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康复护理的内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年人康复护理的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年人康复护理的内容

老年人康复护理的内容范文1

【中图分类号】 R651.1+1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135-01

对于老年人群中的脑血管意外或者脑部损伤等疾病多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完成后对患者的护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恢复情况,如果护理不当,患者的死亡风险会增加[1]。康复护理在老年患者术后恢复中的应用价值逐渐得到重视,但是关于康复护理时间尚未形成统一[2]。本文结合我院20158-201712接诊处理的100例脑外伤患者,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康复的影响,详细内容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资料为100例脑外手术老年患者,收治时间20158-201712,依据床位编号分组,对照组: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分布在62岁―78岁、平均年龄(664±41)岁。观察组:50例,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分布在60岁―76岁、平均年龄(665±40)岁,借助于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性别、年龄等资料分析显示差异较小(P>005),满足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根据脑外手术护理常规开展护理。

观察组:常规护理,并在术后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包括:(1)全程心理护理,通过沟通明确不同患者心理状态,针对性心理评估,依据异常心理缘由,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确保患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2)压疮预防护理,患者术后需要卧床时间较长,定期辅助患者变换,观察受压部位的皮肤情况,保持皮肤干燥清洁,于受压部位放置棉垫等,避免压疮产生;(3)康复护理,充分利用良肢位摆放、关节被动活动、床上肢体主动活动、平衡训练、站立训练、作业疗法等实施早期循序渐进的护理;(4)饮食干预,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并落实饮食护理计划。

13观察指标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临床护理满意评分,其中生活能力使用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自理能力越强,其中轻度缺损:>60分;中度缺损:40-60分;重度缺损:

14统计学分析数据分析使用SPSS200软件,各项参数均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差异性对比用t,P

2结果

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临床护理满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显著(P

3讨论

老年人群大多存在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异常情况,是脑血管意外的高危人群,多数患者发生脑血管意外后需接受脑外科手术治疗。老年人群由于具有特殊的生理结构,比如自身免疫力下降、行动不便、术后恢复慢等,这些都对老年人群术后护理提出了严格要求[3]。

老年人康复护理的内容范文2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老年;康复护理

股骨颈骨折时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手术治疗仍然是此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成功固然重要,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下降,会增加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康复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择我院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72例进行康复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股骨颈骨折患者72例,其中男33例,女39例,年龄60~83岁,平均(71.4±10.3)岁。致伤原因:交通车祸伤23例,跌倒伤49例。以上患者中,合并高血压23例,2型糖尿病患者1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7例。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头下型30例,经颈骨折型23例,基底型19例。以上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5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21例。

1.2 康复护理方法

1.2.1 心理康复护理 对于老年人来说,都希望自己健康百岁。当发生股骨颈骨折时,老年患者的心理会产生很大负担,会因为不能行走而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再者,患者可能不适应病房环境,加上疼痛,患者的睡眠受到很大影响,有的患者担心会给家人带来经济负担,急躁、危机感、焦虑这些不良情绪就会大大加强。根据此类患者的心理特点,护理人员要给患者耐心指导,耐心讲解手术及术后的相关知识,态度要和蔼热情,能够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可以让成功手术的病例现身说法,消除老年患者对手术的疑虑,取得患者的信任,尽量满足患者需要,取得患者主动配合,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预防并发症 预防褥疮:可在患者的骨骼隆起处按摩,擦拭酒精,促进此处的血液循环。根据情况,可使用充气床垫,有利于减少软组织受压而影响血压循环,对褥疮起到预防作用。预防患者出现坠积性肺炎:在住院期间,鼓励患者做深呼吸,提高肺活量,帮助患者进行定时翻身、拍背部,可根据患者具体临床情况,给予雾化吸入等措施便于痰液排出。防止血栓形成:对于老年人来说,脑血栓形成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可适当给予抗血小板药等药物。防止泌尿系感染: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要在2000 ml以上。预防便秘:此类患者卧床时间比较长,再加上摄入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少,患者容易发生便秘,护理人员可指定患者进行腹部按摩有助于排便,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给予缓泻药物。嘱咐患者摄入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等。

1.2.3 术后早期康复锻炼 患者术后1 d,采用低斜坡卧位,在护理人员帮助下逐渐增加患者斜坡卧位的高度;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患者患肢的股四头肌以及臀大肌做舒缩活动,可采用收缩10 s,而后放松的模式,可反复练习,一般每组做20次,每天做4组。嘱咐患者利用双上肢牵拉床上的吊环,利用健侧下肢做支撑,抬高臀部,在护理人员帮助下,保持骨盆平衡,一般臀部抬高床面约20 cm左右,此锻炼每组做10次,每天做3组。在术后的第2到第7天之间,继续协助患者做股四头肌、臀大肌的舒缩活动和臀部抬高锻炼。同时对健侧肢体也要进行锻炼,主要是主动锻炼。在护理人员帮助下,进行髌骨推移锻炼,患者取仰卧位,推动髌骨,是髌骨在上下左右等方位运动,每组做20次,每天做4组。在护理人员协助下,让患者进行屈髋、屈膝等锻炼,在进行屈髋屈膝等运动时,关节活动范围要从小到大,禁止内收和内旋等动作。对于患者屈膝锻炼要从15°开始,每天锻炼可增加5°。患者取仰卧位,进行患者的外展运动,可在患者的两腿之间方一个枕头,主动做夹腿动作,持续10 s,每组做20次,每天做4组。对患者进行侧卧位患肢的外展运动,在护理人员协助下,把患者的患肢和身体同时转为侧卧位,也在两腿之间放一个枕头,禁止进行内收内旋动作,每组做20次,每天做3组。在卧床期间,鼓励患者在床上完成自己能做的活动,争取能够自理,比如梳洗、换衣服、进饮食等动作。

1.2.4 术后离床的康复锻炼 在术后的第二周,根据患者屈髋、屈膝动作完成情况,可搀扶患者进行离床锻炼,对于下床方法,可根据以下顺序进行,患者先移动到健侧床边,然后健侧下肢现离开床并脚着地,而后扶双拐站起离床。患者要上床时,可让患肢先上床,动作和以上顺序正好相反。在离床活动的第1天,可站在床旁站立,站立时间为10 min左右,或者根据患者情况,做轮椅离床活动,每次15 min,每天做3次,在锻炼过程中,逐渐让患者拄着双拐开始地面行走,根据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步行时间和距离可逐渐增加,但是每次步行时间不要超过20 min,在患者离床活动期间,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要在床边守候,防止意外发生。

1.2.5 出院指导 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合理饮食,加强营养,防止过重。嘱咐患者要戒烟戒酒,提高机体免疫力,平时要保持心情舒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出院后的康复锻炼计划,在患者家属的督促下执行。在术后的第2个月,患者避免在床上盘腿而坐,避免髋关节发生外展、外旋。患者可坐在床沿,双脚可踩在脚蹬上,利用双臂把上身撑起,而后抬起臀部。同时要对患肢做主动锻炼。术后第3个月在仰卧位下进行患肢内收外展练习,坐位下行股四头肌抗阻练习。还要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练习,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 结果

本组72例患者治愈出院,没有患者发生褥疮,静脉血栓以及感染等并发症。随访6~12个月,评定本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其中优为54例,良14例,差4例(患者偶有疼痛,给予镇痛药缓解),优良率为94.4%。

3 讨论

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来说,其治疗目的是让患者尽早离床活动,预防因为卧床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和伴随疾病[1,2]。手术成功固然重要,但是术后康复护理会影响到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康复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康复护理和指导有利于患者患肢的功能恢复,特别是功能锻炼方面,锻炼内容更具体更详细[3,4]。在本文中,通过心理康复护理、预防并发症、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术后离床的康复锻炼、出院指导等方面的康复护理和指导,72例患者治愈出院,没有患者发生褥疮,静脉血栓以及感染等并发症。随访6~12个月,临床治疗效果:其中优为54例,良14例,优良率为94.4%。说明康复护理有利于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此类患者术后功能恢复。

参 考 文 献

[1] 刘建华,何俐,廖云.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现代医学,2006,34(5):354-355.

[2] 程玲.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护理学杂志,2008,23(8):19-20.

老年人康复护理的内容范文3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 老年患者

1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系统组织器官的生理机能衰退,老年人适应能力减退,抗病能力底下,易患各种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如脑血管病、心血管病、慢支肺气肿、糖尿病等。

2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工作几十年的老年人,一旦从岗位上退下来,由于生活环境、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的变化,导致各种心理障碍。他们中绝大部分人患有老年慢性病,有些老人还经受丧偶的沉重打击,往往使他们产生生活情绪低落、悲观、恐惧、孤独、易激动、固执、任性等各种异常心理。

3 康复护理

1)心理护理老年人自尊心强,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护士应根据病人的经历、文化素质、生活习惯、业余爱好,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了解其病情、思想顾虑以及心理需求,做到面带微笑,称呼适当,服务周到、体贴、热情,举止文雅。通过护士的行为、言语、表情和姿势等方式去影响和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老年病人很自然地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视,从心理上得到满足和温暖,例如,我们应该主动热情地与病人打招呼,看见病人行走不便应主动上前搀扶,当病人大小便污染床单时,护士及时给予更换清洁床单,从而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语言是既可治病又可致病,因此我们在工作中避免生、冷、硬、顶、推的现象,对病人提出的问题,避免使用那些刺激性、暗示性语言,不要强制责难,应如同亲人一样尊重他们,让患者有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觉。

2)饮食营养的护理 老年人消化机能减弱,胃肠功能常发生紊乱,加上咀嚼不好,故对老年人我们要做到“三高、一低、四少”,即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脂肪,少盐、少油、少糖、少辛辣调味品。食物种类要多样化,选用适合老年人食用的新鲜、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饮食要荤素搭配,以素为主;粗细搭配,多吃粗粮;干稀搭配,混合食用i生热搭配,适量生食。食物尽可能做到色香味美、多样性。吃饭要有规律,细嚼慢咽。一日三餐或少食多餐,戒烟酒,不暴饮暴食。老年人肠蠕动减慢常有便秘,因此,保证足够的饮水量,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3) 睡眠的护理 老年人易激动或睡前过度思考问题,同时对外界的光、声、冷、热等较敏感,身体的某些不适都直接影响睡眠。充足的睡眠能增强防御疾病的能力。为保证老年人的睡眠,应使室温控制在2O℃左右,湿度50% 一60% ,协助病人舒适,关闭走廊的顶灯,开地灯,减少噪音。对睡前用镇静药习惯的病人应遵医嘱协助病人服药。护士应了解该药物的作用时间作用时间、副作用及用药后的效果 。

4)运动的护理指导老年患者活动应遵守“安全第一”的原则。根据老人的健康状况、体力基础、心理素质等个人特点选择适当的锻炼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科学锻炼,如散步、跑、气功、保健操等,运动量要从小到大,循序渐进。告诉老人锻炼身体时要进行自我监测,其内容包括主观感觉和客观检查(脉搏、呼吸、体重等)。运动量的适宜标志是:锻炼后有微汗,轻松愉快,食欲和睡眠良好,虽然稍感疲乏,肌肉酸痛,但休息后可以消失,次Et感觉体力充沛,有运动欲望,表明运动量适当。老年患者除体育锻炼外,还可做一些如听广播、看电视、欣

赏音乐、下棋等休闲活动。

5)康复训练包括基本活动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坐、立位平衡训练,行走训练)和日常生活训练。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康复训练措施要尽早开始,可缩短病期,减少后遗症,防止或减轻功能障碍,让患者做到部分或全部生活自理。如为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对患者进行的被动运动和按摩;对肺气肿病人进行腹式呼吸训练,重建生理性的腹式呼吸;对偏瘫患者实施的穿衣、系扣、解扣、进食、人厕等一系列训练护士可先训练其简单的动作,再由简单向复杂过渡,循序渐进。

老年人康复护理的内容范文4

一、充分认识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重要性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龄化速度较快。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口大幅增加,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强劲,目前有限的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以及彼此相对独立的服务体系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迫切需要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与养老相结合的服务。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增加就业,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基本原则。

保障基本,统筹发展。把保障老年人基本健康养老需求放在首位,对有需求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以机构为依托,做好康复护理服务,着力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对多数老年人,以社区和居家养老为主,通过医养有机融合,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健康养老服务。推动普遍和个性化服务协同发展,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

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引导投入、规范市场、营造环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统筹各方资源,推动形成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服务供给和资金保障方式,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激发各类服务主体潜力和活力,提高医养结合服务水平和效率。加强部门协作,提升政策引导、服务监管等工作的系统性和协同性,促进行业融合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17年,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初步建立,符合需求的专业化医养结合人才培养制度基本形成,建成一批兼具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质和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或养老机构(以下统称医养结合机构),逐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80%以上的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5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可及性明显提升。

到2020年,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明显提升。所有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三、重点任务

(三)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

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协议合作,建立健全协作机制,本着互利互惠原则,明确双方责任。医疗卫生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健康管理、保健咨询、预约就诊、急诊急救、中医养生保健等服务,确保入住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养老机构内设的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作为医院(含中医医院)收治老年人的后期康复护理场所。鼓励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下同)与养老机构开展对口支援、合作共建。通过建设医疗养老联合体等多种方式,整合医疗、康复、养老和护理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

(四)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

养老机构可根据服务需求和自身能力,按相关规定申请开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临终关怀机构等,也可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提高养老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并按规定由相关部门实施准入和管理,依法依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加大政策规划支持和技术指导力度。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鼓励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支持有相关专业特长的医师及专业人员在养老机构规范开展疾病预防、营养、中医调理养生等非诊疗行为的健康服务。

(五)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

充分依托社区各类服务和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无缝对接。发挥卫生计生系统服务网络优势,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并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到202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以上。鼓励为社区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社区护理、健康管理等基本服务。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社区、居家养老结合,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规范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医疗和护理服务项目,将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六)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

鼓励社会力量针对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以及老年康复、老年护理等专业医疗机构。在制定医疗卫生和养老相关规划时,要给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留出空间。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凡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不得以任何理由加以限制。整合审批环节,明确并缩短审批时限,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模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支持企业围绕老年人的预防保健、医疗卫生、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需求,积极开发安全有效的食品药品、康复辅具、日常照护、文化娱乐等老年人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

(七)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鼓励地方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实现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统筹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布局,重点加强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建设,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地区可积极稳妥地将部分公立医院转为康复、老年护理等接续性医疗机构。提高综合医院为老年患者服务的能力,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要开设老年病科,做好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相关工作。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床位占比,鼓励其根据服务需求增设老年养护、临终关怀病床。全面落实老年医疗服务优待政策,医疗卫生机构要为老年人特别是高龄、重病、失能及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挂号、就诊、转诊、取药、收费、综合诊疗等就医便利服务。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依法依规开展养老服务。鼓励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工作志愿者定期为老年人开展义诊。充分发挥中医药(含民族医药,下同)的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大力开发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系列服务产品。

四、保障措施

(八)完善投融资和财税价格政策。

对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按规定落实好相关支持政策。拓宽市场化融资渠道,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投融资模式。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金融对医养结合领域的支持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由金融和产业资本共同筹资的健康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医养结合发展。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要适当支持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基本健康养老服务,逐步扩大购买服务范围,完善购买服务内容,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参与。

(九)加强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

各级政府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医养结合机构发展需要,做好用地规划布局。对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可采取划拨方式,优先保障用地;对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应当以租赁、出让等有偿方式保障用地,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可将在项目中配套建设医疗服务设施相关要求作为土地出让条件,并明确不得分割转让。依法需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的,应当采取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

(十)探索建立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体系。

继续做好老年人照护服务工作。进一步开发包括长期商业护理保险在内的多种老年护理保险产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保险筹资模式,保障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鼓励老年人投保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建立健全长期照护项目内涵、服务标准以及质量评价等行业规范和体制机制,探索建立从居家、社区到专业机构等比较健全的专业照护服务提供体系。

落实好将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认知知觉功能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政策,为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治疗性康复提供相应保障。

(十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做好职称评定、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等方面的制度衔接,对养老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医务人员同等对待。完善薪酬、职称评定等激励机制,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建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医养结合机构人员进修轮训机制,促进人才有序流动。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作为急需紧缺人才纳入卫生计生人员培训规划。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大力推进养老护理员等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相关专业课程,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专业人才。

(十二)强化信息支撑。

积极开展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信息惠民试点,利用老年人基本信息档案、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对接,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为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组织医疗机构开展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鼓励各地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针对性。

五、组织实施

(十三)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同。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把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促进养老、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各地要及时制定出台推进医养结合的政策措施、规划制度和具体方案。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落实和完善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共同支持医养结合发展。发展改革部门要将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卫生计生、民政和发展改革部门要做好养老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规划衔接,加强在规划和审批等环节的合作,制定完善医养结合机构及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的标准规范并加强监管。财政部门要落实相关投入政策,积极支持医养结合发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部门要将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保障医养结合机构的土地供应。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要统筹规划医养结合机构的用地布局。老龄工作部门要做好入住医养结合机构和接受居家医养服务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工作。中医药管理部门要研究制定中医药相关服务标准规范并加强监管,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和服务产品推广,加强中医药健康养老人才培养,做好中医药健康养老工作。

(十四)抓好试点示范。

国家选择有条件、有代表性的地区组织开展医养结合试点,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的医养结合试点项目。各地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促进医养结合的有效形式,每个省(区、市)至少设1个省级试点地区,积累经验、逐步推开。卫生计生、民政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密切跟踪各地进展,帮助解决试点中的重大问题,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老年人康复护理的内容范文5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517-01

1 术前准备

1.1 术前健康综合评定:术前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由于老年患者体质衰弱,各脏器机能衰退,应变能力降低,均有不同的疾病,故术前进行健康综合评定,对掌握手术适应证、禁忌证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术后护理也有指导意义。唐顺英报道了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情况,该组116例6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8例,全髋置换术14例。患者入院后予以全面的系统检查、综合评定,全身调理,治疗患者原有的疾病。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抗感染、降血压、降血糖、纠正电解质紊乱、补充营养等。通过治疗,使机体各重要脏器功能接近正常,提高了对手术的耐受性,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1.2 心理护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并实施于各项护理工作中,特别是手术前的心理护理更为重要。马淑焕报道了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情况。该组共18例,年龄最大90岁,最小60岁。由于患者年龄偏大,患病后多有焦虑、急躁、恐惧、危机感、孤独感和对手术效果安全性的担忧。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主动与患者家属交谈,尊重老年人,及时帮助患者解决疼痛及生活不适等问题。术前讲解手术方式、方法、手术的安全性、成功病例等,解除了患者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熊邦琴等报道了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该组病例患病时间长,髋关节长期疼痛、畸形,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思想负担重,情绪消沉不稳,依赖性强,意识薄弱,甚至对生活丧失了希望。针对这些情况,医护人员在术前利用语言图片向患者讲清手术的目的、方法、效果以及类似病人术后康复效果良好的实例,使患者看到生活的希望。

2 康复训练

手术前训练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先进的材料和精湛的技术只有和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结合起来,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术前训练患者在床上做扩胸运动、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训练床上正确抬臀的方法。术前进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以减少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苏立梅等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根据患者的身体及心理现状制订个体化康复计划,教会家属具体的康复训练细节。并根据计划由本人、家属及医护人员实施,取得了较好的康复效果。正确的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患者恢复体力,增强肌力,增大关节活动度,恢复日常生活动作的协调性。科学的康复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手术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邹冰报道了老年人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大部分患者在术后第3天下地活动,在康复锻炼期间无1例术后并发症。锻炼方法:①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②股四头肌、绳肌和臀大肌的等长收缩练习;③髋关节伸直练习等。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在于保持肌肉的张力,充分利用“肌泵”作用,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液回流,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消退肿胀,防止关节僵硬与肌肉萎缩。施楚君等认为,术前让患者了解手术目的及术后康复训练的作用,消除思想顾虑及恐惧心理,术后康复应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大原则,减轻患者痛苦,预防术后并发症,防止肌肉萎缩,增强关节活动度,恢复日常的生活能力。

3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3.1 感染的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为3%-5%,甚至高达10%。局部感染是造成髋关节置换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及革兰阴性杆菌。无论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感染,都会产生严重后果,最终导致假体松动,手术失败。感染的原因主要为无菌操作不严格,手术操作粗暴,止血不彻底,手术引流不畅等。朱建英等认为,术前1d和手术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性用药可降低感染率。张明学等报道,改变护理模式,严格遵守规章制度,预防和减少细菌污染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方法。鲍菲等报道了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与护理,应做好术前卫生宣教,尤其是呼吸道的准备,手术区皮肤的准备,手术前30~60min使用抗生素,术中注意保护髂骨隆突部皮肤,骨隆突处垫以衬垫,选择质地柔软的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警惕褥疮发生,预防肺部和泌尿系感染。

3.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40%-70%。孙艳艳等报道,96例人工关节置换术中,仅发生DVT5例(5.2%)。他们从病因出发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如抬高患肢,减少局部压迫,早期积极活动,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早期功能训练,采取预防性的抗凝治疗,以促进静脉回流等。通过多环节的护理,大幅度降低了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他们的体会是:掌握安全改变的技术极其重要,术后定时更换,早期进行患肢肌肉收缩有利于静脉血液回流,减少DVT发生。付金钰等认为,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深静脉栓塞,术后病人护理宜行负压引流,防止髋部、腹股沟部出血肿胀,减少局部压迫,术后早期物理治疗,早期功能锻炼,早期下床活动及抗凝治疗均能预防DVT。

参考文献

[1] 唐顺英.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探讨.当代护士,2000,(7):36

[2] 马淑焕.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河南中医,2003,23(10):88

[3] 熊邦琴,褚华秀.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2003,15(1):41-42

老年人康复护理的内容范文6

如何提高老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使老人安度晚年、健康长寿,是文明社会的主要标志。因此,做好老年病人的康复护理势在必行。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老年人生理特点

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系统组织器官的生理机能衰退,导致机体调节功能下降,适应能力减退,抗病能力低下,易患各种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威协他们健康的主要内科病有脑血管病、心血管病、慢支炎肺气肿、糖尿病等。

2老年人心理特点

老年人工作了几十年,从不同的岗位上退下来,由于生活环境、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的变化,导致心理状态复杂。他们中绝大部分人患有老年慢性病,甚至合并两种以上疾病,有些老人还经受丧偶的沉重打击,往往使他们产生生活情绪低落、悲观、恐惧、孤独、易激动、固执、任性等各种各样的心理状态。

3康复护理

3.1心理护理:老年人社会阅历、生活经验丰富,自尊心很强,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护士应根据病人的经历、文化素质、生活习惯、业余爱好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了解其病情、思想顾虑以及心理需求。做到面带微笑,称呼适当,服务周到,体贴,热切,谈吐亲切,举止文雅。通过护士的行为、言语、表情和姿势等方法去影响和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他们很自然的感受到尊重和重视,从心理上得到满足和温暖。应主动热情的与病人打招呼,看见病人行走不便应主动上前搀扶,老年人说话不像年轻人流畅,要耐心仔细地听他们讲,不要表现出任何反感和不耐烦;当病人大小便污染床单时,应主动承认自己工作不周到,并及时给与更换清洁床单,从而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在医源性疾病中语言是既治病又致病,因此我们在工作中避免生、冷、硬、顶、推的现象,对病人提出的问题,不要以不知道而告终。避免使用那些刺激性、暗示性的语言,不要强制责难,如同亲人一样尊重他们,让病人又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觉。

3.2病情观察:老年人多患有两种以上的疾病,多脏器的病理改变,导致病情复杂多变;他们神经系统功能低下,感觉迟钝,反映差,常自觉症状轻微,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诉又不确切,容易发生误诊、漏诊、延误治疗。因此护士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临床经验,在工作中视听结合,即要耐心听取病人主诉,善于观察,去假存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早治疗,早康复。

3.3饮食的护理:老年人消化机能减弱,胃肠功能常发生紊乱,加上咀嚼不好,对饮食有特殊要求。要做到“三高、一低、四少”,即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脂肪、少盐、少油、少糖、少辛辣调味品。食物种类要多样化,选用适合老年人食用的新鲜、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饮食要荤素搭配、以素为主,粗细搭配,多吃粗粮,干稀搭配,混合食用,生热搭配,适量生食。尽可能做到色香味美、多样性。吃饭要有规律,细嚼慢咽,或少食多餐,戒烟酒、不暴饮暴食。老年人肠蠕动减慢常有便秘,便秘可致头疼,周身不适。如用力排便可致心脑血管疾病之病人猝死。因此,保证足够的引水量,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3.4睡眠护理:老年人易激动或睡前过度思考问题,同时对外界的光、声、冷、热等较敏感,身体的某些不适都直接影响睡眠。充足的睡眠能增强防御疾病的能力。为保证老年人的睡眠,要为老年人创建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室温在20℃,湿度50%~60%,协助病人舒适,关闭走廊的顶灯、开地灯,减少噪音。对睡前用镇静药的病人应遵医嘱协助病人服药。

3.5运动护理:鼓励老年病人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智力活动。指导老年病人活动应遵守安全第一的原则。根据老人的健康状况,体力基础,心理素质等个人特点选择适当的锻炼项目,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科学锻炼。如散步、慢跑、气功、保健操等,运动量要从小到大,循序渐进。告诉老人锻炼身体时要进行自我监测,自我监测的内容包括主观感觉和客观检查(脉搏、呼吸、体重等)。运动量的适宜标志一般是:锻炼后微有轻汗,轻松愉快,食欲和睡眠良好,虽然稍感疲乏,肌肉酸痛,但休息后可以消失,次日感觉体力充沛,有运动欲望,表明运动量适当。老年病人除体育锻炼外,还可以收听广播,观看电视,欣赏音乐,下棋等。组织同病室或同病区的老年或者相互交流信息,促进交往,丰富文化生活,提高智力。

3.6康复训练:包括基本活动训练和日常生活训练。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老年病人的康复训练措施要尽早开始,目的是缩短病期,减少后遗症,防止或减轻可能发生的功能障碍,让病人做到部分或全部生活自理。如为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对病人进行的被动运动和按摩;对肺气肿病人进行腹式呼吸训练,重建生理性的腹式呼吸;对偏瘫病人实施的穿衣、整理卫生、入厕等一系列训练。护士可先训练其简单的动作,在由简单向复杂过渡,循序渐进。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心理护理不可忽视,它决定康复训练的成败。

4健康宣教和回访

护士应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综合知识,向病人解释病情,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对病人提出的有关身心健康问题,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给与科学地解释。宣传控制病程发展及预防并发症的知识。如糖尿病的好发人群,糖尿病病人监测血糖、控制血糖的意义,糖尿病的治疗原则,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等。病人出院往往带有口服药,由于病人年龄大,听力及记忆力差,应向病人反复交待清楚药物名称、作用及注意事项,服药的时间和方法等。病人出院时,送病人1张爱心卡片,卡片上有全科医生护士向病人的真诚祝福,还有科室的电话号码。病人出院后,如果有什么问题需要咨询,可随时向科室电话询问。定期向已出院的病人电话回访。一句亲切的问候,温暖着老人们的心,询问近况,帮助了解老人近期身心健康状况,一段针对老人的健康指导,确实让老人感到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