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软件开发教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软件开发教程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高职教育;社会功能;社会需求
从计算机在中国诞生及发展的短短几十年间,计算机在中国已经取得卓越的成就。生活的数字化,教育的数字化和多媒体化,不得不提及计算机。然计算机虽好,在高职教育中,大多数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或许相对于以前,现在有更多的图片,影音设置,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但是同时却忽略了老师的能动性。事物的发展总是有两面性,有利有弊,我们之所以大力推行计算教育高职教育在大学的发展,只是因为利大于弊。在高职教育领域,计算机专业的划分依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划分,划分有专业和非专业之分,并且每个专业有自己的专攻。比如我们所了解到的:网络工程、软件检测、软件开发、还有设计游戏开发等。计算机软件是我们应用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及文档,通过计算机方便快捷的达到我们的目的。计算机网络是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周边设备,主要的系统工作流程是通过在网络操作系统中连接的通信协议,从而实现其最强大的功能同时也是惠利全社会的功能,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不同的发展方向,要求的人才却不尽相同。计算机软件专业在大学是非常受欢迎的同时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1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培养目标
大学生是一个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体,同时也是受到高素质高水平教育的群体,因此对于大学学生计算机软件专业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学生不但应该掌握计算机软件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还应该时刻关注国外先进的设计技术,学习经验吸取教训。对比与西方先进国家,国内外差距依旧是很大的,我国计算机技术起步晚,最初发展也慢,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社会人士都应该向美国,印度计算机发达的国家学习。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计算机软件的学习,从大一开始,专业和非专业在校大学生都必须学习,并掌握一定要求的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在中国几十年的探索,十二五计划列入重要的教育目标,开发研究出版了系列丛书,以供我们学习。并且实践证明近几年计算机在大学的学习应用还是非常成功的。计算机软件专业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是比较成功的,是值得我们探究的。
2计算机软件专业的社会需求
如今数字化社会迅速发展,对于计算机中软件的设计开发需求也是非常大的。计算机软件有c语言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讯设计、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等等课程,主要应对于社会生活的不同需求。在社会中,企事业需求大量的软件开发师、软件测试师、软件销售于推广人员,同时还需求计算机应用的、从事教育的老师等。计算机需求大,只要与电脑有关的都需要计算机人才,涉及教育、生活的领域多。计算机是新兴的技术,近几年来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人们对于计算机的认识也是有很大的进步的。开始时期的人们认为,计算机就是打游戏,就是会害孩子的罪魁祸首,这一偏激的的说法一直持续几年。现如今计算机、IT业却是人们热衷选择的专业。计算机专业人员通过计算机设计游戏,更新创新游戏,劳动获取智力成果。而时间证明,游戏是人们休闲娱乐的产物,也可以是智力锻炼平台,只不过凡事不可过度。如今依赖于计算机存在的游戏是火热的,同时需求也是火热的,同样的对于计算机专业的人员需求也是巨大的。计算机生存与需求之间,在社会各个领域生根发芽。
3计算机软件专业资格证的考取
对于我们来说,做什么都要有个保障。驾车需要驾驶证、人民教师需要教师资格证、各类技师也有各自领域的证件,以此证明是合格的,那么同样对于计算机专业的也需要证件。在各高校高等教育机构中要求学生考取此类证件,同时计算机对于高等代数、英语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要求学生掌握熟悉。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应用,并且高质量的具有创新意识的软件需求是巨大的,同时也要求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生,不可一味追求速度,重点是质量,才能够被人们认可,社会所传播。计算机专业高职教育初步探究,是不完善的,但是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机遇,这是一个学习增长见识,吸收经验的时段。我们不能自大盲目,也不可妄自菲薄,推广计算机软件的专业任重道远,完善计算机软件高职教育在大学还需我们共同努力。
4结束语
计算机是社会中的活力源泉,随着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我们对于外来事物的认识也不断深刻。国外的计算机技术是指得我们借鉴的。例如:具有“小硅谷”之称的美誉的印度,在高等高职教育中重视计算机人才的保护培养,鼓励创新发展和技术研究。而不是再创造。同时也可以通过印度为例,我们可以总结出,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与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发展虽有关系,但是最重要的是对于计算机软件专业的重视。对于我们而言,我们能够清醒的认识到存在这个问题,那我们就要努力去改变。重视计算机软件专业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加大投资、鼓励创新、保护科研成果,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在读大学生的兴趣,从而致力于计算机软件专业在高职教育及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常文萃,罗永莲.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程.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3
[2]杨志强.大学计算机基础,5版.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9
[3]李刚健.大学计算机基础.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计算机软件开发教程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软件保护、盗版
引 言
随着计算机软件行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作为产业的核心所在,是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增长的动力,担负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特别是金融危机后,软件作为第三产业的高科技产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构建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也成为学着们热议的焦点。
1、计算机软件的概念与特征
1.1计算机软件概述
"软件"一词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现常称它为软件。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它包括程序、相关数据、及说明文档。我国新修订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对其进行了进一步阐述,计算机程序是指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可以由计算机等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装置执行的代码化指令序列,或者可以被自动转换成代码化指令序列的符号化指令序列或者符号化语句序列,包括了源程序和目标程序。
1.2计算机软件的特征
现代知识产权理论趋于一致地认为知识产权的客体表现为创照性成果、经营性资信、经营性标记等多种形式。①计算机软件系统是一种提供人与计算机沟通的桥梁,它将使用者的命令转换成计算机的可执行程序,驱使计算机执行工作后,再把结果反馈给使用者。具体而言,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具有以下特征:
(1)无形性:计算机知识产权本质上保护的是研发人员的智力劳动产生的价值,并以一种客观形式表现出来,使知识产权创造者 以外的人能够了解。
(2)可复制性:计算机软件是通过计算机语言程序编写的,因此,客观上对代码这一载体的"可复制性"是显而易见的。
(3)确认性:我国商标权的获得,也是实行注册制,只有向国家商标局提出注册申请,经审查核准注册后,才能获得商标权。正是因为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像有形财产那样直观,这就要对其智力创造性成果的财产权予以审查确认。
(4)独占排他性:未经其权利人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否则就构成侵权,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周期性:由于计算机软件本身更新迅速、发展快,生命周期短。
(5)多样性:计算机软件由不同的语言、代码、符号以及不同的固定载体组成,其程序表现为形式多种多样,呈现出其作品性。
(6)专业性:计算机软件凝聚了人们潜心钻研与开发的时间和精力。其往往是集中了多数人的智慧凝聚而成,专业性强。
2、计算机软件行业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2.1 我国软件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我国的计算机软件立法一开始并未打算采取著作权保护的方式,而是准备采取单独立法的模式,并且也按照这种思路进行立法的起草工作②。在1989年的中美知识产权谈判中,中国方面承诺在制定著作权法时,将计算机软件列为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③。2001年又颁布了新《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制定和适用,构成我国软件著作权法保护的基本框架,使计算机软件获得了基本的法律保护。但是,从我国软件行业的发展过程来看,立法的滞后,软件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国内软件的盗版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2.2 国际计算机软件保护的现状
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问题,德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后来,英、美、德等国家学者也进一步提出了许多保护方案。在1981年美国著名的Diamond V. Dieher案(450U.S.175(1981))中,最高法院首次公开了一项计算机程序与硬件结合具有可专利性的判决。1991年,在东京召开的第三次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国际会议上,就肯定了国际上用专利法保护软件的发展趋势。
3、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重大意义
随着计算机软件产业的发展,软件功能也不断强大,技术的复杂多元化,已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可以完成,整个开发过程往往要集中多人或多个团队才能较好的完成,对于模块化的设计与编程也更加细化,分工也更加明显。由于计算机软件的程序、代码等容易被他人剽窃,模仿和广泛无限次的复制,也使侵权者可以不用成本的享受他人的劳动成果,从而获得利益。这样对计算机软件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更严重打击了新软件开发的积极性,阻滞了这个新兴产业的良性发展。因此,如何对计算机知识产权进行有效保护问题越发明显。
第一,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是时展的必然需要。对于计算机软件的保护不仅仅是法律问题,他关系到巨大的国家利益,是实现科教兴国的必然产物。
第二,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是依法治国的迫切需要。为了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鼓励发明创造,有利于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构建我国计算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
第三,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是产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一是将有利于提高我国计算机软件创造者的工作热情,发挥软件工程师创作的积极性。二是有利于在网络外部性方面凸显优势,计算机软件市场内消费者从软件产品中获得满意的程度随该产品的其他消费者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三是有利于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全球市场一体化的今天,有效创新营销手段,运用高科技发展产业已成趋势。
4、构建我国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4.1加强计算机知识产权素养,规范软件工程师职业道德修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软件运用在社会各个领域在广度和深度上迅速延伸,对其依赖也越来越强。软件工程师作为软件开发的核心,是直接关系产业发展的动力。由于软件工程师队伍的日益壮大,就软件工程师自身的能力水平,修养各有不同。因此,必须加强软件工程师综合素质,修养和能力的规范和培养,以便更好地发挥软件工程师的作用。
4.2 加强各级政府部门监管力度,引导计算机软件行业自律
我国的专利保护一般都是依靠司法保护来确定保护权利的实现,但在某些情况下,行政保护的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应增强专利行政机关的执法力度,和司法保护相协调,加强专利执法力量,提高专利行政执法者素质④。除了相关政府部门加强计算机软件行业监管力度外,行业自律也是保障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许多监管职能将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等行业协会和民间组织来承担,强化行政管理部门的有效行政执法,打击各种侵权行为,避免行为的继续和扩大,最大限度地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4.3 加强政府舆论法制宣传力度,严厉打击盗版事件
对于国外软件的盗版倾销,我国可鼓励国内政府,企事业单位优先购买国内软件。并大力宣传软件盗版的危害,让广大消费者尽量选用正版软件来使用⑤。进一步加大计算机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击非法音像制品经营活动,采取制作展牌、集中宣传、巡回展览和利用报纸加强舆论宣传等多种形式,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当然这种模式可以说是软件专门立法前的过渡阶段,不可否认,软件专门立法仍是软件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未来发展趋势。
注释:
① 吴汉东等,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②黄勤南.新编知识产权法教程[M].法律出版社,2003(2)
③寿步.软件网络知识产权--从实务到理论[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11)
计算机软件开发教程范文3
论文关键词:高职;Web技术;课程开发;教材编写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把“实施精品战略,抓好重点规划”作为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当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Web开发技术所使用的计算机教材适合高职教育发展需求的很少,特别是适合高职技能型、实践型、创新型教学的,以项目为导向、任务驱动型的教材更少。因此,探索建设适应高职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优秀计算机教材体系,是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高职软件专业web技术开发类教材存在的问题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软件学院的软件技术专业在两个方向开设了asp.net Web技术开发课程,一个是软件开发方向,另一个是软件工程方向,软件工程方向与“北大青鸟”合作开设班级,采用课程置换形式,很多专业技术类课程采用“北大青鸟”的accp系列教材。笔者在两个方向的班级都有多年的教学经历。软件开发班采用的教材有以下几次变动:2006年使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程不功等人主编的《asp.net2.0动态网站开发教程(第一版)》,2007年使用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刘乃丽主编的《asp.net2.0+sqlserver2005项目开发(第一版)》,2008年使用《asp.net2.0动态网站开发教程(第二版)》,2009使用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李强,魏峥等人主编的《asp.net动态网页设计教程与上机实训》教材。频繁更换教材的原因是以上教材都存在各种问题,难以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现对一些典型问题分析如下。
教材追求知识的全面性,忽略技能的实际应用软件技术专业的Web开发技术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会直接应用到课程涉及的基本技能。高职教育主要通过对具体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实际应用能力,培养适合岗位群工作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以期在有效训练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然而,目前的高职教材中理论内容过多,知识追求全面,具体的操作训练内容过少,特别是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能从中获取实际工作经验的教材更少,不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asp.net2.0动态网站开发教程》与《asp.net动态网页设计教程与上机实训》都有此缺点。
追求以实例说明知识,实例缺乏项目化特色还有一些教材注重以实例说明知识,注重实际操作,学生在课程完成后动手能力、编码能力较强,但是该类教材缺乏项目的支持,实例没有很好地融入项目。课程学完后,学生完成一个简单的功能还可以,但在完成实际项目时却无从下手,不知道怎样将所学的技能很好地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去。《asp.net2.0动态网站开发教程》与《asp.net动态网页设计教程与上机实训》都具有此类缺点,实例虽多,但未能把这些实例综合成一个或多个系统项目。
追求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忽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对技能知识理解的要求要高于其他高职技术课程,比如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对技能知识要求会做就行,可以不用理解其原理,而软件专业的学生要学会编程,仅仅靠模仿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能够创新,因此,对知识点的理解显得非常重要。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多动手、多实践,目的是融会贯通技能知识点并能灵活应用。而有些教材给出了2~3个完整的项目,对项目有简单的分析和设计,然后剩下的就是代码,晦涩难懂。这种教材只注重项目的完成,忽略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不能很好地建构系统、全面的知识框架。虽然项目完成了,但没有产生实际效果,学生理解的基础技能知识甚少,这是不符合软件专业课程以理解为基础的科学规律的。《asp.net2.0+sqlserver2005项目开发》教材就具有此种缺点,项目数量达到9个,但却忽略了对基础知识的必要讲解。
教材内容针对性不强计算机知识浩如烟海,仅仅一个asp.net技术,微软网站中的帮助文档就有几千页,所以选择好合适的内容是教材建设的关键。有些教材只注重知识内容的罗列,力争面面俱到,事实上很多内容在实际中很少用到,使用这种教材的教学结果就是浪费学生大量的宝贵时间。
内容不准确内容不够准确甚至有错误也是很多教材的通病,通常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编者本身对技能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二是编者不负责任,编教材只是为了某种目的或为了完成任务。教材技能知识不够准确对学生的危害极大,往往会影响学生对技能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这就要求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教材之前,应该客观评价自己是否具有准确表述技术技能知识点的能力,而且在编写教材时要本着对学生、对自己、对大众负责的态度。上述提及的教材或多或少地都存在此类问题。
“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化”是高职教育教材建设的发展方向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在课程改革方面的精神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2)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3)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4)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于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5)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文件的精神是要求培养学生具备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等相关素质,这是高职教育的价值取向。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的高职院校中70%以上开设了计算机类专业,计算机类专业的在校生已具有一定的规模。迅速发展的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教育面临着一个共性的问题,即学生就业后对实际应用中的技术并不很熟悉,现场操作能力不强,与岗位技能要求有距离,而技术更新的速度很快,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调整相对较慢,低端计算机类专业人才日渐饱和,致使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日益加剧。表面上看,IT专业的培养人数与整个行业的需求量基本相当,但来自企业的声音是学校培养的学生数量很多,但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很少。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应届毕业生缺少实际经验,企业岗前培训需要时间较长。其实,企业对于大学生的需求除了专业知识以外,还希望毕业生能够认同企业文化,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有较强的自学能力、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Web开发技术课程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将直接应用的一门技能课程,因此,此类课程的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与职业素质。我院软件工程方向的专业技能课主要讲授accp课程体系,目前使用的是Accp5.0教材,教学效果较好。由于市场上Web类教材存在诸多缺点,我院组织教师编写了《asp.net讲义》,该讲义参考accp课程体系,贯彻教育部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精神,通过直接到合作企业调查、查询网络招聘信息、召开一年一度的往届毕业生座谈会等多种方式,了解企业最需要的人才与技术,开发出一套适合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提高的讲义,该讲义在软件开发方向班级中使用,教学效果良好。综合分析市场上Web技术教材的优缺点,结合Accp5.0教材的优点及我校自主开发的《asp.net讲义》编写思路,要开发出符合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符合Web开发技术类课程特点的教材,应该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以最终就业为目标选取教材内容保证学生就业是教材编写的根本出发点。职业教育教学的本质不是科研教育而是就业教育,教学的目标就是保障就业,利于学生就业的知识技能就讲,不利于就业的就不讲。因此,在教材编写之前,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网调查当前各种动态网站使用的技术,还要到软件开发企业调研用人状况和技术需求,或查询网上招聘软件开发人员广告中所要求的技能,从而在宏观上决定教材编写的内容,保证学生学完课程后能成为受企业欢迎的人才。
以常用实用技能为核心细化教材内容在课程微观内容的选择上,所选的技术应是能解决实际工作中实际问题的技术。Web开发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集中在解决软件开发项目中所涉及的技术工具、技术框架、开发流程及编码调试经验等方面,内容的选取要符合10/20/70原则,即要将技术分成3类,10%是企业经常使用的技术,如页面数据的传递、session、response、ADO.net技术等,这些技术几乎在任何Web开发项目中都要用上;20%是企业较常使用的技术,如用户控件、httphanler、httpModule技术等,这些技术在项目中使用的频率较多;70%是企业很少使用的技术,或是在特殊项目中可能用上的技术,如图像处理技术,只有做图像处理类项目时才会使用。教材的内容安排应重点讲解10%的核心技术,而对70%较少用到的非核心技术可只做介绍,或干脆不讲,而对20%较常使用的技术可弱化讲解。总之,以用为本,学以致用,不用不学,学了就用,综合应用,要让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学习最实用的技能。
以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模式组织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整体安排必须以项目为中心展开,并应适当地把项目分割成多个任务,每一次课以完成一个或多个任务组织技术内容。项目的选择要考虑企业性、实用性、教学性、趣味性。所谓企业性,即项目应该是来自企业的实际项目;所谓实用性,即项目应该是普通的、工作中经常会碰到的项目;所谓教学性,即项目应适合教学,不宜太大,使学生在熟练掌握技能的同时易于理解知识原理;所谓趣味性,即项目应能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材学完以后应保证学生在学到更多的常用技能的同时,积累项目经验和更多的行业知识。例如购物网站,这类项目就具有企业性、实用性、教学性、趣味性的特点。
计算机软件开发教程范文4
【关键词】 高职、软件课程、教学方法、项目开发模式、应用型人才
在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愈来愈快,同时对社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急迫,为了满足这个需求,必须培养一批专业的技能型人才,来达到社会发展需求之目的。计算机专业向来以高就业的姿态被人们所认识了解。随之而来的高职计算机技术教育学校也遍地开花。但是在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之后,所出现的问题是毕业的学生就业率极低,在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排行榜中计算机专业的排在最后几位,并且大多数无法就业的来自高职院校。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之局面呢?问题的根源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只开展计算机专业课程,对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不甚了解,比较盲目的开办高职学校。所以高职计算机教育是我们当今所面临的难题之一,如何做好高职教育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所在。本文作者就当今高职教育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做了分析研究。
一、当今高职计算机软件课程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当今的高职计算机软件课程教学虽然懂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理,但是都是以理论为重点,而对于实际的操作经验却十分的匮乏。对于学生的教学,任课老师都是以课本知识来照本宣科,很少结合实际的软件工程实践经验来指引学生对问题的研究与探讨,而在日常教学中的上机实践,也只是书本上一个简单独立的小例子,根本不能使学生彻底深入的对计算机软件课程所了解,不能掌握知识的精髓所在,只懂得一点皮毛而已。然而就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所走出来的学生就会很难适应软件技术岗位的工作,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很好的分析并给以解决的方案,使得这样毕业生在自己的工作中很难胜任。造成学生毕业后无法胜任工作的另一个决定性原因是,在日常的软件技术教学过程中都没有很科学系统的来教学,都是以自己的专业教学为中心,对教学的目标和主体不明确,即使是学生掌握了课本上的专业知识,但是不会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使得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在日后的工作过程中根本无法施展,遇到问题无从下手,使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不能发挥自身应有的价值。二、解决方案探讨
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矛盾所在是没有真正的明白办学要适应市场的需求,教学过程中设置的专业课程要与市场的发展需求相匹配,培养的学生要适应市场动态之变化,学生要在市场经济中体现出自身的素质。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的推陈出新,包括;教育内容的丰富,教育方法和教育质量的改进等,才能使毕业后的学生来应变瞬息变化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学校要充分利用好自身的硬件条件,如图书馆等。使学生不断的充实武装自己,并且鼓励学生在实际的工作实践中来证明自身价值,以便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上使自己如鱼得水,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为企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教学对象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面对这样的现状,不少的高职院校都大张旗鼓的扩大招生,来填充市场岗位的空缺。随着生源的不断递增,高职院校会降低自己的入学门槛,不管是分数低的还是自身素质低的学生全部收入自己的院校,对于这部分学生,他们一般对文化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底子薄,自律性也很差,致使这部分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不能很好的对知识的学习,大多是虎头蛇尾的学习模式,刚开始会认真的听讲学习,而后来就会放纵自己,荒废自己的学业。这种现象的出现,给高职教学过程中造成了不小的难度,如何解决这种局面达到教学的目的,是我们高职计算机软件教师所要面临的难题,教师只有掌握更多的教学技巧和辛苦付出,才能给社会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专业性人才。
四、根据培养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安排教学计划、教学方法
对于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它所注重的是学生对专业性知识的掌握,使得学生明白计算机硬软件的理论知识,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运用自己的知识对计算机软件开发以及系统维护等方面施展自己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有用的专业性人才。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把所有的课程融汇在一起形成体系,分清课程的主次,高职院校不同于其他的本科院校,它所侧重的是对学生专业性知识的掌握,对专业性技能的培训,因此高职院校在实际的教学计划中要多要求学生勤动手操作,对于那些和专业性知识关联不大的理论知识应该放在次要部分,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以便积累更多的实际应用经验。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活动是以培养学生为目的,同时对于从事教育活动的老师要求也将更加严格,老师不但需要掌握更多的专业性知识来丰富自己,还要因材施教,了解学生特点,让学生能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相应的专业性知识,以便达到教学效果与目的。
五、软件项目开发模式的引入
高职计算机教宣导“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导的教学思想。侧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软件课程的教学中引入软件项目开发模式,推出学生能容易接受的调整,来实现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5.1、以项目完成为目标的学习
在每节课程之前,授课教师都应该对这节课的应用目标做出制定,并且选取易于学生接受的实际项目,并对这个项目做出统一系统的划分整理。对与本节课程要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分清教学顺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来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很容易的接受教师的讲解,对于不易学生理解的知识点,教师要通过不同的形式来给学生进行讲分析,比如列举些与实际生活很贴近的小例子来给学生进行讲解演示,最终让学生明白了解此问题点,达到教学的目的。当每节课结束后,教师还应该指引学生利用课堂上所讲解的知识点来完成该项目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使学生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
5.2、项目开发与课程设计相结合
软件课程设计是学生实际实践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因为种种客观因素不被重视,将软件项目开发与教学体系中的课程设计相结合,先将软件开发案例从需求分析到框架形成,开发实施、测试及维护等整体讲授给学生。然后学生会以先前传授的知识来完成项目任务。此类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感受到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通过协力合作,让学生们明白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所要面临的问题,对待问题要胸有成竹,迎刃而解。通过此类的教学模拟,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积累相应的实践开发经验。在课程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做好课程设计指导书。由于学生缺乏实际的社会实践经验,指导老师在每节课程之前都要事先准备好课程设计指导书,甩掉以往以命名主体的做法,而是充分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比较了解的行业来自主命题。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学习的积极性也起到了调动作用。
二是做好需求分析。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是重中之重,需求分析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先决条件,但同时因为主客观条件的存在,使得学生不能在实际生活中来实现,因此教师应该根据题目的需求,指导学生做些模拟训练调查。
三是项目分析设计及项目实施。根据需求进行项目的系统分析设计、建立数据库、编制应用程序、数据入库等。
四是测试及维护。强调培养学生的测试能力,要求对每个模块进行单元测试和边界测试,让学生体会测试能很容易消除一些隐患。它能培养学生的软件技术职业素养。
五是验收总结及文档。整理项目各阶段所产生的文档,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还需每个人写出学习全过程的心得总结。
五、考核
考核作为一种评判标准而存在,它会全方位的贯穿整个课程学习的始终。它从项目小组设立起就开始了考核,它包括项目小组集体成果和个人作用以及工作态度,以及答辩成绩。
参考文献
[1] 程达.教学目标论.湖南教育出版社[M].2001.
计算机软件开发教程范文5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操作系统;教学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03-0097-04
中图分类号:G642
1 背景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量大和社会需求面宽的现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鼓励办学单位对毕业生进行4个方向的分类培养,即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以及信息技术。文献1构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4个方向的公共核心课程,其中操作系统是8个知识领域之一。近20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嵌入式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新技术的兴起,各高校新增不少对应课程,但是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依然是一门重要课程。
信息技术是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与计算机关系紧密。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软件,而近年来以Linux为代表的开源软件和嵌入式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操作系统的发展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2 信息技术与操作系统课程教学
信息技术内容较为丰富,但我们不是探讨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是分析信息技术与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的关系。我们主要关注2个方面:1)教与学过程中涉及的信息技术;2)专业培养计划中相关的课程。另外,操作系统课程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与实践能力,以及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认知、分析、设计与应用能力的重要课程,因此我们仍然认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要以“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的目标、作用和模型,从资源管理的角度领会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实现过程”为主线索完成课程教学。
2.1对教与学的影响
通过微软中国和Linux中国等网站,教师可以了解与操作系统相关的新闻、技术和技巧,提高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有较多的时间花在网络上,因此教师布置一些需要通过搜索信息或者访问一些课程相关网站才能完成的作业,既有利于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该课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
2.2软件开发平台对教学内容的影响
操作系统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系统与模块并重、设计与应用并重和内容广泛且知识更新快等特点。对于一部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软件开发可能是他们将来的就业方向,因此学生从软件开发平台的角度理解操作系统课程是有必要的。在Windows NT之前,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平台多是Turbo C,之后是Visual Studio 6.0,现在是.NET框架。在计算机软件工程师眼里,操作系统是一个提供一系列系统调用(或API)的基础性软件,因此教师在相应的章节教学中注意这些变化是可以提高教学效果的。
2.3开源软件对教学的影响
随着开源软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日益增强,Linux在服务器、桌面、行业定制等领域获得长足发展,尤其在服务器领域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较早开放源代码的软件,Linux将引领未来软件发展的方向。基于Linux开放源码的特性,越来越多大中型企业及政府投入更多的资源开发Linux。Linux是一个类UNIX操作系统;由于UNIX是世界上使用最普遍和发展最成熟的操作系统之一,Linux作为UNIX的克隆版本使得Linux用户可以从很多方面得到支持和帮助。
考虑到Linux在不同领域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因此我们培养学生在Linux环境下编写程序的能力,是一项面向就业市场和对广大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生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的工作。如果实践教学平台是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那么一个不足就是Windows的集成开发环境屏蔽了细节的实现,它不利于学生对程序代码编译和调试的理解,即不利于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而Linux编程环境则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个不足。此外,我们可以从各种途径找到Linux的内核和应用软件的源代码,对这些代码进行分析与运用也是培养程序设计能力的途径之一。
2.4嵌入式技术对教学的影响
嵌入式系统是一类特殊的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其中操作系统是最重要的软件。分析嵌入式系统和嵌入式开发过程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思考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智能手机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嵌入式技术,而智能手机软件开发则随着智能手机越来越广泛地被使用而得到关注。因此,在各个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如在内存管理这一章,教师可以对比通用型操作系统与嵌入式操作系统中相应内容的不同点,运用对比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操作系统课程的理论教学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一般来说,其后续课程有嵌入式系统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Linux环境编程、.NET等。因此,研究操作系统与其他专业课程的结合点,完成操作系统作为其他专业课程背景知识和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组织,对于后续课程教学及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有重要意义。
3.1突出原理,加强理解
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原理,适当了解该课程涉及的前沿知识和技术。对于教学来说,学以致用是最重要的。搜索引擎使得信息获取相对容易,因此教学过程的侧重点将由强调对知识点的记忆转向对知识点的理解,即由传统的先记忆而后理解,转变到信息时代的先理解而后记忆(如果忘了知识点的内容,凭借无处不在的搜索引擎,可以根据记忆碎片查找到知识点),并将内容分成原理性知识和具体实践2类。对于前者,要抓住其内容本身变化不大的特点,不断精炼教学内容,使其通俗易懂。
由问题出发讲授相关原理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比如,由“多任务并发执行如何完成”这个问题,可以引出中断和进程等概念。换个角度说,这是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提出方案,营造一个“学习型”教学氛围的方法。突出原理,也是突出原理所解决的问题。有了学习上的“问题”,那么引导学生使用搜索引擎提高对原理的理解,则是信息技术影响下理论课教学的一种新方式。
3.2围绕课程间的结合点,提高学习兴趣
“纸上得来终觉浅”,理论教学要结合实践教学才能加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操作系统的理论内容较为丰富,因此实践教学的课时相对较少。操作系统后续课程偏向应用实践,如果教师能够对课程间有联系的知识点有意识地理清并讲透,那么在进行相应课程授课时就可以使学生对这个知识点加深理解。
与实践教学联系紧密的知识点能够引起学生较大的学习兴趣。对于嵌入式系统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后续课程,教师如果能在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回答操作系统为网络通信提供了什么、为数据库系统提供了什么功能模块、操作系统与嵌入式软件系统是什么关系等问题,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与其他专业课程的结合点出发,相关知识点的讲述要有详细及概要之分,如对后续课程中的核心内容可概要讲述,而对后续课程中与操作系统原理相关的内容可详细讲述。
3.3设计平时作业,改进考核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考核方式对于引导学生学好相应课程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改进考核内容,减少对记忆性知识的考核,加大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在检验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过去的考核方式大多以期末笔试为主,适当考查实验报告和平时课堂表现。我们尝试改革“重期末、轻平时”的课程评价模式,将课程考核贯穿教学全过程,增加平时作业在考核中的比重,把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提高到50%~60%;根据课堂进度布置相应作业,以让学生了解相应的前沿知识和一些扩展知识。
改进考核的方式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①布置与课程进度相关的作业;②利用网上的资源如源代码资源,布置一些功能实现复杂的作业;③在有网络共享资源的前提下避免学生抄袭,即定义考核标准。另外,建立相应的教学辅助资源库,有助于制订更合适的考核标准。
布置平时作业是引导学生拓展知识面的一种表现。课程教师在这个环节上的角色是“指路人”。比如,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布置作业引导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尤其是Linux和Windows的发展历史;操作系统与编译原理、软件开发平台的关系;操作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关系;通用型操作系统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区别。
4 操作系统课程的实践教学
计算机专业规范提出3种类型:科学型、工程型和应用型。操作系统领域对科学型、工程型和应用型3个认知层次有不同要求。操作系统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首先得服务于相应专业的培养计划,我们就是在这个前提下讨论教学。对于实践教学的研究,我们应该根据专业定位,结合当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合理设计实践教学辅导材料,以加强实践教学效果。
4.1从应用角度考虑实践教学
教师从实际的应用软件开发出发改进实践教学内容,可包括2个方面的内容:①实际软件开发过程中,操作系统很多功能都是以各种各样API形式出现的,因此操作系统课程的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往往表现为一个个的函数名,用户通过设置这些函数的具体参数使用操作系统的功能模块,但这会导致学生误认为操作系统理论不重要;②在系统架构的层次上,很难说明是操作系统的哪个知识点产生了作用,但必须要有对操作系统较为准确和透彻的理解才能完成系统架构。
4.2作好前后课程的衔接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开发分为2个层次:①对于层次较低的实验项目,学生需要在前期课程如程序设计基础和数据结构的知识基础上,结合自身对本课程中算法的理解并参考网络上的一些资源和代码,进而完成实验内容;②对于层次较高的实验项目,根据教师从实际生产项目中提出的问题,如教师自己的项目及大学生创新训练平台提供的项目,学生有针对性地分析问题、建立模型、设计算法并完成实验。
教师需从与其他专业课程的结合点出发,作好操作系统课程实践教学与后续课程的衔接。一方面,本课程实践教学以加强学生对操作系统原理的理解为主;另一方面,后续课程既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性实验,又要适当地复习前面操作系统课程知识点和重复一些重要的知识内容。
4.3Linux程序开发平台
Linux程序开发平台在操作系统实践教学中是辅助手段,不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学生需要在2个层次上进行学习:1)根据实践教学辅导材料自学Linux的一些简单字符操作,了解Linux下集成开发环境的搭建、程序设计语言的运行流程、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等;2)利用Linux自带的一些共享代码,有选择地学习Linux初始化过程分析、Linux文件系统分析等。
总之,操作系统实践教学内容要分层次,既要保证大部分学生对于原理的理解,又要兼顾热爱积极探索的学生的需求。
5 结语
操作系统课程具有自身的特点,与编译原理、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专业核心课程相比较,操作系统课程有概念解释相对繁琐、缺乏严密的数学模型(与编译原理相比)、难以设计与课程联系紧密的程序设计作业(与数据结构课程相比)、与实际工作直接联系少等特点。操作系统课程的这些特点使得它显得晦涩难懂。结合新技术,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内容;考虑前后课程的衔接,有层次地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合理布置平时课堂作业,改进旧的考核方式等,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当然教学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需要在实际教学中逐步完善,因此有待我们进一步努力。
参考文献:
[1]蒋宗礼,王志英,李晓明,等,构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课程[J],中国大学教育,2007(11):45-47。
[2]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73-277。
[3]盘点Linux现状及未来发展[EB/OL],(2010-01-14)[2012-08-06],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0-01/14/content_12808302,htm。
[4]王俊伟,吴俊海,Linux标准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9-10。
[5]阮越,Linux教学实验系统的一种构建方法[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9(3):227-231。
计算机软件开发教程范文6
关键词: 高职高专 数据结构 实践教学 方法 应用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重要理论基础课程,更是计算机学科的核心课程。它涉及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组织和处理,以及相应结构上的算法设计和初步的算法性能分析技术。其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在计算机科学中许多有深度的研究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该课程为学生今后从事理论研究、应用开发、技术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该课程具有相当的抽象性和动态性,虽然学生在学习《数据结构》课程时,已学过程序设计语言,但仅是初学,并不精通,再加上学生底子比较薄弱,对于抽象的数据类型、动态分配存储空间等概念,在理解上有较大的困难。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最常用的数据结构、理解数据结构内在的逻辑关系、掌握数据与关系在计算机中存储表示,以及在这些数据结构上的运算和实际的执行算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这一门课程的目的和宗旨。
一、教学现状分析
笔者多次讲授数据结构课程,采用的教材是清华大学出版的由严蔚敏、吴伟民所编写的《数据结构》(C语言),该教材内容全面,对于基本概念和算法表述得也比较精练。当前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多数是以课堂讲授为主,重点给学生讲授数据结构课程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只讲授各种结构基本操作的算法,而忽视将算法用相关程序语言实现和上机调试的过程,再加上课本中也仅仅是将算法用函数来描述,而没有用C语言来实现这些算法。这导致部分学生被动地学习这门课程,他们认为该门课程理论性强、难以理解、课堂枯燥,甚至不能理解其对计算机专业的重要性和用途。再加上高职高专类的学生习惯即学即用,学习每门课的目的性很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急需改进。以下是笔者对于在数据结构课程中实践教学方法应用的几点思考。
二、加强实践教学方法的应用
1.重视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
上机试验是经常采用的一种实践教学方式,为了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对于基础理论知识应用能力,笔者对实验内容进行了设计,一方面保留基础性实验,例如:线性表的基本操作,栈、队列、二叉树等的基本算法,用C语言实现编程实验等。这样,学生能够较顺利地通过实验,并及时理解和消化课堂教学内容,也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学习热情会进一步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增加一些实用性强的、难度略大的实验,例如火车调度、家谱插入、查找问题等。笔者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算法流程,然后上机编程调试。这样一来,一方面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与问题的分析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协作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据结构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加强实践指导环节
在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上机试验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而教师要真正发挥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加强对学生上机实验的指导,给学生明确的实验要求,并进行必要的上机辅导。
为了切实使学生掌握程序开发的方法,并且为后续课程做准备,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按软件工程方法列出需要学生完成的题目和应遵循的实验步骤,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来完成实验。另外,教师应要求学生在上机之前预习实验的内容,并给出一些与本实验有关的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同时列出相应的参考资料或参考书,让学生在上机之前通过查阅参考资料或参考书,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实践实训力度
教师可以通过项目实训、课程设计等来加强实践实训的力度。加强数据结构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本课程的实际应用是离不开的。为此,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更应加强实践实训的力度。在项目实训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软件开发的项目,将学生分组,利用机房设备,让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项目开发实训。通过项目实训,学生能够明确数据结构课程在软件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更能完成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并熟悉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切实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程设计就是根据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应综合考虑教材各章的知识点,设置出一整套实用的题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综合实验来完成这些题目,可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当然,这些题目应该是面向实际生活的、联系专业的、理论性和实用性都较强的综合性题目。课程设计既能提高教师的水平,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加强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要完成数据结构课程实践教学的指导环节,教师应具备开展实践教学的能力。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有一个过程,教师除了自身应具备钻研和创新精神之外,还要注重自身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实验教学能力。同时,学校也应注重对于教师的培养,只有教师自身具有了计算机软件行业的经验才有能力指导学生的实践实训。因此,笔者建议学校采用顶岗实训的方式,适当安排骨干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训,积累工作经验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
由于《数据结构》课程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消化及应用该课程。
参考文献:
[1]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