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范文1
关键词: 语文有效教学 问题分析 应对策略
在实施新课改的情况下,如何使语文课堂教学彻底脱胎换骨?“新”是否意味着要对传统教学的方法策略全盘否定?新的形式是否要与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归宿渐行渐远?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目的性是否要淡化?我认为在实施新课改的同时,一定不可忽视教学的最终归宿:学生知识的接受和能力的培养。把握住这个本质性的问题,才能真正地走上高效教学之路,新课改才能别开生面。
一、问题呈现及分析
1.设计随意,教学目的性不够强。
大量听课和调查发现新课程改革中语文课堂教学目的性不够强,无效备课导致课堂无序。文本体现了教材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具体体现。充分用好文本,合理使用、优化组合、创造性使用文本,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又是课前预设的抓手。有些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不明确,训练的要求模糊。无论是教材还是练习卷,老师只是以此作为范例,而不能一讲到底,照本宣科。
2.课堂教学形式多,实质少,有活动没体验。
要有效实现三维目标,假如没有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就变成了一个僵化的舞台,老师演独角戏,会使课堂毫无生命力,更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和探究精神。课堂上,教师一会儿探究式学习,一会儿自主学习,一会儿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忙了这,又忙那,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的。有的教师课堂上大量运用多媒体,却没能达到教学目的,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教学是外在多于内在,为活动而活动,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
3.僵化套用或机械模仿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使语文教学失去了动感和活力。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是教学的辩证法,老师们不应以一两种固定的模式去讲每一课。新课程的语文新教材呈现多元化、开放性的特点,教学过程的要求由原来的完成教学内容的单一目标,变成指向教学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多个领域。人们热衷于模式化的课堂教学,无非是为了操作上方便快捷,更深层次来分析,这是对各个学科性质的漠视,不同学科的不同性质决定了不同的教学要求。语文学科非常注重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与动态生成,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也离不开课堂上对文本的深入学习,如果语文课堂教学被规定只能讲多长时间,必须训练多长时间,那么,语文的个性就没有了,师生的个性也将受到压制和束缚。
二、应对策略
1.课前教者的精心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首先,按新课程标准备好教材。新一轮教材的实践者要从整体上了解新教材的编写体系结构及特点,对每一个专题和模块的能力点了然于胸,充分地熟悉文章,形成自己的独特感悟。其次,要按新课程三维目标备好学习目标。备课时注重目标的明确性、全面性与层次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最后,按新课程标准备好学生,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比较强,同时他们又充满生机,表现欲强,教者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还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甚至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一堂课都体现新课程理念。
2.下好探究学习这盘棋,为有效学习铺路。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探究学习一般分为知识探究、问题探究和活动探究。其实,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值得探究,探究要体现问题的价值,这样的问题应具有一定深度,并能通过探究明理寻根,最终形成能力。探究其实质是一种师生互动,旨在引发学生思考,将原有填鸭知识转变为通过思考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它可以通过在民主氛围中的有效对话来实现,即教师先设置一系列问题,对话时再依照学生思维的走势,按照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发问、追问、反问……使探究不断深入,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在这样的对话中,学生是探究人,老师也是“探究人”,从而不知不觉地师生共同达成课程教学目标。
3.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
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范文2
近几年来,各大高中针对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一直在进行改革与创新,但是依然没有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高中英语教学体系,大部分教师虽然已经开始尝试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但是其应用的方法以及手段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导致英语的教学水平一直得不到提升,而英语作为三大主要的文化课之一,必须引起教师以及学生的重视,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发现多拍媒体环境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找到与之对应的解决对策。
2多媒体环境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2.1过分强化多媒体教学,忽略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大多数教师采用“一书、一笔、一黑板”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既浪费教师的教学时间,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大量的板书也会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进而厌倦学习。多媒体环境下,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大部分教师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但是往往有很多老师对于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度不是十分恰当。例如,有很多教师在讲解英语课文时时,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部分教师从课堂开始至结束,整个过程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且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互动,整节课程下来显得十分单调。表面上,教师实行了新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而实际上,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并没有什么区别,仅仅是将传统的黑板式教学变为了多媒体式教学而已。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抹杀了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进而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
2.2过于注重PPT课件的制作,忽略教学质量
我们都知道,若想实现多媒体教学,首先要做的就是制作PPT课件,良好的PPT课件应该包括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以及难点等内容。然而实际上,大部分教师在制作PPT课件时,却是存在一系列问题的。很多老师在制作课件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常常喜欢选一些比较美丽的图片,或者插入一些比较有趣的动画,其目的是为了提升PPT课件教学的吸引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只顾着看有趣以及美丽的图片,却忽略了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以及学习。
2.3过于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忽略学生的动手能力
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师常常会依赖计算机教学技术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是比较恰当的,与传统的黑板式教学方法相比,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有很多教师在教学时过分依赖计算机技术,忽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其他的学科不同,英语这门学科属于文科类课程,需要记大量的教学笔记,如果教师只是像电影式进行播放性教学,而不让学生动手记录这些教学内容的话,下课以后,学生会忘记教师所讲解的内容,进而出现“一问三不知”的现象,影响最后的考试成绩。
3多媒体环境下高中英语课堂存在的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师生互动”教学法,改善课堂教学氛围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大部分老师选择以自己作为中心,忽略学生的主置。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师应该摒弃这一错误的教学模式,应该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置,实现互动化课堂教学。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故意设置一些教学错误,让学生们去寻找、发现,然后在大屏幕上展示以及纠正这些错误,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们学习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师生地位的平等性,进而调节课堂氛围。在讲解完以后,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分为几个小组,然后在大屏幕上展示3-5道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试题,让学生们进行一场试题竞赛,在第一环节获胜的小组可以得到15秒的加时。这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实现课堂的高效性,进而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
3.2多媒体教学与黑板教学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多媒体环境下,很多教师开始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摒弃了对于黑板的使用,这样虽然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但是在使用时,很多教师的使用却呈现过度化,教师常常会想播放电影一样的播放PPT上的教学内容,从而导致学生无法跟上教室的速度,更无法及时记录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进而导致学习效果大大降低,学习成绩提不上去。为了很好的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与黑板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例如,在讲解重点以及难点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做一些简单的板书,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醒学生这些内容的重要性,还可以保证学生能够很好地记录下这些内容,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3.3“开放式”教学法,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打破原有的教学方法,实现“开放式”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然后教师会将这一学期所要学的所有的课题做成不同的阄,然后每组派一个人进行抓阄活动,每个小组要根据所抓的课题编写教案或者是PPT,各个小组每节课按照书本上课题的顺序进行授课,且要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进来,然后,其他小组成员可以给该小组的讲解做出评判,指出其优点以及弊端,最后由教师进行补充以及更正。这种“开放式”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实现以学生作为课堂中心,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同时在制作PPT以及讲课的环节,还可以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
4结语
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范文3
关键词: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存在问题 优化对策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问题简析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方法的培养与指导,注重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体验。这对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部分教师未能全面理解新课程精神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的行为,阻碍了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全面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词汇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在当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通常的教学模式便是:老师教读—学生跟读—学生反复齐读。这一单一的教法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语言学习规律,使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消减,感到英语学习索然无味。第二,语法教学枯燥死板。在当前初中英语的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师未能有效结合新课程理念通过学生参与、实践、体验、合作及探索等方式,掌握语言知识技能,探索语言学习规律的新课程理念。在语法教学中,主要是老师针对某一语法项目,大讲特讲地罗列各种语法条款,这一脱离学生语言实际的教学方式,不仅加重学生英语学习的负担,还使学生对英语语法学习望而生畏。第三,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逐句翻译的现象,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给学生思考阅读的空间,使阅读课发展成为翻译课,不利于学生自主性与主体性的培养。
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对策思考
(一)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强化词汇教学。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要遵循新课程理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乐趣与成功感。在语法教学中,老师要在结合词汇教学具体内容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化的词汇教学方法,例如情境举例法、辐射联想法、多媒体直观教学法及语境教学法等,增强学生对词汇的敏感度,使学生能够高效地掌握与灵活运用词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老师可借助一些教具,创设相应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具体情境确定词汇的意义。例如,在译林牛津版初中英语七年级第四单元“Food”的教学中,老师可先让学生收集准备一些带有食物的图片或者实物,并收集更多与食物有关的词汇,在词汇教学中,针对“hamburgers,fish,chicken,chocolate,mooncake”等词汇,让学生开展图片与单词“找朋友”的活动,理解具体词义。同时,在学习“mooncake”这一单词时,老师还可结合“月饼的由来”这一故事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在教“tea”时,可辅以“喝茶”这一动作,让学生了解其具体意义。此外,在阅读文章或语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大胆猜测相关的词义,在提高词义教学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注重语法教学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由老师直接讲解的语法教学,不仅使教学显得枯燥乏味,还消减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同时教学效率也难以提高。因此,在英语语法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语法教学的趣味性,在教学中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并使其发展为英语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例如,在译林牛津版初中英语“现在进行时”的语法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设计一个“猜测游戏”,将学生进行分组,一组学生做相关动作,一组学生运用“What is she(he)doing?”提问,另一组学生则根据第一组学生的动作,运用“She(He)is...”进行回答,使学生在具有趣味性的活动中掌握相应的语法知识,不仅使枯燥的语法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还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译林牛津版初中英语也提供了大量“饮食、交友、学校生活、购物”等话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运用“角色扮演”活动,自编对话,模拟对话情景,展开语法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三)优化阅读教学,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
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结合阅读教学的具体内容,有效运用多媒体手段等各种因素,优化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例如,老师可针对教材中的具体阅读材料,对歌曲、幻灯片、图表、游戏等进行创造性的利用,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思维启迪。在教学中,老师可针对阅读教学中的相关话题,收集相应的录像与歌曲,增强学生的阅读感知。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基础知识及背景知识进行深入阅读,增强阅读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词汇教学方法单一、语法教学死板枯燥、阅读教学缺乏新颖生动性是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深入领会新课程理念,注重教学情境创设,运用多元化及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全面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荣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课堂教学优化对策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01):47-48.
[2]李秀坤.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探讨[A].绥化市科学技术协会.黑龙江省绥化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绥化市科学技术协会,2009:3.
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范文4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误区;对策
初中时期数学是理科中的得分关键,但由于很多初中生学习数学时容易产生畏难或懒惰心理,部分班级的成绩不尽人意,因此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与作用也由此凸显。提问、讨论、考核等都是现当代教师比较常用的教学方式,今天在这里我想谈谈关于课堂提问在初中数学上课过程中出现的误区及应对策略。首先,本文明确指出经总结后的两大误区,而后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措施,这样一来就会大大降低数学教师在提问中犯错的频率。所谓提问,显然包括“提”和“问”两个步骤,是数学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衔接方法,一堂生动的数学课绝不可能只是教师的严肃讲解,更应该融入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诱发学生的思维导火线。
一、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
(一)提问频繁且候答时间过短
随着中考的不断临近和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加,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觉到一种紧迫感。为了节约宝贵的课堂时间,教师不断加紧课堂教学进度,由于学生需要的反应时间较长,因此教师认为等待他们思考的过程是浪费时间的行为尽量避免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回答问题或者上黑板板书。然而,课堂的呈现形式应该是板演、讲解、提问相结合,这三者并不能独立开来,在初中数学中更应该注重这一点,因为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的抽象学科,教师在授课过程一定要提前把定义、公式等实质性条件体现在黑板上作为学习的基调,而后加以语言讲解叙述,最后才能够提问学生相关概念。然而有部分学生反映少数教师提问次数过于频繁,前赴后继的问题总是令同学措手不及,从而降低了课堂效率;也有教师点名学生起立回答问题却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便让其坐下或罚抄公式,这是严重的违纪现象,一旦有这种现象的发生,就是教师的失职。
(二)未从学生角度出发,提问方式单一、空洞
数学教师与学生最大的共通之处应该就是逻辑语言上的沟通,正所谓教师要以学生为本,而并非是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就算结束,所以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况来整理问题。还有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教师提问的方式太过单一,毫无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更无法展现互动教学的魅力所在,“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些问题都是最基本的问题,通常在学生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就已得到解决,如果教师在课堂时间内还纠结于这些问题只会白白浪费宝贵的上课时间,反而适得其反。
二、应对初中数学课堂提问误区的对策
(一)采用创设性提问,因材施教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深入改革,教师的教学模式也应随之改进。授课过程中教师是传播者,学生则是耕耘者,因此只有双方搭建起桥梁才能收获教学成果。现在很多教师的提问都是流于形式,导致问题提出之后课堂却是一片鸦雀无声。如果遇到公开课,有的教师为了达到“掩人耳目”的目的甚至事先将题目和答案告知学生,这样一来上课毫无新颖之处,气氛自然也会变得压抑。为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应采取创设性提问的方式,使得学生耳目一新。
例如:在开启新的篇章之后,学生肯定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接触和理解,教师的作用是给他们进行点拨,很显然提问有时也是一种提示的方式。教师应该专门抓住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进行提问,并结合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因材施教,全方面地为学生提供学习的便利,比如:知识积累、知识创新、联想能力等,这些因素都是有助于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点。若“单一式提问法”一直持续下去,学生用机械式回答敷衍过去,那么他们的解题能力就会一直得不到提升,也有可能导致数学成绩渐渐滑落,可谓“百害而无一利”。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提问环节中来
班级本就是一个集体,在考试过程中解决问题要遵守独立解答、不抄袭不讨论的原则,但是在平时的课堂之中,若教师抛出一个问题之后默许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的话,学生是可以自由发挥想法的,这其实是一种鼓励、激励的小技巧。目前各中学发现一个规律:初中生举手自主回答问题几率大大减少,完全不抵小学生的三分之一,一来是因为有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容易害羞,不愿意主动举手;而其余一部分人则是因为不想动脑经,甚至想要蒙混过关,长此以往下去会养成坏习惯。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分组讨论的同时有可能打开学生思想的大门,逐步找到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感觉。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概率》这一章节时,很多学生分析情况的能力较差,因此会出现分子、分母颠倒的现象,导致错误率急速上升。教师可以利用典型例题:抽球游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或者组织有奖竞猜活动,充分利用起学生的好奇心理来学习,这样一来既让学生抓住了概率的重点内容,也体现的教师的别出心裁,同时减少问错、无用的问题的概率。
(三)合理选择提问方式,提高学生回答效率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十分注重课堂纪律以至于不允许学生利用课堂时间擅自交流与学习有关的问题,认为这样不仅不能提高学习成绩反而会遗漏教师讲的重点内容。当学生因为讨论问题而扰乱了课堂秩序会遭到教师的批评,因此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学生慢慢不在课堂上讨论甚至不再回应教师想要他们回答的问题。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思考并且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提问方式,尽量通过问句的方式提醒学生现在是回答时间,这样既不会扰乱课堂秩序又能为课堂注入一股新的活力。
例如:在学习《反比例》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想要学生参与讨论可以用“有哪位同学可以来黑板上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哪位同学可以在图像下面写下反比例图像的性质?”等这样的提问方式让学生明白现在是提问环节,学生可以肆无忌惮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在遵守课堂纪律的同时也不会扼杀学生的思维模式。在进行提问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出一些有价值、值得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当学生鼓起勇气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鼓励,让他们能够一直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反而言之,教师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也不能使用过激的语言批评,更多应该是鼓励学生的勇气以激励学生下次认真思考、得出正确答案。
三、结语
以上总结的几点误区并不是针对某一位教师,也绝非囊括了所有的教学错误点,本文仅仅选取两类典型、常用的误区,以证实目前初中数学教学方案仍待改进。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合理设计提问环节,避免低效提问层数不穷,只有接受严峻的挑战,才能使课堂提问迈上高效的台阶,从而加速学生吸收新知识的速度。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做情感交流的双向纽带,它包含了设疑、引思、激趣三大特点,在提问的同时教师可以带动课堂的活跃气氛,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思考问题、探索研究的过程中来,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陈慧;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误区与对策[J];数学与研究;2014年第94期;
[2]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中国人事出版社;2013;
[3]黄贵勤;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1;
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范文5
【关键词】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1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如何教好中学数学,提中学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所有中学数学教师认真研究的问题,笔者就目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如下分析。
一、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要考虑落实教学目标,贯彻教学原则,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际水平。无论选择何种教学方法,都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发展智力,培养个性为前提。很多教师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机械地搬用一些优秀教案或别的老师上课方式给学生进行授课,缺乏灵活性,缺乏创新性,不能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进行教学,不了解学生的个性与特点,也不了解学生的基础层次是不同的。教师平铺直叙多,创设情境少。教学导入无悬念,无疑惑,简单直接,不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也很少关注新课所需要的知识衔接与铺垫,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不能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致使有些学生"不够吃",有的却"难消化",从而使学生数学成绩出现分化现象。
2、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一些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教学,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教学内容缺乏扩展性,变通性,使学生不能借助课外知识更好地学习与理解数学知识,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
3、缺乏实践训练。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教师的讲解几乎占满一堂课,教师以"讲"得好为最大满足,不关注学生的感受如何,不关注学生学得如何,依靠课后的强化训练和重复操练来加以巩固,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结果造成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只是被动地接受,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知识当堂消化。
二、建议性对策
1、明确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教师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策略、方法和教具,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数学教学中,首先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明确在数学教学中应该突出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得到教学效果;再次,每次考试充分发动学生分析试卷,查错误、查原因,并建立自己的错题库,经常翻看分析,以防再次出错;再次,发动学生向教师提出意见,使教师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最后,加强对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开展学生之间的互助,让优秀学生帮组落后学生,共同提高。
2、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如讨论、讲解、预习、自习、情境导入等。对于难理解的内容,应采用引导的方法,对难想象的内容,应采用演示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积极性,有助于其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3、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现代化教学技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注重数学活动的探究过程,数学教师对课堂上每一个数学问题的设计方案都要力求多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规律发现的过程,要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重视学生的数学实践,教师应该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内容,充分利用数学实习作业来进行数学教学。这样学生就会利用课余时间精心准备,这加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5、导入情境教学、使数学知识形象化。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中学数学知识抽象化程度很高,有很多知识与生活脱离比较远,教师应该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些情境使知识变得形象化,教学效果将会明显提高。创设问题情景,就是给学生提供实际问题模型和知识背景,并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类比,为数学知识的形成奠定必要的感性基础。教师设置的问题既要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又要针对教学关键,有的放矢,在重难点处设疑,明确探究目的,注重针对性。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课堂提问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层层递进,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未知区"向"最近发展区",最后向"己知区"转化,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有效的问题情境要注意趣味性与针对性共存,创造性与挑战性兼备,开放性与探究性统一。
三、结语
总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着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及缺乏实践训练等很多问题,中学数学教师应该针对这些问题,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采用情境教学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孙浩.加强数学建模,推动创新教育[M].
[2]焦彩珍.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数学创造能力的培养[J].
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范文6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目标单一化
教师备课上课仍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把教学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这个单一目标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的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求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为前提,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思维能力,改变用 "纯数学"去解决问题的方式,注重让学生从现实世界和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合作与交流,从而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1.2教学内容表面化
教学一味追求"新"、"异",好像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几个一题多解或是让学生补充条件的例题就是有效教学,这未免过于表面化、简单化了。一题多解和补充条件可以突破传统教学一成不变的桎梏,但这仅仅是起步。因为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挖掘教材,钻研学法指导,引发学生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学会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致力于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3教学环节非数学化
教学开放不等于放开。现在流行让学生在课上展示自己搜集来的相关资料,这本身不错,问题在于常常有些学生浮想联翩,尽情发挥,离题万里。教师怕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敢打断学生的发言,耐心听完甚至还微笑首肯,赞赏几句。此风不可长,应该重视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让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现实,发现问题,把生活现实转化为有价值的学习内容。教学的情境,教学的活动,以至整个教学的设计都应凸显"数学"两字,使数学课有数学味,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化,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1.4教学过程程式化
有效教学的特征首先在于凸现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如果课堂教学一块接一块,各种数学学习活动安排稳稳当当,好象少了哪一块都不成数学课,这样,学生就缺少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小组学习、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固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但必须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进行,很多时候学生的学习活动只是停留在表面,缺乏主动、缺乏互动、缺乏挑战、缺乏创造,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师生交流中知道自己思考正确与否,从而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主动去建构新知识。
2解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鉴于上述情况,笔者认为,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力求达到教得生动,学得扎实,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提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2.1提倡"先练后讲"
所谓"先练后讲",是指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布置学生做浅易的了解性的练习。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和相互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练习去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练习中的难点和教材中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做如下练习:(1)把12的分母乘以2,分子怎样变化,才能使分数的大小不变?把12的分母乘以3,分子怎样变化,才能使分数的大小不变? (2)把24的分母除以2,分子怎样变化,才能使分数的大小不变?把36的分母除以3,分子怎样变化,才能使分数的大小不变? (3)课本分几步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学生做完练习之后,教师应及时检查、小结。之后,有针对性地讲授新课。
"先练后讲",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先练,教师后讲。教学的立足点不只是期望学生"学会",更重视学生"会学"。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书、消化、练习、巩固。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教师讲的内容精当,有的放矢。变"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表面上似是前后顺序的调换,但实际上是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的转变。前者强调教师为主宰,后者强调学生为主体。
2.2让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
从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看,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是前人思维的结果。学习这些知识,不是简单的吸收,而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把前人的思维结果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思维结果。那么,如何才能把前人的思维结果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思维结果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探索对象,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
2.3重视指导学生学会运用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又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
指导学生学会运用知识,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运用数学知识去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让他们仔细观察周围环境,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轴对称的,这样就大大丰富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周围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
又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指导学生学会运用"从圆心到圆边上各点的距离处处相等"的知识,去解释"车轮为什么只能是圆的"这一问题;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指导学生学会运用三角形的特性去解释自行车架、屋架等为什么是三角形的问题等等。
指导学生学会运用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让学生练习这样一道题:教室侧面竖立一根圆柱水泥电杆,你能用什么办法测量出这根电杆某处的横截面的直径?这道题是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总之,从现代教学论的观点看,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也是学生的发展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