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在文化中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言在文化中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言在文化中的重要性

语言在文化中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非言语行为;文化误解;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一、引言

“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的是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最直观的体现,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在相同交际情景中对话的双方会因各自的文化背景不同,进而对同一会话内容或其中的某一伴随动作作出不同的理解与诠释。近年来,随着各民族持有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流日益频繁,肢体等非言语行为因素也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交际,而由于非言语因素所引起的跨文化误解进而导致交际失败的案例也越来越多。

二、非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非言语行为交际 (即 non-verbal communication),它包括肢体语言、手势动作、面部表情、交谈双方身体的距离、声音、语调及穿着打扮等等。近些年来,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广泛,拥有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也越来越频繁。而在实际交际中,非言语行为等因素作为一种伴随语言,与言语交际相辅相成,贯穿于整个交际活动当中,甚至在有些语境中,这些非言语符号比言语行为所起的交际作用更大。因此,在跨文化交际情景中,如果以上这些非言语行为信息处理不好,就会产生误解。作为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运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时候,同样应了解外国常用的肢体语言以及这些肢体语言所蕴含的特定文化内涵,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意识,以免在交流中使对方感到不愉快或使之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影响交际的进行,造成误解,闹出笑话。

三、跨文化误解案例分析

长期以来,由于不同民族的人们所处的社会、政治及宗教等环境的不同,导致了他们拥有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诸语境因素,因而在不同的文化中,非言语行为的意义也不完全相同。或者,在想表达同一概念时,人们也会采用不同的非言语行为因素加以辅助。所以各民族就拥有了不同的非言语行为交际方式,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些非言语符号,就可能会出现误解、困惑甚至矛盾、冲突。例如:一个阿拉伯人和一个美国人的交谈情景:按照阿拉伯人的民族习惯,他们认为交谈时距离对方近表示友好;而美国是个注重个体空间感的国家,按照美国人的习惯他们会往后退,因为他们认为保持适当的距离才合适。于是,一方往前挪,一方往后退。谈话结束时,两个人偏离各自最初的位置可能非常远。可见,肢体语言和有声语言一样也是文化的载体,在跨文化交际中会因文化差异而引起误解。

其次,在跨文化交际中,要表达相同的意义,因文化的差异所选用的体态语也有所差别。而同一动作在不同文化中也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有时甚至是截然相反或对的。例如,在中国和其他很多国家,人们用点头表示“是”或“同意”,但在印度、保加利亚和希腊等国,他们的点头却表示“否”或“不同意”的意思,恰恰相反,摇头或歪头才表示“同意”的概念。再如:在拉丁美洲人看来,触摸是一种“谈话”的方式,见面时拉丁人触摸表示问候。在拉美国家里,妇女见面要相互触摸 、亲吻和热烈拥抱,男子也是如此,然而非拉美的男性和女性几乎从来不像拉丁人那样相互触摸,初次见面时,只是相互点一点头或轻轻握一下手。

事实上,世界各国的人们都有用肢体语言等非言语行为代替语言交际、表达感情、表明态度等实现交流的习惯。但是由于文化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差异,在拥有不同文化的国家或地区,类似的非言语行为所表达出的含义却有很大的不同。而跨文化交际失败的种种案例也表明:由非语言行为引起的误解屡见不鲜,这种误解甚至会影响各国人民之间友好,造成沟通障碍,合作受挫等等。由此可见,对对方文化有所了解是必不可少的,而非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也可见一斑。

四、总结

总之,在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非言语行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言语交际相辅相成,贯穿于整个交际活动当中。因此,我们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应多了解一些国外常用的非言语行为及其在实际交际中的确切涵义。我们应该在理解话语交际的同时,注意非言语行为的理解与运用,理解不同的非言语交际行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同时,还应注意所有的非言语行为因素都应放置于其特定的语境下去理解,忽视语境的非言语因素诠释仍然是不完整的。总之,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我们要充分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特有的非言语行为所蕴含的独特文化内涵,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与障碍,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并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与意义。

【参考文献】

[1]Barbour,A.Louder Than Words:Non—verbal Communication[M].Columbus,Ohio:Charles E.Meril Publishing Company,1976.

[2]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顾曰国.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语言在文化中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特质 重要性 因素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098-01

文化是语言存在和利用的环境,同时语言也是对文化的直接反映,在英语学习中必须要掌握语言使用包含的文化内容,体验不同的文化意识,只有这样不断的培养英语文化理念,才能更好的获得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而现今,我国的英语教学中没有对文化特质进行正确的引导,促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形成了一定的障碍,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特质进行细致研究,以此来推动英语教学的进步和发展。本文从英语教学文化缺失的主要因素出发,论述了英语教学文化引入的重要性和英语教学中文化元素体现的具体内容,并详细的分析了英语教学文化培养的具体措施。

1 英语教学文化缺失的主要因素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传递是语言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如果只注重语言学习而忽视对文化的了解,在英语学习中就会形成一定的障碍,造成学习成绩止步不前。而现今的英语教学缺乏文化特质或文化元素的正确引导,在实际教学中英语文化的介入与教学方向都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教师的理念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教师都把英语教学作为一种理论语言教学,无论从语言结构、语言转换、语言演变等方面,都认为英语的语言学习只是针对语言本身,在这种理念下教师逐渐形成了固定的语言培养策略和教学模式,语言文化教学难以开展;其次,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英语参考资料过少,这极大的限制了师生对语言文化的了解,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词汇在字典或教材上能够查到,但语义往往存在偏差,这就是英语语言文化上的差异,虽然有部分教师认识到了文化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但由于资料偏少,制约了英语学习的文化传递。

2 英语教学文化引入的重要性

英语教学文化引入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必要过程,同时也是语言自身特点和文化关系所决定的。

2.1 提高语言的交流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有效的文化引入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的掌握了语言符号系统是不够的,还要细致的对语言文化进行学习,如果只是一味的强化语言的运用,会造成在实际交流中不能够快速、准确的进行表达,而犯下严重的语用错误,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加强文化的引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

2.2 提高社会文化能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发展,我国与国际的交流日益增多,这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同时因文化差异引发交往中的误解也时有发生,这往往是因为对某些国家的文化不够了解,利用英语进行交流时不能更好、更准确的进行表达,就会引发一些误会,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英语文化的社交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加以重视。

2.3 激发学习兴趣

英语学习中文化的引入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教学中在满足学生的语言学习需求的同时,教师还要加大英语文化的引入,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文化背景、文化内涵、词语形成的特点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讲解,强化英美文化习俗的灌输,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英语。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介绍美国人的价值观、生活观、风俗等,这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促进学生理解不同语境下的语言含义。

3 英语教学中文化元素体现的具体内容

英语教学中文化元素体现应从三个方面出发:词语文化、环境文化、习语风俗文化。

3.1 词语文化

词语文化在不同的国家、语言、民族中都有着不同的含义。在英语学习中词语文化也有一些特性,如:“龙”这个词,在英语文化或西方文化中是邪恶势力的象征,而在中国文化中龙是一个图腾,是吉祥的动物,文化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表达方式上也存在差异,我国文化常把龙比喻为积极向上的一面,如生龙活虎、龙马精神等,而在西方则体现出邪恶的一面,如:the great dragon,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词语文化的体现,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3.2 环境文化

语言交流中也要注重环境文化,英语交流也不例外。人与人都是在交流中相互了解的,而跨语言跨文化交流中环境文化就显得更为重要。如英语国家比较忌讳13这个数,在交流过程中或活动安排上一定要避开13这个数,如果没有相应的环境文化了解,就会引发交际上的误会。

3.3 习语风俗文化

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在习语和民俗方面尤为突出。习语是人民群众在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这与人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有的习语直接表达人们劳动中的习惯,而有一些则是外来语的演变,风俗则包括了一个民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文化。在外语教学上教师要利用好习语和风俗激发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更好地把课本融入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4 英语教学中文化培养的具体措施

4.1 显性教学方式

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显性教学的方式进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英语国家的概况、环境、历史、习语、典故、人文等内容,进行专题式的讲解,强化对英语文化的直接灌输,促进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在课下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过一些西方节日,讲授一些关于西方的风俗和习惯的内容,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和语言运用能力的认识和培养。

4.2 隐性教学方式

隐性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英语教学中可以利用英文电影、英文小说、英文故事、英文歌曲等,对学生进行隐性的英语文化引导,并由浅入深的挖掘其文化内涵。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看或多听一些与英语国家有关的文、史、哲方面的材料,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观察、阅读、听说等构建背景知识图式,从而为英语的阅读理解和交际服务打下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永涛.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语言在文化中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跨文化 高中英语 语境 教学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170-01

将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培养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是中国教育部多年来制定初中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的基本原则和基础,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化意识与文化理念的教学模式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并不断显现出来的,比如目前中国的初中及高中英语教育教学中都分别增加了关于以文化内涵为基础的日常交际用语能力训练与培养,而且很多学校都开设了英美文化选修课,以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的关于英语系国家的文化、习俗、历史等方面内容的学习,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1]。新课标实施以来,教育部明确规定了针对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提出文化意识是基础英语教育教学的重要基础。

1 跨文化语境在高中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性分析

高中英语教学需要突出跨文化语境的重要作用,不断强调跨文化语境教学对高中学生准确把握英语学习要领的重要性。具体分析跨文化语境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内容:

第一,跨文化语境教学能够较好的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进而充分增强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学习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应付考试或者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而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种语言基础,从而具备一定的语言交际与沟通的能力[2]。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突破传统单纯的以传授英语基础知识语法等为目的的教学模式,要鼓励学生更多的了解一些外国的文化与历史,以及应用中所展现出来的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跨文化语境的教学来不断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掌握与运用能力。第二,跨文化语境教学能够较好的培养学生关于英语系国家文化与历史的理解能力。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均有其发展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也都展现出了自身的民俗习惯、等,英语系国家在其言行、思想、风俗等方面均与中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让学生全面掌握国外的基本文化背景,同时还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三,跨文化语境教学能够有效的规范学生关于外国文化与外国文明的理解与认识态度。每个国家与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均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与风俗,而文化与风俗本身是没有好坏优劣之分的,只是在不同的文化对比中会发现,任何国家与民族的文化都有自身的长处与短处,因此,教师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断树立正确对待并理解外国文化、理性分析外国民族文化中的优点与不足的意识,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起尊重每个国家之间文化差异性的理念,以避免在学生中产生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或者单纯的崇洋、唯西方文化为优秀文化的劣根性理念[3],推动学生形成一种文化宽容态度,在取长补短中推动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第四,跨文化语境较能能够充分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文化信息沟通能力的提升。在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传授英语知识来鼓励学生形成自身的外语学习方法;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到跨文化语境教学过程中来提升自身的自主与独立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有关学习信息与资料的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多元化的学习途径与学习方式。在实际的跨文化语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以图书馆及互联网等为基本途径来帮助学生有效了解相关信息,并鼓励学生积极交流与沟通,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最终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推动学生对外国文化的充分了解。

2 如何实现跨文化语境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充分把握跨文化语境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还需要充分强调这种学习方法的应用。实现跨文化语境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要不断突出国外文化语境中关于词汇与句式的分析,通过对比分析词汇与句式来进行高中英语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发现,事实上英语中包含很多的语言现象与交际用语,而且这些现象与语言应用都有自身特定的使用北京,比如,在日常打招呼、问路、道谢等基本的交际中都有一些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些类似相关的用于放在一起进行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加深学生关于跨文化语境的认识程度。第二,要不断突出汉语与英语之间关于相同含义的词语或者句子的语言表达方式对比,在对比中发现规律。事实上,语言作为一种基本的交流工具内部有很多共通性,汉语与英语中有很多含义共通且类似的语言表达方式,当然在共通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对这些共通性与差异性进行归纳与总结,有分别的讲授给学生,以使学生充分的理解并运用,尤其是中文中一些成语的运用可能在英语中有独特的表达,而同样英语中的一些“俚语”反映在汉语中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效果。在这种对比分析中使学生突出的认识到跨文化语境的重要性,同时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强调对能反映外国文化的经典文学作品集影片等的作用,提高课堂对这些作品的研读程度,提高学生关于外国社会与文化的掌握能力。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的突出这种跨文化语境的教学模式,降低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过程,通过使学生来观摩一些经典的外国影视作品及文学作品来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比如《老友记》《绝望的主妇》等这些充满日常生活气息的欧美连续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跨文化语境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3 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英语教学要突出文化的重要作用,将文化与语言教学结合起来,突出跨文化语境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实现英语教学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庄,文卫平.论作为“国际语言的英语”及英语教育中的跨文化能力培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21(4):131-134.

语言在文化中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 文化意识 大学英语教学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On Students' Cultural Awareness Training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PENG Chunyan

(Shengda Trade Economics & Management College of Zhengzhou, Zhengzhou, He'nan 451191)

Abstract Language is closely related to culture. Not only does it express, reflect the cultural reality, and as a product of culture, language reflects the changes in culture. Thus, students' cultural awareness training in teaching English is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improving the students' cultural awareness, and then explains how to improve students' cultural awareness, and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an analysis of the investigation, a number of suggestions to improv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 cultural awareness;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necessity

0 引言

随着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流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在中国的外语教学中,如何培养英语语言学习者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交流能力正被热烈讨论。从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最新版的教学大纲中可以看出一些变化。首先,明确指出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培养语言学习者文化意识的重要性。这些变化将不可避免地对语言教学的传统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对处于文化交流前沿的英语专业学生来说,他们应该体验新的教学方式,并为今后成为文化交流者做好准备。为了能够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交流,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也需要学习文化,他们的文化意识也需进一步提高。

然而,在我们长期以来的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虽然很多学生已经习得传统教学大纲要求的四种技能――听、说、读、写,但在将语言应用于现实生活的过程中,他们往往漏洞百出。因为我们的教学和教学素材重视语言的形式而忽视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及语言在实际中的应用。本文针对如何增强学生文化意识、促进我们的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1 文献综述

1.1 文化的定义

纪雪梅写道,“按照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的定义,文化这一术语指的是信仰、风俗、机构、对象和具有人类社会生活特征的技术的总模式。”

那么,何谓文化?作者对文化的定义总结如下:(1)文化是一个庞大而含糊的概念。(2)文化可以被定义为一个社会的所做和所思。(3)具有任何一个给定的社会其成员特征的习得行为模式的整合系统。文化指的是特定群体中人们的总体生活方式,它包括一个群体所思所作所为的全部。(4)文化是信仰、习惯、生活模式及居住于特定地理区域的人拥有或多或少相同的行为的集合。这些对于文化的定义都指向一个事实,即文化具有广泛而普遍的内涵,它包括风俗、习惯、观念、信仰和更重要的人类创造物。作者认为,文化通常可以定义为社会发展进程中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1.2 文化意识

语言学习上的文化意识就是在听、说、读、写后能意识到文化相对性的一种能力。如果语言被看作是社会实践,那么文化将成为语言教学的核心,而文化意识必能使语言精通。

语言本身是由文化定义的。对文化没有很好的理解是不能塑造出一定的语言能力的,尤其是在外语的学习上。因此拥有语言意识是很重要的。

1.3 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

Michael Byram一直以来都深入地探对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之间的联系。他观点的基础就把语言看作是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对一个具体的社会来说体现着价值和意义;它也指社会的传统,传递着人的自我意识――他们的文化身份:教外国文化就是给学习者介绍新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反思自己的文化和文化能力。

传统的外语教学不会太重视文化方面的因素。它主要关注语言的词汇和结构,但是大量的事实证明语言不仅是纯语言理论者提出的一个象征,一个系统,也是一种社会实践。因此,成功的外语教学必须帮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模式,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例如,亚洲人强调有序社会的重要性而美国人强调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的重要性。为有效和适当的交流,学习者必须熟悉外国文化的差异。

2 研究和讨论

2.1 研究设计

笔者的调查工具是问卷调查及访谈。受访者是升达大学的大一、大三、大四的学生,共有200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其中10人被采访,回报率是100%。这个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文化学习的态度以及目前学生信息量的输入。

2.2 采访的分析

十位学生被采访,被邀请回答的问题是:在你眼中有能力的语言学习者是什么样的?反馈总结后可分为三类:其中,六位受访者认为他(她)需擅长英语听、说、读、写,特别是在口语和听力方面要擅长;两位认为他(她)要熟悉外国文化,能用英语很好的交流;两位认为深谙母语是很重要的。为了更直接的将访谈的结果显示出来,笔者将结果整理如表1。

表1 采访结果

这些学生的反馈显示了以下信息:首先,这些学生将四个基本技能(口语、听力、阅读和写作)作为他们的主要研究目标。其次,学生已经意识到文化能力的重要性,但为数不多。第三,母语能力的重要性只是被少数的受访者看到。由此可见,大多数受访者都意识到语言学习、语言能力的重要性,而只有20%的受访者意识到积累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对文化差异上的无知会在文化交流上造成一些误解和不愉快,所以在英语语言教育上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是相当重要的。

3 培养文化意识的途径

首先,对语言教师来讲,帮助语言学习者建立文化意识、发展文化交流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其次,教师有必要明确什么文化意识是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学生应该能够用自己的文化的角度来看自己的文化(例如:对自己的文化有一个好的理解和认识)和从自己的角度理解目标文化(例如:理解和意识到别人怎么看待自己的文化)。因此,语言教师应该发挥教学策略来帮助语言学习者提高他们的文化意识。以下是作者提出的一些大学英语课堂上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建议:

3.1 真实材料

使用来自目标语言社区的资源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参与真实的文化体验中。这些资源可以是新闻广播或其他印刷材料等。教师能够调整使用这些材料来满足学生的语言能力水平。老师可以在听对话或观看视频之前为学生提供一个详细的翻译或给他们一个大纲。在学生查看完相关资料后,老师可以让他们进行讨论,得到领会到其代表的文化规范或文化价值。

3.2 谚语

谚语在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对目标语言中常见的谚语进行讨论看其是如何相似于或是如何不同于学生的母语中的谚语的。使用谚语来探索文化意识不仅可以为分析对目标文化的误解提供了一种方法,也为学生们探索本土文化谚语的价值提供了帮助。

3.3 角色扮演

在角色扮演中,基于文化差异,学生可以通过课堂上进行表演,反映出日常生活中的不恰当的交流。例如,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同龄人之间或是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都会采取不同的问候方式,选用不同的问候语。学生可以在角色扮演中表现出这一问题。其他同学观看表演,并试图找出导致误解的原因,这样不仅让学生在练习中深刻地意识到文化的差异,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3.4 二元文化的学生或教师资源

课堂上,可以邀请具有双文化生活经验的交换生、外籍教师或本地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他们可以和学生分享在双文化环境中生活的真实感受。

3.5 文学书籍

文学文本往往充满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信息,它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在欣赏文本的同时,潜移默化了对目标文化的了解和掌握。所以,给学生挑选文本,必须考虑到此文本有助于学生获得对一种文化的了解。

3.6 电影

电影作为一种集视、听为一体的媒体,用更全面的方法将信息传达到人的感官。它内容十分丰富,极具形象性和感染力,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纯正而真实的学习英语的环境与氛围。电影连接着语言和文化,英文电影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研究表明,学生在教室里观看目标文化的相关视频后,整体文化知识都取得显著的提升。

4 结论

总之,语言和文化是密切相关的。 文化知识的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需要一个过程。教师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方法和措施来扩大学生的文化范围,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总之,坚持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够知道如何在文化沟通中适当地交流。

参考文献

[1] Byram, M. Cultural Studies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M].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1989.

[2] Byram, M. & Morgan, C. Teaching-and-Learning Language-and-Culture [M]. Clevedon, England Multilingual Matters,1994.

语言在文化中的重要性范文5

摘要:21世纪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世纪,各国的集团开始慢慢地形成互助互利的相互紧密的关系。其中在这些关系中,文化,经济地位尤为突出,从而也显得语言的重要性。翻译工作也将成为一项大工程,做好翻译工作已是迫不及待……

---引言

在英汉互译中,由于地域文化不同的影响,常常会译不达意导致文化语言误差。其中语感与语言和文化是最主要的两个问题,本文首先从语感方面出发,阐述语感的重要性;然后再进一步说明语言与文化的重要性;再而从不同文化方面阐明导致翻译障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和我的看法。

一.语感的重要性

提到“语感”,许多人都会想到:那是一种对语言的感觉,是大脑迅速的反应。其实语感按其定义为:“语感是一种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文字的能力,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浓缩。就像我们做题时,一旦理解其语感,思路也就形成了,思维在突然间提升,这样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

“语感派”代表洪振学先生的报告会于2007年4月24落下帷幕。会上他郑重地阐述了语感的重要性。除外《新概念》也揭示了“语感”重要性的面纱……

由此可见,“语感”对教学中语言的理解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可以判断敏锐的语感对我们学习各种语言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会使我们的翻译工作事半功倍。

二.翻译中语言的重要性

语言是人们日常交流,传道的重要工具。自人类开始使用语言至今,语言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现代社会的发展,知识的共享,文化的传承……都离不开语言。

除外语言又是被用来记录一个民族的变化的工具。因此,国内外许多研究语言和文化的专家都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文化中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另一方面来说,语言和文化又是互相依存的关系;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的理解和使用都是以特定文化为背景,每个民族的文化都会在其语言中得到体现,作为这种语言的学习者我们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对于我们更好的掌握这门语言极为必要。因此研究语言对我们研究,交流及翻译英汉语言都有着重要作用。

三.交流与翻译

文化,经济,政治是关系到全球发展的三大要素。其中文化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随之语言,交流,翻译也相应变得重要。做好交流翻译是学习语言提高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由于各国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不同,他们在翻译,交流之中自然有其特别之处。例如:I''''dliketoknowwhenhewillbehere(我想知道他什么时候到这儿)。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也有各式各样的说法,所以我们应该了解各种不同的说法,便于我们日后的交流。现在推行的英语口语就是为提高演说能力,这样使我们更好地融入世界。但在交流中我们时不时的遇到很多问题,这都是由于各地文化的差异所导致我们对语言的认识的误差。例如:短语abridalshower表面可以理解为“新娘沐浴”,但了解西方背景文化的人就知道它是指apartygivenbyabride’sfriendsatwhichtheygivehersuitablegifts,意即为新娘举行的送礼派队。要想了解这种差异那就要看以下的分析。

四.文化的差异带来语言的障碍

人类的文化背景,历史条件,生活方式,地域的差异,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不同……都会导致人们对认识和沟通带来一定的障碍。

(1).历史地理条件差异对英汉互译的影响:

无论是从历史传统还是从近代生活来看,中国与英美的文化都有较大的差异,现在中国加速发展可是说是拉近了与西方的距离。但是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除外由于英国地理位置靠近海,英国民族过着航海的生活,经常与海打交道,还有海上霸主之称。所以英语中带有大量关于航海的词语或航海的说法,而长期生活在大陆的中国很难找到相应的词语,因而对中国人来说理解起来相当吃力。例如:ableseaman(“一级水手”而不是“能干的水手”);give(sb.orsth.)awideberth(“让出一条宽宽的水域”,指“远远地躲开”,而不是“让其自有发挥”);belefthighanddry(“船高高地搁浅在沙滩上”,指“陷于困境”,而不是“高高在上”)。反之,由于汉语有许多关于山川,四季等方面的词语,在英语也很难找到相适应的词。例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作为诗,完全可以译为:Thehillsandstreamshavenoend,thereseemstobenoroadbeyond;Butdimwithwillows,brightwithflowers,anothervillageappears.但在一般杂文中,恐怕还是直接译出其涵义为好;一种可能的译法是:Onehasasuddenglimpseofhopeinthemidstofdespair。还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Aday''''sseparationseemsaslongasthreeyears(一般不用threeautumns).而在一般行文中往往干脆译为:misssb.verymuch。这种差异导致我们不能正确的理解语言要表达的意思。

(2)经济发展与现代化的进程对翻译的影响:

英国一百多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其语言有较大的影响。除外,随着全球一体化。有些词语也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被我们所了解和采用,如whitecollar(“白领”),CEO(首席执行官)等。但是,仍有一些反映这种生活的英语词语不被我们所理解。这或是因汉语一时还没有适当的对应词(如executives指高层管理人员,译为“总经理”、“董事”,还是什么?Individualism应译为“个人主义”?还是“个体主义”?),或因为我们对西方生活方式仍然了解不够,或因为这些词语容易与传统的意义混淆,往往会构成英译汉中的问题。还有一些WilliamFerraro,ofFerraro&Smith,livedinagreathouseinMontaguSquare.(用主要合伙人的姓如Ferraro&Smith做公司名字的英语习惯,在汉语中仍不常见:法拉罗•斯密斯公司的威廉•法拉罗住在蒙塔古广场的一栋大房子里。)这种文化的不同使得真确翻译语言更为困难。

(3).中国长期的文化沉淀导致的差异:

中国是一个有着很长历史文化的国家。自古就有农耕文化的传统,汉语中Peopleregardfoodastheirprimarywant或Foodisthefirstnecessityofman)的传统,产生与此有关的大量习语。这些在英语中比较罕见,必须按照它们的实际涵义和上下文翻译。如见面时先问,“吃了没有?”(按岛国的传统,英语习惯多为谈论天气)只可译为Howdoyoudo或Hello。还有些“吃饱了撑的”(berestlessfromovereating–havesomuchsurplusenergyastodosth.senseless)、“吃不了,兜着走”(getmorethanonebargainedfor;landoneselfinserioustrouble;beleftholdingthebag)、“吃大锅饭”(eatfromthesamebigpot–getthesamepaywhetheroneworkshardordoesnotworkatall;practiseegalitarianismregardlessofwork)等等这些不同的文化习惯使得我们在与不同语言的人们有着很大的隔膜。

(4)宗教与文化差异

宗教文化指由民族的、意识等所形成的文化,表现在不同民族在崇尚、禁忌等方面的文化差异。儒教、道教、佛教是中国的三大宗教,它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像道教中"玉帝",佛教中"佛祖""菩萨",神话中的"老天爷""龙王"等,而这些概念在欧美人的脑海里是不存在的,他们信仰基督教,希腊神话与《圣经》是西方文化的源泉。他们的心目中只有God(上帝),表示痛苦、悲哀或愤怒时,就说God!或MyGod。祝福时会说Godblessyou.表示,惊讶时就说Godblessme.关于这方面的习语还有Godforbid!(苍天不容),Godforfend(绝无此事)。Godhelpsthosewhohelp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以及HethatservesGodformoneywillservethedevilforbetterwages.(为金钱侍奉上帝的人,为了更多的报酬也会给魔鬼卖力)等等。这些习语都生动地反映了God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地位。同样深受佛教、道教等影响的中国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也无处不在地感受到本族宗教这方面的影响,当他们表示痛苦、悲哀、绝望时会说"哦,天啦!老天爷呀!",当他们发誓时会说"老天作证",当说某人软弱、无能时,就说"他是个阿弥陀佛的人",当他们表示祈祷或感谢时就说"阿弥陀佛",当他们表示愤怒时就说"的见鬼"。所以说,中西文化的文化差异从而导致我们对翻译产生一些误解。这是我们交流,学习上的障碍,为此我们要克服它。我们克服差异学好翻译的一些措施:

(4)翻译中的一些技巧和措施: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它涉及两种语言与多种知识,它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感情!风格等忠实地重新表现出来"王佐良先生说:“翻译里最大困难是什么呢?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在一种文化里有一些不言而喻的东西,在另一种文化里却要费很大力气加以理解"针对汉英方面的文化差异,在翻译中可以采用一下几种方式:

(1).直译法:所谓直译法即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能够比较完整地保留原语言的民族色彩和语言风格的一种翻译方法。例如:所以李纨虽青春丧偶,但处于膏粱锦绣当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曹雪芹5红楼梦66)Sothisyoungwidowlivinginthelapofluxurywasnobetteroffthanwitheredwoodorcoldashes,Takingnointerestintheoutsideworld,,以上的翻译采用了直译法,既保存了原语的形象,又准确地传达了原意,不会引起读者的错误联想

(2).意译法:意译主要是指在翻译时抓住内容和喻义这一重要方面,牺牲形象,结合上下文比较灵活地传达原意。例如:运涛好久不来信了,一家子盼了星星盼月亮"(梁斌5红旗谱6)

FormanymonthsnoletterfromYuntao,tillhiswholefamilyworriedoverhimdayandnight。“盼了星星盼月亮”只是通俗生动地表达“日夜盼望”,所以这里采用意译的方法"

(3).直译和意译兼用:在采用直译以保留原文意义的同时,又兼用意译,有时略作适当补充,使译文能更加清晰地传达原文含义。例如:王冕一路风餐露宿九十里大站,七十里小站,一径来到山东济南府地方"(吴敬梓(5)儒林外史6)Bravingthewindanddew,WangMiantraveleddayafterdaypastlargepostingstationsandsmalltillhecametothecityofJinan汉语“风餐露宿”中的“风”和“露”分别直译为wind和dew,而“餐”和“宿”则不能直译,只好根据其含义意译为braving。

(4).在翻译中遇到两种文化差异特别大时,用直译无法使译文传达信息,译者就要仔细在译文文化中寻找对应的表达方式,作出各种必要的转换,进行意译。

1)不同的文化的人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诸多不同,为使原文能够保持原文的意义,应做相应的等值转换。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打手大脚,英语是spendmoneylike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习语,如torestonone’soars(暂时歇一歇),tokeepone’sheadabovewater(奋力图存),allatsea(不知所措)等等。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天的风”,夏天常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式对春的讴歌。英国的夏季正式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可“可爱”、“温和”、“美好”相连。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Icomparetheetoasummer’sday?Thouartmorelovelyandmoretemperate。

2)因受不同文化习俗的影响,各民族表达相同概念的说法是各不相同的,在不同语言的互译中,要注意转换表达方法以符合译文习惯。玉兔”这一商标在英国译成”“MoonRabbit''''''''而不泽成“JadeRabbit”。原因在于:“玉免”乃我国神话中陪伴吴刚生活在月宫挂花树下的兔子,因此,它又成为月的代称。将它译成MoonRabbit体现了我国方老文化的风来,读英文不易产生异解,不会误认为是玉做成的兔子。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义:“狐朋狗友”、“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尽管进些年来养宠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变,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语言文化中。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在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没有贬义。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arealuckydog(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doghashisday(凡人皆有得意日),Olddogwillnotlearnnew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等等。形容人“病得厉害”用sickasadog,“累极了”是dog-tired。与此相反,中国人十分喜爱猫,用“馋猫”比喻人贪嘴,常有亲昵的成分,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

五.我的看法与翻译:

导致翻译差异的原因有许多,我认为如果想从根本上改善,首先要找出自己的问题出现在哪里,是因为不懂西方的个别词语还是不懂他们的特殊表达。然后就是多交流,多与外国人交流,渗透他们的文化,还要学会对方的生活方式和一些背景下的表达,如果可以,中外应该多加强交流,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文化上。加快全球化,一体化,融入百家思想。中国要加快步伐,拉近中西的距离。

思维模式上存在的差异,是每个民族所特有的,也是不可避免和更改的;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又势在必行。因此,就这一点而言,首先应摆正态度,各民族在进行文化交流的同时,应该本着的精神,学会尊重、认识和接纳他民族的思维模式,而不是将与本民族思维模式不同的其他思维模式视为异端;在与他民族的思维模式的对比中,要善于认识到自身思维模式的缺点和他民族思维模式的优点,善于取长补短。

针对语言方面的差异,译者应不断加强对所译语言的敏感性,从语音、词汇、语法、语义、修辞等各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要培养自己养成一种规律性阅读所译语言所写的各种文本的习惯,及时了解所译语言的各种发展动态。

为避免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翻译中的文化交流障碍,译者就要清楚地意识到:作为翻译工作者,不仅要成为精通双语言的人,更要成为精通“双文化”的人,要善于识别待译作品中的文化术语和其中隐含的文化内涵,不断培养自身的“文化意识”,同时要在正确翻译观的指导下知道如何处理文化差异。比如碰到原文中出现文化缺省而译文读者又不可能根据上下文感知到的情况时,译者就要在译作时善于抓住缺省的文化信息,并采用适当的手段将其补充完整,以避免造成文化信息传递失误的后果。另外,译作过程中,对待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要客观公正。再者,译者还要认识到文化具有兼容性;正是因为文化的这种兼容性,各国之间的个个层面的交流才可能继续;译者的工作就是不断促进文化的这种兼容。

最后,要在翻译过程中视具体情况而采取不同的翻译手段。要认识到异化与归化作为两种不同的处理翻译的手段,并不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异化强调“保留源语文化”以丰富目的语文化及其表达方式,从而起到文化交流的作用;归化强调“交际第一”,译者不仅要设法克服语言的障碍,还要克服文化的障碍,从而避免因文化冲突而造成的各种形式的误解。从上述可以看出,二者都强调翻译的交际性,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侧重点不同罢了。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至关重要。要始终记住一个大前提:翻译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流。

要善于将二者结合。如翻译“东施效颦”可采用音译加直译/异化翻译出其字面意思,意译/归化注释法对其字面翻译进行补充。这样既达到了信息交流,也达到了文化交流。

六.结语: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工具,其核心问题是“异化”还是“归化”。从“文化传真”的目标来看,译文应是越“异化”越好;然而为了照顾读者的接受能力,又不得不容许一定程度的“归化”。这就要求译者既要对原语能尽窥其妙,又要对译语能运用自如,做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尤金•奈达说过:“就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译者的双文化功底甚至比双语言功底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起作用的文化语境中才富有意义。”可见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不可低估,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加强对语言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加强对语感的培养,还有加强交流是做好翻译工作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文献:

1.文教资料;2005年27期。

2.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景德镇高专学报;2005年01期。

5.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6

语言在文化中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导入 语用能力

学习一门语言就是培养该门语言的语用能力的过程。在我国,由于条件的限制,英语学习者很少有机会直接从英语环境中习得这门语言,注重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部分促成了以获取词汇、语法知识为目的的学习方法,其结果是学生学得辛苦,考试时也能“得心应手”,发挥“出色”,但一旦需要用英语进行交际时,问题就出来了:或者用词不准确,或者使用语言不得体。造成运用英语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者脱离语境学英语。英语不是孤立存在的,词语的意义要依赖上下文,而句子的理解则需结合语境,由于语境是与一定的交际场合发生联系,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社会、文化特征对语言的表达就会产生系统的规律性的制约。

一、语言与文化

英国语言学Halliday认为:语言符号系统是社会符号系统(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是一种“意义潜在系统”。作为符号系统,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是思维的直接实现,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语言也反映一个民族的生活、文化和思维方式。因此,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信息的代码。

从人类学的角度看,人不仅是“社会人”,而且是“文化人”,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始终发生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下,文化无所不存,无所不在。有“现代文化学家之父”之称的英国人类学家Kluckholn对文化下的定义是:“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的系统,既包括显型式样也包括隐情式样,它具有为整个群体共享的倾向,或是在一定时期中为群体的特定部分所共享。”文化的内容广泛而又复杂,美国当代著名人类学家Goodenough认为,文化的内容包括:形式(主要是指语言)、信仰、命题、价值观、规约、公众价值观、行事方法、常规、风俗等。语言是文化有机的组成部分,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它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二、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

上世纪50年代末,Chomsky(1977)提出了“语言能力”的概念,他认为,“语言能力是某种远比语言本身抽象的知识状态,是一套原则系统,是一种知识体系。”Bachman(1990)认为,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语用能力。前者由语法能力和语篇能力组成。Widdowson(1989)认为“能力”有两个部分:知识和技能。前者相当于语法能力,后者相当于语用能力。Leech(1983)提出区分语用语言学和社交语用学,语用能力也就相应地分为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社交语用能力是指遵循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是更高层次上的语用能力。Hymes(1970)认为交际能力由四部分组成:形式上的可能性;实施手段上的可行性;语境中的适宜性和现实中的实施情况。其中,形式上的可能性相当于Chomsky(1977)说的“语法能力”,其余三部分相当于他说的“语用能力”。前者体现为语言形式的准确性,后者则体现为具体情景中语言运用的合适性。不管怎样区分,语用能力可以解释为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它可以简化为表达和理解两个方面。

三、语用失误与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语用能力是语言的基本结构在语境中的复现,它使语言知识在语境中得以应用。人们在语言交际中,因没有达到完美,得体的交际效果而出现的差错统称为“语用失误”。Thomas(1983)将语用失误分成两类:语言语用方面的失误和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语言语用方面的失误是指所说的英语不符合英语本族人的习惯,误用了其它表达方式,或不懂英语正确的表达方式,按母语的习惯套入英语中去。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是指交际中因不了解或忽视谈话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

1.语用失误

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别,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同文化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难。

(1)知识文化差异导致的语用失误。这类失误指英汉词义差异所造成的语用失误。由于英语词语和汉语词语的差异涉及到多种情况,比如两种语言中是否有对应词、概念所指是否一致、表达方式上有无差异、派生词义是否有区别等。

(2)语用文化差异导致的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很多产生于交际双方文化背景的不同。在不同的文化中,交际者都有自己的自由话题。在汉语文化中对年龄、婚姻、收入以及家庭情况的提问很多时候是关心、亲热的表示。但这样的言语交际在英语文化中是不可思议的。因为西方文化崇尚个性,年龄、收入、体重、婚姻状况都属个人隐私,是不自由话题。在文化交际中应尽可能避免涉及对方的不自由话题。

2.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上述的讨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文化的导入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学生方面。学生可以利用记忆策略来有效地识记英语文化知识和语用规则,还可以利用其他学习策略,如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来增强自身跨文化意识、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师方面:(1)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包括知识文化和语用文化的同时导入,对学生交际能力进行综合分析;(2)注意文化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交际法、结构主义教学法等教学策略,既注重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的等知识文化的传授,又重视语言的使用技巧等语用文化的传授;(3)对融入教学各环节中的文化因素(包括西方社会风俗习惯和行为模式的内容)加以归纳整理,提炼出能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交际文化教材,特别是真实的语言材料;(4)就中国与西方文化习俗的差异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开展汉英语言、文化的比较研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外语教学实践中;(5)要求学生阅读一些外语短篇小说或剧本,让他们记住其中有意义的文化细节;(6)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报刊及收听收看外语节目时注意积累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有关材料;(7)充分利用图片、幻灯片、电影、电视、互联网等直观教具开展教学,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8)鼓励学生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进行交流。

四、结语

交际是双向的过程,要使跨文化交际得以顺利进行,交际双方应该进入对方的文化背景中,从对方的文化出发,用真正的对方语言形式来进行交际。正如Thomas所说:“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没能根据标准的语法编码模式去遣词造句,他顶多被认为是‘说得不好’;但没有按照语用原则来处理话语,他就会被认为是‘表现不好’,被认为是‘不真诚、存心欺骗的或居心不良的人。”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已日益显现,在语言教学不应只停留在语言习得本身,应该上升到语用的层面,切实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从而避免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张公谨,丁石庆.文化语言学教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申小龙.语言学纲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