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范文1
关键词:非金融专业;金融学;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53-02
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奠定了金融学在现代经济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几乎所有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非金融专业都开设了金融学这门课程。然而,一方面,由于非专业课的尴尬,非金融专业金融学课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另一方面,多种因素导致现行的非金融专业金融学主要注重学生金融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忽略了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使得部分学习了金融学的学生既无法解决工作生活中常见的金融问题,也不能将金融学知识应用于后续课程的学习中,这严重背离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有悖于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深化经管类非金融专业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培养非金融专业学生运用现代金融知识分析解决金融经济问题的能力已成各经济管理类院校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偏宏观、略陈旧等。金融学与一些前期课程的内容交叉重复较多。比如,与宏观经济学有重复内容的一般包括利率和利息、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等;与政治经济学有所交叉的内容包括货币的起源、货币的职能等。如果重复讲解学生已熟知的内容,必会引发学生厌倦情绪,甚至可能影响后期教学。
金融学内容更偏重宏观。金融学的教学内容一般包括:金融基础知识、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货币供求理论、金融的发展与创新、金融监管与金融安全,其中仅前两部分属于微观金融的内容。这种安排会存在两个弊端。一方面,重宏观的金融学教学内容有悖于金融微观化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因为非金融专业学生在学习了金融学后几乎不再接触其他金融课程了,而宏观的金融学内容几乎不适于处理日常工作生活中微观的金融问题,所以应用知识能力欠缺。虽然宏观金融理论能为学生熟悉金融市场、金融发展和政策奠定基础,但缺乏微观金融支撑的宏观理论显得空洞而晦涩难懂。部分内容较为陈旧。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国际国内的经济金融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即使是使用三五年的教材也无法跟上经济变化的步伐。因此,必然会出现某些金融学教学内容陈旧的现象。比如,巴塞尔协议Ⅲ是2010年11月在韩国首尔举行的G20峰会上获得正式批准实施,而在此之前出版的教材均按照巴塞尔协议II来说明银行经营发展的国际监管准则;第十八届三种全会正式提出股票发行的注册制改革,核准制将慢慢过渡到注册制,所以将核准制作为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教材需要及时更新相关内容。
2.理论与实践脱节。很多学生都感觉很困惑,为什么在学习金融学时基本都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但在工作或生活中遇见金融问题时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比如购房时不知哪种按揭方式更划算,手有余钱时不知如何理财。这是因为在学习时金融理论未能与实践真正结合,并未真正掌握金融技能。理论与实践脱节或者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必然减弱学习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必然会导致学习后应用能力的低下。
3.教学方法枯燥。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讲解完成所有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控制并影响着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被动地进行着知识的存储和提取。这种单一而枯燥的教学模式缺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氛围压抑而无活力,这既不利于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又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4.教学手段单一。目前,各个高校各门课程几乎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直观化等特点,确实适用于理论性较强的金融学教学。但是,部分老师太过依赖多媒体,从始至终都只采取多媒体这一种授课形式,其他如黑板等几乎不用,若遇见突发状况而不能用多媒体时几乎不能教学。
由上可知,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有必要对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进行改革。
二、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改革
1.教学内容微观化、实用化。首先,应科学界定金融学教学内容。这需要教师调查研究授课对象已学习和将要学习课程的教学内容,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然后共同讨论并确定非金融专业金融学的基础性知识,并根据基础性知识选择紧跟经济金融发展的优秀教材。基础性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教学过程必须覆盖的内容,以达到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在授课时,教师可以基础性知识为中心,特殊处理交叉知识,并适度与各授课对象的专业知识结合。
其次,为了突出现代金融理论微观化的特点,可在现有的知识体系下增加部分微观金融的内容,并适当将教学重点向金融工具、金融机构等倾斜。比如,在利率章节,可增加利率的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等内容;在金融市场章节,可增加风险分类和金融风险转移策略;在金融工具章节,可增加债券价值评估、股票价值评估等内容。而与宏观经济学等前期课程中交叉重复的内容,可适当弱化甚至删减。
再次,在保证教学内容全面性和基础性的前提下,应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可适当增加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投资理财、金融产品、风险管理等相关内容,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在相关知识讲解时,可适当拓展至现实中金融问题的解决。比如,在利率章节,可分析购房按揭贷款时选择等额还款还是等比还款,可讲授理财产品的利息计算问题等现实问题。
最后,教师应积极关注金融学的前沿动态和热点话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并及时将发展变化补充到授课内容中去,力争最大限度地保证金融的时效性。比如,在讲授金融市场时,可适当介绍一些互联网金融等话题;在利率章节,可概括介绍一些中国的市场利率化问题。
2.教学方法多元化。金融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金融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较多。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能够较系统全面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这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但是,传统教学模式却缺乏学生参与,课堂氛围压抑而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也忽略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外,还应结合诸如导入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辩论式教学、构建主义教学等多元化复合式教学方法,这不仅可以激发非金融专业学生学习金融知识的浓厚兴趣,还能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各个章节教学之前,可根据章节内容适当进行导入式教学,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比如,在利息章节,可通过描述现实中的利息问题或故事、新闻等,引出要教学的主要内容;在金融机构章节,可先展示“国内金融江湖群艺”讲述国内金融机构的笑傲江湖,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开始学习。在各个章节教学过程中,可组织学生分析讨论精选的国内外典型案例。由于案例资料信息量大涉及面广,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所以案例分析有助于教师考察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对金融的敏锐洞察力,强化学生将多个知识点融会贯通灵活应用的能力。比如,在货币章节,可加入比特币的讨论;在中央银行章节,可安排学生讨论欧洲中央银行对欧债危机的政策选择。
3.教学手段多样化。金融学教学应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片、文字、表格、动画、视频等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图文并茂的课件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感,也能增大课堂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形象思维和学习兴趣。但是,某些有推导的金融学教学内容和需要强化的重点知识更适合以板书形式展示。比如,讲解货币乘数时,板书推导更利于学生理解。
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可通过金融认知实习基地的实地参观访问、金融实验室的模拟教学、金融专题的调查研究等多种方式,将金融学的教学内容和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实践教学不仅能体现学习的现实性、可操作性和趣味性,还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中的互动关系也有利于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认知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师应加强自身建设。其一,应加强互相听课以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一般而言,高级教师治学严谨,善于把握知识框架和重难点,但课堂氛围稍显沉闷,不易调动学生兴趣;中级教师思维活跃,教学方法新颖独特,善于引发学生兴趣,但知识的统筹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各教师都可以通过互相听课扬长避短,提高自身能力。其二,适时到金融机构挂职锻炼,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只有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才能不乏空洞地将金融知识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学生才能将知识活学活用。其三,到国内外名校进修,并多参加国内国际的学术会议,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三、结束语
为落实我国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应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现代金融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金融经济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从教学内容上看,可适当增加微观金融的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看,可采用传统讲授式与导入式教学、案例分析等多元复合式教学方式相结合;从教学手段看,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或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或采用板书形式,或采用实践教学的形式等;从教师队伍建设来看,可通过教师互相听课、到金融机构挂职锻炼、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提高自身各种素养。
总之,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对复合型经管人才的需求,除了在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外,还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这需要不断摸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吴迪.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金融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3,(7).
[2]张曼.《金融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教育,2012,(3).
[3]黄萍.浅谈如何深化高校金融学教学改革[J].陕西高等教育,2011,(3).
[4]刘骅,张维.金融类课程互动式教学模式与优化方法研究[J].教学与研究管理,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