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复与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物修复与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物修复与管理

文物修复与管理范文1

你局《关于对外修理修配业务出口退(免)税问题的请示》(青国税发〔2004〕218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生产企业承接对外修理修配业务计算免、抵、退税时,修理修配收入以生产企业开具的出口发票上的实际收入为准。?

二、生产企业申报对外修理修配业务免、抵、退税时,除附送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发票等凭证外,还须附送生产企业与外方签定的修理修配合同。主管税务机关要认真审核各项凭证,分析核实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严格把关。?

文物修复与管理范文2

[关键词]馆藏文物 管理保护 利用 思考

基层博物馆处于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最前沿,对保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悠久历史文明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负有科学管理、科学保护、整理研究、公开展出和提供使用的责任。2016年3月4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强文物保护,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国民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展示文明大国形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博物馆作为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展览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要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文物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强馆藏文物的管理保护,使之长久地保存下去,留传给子孙后代,并利用这些馆藏文物开展社会教育,造福社会百姓,促进博物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做好文物征集,丰富馆藏内容

博物馆的基本职能是收藏、研究和展示,而文物藏品是博物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馆的社会地位和影响的重要标志。博物馆只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文物、资料、标本,才能更好地进行陈列展览和科学研究。目前,许多基层博物馆普遍存在文物藏品质量较低、珍贵精品文物匮乏的问题,难以为社会公众提供精品荟萃、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展览陈列。因此,要做好藏品的征集工作,通过征集文物,为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创造良好的基础。

(一)征集重点。为丰富馆藏,基层博物馆应结合实际做好文物藏品的征集工作,确保征集文物、资料、照片的质量。藏品征集的目标要从单一的精品文物扩大到一般文物、近现代文物、革命文物及民族民俗文物,特别是那些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现代及当代重要实物。基层博物馆尤其要做好能反映当地历史文化及人物掌故的碑、志、牌匾及资料;以及反映当地百姓在仕、农、工、商、衣、食、住、行、婚、丧、喜、庆等方面民俗文物和反映当地历代名人的文物、实物及资料的征集,以此充实和丰富基层博物馆文物藏品,展示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二)征集方式。征集馆藏文物是项系统的工程,要鼓励基层博物馆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征集。主要方式:一是捐赠。接受个人、单位捐赠,由博物馆颁发《捐赠证书》或《收藏证书》,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奖励;二是暂存。对于民间收藏者不愿出售和捐赠的文物藏品,可在其自愿的基础上,采用适当支付一定费用,所有权不变的借展方式暂存;三是购买。私人和非管辖系统单位(文物商店、拍卖市场、旧货市场)出售的文物、藏品,可按相关规范和程序购买;四是复制或仿制。对于捐赠、暂存、购买等方式无法获得的文物,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复制或仿制。

二、加强文物管理,保护文化遗产

馆藏文物是博物馆可持续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重要资源和物质基础,博物馆的一切工作都建立在馆藏文物保护的基础上。然而馆藏文物由于其脆弱性、偶发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点,区别于其他藏品,需要特殊保护。当前,许多基层博物馆“库房”简陋,加上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专业技术人员相对比较匮乏,馆藏文物的管理保护现状十分严峻。而加强馆藏文物的管理保护,是我国宪法与法律赋予博物馆的职责。基层博物馆要坚决执行国家的文物法规和法令,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收藏和管理保护好馆藏文物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强化管理和保护工作,使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存长久地保存下去。

(一)加强基础工作。基层博物馆最基础性的工作,一是要建立馆藏文物的账目及档案,健全文物登录制度。账目和档案是馆藏文物征集、鉴定、登记、管理、保护、研究、使用等一系列活动的真实记录,是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的基础和依据,要按照《文物藏品档案规范》和系列文物修复档案记录规范等技术标准,开展馆藏文物建账建档和管理工作。二是要开展博物馆库房环境达标工程,推动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实施,努力改善藏品保管条件。三是要加强馆藏文物安全防护,完善馆藏文物防火设施,控制文物保存环境,把文物存放在较适宜的地方,切实降低馆藏文物的安全风险。

文物修复与管理范文3

关键词:古书画;文物;保护管理;收藏利用

0 前言

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众多民族文化遗产之中,书法名画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许多历代艺术大师的名作,现在已经成了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品。但是,经过上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历史之后,这些古代书画除了显得珍贵之外,还显得十分脆弱,需要精心保管才能够继续保存下去。因为对于古书画而言,其材料主要是宣纸、绫、绢、帛等,既怕潮湿,又忌干燥,而且时间长了很容易被虫侵蚀,与其他的文物相比,显得更为娇贵。如何通过控制环境对古代书画进行管理与保护,是当前文博工作者面对的一大难题。因此,本文就古书画文物的保护管理与收藏利用进行了研究,希望对进一步重视古书画文物的科学保养,合理利用馆藏书画开展陈列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古书画文物收藏的特殊性

由于古书画文物的主要材料是纸张、绢绫、颜料以及各种辅料,均属于有机材料,因此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物,其保管起来要比一些金质、陶制等文物要更加困难,因此,有关古书画文物的收藏具有强烈的特殊性。其中,自然环境的因素对古书画文物的保存影响较大,尤其是温度、湿度、光照、有害气体、尘埃等等,都会对古书画文物造成严重的损坏,直接影响古书画的保管寿命。因此,创造良好的环境是进行古书画文物保护管理和收藏利用的必要条件。只有相对稳定和适宜的保存环境,才能够延长古书画的保管寿命,降低其自然损害的程度,创造更好的利用价值。

2 古书画文物的保管

(1)古书画保存中的温度与湿度控制。在对古书画保存产生影响的众多因素当中,温度和湿度是一直在发挥作用的因素。首先,无论是潮湿的环境还是干燥的环境,都容易引起纸纤维性质的改变。温度和湿度对古书画造成的最大损害就是纤维的膨胀与收缩,尤其是当温度和湿度不稳定,忽高忽低时,对纤维的破坏性极大。因此,需要对古书画文物进行密闭存放,如存放在密闭的收藏箱当中,并且在四周、上部和底部垫衬和覆盖多层宣纸。这些宣纸将书画包裹起来,能够达到吸湿和放湿的作用。当宣纸过潮时,可以选择天气晴朗时,将宣纸取出晾晒,干燥后再放入箱柜之中。这样的保存方法既简单又经济,并且能让古书画的保存环境维持在一个恒定的湿度和温度,从而延长了古书画的寿命。除此之外,保存古书画文物的房间也需要尽量保持温度和湿度的稳定,从而抑制霉菌以及害虫的生长繁殖。实验证明,温度和湿度对霉菌和害虫的生长繁殖有很大的关系。当温度低于10℃时,绝大多数的害虫都会停止发育和繁殖,当相对湿度低于65%时,霉菌就会失去生长繁殖的能力,因此一般要求保存古书画文物的房间将温度控制在10℃~18℃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之间。为了防止古书画文物受潮,还可以利用一些干燥剂对其进行吸潮。最常用的干燥剂就是硅胶,其吸水能力可达0.4~0.5kg/kg,并且吸湿后的硅胶仍是固体状态,表面不融化,不潮湿,不会对古书画造成污染,并且没有腐蚀性,性能稳定,还可以长期使用。另外,一些现代防霉、防虫、防腐技术也逐渐渗入到古书画文物的保管之中,如现在博物馆里,古书画在入库之前都会利用环氧乙烷进行熏蒸,对杀灭虫菌有很理想的效果。

(2)古书画展挂中的温度和湿度控制。装裱后的书画在展示的过程中会历尽阴晴燥润,从而发生受潮舒张和干燥收缩的现象。但是,由于纸张、绢绫和糨糊的伸缩率不一致,因此反复伸缩的书画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得凸凹不平。因此,在古书画文物展挂过程中控制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例如,在环境比较潮湿的江南,没有采取措施对书画进行展挂,就会造成书画受潮绵软,甚至出现霉斑。

(3)古书画文物保管过程中有害气体的控制。有害气体是破坏古书画文物的另一重要因素。有害气体包括H2S、SO2、NO2等酸性气体和氧化性气体,其来源比较广泛,如来自城市内的汽车尾气、居民采暖、工业废气等等。另外,文物展示和储藏文物用的囊匣也会对产生一定量的有害气体,从而对古书画文物造成损害。因此,避免古书画文物遭受有害气体的损害,需要做出相应的对策,已经成为当今文物保护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许多学者对这些有害气体损害古书画文物的原理进行了研究。首先,酸性气体被古书画文物吸收之后,能够生成具有腐蚀性的碳酸、硫酸、硝酸等无机酸,从而对纸张中的纤维素进行氧化和水解,生产水解纤维素和氧化纤维素,并且造成纤维素分子整体的聚合度降低,加速纸张的损坏,缩短古书画寿命。其次,一些氧化性的有害气体,会氧化纸张纤维素和丝蛋白,从而破坏其结构,降低它的机械强度。另外,有害气体中的Cl2还会造成颜料的变色和褪色,从而影响其观赏效果。因此,在古书画文物保存与展览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净化环境中的有害气体,使用能够去酸的纸板制作文物储存囊匣,并且防腐活性炭吸附剂吸附有害气体,有必要时利用碱性物质进行熏蒸。另外,绿化和改善博物馆的周边环境,也是避免有害气体产生的重要措施。

(4)古书画文物的修复与清洗。古书画文物在流传过程中不免要遭受到尘染烟熏、潮湿受霉、鼠咬虫蛀等。因此,要定期进行修复和清洗,使其能够重见明净、延年留存。如果修复或者清洗不当,就会对古书画文物造成重大损害。古书画文物的清洗技术,除了传统的水洗、植物去污等方法之外,目前还研制出专门的洗画机,另外,还有激光技术、微生物技术正在进行研发。对于古书画文物的修复一般要掌握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是修旧如旧,也就是要让修复后的元素信息仍然被保留。其次就是不能改变古书画文物的原状,要能够将各个时期的信息进行保留和保护。再次是可逆性原则,选择可逆的修复材料和修复方法。另外,还要遵循可识别性原则,要让参观者能够轻易地区分自身修复部分和真实部分。最后,就是要遵循最少干预性原则,只做必要性的修复,尽量减少过多的人为干预。

(5)古书画文物保管中的光照控制。光照因素是除了温度和湿度之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对古书画文物产生影响的光照因素除了太阳的光辐射之外,还有人工光源的照射,尤其是紫外光,对古书画文物的保存影响最大。光照会引起古书画文物的褪色、变色、形变、斑点等,还会造成材料的比重、溶解度、透光性等的改变,同时降低古书画文物的耐折度和强度。

3 结束语

古籍和字画都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和收藏它们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要想做好书画的保管工作,不能够只靠过去的传统经验,而是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探索,科学地进行管理,尽可能地降低对古书画文物藏品的损坏程度,从而有效地对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文物修复与管理范文4

关键词:文物;现代技术;保护

一、引言

在传统的文物修复中,多是通过人工完成,即主要依靠修复人员对残缺文物的判断,从而手工完成残缺文物的拼合,文物的保护需要保护人员有丰富的人文、历史、美术以及考古等多方面地挤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高超的手工工艺经验和技巧。近年来,在传统的文物保护工艺得到发扬的同时,先进的科技信息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促进了出土文物的保护、加固以及修复技术的进步,大大的减少了人为因素造成的文物损坏,加强了对文物的保护。

二、文物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实现文物信息数据的数字化,就是将文物的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保存,突破时空的限制。将文物本身、附加的物理属性、历史地理信息以及人文价值等全部囊括其中,提供在线的文物资料查询功能,能够更加快捷有效的为相关单位研究课题服务。实现文物信息的数字化,一次的数字系统,便能够得到无限次的利用,同时为我国的文物研究和观测提供便利,能够脱离文物的实体,减少文物的移动,将会大大的减少文物的损坏。

我国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自2001年9月启动的“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起,故宫博物院组建了资料信息中心,开通了院内的计算机光纤网络系统和各类管理型数据库,建立了国际网站,使远在异地的人们就可以通过网络畅游这座神秘的宫殿,一窥它雄奇瑰丽的建筑和琳琅满目的文物。浙江大学曾与敦煌研究所合作,利用计算机存储和图像处理以及数字摄影测量等技术,实现对敦煌壁画和石窟档案文献资料的信息化,对其进行保存,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实现对敦煌石窟壁画的实景漫游,这样能够大量的减少洞窟内的参观人数,加强了对这一伟大历史艺术的保护。

三、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实现文物的保护

现代技术的引用,能够减少人工对文物的修复,改善了文物保护的工作环境,减少对文物的人为损坏。

(一)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引用

随着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学学科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数字技术使文物修复方式更加便利,利用数字化平台,拍摄,扫描等方式对文物的形状、大小、颜色数据的录入,完成重建物体从平面像素点到三维空间点的转化,三维扫描技术能实现非接触测量,且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的优点。同时可运用3DSMAX,AUTOCAD 等计算机辅助设计创建模块,便于对文物本身的数据测量,鉴定,或复原纹饰,创建新的仿制品,这对文物数字化保存、展示等有着重要作用。精准重建出的文物三维模型在永久保存文物原貌、文物鉴赏和研究、文物修复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利用虚拟实现手段对数字化三维文物模型进行三维可视化展示,人们可身临其境的在三维虚拟环境中多角度游览。

通过三维扫描和高清照相等采集手段获取文物的三维数据和色彩纹理信息,建立实物三维模型数据库,保存文物原有的各种形式数据和空间关系等三维数据,从而实现文物数据的科学、精确和永久保存。

(二)文物影像在文物修复中的应用

实现文物信息的数字化,能够将文物自身的信息和与其相关的信息更加全面、精确化。影像技术能够将文物的信息全方位、多层次的记录下来,主要是通过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获取文物实体的照片,解析演算出物体空间外形的技术方法,高倍率的文物影像突破了肉眼的限制,能够为研究部门及参观者提供多角度的研究、观测数据。

2010年8月20日,在内蒙古博物院召开的吐尔基山辽墓出土文物3D 信息采集系统研发初步成果展示会上,内蒙古吐尔基山辽墓中出土的珍贵文物之一―――錾花鎏金龙纹银盒,研究者只用点击就算能获得器物上任何一个点的三维数据,还能够任意的选取两个点得到三位小数点的毫米单位的测量数据。在文物外出展览时,只需要将文物的三维数据输入到数字机床中,就能够制作出类似翻模般得严密的包装,不用人工触摸,完成依靠计算机就能够完成。

在文物的保护过程中,总会由于环境或者保护措施不当等原因造成作画的颜色变色和褪色以及载体材料的老化,导致古画原来面貌的改变。利用数字化的图像能够对其进行颜色的调整,实现古画颜色的恢复,采用纹理合成的方法对古画中残缺的部分进行修补,适当的调整对比色彩,这对于古画的保护与修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建立数字化信息采集、存储与数字化博物馆

传统的博物馆对实体文物有很大的依赖心,但是文物藏品本身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因此博物馆特别重视文物的保护,追求最大文物原状的最大保护,减少文物藏品的自然、人为的破坏,但是这仍然避免不了文物保管中“重藏轻用”的现象。另外在文物的保护过程中会有信息录入、相关论著和文物修复记录等工作,还有文物的出入、目录、影像资料等,这些工作包含有大量的学术和管理信息,如果全靠人工完成,将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影响了博物馆工作的有效性,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文物造成损坏。

建立数字信息化的博物馆,实现以文字、符号、图像等形式,记录、描述、复制、加工在数字载体上,借助虚拟现实、三维空间、影像、声音等途径,来弥补文物实体因受到条件限制而不能经常更换或展出的缺陷。

四、结语

文物是前人留给我们的艺术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象征。具有很高的艺术、精神、欣赏和历史价值,随着时间的发展,能够流传于世的文物会越来越少,同时又不能再生,我们必须尽快的提高文物保护的手段,加强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文物的保护,这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促进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

参考文献:

文物修复与管理范文5

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最大的唐代烽燧

大墩烽燧又叫吐尔尕列孜土尔烽燧,位于鄯善县西约40公里处的连木沁11大队。大墩烽燧是一处唐朝建筑,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墩烽燧遗址是吐鲁番地区保存最为完好也是全疆少数保存完整的唐朝建筑遗址之一,据曾到现场参加鉴定的敦煌研究院的李伟介绍,大墩烽燧遗址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唐代烽燧,西北其他地方也有,但是这样规模的很少见,这也是现存最大的唐代烽燧遗址。

现在能看到的大墩烽燧遗址呈方形,每边边长17.8米,高11.1米,方向为正南北,由土坯垒砌而成,由外体建筑和中心建筑两部分组成,中心建筑内部有4层拱顶居室,外壁上有纫木眼,北墙上的纫木眼保存最好,共8排。

大墩烽燧遗址为专家研究古代墩烽燧的历史、唐化交通史、军事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依据,具有极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大墩烽燧遗址遭人黑手

然而大墩烽燧遗址却遭人黑手,据说《楚留香传奇》剧组曾在此处拍摄过。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中心于2006年7月对大墩烽燧遗址的破坏情况作了鉴定,他们的鉴定报告称,大墩烽燧遗址北墙体表面被黑色的污染物覆盖,面积约60平方米,主要集中于墙体的中下部,导致大墩烽燧遗址整体景观被破坏及历史价值信息的丧失。另外,大墩烽燧遗址墙体具有不同程度的人为活动的践踏,造成多处墙体表面及内部受到损坏,面积约10平方米。

破坏是不是“楚留香”所为

根据调查掌握的证据,吐鲁番文物局认为,《楚留香传奇》剧组违反文物保护法,在未到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办理任何手续的情况下,到大墩烽燧遗址拍摄并造成文物损坏。但是该剧组对此表示异议。

今年6月份,《楚留香传奇》剧组与鄯善县文物管理部门签定拍摄协议,协议约定拍摄的主要地点是大马营和柯柯亚古城两个地点,不过剧组没有申请到大墩烽燧遗址进行拍摄。

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局长李肖在笔者采访时说,对于对烽燧造成的损坏,剧组拒不认账,否认在烽燧拍摄的事实,但是吐鲁番文物局已经找到为剧组拉材料的出租车和提供土块的两个农民,出租车司机和农民可以证实,剧组确实在大墩烽燧遗址有过搭建建筑物的行为,破坏确实是剧组所为。

《楚留香传奇》剧组未经文物部门批准,擅自在遗址保护范围内搭建场景,并在文物本体上进行喷绘。也就是说,由于摄制组非法占用大墩烽燧遗址进行拍摄外景,造成大墩烽燧遗址受到严重的破坏。

广东强视影业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游建鸣在电话中说,当时剧组在鄯善县拍摄时,好像去过像一面墙一样的地方看过景,但是并没有在那拍摄过,也没有人告诉过剧组的人,那就是文物;那附近也没有标志,何况协拍员还是鄯善县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告知是文物。剧组外联杨海泉说,有些人和一些机构在拍摄广告片,是不是那些人做的呢?

但是9月11日,参与调查处理此事的吐鲁番地区文物局文保科科长助理朱江峰说,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就从没有接到过任何有关剧组拍摄的相关资料,剧组也没有办理任何审批手续。

大墩烽燧遗址还可修复

文物的修复技术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尤其是土遗址的修复,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中心是一个目前在土遗址修复领域内颇具实力的单位,有一些很有经验的专家。

根据修旧如旧,不改变原貌的文物保护原则,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中心提出了修复方案。

根据他们的修复方案,在修复大墩烽燧遗址前,还要进行大量的必要试验,通过试验才能确定是否可行,才可以确定一个合理的方案,使工程有一个可靠的保证。

敦煌研究院的李伟表示,如果资金到位,还可以进行修复到原貌。这给当地政府及文物管理部门带来了一点信心。

该方案称,首先要谨慎地把墙体上的污染物清除,然后要对墙体表面进行PS表面防风化处理,具体所用的PS浓度及渗透方法需要现场试验才能决定,第三步就是要对破坏的墙体表面进行作旧处理,也就是要恢复大墩烽燧遗址的古朴风貌,具体作旧所用的材料、施工方法需要现场试验决定,最后还要把破坏了的墙体与周围完好墙体进行协调处理,以达到前后一致的效果。

修复费用是一个问题

修复费用得要多少呢?根据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提出的修复方案及其修复预算,仅墙体污染物清除及PS渗透的费用就得1.8万元,总之,包括墙体砌补等直接费用、勘察设计费用及试验费用等修复工程总造价近4.7万元。

那这些费用剧组可以承担吗?参与调查处理此事的吐鲁番地区文物局文保科科长助理朱江峰说,8月中旬剧组离开之前,只是从剧组所交的3万元押金中扣除了1万元的费用。文物局最后对其做出罚款1万元的处罚,从其给当地政府的3万元押金中扣除。

广东强视影业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游建鸣表示,剧组在撤离时已经与当地政府进行了协商,并留给当地政府1万元,作为景观拍摄的费用,鄯善县也出具了相关证明,证明确有其事。也就是说现在修复大墩烽燧遗址只有剧组留下来的1万元,还差3万元。

大墩烽燧遗址惨遭破坏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文物修复与管理范文6

关键词:秦始皇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科研;教育;提升

一、引言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我国大遗址保护领域日趋成熟的一种考古遗址保护和利用模式,它践行了"在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在利用过程中促进保护"的理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强调在保护前提下,发挥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倡导文化遗产与人、与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陕西是拥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数量最多的省,"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的陕西大遗址保护已成为惠民的新路径。由此,本文将立足点放在陕西,并选取秦始皇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其科研及教育功能的提升。

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综合功能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首先是在保护国家资源前提下开展科研工作的基地,其次它又是向广大公众开放的公共场所,兼具科研、教育和游憩的功能。

考古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考古性质的科研工作不会一蹴而就,必然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所以,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给予充分考虑和支撑:对于规模较大和具有重大学术意义的考古遗址可考虑在公园内设立规模适度的科研中心,用于考古资料的整理和出土文物的存放与修复,同时为适度的学术交流活动提供条件。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公共空间,它被赋予了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教育,而要实现教育功能必然需要一些技术手段的运用和支持,由于一般考古遗址的可观赏性较差,而广大观众的考古知识又较匮乏,所以考古遗址展示设计应该成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秦始皇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科研教育功能提升

秦始皇陵遗址公园以秦始皇陵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基于考古遗址本体及其环境的保护与展示,融合了教育、科研、浏览、休闲等多项功能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是体现考古遗址精神价值以及教育与娱乐的重要场所,因此,本文的观点是在已有的运营成熟的秦始皇陵遗址公园的基础上建立秦代文化遗产资源展示示范高地。

(一)多方位文物资源展示

秦陵博物院是秦始皇陵考古遗址公园内最受旅游者欢迎的景观节点,而文化遗产资源展示是博物院最重要的解说手段。秦始皇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目前拥有保护性展示、陈列式展示、复原性展示以及间接展示等多种展示方式:

1、以三个秦兵马俑坑的展示为主线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由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和秦始皇陵遗址公园两部分构成,是陕西秦文化展示圈的重要区域,整个博物院的展示体系都建立在各类遗址的基础上,强调原址展示与周围环境相结合,完整本真地展示遗址原貌或者现状,带给观众真切感受。秦陵博物院的展览体系中最为人熟知的三个秦兵马俑坑的展示,完全在秦代俑坑的基础上建成展示大厅。

2、以秦陵封土,9901、0006陪葬坑的展示为呼应

秦始皇陵9901、0006陪葬坑陈列厅展厅的建筑设计融合了多种新型绿色建筑技术,室内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相结合能够保证合适的温度及湿度,并大幅度节约能源,为文物考古、遗址保护以及参观游览提供理想环境。9901陪葬坑的考古发掘工作将在展厅内继续开展,并使其与保护、展示相结合,为观众提供更为真切的参观感受。0006陪葬坑则进行原址展示,重现遗址发掘现状,带给观众真实的展览效果。陈列在展厅内的典型文物、图片和文字说明以及相应的讲解导览服务等,共同向观众全面展示这两个遗址坑的文化内涵。

3、以文物陈列厅的展示为补充

坐落于秦俑博物馆内的文物陈列厅既展出有两乘秦陵彩绘铜车马,又定期举办一些高质量的临时展览,通过对陵园内发现的城垣基址、地面建筑遗址、陪葬坑、陪葬墓、修陵人墓、陶窑遗址、石料加工场遗址等重要遗迹以及出土的典型文物进行陈列展示,增加观众对秦陵布局、陵园规模、遗址与文物埋藏的基本认识,丰富了秦陵博物院的展示体系。

(二)帝陵微缩景观展示

秦始皇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帝陵封土占地面积庞大,旅游者很难全面的观赏到帝陵恢弘的整体风貌,因此可以根据帝陵的形制按比例建造帝陵微缩景观作为展示的一种手段,建造时可以参照锦绣中华建筑微缩景观。

(三)文物修复参观项目

文物修复参观项目是为文物古玩爱好者和收藏者提供的可以近距离观摩文物修复的体验项目,在修复场所内,邀请文物专家通过现场演示的方式为体验者讲授文物修复的专业知识,并通过专业的修复手段现场向体验者展示对残损文物的修复工作,从而让旅游者真正体会到文物修复的神秘所在。文物修复参观项目可以定期举办,以为旅游者提供最为真实的文物保护体验。

(四)模拟考古

考古模拟是通过模拟考古发掘现场的形式,由考古专家对发掘文物的要求进行现场演示与讲解,同时向活动的参与者教授考古文物发掘的基本知识及要求,让活动参与者可以进行现场模拟考古文物发掘,是一种为喜欢考古的非专业人士和考古实践者提供的可以亲自动手发掘文物的考古体验活动。模拟考古是一项独特的考古体验项目,园区三大功能完善后可以定期开展,可作为固定的文化旅游项目进行推广。

(五)秦文化论坛及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