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语文启蒙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语文启蒙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语文启蒙教育

幼儿语文启蒙教育范文1

幼儿教师是否需要进行幼儿读物启蒙。幼儿启蒙教育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关于幼儿教师是否同样需要进行幼儿读物启蒙的问题却达不成统一意见。在过去很长时间的传统幼儿启蒙教育工作中,大多数幼儿教师坚持“榜样效应”,选择读物往往以是否具有榜样教育意义为中心,经常忽视情节是否生动有趣、孩子是否有兴趣等问题。现如今,虽然幼儿教师对幼儿启蒙读物的看法和选择已经基本突破了以前传统幼儿教育的局限,但还有不少幼儿教师没有真正考虑过我们的幼儿到底最需要什么,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只停留在“教育就是给幼儿一个道理”的层面上。

二、对于基于启蒙教育的幼儿读物选择的思考和建议

(1)根据幼儿的年龄、阅读水平、学习认知水平、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分类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智力水平和学习认知水平方面不尽相同,选择启蒙幼儿读物时首要考虑的就是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此基础上选择与幼儿阅读水平、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相一致的读物。这样选择出来的读物更能发挥读物的启蒙作用[2]。

(2)幼儿读物的选择应当具有一定的“深度”

幼儿家长和幼儿教师都应当明白,幼儿的心理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许多幼儿读物也许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幼儿目前的认知水平,但只要孩子不排斥,就可以在家长或者老师的帮助下完成阅读,这对幼儿阅读能力、认知能力的提高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幼儿教师和幼儿都需要进行幼儿读物启蒙

幼儿教师是连接幼儿和幼儿启蒙读物的桥梁,幼儿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必然会对幼儿启蒙教育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儿童文学应以儿童为中心,幼儿教师必须真正理解和接受这一理念,只有这样幼儿教师才能把引导作用发挥到最好,使幼儿文学读物真正促进幼儿的智力和思考水平,成为幼儿的精神食粮,使幼儿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提高智力水平。

(4)优秀的幼儿启蒙读物应该图文并茂

幼儿由于年纪尚小,阅读和认知能力都很有限,所以对文字的敏感性不够,但他们却对颜色鲜艳靓丽的图画充满兴趣,图片往往生动形象,容易被儿童接受,因此,真正优秀的幼儿启蒙读物应当尽可能地做到图文并茂,在图片的选择上努力做到抓住孩子的眼球,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在生动形象的基础上,传递给幼儿有关的内涵和道理。

三、总结

幼儿语文启蒙教育范文2

1.感悟过程

在启蒙教育的视角下,对儿童舞蹈教育应从身体感悟开始,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应该首先令学生们认识身体到各个关节。在教师的引导之下,配合节奏鲜明的音乐,通过儿歌或童谣,加以生动的形象将自身各个部位进行协调与配合。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们要向学生灌输“直”的概念。即在进行舞蹈表演过程中,令身体和四肢一直保持在“直”的状态。身体在这种原始状态下,依照表演的需求,做出符合标准的动作。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幼儿在真正意义上将身体关节发力方式加以全面掌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儿童对自己身体的感悟。

2.体现过程

3到7岁的儿童有着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模仿能力高的特点。因此,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舞蹈创作与编排的时候,应该积极鼓励学生们模仿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并引导他们将看到、听到以及感悟到的事物利用自己的身体表达出来,促进少年儿童将自己的身体和思想融为一体,再对其进行身体训练的时候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该项工作。

3.再创造过程

上文说道3到7岁儿童有着想象力创造力强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的时候。可以结合儿童的自身特点来进行具体工作。即兴舞蹈是一种激发少年儿童对舞蹈再创作的有效方式。儿童通过即兴舞蹈的方式,可以将对音乐的理解用肢体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在即兴舞蹈表演中,儿童可以在特定的音乐环境下,对舞蹈进行自我创作,通过这种方式儿童可以在优美的旋律中表演出自己对舞蹈的认识。

二、启蒙教育视角下的幼儿舞蹈教学方式

1.教学中加入故事情节

儿童对于情节丰富的故事是比较感兴趣的,教师们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这个特点,将舞蹈教学中加入一定的故事情节,对学生们展开具体教学。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丰富舞蹈本身的趣味性,还能够在根本上增加学生们对舞蹈的兴趣。在创作和编排幼儿舞蹈作品的时候,舞蹈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去重新审度自己的作品,如果将一套舞蹈动作机械的教授给幼儿,是没有任何教学意义的行为,同时还会令儿童对舞蹈学习产生强烈的厌烦心理。因此,教师在进行舞蹈创作与编排的时候,要暂时忘记自己教师的角色,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通过舞蹈语言的方式,将故事情节加以生动的展现,而不能将其看成一个机械的动作叠加。

2.游戏和教学的完美结合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游戏和舞蹈教学内容进行完美结合,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令原本枯燥的教学变得趣味横生。内容变得有趣,自然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渴望在游戏中学习到舞蹈动作。教师可以通过模仿动作等方式,增强学生们的表现能力,利用该种方式对儿童进行教学,在满足了儿童表演欲望的同时,还能够增强教学效果,可谓一举两得。另外,当教学进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们一些自我发挥的空间,让学生们尝试着自我编排舞蹈,在根本上提高学生们对舞蹈的激情。

三、结语

幼儿语文启蒙教育范文3

一、幼儿园时期教育的特点

1.知识面广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具有对外界探知的天性,有很大的学习兴趣。而在幼儿教育的学习安排下,氛围也十分活泼轻松。一般以做游戏形式或者故事之类的情景模式传授知识。但是相对来说,灌输的知识也较多,例如,简单识字、唱歌、跳舞、常识相关的问题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他们感兴趣的或者好奇的事物也会成为教学知识,所以,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在教学中应不断创新,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启蒙阶段的教育是教育阶段的基础。随着教育行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精细化了,幼儿教育阶段作为教育的第一阶段,更应该引起重视。在幼儿教育阶段我们分为三个阶段:小班教育阶段、中班教育阶段、大班教育阶段。而在每个阶段学生的整体特征也会有差异。比如,小班一般是2.5~3岁,在这个阶段,孩子对外界处于萌芽状态,对外界很好奇,也是最好培养和开发大脑思维的最好阶段,在此阶段可以采用声像等进行教育,也可以根据孩子实际的状态进行动态学习培养。对于中班和大班教学时期,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是开始对外界有观点和看法的时期,也是自我意识开始形成的时期。除了基本知识的学习,一般以相关事件故事的形成引发他们的思考,以达到教学目的。综合来说,在幼儿教育阶段没有固定的教学方式,幼儿阶段开启了孩子进入学习的大门,是开发大脑的最佳时期。

二、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环境的引入探索

1.中华文化在启蒙时期的引入幼儿教育的整个阶段是对世界认知和自我意识价值逐渐形成的阶段,被称为“启蒙时代”,此阶段也是培养孩子行为意识和优秀文化知识注入的时期。中国优秀的文化不仅包括传统文化,也包括一些文化思想精神和物质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引入,则会启蒙并促使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可以在课堂中以故事的方式向他们讲述一些历史故事,如岳飞的故事,通过故事引发他们去思考和学习。根据幼儿教育阶段的教学灵活性的特征,可以更好地向他们传授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美化他们的心灵。

2.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的环境探究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行业的发展不仅向着精细化和人性化发展,更多的是靠优越的环境对孩子的二次开发!探索幼儿教育阶段的中华文化环境,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本地区域文化特色加以引入根据教育所在地区文化加以引入,包含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以提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文化的探索精神。对于物质文化,一般用于孩子的互动,以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精神,例如剪纸、彩绘之类的。当然,各地的文化背景之类都有所差异,所以也显示了教育的大体性和独特性!

幼儿语文启蒙教育范文4

关键词:幼儿;钢琴启蒙教育;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艺术教育在启迪孩子心智、陶冶情操上的积极作用。钢琴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种形式,已走进大众家庭,被大众所喜爱。幼儿期是钢琴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期,现在学琴的幼儿越来越多,这本是一种好现象,然而这一时期由于孩子各方面发育都还不成熟,注意力不易集中,自制力较差,再加上很多家长和老师让幼儿学琴的目的有着不正确的功利性,极大地影响了幼儿学琴的积极性。因此,注意幼儿钢琴启蒙教育中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一、调动兴趣是幼儿钢琴启蒙教育中的首要问题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幼儿学琴的问题上,这句话更能体现其价值。任何人都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给予极大的关注,对于刚刚开始学习钢琴的幼儿来说也不例外。然而日复一日的枯燥的技能练习,往往会导致他们的厌学情绪,如何使幼儿保持学习钢琴的兴趣就成了保证幼儿钢琴学习能否顺利、持久进行的关键问题之一。

对幼儿钢琴兴趣的培养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

作为智力萌发的兴趣之火,可以燃烧也可以熄灭。要使它燃烧成智慧之火,除了自身的勤奋之外,还来自于客观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和培育,要培养幼儿学习钢琴的兴趣就必须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利于兴趣发展的良好环境。首先,要创设一定的物质条件。比如要有一架钢琴和各种音像资料等。其次,要尽可能使音乐伴随着孩子的日常生活,家长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幼儿特点的、易于被幼儿接受的中外经典名曲让幼儿欣赏,使他们通过欣赏这经典名曲,感知音乐的美,初步学会聆听音乐、领悟音乐和享受音乐,加深幼儿对音乐的理解,从而达到使幼儿学习钢琴的兴趣得以长久的保持的目的。

(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

多听多看多活动,让孩子多长见识是提高幼儿学习钢琴兴趣的一个捷径。幼儿的兴趣往往是在广泛的探索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家长可以带幼儿外出看钢琴独奏会。

老师和家长还可以用适当的方式鼓励孩子参加与自己水平相当的比赛、考级、演出等活动,激发孩子的参与欲、表现欲和成功欲,让孩子用自己的情感来表现音乐,培养音乐创造能力,使他们快乐地学习。

二、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是幼儿钢琴启蒙教育中的基础问题之一

启蒙教育是万丈高楼的基础,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就是幼儿钢琴启蒙教育中的基础问题之一。一位称职的钢琴老师,除了本身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钢琴专业)外,更应懂得丰富的教育教学知识,能够及时发现幼儿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教给其解决的方法。

上课时的每次范奏,教师都要认真去弹,速度要适中,对比要鲜明,力度要准确得当,让孩子更具体直观地体会到弹奏要点。由于孩子模仿能力强,对示范的印象十分深刻,常常会学习教师的一些动作,所以教师的示范一定要准确、规范。

弹奏方法包括坐姿、手型、触键方法、放松、身体的协调等问题。教师在讲解这些方法时应尽量使用通俗形象的语言和方式。比如在讲解坐姿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幼儿坐在琴凳的三分之一处,身体稍往前倾,以便重心感觉在手上、脚上,腰要挺直,小孩腿短,千万别吊起脚弹琴,一定要准备适合踩实双脚的小凳子,否则会养成很多毛病。

触键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断奏、连奏、跳奏是钢琴的三种基本弹奏方法,教师在讲解时同样要注意讲解的语言和方式。比如在讲解断奏时,老师可以先做示范,手臂慢慢抬起,自然放松的落下,通过手腕将手臂的力量毫不保留的传到指尖落到琴键上,然后让孩子模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跳一下,体会身体在落下时只有不摇不晃才能稳稳的站在地面上的感觉,然后让孩子带着这种感觉去弹奏,并提醒孩子在弹奏时手臂要放松,指尖落在琴键上要站稳,不要晃。

教师还要教给孩子正确的练习方法,如慢速练习、快速练习、分手练习、分声部练习、难点练习、分句练习等,练琴既是练手又是练脑,没有头脑的练琴是不会有好效果的。教师应有极大的耐心对幼儿弹奏中出现的问题逐一解决,如要求节奏准确,在弹奏时对手形的要求可以暂时先放一放,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节奏上,运用放其一点的方法,逐一解决孩子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三、家长在幼儿钢琴启蒙教育中的辅导问题

对孩子进行钢琴教育是由教师、家长、幼儿三个要素组成的。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二至七岁的幼儿处于原始意识阶段,他们分不清自我与现实的区别,不可能从理性上明白学琴的目的去主动练琴,要求他们在弹奏中注意动作要领、改正错误也是不大可能的。因此家长在教师和幼儿中间起到了一个传达、督促、辅导的作用。过于溺爱,过于严厉或由于工作繁忙对孩子练琴不闻不问,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里向家长提三个建议:

(一)营造一种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练琴气氛

辅导孩子练琴,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创造一个和谐的练琴氛围,多些表扬,少些批评;多些肯定,少些否定。孩子学琴家长也一定要认真地跟着学,正确领会老师的教学要求、方法和步骤,这样才能有效的进行家庭辅导。家长能做到这一点是很好的,如果家长过于忙碌,至少也要拿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随同上课,领会要领并进行家庭辅导。家长要注意不要把自己的孩子看成天才,估计太高。

家长在辅导过程中要有耐心,对孩子取得进步时要给予表扬和鼓励,要培养孩子的信心,帮助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当然也要给予适当的批评;禁止打骂孩子,在孩子的周围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制订一个周密、切实可行的练琴计划

孩子应有计划夫人在家练琴,计划的制订应根据孩子的特点,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要有所变化。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练琴时间不宜太长,每次二十至三十分钟即可。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一天多练几次。练琴要选择孩子精力充沛的时间,并尽可能地将时间固定下来。练琴之前不要让孩子玩得太累,只有当孩子心静时的练习才更有效果。不仅每天要有计划,而且每周、每月也要有计划。总之,应本着全面发展、提高练琴效率的原则来制订练琴计划。

(三)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

孩子练琴应有专门的房间,为的是与其他嘈杂环境隔开。琴房要保持整洁、光线充足,这样,孩子容易静下心来投入到练琴中去。窗台上可摆放鲜花,墙壁上可挂贴音乐家的肖像等,还可以参考孩子的想法进行房间的布置和设计,或让孩子自己进行设计。

总结

幼儿钢琴启蒙教育中出现的问题都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所以幼儿的钢琴学习一定要在科学、严谨的训练体系下完成。老师、家长与幼儿三者紧密联系,在幼儿钢琴启蒙教育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家长是辅导作用,幼儿是教育的最终受体,因此在幼儿的钢琴启蒙教育中,我们要针对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激发幼儿学习钢琴的兴趣,使他们在钢琴教育的启蒙阶段快乐地成长,并为以后更加深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贵州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参考文献:

幼儿语文启蒙教育范文5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语言;教学研究

幼儿园处于学前的重要阶段,也是幼儿掌握语言的重要阶段,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一直以来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语言知识,幼儿能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也能为幼儿在将来学习其他知识的时候,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说,做好幼儿园的语言教学,解决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幼儿语言教学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幼儿园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落后

教学理念是教学发展的基础。当前,尽管有不少的幼儿园实行了双语制,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幼儿园的语言教学发展并不是十分顺利,首先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落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儿童之间的发展差异,比如说有的幼儿语言学习的天赋比较强,在学习语言知识的时候,他们往往能够较快地掌握这些知识;反之,有些幼儿的语言天赋弱,他们的学习能力相对也比较差,然而在课堂上教师很少注意到学生的这种差别,教学时,喜欢搞“一刀切”,一种教学方式针对班上所有的孩子,这样就很容易造成班上孩子发展的不平衡,而且,有的孩子不喜欢教师的一些教学方法,教师也没有及时注意到,使这些幼儿最后对于语言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2.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语言学习是一项极为有趣的学习活动,语言表达的方式灵活多变,富有趣味性,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够找到幼儿学习的特点,根据它们的喜好进行教学,必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却并非如此,语言教学的魅力无法展现出来。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枯燥,教学活动无非就是讲故事和看图说话等形式,这种学习方式,很容易使喜欢求新、求变,活泼好动的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不利于教学的发展。

二、提高幼儿园语言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为幼儿提供真实丰富、自由宽松的语言运用环境

语言的获得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不断地学习才逐渐拥有的,幼儿一开始并不具备语言的能力,但是他们却具有学习的能力,他们处在一个有声的世界中,父母也会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的说话能力,这样就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得一开始只会啼哭的幼儿,逐渐掌握了一些较为基本的语言。

因此,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想办法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真实丰富、自由宽松的语言运用环境,尽可能地让孩子能够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教师的教学内容也应当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同时,教师还应当培养孩子自由表达、大胆开口的意识。因为,在生活中语言的交流和运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但是如果他们不敢表达、不敢开口,教师即视为他们提供再好的语言运用环境也是徒劳的。

2.开展多样化的语言教学活动

幼儿个性活泼好动,热衷于身边的新鲜事物,对于任何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都抱有热情,但是他们的热情往往只能持续三分钟就会被其他的事情转移注意力。因此,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的时候,也需要注意不能十年如一日地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开展同样的教学活动,这样孩子的学习热情,很快就会被消耗光。

所以,教师在开展语言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从幼儿的学习特征和心理特征入手,不断地创新自己的教学活动方法,让幼儿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保持教学的新意。例如,在谈话活动中,教导幼儿如何学会倾听,教师就可以采用讲故事、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令他们掌握知识,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

3.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幼儿的年纪比较小,他们不像初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幼儿都比较依赖于教师,幼儿教师可以说是他们学习路上的指路明灯。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素质不高,必然会对幼儿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说,在教学时,必须要提升教的综合素养,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比如说幼儿教师定期参加一些教学培训,锻炼自己的能力,以便在课堂上更好地引导孩子们学习,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总之,幼儿园语言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够更好地交流,通过交流来表现自己,获取其他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教师在进行幼儿语言教学时,要学会根据幼儿的学习特征进行教学,为孩子们创设更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幼儿语文启蒙教育范文6

关键词:对口招生模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

1“科学素养”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解析

“科学素养”这一概念,自首次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到现在,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其深刻的内涵,一直处于研究发展中,目前还没有形成广泛认可的概念界定。一些权威组织机构如美国科学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和个人研究者都对科学素养进行了定义。美国学者米勒(Miller)提出了科学素养的三个维度:科学术语和科学概念、科学过程的理解、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而我国学者韦钰认为科学素养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习惯于对遇到的问题用探究的方式来对待、让探究成为基本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尽管不同学者对科学素养概念表述不同,界定的科学素养都包含了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科学情感和态度;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认识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而学前教育专业,其教学对象为幼儿,是幼儿科学素养的启蒙者,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较一般的公民科学素养在内涵上存在差异。教育部2001年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其中明确了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同时也对幼儿教师提出了具体的指导要求,其具体要求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这些具体要求,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该具有的科学素养。依据科学素养相关文献分析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有关幼儿科学教育文件精神,笔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科学情感态度方面,应具有科学的态度,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亲近大自然、热爱科学,有辩证思维、创新意识。(2)科学探究方面,应具有较强的动手动脑、手脑并用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具有利用各种科学方法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进行实验实践、科学评价等能力;具有针对具体的问题情境,整合不同学科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3)科学知识和技能方面,应具备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扎实的幼儿科学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等。

2对口招生模式下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

2.1对口招生模式下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教育情况分析

对口招生模式下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指中职毕业生通过文化课考试和专业技能测试,升入高等院校对口专业或者相关专业继续学习的学生。这些学生没有经过高中的学习,是初中毕业后直接到中职学习,再升入大学。经过对这些学生进行了解得知,他们在初中所学的科学知识是十分有限的,物理、化学等课程还是他们的短板;他们所在中职学校开设的主要课程是专业课程和文化基础课程。文化基础课程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一般都不开设生物、化学、物理等科学相关课程。这些学生进入大学,学校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而针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仅有的一门科学相关课程就是幼儿科学教育,很显然,这对培养原本科学基础薄弱的对口招生模式下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是远远不够的。

2.2对口招生模式下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现状分析

2.2.1科学情感态度方面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有着相信科学的态度,对周围的新事物和新现象比较感兴趣,并且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热爱并亲近大自然;但是也存在部分学生把科学看得十分高大上,认为科学应该是像牛顿这样的科学家的事情,跟我们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我们也没有必要去学习;甚至有部分对口招生模式下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片面的以为科学仅仅就是做实验,对科学没有正确的认识;虽然大部分学生对新事物和现象感兴趣,但是仅仅停留在意识层面,如对于看到的现象较少积极主动的去了解背后的科学原理,科学学习的主动性不强;此外,在辩证思维和创新意识方面,大部分的学生表现为缺乏辩证思维,创新意识不够。

2.2.2科学探究方面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科学探究缺乏基本的认识,如有学生认为科学探究就是做实验;大部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了解不够深入,如不懂得有哪些科学方法,甚至认为观察仅仅是依靠眼睛;缺乏真正的科学探究的亲身实践经验,大部分对口招生模式下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反映从小学入学以来,几乎没有自己动手操作过实验,有的只是在初中化学课上,观察过老师在化学课堂上的化学实验演示;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大部分学生缺乏分工协作意识,并且依赖思想严重。

2.2.3科学知识和技能方面

在调查中,发现对口招生模式下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知识基础薄弱,技能水平较差。大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科学基础知识,如有些同学错误的认为一天二十四小时是因为地球公转一周,有些同学想当然的以为“光年”是时间单位;对科学原理的了解不够深入、全面,如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到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却不理这一科学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对科学现象不能结合科学原理进行解释,有些可以做出解释,但是也存在不全面或是概念混淆等问题,如大部分的学生不能正确解释光和影子的关系、不能利用物质的三态变化原理解释霜、雪的成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