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编程专业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控编程专业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控编程专业培训

数控编程专业培训范文1

1定期组织员工技能培训

定期组织员工技能培训,做到细处、有针对性、要有反馈、避免流于形式。培训要坚持,做到细处,内容要精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对生产起到提升作用。杜绝流于形式,内容空洞,造成对参加培训人员的负担,使受训者从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培训效果,也制约了学习型企业的建设。参加培训的对象除了一线员工,还要有相应的管理人员。管理者如果不能深入了解机床的各个功能,管理和使用好机床就成空谈。在培训前,要收集和整理相应的资料,在培训后,要收集反馈信息,了解培训的结果,做好培训问题记录,并进行必要的测验,使员工能达到要求的操作,使员工逐渐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建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推动企业管理的提升和学习型企业的建设。

2完善企业日常管理制度

当中小企业具备最基本的技术能力后,应建立起日常的管理制度。没有制度,即使员工知道该如何正确操作,某些员工仍会自行其事,扰乱整个管理秩序,给公司的管理制造很大的障碍,从而促使管理成本提高。良好的管理不仅能节约人力成本,还能提升生产效率。促进中小企业的绿色生产。

(1)严格执行企业现有管理制度企业的操作和维护规程是比较详尽的,在实际生产中,一些企业流于形式,没有落实到位,这是企业高效运行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加工中心的刀库常是气动换刀,一些员工不按规章行事,在日常维护中,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在关机后对机床供气线路没有放气,在开机后的安全检查中,没有发现供气线路出现故障,造成在换刀时,中途停止生产而进行停机检修,使得正常生产被中断。

(2)发现隐患及时补正在实际生产中,如果发现某些管理项目欠妥或遗漏,应当及时反馈到公司管理部门,及时补正。如在给立式加工中心的编程中,常要求机床的Z轴先纵向移到最高处,再横移到加工区域的上方,最后移到加工区域,可以避免横移中碰到工装夹具。由于编程人员的对此没有足够重视,其编制的程序无纵向移动最高处就先横移,这样就很容易碰到工装卡具。

(3)定期检修,防患于未然每天要按照相应的维护项维护,时刻保证其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在和专业厂家技术交流时,就要了解哪些配件为易损件,需要定期检修更换。既能杜绝隐患,还能组织员工实际学习和演练。当出现问题后,一些企业往往以生产紧,赶任务为借口疏漏此项维护。

(4)注重保养机床精度维护的好坏与日常保养紧密相关。厂家在机床安装就位并调试好后,就不再进行免费维护。这就要求用户依据自身使用情况维护调整。如立式加工中心的工作台水平调整,在安装就位后,前期使用一个季度就要重新再调整,每半年再调整一次,以后每年调整一次。只有机床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才能加工出合格的产品来。另外,机床的热身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冬季加工一些有色金属零件,需要机床热身处于一个良好、稳定的工作状态,避免刚开机加工出工件合格,而后期加工出现波动现象,造成废品的产生。

(5)规范管理,明确职责数控机床由于功能多、开放性好,因此,使用上愈来愈人性化,这给用户配置个性化的使用,创造了一个基础平台。一些用户对此不了解,操作员工会依据个人习惯对其随意设置,而公司没有实施干预,且其他员工不知情、不熟悉,造成部分员工不能正常使用。对此,可以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从企业层面做统一设置,培训到每一员工,保证每一员工都能正确使用。使员工明白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6)规范操作文件操作文件重在指导,方便操作。操作文件内容要简明扼要,摆放位置要方便工人随时能查阅。

(7)数控设备要与干扰大的设备分开布置数控设备避免与电焊机和磨床设备布局在一起。因为电焊机工作期间会对数控设备的电压造成一定的波动,影响数控设备的正常使用。而磨床由于其工作时,产生的粉尘会飘入到附近数控设备的电气控制元器件中,严重影响数控设备安全运行。

3结束语

数控编程专业培训范文2

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加工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大批数控机床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成为迫切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传统的数控培训和教学中都是采用在真实的机床上进行,学生在不熟练的情况下对机床进行操作存在很多的安全问题,误操作会导致设备、刀具的损坏,甚至发生人身伤害。数控机床的价格昂贵,添置数控机床是一批很大的投入,这时就需要一种新的方法来取代这种训练。

1 数控仿真软件的介绍

数控仿真软件实际是采用虚拟技术,它改变了过去人类除了亲身经历,就只能间接了解环境的模式。从而有效地扩展了自己的认知手段和领域。虚拟现实不仅仅是一个演示媒体,而且还是一个设计工具,它以视觉形式产生一个人性化的多维信息空间,为创建和体验虚拟加工提供了有利的支持。是我们在没有实际机床的情况下,也能验证程序是否正确。

1.1 采用数控仿真软件的优势

仿真软件采用的是虚拟技术,模拟加工,它可以模拟实际机床的加工环境及其工作状态的计算机仿真加工系统,只需要一台计算机安装软件即可。它采用虚拟的机床,虚拟的刀具,虚拟的工件进行加工。采用数控仿真软件可以大大降低实习教学的成本。模拟加工具有以下优势。

(1)真实机床操作起来费用较高,采用仿真加工大大降低费用。

(2)误操作容易引起机床,刀具损坏,采用仿真加工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3)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实际机床训练时教师要在整个车间跑,采用仿真软件加工,教师只要在一个教室中巡回指导就可以了。

(4)便于检查程序的正确与否,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熟练程度。

(5)验证程序的实际加工效果速度快,省去了很多麻烦。

(6)软件产生一种真实场景的仿真,操作者可以通过与仿真场景的交互,来体验一种接近于真实的场景的感觉。因此,采取这种方法能进一步提高操作者的实际操作技能。

1.2 数控仿真软件的种类

现在各个学校的数控专业都采用数控仿真软件进行数控实习教学,如上海宇龙、北京斐克、南京宇航、广州超软、武汉金银花等不同的数控加工仿真软件。仿真软件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它们都能起到三维仿真加工的效果。

2 数控仿真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现在该校所有的编程实习都是在编程教室采用虚拟机床完成,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之后,再到数控车间到真实机床上训练,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虚拟数控机床实际上是虚拟环境中数控机床的模型。与真实机床相比,虚拟数控机床具有以下的功能和特点。

2.1 仿真数控系统的工具栏及具体功能

虚拟数控机床能模仿真实机床的任何功能而不会因为采用某种近似替代而导致某种结构和信息的失真或丢失,并与真实机床有完全相同的界面风格和对应功能,如动态旋转、缩放、移动等功能的实时交互操作。通过图1的工具可以对机床进行屏幕切换,放大,缩小,平移等,观察工件的加工情况。

此工具栏可以对机床验证过正确可执行的程序保存起来,还可以更换毛坯,刀具等,以下为具体介绍。

2.1.1 强大的刀具库功能

刀具库中包括一台数控机床所需要的所有刀具,并能自由配置刀具库中的刀具号,从而能模拟任何一种数控机床的换刀形式及切削加工的要求。如果刀库中存在的刀具不合适,还可以对刀具的具体参数进行修改,包括刀具的形式,刀杆的长度,同时可以更换不同的刀片满足不同的加工要求。

2.1.2 毛坯材料库

实际加工过程需要使用不同的材料,材料的直径及长度都不一样,所有的材料都需要购买,在仿真软件中可以通过修改毛坯的直径,长度等参数满足不同的加工需要,修改完需要的参数的毛坯点击更换即可,方便快捷(如图2所示)。

2.1.3 刀具原点设置

在工件坐标系设定后,这个功能能够精确地得到刀具在工件上相关点的坐标位置。

2.1.4 操作面板及系统面板

如图3所示,仿真软件每个键的功能都与真实机床的键命令一样,只要仿真软件能够能够熟练使用,真实机床就可以熟练使用。由于篇幅有限,具体功能不一一介绍。

2.2 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在使用软件时进行仿真加工,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下面对仿真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做简单介绍。

(1)走刀轨迹与工件实际位置不符合。

先检查程序中是否调用了刀具补偿,检查磨耗中是否有值输入最后检查刀具补偿号中是否输入了有效值。

(2)面板上出现死机图标,不能进行任何操作。

(3)软件中的走刀轨迹与零件形状不符。

(4)G71指令格式错误。

检查G71的程序段是否有错误,如图3所示。

使用软件时,将程序输入到机床中,只要程序不能正常运行,软件都可以检测出来,还有一些特例在这里都不一一列举。

3 数控仿真软件发展前景

数控编程专业培训范文3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

2005年,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其中40余名学生被录用企业送往挪威、德国和新加坡等国继续接受机电一体化专业培训,现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2006年,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毕业生也早早被企业抢聘一空。针对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优势,我们从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论是:得益于我校在办学之初对开设该专业而进行的可行性企业调查;得益于学校的开放型办学理念;得益于优秀的教学科研队伍;也得益于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下面笔者就我校的实习、实

验设备配置和利用现状作浅显的分析。

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必要性

我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实验设备合理化配置,首先考虑的是减少设备投入的盲目性,考虑学校的教学环境和企业生产环境的接轨,考虑实习、实验的经费问题。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实习、实验的教学功能要求促进了学校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化配置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特点,我们着重考虑了学校实习、实验环境和企业生产环境的有效接轨,力求学校实习、实验的环境氛围接近现代企业的生产环境氛围。例如,对实习、实验场所的安排与配电方案的论证,我们充分听取企业专业人员的意见,结合现代物流设计方案和教学实习的需要,分别设立了传统机械区、装拆区、数控区、技术准备区、技术讲解区等。对实习车间的配电方案则从科学和安全角度出发,经过反复调查和论证,采用了配电线路的桥架化,使实习场所更接近于企业生产的环境。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内涵促进了学校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化配置在企业问卷调查中,发现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出乎我们的意料,这其中与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实验设施合理配置有着密切关系。无锡新区高新企业的优势在于自动化程度较高,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调试、维护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所以在培训和教学中,不能简单地舍弃传统机械设备的配置,而盲目地增加高新技术设备投入;对学生不仅要求掌握一定的维修、维护的技术能力,而且还需加强自动化控制理论的学习和应用。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校配置了钳工实习区和装拆实习区。同时,还配备了新区企业中自动线和自动机的常用控制系统,如西门子PLC控制系统、日本欧姆龙PLC控制系统,在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技术的能力。

企业设备、设施的现状促进了学校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化配置我们从企业调查的反馈信息中了解到无锡地区数控系统一般有两大系统(即西门子系统和法那克系统)。所以,在购置数控设备时,考虑添置西门子系统,适当添置法那克系统。并且,依托这两大系统有效、完善的培训体系,加强对师资的培训,同时根据企业数控设备以加工中心为主的特点,适当扩大数控铣床的添置力度(数控铣床需要控制三轴,与加工中心技术要求相近),扩大数控学习涵盖的范围,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可行性

我校当初开设机电一体化专业时,因考虑资金的投入、教学目标和产学研结合的客观要求,加强了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可行性探索。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是实现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之一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是我校教学改革的主要成果之一,它不仅体现了职业教育现实特点,而且使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配置和合理使用成为可能。我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每学期由教学处编制详细的《教学安排表》、《实习、实验工位分布表》和《实习、实验运转计划表》。《教学安排表》是总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计划表,其中根据教学大纲详细编制了该专业学生三年中实习、实验周数和具体的时间,这样可根据计划表宏观调控各实习、实验场所的合理使用,使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优势充分体观。《实习、实验工位分布表》是以学期为单位,各实习、实验场所具体工位分布表,也就是在该表的统筹安排下,把实习、实验具体工位落实到该专业的每一位学生。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实习(或实验)设备设施,同时还能使实习、实验设备按小时安排到具体的学生。《实习、实验运转计划表》是某一专业某一班级以学期为单位的实习、实验计划执行表,它应该符合教学计划中的教学安排总表。针对教学的具体要求和教学进度,安排各班教学和实习的时间和地点。这不仅能够满足教学大纲要求,而且还可以满足考工、培训等强化训练对实习、实验设备设施的使用要求。几年来,通过对这些计划表执行情况的反馈,显示出我校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配置与教学过程的运作已成为相互作用、相互完善的有机整体。

学校产学研工作的开展是实现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之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在于其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综合性技术素质,这其中的关键是学生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的培养,除了可靠的师资和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大纲外,还与学校的产学研能力密不可分。产学研活动的有效开展,首先得益于可靠、完善的实习实验设备,同时产学研工作促进了学校实习、实验设备的有效使用和合理配置,二者在教学平台上具有互动的联系。

1.将实习、实验设备合理化配置的优势转变为科研优势。建校以来,在努力完成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学校组织专门的科研试制小组,从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造入手,以教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提出了可行性的方案,在改造过程中,合理使用学校资源,充分挖掘实习、实验设备的可利用潜力。数控化改造项目的顺利实施,促进了数控故障诊断实验室设备的合理调整,为进一步优化数控资源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我校先后完成的三台改造数控车床也已经有计划地编入数控实习车间。另一方面,科研立项则注重充实实习、实验室已有设备,着重提高实习、实验设备的利用能力和优化实验室设备的配置。例如,自动化实验室的机器人实验,由于经费问题,添置的机械手有限,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最少也需6台工业机械手,现存却只有两台,所以机器人科研小组和实习车间有关部门合作,进行了有关机械手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将大部分配件制作分解到各实习车间和实验室,在教学计划许可的情况下,纳入学生正常的实习中。由数控车间负责机械部件的制造和安装,由机电控制实验室负责电气控制,由PLC实验室负责程序设计,由自动化实验室负责调试和修正,从前期准备到第一台机械手的试制成功,共动用了实习、实验设备30台套,参与学生48人次,调整实训教学计划两次,该项目进一步优化了实习实验设备设施的配置和利用。

2.生产试制,发挥实习、实验设备合理化配置的优势。我校建校之初,在立校方案的论证中,就明确了教学和生产相结合的可行性方案,所以对设备设施的配置,已先期考虑了教学生产结合方案的可能性。进入正常教学以后,我们积极开拓适合的生产型项目,与深圳百利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合作,组建了模具制造试验车间,在合理配置设备设施的前提下,满足教学和生产的要求,从原实习车间抽调加工中心、全功能数控车床、全功能数控铣床、电脉冲、线切割等。运作半年来,不仅提高了教师、学生实际技术水平,基本达到了教学计划的要求,而且通过设备的合理配置,发挥了现有设备设施的潜在优势,一年可为学校创利25万元左右。去年,该模具试制车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科技企业孵化器”。合作以来,不仅提高了实习设备有效的运作时间,解决了部分实习经费,而且让学生真实感受了生产中的品质意识和效益观念。合理化配置的实习设备带来教学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数控编程专业培训范文4

关键词:数控机床;管理;维护 

    0引言 数控机床是利用数字化信号对机床的运动及其加 工进行控制的机床,是数控技术与机床技术相结合的 产物 [1,2] ,它有加工精度高、质量稳定可靠、生产效率 高、对零件加工的适应性强等优点,使其应用日益扩 大,已经成为机械制造业的标志性装备.

    我国目前的现状是 [3] :国内数控技能人才严重缺 乏,阻碍了我国制造实力的提高,教育部等六部委启动 了“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工程”, 对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的方案。许多高职 院校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市场需要,开设了数控技术专 业,为满足实践教学,除设置实训基地外,还相继配备 现代化的数控机床等设备。数控机床是精密的机电一 体化产品、价格昂贵,其管理和维修要求严格,如何管 理和维护好这些数控机床,使之更好地满足教学需求,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已经成为各个学校普遍关注 的问题。本文经对各校教学实训基地的调研,根据数 控机床的结构原理及使用特点,结合设备管理方面的 实践经验,分析了教学用数控机床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并提出了改进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1教学用数控机床的特点 教学用数控机床与生产用数控机床相比主要有下 列特点:1)使用目的不同。生产用数控机床的主要 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以生产为 主。教学用数控机床主要是用于满足教学工作,将学 生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际操作转变为直观认识的机床, 是一种以试验为主的机床。2)操作人员不同。生产 用数控机床的操作人员,一般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 工人。教学用数控机床的操作人员,大部分是新手 ——学生,第一次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操作,经验 很少,所以故障率较高。3)维修和管理方式不同.

    生产用数控机床往往配有专业的维修人员,一般都是 有计划、系统性的管理和维修。教学因数控机床缺少 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和预防性维护,往往是故障发生后 再去弥补,很少将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4)使用效率 不同。与生产用数控机床相比,教学用数控机床作为 一种演示型机床,大部分时间处于停工状态,机床的利 用率不高,可能造成资源浪费.

    2存在问题 通过兄弟院校相关人员间的教学交流,结合我们 的教学实践经验,教学用数控机床在管理和使用的问 题概括为:1)机床运行中事故较多,例如撞车、撞刀、超 程等现象频繁发生,导致机床精度下降。2)机床发 生故障后,不能及时得到有效处理,机床带病、带伤工 作情况较多,最终导致机床发生破坏性的故障,造成巨 大损失。3)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对机床的维护缺少系统 性、计划性,不能起到预防故障的作用。4)机床操 作人员和维护人员责任性不强,当出现问题时,不是积 极地去处理,而是相互推卸责任,直接影响正常的教学 工作。5)维修不及时,学生上课时间不合理、甚至出 现冲突时,有些教师责任心不强,为了图省事赶课时, 将多个小组合并上课时,出现多名学生围着一台机床 的现象,教学效果很差。6)通过调查,学生反映实训 效果不太好,与预期目标相差很大,从而得不到应有的 教学效果。

以上诸多原因导致机床“停工”现象严重, 学生学不到实质性的东西,使数控机床不能发挥应有 作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原因分析 教学用数控机床的管理和维修方面存在的问题, 其原因虽多种多样,但可归纳为:1)管理人员没有经 过专门培训,缺少设备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对数控机 床没有制定严格的点检、维修计划,又碍于面子不去向 别人请教,导致维修人员不能及时排除故障,延误了故 障的排除,直接影响正常的教学。2)管理人员缺乏责 任心,对机床了解不够,工作没有计划性,是造成机床 维护缺少系统性、预期性的主要原因。3)维修人员自 身责任性不强,技术水平低,不能及时处理工作中出现 的故障,是机床带病工作的主要原因。4)学生在实训 前准备不充分,操作时粗心大意,不按规定的步骤操作 等,是导致机床运行过程中发生撞刀、撞车、超程现象的主要原因。5)教师自己缺乏实践经验,对机床的结 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讲课缺少灵活性,对一些结构、 原理性的问题解释不清楚。学生实践经验本来就较 少,学习主动性又较差;是学生感到难以接受的主要原 因。6)教师和学生对实训工作不够重视,只求单纯完 成任务,很少考虑教学效果,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 原因.

    4改进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如下改进措 施:1)聘请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管理,制定科学的管 理方法。根据各类数控机床的不同特点,结合自己的 实际使用情况,参照机床说明书,制订出合理、规范的 数控机床管理和维护制度,对设备的保养维护做到三 定,即定期、定级、定人。2)要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 的建设 [4] 。数控机床是集机、电、液、气于一体的机电 产品,具有技术与知识密集的特点;要求数控机床的操 作与维修人员,不仅要具备各方面的知识,也要具有丰 富的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建设技术全面的教师队 伍是科学管理,合理维护数控机床的前提。3)提高操 作人员的责任心,出现问题时要积极的去处理,实在解 决不了的要及时找别人帮忙解决,防止机床带伤、带病 工作,以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4)选拔责任心强的教 师进行定期专业培训。实践证明经过培训学习,是能 在相对较短时间内达到数控机床操作和维护要求的.

    5)在教学和维修之间灵活安排工作,做到教学、维修 两不误,例如可利用教学期间机床利用率不高的时间, 对机床进行一些常规维护和检修。6)实训之前,要对 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习操作规程,强调严格按照规程 操作的重要性;如果有条件的话,可先让学生在计算机 上进行仿真模拟练习,用以防止撞刀、撞车等事故的 发生 [5] .

    5结束语 1)数控机床的管理和维护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数控机床管理及维护人员,不仅要掌握机械、电气、气 动、液压、控制、检测等方面的知识,还要熟悉伺服驱 动、计算机、plc的工作原理及plc编程,还应具有相应 的专业英语水平。2)只有对数控机床做到科学的 管理,合理、及时的维护,才能保证机床的正常运行,使 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3)不管是教师还是管理、维修 人员,都应有高度的责任心,才能充分发挥数控机床的 作用,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的装 备制造业作出更大贡献.

数控编程专业培训范文5

【关键词】生产订单 行动导向教学 实施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C-0163-02

一、研究背景及相关理论

实训教学是职业院校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根本保证。近年来各职业院校在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广泛深入的探索实践,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但当前存在的情况是:学校与企业脱节而封闭办学,不了解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实训内容多是知识的组合,与工作实际无关;实习氛围也缺乏职业气氛,对基于真实生产订单的生产性实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相对较少。

现代企业抛弃了泰勒式的管理模式,越来越多地使用自动化的程序来完成重复性的流水线作业,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具有主体地位,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了解、掌握和监控整个工作过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离不开具体的工作情景,只有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学生才能够逐步学习和掌握独立工作的能力。要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必须将教学活动与工作活动在一个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整合起来,改变传统教学体系不能直接给学生提供获得与企业相适应能力的弊端。在校内实训中引入来自企业的真实生产订单,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让学生展开满足工作要求的学习活动,解决学生实训中的“被学习”状态是职教人要思考的课题。

行动导向并不是一种教育理论,也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领域,行动导向的学习可以被理解成新的教育范式。其基本意义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者,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式,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强调学习过程的合作与交流。行动导向教学的主要方法有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等等。

二、基于生产订单的行动导向教学实施过程

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发挥实训、实习基地在人才培养中应有的作用,广西纺织工业学校2011年开始与多家企业合作,进行了基于真实生产订单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改革。以下以广西纺织工业学校 2012年与南宁怡铭海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尾轮升降螺杆订单加工为例,阐述行动导向教学实施过程。

(一)资讯。本次实训要求每个学生自主完成从产品编程到机床零件加工。教师在课堂上准备好学习手册、产品说明书、国标等资料帮助学生查询、深入地分析订单要求,收集并补充完成订单产品所要求的相关资料,如材料、工量刃具的选用以及公差、热处理等技术要求;确定完成订单所需的人力、资源和设备。要求学生相互配合,整个过程完全按照企业的工作过程进行。

(二)计划。根据学生不同的智力类型及不同的兴趣需要引导学生组建团队:组长由学生助教担任,全面负责本组的考勤、进度、安全监控;质验员负责本组的产品质量监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合同的要求;物料收发员全面负责小组的耗材控制;编程技术人员进行编程;机床操作人员进行加工。学生根据掌握的信息讨论分析图纸上各部分的技术要求、加工精度;合理选择加工参数、工量刃具、设备,编制数控程序;制订包括工作步骤、所需设备等详细加工计划。教师在各小组间适时辅导并在各组的分工确定之后对不同岗位的人员,尤其是对组长、质检员等关键岗位的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指导,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三)决策。确定工艺、填工艺过程卡和工具清单,按照计划任务要求,由学生独立确定数控程序,或者以团队、学习小组形式,共同确定数控程序。学生应该注意比较和探讨不同的程序计划建议。这个阶段学生必须与教师交流,分析该计划是否可行,选择的工量刃具是否合理等。

(四)实施。学生按可行性计划来执行工作任务。先将程序输入数控车床的控制系统里进行模拟加工;再在团队或者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首个零件试加工,一般要试几个零件才能正式加工。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要强化包括安全、质量、进度、损耗在内的管理:质检员实时测量和记录相关数据,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要求操作人员停机调整,避免出现大批量废品而浑然不觉,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组长对各个工序的进度情况进行监控,如遇某个工序出现问题组内不能解决,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技术攻关,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及团结协作能力。物料收发人员在领料和退料之后均要做详细的记录,以培养学生节约物料的意识。教师在整个任务实施过程中要严格巡视指导,在学生使用机器有危险情况发生、学生未遵循健康和安全规章、产生结果偏差或者不符合设定的目标等情况下及时予以干涉。教师作为咨询者和引导者,要尽量保证由小组负责人及成员独立完成,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五)检查。小组质检员按照订单合同的要求用测量工具对工件的公差尺寸、表面粗糙度等进行严格检验,之后不同组之间互查,若发现问题要讨论、修改。学生填写检查监控表。教师进行最终检验,对于存在质量问题较多的组别或缺陷类型,通过集中会议、个别指导等方式指出和纠正。

(六)评价。各小组长负责发放小组实习记录表,要求每天记录本组同学及小组同学之间包括纪律、学习态度、团队协作能力、动手能力及参与度等在内的学习情况评价。实训结束后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交流工作经验和提出优化建议。加大组长对组员评价的比重,以强化组长的个人威信和约束力度。另外,在学生递交项目作品和实训过程资料档案时要求学生对以前的卡片档案进行重新整理和修订,并在最后附上实习的总结和体会。

三、基于生产订单的行动导向教学取得的成效

(一)实现了教学做合一。依托真实产品的订单项目的实施,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实现了实训与专业特色对接、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与实践教学对接、课题调研与教师教学对接,丰富了校企合作的内容,有力推进了机电专业数控方向以“真实产品”为特色的实践教学改革,真正实现了教学做合一,形成学校、实训基地、企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二)学生提高了学习成绩。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开展基于真实订单的教学改革后,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各班学习成绩明显上升,考证通过率大幅提高,该校学生连续几年参加全区数控技能大赛均获得好成绩。

(三)学生就业满意度高。广西纺织工业学校经过教学改革,实现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零差距”,专业技能与岗位规范“零差距”,学生毕业与就业“零差距”。2010年来对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机电专业数控方向实习学生和已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显示,从整体来说,学生对就业的满意度逐年提高,不少学生在企业得到重用和提升,企业对学生满意度高,多家企家常年定点预订该校的学生前往工作。

四、基于生产订单的行动导向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建设问题。订单式教学向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的实践课教师和单纯的理论课教师都无法承担起行动导向教学范式下真正订单的实训教学任务,因此,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工作经验,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但是,成为企业的专业人才往往需要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在生产一线的工作磨炼,而在校教师往往教学任务重,不能长期下厂锻炼;企业的专业人才亦不易有足够的时间到校兼职指导。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制定相关政策,吸引企业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并对教师展开有计划的专业培训。另外,教师也应接受行动导向教学培训,获得行为导向教学的基本能力。

(二)典型工作任务创设问题。真实过程的工作任务往往非常复杂,这些工作任务需要拆分成多个学习作业,并从易到难组织,以至于学习者不能一下子完成;此外,虽然通过“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许多职业院校教师获得了一些实际工作经验.但这些经验相对企业专家来说仍然不足。因此项目课程要确保其内容定位的准确,必须有企业专家的深度参与,否则会存在这样的危险:按照猜想的、不符合实际要求的工作过程来组织学习。因此,要最大可能使职业学校与相关企业相互接近,召开专家访谈会,向有关企业公开教学计划,共同就基于生产订单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序化予以全新的诠释。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专家所熟悉的只是工作过程本身,对教育原理,尤其是项目课程开发这个高度专业化的领域其实是非常陌生的,所以仍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三)教师和学生角色变化问题。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观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则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德国教育家福尔克曼指出:“在课堂上流汗的不应是教师,而是学生。”实际上教师的作用更像是导演,学生则是学习舞台上的演员。值得强调的是,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多表现,教师在课下多下工夫则是重要前提。教师作为主持人和咨询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几个原则:激励学生自已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激发学生随时随地地思考;随时接受学生各种行动的方式;为学生独立的行动作出提示。

(四)学生助教培养问题。真实订单的实训教学遇到的困扰之一是教师的不足。由于学校教学资源紧缺,大多不能采用小班教学,导致部分学生因无法独立开展任务而出现焦虑、懈怠、信心受打击的情况。实践证明,培养学生助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在每个班选拔一定数量的学生,利用暑寒假时间和开学后的周末时间,接受来自工厂的真实订单,与教学计划中要实施的订单实训教学接轨,按工厂的真实情境严格管理,将产品收入中一定的提成作为劳动报酬,这样学生能够获得成就感。此外,通过3年的实践,还可以培养一批批技术过硬、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助教,不仅能很好地解决教学实施过程教师不足的问题,也能为技能大赛培养优秀人才。

(五)课堂管理问题。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学生有相对的自由,如果不加强课堂管理,一些学生要么在实训场地追逐打闹,玩手机聊天,要么乱拿别人的工具或产品,扰乱教学秩序,甚至可能出现安全事故。所以教师要严抓纪律,加强巡视指导和学生管理。特别对怕脏怕累不肯动手的学生,应多与他们交流,对于不明白的学生要加以示范性的个别辅导。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4]马春字,王昶,袁军平.基于真实订单生产性实训项目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1(30)

[5]李新辉.“订单”实训模式研究[J].理论与应用研究,2008(9)

[6]刘春兰,刘勤崧.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数控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2011(2)

【基金项目】2011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201174)

数控编程专业培训范文6

关键词: 电子专业 单片机产品设计 教学改革

电子专业学生主要从事以下三类岗位工作:核心岗位(电子产品装配工、电子产品调试工)、从属岗位(电子产品检修员、电子技术员)、拓展岗位(电子技术工程师、产品生产管理员)。对于核心岗位的需求量最大,但相对比例会有所下降,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会有所提高;从属岗位和拓展岗位的人才需求量呈上升趋势,需求紧迫。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系统设计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在智能控制系统检测维修与设计方面的专门人才,直接反映从属岗位和拓展岗位的工作要求,具有鲜明的职业性与实践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典型的智能控制系统调试与设计的能力。

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在实训课中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使学生更好地提高操作技能,使实训课逐渐变得枯燥无味。参照单片机产品设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1.课程改革思路

根据高职教育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遵循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设计。本课程从职业成长过程,按照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确定合适的载体,运用教学论、方法论方式分析处理后,参照企业中单片机产品系统设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进行选材。

2.学习情境创设

通过调研,针对智能控制系统检测维修与设计行动领域下的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系统设计学习领域需要具备以下能力:

(1)专业能力

①读懂单片机电路图纸的能力;②掌握单片机工作原理及内部结构的能力;③具备相应的单片机硬件线路的调试能力;④具备能看懂单片机程序流程图的能力;⑤具有基本的单片机编程的能力;⑥具备单片机软硬件安装和联调的能力;⑦具备单片机产品开发的基本流程和工艺的能力。

(2)方法能力

①资料收集整理能力;②制订、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③单片机应用系统综合应用设计能力;④单片机应用系统故障的检查分析能力;⑤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社会能力

①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②团队组织能力;③班组管理能力、责任心与职业道德;④安全与自我保护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能力,在此将课程划分为:循环彩灯的设计制作(22课时)、交通控制灯的设计制作(30课时)、数字电子钟的设计制作(40课时)、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制作(40课时)四个学习情境。其中,此四个学习情境的创设是根据单片机应用电子产品的设计由简到难的过程确定的。

3.学习情境教学实施

以子情境循环彩灯的设计制作为例,进行教学实施。

(1)教学背景

教学目标:能够读懂单片机I/O口控制电路原理图,能够掌握单片机I/O口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能够选用单片机I/O口作外部硬件电路的设计,能够编制简单的程序实现单片机I/O口对外部电路的控制,能够熟悉单片机系统硬件电路的组成及控制原理,能够掌握基本的单片机软硬件调试能力,能够正确使用测量相关的仪器仪表,具备劳动组织能力、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具备安全操作规范的意识。

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单片机的整体认识、基本电子电路图整体认识、I/O的整体认识、计算机使用能力、简单硬件电路调试能力、电子仪器设备检测及规范操作能力。

具体任务:使用相关电子仪器仪表对电路参量进行测量、掌握电路故障排除方法及处理思路、掌握应用环节、确定方案、制定实施步骤、开发工具的使用。

准备文件:任务书、引导文、指导作业文件、演示视频文件、单片机I/O口作外部控制电路相关文件、检查单、评价表。

本任务旨在在该学习领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检修组织实施能力等;教师需合理引导学生完成小组讨论,确定单片机I/O口控制硬件电路的设计及软件编程的方案。

(2)教学组织形式

①针对循环彩灯的控制功能要求,学生设计相应的功能接口电路,编制出程序及完成产品的调试。

②学生独立工作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谈话培养交流能力。

(3)具体实施

①资讯:(2学时)

下发任务书,描述项目学习目标,交代项目任务,发放相关学习资料,最后回答学生的提问。

②计划(4学时)

学生自愿组织工作小组,推选班组长,以小组为单位,确认工作任务,分解任务,制订工作计划,教师对学生方案进行检查、指导。

③决策(2学时)

确定掌握单片机I/O口基础知识需要的资源及学习步骤,确定控制电路的设计与编程的学习步骤,确定任务完成的展示方式。

④实施(10学时)

第一,单片机I/O口的控制电路设计。小组成员分工收集资料,掌握单片机I/O口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最后进行资料汇总,小组讨论、教师指导下确定方案,完成I/O电路设计。

第二,程序的编制。根据所设计的I/O接口电路及控制要求,在小组讨论、教师指导下确定方案,画出程序流程图,最后学生自己完成具体程序。

第三,软硬件的调试。烧入程序,对设计的系统进行软硬件调试,在调试过程中,记录好调试出现的问题,并归纳总结经验。

教师应合理安排时间,即使有个别小组在规定时间中没有完成任务也必须停止,并要求该小组对未完成任务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教师应安排课余时间让未完成的小组完成项目的制作。如果大多数小组均未完成,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查找原因,是否项目设置过难、是否学生还没有掌握本次课的内容,在以后的课程中做出相应的调整。

⑤检查及实施(4学时)

根据设计产品的功能及具体过程,教师及小组互检评分。同时每人撰写产品说明书,根据个人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小组互评。

选小组代表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在全班介绍工作过程,改进提高并总结系统设计及调试经验,结合班级所有方案,优化小组方案。

4.结语

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系统设计》课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主动性、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对企业的用人调查,学生产品的调试与系统设计能力很强,不需再进行专业培训。今后还将对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进行进一步完善,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斌.《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方案的开发[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