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心理疏导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强迫症心理疏导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强迫症心理疏导方法

强迫症心理疏导方法范文1

关键词:强迫症;防治;类型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7-0309-03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和/或强迫行为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患者深知这些强迫症状不合理、不必要,但却无法控制或摆脱,因而焦虑和痛苦。强迫行为是一种令人厌烦的症状,经常会明显影响学生的学业、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严重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笔者近几年一直从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发现具有强迫症状的学生具有一些相同的特点,试做了几点初步总结和分析。

一、强迫症来访者主要情况

二、表中反映情况及分析

(一)男生明显多于女生

这与以前的调查结果相同。根据翁洁对强迫症的病因总结,其主要涵盖生理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心理内环境三方面。可能由于男女性别不同,各种因素对个体的影响均有差异,从而形成强迫症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的结果。但三个方面究竟是怎样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二)性格均内向或极内向

这一点再次证实了以往的研究结果,即强迫症患者多为内向、神经质个性。根据文有生等从临床现象学角度对强迫症亚型的初步分法,笔者试着把以上几例分为怕脏型、反复担心型、反复检查型、行为反复型。笔者发现,表现为内在的思维冲突即反复担心型的是性格极为内向的个体,而表现为外在的行为动作的另外三种类型为性格内向的个体。与内向者相比,极为内向者凡事更倾向于通过内在思维而非行为来表达,即使是病态症状也不例外。

(三)强迫症状多开始于中小学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在我们国家,中小学阶段学习任务就比较重,而高中阶段学习压力最大。面对高考,学生本身就会感到压力,而家长、教师还要不遗余力地施压。严峻的就业形势也成为无形的压力。他们非常有减压的必要,却没有减压的主观意识以及必要的减压技巧和渠道。据了解,即使在经济文化发展的比较好的城市,如郑州市也仅仅是极少部分高中设有心理咨询室。到了大学阶段情况稍好转。首先,学习不再是学生唯一的事情,压力相对减轻。同时,学生接触外界的机会和时间多了,视野逐渐开阔,即使有压力一般也会主动诉说和求助或自助。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强迫症状是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具有而直到大学之后才开始寻求帮助的。其次,绝大部分高校都重视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设心理咨询服务机构,配专职心理老师。笔者咨询的唯一一例大三学生也是主要由于考研压力过大所致。由此可见,学习压力是学生患强迫症的一个主要诱因。

(四)影响因素主要是父母教养方式、人际关系、社会突发事件

1.父母教养方式不一致。本文第2例中,父亲严格刻板,要求家里必须一尘不染,否则即非常生气。而母亲宽容随和,也认为父亲没有必要如此苛求,但为了不惹父亲不高兴,母子都按父亲要求做。这种内心不认同与言行又不得不顺从的长期矛盾冲突,是其形成强迫症状的主要因素。

2.人际关系。本文第5例中,该学生高二时不小心弄丢一女同学手电筒,对方坚持要她赔同色的,该生却买不到,一直纠结,长期的连续刺激,使得该生变得更加谨小慎微,即使小事也反复思考。

3.社会突发事件。社会突发事件有时也会成为强迫症的一个诱因,如第1例由2003年的“非典”事件引起。另外社会突发事件还有食物污染、自然灾害等等。

三、建议与对策

(一)培训心理工作者,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机构

这是做好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必要前提和保障,否则一切只能是纸上谈兵。笔者发现,心理健康工作与学校的硬件设施一样,都是向大学倾斜。我们误以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工作好像没有大学的紧迫和重要,其实都应该受到同样的重视。虽然中小学生所遇到的心理危机看似不太复杂并不难应付,但我们不能忽视中小学生本身更弱小更需要呵护的事实,成人以为简单的事件,往往却是他们的“重大事件”,如果不在问题关键期得到及时解决,负面影响常常会伴其一生,甚至危及生命,生活中不乏其例。所以,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有必要把中小学生群体放到一个特殊重要的地位,输入更多的心理方面的力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二)关注男女生差异

诚然,我们不能改变男女生的生理,但我们已经知道生理也不是强迫症的必然原因,我们可以在社会因素和心理内环境两个方面找出其对男女的影响差异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如社会期望的性别角色方面。性别角色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获得的与自己性别相适应的行为模式。它主要指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包括态度、人格特征、社会行为模式及价值取向等。社会对男性的期望主要有责任心、勇敢、果决、不婆婆妈妈等;社会对女性的期望主要有温柔、勤劳、细腻、感情丰富等。但有时候过于刻板僵化的期望,却对不同性别的人造成了深刻而难以改变的不良影响。比如,如果一个男性常常倾诉自己的烦恼会被看作女人气,结果使男性少了抛却烦恼的机会与途径,更倾向于自我压抑,导致身心疾患。

(三)关注性格内向、神经质的学生

多关注性格内向、神经质的个体,尤其在对他们来说的特殊时期或特殊事件中,而且对性格特别内向的更要注意他们的内在想法。因为他们特别敏感和细心,要用真诚的态度,细致、体贴入微的关怀,鼓励他们把压抑的想法毫无顾忌地表达出来,尔后才有可能施以必要的疏导

(四)切实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在我国当前教育制度下,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被学业压力所掩盖与压制,处于抑制状态,但其对学生的身心危害却一直存在,越压制越严重,而这些问题在其进入大学的宽松而复杂环境后解决起来难度增加。减轻学习压力是一个系统而艰巨的工程,它涉及到我国的社会体制、思想意识、经济水平等各个方面,不可能一步到位地实现。这需要政府和民众不断地共同努力,比如,切实实施素质教育,转变评价学生的思想和方式,改革学校考试制度等等,让学生愉快学习,全面、健康成长,尤其在中小学阶段。

(五)关注并改善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很大程度上是由父母的心理特质决定的,但改善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可行的,比如父母之间努力做到一致,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以温暖理解、鼓励为主,减少惩罚和拒绝否认,不过分干涉或过度保护等。与西方相比,中国的父母倾向于视子女为自己的私有物或附属品,有明显地操纵、控制和惩罚行为。国内人口结构的变化,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过度保护的倾向也就更加突出。但同时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子女的要求也就愈加严格和苛刻。这种过高的要求和过于保护的矛盾的教养方式,可能更容易使子女形成强迫症倾向或其他心理疾病。

(六)在各种社会突发事件中注意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

正确的防御方法指导,必要的心理调试策略与方法,细致的人文关怀都是必要的。可以通过举办相关知识、心理调适方法讲座、手册宣传、网络宣传、个人指导等方式和渠道,及时干预,保持学生心理健康。现在的一般情况是,防御方法指导往往疲于应付,比如2008年“甲流”期间,专家开出的中药药方被问及是否有效时的回答是“可能有效”,怎不令人在选择应对方式时无所适从,犹豫不决?另外,虽然突发事件中也开始注重心理疏导,但援助力量明显不足,应对机制也远不成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七)认知疗法为主

强迫症患者一般内向敏感,但悟性比较高,他们几乎都是对当初引起强迫症状的事件持有不正确、不合理甚至愚昧的看法,所以应主要采用以认知疗法为主结合其他疗法的治疗方法。患者当时可能是年龄小,缺乏分辨能力,而且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常常把一些正常现象看做令人羞耻的龌龊的事情,既自责不安,又抵御不了诱惑,比如,看到喜欢的异性而产生生理冲动现象。就算长大了,也还是没有机会了解自己当初的想法正常与否,于是一直纠结不安。

认知疗法首先让其接纳当初的自己,认识到自己是正常的,即使当初是不正确的想法或做法,在当时条件下出现也是正常现象,是每个个体成长发展过程中都有可能遇到的,患者只是真的遇到了而已;事情已经过去,而且它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患者的发展,那么最好的做法就是尽可能快地丢弃它,尽量设法弥补由它带给我们的损失,好好发展现在的自己,活在当下。一旦从内心接纳了,正视了过去的自己,就会努力配合想法,用坚韧的毅力去克服“胡思乱想”,用良好的行动去替代内心的不安与纠结,再借着周围人给予的温暖和关怀,患者就可能在一段时间后完全回到正常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咨询师甚至不必详尽地了解当初事情的具体细节,而要特别强调它只是个人发展过程中经常可能出现的比较普遍的一般现象而已,别人很可能也遇到了,只是没有像患者这么细心、在意而已,因为来自他人的真诚的理解和接纳也是患者的一剂良方。

四、本研究的不足

样本量过小,影响结果的意义,有待将来加大样本量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尚需要与各一般条件匹配的其他神经症患者对照比较。

参考文献:

[1] 翁洁.强迫症的病因与防治初探[J].南平师专学报,2006,(2):159-162.

[2] 王国强,张亚林,程灶火,等.首诊强迫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心理防御机制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2):126-128.

[3] 林雄标,胡赤怡,胡纪泽.强迫症病人的心理防御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1):14-16.

[4] 刘金同,张敬悬,翟静,等.父母养育方式对个性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5,3(2):96-97.

[5] 王贵山,曾昭祥.强迫症患者的防御机制、父母教养方式及个性特征的调查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4,17(1):23-26.

[6] 文有生,王牮,缪绍疆,等.强迫症的亚型探讨与疗效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3):2733-2736.

[7] 李启荣,苗国栋,阳琼,等.强迫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特点及其对患者的影响初探[J].中国民康医学,2007,19(6):421-426.

[8] 庆海涛.性别角色与性别观的研究现状[Z].文教资料,2008,(31):202.

Research on the disease cause analysis and its prevention of the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ZHANG Xi-zhuan

(Mind health education center,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Zhengzhou 450006,China)

Abstract: The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visitors through the major analysis and summary the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n the visitors in the way,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search for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 by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reduce the risk, the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强迫症心理疏导方法范文2

【关键词】咽异感症;心理;症状自评量表

咽异感症泛指除疼痛以外的各种咽部异常感觉,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对咽异感症患者进行心理量表分析,探讨咽异感症与心理因素的相互关系,以期提高对咽异感症患者心理治疗的重视和为心理治疗提供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2006年1月至2006年8月,根据咽异感症诊断标准[1],共诊治咽异感症患者30例,其中男9例,女21例,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41.6岁,病期1个月至5年。

1.2方法①详细询问病史:专科病史、生活负性事件、可能的精神因素和以往的治疗情况;②量表分析: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2],对患者进行测试,由作者统一指导,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我评价。将咽异感症患者的SCL因子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3],分析出具有意义的症状因子。

2结果

30例咽异感症患者SCL-90量表分析见表1,与国内常模比较,咽异感症组SCL-90中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病性5项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0.05),表明咽异感症患者主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上述5个方面。

3讨论

咽异感症又称咽感觉异常,患者咽部感到似有异物、蚁行、灼热、紧束、闷塞、狭窄等感觉,有的患者感到有树叶、发丝、线头、肿物及痰黏感,有的患者感到颈部紧压感而不敢扣领扣,以上感觉在空咽时感觉明显,而进食时减轻或消失。咽异感症患者症状常随情绪波动,咽异感症症状较轻时,患者心理问题不明显,但症状发展到较重时则影响工作、生活、睡眠、娱乐及与其他人正常交往,患者产生焦虑不安、忧虑、抑郁、精神病性等广泛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的患者甚至预感到什么灾难性疾病的到来,特别是恐癌症。这样就形成了心理障碍加重咽异感症,咽异感症则进一步加重心理障碍的恶性循环。

此研究与其他学者研究有相似之处,Wilson等对104例咽异感症患者进行人格及几项咽喉症状调查,结果显示:那些有持续性咽喉症状的患者其人格分值低于其他患者。Deary等对28例咽异感症患者完成了一系列有关人格特征及心理痛苦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咽异感症患者有明显的神经过敏、内向性;另外有较高的心理痛苦表现,如焦虑、情绪低落、过分关注躯体症状等。进一步观察SCL-90量表,咽异感症患者阳性数目明显高于国内常模,有意义的指标主要集中在躯体化(最常见的是睡眠障碍)、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说明咽异感症患者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心理障碍。

强迫症心理疏导方法范文3

摘 要:目的:调症监护病房(ICU)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参照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20名ICU工作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ICU护士总项目得分以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惧5个分项目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水平(P<0.05或P<0.001)。结论:在ICU工作的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各方面都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和疏导,帮助积极向上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重症患者聚集的场所,患者具有病情严重,难以自理等特点,因此护士肩负着较重的工作压力,要时刻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来应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54.

 

强迫症心理疏导方法范文4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就诊的临床外科手术患者60例。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42-76(52.7±7.3)岁;文化程度:小学以下25例,中学20例,高中9例,大专以上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职业、经济条件、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按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干预:①向患者说明手术重要性、安全性,介绍手术室环境、仪器设备和手术相关知识及配合方法。②了解患者对手术的认知情况,纠正患者思维角度,根据事实分析想法和现实差异,告知对可能在手术中出现的一些需要配合的步骤或对疼痛不适的地方进行具体方法指导,应如何化解。③在手术室护理中与患者亲切交谈,为患者解惑,对心理恐惧者及时安慰、体贴,告知手术成功率。④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障碍进行疏导、解释、分散,进行放松训练,如听轻缓音乐、古曲等,同时请术后的患者现身说教,以降低患者术前不良心理症状,提高心理防御。⑤让患者的家庭亲属给予患者鼓励,取得必要的社会支持,如具有信仰的患者允许在不影响麻醉、手术情况下,可佩带幸运符,增强患者安全感。

1.3评价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包括患者术前强迫症、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等五个项目。每一项目采用5级评分法,无为1分,轻度为2分,中度为3分,相当重为4分,严重为5分。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l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所有计量采用±标准±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a=0.05。

2结果

观察组在干预后SCL-90各因子评分中,强迫症评分为1.54±0.29,比对照组1.56±0.33降低了0.02±0.04;人际关系评分为1.51±0.39,比对照组1.63±0.56降低了0.12±0.17;抑郁症评分为1.50±0.35,比对照组1.75±0.49降低了0.25±0.14;焦虑症评分为1.28±0.29,比对照组1.72±0.34降低了0.44±0.05;精神病性评分为1.31±0.27,比对照组1.37±0.31降低了0.06±0.04。两组五个不良心理症状具有差异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与国内常模相比较,护理干预后五个项目均具有差异显著性(P<0.05)。

3讨论

3.1提高护士素质并加强医学知识宣传

护士素质是进行护理干预的首先条件,护士应积极提高自身医护能力及素质,使之具备高尚医德、专业护理知识、健康心理及语言沟通能力[2]。同时在护理过程中,针对外科患者住院长、护理周期长的特点,应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症状进行医学知识的宣传教育,针对不同患者进行独具行的问题解释,在宣教过程中以强烈的责任心向患者说明术前、后的注意事项,让患者在了解自身情况后增强恢复健康的信心。

3.2对患者主要进行心理干预

有学者认为:不良心理因素会导致机体整体调节功能减弱,使病情加重,引发与心理因素相关的并发症。因此,关注患者在手术前、后的心理问题,对促进患者的康复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有学者建议[3],外科护理人士不仅要努力对病患的信息进行探求,更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满足他们需求,使他们了解到护理的重要性,以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特别对于术前患者更应加大心理疏导,向患者解释病情及在手术室需要的术中配合要点,纠正患者主观不良心理压力,根据事实进行分析并告知患者差异,对不良情绪的根源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疏通,以正面配合引导患者树立信心,使患者能在情绪稳定的良好状态下进入手术室。

3.3大力倡导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能使患者稳定情绪,帮助他们面对现实,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进而打破消极不良心理。社会支持系统主要源自于家人、朋友、同事、组织、团体、社区等,这些系统是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的最主要的支持力量,便于提高患者的抗挫折能力。

强迫症心理疏导方法范文5

【摘要】目的分析不孕不育人群心理特点,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对100例不孕不育患者进行评测,并将相关数据与国内常模比较,分析该人群的心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不孕不育患者的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强迫症状等因子明显高于常模标准。结论不孕不育患者普遍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常规治疗的同时需要辅以特殊的心理护理措施。【关键词】不孕不育:心理;护理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1032近年来,不孕不育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全世界不孕不育发病率日益升高,累计约10%~15%的育龄夫妇。不孕症的定义是:凡婚后未避孕,有正常的性生活,同居一年而未怀孕者,称为不孕症[1]。对正常夫妇来说,不孕不育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带来后续诸多社会问题。为探讨不孕不育人群心理状况,对2010年1~12月在本院生殖中心门诊就诊的100例不孕不育患者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其心理特点,探讨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现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0年1~12月病例100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0~45岁,平均2915岁;文化程度:小学8例,初中31例,高中16例,大专及以上学历45例;职业:农民17例,职员49例,个体13例,无工作21例;原发不孕56例,继发不孕44例;结婚年限1~20年,以3~5年居多,占36%;曾接受过试管婴儿(IVF)7例,接受人工受精(AID)20例。不孕因素应做相应分析。

12方法采用不记名的问卷调查,100例患者自愿接受本调查并且愿意接受相关的心理咨询,收回完整资料100份。调查前测评者向患者解释调查目的,让被调查者仔细阅读评定量表前的统一指导语,然后按照各量表中所列项目进行自我评估。

13工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此表已在中国广泛应用,并形成了中国的常模标准。根据Derogatis等研究结果,各症状的效度系数在077~090,表明此量表的评定结果具有较高的真实性,能够较好地反映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其变化[2]。SCL-90的90个项目可以概括为9个因子分,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等。量表采用5级评分,1~5分分别表示无症状、很轻、中等、偏重、严重。按中国常模标准评分,总分≥160分或因子分≥2分为阳性,提示有轻度或轻度以上心理问题,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重。

14统计学处理实验结果数据使用SPSS 110软件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1SCL-90阳性出现率较高的症状,以单项2分以上作为阳性项目计标,阳性出现率较高的前10项症状见表1。

表1SCL-90阳性出现率较高的10项症状(n,%)项目例数百分比容易烦恼和激动6868过分担忧5959感到紧张或易紧张5151感到快要把事情做完5050感到苦闷4747当别人看着您或谈论您

时感到不自在4646感到比不上他人4545头痛4242神经过敏,心中不踏实4141不能集中注意393922SCL-90结果与国内常模比较将100例不孕不育患者SCL-90各因子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发现不孕不育患者的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明显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不孕不育患者有明显的心理问题,且往往表现出多项因子异常。见表2。

3讨论

31不孕不育患者社会心理压力来源

311压力来源于自身的生育要求渴望有自己的孩子,同时证明自己作为一个正常人,具有常人的生育能力。

312压力来源于周围的环境,来自身边的亲人,周围社会的同情或鄙视在中国,因为封建思想在许多地区,尤其是某些农村地区,传宗接代的任务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心中,无疑使不孕不育患者背负了很大的压力。“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礼教也迫使他们承受身边许多人尤其是亲戚朋友的歧视,主要是配偶及其父母对自己的指责或谴责。

3压力源自自身有限的承受能力患者对疾病有限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这种压力的来源之一,不孕症病因的差异,就诊时限的长短,患者家庭社会背景的差异,以及治疗过程的难易程度都会影响患者对压力的承受能力。

32不孕不育患者的社会心理分析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特征主要为明显的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同时有躯体化和强迫症状,也存在一定的敌对和精神病倾向,与常模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3护理措施

33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给患者留下值得信赖的印象,这无疑给继续配合治疗打下基础。护理人员在接受咨询时,应当态度友好,善于倾听,耐心真诚,急人所急,建立知心朋友式的护患关系。在这种态度指导下,可以很大程度上化解患者就诊时的各种不良情绪,并且避免绝大多数的医疗纠纷,细致周到地介绍医嘱及各注意事项,合理安排就诊及检查治疗,并且创造一个良好的咨询环境,使患者在一个轻松柔和的节奏中接受治疗。

332尊重个人隐私,提升患者自信诊断治疗不孕不育患者往往需要涉及到患者的一些隐私:如性生活史、婚姻史等,应当采取单独就诊形式进行问询,这样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了解患者病情,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治疗。因此,不孕不育患者诊疗场所秩序的维持非常重要,应当努力建立一个有序、轻松、适当隐蔽的诊疗秩序。

333夫妇双方共同治疗不孕不育是夫妇双方的问题,一开始要鼓励双方共同诊治,当夫妇一同就诊时,患者的焦虑能得到缓解,使其精神上得到安慰。

334提供优质的不孕不育咨询优质的咨询将提高患者对于该中心的认知度,并且增加患者的依从性,这对护士的知识结构要求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临床护理中,需要努力学习各种不孕症的有关措施,以及这些措施的利弊,力图为患者提供客观公正的咨询宣传平台,为不同层次的患者提供合适的咨询。只有提供专业的咨询,才能帮助患者更客观地选择治疗决策,为进一步治疗奠定基础。

335针对心理压力大的患者要加强引导针对部分心理压力过大甚至无法进行正常生活的患者,应当采取专业的心理咨询治疗。对因多个、婚前而致内疚及负罪感强烈者,引导患者尽力忽略过去,消除内疚与自责。心理症状明显者实施心理治疗或给予抗抑郁焦虑药物对症治疗,使其摆脱心理障碍,再接受不孕症治疗。由此可见,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状况不容忽视,在对其进行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4]。综上所述,心理因素在不孕不育中的作用是复杂的,一方面,不孕不育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消极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诸多的心理失衡及社会适应不良状态,若得不到有效的疏导,将导致不孕的恶性循环。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将有助于提高不孕不育的治疗效果。参 考 文 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94.

[2] 张明圆.精神科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10-415.

[3] 陈淑颖,沈玉宝.不孕不育患者社会心理特点及其影响[J].生殖与避孕,2003,23(6):351-354.

强迫症心理疏导方法范文6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在广西贵港市妇幼保健院口腔科就诊的14例神经症患者。男6例,女8例,年龄9~54岁,平均(30.07±10.90)岁,误诊时间平均9.5个月。其中主诉为牙痛6例,口腔黏膜痛2例、面部口腔感觉异常4例,义齿不适2例。

1.2 误诊情况 患者反复就诊于数家医院,其中牙痛患者被误诊为牙髓炎而行根管治疗,不见好转,而后误拔牙齿;黏膜痛及口腔感觉异常多数误诊为炎性反应、溃疡,给予抗炎及促进溃疡愈合治疗;义齿不适者,反复进行义齿修复,其中1例,1年内做义齿7副,仍不满意。

1.3 方法

1.3.1 诊断标准 按《中国精神障碍的诊断分类标准(第3版)》(CCMD-3)[1],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与情感障碍等,确诊为神经症。

1.3.2 治疗方法 14例患者经详细专科检查,排除口腔器质性病变,请精神、心理科大夫协助诊治。治疗包括:①抗抑郁治疗;②抗焦虑治疗:用阿普唑仑抗焦虑及改善睡眠等;③对症治疗:部分患者配合口腔治疗,如浅龋充填、洁治、漱口药物等;④心理治疗:以症状分析、疾病解释和消除顾虑为主。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评定治疗前、治疗后 4周、治疗后 8周的心理状况的改变程度。

1.4 统计学分析 全部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P

2 结果

经积极治疗4~8周后,SCL-90各因子分均值皆有不同程度降低(P

3 讨论

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虚症、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等,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或神经衰弱症状。神经症患者的基本人格特征为神经质人格[2],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与患者的现实处境不相称,但患者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病程多迁延。由于神经症的精神症状特异性较差,可出现类似多种躯体疾病的症状,是导致误诊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尤其当患者以口腔不适为主诉去就诊时,如果口腔科医生经验不足,缺乏足够的精神科专业知识,对神经症症状的多样性认识不足,不能识别躯体化的情绪障碍,就会草率地做出器质性疾病的诊断,这是导致误诊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误诊和对治疗的认识不足,导致未能及时对抑郁、焦虑、疑病等情绪的进行纠正和心理疏导,仅对症处理口腔症状,故病情经久不能缓解。加上由于多方检查、长期用药等因素,甚至因医生自身语言不当使患者更加坚信自己有病,甚至有的患者预感自己有什么灾难性疾病,进一步强化了心理障碍,形成恶性循环,久治不愈。

新的医学模式认为,生物因素、社会因素都必须通过个体的心理反映才能对人的健康或疾病发挥作用;同时也指出,治疗上只有通过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干预才能收到理想的疗效。本文中 14例口腔科门诊的神经症患者,针对病因使用抗抑郁、抗焦虑等药物治疗的同时并采取多种相应的心理治疗手法,对患者进行细致的心理疏导,引导患者识别和改变负性情绪,去掉种种疑病、恐惧等顾虑,鼓励患者建立适当的心理宣泄渠道,保持情绪稳定,促进了疾病的康复,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这与张惠芳等[3]的报道一致。

希望越来越多的口腔科医生认识到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立体医学模式的转变,很多疾病除了器质性病变外还跟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诊断和治中均应重视医学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加强和精神科、心理科的协作,提高病因的识别率,及时会诊、转诊。通过口腔对症治疗和心理治疗,有的放矢,方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