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知识要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学知识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学知识要点

经济学知识要点范文1

历年考试情况分析(1)近三年考试分值分布情况科目名称代码考查范围所占比例经济学观经济学(经济学原理)40%微观经学(现代观点)20%宏观经济学(经济学原理)40%(2)近三年考试难度分析,题型作答要点分析分值判断分析题这部分一般是5个题目,一共1分,每题5分,主要考察对基本知识的熟练程度,考纲内任何的知识点都可以出在这里。25名词解释这部分一般是5个题目,一共15分,每题3分,主要考察对基本知识的熟练程度,考纲内任何的知识点都可以出在这里。15分问答题9道题目,每道题10至20分,一共120分。这个部分非常重要,决定了整个试卷的成败。110分

综合来说,834专业课这几年的题型变化不大,主要有_判断辨析,名词解释,简单计算和简答,案例分析题题型,难度略有增加,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在复习时,对于了解的知识点,准确的把握,注意834经济学的五大特点834经济学主要有5大特点1.题量大2.材料多3.一题多4.知识点覆盖广5.实用性强。注意对于经济学多个知识点对于同一个现象的不同解读上,多思考。特别的是适当的关于下有关环境和农业方面的热点问题可能能为真题材料的来源。中国人民大学考研群 339226717注意:2011-2013这三年的经济学综合834试题,虽然总体难度不高,但是都有着相对较大的题型、分数比例变动【10年之前的试题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2013年834专业课就考了一道05、06年的原题。10年之后的题,要重点看,看的不是题目而是题型和趋势,自己要严格计时模拟,之后要认真总结,并且反复做。】

(来源:文章屋网 )

经济学知识要点范文2

Abstract: There exists rich theories in modern economics that are helpful to train entrepreneurship. Teachers have propensities to elaborate economic theories and neglect teaching the economic ways of thinking, however. Improving the ways of teaching economic theories can nurture entrepreneurship effectively.

关键词:创业能力;教学改革;经济学思维方式

Key words: entrepreneurship;teaching improvement;economic way of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5-0102-02

0引言

随着劳动市场就业压力的加大和社会就业观念的转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式也日益多样化。而毕业后的自我创业,成为许多大学生选择的灵活就业方式。本文讲的创业,主要是指就业者处于自我雇佣的状态,是一种劳动方式,并不限于创业团队的商业形态。自我创业的成功,除了需要创业者具备敏锐的眼光、创新的精神、踏实的作风等基本素质之外,经营管理才能也是创业者必不可少的能力,而经营管理才能的形成需要创业者进行系统的经济管理理论的学习并将理论付诸创业实践。而西方经济学理论是各经济管理学科理论的基础,对目前高等学校西方经济学课程单纯的注重理论讲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可以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经济学理论的训练,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方式,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1当前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较为庞杂,而数学工具的运用进一步加深了这门课程的繁难,西方经济学课程成了一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国内高校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将主要精力致力于如何对复杂的理论内容进行通俗化解释,并较多的运用案例教学对讲授的理论进行验证。而殊不知,枯燥的理论内容一则通俗化讲解较为困难,二则从高中“解放”出来的学生本身对复杂的理论具有“抗拒”心理,而目前西方经济学中使用的教学案例较多的是国外的典型案例,这使得学生感觉离我国的经济现实“很远”,这些都使得目前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成了一门令教学双方都感觉困难的学科。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本身存在的困难使得教师过多的关注课程的讲授,而忽略了这门课程对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作用。实际上,西方经济学理论内容虽然较为庞杂,但就本科教学而言,整个课程的内容体系逻辑上较为严谨,体系较为完整,课程内容包含的基本思想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而这门课程也是学习管理学、营销学、财务管理学等各种经济管理学科的基础。对目前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进行改革,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现实需要。

2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方式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选择的学科,许多理论知识对于培养学生从经济学角度思考对方案的理性选择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面临选择作出理性的选择,对于创业者尤为重要。比如,对西方经济学中重要理论“经济人”假设的掌握,可以帮助创业者在经营管理中作出理性的选择。西方经济学中厂商行为的分析理论,可以帮助创业者在经营管理中对生产、定价等活动作出科学的决策。而西方经济学的许多理论也可以直接用作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论指导。如微观经济学成本理论中机会成本、经济成本等概念的引入,对于创业者选择创业项目,进行经营决策的选择,评估成本收益等,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宏观经济学中的IS-LM模型的分析,可以使学生对宏观经济运行和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具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对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作出较准确的判断。

西方经济学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具有较强的解释和预测能力,但由于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较为繁难,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过多注重讲授知识,学生非但难以掌握复杂的经济学理论,更无益于培养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较多的运用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结合社会经济现实理解经济理论,指导学生从经济学角度思考并解释现实经济问题,经过反复的系统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思维方式思考的能力。

3基于提高创业能力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3.1 教学方法的选择为了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必须引导学生能够对遇到的经济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思考,这就必然要求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目前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较多采用的方法,但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单纯的利用理论解释所列举的案例,而忽略了学生的思考主动性。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首先在案例的选取上尽量选择国内的经济案例,特别是学生生活中感受较为深刻的案例。如讲授限制价格理论时,可以例举学校食堂饭菜价格在价格管制下,学校食堂的行为选择等。特别的,可以要求学生亲自搜集生活中遇到的事例,汇总到授课教师处,教师选择其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进行解释。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中运用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所学的理论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讲到结论之处时,可以请学生对结论性的知识进行归纳,然后教师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总结,并指出掌握理论知识的关键之处。比如,宏观经济学讲到凯恩斯乘数理论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总需求决定均衡产出的理论,然后启发学生思考,总需求组成部分的变化为什么会引起均衡产出成倍的变化,是否与总需求决定均衡产出的结论矛盾。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适时总结,总需求组成变化引起了其他部分的连锁反应,从而导致总需求发生了成倍变化,进而均衡产出也就发生了成倍的变化。讨论式教学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经济学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但国内本科教学的现实决定了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中不可能大量使用讨论式教学法。教师可以在每章结束后安排一次专门的讨论课程,对学生进行分组,让每组归纳该章的内容要点,指出掌握该章内容的关键之处,并引导学生客观的分析评价所学的理论知识,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无论使用什么教学方法,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积极主动的利用所学到的理论对经济现象进行思考和解释,从而提高学生利用经济学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的安排

3.2.1 教材的选择目前国内编写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很多是经济理论的阐述,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内容体系完整但相对简易的教材,同时编写讲义并印刷发给学生,在讲义中,教师可以多编入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话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条件许可时,教师可以出版适合培养学生经济学思维能力的教材。

3.2.2 制作PPT,编写习题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现代教学中的运用较大的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西方经济学课程理论较丰富,可以制作PPT以提高教学效果。PPT制作应简洁,注重对理论知识进行“点睛”,如讲解GDP的含义,让学生掌握理解GDP关键在于“有没有创造新价值的生产性活动”等。PPT主要概括每个理论的要点,具体的讲解留给教师讲授和学生的课堂参与。PPT中可以编入一些典型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经济学思维方式的培养需要系统的经济学训练,每章内容讲授后,授课教师还应提供一定数量的习题供学生练习,习题的编排不能过于简单,应注重启发性,能激起学生的思考兴趣。

3.2.3 西方经济学教学中表述形式数学化的处理目前的经济学教材中,注重数学手段的运用已成了常态,而数学本身的繁难使得学生往往对数学形式表述的理论“望而却步”。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避免使用数学讲解理论知识,理论的说明可以放在每章内容的“附录”中,让学生在理解基本的理论思想后,再逐渐理解理论的数学表述。

3.3 重视对大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培养做事应先学会做人,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的“理性人假设”的理论容易引起学生误解,诱导学生过于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公共利益。而中国在实施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过于追求经济的增长而没有加强社会道德水平建设,市场经济在“推崇个体利益”的同时也导致了社会道德水准的滑坡。对一个社会而言,如果社会道德崩溃,将导致经济建设成果的丧失。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在进行诸如“最优化”、“均衡”等理论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客观的看待经济学的分析,引导学生注意到经济学的结论是在严格的假设下分析得出的,对现实只能进行有限的解释,而社会的发展存在诸多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经济学知识要点范文3

关键词:工程经济;项目导向型;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TU60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16)0004-000221-01

前言

《工程经济学》用于研究工程领域内的经济规律和问题,是工程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但由于理论公式多,并与数学联系紧密,难度较大,很多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没有兴趣主动学习。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一般有讲授、例题、作业、考试等几个步骤,以教师课上讲解为主,很少能联系实际项目,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无法深入了解工程经济分析问题的全过程,也缺乏掌握项目整体的经济概念。因此,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增强课上吸引力,对提高教学效果和保证教学质量十分必要。

一、项目导向型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导向型教学法,是让学生依靠自主学习来掌握理论知识的过程,教师先让学生了解相关项目背景,他们通过主动查阅资料,以备上课时积极参与项目讨论,在发表自身见解的讨论中学生会对理论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项目导向型教学法的特点是要求,选用的项目要紧密联系所讲授的理论内容,这样才有引导和思考的价值。

二、项目导向型教学法的层次

项目导向型教学可以分成不同层次进行。首先是小项目教学层次。该层次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教材某些章节的理解,比如在讲基本要素这一章,学生对投资、总成本、收入、税金、利润等概念理解不深,容易混淆,该处可以加一个项目教学,分析并计算该项目的投资、成本和利润等,加深理解这些概念。同时这个项目还可以延展到下一章教学,如在讲评价指标时,利用项目已计算出的数据,分析其总投资利润率、资本金净利润率以及资产负债率等指标。有的章节内容更适合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启发学生思考,例如对资金等值计算公式的应用,以举当前购房贷款为例,让学生思考分别在等本还款和等额还款的不同还贷方式下,资金的实际还款情况。这一层次的教学通过让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问答,让授课效果大大提高。其次是大项目教学层次,大项目教学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应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中,比如把项目分为若干阶段,将一个工业建设项目分成可研投资估算、设计阶段方案比选、不确定性与风险分析、财务分析以及价值工程等阶段,让学生先熟悉项目背景,课前查阅资料,在教学中,教师讲授基本要点,学生分组进行分析计算,教师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进行检查,完成的内容成为下一阶段的基础数据,该层次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体系建立整体的概念。最后层次是由学生自主选择项目,以创业大赛或课程设计的形式完成,学生选择实际的项目进行项目分析和评比选优,完成项目评估报告。这个层次是最终检验学生所掌握课程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

三、结论

项目导向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通过不同层次灵活的项目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既能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掌握工程经济的分析方法与思路的同时,大幅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西平.提高工程经济学课堂吸引力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2(4).

[2]段媛媛.工程经济学应用型教学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3(8).

经济学知识要点范文4

【关键词】 目标分类 目标体系

当前,随着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对参与者的能力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培养经济领域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各高校经济学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对经济学教学的研究多局限于理论层面,具有实用性的、可操作性的、模式化的研究内容有限。本文将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方法运用于经济学教学,以期增加高校经济学教学目标确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目标体系的涵义及重要性

经济学教学目标体系是指将经济学教学的总目标、分目标和具体目标的整合与系统化,是对培养活动质量和规格的设想和规定。

应用目标体系有助于解决三个重要的问题:一是在时间有限的培养过程中,学习什么对学生是最重要的,即“学什么”的问题;二是怎样计划和传递内容才能让大多数学生产生高水平的教学效果,即“怎么教”的问题;三是怎样选择评估工具和程序才能提供教学效果的准确信息,即“怎么评”的问题。

2目标体系的内容与结构

2.1目标体系的内容

经济学教学目标体系的内容按层次划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总目标,是作为总揽全局的指导思想而存在的、概括性的总体要求。二是分目标,是学生在完成某一项较长阶段的学习后需要达到的要求。三是具体目标,是指学生在经历某一教学单元后应达到的具体明确要求。三种目标的特性如表1所示:

表1总目标、分目标与具体目标的特性

2.2目标体系的结构

对于目标体系结构,利用两种不同类型表格进行描述,分别是层次表和分类表。

2.2.1层次表

层次表,用于概要性地描述总目标、分目标和具体目标的层次包含关系,如表2就是以层次表描述了经济学教学的目标。

2.2.2分类表

分类表是在描述目标体系中具体目标时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用于描述具体目标在操作层面上的内容。它将具体目标分为两个维度,一是知识维度,二是认知过程维度。在知识维度,知识被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反省认知知识4种类型。其中事实性知识指专业词汇、历史事实等稳定的信息,是较为简单零散的信息;概念性知识是原理、模型、结构等较为复杂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指“如何做事”的知识类型;反省认知知识是指关于认知的知识,也称为元知识。在认知过程维度,认知过程由低级到高级被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6种水平。4种知识类型和6种认知水平总共构成2 4个目标单元,某一个目标单元所指的就是某一类知识的某种掌握水平。表3所示的就是对经济学教学中培养获取信息能力这一具体目标的分析。

表中符号代表的意义:

A1:识记经济领域的专用术语和符号;

B2:理解各类信息渠道的原理和特性;理解各类信息获取、传递、存储、处理的模型和方法;

C2:熟悉运用各类信息渠道的时机和方式;

C3:熟悉运用各类信息渠道获取信息的步骤和方法;

D1:多种格式的信息得出初步分析结果;

E2:多种理论与模型对初步分析结果的可信性进行评估;

F2:全面考虑和分析初步分析结果和评估结果,得出分析结论。

2.3实现目标体系的要求

目标体系结构确定后,需要对其内容进行填充,以实现针对某种特定的目标体系,这是一个具有多个选择和结果的操作过程,因此在实现过程中应力求达到一些要求,以达到高水平的实现结果。一是先进性,要满足市场对学生的基本需要,并尽量占据较前沿的位置。二是针对性,不同的培养对象,不同的培养阶段有不同的知识起点和不同的接受能力。因此,目标要有针对性,注重因材施教。三是具体性,表述中尽量避免含混和不切实际的语词,应明确、详细、可以观察和测量。四是系统性,应列出全部知识点的教学目标,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教学目标搭配合理,能起到相互促进,总体优化的作用。

3目标体系的应用

3.1基于目标体系合理选择教学和考评模式

构建了这个目标体系之后,主要利用分类表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估。以获取信息能力为例,对于事实性知识,可以利用针对事实性知识的培养方式进行培养,如理论授课与要点测验相结合的方式,如对于识记经济领域的专用术语和符号的学习;对于概念性知识,则以专题讲授与实例训练为主;对于程序性知识,则宜于使用实际组织训练的方式,如熟悉运用各方式获取资料的步骤和方法。对于记忆、理解、运用型较为低级的认知形式,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训练,对于分析、评价、创造等较为高级的认知形式,则宜于采用诱导式模式进行训练。

对于考评模式而言,一是考核内容要尽量对应培养目标的各个方面,以达到训考一致的效果。二是以达到训练目标为考核标准,灵活选用考核方式。

3.2基于目标体系构建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

素质教育强调面向个体的教育,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水平和精力极大地制约着针对个体实施教育的可能性。目标体系有助于改善这一局面,当学生作为主体进行培养目标体系的制订后,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体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和实践。借助于目标体系,学生可以站在较高的层次上看待经济学中各门课程的学习,培养综合的素质。此外,目标体系还提供了合作的基础,在合作的模式下,学生与学生可以综合同一目标体系,筛选最重要的目标能力,选择最有效的学习模式实现快速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 L.w.安德森.《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华东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

[2] 布卢姆,《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8年1月版.

本论文为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结题论文,课题名称:高校经济学教学目标研究,

课题编号:GJKT-09-18

作者简介

苏翠绵(1972―)女,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国贸系书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学教学。

经济学知识要点范文5

    1.1、教育教学内容与西方微观经济学相似。

    比如现在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经济学》教材内容主要是模仿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宏观经济学理论,其内容大致相同。这种重复性课程的学习,导致学生对于经济学的知识增长不多,同时产生一种厌学的态度;其次就是由于教材内容所限以及教育教学的实际资源有限使得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与实践相结合的较少,这就造成了学生不能够很好的对企业中的经营决策作出自己的判断与决策,从而使得这门工具性的课程变得毫无意义。

    1.2、教育教学方法枯燥,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接受能力不是很强,但是他们的实际应用水平却很高。然而现在高职院校中多数老师的授课方式依旧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案例分析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步骤是根据现实案例从经济与管理的角度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定义,提出解决思路,得出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法。这种模式中高校的案例大多陈旧不堪,新鲜案例较少。同时这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在与学生交流与实践方面具有很大的弊端。由于它不能够让学生实际性的参与其中,所以在激发学生兴趣以及学习主动性方面有所欠缺,同时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够。

    1.3、教学案例陈旧,教育教学方式不灵活。

    经济学的设置与教学始终都是课堂教学与相关案例教学形结合的模式,这也是不能够让学生与实际企业相结合后所选择的的最佳教育模式。案例教学对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显着的作用。但是现在多数高职院校在经济学教学选用的案例比较陈旧,这样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累积实际经验都有较大的阻碍作用。这种陈旧案例的选择也体现出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方式的不灵活,这些都需要极力消除,教授经济学的老师应该主动的在授课过程中将新的案例补充到课堂中,以实现学生对于现实生活中企业决策的掌握,促使学生能够更快的接受社会信息。

    2、高职院校经济学学科的特点与学生的自身特点以及实行理实一体化的必要性。

    2.1、经济学课程的特点。

    经济学这门学科的特点主要是大量的使用了数学模型进行经济案例的分析,在分析中以实际验证为主要依据,广泛的使用数学模型与数学计算推倒来验证每一个实际经济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一门将抽象理论与实际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的重要学科。在这门课程中最主要的是结合实际经验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以数学模型为基础的分析能力。数学模型的运用体现了经济学这门学科的自身抽象性,运用数学模型并不是仅仅要求一个解答验算的过程,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然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在高职院校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基础薄弱是一个最大的教学障碍,因此更加需要在实践中增加学生对于理论与数学的运用。虽然这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但是实际操作能力与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都十分强,因此将理论模型与实际的案例相结合是培养学生数学分析能力与实践技能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这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新思路。

    (2)、实践中的案例分析能力。教材中的案例大多比较陈旧,同时也只是一种成功案例的解读,完全不能体现学生自己的决策方式。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以校企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决策活动中,以自己的方式给出自己的决策意见,这种实际的造作过程,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并且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即经济学概念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在整个企业案例决策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对于分析能力与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3)、实践环境中的问题整合能力。为了能够使得学生在知识理论的基础上有更多的理论创新,提高自我的实际决策能力,必须要对学生在实践案例中进行培养。这样才能够加强对经济知识的实际运用水平,强化了学生的自我整合能力,提高了工作的实际效率。

    2.2、高职院校经管专业的学生特点。

    (1)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学基础比较薄弱,但是易于融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之中。这种明显的知识结构特性,致使这些学生对于经济学中的定性分析十分敏感,但是对于定量分析显得比较困难。这就使学生在学习市场的实际供应与实际运作机制的时候,虽然能够将概念与理论知识掌握,但是却不能进行相应的供需分析,即使有分析能力,大多也都比较浅显。这会使得学生产生一种厌学的心里。如果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社会实际企业相结合,就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分析能力依旧如此,但是兴趣可以促使他们能够更加快速的融入其中,这不仅可以让他们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同时还可以提高实际的分析应用能力。

    (2)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加感性化,对于理性的逻辑性较强的公式以及图与表的表现形式不感兴趣。当学生进行成本与利润分析的时候,对于这些章节中的大量图表的分析感到十分吃力,这就使得他们失去学习的动力。因此,解决的最好措施就是在实际中对他们的思维进行引导,以结合实际的运算方式来了解图与表中的关系,这是将他们从理性认识逐步引导到实际生活中来,转化成直观的形象思维。

    (3)社会经验欠缺,对企业和社会的了解较浅。经济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性的科学,但是更多的高职院校由于资源与资金的问题,不能够给学生营造足够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这就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较多,而社会管理类实践活动参加较少,在分析问题作出案例决策的时候往往会偏离实际,思路狭窄。实现经济学教育教学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可以有效的改善这种现象,将学生推送到社会实体中真正的体验管理与经济决策的整个过程与思路,这是所有学生的共同心声。因此加强校企结合,是实现经济学课程理实一体化的最根本的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在真实案例中将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到管理决策中。

    3、在高职院校实行《经济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应该把握的要点。

    3.1教学计划的制定。

    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己的结构特点实施课程理实一体化,对于经济学这门学科的的开展,不能够将理论课时与实践实习的课时进行简单的叠加。在更大化的拓展实践课时,不能对理论课时进行压缩,同时也不能因为理论课时的需要而占用实践课时。高职院校应该采用综合式的考虑模式,将课程进行分解,由不同的教师分别对理论与实践实习进行讲解。要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快的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主要通过理论教学之后的实践运用。同时教学计划中必须安排老师结合实际的企业特点,通过自身的实际考察为学生进行讲解,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中能够更明确自己的需求与经济决策案例所要达到的实际目标。

    3.2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新案例的准备。

    理实一体化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有理论讲解又要有实际的操作示范以及自作,因此,这是一种与单纯的理论教学差距较大的教学过程。所以,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新案例的加入有利于高职学生对经济学课程的学习与掌握。老师只有在对整个授课过程进行了慎重的构思后才能够满怀信心的想学生展示,并且进行示范操作,同时也能够在新案例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更加全面的解答。

    3.3校企结合实行新的教学组织方式。

    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应用新的案例,将学生分成小组,自由的讨论,根据自己对相关经济学知识的掌握做出自己小组内的经济与管理决策。同时学校还应该努力实现校企结合的模式,将学生放到企业实体中进行全身心的管理决策感受与参与,在企业中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与意见。这种实践的投入,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更加明了,同时还能够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经济效益与管理决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4、高职院校实行经济学课程理实一体化的优势与作用。

    4.1、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通常是由老师将理论知识以概念的型式传达给学生,并将使用方法以口头叙述的形式进行讲解。学生在接受到这些信息后,通过自己大脑的处理和记忆,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到实际中。这种教学模式深化了知识的概念性,并不利于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然而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知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对课本知识的深化。

    4.2、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经济学的课程设置,课堂中老师所教授的知识都是比较概念化的东西,对于一些对经济学内容不是特别感兴趣的学生而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习这些知识无疑是很枯燥的,这就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然而实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后,教师可以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剖析来对知识进行讲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这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4.3、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目前大多数经济学的教师都习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就导致了教学效率不高,所传授知识的实用性不强。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并且能有效的培养教师根据实例进行教学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师资队伍的建设。

经济学知识要点范文6

一、工程经济学的教学意义

工程经济学也是一门复合型学科,涉及到工程建设概论、现金流量管理、建设项目评价、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项目投资效果评价、建设工程的时间价值与社会价值研究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这门学科可以实现一些独特的教学目的。

(一)可以培养土木工程类专业学生的经济学思维

传统的土木工程类学科的专业教学中,一般院校和教师都重在传授建筑领域与施工环节的相关知识,学生也重在学习规划、设计、画图、预算、造价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说,这些学生一旦毕业进入工作领域,都会成为建筑型人才。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人们社会价值观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人群的审美水准也在不断提升,而且经济领域中投融资体制的不断变革,这就要求我国建筑类人才在进行施工设计、项目建设规划时,不仅仅要评估技术领域的可行性,更要分析每一个项目的经济功能与社会价值,是否能顺利实现盈利并及时收回投资、是否符合人们的审美与欣赏习惯、是否与社会文化观念和周边人文环境相吻合等等经济与社会指标,这就要求我国一些院校重在培养土木类学生的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思维。

(二)可以培养学生满足施工企业多人才多样化需求的能力

随着经济管理体制的深入进行,我国一些房地产开发公司、施工经营单位、规划设计单位和建筑企业都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主体,这些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也从单一化的技能需求演变为多样化的复合需求。在这种社会趋势中,我国相关院校在进行建筑类专业的学科教学时,就应及时改革与调整教学安排与教学计划,适当增加工程经济学的教学课时,向学生讲授工程经济学的理论内容,让学生明白这门课程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让学生明白他们不仅仅是在要学习相关施工技艺,更要学习经济学学科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在建筑施工领域中预算、控制、分析、评估、规划等环节中的具体运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满足房地产开发公司与建筑施工企业的人才需求,使这些学生具备提升建筑施工类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能力。

(三)帮助学生理解工程建设领域的经济学难关

现代房地产公司或施工类企业在开展施工之间,前期的评估、规划与预算工作,不仅仅只考虑技术因素,更要关注经济领域与社会领域的技术指标,对企业而言,如何照顾并对一些经济指标准备好实施预案,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具备一些经济治疗的操作与处理能力,这些能力都需要相关院校在教学中进行重点安排,工程经济学学科就可以学生理解工程建设领域的经济学难关,理解与掌握一些经济指标的主题内容与实施要求。具体教学中,教师通过讲授如何计算折旧、分析资金的时间价值原理、构建工程项目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计算、编制财务评价基本报表、投资方案比较、不确定性分析方法、评估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的影响等相关经济学的内容,帮助学生具备用经济指标处理与分析建工施工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课外实践在工程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

工程经济学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特征,这门课程的教学离不开一定的课外实践环节,课外实践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安排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

工程经济学的只是比较深奥,既涉及到建筑领域的知识,还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文化学方面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而言,有些内容相当深奥,也难以理解,教师单纯的课堂讲授难以实现预计中的教学效果,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课外实践,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理解,最终掌握相关内容,为运用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课堂上一些知识的讲授、一些习题的解答,仅仅是学习的一部分,学生只有在课外实践中,不仅仅到建筑工地上进行实际锻炼,还得通过课外实践进行一些实践操作,尤其是用一些经济方法来分析某个项目的施工周期、时间价值与经济收益和社会受益等,通过具体运用来对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吸收。

(二)有助于学生从事一定的实训操作

工科专业的任何一个学科,都离不开一定的教学实训,课外实践就是教学实训的一部分,这个环节对工程经济学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效果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堂教学仅仅是教学任务的一部分,学生的课外实践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只有通过分组或者独立开展一定的实训活动,才能把一些理论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操作方式,比如:对于一些固定资产、原有建筑、待建项目的使用价值进行折旧计算、项目资金的时间价值评估、施工进程中不确定因素的评估、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对项目资金和流动资产的影响,等等,这些具体内容只有通过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运算、造表、列式、分析等活动,才能加深理解并得以熟练运用,课外实践环节就是工程经济学课程中教学实训的有机构成部分。

(三)有助于提升的实践操作能力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土木建筑类的毕业生和而言,积极具备本专业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文字处理能力等等,更需要具备用经济学、管理学的相关原理来分析项目施工可行性、社会文化价值等综合分析处理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就要求每所相关院校在开展工程经济学学科的教学中,重视课外实践环节,教师可以率领学生走进施工工地,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出这个项目的未来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可以结合一些实际情况,让学生走进已建成的标准建筑,尝试开展画图、价值估算、价值折旧等经济分析活动;还可以通过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制作经济学建筑作品图集之类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通过持续不断的书面写作,提升他们的应用文处理能力,增强他们的职业竞争力。

三、工程经济学中课外实践环节的实施方式

根据国际具名院校相对成熟的实施方案,工程经济学课程中,课外实践的实践至少需要课时总量的30-40%,时间不够的话,达不到实践的效果,故此,我国相关院校应合理安排课外实践的教学时间,采取一些灵活的实施方式,确保课外实践环节的顺利实施。

(一)鼓励学生从事独立课外实践

针对一些院校课程任务重、教学时间紧的客观现状,授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中,独立从事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弥补课外实践时间的不足。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结合一些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描述、建立或解决一个来他们自身所学学科的工程经济学问题(例如建筑工程或电气工程);运用软件计算课后习题,并给出答案;阐明每个问题都考查了哪一个知识点;收集可以阐明工程经济学某些方面知识的数据、资料、照片或图表,并在这些数据、资料、照片和图上写上标题等说明性文字;计算分析过程和列示简要评价的可行性分析报告,等等。学生独立开展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延长课外实践环节的总体时间,每位学生还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重点对自己难以理解的知识要点进行反复实践操作,直到完全理解并掌握为止。

(二)合理安排分组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中,最有效的操作方式就是分组实践,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兴趣爱好相似、学习成绩差距不大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布置出模拟投资项目实例,让学生完成财务分析模型和经济分析模型的建立;可以选择一个社会上或校园中的工程项目或问题,引导学生对一个或多个有建议的解决方案应用工程经济分析。分组实践的时间安排上,教师可以允许一部分实验在课堂上作,另一部分实训内容由学生自己在课后独立完成,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字处理能力,实训作业实行电子版提交,这些内容都有助于课外实践环节的顺利完成。

(三)探索课外实践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