值132.57亿元,对比去年末,资产净值增长77.83亿元,跻身公募前三甲,资产净值增长率142.19%,在全行业净资产涨幅中排第二。近年来浦银安盛资产管理规模一直在逐年稳步增长,2011年、2012年资产规模增长率为20.47%和134%,分别位列当年所有基金公司第三和第五。

其实,浦银安盛的公募资产规模突飞猛进有迹可循,这主要源于旗下新基金的首发成绩,精准的产品布局及绩优老基金业绩的持续高企。上半年,我们共新发包括股票和固定收益3只公募产品,首发规模均在同期新发同类基金中排名前列,其中浦银安盛6个月债基首发规模为54.5亿元,荣登5月份新发债基规模冠军,这有效地保障了浦银安盛规模的稳步前进。

此外,老基金出色的业绩表现,也吸引了大批投资者驻足申购,尤其是以债券型基金为首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最新报告,浦银安盛上半年债券主动投资能力在所有可比的63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5。

当前经济增速同比缓慢回落,不及预期,通胀又处在温和的偏低位置,这非常有利于债券市场的投资,我们中长期坚定看好债市表现。资金面方面,我们预计7月份应该缓解,市场将逐步回暖,有所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