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人才培养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学人才培养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学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学人才培养方案范文1

    1明确护士核心能力的内涵

    护士核心能力是护理教育应着重培养的、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田。护士核心能力主要包括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性能力。

    2影响涉外大专护生核心能力发展的因素

    2.1学校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我国护理教育分为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五个层次,大专层次的教育现在纳入高等职业教育的范畴中,高职教育介于中专和本科教育之间,其授课的内容“医”多于“护”,缺少护理学专业知识、卫生预防知识、康复保健等综合知识。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开设的护理专业课程由三个知识体系构成,即公共课程体系、医学基础课程体系、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没有突出核心能力的培养,导致培养出的学生理论不如本科生,实践不如中专生熟练,缺乏职业竞争力。教学方法的单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课老师示教,学生模仿,对于基础护理技术的教和考,近乎死板地重视操作步骤、程序的规范法,不强调临床决策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医院的实习环境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所有的核心能力都需要通过临床实习得以磨练、发展。目前我国护理工作有着很强的依附性,护士在临床护理决策权没有被受到重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很大程度上,护士的工作模式只是限于机械地执行医嘱。护生进人I临床,这种环境不利于核心能力的培养。

    3改革培养方案

    培养新型涉外护理人才的目标近年来,医学科技的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和卫生保健体系的健全为护理学人才培养的目标注入新的内涵,对护理学人才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综合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探索如何培养大专护理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时。结合我国国情,培养目标应是适应社会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提高优质医疗服务质量。①实际操作能力目标:配合医生诊疗、急救,实施常见的护理操作技术:实施整体护理,书写完整护理计划书,协助和指导各种人群进行自我保健。②沟通与合作能力目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爱岗敬业,尊重爱护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护、医患信任关系、合作关系,良好社会活动能力和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是保证护理措施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③ 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能力目标:掌握常见疾病相关理论知识,在护理实践中不断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判性思维能力是可训练的。积极寻有效途径,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能力。

    4改革课程设置

    突出涉外护理特色《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中提出: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体系应显着增加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知识和能力中应增加有关老年护理、社区预防保健护理和精神护理。有学者提出,课程类型分配比率力求达到:大学基础课程占40% ,护理课程占60% ,实验课程占护理课程的50%,形成与国际接轨有专业特色的课程设计、课时分配。加大实验课的比例,将理论与实践比例调整为1:1.5.突出涉外护理特色,开展双语教学,增加专科护理课程;增加医学英语、专业英语、英语口语;加强学生人文修养,开设医学伦理、医学心理、人文等社会课程,提高护生有效地人际沟通能力。

    4.1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多元法教学。如启发式、基于问题的学习法(PBL)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讨论式、研究式方法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角色扮演法、病例教学法、床旁教学法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创新性能力。运用多元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基本专业知识、核心能力。

    4.2改革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课辛苦,表达困难,学生不易理解,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把抽象问题形象化,把静止图像动起来,画面简单,内容表达明了,能增加教学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网络教学具有交互性、开放性、更新快、信息量多、内容丰富等特点,网络教学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教学CAI课件、课程内容、练习题、参考资料、论坛等,学生课后能巩固和消化课堂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拓宽学科知识和视野。利用网络资源能解决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构建教师与学生、教学互动的教学新模式,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例如讲授把肝脏的解剖、肝硬化时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相关的临床学科知识经过超级链接插入课件中。讲授肝硬化失代偿期时,先播放一段肝硬化患者诊疗经过的教学课件,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患者在门脉高压、循环受阻的临床表现,整个教学生动直观,学生在教室内就可以感受医院的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病因、发病机制。掌握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接受了多方位的强化刺激,做到了真正理解所学的内容。并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求学生拷贝多媒体课件,课后复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提高了学习效率。

    5建立健全的考试评价方法

护理学人才培养方案范文2

【关键词】护理学 中外合作办学 模式

【基金项目】国家民委项目(13085);内蒙古民族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重点课题(MDZD20140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24-02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选择,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中国的高等教育如何应对教育国际化趋势,是不容回避和必须思考的问题。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立足本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本国的高等教育工作放在国际大背景之下不断追求卓越的发展进程。中外合作办学被视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与国外合作办学,不仅能够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加速教育体制的改革,而且能吸纳国外先进的教育与教学管理经验、方法,以实现教育与国际接轨。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拾遗补缺的作用。本文结合内蒙古民族大学与美国乔治亚州托马斯大学护理学教育项目的合作办学实践,探析办学过程中的文化差异与冲突, 并就如何跨越文化障碍, 寻求一种扬长避短的合作办学模式提出建设性意见, 以推动双方交流与合作,实现相互学习和共同提升的办学目标。

1.项目概况

内蒙古民族大学(IMUN)自2013年起,经教育部批准,开始与美国乔治亚州托马斯大学护理学专业展开合作办学。托马斯大学于1950年创建于美国乔治亚州南部的托马斯威尔市。托马斯大学在美国乔治亚州一直保持私立大学低学费的前三名。学校开办学士及硕士教育,包括工商管理学、护理学、教育学、刑事司法、健康、公共服务及科学艺术等众多专业方向。同时,托马斯大学还是一所获美国教育部认可六大区域性学位认证之美国南方高校联盟委员会(SACS)认证之大学、获美国护理教育认证委员会(ACEN)(原名为NLNAC)认证之大学、获美国教育高等教育委员会认证之大学、获国际大学商学教育认证委员会认证之大学(IACBE)、获中国驻美国休斯顿总领事馆资质证明认可,并且是中国教育部认可之美国综合性正规大学,合作办学项目亦获得中国教育部批准。学校形成了多种文化并存的校园环境,全体教职工都致力于帮助每个学生实现自我,并为学生提供灵活的课程计划及网络教学。托马斯大学的毕业率在美国本土遥遥领先。

内蒙古民族大学十分重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分管副校长的直接领导下,由国际交流学院、医学院、护理学院、教务处、财务处等多个部门协同合作,分别负责合作办学的项目洽谈、政策制定、教学实施和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学校还设立了专项基金支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探索与实践。我们从合作模式、培养方案、评价体系、教学计划安排、课程体系确定、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运用等方面,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已初显成效。

2.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剖析

办学模式是一所高等学校根据一定的办学理念,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条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及其管理等方面所采取的办学思路和措施的总和。每一个合作项目,既有不同合作模式的特点,又受不同办学模式的制约。在中外合作办学中,中外双方都必须以一定的方式参与合作,从中各自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这种合作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往往因时、因地、因项目层次而异,从不同的角度可进行不同的划分。从合作方的角度,可分为:(1)融合型模式,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把我方的教学模式和国外合作学校的教学模式完全地融合在一起。(2)嫁接型模式,指保留各自的教学模式,通过双方各自对对方学校开设课程的评估,互认对方学校的学分,学生获得双方学校规定的学分,即可获得双方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3)松散型,指通过聘请国外教师来我方讲学,我方教师去国外学习、借鉴国外的教学经验,学生去国外短期学习、实习等手段,实现教学与国际接轨的方法。

我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属于嫁接型模式。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由中美双方共同制订,大部分课程的授课采用英文教材和双语教学,由中美教师联合执教。专业课以美方课程为主干,中方课程作为补充衔接,目标明确,体系合理。在教学计划安排上,学生入学前两年的成绩管理试行无缝对接,以学年为依托,以学期为单位进行成绩跟踪,对学生的学分进行动态监测。从第四学年开始,根据出国深造、国内读研、就业三个方向,设置不同的课程组合,为学生提供宽口径的升学与就业渠道。

具体而言,学生高考成绩达到分数线后才能进入护理学中外合作项目托马斯班级,同时我们采用的是4+0的模式,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在国内完成四年本科阶段的学习,若通过中美双方各自的评价体系,则可获得双方的学历、学位证书;若学生进一步提出申请且通过外语相关认证(如:雅思、托福、CRE)考试,并通过签证则可直接赴美继续在托马斯大学攻读科学硕士,获得相应文凭。

3.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的几点启示

3.1更新教育理念

知道什么样的人患病,比知道患的是什么病重要的多(希波克拉底)。知道给什么样的人做操作,比知道做什么操作重要的多。以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及全面发展作为护理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学中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及护理专业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护理教育面向社会、面向人群、面向预防保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体现护理教育理念的转化:短期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化、分类教育向综合教育转化、标准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注重知识向注重人格转化、单一文化向多元文化转化、学校教育向社会培养转化。

3.2明确培养目标

明确护理毕业生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及素质,不断调整培养目标以适应我国不断发展的卫生服务的需求。使我院培养出的护理生具有自律的人格、团队合作精神、关怀及尊重别人的品德、民主法制精神、道德伦理情操及科学技术能力、革新创造能力、适应生活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

3.3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内容:解决好德、智、体、美等方面课程的课时配比份量和相互关系;加强课程间的融合及整合,实现课程的整体化;建立核心课程体系,加强学科交叉,建立综合化、多学科、立体交叉课程体系。全面满足社会对学校培养护理人才的要求、办学宗旨及学生的自我发展。

课程范围:适当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关系。

课程形式:处理好必修课与选修课程的比例及相互关系。

3.4改革教学方法

注重教学实践环节、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会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主动获取知识。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放弃权威思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置疑和创新。在教学手段上,注意采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及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在临床课程的学习中,应以自学为主,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查找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方案和路线。

3.5完善评价体系及管理模式

综合性的评价方式以科学、高效、实用的原则改革及完善评价体系。各门课程应按照课程的性质、内容、特点等设置评价内容及方法,强化对学习过程的全面考核与监督。在此基础上,设置专业的评估机构及评价标准,对整个教学环节进行动态的监控及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3.6加强跨文化教育

对双方的管理人员、师生进行跨文化教育,提高跨文化意识,减少跨文化矛盾,达成跨文化理解,实现合作办学最优效果。要提高对异国文化的鉴别和适应能力,提倡对异国文化的尊重和包容。要实现跨文化管理的本土化,设立相应管理机构,并加强评估和监控。

3.7提供良好的服务

中外合作办学因跨文化差异,更需要办学方能提供贴心的学习支持服务,以减少学生在特殊办学模式下的孤独感和抵触情绪。应将服务贯穿学习的全过程,提供助学服务和非学科方面服务,做到异国教学、身边服务。

在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均应加强软技能培训。护理软技能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促进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得到更好应用的社会技能和个人技能。是与护理专业操作技能相对的概念。教学理念上要培养的护理学生不是一个简单的操作者,而是人技合一的行动者和思想者。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以护理任务为中心选择课程内容,以项目为载体设计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软技能――人文关怀能力,并在教学全程贯穿。

总之,我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经过不断实践与发展,已逐渐走上了正轨并正在形成自己的特色。实践证明,本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具合理的知识结构,有能力掌握护理学行业内的最新方法与技术,在创新意识、组织协调、知识运用和外语水平等方面显现优势。我们应牢牢抓住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良好契机,加强合作双方的沟通,互惠互利,不断完善合作办学的各个环节。在合作办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和水平,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型的护理学人才而不断努力。为更好地服务地方,培养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高级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朱丹,陈燕华.中美护理本科临床实践环节的比较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6(1): 23~25.

[2]陈燕华,朱丹.中美护理专业本科课程类型比较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5(14):14~17.

[3]姜安丽.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报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护理学人才培养方案范文3

一、高等医学成人教育课程考核的现状

目前,高等医学成人教育普遍存在着“普教化”倾向,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及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基本套用相同专业高中起点本科生的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成人“专升本”的特点。陈霖柏[1]等研究认为,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现行课程体系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如学科分隔、理论与实践衔接不太紧密、培养学生的个性方面欠佳、医学人文课程较为薄弱等。杨小蕾[2]等认为成人医学教育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和自主选择性,未考虑成人学生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忽视成人学生知识上的实用性、为社会服务的直接性,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普高的缩水的复制品,缺乏针对性、实用性,难以激发成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目前的课堂教学方式,难以满足成人学生对于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的特殊需求,导致到课率下降。亦有调查表明现行医学成人教育教学计划在实践中的应用对必修课和选修课、考试课和考查课区分不是很清楚,虽然有主干课程和非主干课程之分,但并没有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严加区分,要求学员所有课程都要学习,几乎所有考试都采用闭卷考试,对于成人在职学员来说学习任务和考试任务过于繁重。

二、改革高等医学成人教育课程考核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课程考核作为教育测量和评估的重要手段,是成人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和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4]高等医学成人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接受教育的对象均为在职人员,存在着以下特点:①工学矛盾突出:多数学生在单位是业务骨干,有进一步提高学历和丰富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但因工作、家庭双重压力影响学生来校上课的时间,学习得不到保障;②知识贫乏的实践强者:很多学生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高等教育和专门的培训,文化基础知识普遍较低,但本身有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③投机心理明显,思想自由松散: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社会危机感而来学习,少数学生来学习只是为了文凭,学习动机不纯,极易影响整体的学风和考风,学生的社会习气较为浓厚。因此,如何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改革课程考核的方式方法,合理安排考试的形式,是高等医学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三、专升本护理学专业成人教育课程考核改革的具体实施

鉴于护理学专业是高等医学院校学历教育的主体专业之一,因此福建中医药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以业余专升本护理学专业为试点,分类研究该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公共课程的不同考核办法,建立一套适合此专业的课程考核方案,并在实际运用中不断修订、完善,逐步把新的考核办法推广到其他专业课程考核中。

(一)科学论证,制定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结合“考核学生实际能力”、“全面考核”、“过程考核”等先进理念,经过多方专家严格论证,制定《专升本护理学专业课程考核方法改革方案》,该方案找准每门课程在专业知识中的位置,针对课程实际,转变传统观念,大胆改革考核的方法和方式:将全部16门课程分为公共课程、专业支持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实行公共课程精简化、专业支持课程简约花化、专业核心课程突出化;并加大开卷考查课程的比重。

(二)改变单一考核模式,创新考核评价标准

改革成人教育传统的单一的终结性考试考核模式,构建多元化考核评价标准,具体包含过程性、研究性、终结性考核标准。其中,过程性考核标准包含课程辅导答疑、自主学习、平时成绩(包括课程测验、平时作业等)、平时考勤,是将考核评价融入学习全过程,并及时用考核结果来指导教师调整教学方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研究性考核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包括撰写论文、听取学术讲座、技能及实验操作、集体小组研讨、调查报告、社会实践等,其目的是强调重体验、重方法、重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实行此评价标准,旨在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考试形式的权利,同时也避免学生为应付期末考试集中时间搞突击,“一蹴而就”式的应试教学。

(三)配套成人教育教材,适时修订教学计划

更换使用具成人教育特色的成人教育规划教材。同时积极组织校内老师积极参编成人教育规划教材。并适时根据新的教材,重新修订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和作业,并投入使用。这不仅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成人教育教材“普教化”的弊端,满足实际教学需要,而且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贯通。

(四)敢于突破束缚,改革试卷命题传统标准

以学士学位考试、执业资格考试为参照标准,对课程终结考试试卷的内容、题型、题量、难易程度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调整,改革思路着重考核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切合执业资格考试。在考试内容中减少需要机械记忆的部分,增加需要理解分析的部分;在考试题型、题量中剔除名词解释、填空题、多项选择题等题型,保留并缩减简答论述题及案例分析题的题量(占20-30%),大幅增加单项选择题的题量及形式(占70-80%);难易程度适中,并参照执业资格考试标准。从执行效果来看,学生成绩平均分普遍提高,不及格率降低,有利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护理学人才培养方案范文4

【关键词】康复治疗 国际接轨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11-01

康复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应用性学科。它与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共同构成了全面医学,被称为是现代医学的四大支柱之一。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提出,要在现有医学院校和护士学校中开设康复课程,有条件的应设置康复医学和康复治疗专业,并纳入教育和卫生部门的计划。

1.我校康复治疗专业基本概况

我校的成立时间不长,是由六所中专学校合并而成的,特别是康复专业由07年才开始建立,学生虽然都为高职生,但部分学生起点较低,基础知识薄弱,理解能力相对其他本科院校的康复专业学生也有一定差距,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实施,不能一味的学习其他重点院校的教育模式,应根据自己院校的实情来制定较强、较好的教学大纲。

2.建立良好的康复专业培养模式

2.1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

培养目标是人才的成才方向和规格, 是教育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是行使每个教学环节和内容的依据。许多学校在原有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开办康复医学教育,有的把临床医学教学内容照搬过来,再加上一些康复知识,就称之为康复教育。

2.2康复治疗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

对象不同:临床医学处理的对象是疾病,康复医学处理的对象是残疾; 重点不同:临床医学注重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康复医学着重于功能的评定和恢复,以及残疾的预防;

目的不同:临床医学的目标是治愈疾病,康复医学的目标是使其尚存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利用及设法代偿那些已无法恢复的功能,使其达到生活尽可能自理,重返社会;

手段不同:临床医学主要是通过药物和手术的方法,康复医学主要应用训练、教育等手段。

医生的能力要求不同:临床医生只要求掌握各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诊断要点、治疗方案就可以了,但康复治疗师不仅要求是一名康复医生,还要是一名心理学家,艺术家,教育家。

2.3制定合理完善的教育教学计划

该专业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培养模式,其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此专业需要有扎实、牢固又要系统掌握各种康复治疗技术, 而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均是为学好康复治疗技术打基础,在开展教学计划时,第一年应让学生学好临床各科基础知识,比如解剖学,生理病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西医诊断学、内外妇儿、神经病学、生物力学等课程,第二年在掌握临床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康复专业课程,比如康复医学、康复护理学、康复评定学、康复治疗技术(包括运动疗法学、物理疗法学、作业疗法学)、社区疗法学、言语疗法学,除了这些专业课程外,还应开设康复心理学,艺术学(包括音乐、书画、制作)、教育学(包括学前教育)等学科让我们的康复专业的学生成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全方面康复人才去适应广大的康复市场的需要,密切的与国际康复市场接轨。

3.如何实现完整的教育教学计划

在我们已经明确了康复专业的性质、地位、教学内容后,我们教育者应该怎样去完整的实现它?是按照原来的方式,或是照搬其他院校的教育模式还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3.1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临床教学基地建设

康复专业人才实际上是一种应用性人才,它必须是要建立在实际的运用中的,临床见习、实习是康复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康复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又直接影响到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康复临床教学基地应有比较健全的康复科室(如PT科、OT科等),有能满足教学需要的病员和病种,还应具备必要的教学设施、设备和见习场地,如电教器材、多媒体教室、示教室等。

3.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当前,因为教师资源的缺乏,我校的康复学科专业教师大多数为临床专业的教师,虽然教师们基本上都为本科毕业,有部分老师还从教多年,但因为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学科,自身对康复治疗技术的实践掌握还不太完善,所以要想发展康复专业,必须要提高教师们的专业素质水平,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这样才在未来的时间里培养出品德高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学有专长、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康复医学教育刚刚起步,各方面条件均不太健全,康复医学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只有培养大量品学兼优的康复医学人才,才能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造福于社会。为此,我们将会继续努力,不断完善!

护理学人才培养方案范文5

1教学对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

我院2012级护理专业学生428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14人采用思维导图法和头脑风暴法融合教学模式,对照组214人采用传统LBL教学模式。

1.2思维导图和头脑风暴法融合教学模式

头脑风暴教学法,指以小型会议的形式,让参会的所有人能够畅所欲言,在自由愉快的气氛中,激发创意和灵感,交换想法。思维导图也称为脑图(Mind Map),是学习者利用图形和联想进行思维的一种工具,是用文字把学习者的想法“画出来”,有利于学习者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与传统学习方式不同,思维导图法是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思维导图法与头脑风暴法融合的教学模式具体过程有以下几方面。

(1)教学前准备。教学前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并要确定课堂讨论的范围和步骤。挑选眼科常见课程,案例部分要以文字形式在课前打印并发给学生,做好讨论发言准备。

(2)选择案例。案例的选择要客观真实,有代表性,要根据护理专业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学内容来选择临床常见病例,并提出诊断设想。应当避免病例过于复杂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此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体验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例如,教师在讲解眼球的调节时,可以提问“当我们用相机进行拍摄物体时,都要根据物体的远近来调节相机焦距,而眼为什么对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都能看清楚呢?”以此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对病例能够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提出诊疗设想、建议,产生“头脑风暴”。又如,眼部解剖组成在眼科护理的学习中是基本理论知识,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在学习时学生由于对各种知识之间联系的缺乏,常常是死记硬背。如果用思维导图法将这部分的核心内容进行概括,那么主干概念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就一目了然了。如在讲解眼球基础解剖时,我们把眼球形容住在房子里(眼眶),房子有大门(眼睑),大门起着保护作用,因此眼睑的保护功能就变得容易理解记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每次理论课快结束时,对课上所有提出的建议、创意、设想,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进行解释,由学生总结自己提交的病例的基本诊疗方案。

(4)课后复习,可以将以前学习的理论知识,纵向及横向连接起来,提高学习效果。

(5)课后学生整理“头脑风暴”教学笔记,提交给教师或上级医生审阅。

(6)教师或上级医生将审阅结果与学生交流、分享。

1.3统计学

统计分析应 用SPSS16.0软件,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以P

2教学效果评估

我们对实验组214人采用思维导图法和头脑风暴法融合教学模式,对照组214人采用传统LBL教学模式,经过对两组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实施不同教学模式后,包括理论课和实习课,在两组中取得了不同的效果,通过学习过程中的测验结果和临床问卷调查显示,在理论课和实习课中,实验组的满意率,学习兴趣,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掌握均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医学生教育担负着科学技术发展和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的重大任务,而教学质量可以直接影响到医学事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讲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教学效果收效甚微。眼科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常使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效果较差。因此,对眼科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成为迫切的问题。

护理学人才培养方案范文6

1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体系的初步构建

    根据国际专业认证的认可,中国医学专业认证工 作推进源于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的本土化。2002年教 育部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本土化的研究工作,并组建“医学教育国际标准本土化研究与 实践”课题组。2003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委托中国 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设立专门项目组建 “中国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与实践”研究课题 组,正式批准研究和制定《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 2004年该课题组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基本完成 和制定了《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和《中国本科医学 教育认证办法》(讨论稿);2005年6月向教育部提交 研究成果并正式出台《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2008 年9月教育部卫生部联合《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一 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标志着由两部委共同的首 个中国医学专业认证标准产生。中医学、药学、口腔医 学、护理学、中药学等在其专业教指委组织下相继制定 (详见表1)。至此,中国医学专业认证标准体系初步 构建。

2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专业认证的制度化

    建设医学教育专业认证的有效推进是以认证工作的规 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持续化为主要标志的。我国医 学专业认证的制度化建设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①制 度化的认证标准和办法。除了专业性的专业认证标准 以外,各医学专业还制定了配套的专业认证办法。如 《中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办法》、《全国药学类本科专业 认证实施办法》、《中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办法》和《中医 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章程》等。②制度化的原则和 程序。一般而言,医学专业认证遵循自愿申请的原则。 认证程序主要分为申请认证(或认证申请)、学校自评 (或专业自评)、审阅《自评报告》、现场考察(或入校考 察,包涵实地考察、各类座谈会等)、专家审议和做出结 论、认证状态保持(或认证回访)等阶段。我国医学认 证原则、程序与国际通行的医学专业认证基本一致。 ③制度化的组织机构。一般而言,各专业认证机构都 由教育部委托各医学专业行业学会(或协会)和教学指 导委员会,成立专门的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和认证工 作委员会,并配备认证工作委员会秘书处。专家组成 员一般来自各行业学会(或协会以及教学指导委员会 的专家、部分上级主管部门代表、本专业领域具有丰富 教育教学或教育管理经验的专家。专家队伍组成保证 并凸显了专业认证评估的专业性,而非行政干预性或 指令性。体现了多元主体或多利益方共同参与医学教 育管理与发展的办学理念与模式。④制度化的认证结 果认定与方式。目前各专业认证结论基本分为完 全认证、有条件认证和不予认证(不通过认证)三种。 考虑到专业办学标准的差异,三种认证结论的有效期 略有差异。临床医学专业认证通过有效期一般为8 年,年,5年不等;药学专业认证有效期一般为6年,3 208 年或不通过。论证结果公布主要通过专业认证网站面 向全国。⑤制度化的监督反馈运行机制。部分专 业认证的监督反馈机制还在进一步探索实施中。

3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逐步实施

    我国第一个接受全球医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 育认证试点的医学院校是哈尔滨医科大学。此后,国 内医学院校药学、中医学、中药学、护理学和口腔医学 等专业认证陆续实施。除了一批正在筹备2012年医 学专业认证工作的院校外,目前,我国临床医学专业、 药学专业、中医学专业、中药学专业、护理学专业、口腔 医学专业已经通过认证的院校分别有7,5,9,1,6,3 所,共31所(详见表1)。

4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专业认证的实施效应

    促进现代医学教育观念的传播与更新。无论是国 际医学教育标准,还是我国国内的医学教育标准都促 进了现代教育理念的传播。一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 培养理念。学生不仅是教与学的双边主体,也是教学 管理的重要主体。医学院校要切实以学生为中心,加 强教学改革研究,培养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医 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二是形 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并重的医学教育评价理念。三 是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等多利益方共同参与的 教育质量管理与保障理念。

促进内外结合、多元主体参与的医学教育质量保 障体系和模式的构建与完善。由教育部委托相关行业 学会(或协会)和各专业教指委具体组织实施的外部医 学专业认证必然带动学校内部各专业认证工作的开 展,促进院校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医学教育质量保障 体系与模式的建立与完善。同时,医学专业认证能充 分发挥上级主管部门、各行业协会(或学会)、用人单 位、家长、学生、医学院校等多利益方参与医学院校医 学教育管理及其人才培养工作,将院校发展主要由上 级主管部门行政干预的管理和发展模式转变到多利益 主体共同参与学校医学教育发展及其人才培养工作的 管理轨道上来。

促进医学院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和学校整体发展。 医学专业认证是医学院校促进教学改革与建设、加快 学校全面建设与发展的新契机,必将为院校发展迈向 新的发展阶段提供新动力、注入新活力。医学专业认 证中行业专家的参与,能够充分发挥专家对院校发展 的诊断与指导作用,为院校发展注入新的思路,确保学 校投入有的放矢,保证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医学专业 认证可以规范院校及其专业办学行为,确保办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为医学专业人才职业准入和职业发展 奠定基础。促进医学教育的国际化。医学专业认证是国际专会、学校,还是专家等多利益方都必须对专业认证定位业质量保障的通用做法。我国部分医学院校医学专业和实质、专业认证结果都有明确的认识与把握。逐步认证采用全球医学教育标准、聘用国际医学教育专家让医学专业认证成为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常规,积极的做法便是医学教育国际化的有效尝试。我国中医学落实,不懈怠也不夸大。随着院校多个专业认证的逐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的开展,则为《世界中医学本科步推进及各专业认证有效期之后还面临重新认证的问(CMD前)教育标准》的制定及其认证工作的推定做出题,各医学院校可根据本校品牌和特色专业等实情制了努力和贡献,促进了中医学教育的国际化。定科学的实施方案,掌握专业认证投入力度的均衡性,5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专业认证进一步实施的思切勿让专业认证成为压力源,而是学校和专业发展的考与建议新契机和新动力。

促进医学教育的国际化。医学专业认证是国际专业质量保障的通用做法。我国部分医学院校医学专业认证采用全球医学教育标准、聘用国际医学教育专家的做法便是医学教育国际化的有效尝试。我国中医学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的开展,则为《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的制定及其认证工作的推定做出了努力和贡献,促进了中医学教育的国际化。

5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专业认证进一步实施的思考与建议

    与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学专业认证工作相比,我国的医学专业认证工作起步相对较晚。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认证工作的实际效应,但其发展完善和良性机制的形成还面临许多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专业资质的认定及其特色的保持和发展。医学专业认证的结果能否完全作为专业资质认定的依据?目前来看,专业认证结论表述不是很多,单一的认证有效期的认定难以概括医学院校专业办学的资质,尤其是院校专业办学特色的保持以及专业办学的未来发展。

这些仍需要院校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和办学条件等综合考虑加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