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艺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教学艺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教学艺术

体育教学艺术范文1

关键词:中学体育 教学问题 艺术渗透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开始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中学体育教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养成,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调查研究表明,我国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存在较多缺陷,根本无法真正开展体育教学课堂,所以如何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十分重要,新时期社会发展下的各中学体育教学开始向教学技术渗透层面进行转变,在开展过程中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教学效果,使得中学生体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实现了我国教学事业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科学合理的推进我国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前景,保证了我国中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中学体育实施教学技术的原因

提到教学艺术可想而知,就是在教学领域中开展的艺术表现,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艺术贯穿于始终,富有极大的艺术感染性,但是在进行教学技术渗透的过程中绝对不能脱离教学方法而单独存在。而体育教学技术通过体育教师在整个教学课堂中的辅助地位,找出最适宜的教学方法,最终推动体育教学的质量效果,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错误教学,是一种赋予创造力的教育教学方法,所以新时期必须进行体育教学技术。

1、开展体育教学技术能够改善师生之间紧张的教学关系。在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为了保证教学课堂的秩序常常对学生表现的过于严厉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不尽情面的现象,使得整个体育教学课堂变得异常压抑,体育教学也没有收到效果。而体育教学艺术中存在弹力性特点,体育教师在开展工作中结合每个阶段学生拥有的自身特点开展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体育课堂开始变得生动,改变了学生对体育课堂存在的错误认识,对师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有机协调。

2、体育教学艺术可以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爱好。想要保证中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必须成功调动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而体育教学艺术恰恰满足了这点要求。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逐渐完善时期,所以作为中学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教学契机展开体育教学,体育教师要发挥自身能力,推动学生健康意识的养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有意识的知识引导,能够成功调动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向往。

3、中学体育教学艺术能够成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中学生是培养创造力最为关键时期,所以对于当今体育教学来说成功培养学生创造力已经成为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通过体育教学艺术成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结合自身知识能力建设能够独立进行判断,学会对错误问题给予否定,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创造性,为其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占有有利地位奠定基础。

二、如何进行中学体育教学技术的渗透

通过实践证明,开展中学体育教学艺术能够推进我国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能够燃起中学生对体育课堂的爱好,改变错误意识所以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下如何成功进行体育教学艺术的渗透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体育教学艺术大致可以从三个主要方面进行:首先,教学准备部分的艺术工作;其次,教学实施阶段的技术探讨;最后,教学评定结果的技术。通过对整个体育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控制,最终成果渗透体育教学。

1、体育教学准备阶段。在进行体育教学之前要进行充足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教材的准备、教学设备的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准备以及教学场地的准备工作等等,教师想要成功开展体育课堂教学准备工作缺一不可,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认真研究体育教学内容,要明确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难点以及重点问题,同时为了成功吸引学生还要结合学生特点进行教学课件的制作,将课件配上声音以及人物,将系统理论知识富裕形象化,尽量满足每个阶段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要求。

2、将艺术赋予教学课堂实施阶段。课堂是能够将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机联系的关键部门,所以教学方法好坏对于教学的实施十分重要,教师要在遵循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基准训练和学习过程。首先教师要引领学生对于旧知识的复习工作,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设定,使得体育课堂变得连贯,在进行旧内容的复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会有奇思妙想,教师要顺着学生的观点进行引导,与新的教学知识进行结合探讨,学生会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进行体育理论知识学习,但是教师要注意对于难点部分进行重点探究,同时要注重教学方式,在整个课堂中不要疾言厉色,尽量表现的生动和幽默,使得体育教学演变为一种艺术,改变了学生对传统体育课堂的厌恶,强化学生的实际训练能力,师生之间进行及时沟通,使得体育课堂成为动态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促进教学课堂的高效。

3、将艺术赋予教学成果评定中。教学成果评定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完成之后对学生进行的综合系统评价,是开展体育教学的必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严禁出现偏袒的现象,因为这样只会加重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厌恶情绪,要进行全面综合评定,将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及时的指出,同时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要看到他们最为优秀的一面,教师一句鼓励的话,对学生自信心建设的影响极大,这样学生就会在满足的同时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体育能力。

结语: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拥有绝对的创造力、探究力和学习力,成功吸引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必须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探究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艺术,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进一步促进体育教学课堂的有效开展,促进我国体育教学事业的扩大化,保证我国中学生在未来激烈社会竞争中的身体素质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晓红.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构建新的课间操模式[J]

体育教学艺术范文2

【关键词】体育教学;新课程改革;教学艺术

一、转变教育观念,注重教师与学生学习过程互动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成为学生体育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体育教师要从思想上更新体育意识:由职业型向事业型转变、由教师为本转变成以学生为本、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新课程的教学中,选项教学提出从传统意义上的“以教师的教”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转变成了“以学生的自主锻炼为主”的课堂教学,从被动身体锻炼向主动锻炼跨越。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主动性成为新课程下教学的主要方式。

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和教师是平等的,但是从技巧层面来讲教师仍然是学生的指导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教师进行科学的引导,合理的示范才能使学生提高技术水平,增进健康。因此教师是学生体育学习的引导者。

在体育课中教师的主动参与,特别是运动中的参与可以随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随时纠正,并可以通过教师的运动示范使学生尽快掌握体育技巧。这样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尊重了学生人格。

二、改进体育课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中评价的方法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上课的积极程度。以前的体育教学评价仅仅对体能和运动技能做出了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意志品质、自信心和合作意识等。仅评价了学生的直观体育成绩,却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的主体性。根据体育课程要求,教师应该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及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健康水平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充分发挥了学生评价的主体性,调动自觉锻炼的积极性。体育课的评价目的在于能真实反映学生在体育课中的表现,并带有激励性,能让同学们增进健康提高体育成绩,所以评价也是对学生的一个教育,让更多的积极因素都参与进来是改革体育评价的真正目的。

教师要评价好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素质、性格爱好、是否懒惰、对体育的认识等开始,通过了解学生可以制订合理的体育运动难度,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引导学生自觉锻炼。在实施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感。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注意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兴趣、情感、自信心、意志等精神。

三、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建立优佳师生关系

新时期体育教师不再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且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练习的机会,并经常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尽量公开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在实施奖励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可有不同的对待。要常常了解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认为教师在期望上有偏差,随时审视,随时修正。

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体育新课程目标确定以后,指导和完善学生的体育锻炼模式及锻炼方法的落实都与和谐的师生关系密不可分。因此强调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是民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心理相容、互相接纳,具有真挚的情感关系。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该是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彼此信任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可以形成健康的人格,可以形成一个集体积极向上的动力。

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整体体育素养

新课程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将学生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根据课程发展要求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求体育老师既要培养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在教学的设计中,更加强调了教学的“人性化”。在课堂结构及教法上更加灵活,教学过程中要求体育老师对课堂结构的设计到组织实施,都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结构安排合理,并根据学生的性格和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最后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中应充分注意到学生的兴趣爱好、运动能力、身体因素等方面的差异,结合体育教材、学生建议,制定了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案,确保每位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学习中获得成功,并享受乐趣。

总之,新课程的推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体育教师应该身先士卒、不怕困难、迎难而上,主动落实新课程提出的各方面要求,多实践,多反思,多探索,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争取使我们的体育课在新课程的引领下发出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们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R]. 2010,12.

体育教学艺术范文3

科学与艺术既相互统一,又相互区别,是不断完善的一对范畴。涌现大成智慧和创新思维的智利基础是科学思维、科学知识与艺术思维、文艺知识相互融合促进的结果。体育教学科学性的基本要求是体育教学的目的性与规律性:体育教学艺术性的基础是体育教学过程和发展过程的不确定性。实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才能实现体育教学生命化的发展,有利于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体育教学;科学性;艺术性;和谐统一

1.体育教学的科学性

对于“科学”的具体定义,学界还未形成统一的看法,但科学的本质特性在部分有代表性的界定中体现出来,即科学具有方法实证性、认识创造性、客观规律性、理论系统性和人文精神性等特征。体育教学科学性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是体育教学的规律性与目的性;体育学艺术性的基础是体育教学过程和发展过程的不确定性。

1.1体育教学的目的性

科学性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把人类长期积累下来的体育文化的精华传承给下一代,以转化为其自身的精神财富,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同时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体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所以,遵循体育技能、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教学方式的规律性和原则性,以实现教育价值的全面性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实际上,缺乏对学生教学人文价值的教育是体育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现代教学观的基本要点是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单方面讲,体育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等生理效应,但更深层次的,体育教学还应从人文角度关注学生的成功和满足感等心理体验,体育课程的生命力体现在“笑声与汗水”并存。因此,体育教师要重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满足教学的需要,超越单纯的技能传授,强调通过技能学习传授科学的健身方法。在我国,长期以来体育教育界掩盖了这些本源性特质,传习式体育的“三基”颠倒了体育教学的目的。所以,关注生命的持续性,树立整体性显得尤为重要,生命发展的科学性体现在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差异性、互补性等方面。两方面都不可偏颇,一方面,要科学有效地促进生命的生长发育,加强运动价值观的控制研究;另一方面,要重视爱好、动机、态度、兴趣等非智力性因素的培养。

1.2体育教学的规律性

体育教学有其自身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体育教学受这些规律的支配和制约。所以,把握体育教学规律用以指导体育教学才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学必须遵循教学规律性,这些规律包括体育课程与教学本身恃有的功能特点、学生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以及特定时期学校体育教学的条件等。在教学中需要认真把握和运用的规律有如下几条:内因决定规律、评价导向规律、成长差异规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等。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就是内因决定规律。这一哲学定律揭示了一条重要的教学规律。当代教育特别强调教学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只有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条件下才能生效。认为教学行为必须通过教学的内因才能起作用,学习者的内因在教学中起决定作用。评价导向规律在教学实践中处于支配地位。这就好比高考所蕴藏的巨大导向作用。体育教育中评价导向的事例更多。体育教学从中小学至大学,均是遵循不同学习阶段采用不同考试项目来考核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既没有兼顾学生的身体条件,也没有考虑学生本身的需求和兴趣,学生的学习完全按照评价项目进行。遵循这一规律,我国的体育教学改革应把学生的体育意识,进步幅度等纳入学生的评价中,以综合评价为主,要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努力方向就要确定正确的评价导向。儿童、少年和成人在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一差异被我们称之为“成长差异”。每一个体的遗传、性格、环境以及学生的营养状况都不尽相同,同一年龄段学生的身体素质、发育状况、心理素质等情况区别也很大,如此,就形成了个别差异规律。因此,在教材的选用上、教学的组织上和教学内容的安排等方面应予以区别对待,既要重视同一时间身体状况不同的学生,又要考虑大多数个体不同时期的身体发育状况。动作技能形成规律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主要以学习各种动作技能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动作技能的掌握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动作技能的形成包括三个阶段,首先是初略掌握动作阶段;其次是改进与提高阶段;最后是巩固与运动自如阶段。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动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我们体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遵循教学规律也是确定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当然,符合规律性又必须以目的性为指导。在教学目标指示的范围内探讨并遵循教学规律,也就是说,教学主体(教师与学生)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才去遵循教学规律的。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应将知识与审美融合起来,以精湛的教学艺术性,在课堂中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方法,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特殊的教学场所中,高效地进行学习、锻炼,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体育教学有其自身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并支配着体育教学。所以,把握体育教学规律以指导体育教学才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2.体育教学的艺术性

体育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具有广泛坚实的学科理论基础,它包括艺术学、审美学、教育学、生理学、心理学及众多边缘学科。进入体育教学的最高层次或者超越体育教学的科学层次,如同舞蹈家经历过严格的科学训练。科学求同,人求异,艺术正是对两者的超越与整合。体育教学的艺术性是寻求师生的共同学习和多向交往,是体育教师个人魅力的体现。伴随着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深化,这一理念旨在解放教学主题的创造能力,减少以往教学中过于浓重的指令色彩,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释放,解放教学主体的创新精神。现阶段我国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主旋律正朝着变“苦”学为“乐”学的趋势发展。教师若想在体育教学中吸引学生注意力,就必须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深入研究并掌握体育教学艺术,以帮助学生达到乐于学习体育的境界。体育教学的艺术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教学语言的美,教学设计的美,教学过程的美,教师教态的美等方面。教学语言美主要体现为口令准确清晰,评价恰如其分,讲解生动形象,富有激发性;教学设计的美表现为教学设计方案别具一格并易于实行,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教学过程的美表现为教学过程有较强的节奏感,教学组织井井有条,教学形式活泼有序,教学方法新颖独到;教态美表现为举止潇洒,充满活力和健康。体育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体育教学艺术手段的多样化体现在教师课堂中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语言,教师仪表风范等等,都受各教材特点、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学生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方方面面都表现为不同教学风格和个性化的艺术特征。第二,体育教学过程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始终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之中,用艺术表演来形容一堂体育课,这种艺术表演看似有章可循,但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变化,教学情境的改变,突发事件的发生等都是不可预测的。所以,经验丰富的体育教师往往不拘泥于课前计划,能娴熟的运用一套教学技能与技巧,充分利用教学情境中的一切条件,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仔细研究和探索如何使体育教学具有艺术色彩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和艺术化的完美结合。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具有创造性。即所谓智能型和技能型的体育教师。没有这样的教师,体育教学的科学化和艺术化的完美结合将永无实现之日。所以,体育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掌握更多的体育科学知识,研究体育的教学艺术,使体育的教学法、教学技能、教学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被运用。只有重视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才能获得教学过程的最佳效果。在体育教学这一园地应该百花齐放,而不是千人一面,体育教师应该从掌握教学科学、规律和基本技能起步,同时注重教学实践中的反思,进而不断超越达到教学的艺术层次。

3.体育教学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著名学者俞子夷老师在《教学法的科学观和艺术观》中提到“教员就好比文学家和美术家,教学的艺术是一种介绍与传达,教师教学生,如果缺乏科学依据,实在危险,但若只知道科学的根据而没有艺术的手法则无法对付千变万化的学生。因此,教学法应兼顾科学和艺术两方面。”这就如同一枚硬币,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共同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从体育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关系来看,科学常常表现出一定的“程序”和“规格”,形态相对稳定。以三段论为例,三段论是一种科学结构模式,这种模式是艺术形成的条件和前提,脱离科学结构制约的艺术,不是真正的艺术;同时,艺术的提高离不开对科学结构认识的深刻程度。缺乏科学性就无法进行教学,因此艺术性也要以科学性作为前提。缺乏科学的指向性,教学就容易失去方向。因为艺术性离开了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就无从谈起。因此,体育教学中,科学性与艺术性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

3.1科学与艺术的共同根源

科学与艺术都起源于人们的物质生产劳动,前人在与狂暴的自然力斗争时,发展了各种科学知识,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也创造出了许多美丽的传说,也就是艺术。古希腊神话中的女神缪斯是古老科学与艺术的伟大象征。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具备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传诵至今,如“关关雄坞,在河之洲,窃灾淑女,君子好求”等,其中饱含的理性之光,涉及农业、气象、天文等知识。历史文献的记载表明,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劳动与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是息息相关的。

3.2科学与艺术的共同对象

从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的现实出发,有学者认为,改造客观世界的学问是“技术”,认识客观世界的学问是“科学”。区分各门学科的要点在于人们研究问题的着眼点不同。各门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客观世界。科学就是追求真理。科学的任务在揭示自然界奥秘的同时揭示人、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等奥秘,探寻反应其本质及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这当然不是凭空想像出来的,而是从反复的实践检验中提炼出来的。它应具有真理性、普遍性。但科学知识从相对真理涌向绝对真理的进程永远不会停息。艺术的任务是要研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互关系和实际生活以及情绪感受,并以多姿多彩的方式,揭示社会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发展规律,揭示真善美与假恶丑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由此展开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的人类情感世界的多彩画卷。

3.3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共同目的

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成果不同,是由于其对客观事物观察的视角不同。但是,科学技术和文艺理论的目的都是为了给大众以科学的知识,使人们能更清晰的认识现实世界复杂的事物,但是,科学技术和文艺理论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学问,其目的都是为了给我们以科学的知识,使人们能够更深刻地认识现实世界各种复杂的事物,包括认识我们自己、人和人的精神的本质和规律。体育教学中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是以科学的目的和艺术性培养大众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心灵,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更好地适应环境。所以说体育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

3.4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共同灵魂

体育教学要寻求一种创新精神,也就是艺术生命的灵魂。其实,科学更需要创新,创新也是科学发展的灵魂。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如果只是停留在前人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缺乏新的发现,就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那就无法承认其科学研究工作。体育教学中,应为实现科学的体育教学目标服务,搭建师生活动的平台;体育教师要营造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境界。唯有如此,我们的学校体育才能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总之,由于体育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有共同的根源———维护生命的健康;有共同的对象———体育教学活动;有共同的目的———培养社会需要的身心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有共同的灵魂———追求真理,勇于创新。所以,体育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原本就是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融通、共同发展的。

作者:张汇敏 单位: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徐小容.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问题与整合策略[J].成功(教育),2011,06:200-201.

[2]林光汉.在科学性与艺术性并进中提升思政教学改革[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08:89-90.

[3]张雅君.论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J].河南教育(中旬),2011,08:48-49.

[4]谷泓,商哲.远程教育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与艺术性[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4,02:57-58.

[5]张慧慧.完善的教学方法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辩证统一[J].河南农业,2014,12:33-34.

[6]赵向阳.数学教学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J].学周刊,2012,01:117-118.

[7]董成双,孔令智.科学性为体艺术性为用———浅析科教片科学性与艺术性[J].西部广播电视,2014,19:122.

[8]张玉生.论体育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资源整合[J].体育师友,2006,04:31-32.

体育教学艺术范文4

论文摘要:教学艺术服务于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应围绕培养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合理有效地运用教学内容安排、组织管理、教学语言、启发学生思维、对学生的评价等艺术。体育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

教学艺术是教学方法的外显形式,没有艺术体现的教学方法,就难免引向格式化和陷人僵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难已调动。体育课大都在室外进行,受场地、器材、气候、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较大,如果我们在教学安排、教法处理等方面考虑不周,不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积极性,那么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就无法保证。教学艺术服务于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目标,则应采取不同的教学艺术。1993年高校体育教学大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学艺术应围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要求进行;1996年以后的大纲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能力和习惯,教学艺术应围绕培养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淡化竞技,强调健身而进行。因此,新形势下,贯彻新的教学思想,合理有效地运用教学内容安排、组织管理、教学语言、启发学生思维等教学艺术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教学内容安排的艺术

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使学生尽快明确教师上课的意图,又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持有的意图极为关健,如果学生不明了教师的意图,活动时,就失去方向,就难以实现教学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在课的前半部分达到高峰,意志在课的中间部分达到高峰,而情绪则出现在一节课的开始和后半部分。根据学生这些心理规律性的变化,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注意:课的准备部分应采用各种手段激活学生的心理机能,提高对教学内容学习的兴趣,将其注意力集中到体育教学主要任务和内容上,为基本部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在进人到教学的基本部分后,学生的注意力和感知、理解能力均处在较高的水平,应及时展开新内容的教学。在完成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逐渐增加练习的难度和运动负荷,以适应意志力活动变化的规律,达到提高意志力的效应。在课的结束部分,学生的体力逐渐减弱,注意力和意志力也有所减退,在这一阶段,应安排一些体力负荷不大,情绪活泼,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的练习,使学生轻松愉快地结束一节课的学习。

二、组织管理的艺术

利用科学的组织管理手段在体育课教学中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这是成功教学必备的主观条件。体育课的组织管理艺术,就是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掌握学生的心理、生理状况,随时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畏难、厌烦情绪,利用自身的教学机智,及时对教学方法加以调整和改进,通过变化练习、语言提示等有效的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培养锻炼学生的情绪智商和学习兴趣,营造学生良好的学习心境,从而达到“乐学”的境界。

“乐学”对于体育教育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一节成功的体育课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进行身体练习的过程中既有经受挫折和失败的体验,又有最终冲破困难、摆脱失败后获得对胜利和快乐的情感体验。通过这样一个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心。

三、教学语言的艺术

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必要素养。体育教师通过简明扼要、正确的讲解,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其在大脑中反映出动作的形式、方向、幅度,进而理解动作结构的顺序、速度和节奏,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指导自身练习。

幽默是体育课教师教学语言的特色之一。尤其是当学生感到厌倦、没有耐心时,教师使用幽默的语言,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使不良的情况转向一个大家都感到兴趣的境地。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教学语言的幽默是教师用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要素之一。

四、启发学生思维的艺术

在体育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的特点,多采用“发现教学法”、“小群体教学法”和“合作教学法”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教师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出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但提出的问题要突出重点,要有思维价值,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否则只是听而不闻、问而不答,失去提问的意义。再者,教师提问还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使教师掌握学生的真实水平,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

五、激励的艺术

激励,是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艺术之一。在教学中,以激动的口气布置任务,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相反,用命令的口气布置任务,则会剥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他们活动的热情。因此,体育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应把“你必须如何如何”、“你非得如何如何”的话改为“老师相信你有能力完成什么什么”,这样,会对学生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学生在练习时没有心理负担,会获得较好的练习效果。

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暂时遇到困难或动作发生错误的学生,教师要适时地给予他们指导和激励,而不是指责、批评。教师的热情与否对学生学习的成败是一种强烈的外界激发因素,一个总是带着善意热情微笑的教师会给一个遇到困难的学生带来良好的鼓励。因此,遇到上述情况,应该肯定学生正确的部分,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对有过失的,论过要适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六、对学生的评价艺术

在体育课中,教师还必须恰如其分地运用评价艺术辅助教学。这种评价,不仅指教师对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状况的评定,重要是指教师对学生在体育方面的认可程度。一个班中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学习的效果肯定不同,因此,采取评价的方法也应各异。

对待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教师应充分发挥他的特长,如配合教师做示范动作,分组练习时担任小组长等,在完成动作的质量上提出更高的要求。

体育成绩较差的学生大多是因为基础差、自身体质弱等因素而导致对体育课有一种畏难情绪。对这部分学生教师一定要把握住关心、爱护、鼓励的原则,耐心进行教学,对他们学习效果的评定也一定要注意提高的过程,使这部分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

七、提高体育教师素质不断更新教学艺术

体育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并巧妙灵活又行之有效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组织教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因此,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一要加强理论学习。体育教师不应只重视艺术学习,还应加强理论学习。因为,对未来人才的培养不单是传授知识技能和增强体魄,而是完善学生的心理、人格以及培养其适应未来社会的生存能力、创造能力。

体育教学艺术范文5

关键词:激励; 体育教学; 宽容式; 目标式; 嘉奖式; 勉励式

激励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艺术,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适中的激励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巧妙运用灵活多样的激励策略,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1.宽容式激励

课堂上,师生之间产生矛盾是常有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首先,教师要容人之短,不怀成见。教师的宽容是育人的前提,是妥善解决矛盾、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其次,教师对学生要热情教诲,以情感人。若采取“以牙还牙”的办法,必然激化矛盾,破坏师生关系,严重影响教学。

2.导向式激励

“行为是一面镜子”。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一言一行从我做起,要学生做到的,自己率先做到。不论是严寒的冬季,还是酷热的夏天,都是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情态,提前到达场地,安排好场地器材,等待学生的到来。在练习过程中,教师率先垂范,始终与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建立理解、沟通和和谐的师生关系。当学生练习疲劳和遇到困难时,老师大喊一声“跟我来”!身先士卒地迎难而上,用自己的行为去爱学生,给学生以激情和力量。体育教师的良好行为是最有影响、最见成效的激励方法,可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导向,对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予以鼓舞,使之意志更加坚强。

3.目标式激励

人的积极性的源泉在于人们的内部需要,而人的需要总是指向一定目标。符合人们生理需要的目标,可以引发、指导和促进人们朝着目标努力奋斗。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实践和学生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足以鼓励学生在各类教材中的具体目标,可以激励学生齐心协力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奋斗。比如在跳远项目上,在沙坑两边插上旗子作为标志(优秀、良好、及格),用以激励和引导学生,使学生练习起来学有目标、赶有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营造一个学生、娱乐、竞争的良好氛围。

4.嘉奖式激励

体育教学中嘉奖激励是通过精神鼓励来进行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效果更佳,但应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用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豪感、成就感。人不同于动物,学生的需要是多层次的,教师满足学生需要的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有的人要从精神激励上着眼,有的要从物质激励上着手,但作用到一个人身上,必须根据不同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激励方式,并掌握适当的度和一定的“火候”,否则会适得其反。

5.启发式激励

启发是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运用它可以充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思维保持在最佳状态,以利于教学。譬如,在中长跑教学中,由于其技术枯燥乏味,运动强度较大,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惧怕心理,进而产生借故请假或消极应付的思想,这时,教师可利用教材本身的教育意义,借助运动员刻苦训练,为国争光的事迹,启发学生强烈的思想感情,使之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6.评价式激励

这是一种调节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方法,教学中学生一旦能够独立完成时,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的鼓励和指导,以便对其自觉学习和改正技术错误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如在山羊分腿腾越教学中,一个胆小的学生勉强跳过山羊后,教师可用“跳得不错,若起跳力量再大一点就更好了”来鼓励评价学生,就会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为自己的进步感到喜悦,从而积极地投入练习。

7.勉励式激励

这是体育教师经常运用的教育手段之一。现代管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以勉励的口气布置任务,可以充分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誊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生硬的命令,一开始就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了他们的活动热情。如教师布置学生跳高:“你们必须给我跳过去,跳不过去的要受罚!”学生听了心里不舒服,带着顾虑练习,效果肯定不会好。如果换成勉励式布置:“同学们要大胆地练习,跳不过去没关系,我再继续辅导你们。”同学们听了不但乐意去练习,而且练习时没有心理负担,练习效果肯定比前者要好。

8.期望式激励

在体育教学中,表现特别好的学生,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有某些过失的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遇。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约,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过失的,论过要适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其补缺改过的动机和行为。

9.竞赛式激励

体育竞赛在教学实际中运用得十分普遍的激励方法。合理地运用体育竞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注意通过竞赛使学生尝试体育运动的乐趣,激发斗志,积极向上,克服困难,团结友爱,关心集体。在教学中应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游戏教学比重,选编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的竞赛性游戏。如教“跑几步,一脚蹬地起跳,双脚落入沙坑”的动作时,在平地上画若干单圈与双圈。让学生跳入单圈,一脚蹬地起跳,两脚落后双圈。练习立定跳时,按照立定跳远距离量好适当标准,双脚落地时过两条横线。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队,组织单、双脚跳接力等。

总之,激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它能够唤起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艺术范文6

一、了解体育游戏的特点

体育游戏具有明确的活动目的。是以增强体质、达到“健康第一”为主,其次是发展智力和获得娱乐。例如,在学校开展“捉俘虏”“撒渔网”和“打野鸭”等游戏中,这些奔跑性游戏逐渐显示出了它们的魅力,比起枯燥乏昧的跑步是有趣盎然了。因为学生在游戏中跑是一种带有明确目的性的运动,不是去抓人就是逃避别人被抓,而在田径场上的跑却是被动的,带有教师的指令性、没有变化的跑。所以游戏中的跑更以人为本,更具有活力和生机,增强体质,是一种很好训练跑能力的游戏。

体育游戏的参加者不受年龄、性别、职业等条件限制。活动轻松活泼,形式多种多样变化多端。对场地和器材的要求不高,可灵活选择运用。因此,各种不同的社会成员都可以参加,并在其中找到乐趣,受到有益的教育和锻炼,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与社会和谐发展。

二、体育游戏的组织和教学艺术 体育游戏的组织和教学艺术主要包括游戏内容、场地、器材等的选择。活动的准备、活动的方法、游戏的规则和要求、裁判工作以及活动的总评等几个方面。体育游戏课的科学组织,应注意:一是考虑参加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方面的差异而应分别采用不同的教法。二要考虑游戏课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三要考虑活动的环境,主要包括气象、场所条件及时间安排等。

上好游戏课,要做好准备,它包括游戏内容的确定和场地器材的准备。体育游戏内容的选择,必须紧紧围绕游戏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来考虑。同时还需要考虑活动对象的特点和实际活动能力,选择游戏内容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和训练任务,

为了使体育游戏活动顺利进行,必须考虑到安全因素。主要包括参加者体质和对场地的设计,在活动前,先要了解参加者的健康情况,对那些有特殊病历的人员,应区别对待。对场地的准备应周密、充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同时应做好应急措施以防万一,选择好了合适的体育游戏项目后,能否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关键还在于要有一套科学的组织游戏活动的方法。应从以下三点来做好:

(1)要把体育游戏内容、规则讲清楚,讲解时,教师的站位应有利于参加者的学习。讲解顺序为:游戏的名称、目的、意义、过程、方法、规则评比的标准等。讲解简明扼要,重难点突出。

(2)要做好体育游戏的组织领导工作。游戏的开展应在教师的直接指挥下进行。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有充分调动参加者的积极性。对游戏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应讲行迅速有效地调控并加以解决。

(3)要做好裁判工作。它是保证体育游戏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环节之一。裁判通常由教师担任,但在必要时,也可以请学生协助教师做好工作。

三、体育游戏课应注意的事项

1、要突出和强调组织纪律性。良好的组织纪律是游戏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障。其体现为游戏者要听从指挥、执行规则、服从裁判等。

2、要掌握和激发游戏参加者在游戏中的情绪。游戏参加者在游戏进行中的情绪如何,是衡量游戏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之一。成功的游戏,气氛活跃,队员和谐,情绪高涨。要激发游戏参加者游戏中的情绪,一定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选择好游戏内容。

3、要注重言传身教,全面关心学生。特别是要关爱那些体质较差或有残疾的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教师以身作则十分重要;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了兴趣,就等于游戏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