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慢性病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慢性病总结范文1
1.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按照95年5月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所订诊断及分型标准,于96年至2003年5月选择慢性丙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病人164例:治疗组病人104例,其中慢性肝炎(包括轻中重)54例(男34例,女20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为(39±7.9);肝炎肝硬化病人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30-74岁,平均年龄为(45+12)岁,均为丙型肝炎病毒传染所致。对照组60例,其中慢性丙型肝炎31例(男24例,女7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为(32.7±7.3);肝炎肝硬化29例(男23例,女6例),年龄29-74岁,平均年龄为(44±10)。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相似,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愈肝丹(胶囊),8粒/次,3次/天,3个月为一疗程。对照组服用护肝片,5片/次,3次/天,疗程同上。两组基础治疗相同。
1.3 观察项目:治疗前及治疗后每月检查ALT. AST. TBIL. DBIL.TP. ALB. TBA. GGT. ALP,并用B超检查:门静脉.脾静脉.脾脏厚度,疗程结束(3个月),查丙肝五项。同时详细记录病人症状及体征的变化。
1.4 疗效判定:显效:临床症状(腹胀,肝区痛)消失,肝功能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好转,肝功能较治疗前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及肝功均无变化。
2.结果
2.1
2.2 治疗后两组病人肝脏B超声像图,脾脏厚度及门脉系统血管内径的变化(见表2.表3)
采用日本福田黑白型B超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50mHz。所有病例均由同一工作人员检查。病人于检查前空腹12h,在平静呼吸状态下,做肝胆脾胰肾等多切面多脏器超声探查并记录有关数据。
脾脏厚度的探测,以脾门处至脾脏外缘切线的最大垂直距离为准。门静脉及脾静脉的测量,分别以肝门处V及脾门处脾V的最大内径为标准。
肝脏的B超声像图主要观察肝脏的左右叶体积大小,形态,表面,肝实质光点,血管纹理等多项指标以综合判断,按4级化分为肝脏受损的程度。标准如下:
(1)大致正常:上述各项指标均无异常,或仅有肝实质光点细小至略粗。
(2)轻度异常:肝脏左右叶体积大小正常,形态光整,包膜表面欠光滑或增厚,肝实质光点略粗至较粗亮至粗亮,密集,血管纹理清晰。
(3)中度异常:肝右叶.左叶体积增大或缩小或基本正常,包膜形态:包膜表面欠光滑,增厚或波纹状;肝内光点粗亮至粗糙明显密集,伴或不伴光点不均,血管纹理尚清或欠清。
(4)重度异常:肝脏左右叶体积缩小或增大,包膜形态波纹状至锯齿状至结节状。肝内光点粗大至小团块状,分布欠均或不均,血管纹理不清晰或欠清晰。
2.4 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的观察
愈肝丹对病人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肾功均未见不良反应
2.5 肝炎肝硬化病例
王某,女,43岁,住址:北京
主诉:患慢性丙性肝炎,打干扰素吃药2年有余,一直未见好转。于2002年1月初住院,3月下旬ALT高达170又住院,五一节过后又出院,17日又腹水住院治疗,26日出院,在家吃药。第一次住院曾输肝泰乐,引起血糖高,打干扰素白细胞下降,所以第三次住院未 输肝泰乐,输强力宁,进院查血糖正常,其他值HCV-RNA为8.23 x10的6次方拷贝/ml,总胆汁酸103.5,总蛋白58,白蛋白33,ALT 49,AST 33(出院前查),B超显示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门脉高压,腹水,脾大,胆囊多发结节,由于病情反复,心急如焚,特寻找中医治疗。
四诊所见:患者面色黎黑,疲劳乏力,难于行走,经常感冒,协肋疼痛,按之疼甚,右肋可按及肿大之肝脏,较硬,腹胀大,腹壁可见青筋暴露,舌红苔厚腻,手掌潮红,纳呆,便溏,尿少而赤,脉弦左大于右。
中医辨证:正气内虚,感受邪毒日久,邪毒化湿,湿热缠绵,同时郁怒伐肝,肝郁脾虚,久病入络,气血淤阻,形成气血水同病,肝脾肾俱虚,殊为难治。
诊断:中医:臌胀;西医:肝炎肝硬化,慢性丙型肝炎。
治则:疏肝健脾,化湿解毒,兼以扶正。
处方:愈肝丹 8粒/次 3次/天,愈肝丹2号 2粒/次 3次/天
医嘱:如排尿尚好,可不服利尿药,如排尿不好,可小剂量间断服利尿药,饮食多吃各种瓜类以利尿,白萝卜以顺气,平素平衡膳食为佳。
2003年2月18日患者服药2个月后,疲劳,肝区痛好转,可以下地行走,饮食好,腹胀基本消失,查AFP由676.8降至200.9mg/ml,HCV-RNA由6.632 x 10的6次方降至3.885 x 10的5次方。
2003年 7月14日,5个月来病情明显好转,体重增加,可以正常操持家务,干零活做饭等。2月18日至7月14日因受非典影响,5个月未去医院,今去医院复查,主要结果指标如下:
因近日有些劳累,ALT升高外,其余指标均好转,与2月14日比较,ALT由316降至210,TBA由44.90降至22.80,HCV-RNA由3.885 x 10的5次方降至1.945 x 10的4次方。嘱继续服愈肝丹治疗。
2003年10月20日病人10个月来未感冒,身体转好,未见其它不适,未出现腹水,排尿正常,饮食二便均正常。10月17日化验结果显示:ALT 68,ALP 195,TBA 27.2,HCV-RNA 7.675・103,AFP 141,GGT 61,嘱患者继续服用愈肝丹治疗,愈肝丹2号已减量服用。
此后,该病人病情一直稳定,其父亲来电话云:已可正常操持家务。03年末,化验丙肝病毒全部阴性,之后,未再服药。至06年初,健康状况一直良好。06年 1月初化验,病毒量为1・104,电函购药,我们始知近两年的情况。
慢性肝炎和肝炎肝硬化是二者系因果关系故合并讨论,肝细胞反复出现坏死和炎症刺激,肝脏内病理性结缔组织异常增生,肝小叶结构改建或小叶形成则发展为肝硬化。
慢性病总结范文2
【关键词】 慢阻肺; COPD; 呼吸衰竭
中图分类号 R56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6-0045-02
doi:10.14033/ki.cfmr.2016.6.024
慢阻肺(COPD)是一种由于患者气流不完全可逆的受限而导致的肺部疾病,高发于老年人群,具有反复性、进行性的特点,致死率较高[1]。患者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能量代谢异常、营养不良、活动不耐受、心理障碍等,限制患者日常活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本次调查针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8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研究,观察综合疗法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180例。FEV1/FVC平均为(53.21±11.43)%,分级:(1)2级(中度)112例,FEV1/FVC=(65.23±9.47)%;(2)3级(重度)68例,FEV1/FVC=(38.43±6.93)%。入选患者病情稳定,即气短、咳痰、咳嗽等症状轻微且保持在稳定状态。静息状态下所有患者SpO2均>90%。180例患者中,男103例,女77例,年龄57~84岁,平均(76.3±3.9)岁,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90例。对照组,男55例,女35例,平均年龄(79.6±4.5)岁;支气管哮喘者12例,肺气肿者26例,慢性支气管炎34例,肺心病者18例。观察组,男48例,女42例,平均年龄(76.1±5.8)岁;
支气管哮喘者22例,肺气肿者19例,慢性支气管炎44例,肺心病者5例。排除精神障碍,血糖、血压不稳定、有其他严重脏器疾患以及依从性较差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吸氧、茶碱平喘、抗感染、吸痰等常规治疗。同时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2~3 h/次,2~4次/d[3]。方法如下:利用呼吸机,选择适宜通气模式,初始吸氧压力设置为6~8 cm H2O,初始呼吸压力设置为2~4 cm H2O,根据患者反应适当加压加氧。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瘀汤剂,药方组成如下:黄芪30 g,党参20 g,丹参、杏仁、桑白皮、法半夏、川芎、桔梗、补骨脂各10 g,甘草6 g,水煎服,1剂/d,分3次服用,7 d为一疗程。同时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2 mg/次,3次/d,5 d为一疗程[4]。
1.3 疗效评价
参照文献[5]的评价标准:显效:治疗3 d,患者神志清醒,咳喘消失,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缓解,肺部喘鸣音消失,各项生命体征完全恢复正常;有效:治疗3~7 d后,患者咳喘消失,呼吸困难症状好转,肺部喘鸣音消失,各项生命体征趋于正常;无效:治疗7 d后,患者仍有喘息、咳嗽,呼吸频率加快症状,肺部喘鸣音无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同时观察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EV1/FVC)、呼吸峰流速(PEF)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EV1/FVC、PEF值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EV1/FVC、P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症状明显改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对比
观察者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PCO2、PaO2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西医治疗慢阻肺主要以抗感染为主,同时辅助以氧疗,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若伴随呼吸衰竭,需采用机械通气的方式,在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时,吸气压力可明显减弱患者的气道阻塞情况,减少气道阻力,使患者能够充分获得潮气量,且不费力,同时减少呼吸用功及耗氧量[6]。呼气正压可明显减少呼气做功,扩张呈萎缩状态下的肺泡,有效增加气体交换时间,改善呼吸功能。说明该种治疗方式可明显缓解肺梗阻急性发作患者的呼吸困难,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提高氧分压,提高血氧饱和度。
中医学理论认为慢阻肺属于“肺胀病”范畴,发病根本在于肺脾肾虚,瘀血、水饮、痰浊为虚[7]。自拟益气活血化痰方可有效改善患者气虚、淤血、痰浊的症状,方剂主要成分黄芪、党参,可补脾益肺,为君药;茯苓、法半夏、陈皮化痰除燥;川芎、丹参活血化瘀,为臣药;杏仁、桑白皮平喘止咳;桔梗化痰宣肺;补骨脂纳气补肾;甘草化痰止咳清热,调和诸药。全方将化痰药、补气药、活血药合用,补虚泄实,标本兼治。结合临床经验及资料,推测益气活血化痰汤剂治疗慢性梗阻性肺疾病加重期并呼吸衰竭的机制可能为:干预炎症细胞的释放及聚集过程,减少痰液分泌,缓解呼吸肌疲劳,解除气管平滑肌痉挛,降低气道阻力,改善心、肺、脑的血液供应,提高机体心肌呼吸肌的做功及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提高免疫力[8]。布地奈德混悬液是一种新合成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明显的抗过敏、抗炎作用,可通过雾化吸入的方式到达患者整个肺部,重建气道平滑肌β2受体功能,抑制气道高反应性,抑制肥大细胞及细胞因子的产生,具有良好的支气管扩张作用。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布地奈德吸入,可明显增强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疗法进行治疗,治疗7 d后,患者的FEV1/FVC、PEF值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化瘀汤剂,同时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来治疗慢阻肺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秦丰,张焱.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外医疗,2015,35(4):136-137.
[2]马秀芬.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3,20(7):63-64,67.
[3]蒙婷.宣肺化痰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疗效与安全性观察[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3.
[4]梁景华.活血法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衰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5]木合塔尔・阿尤甫.平喘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6]狐启贵,刘良丽.益气活血化痰法联合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20(8):303-306.
[7]狐启贵,刘良丽.益气活血化痰法联合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疗效观察[C].2013年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3.
慢性病总结范文3
【关键词】 基层离退休干部;保健;慢性病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20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982-01
近年来,针对基层离退休干部进入“三高”(高龄、高发病、重症高发)期,如何进一步加强离基层离退休干部的保健与慢性病防治工作已成为当前的一个新课题。笔者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来我院就诊的1000例基层离退休干部的保健和慢性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来我院就诊的1000例基层离退休干部的保健和慢性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558例,女性442例;年龄65-97岁,平均78±1.9岁;病程3年-38年。基层离退休干部年龄结构,见表1。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0例基层离退休干部的临床资料,并填写自制分析表格。自制表格内容包括:
1.2.1 一般内容 包括被调查人员的年龄,性别,职业,学历及婚姻状况等。
1.2.2 既往健康状况,家族史,主要生活习惯(包括吸烟,饮酒,喜盐等),慢性病史,药物治疗史。
1.3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χ±s)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
2 治疗结果
1000例基层离退休干部的临床资料情况汇总如下。
2.1 患慢性病者与年龄及性别关系情况 见表2。
3 讨 论
基层离退休干部机体生理功能老化,免疫功能下降,患各种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的几率就会增加。必须要把基层离退休干部人群作为疾病预防控制的重点人群。老年人慢性病多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密切相关,而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也是其关键因素,这可能与人口老龄化机体衰老、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高脂、高糖、高盐饮食、精神压力大等危险因素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有关[1]。
越来越多的基层离退休干部开始有意识地调整生活习惯,控制慢性病的高危因素。基层离退休干部慢性病的预防,笔者总结以下几点:①饮食上:生活要有规律,不偏食,食物多样,并且应该选择低热量、低脂肪、低糖、充足蛋白质和富含维生素的饮食。②健康教育:大多数基层离退休干部对慢性病风险因素的知晓率很低,因此基层离退休干部应每年定期到专业的体检机构进行健康检查,有些慢性病的症状不明显,及早检查可以让疾病早期阶段得到有效控制。根据体检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和干预,增强基层离退休干部的健康保健意识,增加防病治病的知识,提高防病治病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③体育锻炼:基层离退休干部应根据自身情况和锻炼的水平,选择适宜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一些速率均匀、动作缓慢、强度不大、简易安全的活动。
综上所述,基层离退休干部慢性病发病率高,应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提高基层离退休干部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慢性病总结范文4
【关键词】全科医疗模式;慢性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59-02
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逐渐得到提升,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再加上老龄化人口越来越多,进而导致社区内出现越来越多的慢性病病例[1]。其中糖尿病和高血压是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发病率非常高,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全科医疗处于卫生服务的金字塔底层,处理的多为常见健康问题,其利用最多的是社区和家庭的卫生资源,以低廉的成本维护大多数民众的健康,并干预各种无法被专科医疗治愈的慢性疾患及其导致的功能性问题。为了控制慢性病的发病率,我社区实施全科医疗模式,并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街道内的常住人口大约2.18万人,流动人口约2000人,其中有5125人超过60岁,占有率达23.51%,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分别有1372名、451名,约占常住人口的6.3%、2.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18名医护人员,其中医生7人,护理人员4名,公共卫生人员3名,管理人员4名。每季新增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各位62人、95人。实施前各项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可进行比较分析。
1.2实施方法
在社区内开展全科医疗模式主要是从多方面对社区内存在问题进行改进和强化。(1)社区领导:需加强领导对社区卫生工作的认识度和不断的更新思想才能保障开展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协助慢性病防治工作逐渐转变为政府综合管理。通过社区领导重新整合社区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岗前培训;(2)社区群众:因为在对社区进行随访过程中,需要调查社区部分居民的健康情况、饮食情况、生活状况,会受到一些居民的排斥,因此有效开展社区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离不开社区群众的大力支持[2]。可以通过人口调查、居委会收取卫生费等手段收集相关的家庭资料;(3)针对性防治:让社区居民加强对血糖升高、血压升高、肥胖、超重等方面的掌握程度,并了解不合理膳食、使用烟草、饮酒过量和运动量不足对身体产生的影响,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社区内的发病率、病残率和病死率,从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4)强化实施:分级制度管理不同人群。针对一般人群需宣传卫生知识,加强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针对高危人群可采用职工定期检查、社区免费体检和医疗结构的诊疗活动进行登记和筛查,对其进行相应的干预工作。
1.3观察指标
观察实施前与实施后的每季新增慢性病发生率、慢性病控制满意率、平均每月医疗费用支出、群众知晓升高率。
1.4统计学处理
2结果
实施后全科医疗模式后,每季新增慢性病发生率、慢性病控制满意率、平均每月医疗费用支出、群众知晓升高率均优于实施前,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全科医疗模式属于一种协作式、高素质、人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具有持续性和综合性的服务特点,主要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和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3]。社区全科医生工作的一个特点是上门服务,全科医生常以家访的形式上门处理家庭的病人,根据病人的各自不同的情况建立各自的家庭病床和各自的医疗档案。全科医疗负责健康时期、疾病早期乃至经专科诊疗后无法治愈的各种病患的长期照顾,其宗旨关注的中心是人而不是病,无论其服务对象有无疾病或病患,全科医疗都要为其提供令人满意的照顾,也即它对自己的“当事人”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全科医师类似于“医学服务者”与“管理者”,其工作遵循“照顾”的模式,其责任既涉及医学科学,又延及与这种服务相关的各个专业领域(包括医学以外的行为科学、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其最高价值既有科学性,又顾及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即充分体现了医学的艺术性方面。此外,随着社会进步和民众健康需求的增加,基层医疗的公平性、经济性与可及性日益显现,也成为全科医疗中重要的价值之一。
表1全科医疗模式实施前后的成效比较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后的每季新增慢性病发生率、慢性病控制满意率、平均每月医疗费用支出、群众知晓升高率均优于实施前,差异比较存在差异(P
【参考文献】
[1]陈小萍.社区慢性病防治的全科医疗模式和效果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0):46-47.
慢性病总结范文5
2020年冠心病、脑卒中工作上半年总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加速,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呈井喷之势,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慢性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而慢性病的防治的重心则在社区,慢性病的社区预防是慢性病防治最有效的手段,创造支持性的环境,走“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道路。半年来我们的冠心病、脑卒中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冠心病、脑卒中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冠心病、脑卒中人群健康指导和干预对该人群采取群体和个体健康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对冠心病、脑卒中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了解,给与健康方式的指导,嘱定期测心电图。
同时进行随访管理,我站脑卒中管理人数142人,健康管理53人,脑卒中患者健康管理率37.3%。冠心病管理人数189人,健康管理79人,冠心病患者健康管理率41.8%。
以上是我站冠心病、脑卒中半年来工作的具体情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据上级领导和辖区内居民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一定会克服困难,更加努力搞好冠心病、脑卒中慢病管理工作,使辖区内慢病的发病率控制在有效范围内,更好地为辖区居民的健康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
慢性病总结范文6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三病”综合防治方案的实施,建立和完善慢性病防治网络。通过开展“三病”的筛选,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居民“三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健全长效运行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二)具体目标
1.以乡镇为单位,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发现率分别≥8%、1.5%,社区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压率≥95%;患者规范管理率均≥60%;服药率≥60%;高血压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糖尿病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均≥30%;常住人群健康教育覆盖率≥95%、健康知识知晓率≥70%。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发现率≥2‰,规范管理率≥60%,逐步降低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率。
2.建立完善的县、乡、村三级综合防治组织机构,对每位“三病”患者实行精细化管理,提供个性化干预治疗方案,实现档案动态信息化。
3.对常住人口“三病”患者实行国家基本药物范围内的药品免费配送治疗。
4.建立完善“三病”综合防治长效运转机制。
二、实施步骤
(一)调研访谈,摸清基数(3月1日至3月31日)
1.组织调研组走镇下村,深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通过召开座谈会、民主恳谈、群众走访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城乡居民对健康的需求,明确项目的工作目标和重点。
2.以乡镇为单位,全面掌握已知的“三病”患者数量及分布。
3.召开“三病”防治专家技术论证会,确定治疗方案及年经费数额。
(二)完善组织,制定方案(4月1日至4月27日)
1.县政府成立“三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防治项目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政府和有关单位设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
2.卫生部门建立专家指导组(邀请市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专家参与)、质量控制组、宣传报道组、检查督导组等小组。
3.组建14支诊疗团队。每支诊疗团队由市级心脑血管临床专家、内分泌临床专家各1名,县级相应临床医生各1-2名组成,疾控人员、责任医生、联络员全程参与。同时,组建1-2支精神病临床专家组,负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诊治。
4.组织参与项目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掌握综合防治项目的内容和要求、明确工作职责。
(三)广泛动员,全员参与(4月28日至5月10日)
召开全县动员大会,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各单位工作职责和任务目标,建立上下一心、步调一致的运转机制。采取各种有效宣传形式,广泛动员群众参与。
(四)落实措施,精细管理(5月11日至10月)
1.采购配置国家基本药物范围内的药品及血糖测量仪、试剂等物资。
2.建立县“三病”信息管理平台,分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扩大发现“三病”患者人群,对已掌握的“三病”患者由诊疗团队进行复诊核查,开具个性化健康处方。
3.社区责任医生对现场复诊排查后的“三病”管理对象根据新的分级管理规定,规范开展定期随访工作,并及时将每次随访信息录入管理系统。
4.专家指导组开展巡回指导、随访质量控制、患者药物治疗、非药物干预指导等。
5.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双向转诊制度。
6.通过讲座、健康俱乐部、走村入户宣传等健康教育形式,积极开展非药物干预。
三、保障机制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三病”综合防治项目是惠及我县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是今后几年的卫生重点工作,各单位务必提高认识,按照县政府《关于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县公共卫生委员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和本方案要求,落实各项工作措施,确保项目正常有序开展。
(二)明确职责,形成合力
县委宣传部:组织开展公益性、群众性精神卫生和慢性病预防、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宣传,引导群众养成体质健康、心理健全的生活方式。
县发改局: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规划纳入县“十二五”总体规划中,向上积极争取项目建设资金,督促落实,确保乡镇卫生服务站建设适应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需要。
县公安局:重点掌握辖区内可能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的基本情况,把加强精神病人的管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之中,落实日常监管和控制措施;依法做好严重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的强制收治工作,参与并协同实施应急医疗处置措施;会同民政局等部门做好流散在社会上的精神病人的处置工作。
县民政局:建立健全慢性病、精神病患者救助制度,将慢性病、精神病困难户纳入低保。研究制定精神疾病患者、特困慢性病患者医疗救助政策;组织病情稳定的慢性精神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使病人通过生产自救,改善生活质量。
县财政局:负责建立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财政投入机制,及时落实实施慢性病健康管理、精神病人服药治疗补助所需资金;配合卫生部门实施慢性病健康管理考核工作,提高资金管理效率。
县人劳社保局:研究制定加强慢性病、精神病防治技术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提高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保持队伍稳定,扩大队伍规模;研究解决提高城镇参保人员的慢性病、重点精神疾病患者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为康复后的精神疾病患者创造或提供就业条件和场所。
县卫生局:负责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和计划;提高合作医疗参保人员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开展项目培训、指导;负责项目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制度和评价机制,完善信息公示及奖惩等制度。
县残联:维护精神残疾者的合法权益,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采取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社会服务等综合防治措施,推行有利于精神疾病患者参与社会生活的开放式管理,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治疗康复服务,提高康复质量,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生活质量。
县慈善总会:制定慈善救助方案,落实精神病人服药治疗补助所需资金,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重性精神残疾人的慈善救助。
各乡镇政府:负责辖区内“三病”综合防治工作的领导;重视、支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为“三病”患者的筛选和管理提供有利条件;进一步健全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网络,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健全并规范公共卫生专干和村(社区)公共卫生联络员制度;加强对村社区的督导,强化组织、宣传和指导,定期召开例会,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完善机制,确保实效
1.定期组织对各乡镇项目实施进度和工作质量进行督导控制,每月通报工作进展情况,保证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