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概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汉语言文学概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汉语言文学概论

汉语言文学概论范文1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运用性;美学指导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性质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性质,从其专业名中即可得到相关的理解。首先是“语言”,然后是“文学”,其中“语言”起修饰“文学”的作用, “文学”是中心词,二者呈偏正关系。在此结合汉语言文学相关专业课,来理解汉语言文学的性质:

1、语言性。语言类是个集合总称,它包括语言学,文字学等。汉语言文学专业,关于语言类的专业课比较多,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字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和《训诂学》等,其所涉及的种类也比较多层面也比较多。不仅有现代汉语的层面,也有古代汉语的层面。在语言性的延展上,又包括文字学以及文字训诂学。所以总的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其语言性比较强的。

2、文学性。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一语言性的基础上,而又延展到文学性上,尤以中国文学较为侧重。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关文学类的专业课占其总的课程一半以上,光古代文学这一块就包括两门课程,又有现当代文学,以及和文学相关的文学史,课程繁多,深浅不一,要求所学者掌握的程度也不一样。主要文学类课程有《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现代文学作品选》,《当代文学作品选》以及相关的文学史,不过一般情况下,一般高等院校是不开设“当代文学史的”,这是中国类的文学课程,还有外国类的文学课程《外国文学作品选》以及《外国文学史》,可见汉语言专业的文学类课程相当多的,而且都是需要着重掌握的。所以总的意义上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性事占其总性质大多数,是最重要的性质。

3、文学教育性。基于其文学性的基础上,有延展到文学教育性上。汉语言文学专业,其文学教育性,当是其第二大性质。所包括的专业课,不仅应用性强,而且指导教育性也很强。文学教育性的最主要体现是其自身的深刻性,理论性以及研究性。从其相关专业课程安排就可以知晓:《美学》,《写作学》,《文学概论》,这三门课程,以《写作学》的应用性最强,其它两门则以理论和深刻性为代表。这三门课程的文学教育性是其本质的特征,也是汉语言专业学习的关键,也是在总体上给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性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帮助。文学教育性,在本质上揭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内在规律性,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深刻的性质。

二、汉语言文学的运用性

1、美学指导。汉语言文学的首要应用性既是美学指导,而不是相关文学的运用性。美学是理解文学的基础,也是理解世界万物的基础。只要适合美的标准的事物,其即可存在,如果不适合美的标准,其不可存在。美是维持世界存在的根本规律,也是人类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在这个基础上来说,理解文学的前提,就是要理解美学,美学给文学提供了内在的规律,是文学存在的根本保证。所以,汉语言文学的首要运用性就是美学指导。

转贴于

2、文学理解。文学理解是在美学指导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一种运用性,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显现的一种运用性。美学可以解构文学作品,在解构的基础上,即可帮助我们理解文学作品,文学理解,既是理解文学作品。汉语文学专业,通过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并在美学指导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很高层次的文学理解性。在其运用性上,不仅可以对已学过的文学作品进行理解,也可对没有学过,没有看过,甚至刚刚出版的文学作品进行理解,文学理解,是一个高的层次,不是一般没有拥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可以做到的,文学理解不同于文学阅读。文学阅读只是理解文学作品文本字面意思,对于文本反映的深层次上的含义是不能作理解的,文学理解既是要解构文本深层次上的含义,这就需要相关理论专业知识作为基础。

3、写作运用。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就有写作的训练,也有相关的理论专业课。《写作学》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学者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以及格式规范,《文学概论》则为其提供了深层次上规律总结,这两门课时写作运用的基础,也是写作运用的以进行的保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写作即同于其它专业的写作要求,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写作,因其文科性质比较强,其写作追求的层面也“以文弄墨”,不过归之于个人,可能也会相应的转弱。写作的运用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身的要求,也是其专业性质的一种体现。

4、语言规律。汉语言文学是一门有关语言的专业,其对语言文字的修养及其能力也是相对较高的。其对语言文字规律的总结是综合实用的,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对比较实用的部分。语言规律的运用,变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对自身语言规律的运用。因为我国幅员大,语言情况比较复杂,国家规定现在官方通用的语言是:普通话,但是实行到个人,不是每个人都很好的掌握了普通话,以区域来看:南方人对f和h以及卷舌音分不清,也用不好,东三省则对卷舌敏感度不高。通过语言规律的运用,可以让所学者知道语言规律的来源以及正确状态,提高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与其学科自身的特点相关联,其运用性大多是其学科的基本要求。对语言音韵的要求,对文学理解的要求,对美学的理论的理会等,都对其运用性作出了要求和指导。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的运用性,是其学科自身的延伸,是其理论的实际应用,其运用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对其自身理论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 胡经之.文艺美学论[J].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

汉语言文学概论范文2

自考汉语言文学主要考12科,分别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本原理概论,英语、日语、法语、俄语中任选一门,中国现代文学史、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中任选三门,外国文学史,美学,中国文化概论,红楼梦研究、鲁迅研究、20世纪欧美文学史、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任选三门。

自考汉语言文学就业方向:自考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就业率高,就业待遇丰厚,学生毕业后可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

汉语言文学概论范文3

该书共分为七个章节,作者首先对新媒体时代下中国文学存在方式和生产机制进行了探析,阐述了新媒体对中国文学所造成的影响;其次,作者分别从古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以及写作等科目教学角度出发,具体探索了新媒体环境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之路,提出了诸多教学改进建议以及创新方法。该书理论框架清晰,兼顾原理阐述与方法论指导,充分厘清了新媒体与汉语言文学教学之间的关系,推动了汉语言文学教学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改革创新。书中指出,增强汉语言文学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新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内容、方式以及语言环境等都发生了重要转变,这对汉语言文学教学来说既是迎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机遇。

从积极角度来看,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推动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的升级与革新。例如,通过新媒体教学法,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以可视化、可听化等方式在课堂上呈现出来,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实现更为直观有效的课堂教学;此外,通过新媒体传播技术,还可实现跨时空教学、交流等诸多高效教学举措。从消极角度来看,新媒体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也造成了一定冲击,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网络新语言对规范语言的影响。网络语言创新性较强且具有一定的流行元素,但从本质上看,网络语言规范性严重不足,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规范化语言应用产生了冲突。此外,网络文学也导致学生逐渐降低对经典文学阅读的积极性,这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实效性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新媒体与汉语言文学教学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新媒体虽然为汉语言文学教学提供了更多高效率的渠道,但也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长远发展造成了阻碍。上述种种影响都使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实际效果充满了不确定性,而这种形势也引起了部分学者的关注。结合书中观点,笔者认为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者应当认清新媒体与汉语言文学教学之间的互动联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推动汉语言文学教学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改革发展,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流行语言与网络文学,强化规范化语言学习以及推广经典文学作品阅读。在“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语言课程中,教师需要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流行语言。例如,教师在讲解某汉语知识时可以将网络流行语和规范用语进行对比分析,从语言结构、读音等专业角度剖析网络流行语的不规范之处,明确要求学生要规范用语,慎用网络语言。在“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以及“文学史”等文学课程中,教师则应当引导学生重燃对经典文学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选一本经典作品进行阅读,并定期轮流进行课前分享。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否认网络文学的重要地位,而是应当引导学生分辨网络文学中的精华与糟粕,使其自觉养成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

汉语言文学概论范文4

关键词:秘书学;《现代汉语》;情境教学

黑龙江工业学院(原鸡西大学)自2013年升本以来,经过四年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理工科专业为主、文理协同发展、本专科结合的办学模式。为适应国家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高校发展理念,黑龙江工业学院在结合鸡西地区经济发展实际的同时,加大应用型、实践型专业的建设,强调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在以上的大背景下,黑龙江工业学院人文学科专业建O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着“求生存、图发展”的严峻发展形势。不可否认的是,在强调应用性的前提下,人文学科有其先天的不足。首先,我国现阶段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高生产力水平,满足人民物质生活需要仍然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在提高生产力水平、扩大内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理工类专业具有先天优势,而人文学科则在产生直接生产力方面存在天然劣势和专业限制。其次。相对于理工类专业,人文学科专业对高精尖的要求较低,强调记忆的内容远远大于理解的内容,死记硬背是人文学科的重要特点,因此,按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理工科相对于人文科是高层次的脑力劳动,其产生的社会价值远大于人文学科,因此,具体到个人收入水平上,理工类专业的收入远远高于人文学科收入。面对现在高房价、高收入的现实,学生在专业选择上,选择理工类专业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因此,作为以理工类学科为主的本科院校,黑龙江工业学院的人文学科发展面临必须转型的局面,加大应用型人文学科专业建设,成为人文学科生存发展的唯一出路。

《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一直以来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和秘书学专业的必修课程。《现代汉语》课程体系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文字和修辞等几个部分。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是三门语言类基础课程。现代汉语作为语言类专业课的“桥头堡”,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进入高校所必修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汉语言文学专业在现代汉语教学方面已经成熟,在教材选用上也已经固定化,北方高校多采用黄廖本,而南方高校多采用张斌本和邵敬敏本,但课程体系基本一致,都侧重于语音、词汇、语法的精耕细作,而文字和修辞部分略讲或让学生自学。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现代汉语又加入了语义学和语用学方面的知识,但仍然保持“三足鼎立”的局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一般为两学期课,每周为四学时,总计在140学时左右,是比较漫长的教学过程。

但考虑到秘书学专业不同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的教学不能照搬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和教学方法,而是应该从秘书学专业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调整现代汉语教学方式。由于秘书学专业需要学习与专业相关的基础课,如中国秘书史、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等,因此,现代汉语课程的课程量不可避免地被压缩,课时量的减少,将直接决定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必须从精耕细作转为短小精悍。从课时设置方面,可以考虑两学期每周两学时或一学期每周四学时,总共72学时;在教材的选择上,建议采取带有“简明教程”“基础教程”“概论”等字样的专业教材;在现代汉语各个内容讲授上,建议采取“语音词汇语法精讲、语义语用略讲、文字修辞不讲自学”的“三讲、两略、两不讲”的策略,而不讲的内容可以在选修课程中适当补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能使学生重视现代汉语课,也能使学生从汉语言文学课程中解脱出来,以应对秘书学专业基础课程与实训课程,在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中寻求均衡发展和双向提高。

汉语言文学概论范文5

【论文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门波及面积广、涉及范围多的人文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习惯将重点放在文学理论知识上,因而很少对学生进行实践培训。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科复合型人才的欠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要想在今后的社会竞争中立足,就需要其专业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对学科间融会贯通的能力的培养。在此,本文针对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教学中的相关问题,做以下论述。

一.汉语言文学的教学重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我国传统的人文学科,不仅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与民族意识,同时还是我国传统精神文明的根本体现。而作为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学各科知识的过程中,除了体会其中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学习其中的精神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健全自己的人格体系,才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

随着当前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用人单位的“刁难”。面对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的过程中也逐渐趋向于复合型人才。而这些则使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何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改革,将学习理论与实践活动结合,成为教师教学中的首要难题。此外,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殊性,我们应正确看待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用价值,即所谓的社会效益,即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爱国思想、社会公德等。由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正确看待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社会价值及应用价值。

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新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汉语言文学作为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单纯的理论教学已无法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需求。由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创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法,使其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在其创新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内容

语言文字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重要工具,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汉语源远流长,承载着整个国家的辉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然而现实生活中对汉语语言文字的应用总有偏差,由于历史、文化、区域差异,错字别字、不规范用语的现象屡见不鲜。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包含《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十余门课程,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对课程进行优化:精简课程内容,每门课都要根据对本领域最新知识结构的分析来设计教学内容,强化核心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按照学科发展的当下高度来考虑学科基础,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整合各课程之间的内容,避免内容交叉重复,如写作学和文学概论中的文体学知识。

(二)实践应用能力的强化

强化汉语言文学的实践应用能力,不仅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在扎实的专业基础上具备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具备较强的优势。而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其核心在于“读”“写”“说”这三个方面。由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对其进行强化。而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优势在于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信息分析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模拟招聘情境,锻炼学生口才:自我介绍、面试问答……。因为口才并非单纯的能说会道,它是一个人德、才、学、识的综合体现,是用人单位在较短时间内最快获取对应聘者的能力的一种综合检测手段。教师在模拟招聘或面试结束后对学生的各个环节进行具体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自己进行完善。 “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实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单纯的诗词鉴赏等理论教学就与学生的才思泉涌、妙语连连的实际运用能力结合起来了。

(三)理论与德育实践相结合

汉语言文学作为理论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若一味的强调理论的重要性则违背了我国“应用型人才教育”的倡导。由此就需要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力争“实践、创新、应用”还要遵从我国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将汉语言文学推向更广的社会层面,尤其是发挥“文以载道”的传统思想。例如:2011年4月1日,上海浦东机场一名留学生因学费问题与来接机的母亲发生争执就拿出行李中水果刀刺伤母亲。这虽是个案,但也要引起重视。教师教授先秦诸子散文孔子的《大学》:“为人子,止于孝”时可将“孝”作为一个专题。让学生认识到符合孝道,是为人子女的最基本的要求。不爱父母焉能爱他人?不爱家庭焉能爱祖国?以此类推,将“爱国”、“礼仪”等美德也作为专题,既学前人文才,又品思想,使学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道德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本科院校以及大专院校中不可缺少的专业,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承载的核心专业,同时也是国家或民族高等教育结构中的主流专业。汉语文文学专业教育,不仅关系着我国人民人文素质的提升,同时还关系着我国民族道德素养以及思想品质的形成。由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同时能够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将汉语言文学中的理论教师与实践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复合型人才,才能为其今后的就业奠定结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永春. 关于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少数民族文学课的建议——以内蒙古民族大学教学实践为例. 民族教育研究, 2010, (5): 43-46.

[2]苏晓芳. 汉语言文学专业双语教学初探.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5, (1): 144-147.

汉语言文学概论范文6

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汉语言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学术载体,代表着中国传统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是大时代下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注重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理论建设,出发点是为了建立健全学生的道德体系。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价值不在于创造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辨证的说,我们也不能强化用实用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思路去规范人文学科,而应该看到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特定期待。

一、汉语言文学的教学重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我国传统的人文学科,不仅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与民族意识,同时还是我国传统精神文明的根本体现。而作为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学各科知识的过程中,除了体会其中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学习其中的精神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健全自己的人格体系,才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

随着当前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用人单位的“刁难”。面对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的过程中也逐渐趋向于复合型人才。而这些则使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何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改革,将学习理论与实践活动结合,成为教师教学中的首要难题。此外,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殊性,我们应正确看待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用价值,即所谓的社会效益,即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爱国思想、社会公德等。由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正确看待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社会价值及应用价值。

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新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汉语言文学作为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单纯的理论教学已无法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需求。由此就需本文由收集整理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创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法,使其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在其创新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内容

语言文字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重要工具,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汉语源远流长,承载着整个国家的辉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然而现实生活中对汉语语言文字的应用总有偏差,由于历史、文化、区域差异,错字别字、不规范用语的现象屡见不鲜。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包含《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十余门课程,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对课程进行优化:精简课程内容,每门课都要根据对本领域最新知识结构的分析来设计教学内容,强化核心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按照学科发展的当下高度来考虑学科基础,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整合各课程之间的内容,避免内容交叉重复,如写作学和文学概论中的文体学知识。

2.实践应用能力的强化

强化汉语言文学的实践应用能力,不仅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在扎实的专业基础上具备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具备较强的优势。而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其核心在于“读”“写”“说”这三个方面。由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对其进行强化。而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优势在于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信息分析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模拟招聘情境,锻炼学生口才:自我介绍、面试问答……因为口才并非单纯的能说会道,它是一个人德、才、学、识的综合体现,是用人单位在较短时间内最快获取对应聘者的能力的一种综合检测手段。教师在模拟招聘或面试结束后对学生的各个环节进行具体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自己进行完善。 “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实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单纯的诗词鉴赏等理论教学就与学生的才思泉涌、妙语连连的实际运用能力结合起来了。

3.理论与德育实践相结合

汉语言文学作为理论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若一味的强调理论的重要性则违背了我国“应用型人才教育”的倡导。由此就需要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力争“实践、创新、应用”还要遵从我国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将汉语言文学推向更广的社会层面,尤其是发挥“文以载道”的传统思想。例如:2011年4月1日,上海浦东机场一名留学生因学费问题与来接机的母亲发生争执就拿出行李中水果刀刺伤母亲。这虽是个案,但也要引起重视。教师教授先秦诸子散文孔子的《大学》:“为人子,止于孝”时可将“孝”作为一个专题。让学生认识到符合孝道,是为人子女的最基本的要求。不爱父母焉能爱他人?不爱家庭焉能爱祖国?以此类推,将“爱国”、“礼仪”等美德也作为专题,既学前人文才,又品思想,使学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道德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本科院校以及大专院校中不可缺少的专业,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承载的核心专业,同时也是国家或民族高等教育结构中的主流专业。汉语文文学专业教育,不仅关系着我国人民人文素质的提升,同时还关系着我国民族道德素养以及思想品质的形成。由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同时能够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将汉语言文学中的理论教师与实践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复合型人才,才能为其今后的就业奠定结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