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范文1

关键词:快速城镇化;公共安全管理;转型

中图分类号:C93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0-0116-02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03个百分点,为推进现代化建设、保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但同时,由于城镇化所用时间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大大压缩,各类矛盾和冲突在短短三四十年内集中显现、交织、碰撞,也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加大了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难度。

一、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城镇化过程中,人口、土地、资金进行再分配、再平衡,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社会秩序进行再分化、再调整,本身就意味着风险和动荡,加上我国城镇化在时间上高度压缩,在动力上过分依赖行政主导,资源要素错配、社会矛盾冲突更为严重。

1.人口流动性上升弱化了社区自治功能。以良好邻里关系为纽带构建的熟人社区是我国传统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深入,社区人口的频繁流动和居住形态的快速变化,对原有稳定的社区结构造成巨大冲击,社区居民在价值观念、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日益明显,沟通交流趋于减少,传统开放式熟人社区逐渐向封闭式的陌生人社区转变,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随之降低,容易诱发各种矛盾冲突以及犯罪、吸毒、赌博等社会问题,社区公共安全面临严峻挑战[2]。

2.城市内部二元分割激化社会矛盾。二元结构不仅存在于城乡之间,在城市内部也同样存在。突出的表现为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目前,受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影响,约有2.34亿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1],未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加上贫富差距拉大,这部分群体社会心理极易失衡。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权利意识不断崛起,社会期望不断提高,但受制于自身文化技能,很难真正融入城市主流社会,相对剥夺感和社会不满情绪增加。安徽团省委的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中,有36.5%的人感到得不到尊重,37.2%的人出现过痛苦失望,9.7%的人产生过愤怒报复心理。

3.“城市病”问题突出加大了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由于人口过度涌入,内部空间规划不合理,产业布局失衡等多方面原因,目前,我国大城市普遍出现以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资源短缺为代表的城市病,不仅直接危害人民身体健康,还对公众心理和社会心态造成不利影响。我国655个城市,约有2/3的城市交通在高峰时段出现拥堵[3],每年因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者超过20万人。2007―2015年,超过360个城市遭遇内涝,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等外来人口集聚区人居环境较差、社会秩序混乱。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病”还有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扩展的趋势。

4.体制机制不健全诱发矛盾冲突。由于过分依赖行政推动,加上要素产权制度不健全,缺乏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近年来,在土地征用、城区扩建、旧城改造过程中的冲突事件呈上升趋势[4]。中国社科院法学院研究所报告显示,百人以上中,由拆迁征地引发的占到一成左右。各类“钉子户”时常见诸报端,对社会心理和氛围造成消极影响。同时,拆迁过程中的产权争夺和拆迁后的一夜暴富等也是诱发矛盾冲突的重要因素。

二、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转型的思路和对策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人员结构日益复杂,利益主体更趋多元,矛盾点和风险点增多,需加快推进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转型,构建多方联动、重点突出、全面协调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

1.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首先,要转变政府治理理念。目前我国内地公安机关的110报警服务台每月接到的报警电话中,属于社会服务性质的已达80%以上[5]。政府的资源是有限的,大包大揽既不现实也无必要,要树立“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的理念,将政府供给的公共安全服务,尤其是社会治安服务从大量低效的非警务活动中解放出来,聚焦在对违法犯罪活动的有效打击上。其次,要改进评价考核方法,建立从效果、效率、效益三个维度、政府部门、社会公众、第三方机构三方主体共同参与的公共安全服务成效评价机制,提升政府资源利用效率。再次,要高度社区综合治理。社区是公共安全管理的基本单元。要通过进一步完善社区安全体系,培育和发展社会团体,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加强安全教育和监管,建立社区居民间有效的信任制度,增强社区的凝聚力,逐步重现守望相助的熟人社会文化传统[6]。

2.进一步加强市场供给。长期以来,出于规模经济和特殊的行业性质和服务内容的考虑,我国在公共安全领域实行了比较严格的市场管制,这在当时的特殊条件下,是必要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管制成本已逐渐大于管制收益。因此,应逐步放开社会资本进入公共安全领域的准入限制。除法律法规和禁毒外,其他产品都可以尝试市场和非政府组织提供。比如,英国就曾以15亿英镑的价格外包警务,包含社区巡逻、犯罪侦查等。同时,公共安全服务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逐步放开管制的同时,应对市场的准入门槛、质量标准、服务价格等予以明确规定,在让人民享有高质量的公共安全服务的同时,尽可能突出公共安全服务的公平属性。

3.培育壮大社会供给。政府的力量有限,市场供给以盈利为必要条件,在公共安全领域还有大量的“真空”地带,只有通过调动社会资本的力量,有效使用社会资源,才有可能真正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需求。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夯实公共安全服务社会供给的法律基础,给予社会组织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要完善社会供给的资助激励机制,在培训、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通过建立常态化的公共安全培训制度,成立专门基金会为自愿供给行动购买意外保险等,增强社会供给的能力。

当然,政府、市场、社会三方供给的边界不是绝对的,其中,必然有交叉、有渗透,有学者就提出过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合作网络[7],这与我们的想法是一致的,但多元主体之间合作和协调的具体机制、利益如何平衡、权责如何界定,都还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去总结、完善。

参考文献:

[1]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Z].2014.

[2] 刘智霞.社区公共安全的建设[J].城市与减灾,2007,(4).

[3] 向春玲.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病”及其治理[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4] 刘建平,杨磊.中国快速城镇化的风险与城市治理转型[J].中国行政管理,2014,(4).

[5] 袁春瑛.社会治安服务有效供给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范文2

摘 要:城市公共客运是保证城市社会经济正常发展的重要部分,在我国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政府部门将管理城市公共客运的工作交给交通运输部门,城市客运主要包括常规公交车、地铁、轻轨和快速公交车等。城市公共客运安全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此篇文章对我国城市公共客运安全管理的特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城市公共客运;安全管理;特点;分析

长期以来,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行业技术力量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公路和水运上,对城市公共客运安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在管理经验和技术方面比较欠缺。但是现在政府和人们对城市公共客运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城市公共客运的安全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有重要的影响,下面对城市公共客运安全管理的特点进行说明,并且提出了一些提高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措施,希望对我国城市公共客运安全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城市公共客运安全管理特点

第一,通勤交通。公路运输主要为人们长途出行和短途出行提供服务,城市交通中主要为人们上班、上学、办理业务以及回家提供服务,城市交通又被称为通勤出行,通勤出行是人们最重要的出行,城市公共客运服务的主要对象就是通勤出行。通勤出行在时间与空间上具有一定的恒定性,通勤出行的时间安排对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公路客运每人每年大概出行14次,通勤出行每人每天大概3-4次。通常情况下公路运输为人们旅游和长途出行提供服务,使用的次数比较少,相反城市公共客运是人们每天出行必须使用的交通工具,人们对出行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

第二,对社会有较大的影响。城市公共客运是一个服务范围广阔、对社会正常发展有一定影响的行业,城市公共客运服务的对象比较多,随着绿色环保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我国交通管理部门已经开始着手构建绿色交通体系,低碳环保的公交车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公交优先和公交都市的理念在城市间广泛传播并且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都会选择乘坐公交出行,城市公共客运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城市公共客运在服务过程中出现问题不仅对人们的出行和安全带来不便,并且对城市的声誉产生不利影响。

第三,客流具有集中性。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公共客运作为人们出行重要的交通工具也将面临很大的压力。因为城市人口增长的幅度比较大,原有的设施建设和公共资源配置等不能适应人口的变化,经常会出现供需不足的情况。除此之公路长途客车的核定载客人数为30-45人,并且公路长途客车不允许出现超员的情况,城市客运公交车的载客人数为50-150人,公交车可按照相关规定设置乘客站立区,地铁和轻轨等交通工具通常情况下会有5节,载客人数可以达到上千人。从城市各种交通工具的载客人数和实际客流量来说,城市公共客运人数和公路长途客运相比具有一定的集中性,客流比较集中的特点为城市公共客运安全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发生安全事故,受伤的人数较多,并且会造成严重的交通堵塞。

第四,城市公共客运运营的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城市公共客运运营的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城市正常运转的重要部分。随着私家车辆的不断增多,经常会出现交通堵塞的现象,为了有效的解决此问题,我国城市交通逐渐向立体交通的方向发展,建立了一些地下运行通道或者高架桥等,地下运行通道和高架桥属于半封闭的空间,并且空间比较窄小,相关设备和人员的密集度较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例如:火灾和踩踏事件等,如果发生意外事故疏散工作和救援工作很难展开,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并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不利影响。

第五,安全管理方式多样化。城市公共客运服务的对象范围广阔,不同对象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交通方式在技术和发展模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使用不同的安全管理方法进行管理。下面以出租车为例进行说明,出租车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流动范围广服务的乘客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出租车根据乘客的要求提供特定的服务,出租车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需要承接新的业务、结算现金等,每个出租车都相当于一个独立的生产经营者。出租车驾驶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技术水平对安全驾驶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此在选择出租车驾驶员时需要对其职业道德素质和技术水平进行严格的考核,选择职业道德素质和技术水平较高的人从事出租车驾驶员的工作。

二、提高城市公共客运安全管理的措施

第一,建立专业的城市公共客运管理小组。城市公共客运管理部门需要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对城市公共客运安全管理有足够的重视,应该成立城市公共客运安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人员主要由地方政府的负责人、交通管理人员、公安人员、安监部门的管理人员组成,在领导管理小组建立完成后,需要定期的组织会议对当前的城市公共客运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除此之外城市公共客运不同的管理部门都需要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对城市公共客运安全进行分级管理,从而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效果。

第二,对原有的城市公共客运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和改进。安全管理部门需要以城市公共客运安全管理的特点为主要依据,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对安全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建立安全责任体系、对原有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进行改进等,让安全管理人员严格按照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对城市公共客运安全进行高效的管理。政府部门加大对客运安全管理工作的投入资金,购进充足的基础设施,并且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使安全管理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安全管理部门需要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预测和评价,制定科学、合理的防范措施,定期派专业人员对一些基础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从而使城市公共客运的安全有所保证,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第三,提升城市公共客运安全技术管理的水平。我国城市公共客运涉及的技术较多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安全管理工作对装备技术的依赖性较高,为此需要对基础装备设施进行改善并且提高科技创新和信息化水平。基础装备设施改善的主要对象是车辆、车站和一些枢纽区域,对车辆进行定期的维修和养护,对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适时监控,保证每一辆车上都有安全锤、报警设备等,在中停站和一些枢纽区域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巡检方案。在安全管理过程中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动态的监控系统对城市公共客运进行全方位的监控,派专业人员控制监控系统,如果出现任何问题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结束语:

通过上文可知城市公共客运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对人们生活的水平质量和城市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为此城市公共客运管理部门需要对安全管理工作有足够的重视。本文在提高城市公共客运安全管理工作方面提出了建立专业的城市公共客运管理小组、对原有的城市公共客运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以及提升城市公共客运安全技术管理的水平等措施,希望对我国城市公共客运安全管理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何磊,王岚.城市公共客运安全管理特点浅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39(2):130-132.

[2]斯斯.快速公交系统火灾危险性分析及消防安全管理对策[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3):31-32.

[3]熊雳.城市地铁施工安全管理措施探讨[J].科技视界,2015(5):119,378.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范文3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以地下工程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具有专业性强、周边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建设与周边环境相互影响大、不确定性因素多、施工工法多样、工程风险突出等特点。同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为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投资大、涉及而广、社会关注度和公共安全要求高,一旦出现事故易引起社会放大效应。由于我国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历史较短、经验不足,在建设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对潜在的技术风险缺乏必要的分析和论证,以及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不足、管理不到位。因此,安全风险的科学管控,已成为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一、发展城市轨道对改善城市交通的重要性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使城市公交客运量大幅度增加。加上私家车拥有量急剧膨胀,使得各大城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交通阻塞、乘车难,行车难的现象,交通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城市交通状况对城市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城市交通紧张将严重地阻碍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区域群的发展。

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由公共汽电车、小公共汽车、出租车、快速轨道交通(主要包括地铁和轻轨)等组成。其中小公共汽车与出租车因载客量小,难以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流。公共汽电车,对道路条件要求不高,票价低廉,成为许多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的主要公共交通方式。但同时公共汽电车依然存在着种种缺陷和不足:载客量较小,发车间隔和站点通过能力有限,在单一的平面路网中,大量的自行车与人流,对公交车的干扰极大,使机动车的速度降低,加重了交通拥挤和乘车困难。如遇到客流高峰时间与节假日,客流量增大,车辆难以准时开出,导致交通状况更为恶化。

在我国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条件下,城市交通的发展已经不能用单纯的拓宽道路来解决。发展地铁、轻轨等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对于提高城市交通系统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城市交通污染以及引导城市结构优化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据统计美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占总客运量的31%,加拿大占38%,快速轨道交通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交通工具。1863年伦敦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自此之后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纷纷建立了地下轨道交通系统。我国地铁建设有近40年的历史,地铁建设的规模和水平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国家。轻轨运输则是近几十年在欧美流行的交通方式。它由轨道电车发展而来,是一种小于地铁而大于有轨电车的中等运量的电动火车,能够在专用的车行轨道上运行单节电动车辆或由数节电动车辆组成的短列车。根据城市交通发展的经验来看:现代城市必须建立起以轨道交通为主、各种交通工具协调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地铁及城市轻轨相较于其他公共交通工具有着如下优点: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道路交通方式相比,通过综合开发地下空间,可以完全不占用地上空间,能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运量大,约为公共汽车的3-4倍;安全性好,由于轨道交通一般均采用封闭线路的专用通道运行方式,无其他车辆和行人干扰,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几乎为零,运行系统车辆设备均有自动化的保护措施,不受气候等因素影响,故障率较低;速度快,约为公共汽车的2倍;以电力为主要能源,环保,污染少;专线交通,准时发车;经济效益高;强化城市辐射功能、改善产业结构布局;城市轨道交通能够改变土地的利用性质,促进城区的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繁荣,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等。

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建设单位未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基本程序

轨道交通工程由于工程规模大、技术风险高,审批手续比较复杂,从全国调研的情况来看,作为关系民生的政府重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很多地区在开工前没有规划许可、施工许可,施工单位就已进场,白图施工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轨道交通工程由于其特殊性,建设单位往往是政府的直属机构或企业,基本建设程序的违规,大大损害了政府履职的权威性,给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带来了困难,使得工程建设中产生的质量安全隐患不易排除。

2、部分监理单位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监理作为施工现场一线监管人员,能否充分履职,对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意义非常重大。在日常的监督检查中,我们发现一些监理项目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或制度执行不到位;监理公司对项目部的指导偏弱;项目部配备的人员数量不能保证,部分监理人员业务素质也不能满足要求。更重要的是一些监理人员责任意识达不到基本要求,对现场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或是发现问题后缺乏有力的处理手段,不及时下发联系单、停工通知,有的问题未得到及时整改又不敢追究、不敢上报监督机构。

3、一些施工单位的主体责任没有落实

随着轨道交通工程大面积的开展,施工企业的技术人员也被大量稀释,现场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水平不断下降,导致施工企业在落实其主体责任方面有很多不足与隐患。如:关键岗位人员缺乏,项目经理不在岗现象时有发生;“以包代管”的现象依然存在;重大风险的施工方案论证流于形式,部分安全施工措施未得到全面落实;现场技术交底不到位,工程资料不真实、不及时等现象频现。

三、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措施

1、遵循国家和各级政府法令法规

加强施工安全生产,关键是要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做到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投入支持上足额到位、奖罚激励上界面分明、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的体制机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为此南京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以管理制度建设为抓手,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文明施工管理办法》、《监测管理办法》、《首件工程验收规定》、《关键节点验收规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专业抢险队伍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

2、遵循科技支撑

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运用先进的防治手段,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网络信息技术、数据库、知识库、专家系统等保证施工安全生产。为此南京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以科技支撑为手段充分利用社会技术力量,建立或实施专家评审机制、风险评估机制、第三方监测机制、现场巡查机制、安全教育培训机制、综合监控机制、应急救援机制等预防和控制各类工程安全风险。

3、加大投入

为了加大安全生产的治本力度,南京地铁业主本身和各承包商对加大了安全生产的投入,加强了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确保形成有利于工程安全风险控制的有力态式,为工程安全推进打下坚实基础。为此南京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中业主自身出资,通过投标等形式选定定第三方监测单位、风险评估单位、现场巡视单位、安全风险监控单位、应急救援队伍等各种社会力量代表业主对施工安全进行管控,并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签订安全风险责任状,实行重奖重罚。

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关系到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落实安全工作是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通过对工程施工质量安全风险管理研究,建立较为完备的安全控制体系,以防为主,依靠科学,规范管理,为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质量安全水平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案例。

参考文献

[1]王淑嫱.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监控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范文4

    (1)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施工影响因素多。工程施工建设项目由于作业种类繁多,而且经常存在着交叉作业、露天或者是高空作业等项目,因此工程施工作业的危险源较多。此外,工程施工现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受到作业区域的地质水文、气候气象条件的影响较大。这些影响因素均有可能造成工程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

    (2)工程施工涉及参与单位较多,作业项目繁多。对于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而言,通常会涉及到建设单位、设计部门、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以及工程分包方,因而造成了施工现场组织管理的难度较大,经常出现施工现场组织管理权责混乱的现象。此外,工程施工项目内容较多,不仅施工技术方法不同,而且在各项施工工序的衔接上也有着不同的要求,造成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困难。

    (3)工程施工现场封闭施工难度大,施工机械设备多。由于工程施工受到交通或者是区域位置的限制,普遍存在着难以全封闭的施工的问题,而且由于施工作业项目较多,施工作业现场的机械设备种类与工程作业种类较多,管理不慎极易造成安全事故隐患的发生。

    2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1)工程施工现场未能成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缺乏。由于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管理主要是集中在质量、成本以及进度这三要素的管理上,因而对于安全管理重视不足,而且也未能结合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的实际特点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更是缺乏相应的安全管理岗位责任体系,因而导致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措施无法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安全管理措施流于形式缺乏落实,违规作业的现象在工程施工作业现场频发。

    (2)未全面开展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技术交底,施工组织计划对于安全管理的侧重也不足。由于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交叉作业较多,而且施工现场的作业环境复杂,施工现场的流动性大,临时建筑设施较多,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必须结合项目施工的实际特点,制定完善的施工组织计划。但是部分施工单位对于施工组织计划制定重视不足,而且在其中也未能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技术措施,导致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缺乏组织与计划,施工安全事故隐患较多。

    (3)针对重点施工作业缺乏完善的安全施工技术措施。对于涉及到安全危险程度高的重点施工作业管理,现阶段在安全管理上普遍缺乏必要的安全施工技术措施。对于诸如高空作业、基坑开挖、基坑支护、水下作业以及吊装作业等,未能严格按照相应的安全技术规程执行作业。工程施工现场作业技术的落后以及不合理,不仅会制约工程施工的质量、成本以及进度管理,对于安全管理也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也是诱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4)针对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当前部分施工单位为了降低工程施工成本投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忽视了对施工安全管理的基本资金投入。资金投入不足,势必造成安全管理工作开展困难。用于施工作业现场的各种安全设施以及劳动防护用品不足,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以及技术作业人员造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也导致各种施工现场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3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研究

    (1)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完善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设置。工程项目施工管理部门在进驻施工作业现场之前,应该严格按照国家住建部颁发的《安全生产法》以及《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针对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成立安全管理体系。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的设置可以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由工程项目经理总体负责,层层设置管理责任人,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同时将安全管理制度作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指导依据,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以此为指导,开展施工现场的全过程的动态安全管理工作,同时结合必要的考核激励制度,促使施工现场的管理以及作业人员遵守安全制度,确保施工作业安全展开。

    (2)做好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所谓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技术交底,主要是按照工程施工建设项目的实际特点,同时结合所涉及到的作业项目,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制定施工作业组织计划,并重点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以及技术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确认。同时针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事项,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技术交底必须涵盖施工现场的施工作业的危险源、施工作业的安全事项、施工作业紧急突况的处置、安全操作标准规程等各项安全技术以及管理重点。

    (3)强化工程施工作业现场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教育。防范工程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提高工程施工现场参与人员的安全意识,将安全管理教育培训作为安全事故防范的措施来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施工单位以及项目部管理部门应该结合《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中的相关具体要求,对项目部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施工队伍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培训,主要是强化施工参与人员的安全意识,并使其明确安全施工技术规程、必要的安全施工防护设施的使用技术以及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知识,通过教育培训,提高施工参与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使其能够在安全事故发生后可以及时的开展自救以及营救工作,降低安全事故所造成的人员及财产损失。

    (4)针对特殊作业,完善安全管理技术保障措施。对于危险程度较高的高空、临水以及基坑开挖等特种施工作业,应该单独采取安全施工管理技术措施,以避免施工作业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所有进入特种作业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做好安全防护,与施工作业无关的人员则应该禁止进入施工现场。各种特种作业的机械操作员,必须经过相应的安全操作培训,并取得上岗资格证。在特种作业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天气情况,避免恶劣气候条件下开展施工作业。此外,还应该特别注意施工作业现场店里设施以及线路的维修检查,防范触电或者是漏电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5)确保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做好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工作。为了确保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首要前提便是保证安全管理资金投入的足额正常。施工作业管理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合理的规划安全管理资金的使用。同事应该确保有足够的资金用于购置安全作业防护用具、安全防护设施的购买所需要资金的及时到位,并保证能够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此外,为了保障施工作业现场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应该在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现场展开全面的制度管理,通过严格的施工作业安全管理检查,及时总结分析施工作业现场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及时总结问题发生原因并制定一系列的整改措施,通过强化施工作业现场的安全监察工作确保安全管理措施落到实处,避免安全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范文5

关键词:公路工程 施工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措施

1.公路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类型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公路施工发生的安全事故具有发生部位、发生类型的规律性和重复性特征。在我国公路施工中,施工安全事故主要有以下9种事故类型:高处坠落、坍塌事故、物体打击、机械事故、车辆伤害、触电事故、火灾爆炸、烫伤事故,及中毒窒息。其中高处坠落事故、施工坍塌事故、物体打击事故、机械伤害、车辆伤害、触电事故这六种事故类型在公路施工中最为常见。

2.公路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的特点

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公路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的特点。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的特点主要有:公路工程的施工周期长,最短的周期也要6个月以上,长的则要数年;公路工程施工的流动性大,施工人员的工作场所并不是固定,一线的施工岗位与施工单位也多是短期的劳动雇佣关系,他们是根据不同的岗位更换不同的工作场所的;施工中所涉及的材料、人员、工程以及机械设备的种类都比较多,在这些复杂的情况,容易因疏忽引起危险;外界环境以及自然环境对施工的影响都比较大,如雷雨天气就可能对施工人员造成危险。由于以上工程施工的特点也就决定了施工中安全管理的特点:施工中要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正确的安全管理体系并注重安全管理各部门的协调合作。

3.公路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的措施

3.1建立和完善项目安全管理的各项检查制度

为了保障公路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项目要建立健全安全检查机制,切实加大对安全文明施工的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强化动态管理,确保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各工程项目部确保每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班组每天进行一次检查。检查工程项目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达标和创建“两型五化”活动的落实情况。对检查出的隐患和问题,必须建立事故隐患整改档案,跟踪督查,直至消除事故隐患。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贯彻落实上级下发的法律、法规和建筑行业安全规章、规程,现行安全规范与安全强制性标准规定;审核安全生产施工组织设计、安全生产技术方案、应急预案等安全管理和技术文件;安排安全施工的具体方案和操作规程;针对上级下发的现行安全要求,结合实际,根据施工现场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定期对安全工作全面的总结并对以后工作的安排与协调。公路施工项目部对安全专题会议例行半月一次,针对突发事故开紧急会议。

3.2加强安全网络信息化管理,实施全面安全动态控制

公路施工项目应积极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先进施工技术,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以提高工程质量、造价、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不断提高公路施工水平,做好设计跟踪服务。公路施工项目所在公路管理机构,应积极参与工程质量管理,协助施工单位做好外部环境协调工作,创造良好的施工作业条件。公路施工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应按有关规定采取必要的防护和安全措施,确保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对车辆不能通行的施工路段,必须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指定绕行路线设立明显的绕行标志或警示标志,并做好绕行路线的养护管理工作。

公路施工项目建议使用施工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同时,项目部内部所施行的管理系统对项目的进行动态安全控制。项目施工安全员每天对安全例行检查进行网络汇报和公示,让决策者第一时间掌握一手资料(文字、图片、视频),通过网络信息的快捷性,第一时间做出相应措施进行控制,使项目安全控制具有实时性、动态。

公路施工项目施工作业控制区安全管理,力求做到精心组织、合理布局、文明施工、规范作业、安全畅通、有效管理。公路施工工程施工作业区是作业人员、堆放建筑材料、停放施工设备的地方,应做到施工作业有序、材料堆放整齐、施工标志设置规范,在作业区与开放交通的道路之间应设置隔离装置,确保安全。

3.3预防为主,注重危险源的动态控制。

根据管理学中广义风险分析的概念,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三方面的内容。如何有的放矢地考虑如何采取措施控制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是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我国安全管理的指导方针中又特别强调“预防为主”,笔者结合近年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的经验,认为在公路施工中全面分析出某工序或工艺的危险源,将这些危险源组合“**工序危险源名录”文件,并实施动态控制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方法。

公路施工作业面多、环境复杂,危险源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作业场地的不固定性、机械设备人员的流动性决定,很多危险源也在流动状态。第二,各种设备的劳动作业强度集中的时间段不同,时常出现超负荷运转情况,增加了危险源的不确定性。第三,工艺的复杂性,决定危险源的复杂性。

3.4发挥一线人员主观能动性,推进全员安全管理理念

公路施工项目的制定要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充分考虑整体路网规划和投资效益,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以延长公路的使用年限,提高公路的综合通行能力。开工前市公路局负责组织技术交底,施工期间大型工程须组建现场办,并选派项目工程师负责项目协调管理等工作,及时解决施工中的有关问题。公路施工项目管理实行工程协调会和工程进度月报制度。每月由施工单位将工程进度情况汇总填写工程进度报表,经监理工程师和项目工程师审核签认后上报管内公路局基建处,以便及时反馈工程建设情况。

公路施工项目实行法人管理、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以及企业自检的质量保证系统体系,交通主管部门因其所属交通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站对于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负有检查监督的责任,施工单位对整个项目全过程实施阶段的施工的质量和安全生产承担负责,监理单位对于项目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负有监督检查的责任,其它的从业人员以及从业单位依据相关的规定对其项目质量承担相应责任。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部)应按交通部、省、市有关规定和企业相关制度建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制定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坚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规范化施工。做到施工人员无违章作业,施工工艺符合规范要求,现场文明、整齐有序。施工单位应严格按国家标准中有关规定在施工全路段设置规范的施工通告、禁超、改道等警示标志和限速标志、隔离设施等,做到标志规范、齐全、醒目,保障施工路段的安全畅通。

参考文献:

[1]沈其明.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手册[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刘佳.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7.

[3]赵桐山.公路工程施工事故隐患及安全管理[J].甘肃科技,2003.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范文6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前言

工业化的发展带动城镇化的进程,随着21世纪以来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城镇化的建设与发展也已势不可挡,而这一具体表现就是民生公用工程投资与建设的快速增加。但是,城镇化的建设与发展不是也不能盲目,为此,出于科学发展与管理的考虑,一些城市开始注重建设的细节与质量,其间不乏城市地下管廊工程的建设,但是值得深思的是,如何在类似的狭小的、有限的施工场所一如既往地进行良好的安全管理呢?如何才能在注重提高工程质量的同时亦能提高现场安全管理,保证公用工程建设安全进行?所以,本文将结合我国公用工程建设现状,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一解答。

1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特点和难点

1.1施工环境复杂多样,现场安全管理难度大

为了适应现代化以及科学化的城市管理,市政公用工程建设的触角,已不仅仅局限于近郊地面,而是已经延伸到城市高空、地下空间甚至是河流滩涂。因此,显而易见,施工技术人员施工既要考虑施工建设的整体性,又要能针对不同的环境适当增加一些临时的拓展改造的作业内容。特别是在人口密度大的城市中心,应该如何在车水马龙中进行建设的同时又尽可能少的减少负面影响,毫无疑问,这是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的一个考验。

1.2高处施工操作危险性大,现场安全管理不易操控

在现今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特别是在城市立交建设、桥梁项目工程,怎样在保证市民正常安全出行的情况下完成施工作业,是安全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因为,对于高空作业,其相对地面工程而言,要额外考虑一些重要的工作环节的安全问题,诸如高空能否实现顺利吊装、脚手架固定是否安全等。除此之外,一些计划、准备与管理工作特别是现场安全预案与防护工作,一旦出现问题其造成的社会影响将是难以估量的。凡此种种,无一不增加了高空施工安全管理操作的危险性与难度。

1.3地质条件迥异,现场安全管理方法不一

在市政公用施工工程中又一常见问题就是地质地貌状况的差异。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地貌地质条件更是千差万别,针对不同的地理条件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与操作规范更是科学施工管理的要求。同时,这也要求施工技术人员能够因地、因事进行技术攻关,确立相应的施工规范。除此之外,市政工程施工环境的不可改变性与易受影响性,也是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2市政公用工程现场安全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2.1现场安全管理受传统管理束缚,监督机制不完善

从管理历史上来看,建筑业施工安全管理不管是在制度的建立与健全和经验方面,还是管理进程上都领先于市政公用安全的监督与管理。这并非是不重视市政公用工程的发展而是我国历史的国情以及管理安排所致。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在安全监督管理上,市政公用工程相关公司以及整个行业,无论是在现场安全管理上还是监督力度上,近年来都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与提高。然而,一些在公用工程建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仍是不容忽视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现场工作人员以及相关劳务人员的能力与相应知识储备不足。要想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需要相关人员掌握相关安全防范知识以及及时更新和提高相应能力,从而使组织自上而下形成良好的安全管控与防范氛围,从而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安全隐患问题。②国家以及相关行业的法律规范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施工管理人员的重视。诸如《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规范做出了相应的要求,以及《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技术规范》对一些应急的用电操作做出了规范性的要求,这些不论是宏观上的,还是细节上的操作并非是无法可依的,关键在于管理人员没有在思想上重视,更不用说熟练掌握了,自然而然就会致使其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力不从心。

2.2现场安全管理内部控制机制乏力,经费不足

这些问题体现在:①相应的安全教育体制与机制的缺乏或不完善。对于安全教育重要性认识的不足,使得企业的安全教育制度建设只停留在文字阶段。没有健全的三级教育制度,教育、监督与考核之间相互脱节,管理绩效与奖惩没有得到应有的结合,均是现有施工企业可能存在的问题。②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没有得到相关施工企业应有的重视。其相关安全机构的设置要么不到位,要么只是浮于表面,只有虚职并无实权。因此也就不能发挥其在监督检查中应有的作用。③为了增加利润收入,减少经费支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市政公司出于挖掘潜在绩效的考虑,将企业相应安全管理机构与其他职能机构进行合并缩减相应因增设机构而增加的开支,同时也使得专门管理部门应发挥的作用大打折扣。

2.3现场安全管理意识因人而异,综合素质不高

市政工程建设的从业门槛较低,劳务人员来源迥异,且大多为农村务农人员,由于教育水平有限,其对相应的施工作业知识并不了解,加之包工头为了节省相应成本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必要的知识培训,自然而然地,劳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差强人意的。除此之外,一些市政公司也并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使得对劳务人员必要的知识教育与培训成为了不可能事件。劳务人员在这种情况下,更不知施工工程的质量与安全与其息息相关。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就更加不可避免了,随之劳务成本与恶劣的社会影响随之增加。

2.4现场安全管理人员资质不够,操作不规范、混乱

法律上有明确要求是重要的或特殊岗位公众的工作人员必须持有相关合格的证件在能上岗,这是保障施工工程安全管理的保证。但是在现实情况下,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上岗,有的是依赖人情关系、有的是无证或一证多用等情况都是确实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的培训,而缺乏相应的安全管理知识,仅依据经验和临场应变能力来参与安全管理应对安全隐患。其结果可想而知,其后果也是难以估量的。众所周知,对于一些特殊专门的机械机器的操作需要规范的符合特定要求的操作。但是在现实情况中,诸如对龙门架、推土机等机械的违规操作不胜枚举。更有甚者,在一些工地上一些超过服役期限或者到达报废年限的设备经仍在进行施工操作,其可能产生的安全事故的可以预见的,令人担忧的。

3应对措施

3.1将安全教育活动融入在施工的各个阶段

安全教育事关重要,应该对其进行时时的关注与强化教育。特别是在相关的市政施工公司进行贯彻,对于组织上下以及项目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安全教育,建立健全教育安全管理三级制度,统一标准,提高认识,营造氛围,落实监督。除此之外,加强对劳务人员特别是工程现场的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教育是确保施工质量与工程安全的重中之重。对劳务人员队伍进行规范的管理以及队伍教育,对不同工种的工作人员进行分班、分级教育管理,严格持证上岗的工作要求,持续不间断的及时地进行相关知识与能力的传授与提高。

3.2建立健全相关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制度安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安全管理的制度安排作为实现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生产的保障,是进行施工生产的必要准备。工程公司应该请专门的从业人员在国家相关管理规范和行业要求的指导下,结合工程实际,制定具体的安全管理制度安排。此外,建立统一标准。将各个施工环节的注意事项以及安全管理内容纸质化、明确化,将具体责任细化到相关职位以及负责人,将安全管理绩效与奖惩挂钩。通过这种方式,切实将安全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且保障工程质量以及生产安全。

3.3认真做好施工各环节工作人员的交接

优秀的工程建设依赖于良好的安全技术交接。在施工过程中不论大还是小的项目具体的公共内容都是繁多且复杂的,牵涉的技术安全管理内容更是多种多样。在这种情况下,做好各个环节的交接工作,是工作顺利进行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相关企业制定一定的工作指导说明书,并督促工作人员切实进行相关环节的落实。此外,将交接工作制度化以及建立施工上下环节的监督机制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让施工人员进行相互监督即为内部监督,加之质监部门对其进行外部的监督,从而使得交接工作以及工程建设能够顺利的推进。

3.4设立专门的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机构

现场安全管理不仅关系到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同时也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的重要保障。通过现场安全管控,树立良好的经营形象,从而带动相关项目工程的市场占有量,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因此,由此看来,市政公司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是必不可少的。将其交由有能力可以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负责,使其切实发挥作用对安全生产负责。挑选优秀的、有能力的、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工作人员担任相应机构的管理人员,使得工程自上而下的安全管理现状得到实时的管控,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

4结语

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是关系到社会稳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工作人员人生安全的重要的管理环节。不论是出于社会、企业还是个人的考虑,都应该抓好市政工程的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将具体的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陈洪海.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建材,2016,06: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