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清理呼吸道护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清理呼吸道护理措施范文1
【关键词】呼吸衰竭;呼吸机;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463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72-02急诊危重患者大多数病情变化快,发病突然,病情重[1]。在救治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呼吸治疗阶段的急救措施,在治疗期间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抢救成功率,笔者现将34例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呼吸阶段性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汇报如下。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急危重症的患者34例分析研究,其中女18例,男16例,COPD患者12例,ARDS患者10例,肺心病患者4例,颅脑损伤10例。年龄在18-8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2.3岁。
1.2方法此组患者给予急救护理措施,在呼吸阶段性治疗期间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术,建立人工气道,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改善患者呼吸衰竭症状。
1.2.1建立人工气道,选择7.5-8.0号的PVC材质的气管插管,插管深度经口测量22±2cm,气管导管的位置在隆突上方2-3cm最为合适,即可有效的防止头颈部移动造成导管脱出又可完全封闭气囊,也与隆突保持一定的距离。
1.2.2根据患者自主呼吸功能与呼吸形态以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A/C模式、SIMV模式、PSV模式、PCV模式,密切观察机械通气30分钟后,低氧血症、动脉血气分析值、血氧饱和度均有所改善,合理的调节呼吸机的各个参数。呼吸机的呼吸频率范围在12-14次/min吸氧浓度在40%-60%之间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造成氧中毒,呼吸比在1:1.5-1:2;潮气量为标准体重(身高-105)×(6-8ml/kg),PEEP在3-6cmH2O之间。2护理措施
2.1呼吸道管理
2.1.1人工气道的建立临床上对于人工气道的建立常用的方法为气管内插管及气管切开插管。因人工气道的建立是患者呼吸道失去了原有的加温加湿的生理功能,因此人工气道的建立之后要注意保持患者气管的湿化作用,应及时设置供氧系统的湿化氧气的装置。确保气管插管以及气管切开内气囊压力维持在25-30cmH2O,避免压力过低导致呼吸道漏气,压力过大造成气管内局部粘膜坏死[2]。
2.1.2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严格观察患者的呼吸到情况,发现患者呼吸道内有分泌物及痰液时及时进行清理。其分泌物较多的主要指征包括痰鸣音、频繁咳嗽、呼吸机气道压过高报警等。采用负压吸引器进行吸痰以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吸痰时应注意:①对患者人工气道型号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管直径应小于气管套管的内径的1/2,吸痰管的粗细影响吸痰的效果,若吸痰管型号太大会产生大量的负压,引发肺扩张不全或者肺叶塌陷[3]。②吸痰前注意手卫生,为人工气道内吸痰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③分泌物过多且粘稠的患者,可以进行翻身叩背,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以利于稀释黏液。④吸痰时动作要轻柔,在气管内进行由下至上的旋转式抽吸法禁止吸痰管上下抽吸,每次吸引时间应小于15秒。吸痰前后要给予患者高流量氧或者纯氧吸入,操作时密切观察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指证。
2.2呼吸机的管理呼吸机需要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管道连接的紧密性,气管导管固定牢固,呼吸机的通气模式和呼吸机各参数的调节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血气分析的各项指证做相应的调整,呼吸机的使用必须调节好每个参数的报警界限,禁止关闭报警音量,出现报警及时解决报警原因。
2.3循环功能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体温以及血氧饱和度等变化,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有条件的监测中心静脉压值,遵医嘱合理进行补液。
2.4预防感染只要控制好人工气道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预防呼吸道感染,但对于短时间脱机困难、气管切开时间较长的患者较多会发生肺部感染控制方法:①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②加强人工气道湿化温化作用;③定期做好口腔护理;④定期清理气囊滞留物;⑤将床头摇高30度;⑥定时翻身扣背及时吸出呼吸道及口腔内分泌物。⑦医护人员各项操作前注意手卫生;⑧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
2.5加强基础护理对于高热的患者及时进行降温措施,可以采用物理降温,也可使用药物治疗。加强口腔护理,每日3-4次,根据患者的口腔状态合理的选用漱口溶液。注意皮肤的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舒适,按时翻身扣背按摩身体受压部位,防止压疮的形成。3讨论
对于急危重症患者的呼吸阶段治疗中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够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减少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满意度增高。参考文献
[1]王丽娟,江少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05,9(1):32.
[2]白冰.黄磷吸入中毒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护理[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0,7(6):302.
清理呼吸道护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刺激排痰法;老年人
文章编号:1003-1383(2012)06-0853-02 中图分类号:R 49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6.039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气管、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病情反复无常,进展缓慢,临床多见于体弱老年人,如并发肺部感染,使用高效、联合抗生素治疗往往疗效不佳,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患者咳嗽无力, 分泌物滞留阻塞呼吸道导致肺部组织缺氧,病程迁延,影响治疗效果。我科自2005年以来加强了各种整体护理,优化护理体验,在治疗同时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并肺部感染患者采取定时翻身、拍背刺激,促使其咳嗽排痰,经观察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以来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符合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1]并肺部感染的患者402例,均为小学文化水平以上,接受能力好,临床表现均有咳嗽,咯黏稠痰,咳声无力或咯痰不易,呼吸不畅或喘息,伴畏寒、发热、头晕头痛;肺部闻及呼吸音粗糙;痰鸣音明显,X线检查肺部纹理增粗,提示有肺部炎症等,血气分析:动脉血气分压(PaO2)50 mmH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给予合理应用抗生素、吸氧、祛痰、止咳、平喘等常规治疗,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20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刺激排痰的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评估病人:了解病人的文化程度、病情、各种检查报告结果等,以便决定与病人沟通的方式及操作时间、方法。
(2)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述拍背排痰的重要性,介绍已接受刺激排痰后恢复情况良好病友与其交谈,通过身边生动实例影响,取得他们的信任与配合。
(3)及手法:根椐病情及体力协助病人取半侧卧位或坐位。护士一手固定好病人肩膀,另一手五指稍屈,握成空手拳,在患者咳嗽的间隙,以适度的手腕与肘关节力量由下及上、由两侧至中央依次进行反复拍打震动其背部[2],每次约10 min,每隔4 h一次,不可用掌根或掌心,然后嘱患者深吸气再作有效咳嗽,用力将痰咳出,患者咳嗽时,护士要扶住固定好其胸部,协助其咳嗽排痰。若患者咳嗽反应弱, 可每隔4 h在其吸气终末, 重复数次用一手指稍按压其环状软骨下缘与胸骨交界处,刺激其咳嗽,或稍用力按压胸骨上窝的气管,并同时行横向滑动,可以刺激气管促使其深部的痰液咳出。
(4)观察病情: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意识、生命体征等,防止发生意外。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及药品以便急用。
讨 论
呼吸道是否通畅体现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情轻重,影响病程长短。若呼吸道畅通无分泌物阻塞,按内科合理治疗及正确护理,患者病情轻、病程短、康复快;若痰液多,无力咳出,阻塞呼吸道,引发肺通气功能下降,肺组织缺氧,则可加重肺部感染,影响康复时间,甚至导致窒息的危险。病程缠绵,易导致肺气肿、肺心病等,所以必须在清理呼吸道前提下进行治疗。清理呼吸道的方法有多种,电动吸痰是侵入性操作,可引起病人不适,负压过高而导致气管痉挛、颅内压增高、气道损伤、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吸痰负压与气道黏膜损伤成正比[4],负压过低痰液不易吸净,达不到清理呼吸道效果;而刺激排痰的护理是通过震动体弱或老年患者的肺部,促使黏着或沉积的痰液松动,向大气管引流向上移动,同时指导病人有效咳嗽,将痰液从气管中排出,清理呼吸道效果好,增加肺通气量,维持有效呼吸,肺组织缺氧得到显著改善,而且可促进心脏和肺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支气管炎症的吸收,使疾病能早期痊愈,缩短疗程。此法无需气管内吸痰,避免了病人痛苦和黏膜损伤,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总之,刺激排痰法对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并肺部感染的康复有促进作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疗程,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灏珠,李宗明.内科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8.
[2]黄 璇.老年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右江医学,2011,39(2):222224.
[3]刘 燕,陆金银,陆艳霞,等.叩背排痰在脑外科气管切开术后病人中的作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3):400401.
清理呼吸道护理措施范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同期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120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52例,年龄25-75岁,平均(41.2±11.2)岁。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日常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防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措施。对两组患者诱发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不同护理方式对预防呼吸道感染的作用。
1.3 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 参考相关文献[2]。患者住院期间在院内发生感染,出现体温升高,排脓痰、黄痰,白细胞比例升高,血CRP升高;肺部听诊可闻及水泡音,胸部影像学检查支持呼吸道感染征象。所有患者均留取深部痰,并在且在体温>38.5 ℃时抽取静脉血,行血、痰真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采用 表示,两样本率的比较行Χ2检验,两样本均数比较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的影响 干预组发生呼吸道感染3例,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发生呼吸道感染15例,发生率为25%。两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对呼吸道感染患者致病菌分布情况比较 在本次研究中,共有18例患者发生了呼吸道感染。对诱发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进行检测,结果共检出致病菌58株。革兰阴性杆菌菌株38株,占所检致病菌的65.51%,其中以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率最高9株(15.53%),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8株(13.79%),鲍曼不动杆菌7株(12.07%), 大肠埃希菌6株(10.34%),阴沟肠杆菌5株(8.62%),假单胞菌属3株(5.17%);检出革兰阳性球菌菌株9株,占所检致病菌总数的15.52%,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最高5株(8.62%),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3株(5.17%),肠球菌属1株(1.73%);真菌感染菌株检出11株,所占比例为18.97%,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感染8株(13.80%),光滑假丝酵母菌3株(5.17%)。
3护理
3.1基础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在治疗过程中常常需要呼吸机维持正常的通气。在日常护理中,要加强颅对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要对气道进行充分的湿化,研究发现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予以滴药、雾化交替法湿化气道,可有效的促进患者的排痰,提高血氧浓度,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3]。还有研究发现给予颅脑损伤患者盐酸氨溴索或盐酸戊乙奎醚雾化吸入,也起到了良好的预防呼吸道感染发生的作用[4-5]。拔除气管插管前要对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充分的清理,吸净呼吸道分泌物,避免和减少呼吸道分泌物进入肺部的机率。呼吸机管路要定期更换,每周1次,管道中的冷凝水要及时清除,收集冷凝水的装置应放置在呼吸机管道的最低位置,避免冷凝水倒流引起患者误吸,加重感染。定期对呼吸机的空气过滤器、传感器、气体虑过管道等进行消毒更换,预防病原菌定植增生。
由于颅脑损伤患者常伴有意识障碍,长期卧床,为避免发生肺部感染,护理人员要定期对患者进行勤翻身,勤拍背,保持患者气道通畅,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如果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应教会患者咳痰,叮嘱患者勤用力咳痰,增强膈肌力量,促进痰液排除[6]。
3.2吸痰护理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吸痰技术,牢记无菌原则。在进行吸痰操作时,应穿戴无菌手套,使用一次性吸痰器。动作要轻柔,吸痰管插入气道不能过深,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避免损伤呼吸道粘膜。
3.3口腔及呼吸道护理 保持患者口腔卫生,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同样也起到预防致病菌繁殖的作用。每天3次的口腔护理,对于减少口腔定植菌引发的呼吸道感染具有重要意义[7]。
进行各种侵入性检查时,都要注重无菌意识,尤其是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时间较长,患者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肺部疾病,因为气管插管可以直接损伤呼吸道粘膜,导致呼吸道清除细菌及咳痰反射能力降低[8-9]。对于创口,要及时换药,保持引流管道的通畅性及敷料的干燥。
3.4合理使用抗生素 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及时留取痰液及血液标本送检,根据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不仅可以有效的缩短治疗时间,还可以避免耐药性细菌的产生。研究发现,颅脑损伤并发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对抗生的素耐药性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与抗生素的应用之间具有相关性,认为抗生素应用比例的改变对临床病原菌的耐药性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10-11]。
3.5病房管理 加强对重症监护室的环境卫生和空气的监测也是减少呼吸道感染发生的重要举措。定期对空气进行消毒,定期对室内通风,保持干燥。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原则,提高医护人员的无菌意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则,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可以有效的抑制病原菌的传播[12-13]。
清理呼吸道护理措施范文4
1临床资料
新生儿,男,10分钟,G1P1,母孕28+5周,于2010年6月10号顺产出生,出生体重1.1kg。生后1分钟、5分钟Apgar评分8'-9',羊水清,胎膜,胎盘,脐带未见明显异常,生后10分钟呼吸促,有,哭声弱,拟早产儿收入我科治疗,患儿未排大小便,未进食。
查体:T35.5℃ P150次/分 R62次/分 W1.1kg
早产儿外貌,精神反应差,哭声弱,肢端凉,头颅及五官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0mm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分泌物,唇稍红,无发绀,劲软,无抵抗,肠廓无畸形,呼吸浅促,见三凹征,双肺呼吸音弱,有音,,叩诊心界不大律齐无杂音,腹平软,肝脾不大,见肠型,肠鸣音存,及外生殖器未见异常,四肢脊柱无异常,四肢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原始反射存在,病理反射(―)。
入院当天行床边X线示两肺呈毛玻璃样,两肺散在斑点样密影、边不清,两肺支气管充气不明显,心影不大,双膈光整。
血气检查:PH7.22 PO2 51 mmHg PCO2 40 mmHg 血糖1.2mmol/L BE-10.6mmol/L 血氧饱和度77%.
化验室抽血检查白蛋白18.6g/L 球蛋白14.6 g/L 总蛋白33.2 g/L均低于正常值,总胆红素36.8umol/L未结合胆红素36.66mmol/L.高于正常值入院即予吸氧、清理呼吸道后予气管插管分次滴入固尔苏240mg间接呼吸囊加压呼吸片刻后拔管予CPAP持续正压通气。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95%。禁吸痰6小时后予清理呼吸道,经口腔吸出少量白色粘痰。给予抗生素(头孢他啶)、沐舒坦、碳酸氢钠输液泵静脉10ml/h泵入及静推VitK1治疗
入院第四天TCB126 umol/L皮肤较黄,予白蛋白防核黄疸治疗及单面光疗。
持续禁食入院第七天,经胃管回抽1ml咖啡色胃液,予洗胃。
父母亲情况:双亲体健,非近亲结婚,否认有化学性、放射性、毒物接触史,否认家族中有传染病、遗传病。父血型"A"型母血型"O"型。孕6个月大时母诉有上感史,未服药,否认有妊高症、糖尿病、水肿病史。
医疗诊断:1.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 2、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2护理
2.1护理计划:针对护理问题建立如下的护理计划
2.1.1呼吸困难、缺氧
护理措施:1患儿肩部垫一小毛巾保持病人颈部轻度仰伸成嗅物位,以保持气道开放,清理呼吸道后,协助气管插管滴入固尔苏,拔管后使用CPAP,保证有效安全的PEEP.2定时清理呼吸道,记录痰液的量及性质。3据病人Spo2情况调节吸入氧浓度,维持Spo2在93%以上。4保持患儿安静,防止烦躁时CPAP鼻塞对鼻腔内粘膜的损伤。5切观察病人的肤色、胸廓起伏、有无胸廓凹陷、Spo2及血气分析结果有无改善。
护理评价:患儿呼吸困难改善,肤色红润,Spo2维持在93%以上,血气分析结果正常。
2.1.2清理呼吸道无效,痰多
护理措施:1痰时严格无菌操作2定时清理呼吸道。3吸痰时避免损伤粘膜,吸引压力设定为60-100mmHg。4密切观察痰的量及颜色,并及时准确记录。5据病人的情况,每天三至四小时翻身一次,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6予抗生素(进口头孢他啶及盐酸氨溴索)治疗。
护理评价:患儿痰液量减少,持续CPAP正压通气下Spo2维持在93%以上。
2.1.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护理措施:1静脉穿刺置留置导管时,应选择大且直的血管,尽量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反复穿刺划伤血管。因为患儿需24小时静脉维持高渗性静脉营养液。细的血管容易出现外渗。
2留置导管固定稳定,固定好的留置导管应使患儿活动时不会脱落,避免因此而增加穿刺次数。3加强巡视,观察患儿输液处是否有外渗肿胀现象,如若发现应及时停止输液,拔出导管,及时外敷。4定时放松CPAP鼻塞处,防止鼻腔处长时间压迫引起红肿、坏死。5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穿刺处细菌感染出现红肿、化脓。6每天一次为患儿擦浴,新生儿新陈代谢旺盛,防止代谢产物堵塞毛囊而引起的皮肤不适,接触患儿前应消毒双手,防止脓疱疹等皮肤接触性传染病。7每天三至四小时翻身一次
护理评价:患儿皮肤保持完整性,输液过程中未出现皮肤坏死,无皮疹、压疮。
2.1.4生化分析总胆红素升高132.9umol/L
护理措施:1入院第天四天经皮测胆红素126umol/L,予单面光疗,白蛋白静脉输入,防核黄疸。2光疗时戴好眼罩穿好尿片,保护好患儿眼睛及外生殖器。3经皮测胆红素Tid,监测皮肤黄染情况。4持续光疗三天生化检查总胆红素水平下降,予停光疗。5继续经皮测胆红素Tid,观察皮肤黄染情况。
护理评价:总胆红素水平在监测过程中维持在(3.0-22 umol/L)
2.1.5有压疮的危险
护理措施:1每天三至四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按摩患儿背部皮肤,促进血液循环,新生儿皮肤细嫩,翻身时动作轻柔。2放在患儿头部两侧的固定头部用的沙袋定时放松,并按摩患儿两侧耳廓,观察耳廓有无红肿。3持床单位整洁平整。
护理评价:患儿皮肤完整,无压疮出现。
2.1.6喂养不耐受
护理措施:1保持外周静脉输液管道通畅,维持静脉营养。2禁食,早产儿由于胃肠功能不成熟等因素的影响,临床上早产儿开始肠道喂养后经常出现呕吐、腹胀、胃潴留等问题,影响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3调节好箱温维持箱温为32~35℃之间、相对湿度50%~65%,维持患儿的中性体温,增加患儿舒适度,减少哭闹。降低能量的消耗。4留置胃管定时回抽,观察抽出胃液的量、颜色及形状,及时评估消化系统情况。5非营养性吸吮,锻炼患儿的原始反射,刺激胃肠蠕动,改善消化系统状况,尽早予进食。
护理评价:患儿体重稳定增长,出院时已达到2.335k。由入院时持续禁食,经胃管回抽见草绿色胃液到口饲奶0.5ml至出院时自吮奶30-40ml/餐。
3讨论: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所要克服的“五关”中喂养关是一个相对比较困难的关,该患儿入院便持续禁食,留置胃管开放,在住院的第七天经胃管回抽咖啡色液体及草绿色胃内容物。予洗胃后继续禁食,及法莫替丁对症治疗,期间,患儿的体重增长缓慢,无法进食抵抗力下降,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后予丙种球蛋白增强抵抗力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刺激胃肠蠕动。缩短患儿禁食时间。尽早予微量喂养,因微量喂养能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率,食物刺激口腔以及吞吐过程改变 ,胃肠道动力的神经内分泌系统, 促使胃管及胃肠蠕动,刺激胃肠道激素的分泌改善胃动力,促使胃蠕动,胃蠕动的增强促进胆红素在粪便中的排泄,减轻黄疸,减少光疗时间,降低胆汁淤积的发生。这样可以缩短到达全经口喂养的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家属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吴圣楣,陈惠金,朱建幸,储淞雯.新生儿医学[M].第1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
[2] 瞿尔力,苏卫东,黄育单,等.滴服喂养和胃管喂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J].中国新生儿杂志.2006,21(2)
清理呼吸道护理措施范文5
本次研究中1982例术后共并发感染82例,感染率为4.64%,其中下呼吸道、上呼吸道、胃肠道、皮肤与软组织、泌尿道、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31%、0.96%、0.61%、0.10%、0.05%、1.61%;肿瘤、外伤、唇裂、感染、其它感染几率分别为3.10%、9.00%、1.66%、9.66%、2.08%(见表1)。
2相关因素分析
据因素分析,患者年龄(≥55岁)、住院时间(≥15d)、切口类型、麻醉方式(全麻)、护理标准(常规护理)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见表2)。
3多因素分析
对单因素分析所得的年龄、住院时间、切口类型、麻醉方式、护理标准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年龄、切口类型、护理标准是独立高危险因素(见表3)。
4讨论
术后感染是口腔颌面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本次研究中1982例术后共并发感染82例,感染率为4.64%,与部分学者研究结果基本相同,据统计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几率在1%~15%之间。口腔颌面所处位置较敏感,解剖生理结构特殊,与口腔、呼吸道联系密切,其温度、湿度适宜,为细菌生长繁殖创造了条件;此外因感染部位口腔活动频繁,术后伤口出血、渗血的几率较大,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较高。本次研究中发生切口感染22例,构成比26.83%,感染率1.61%,患者切口多为暴露,又因口腔活动频繁,感染几率较高;此外因口腔活动不便,行插管、气管切开等操作均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几率,本次研究中呼吸道感染45例,占总感染的54.87%。控制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的主要措施为提高护理标准,研究中行优质护理者感染率显著低于行常规护理者(P<0.01)。对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而言,因切口位置特殊,患者术后多不宜吞咽、咳嗽,为维持营养而插管、鼻饲、切开气管措施较多,对护理标准要求较高,因此要制定系统的针对性护理措施:①加强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对院内病区的环境进行细致化管理,保持室内洁净通风,控制探视及陪护人数,对室内消毒措施予以加强并定期进行抽查检测。
对患者手术前后均予以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加强患者的自我防护水平,对卧床且长期需要雾化吸入支持的患者,进行呼吸道清理支持,以此来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几率;②范侵入性操作,在对患者予以气管插管、胃插管、呼吸机支持等操作时,可按照标准进行严格规范化操作,使患者气道保持湿化,避免感染的发生;③无菌原则的遵循,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灭菌消毒流程,强化无菌观念。此外合理使用抗生素也是抑制术后感染的有效措施,研究中使用抗生素两种以上者并不能有效的抑制感染,说明可能存在抗生素使用过量现象。
清理呼吸道护理措施范文6
急性左心衰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须紧急救治。以往,在常规治疗(吸氧、镇静、扩血管、强心、利尿等)基础上,结合由小型呼吸机提供的双水平气道正压(Bilewel PAP)模式治疗急性左心衰。近年来,随着多功能呼吸机的使用,为急性左心衰的抢救和康复创造了条件。2004年12月~2006年2月我院共收治15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均使用多功能呼吸机无创通气模式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5例,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52~84(65±9)岁。病因:冠心病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缺血性心脏病1例,扩张型心脏病1例,心功能分级均为Ⅳ级,病程3~25(2.3±3.52)年。全部病例均符合急性左心衰诊断标准[1]。
2.方法
15例患者在采取常规治疗半小时症状仍未缓解,心功能无明显改善后,给予无创辅助通气。呼吸机选用美国鸟牌VELA型多功能呼吸机,无创面罩选用上海中山医疗科技发展公司生产的硅胶面膜通气面罩。模式:NPPV(PSV CPAP),PSV由6 cmH2O渐增至12~15 cmH2O,PEEP为3~8 cmH2O,通气时间为2 h以上,以后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确定通气时间。
3.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本组通气时间2~10 h,平均3.5±1.37 h,14例患者能较好耐受无创通气治疗且疗效满意,其中1例因呼吸道分泌 物较多而行间歇性无创通气。无创通气治疗前后HR、BP、SaO2、PaO2等有明显改善(P<0.01),见表1。表1 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比较(略)
护理措施及体会
1.心理护理
15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均第一次使用多功能呼吸机,由于病情重加之对于陌生的仪器和呼吸机使用中产生的强气流声有莫名的恐惧感,护士设专人护理,耐心向病人解释无创通气治疗对于迅速改善呼吸困难,提高PaO2 和改善心功能有确切疗效,让病人认识到无创通气治疗是急性左心衰有效的治疗方法,消除病人恐惧心理,确保病人依从性,提高机械通气效果。
2.正确佩带面罩,避免漏气,提高通气效能
漏气是造成人机对抗和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在治疗中应予以避免。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体型,选择大小、形状合适的面罩及头带。 针对患者初次使用无创通气面罩,护理人员详细讲解无创通气工作原理、面罩构造、佩带方法、注意事项, 并且在给病人佩带之前由护理人员做佩带程序示范,使患者认识到佩带简单易掌握。本组患者均能一次佩带成功。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活动,以避免牵拉呼吸机管道和面罩。 保持病室安静,指导患者闭口慢长呼吸,禁语, 使之与呼吸机同步,避免不协调造成漏气,影响通气效果,加重缺氧。使用中随时调整头带松紧度,可在鼻翼两侧填塞棉球[2],既可保持面罩与面部接触的密闭性,又可防止鼻部出现压疮。
3.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
①协助采取舒适半坐卧位。半坐卧位有利于增腔容量,改善气体交换;减少下肢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协助患者采取舒适半坐卧位,保持头、颈、肩在同一平面,枕头不可过高,避免呼吸道变狭窄,影响通气效果。②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由于急性左心衰进展快,可出现神志模糊或昏迷,如痰液或呕吐物不及时清理,可引起窒息。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咳嗽、呕吐症状先兆,及时摘除无创通气面罩,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避免强气流将分泌物吹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加强呼吸道加温、湿化。我科采用的是大型多功能呼吸机进行无创通气治疗,能够提供加温湿化和雾化功能。加温器温度控制在32℃~36℃,及时添加无菌蒸馏水,雾化液选择蒸馏水加平喘、化痰等药物,以专用雾化器连接于呼吸机管道上。本组病例中有1例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及时清理呼吸道后采取间歇通气方式无窒息并发症发生。
4.严密观察病情,合理应用无创通气模式
严密监测呼吸、血压、心率、心律、SaO2及意识状态、腹部胀气、尿量情况。定时监测动脉血气变化。合理使用多功能呼吸机无创通气模式。良好的心理护理后,上机时PSV宜从6 cmH2O左右缓慢上调,调整到合适水平,一般不超过10 cmH2O 。密切监测呼吸机使用中各项呼吸参数的改变,如气道峰压、呼出潮气量、分钟通气量等,及时发现报警信号,查找原因,排除故障。
5.脱机护理
如果临床情况改善,表现为气促减轻,辅助呼吸肌肉动用减少和反常呼吸消失,呼吸频率减慢,血氧饱和度增加,心率减慢等[3],SaO2>90%,PaO2>60 mmHg,PaCO2<50 mmHg可暂停使用呼吸机,但呼吸机仍应备于床边。 脱机后予鼻导管给氧4~6 L/分,保持通畅,1~2天后病情平稳方可撤离呼吸机。
我们在护理中体会到:多功能呼吸机具有功能齐全、性能可靠、安全、操作简便、报警监测灵敏、加温湿化、消毒方便等功能,在治疗急性左心衰中有确切疗效。在护理中,耐心细致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根据病情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41-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