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能源与经济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能源与经济发展范文1
关键词:脱钩理论 经济发展 能源 环境 资源
一、脱钩理论
近年来,脱钩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中。脱钩理论认为,当一国或者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不以环境恶化为代价,即其资源利用和对环境的压力不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加,则称脱钩关系;反之则称耦合关系。脱钩理论中有完全脱钩和相对脱钩两种状态。完全脱钩是指经济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的正指标保持稳定或者增长;相对脱钩是指经济发展指标与环境破环指标都有变化,只是环境破坏的指标变化比率低于经济发展的指标变化比率。一般来说,绝对脱钩状态相对较少,其发生的前提条件是资源的生产效率超过经济的增长率(De Bruyn 2002)。
OECD在《衡量经济增长对环境影响脱钩关系的指标》报告中研究了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指标,发现OECD各成员国已经普遍处在经济增长与环境破坏的脱钩状态,更有部分国家已经实现了经济增长的完全脱钩。
UNEP在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影响的关系时,也采用了脱钩理论。在UNEP体系中,脱钩理论分为资源脱钩和影响脱钩两种模式。其中资源脱钩指的是减少单位经济增长所消耗的资源量,其实现途径是通过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在不降低经济增长率的前提下,实现资源、能源使用量的减少。影响脱钩指的是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二、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概况分析
(一)分析思路
本文拟采用脱钩理论分别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污染、资源之间相互的影响关系。首先,通过数据采集分别得到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变量、环境污染变量和资源消耗变量之间的发展趋势。其次,由公式■分别得到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变量、环境污染变量和资源消耗变量的脱钩系数。最后,通过脱钩系数的值及其发展趋势,简要得到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概况。当DIt≥1时,有资源消费或者污染物排放的增长速度不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呈现出耦合关系。在完全耦合阶段,脱钩系数越高,表示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越高,对环境的破坏越大。当0<DIt<1时,则有资源消费或者污染物排放的增长速度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构成了相对脱钩关系,代表相对高效的资源使用效率,或者相对低的环境破坏程度。当DIt≤0时,则有资源消费或者污染物排放的增幅小于0,构成了绝对脱钩关系,代表经济增长的同时,资源消费或污染物的排放随之减少。
(二)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脱钩分析
在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脱钩分析中,采用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发展的指标,年能源消费总量作为能源消耗的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99—2011)》。
1999—2010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迅速,由1999年的89677.1亿元人民币增长为2010年的401202亿元人民币,增幅高达3.5倍;能源消耗总量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其增长的速度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增幅为135%。
由公式■,得到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能源总消耗的脱钩系数,见图1。
由图1可见,2000—2010年间,除2003年外,我国GDP与能源消耗脱钩系数取值范围在0至1之间,其发展趋势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0—2003年,这一阶段我国GDP与能耗总量的脱钩系数逐年上升。2000—2003年间,我国GDP与能耗总量的脱钩系数从0.33上升到1.19,2003年DI>1,GDP与能耗形成了耦合关系。2003—2008年,我国GDP与能耗总量的脱钩系数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从2003年的1.19下降到2008年的0.21。2008年后,我国GDP与能耗总量的脱钩系数呈现震荡趋势,但均低于1。
纵观10年间的GDP与能耗总量的脱钩系数,可以认为两者之间构成相对脱钩关系,表明在2000—2010年间,我国能源使用效率有一定提高,我国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能耗总量脱钩系数大于1,与当年沿海地带新建扩建钢铁项目有较大关系。
(三)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的脱钩分析
在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的脱钩分析中,经济发展指标仍采用国内生产总值,环境指标分别采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其中化学需氧量(COD),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COD是指标水体有机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能够反应出水体的污染程度。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二氧化硫是检测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大气中,二氧化硫会氧化而成硫酸雾或硫酸盐气溶胶,是环境酸化的重要前驱物。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在0.5ppm以上对人体已有潜在影响;在1—3ppm时多数人开始感到刺激;在400—500ppm时人会出现溃疡和肺水肿直至窒息死亡。二氧化硫与大气中的烟尘有协同作用。当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为0.21ppm,烟尘浓度大于0.3mg/1L,可使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增高,慢性病患者的病情迅速恶化。
能源与经济发展范文2
【关键词】 经济发展 能源消耗 协整 格兰杰因果关系
一、引言
实践证明,人类的发展史便是一部能源利用的演变史。拥有了能源,人们的生产生活便有了保障,社会经济才有了发展的动力。然而,能源的使用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在形成推动作用的同时,又因自身供给短缺以及产生的环境问题而给人们生产生活、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由此,如何合理利用能源已成为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快速期的江苏省,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对于能源的需求旺盛,一味地从国外省外购买能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江苏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间的矛盾。1969年,美国经济学家Granger提出的因果关系分析方法,成为了研究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两者之间关系的重要研究方法。Kraft J和Kraft A(1978)利用此种方法对美国1947―1974年间能源消耗总量与GNP数据进行分析,第一次发现了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从GNP到能源消耗总量的单向因果关系。此后,各国学者陆续应用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法对经济数据进行定量研究,如Yu和Choi(1985)发现了韩国存在着从GDP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同时,也有学者开始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与其他计量模型进行结合,以期获得更为具体深入的结果,Asafu-Adjaye(2000)基于协整性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发现了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两国存在从能源消费到GDP的单向因果关系,以及菲律宾和泰国两国存在能源消费和GDP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国内学者林伯强(2003)采用生产函数、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以及从电力消费到GDP的单向因果关系。基于此,本文借助协整性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方法构建一套衡量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指标间内在关联的模型,以进行更为细化的定量研究,为区域节能降耗工作提供些许参考。
二、模型构建
协整指的是对于两个都是随机游走的变量序列,如果这两个序列的某个线性组合是稳定的,则称这两个序列为协整的。进行协整检验的前提是同阶单整,需对各变量的时间序列平稳性进行检验。序列的平稳性是指一个序列的均值、方差以及自协方差是否稳定,如果一个时间序列具有稳定的均值、方差和自协方差,则这个序列就是稳定的,否则就是非稳定。通常情况下,时间序列都是非稳定的,需要采用ADF单位根检验分别对时间序列的水平序列、一阶差分序列以及二阶差分序列进行检验,以判断这些序列是否具有稳定性。
具体操作是建立某一时间序列X的回归方程:
xt=?茁xt-1+■?姿jxt-j+?着t (1)
ADF单位根检验法的关键是对方程(1)中的系数β进行检验。当β=0时,说明该时间序列X包含单位根,是不稳定的;当β显著小于0时,说明该时间序列X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可能,是稳定的。假如某一时间序列本身的水平序列ADF检验是非平稳的,而其n阶差分序列检验出来是平稳的,那么此n阶差分序列可称为n阶单整序列,记作I(n)。在确定两时间序列是同阶单整的基础上便可进行协整性检验。此处,以经济增长量(GDP)代表经济发展程度,以能源消费量(EC)代表能源消耗程度,采用E-G两步法对GDP与EC的时间序列进行协整性检验。
第一步,建立GDP与EC的回归方程。同时,为了消除变量存在异方差,各变量均取对数:
lnEt=?琢+?茁lnt+?着t(2)
其中,Gt表示第t年国民(地区)生产总值GDP,为解释变量;Et表示第t年国家(地区)能源消费总量EC,为被解释变量;?着为随机扰动项。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OLS)估算方程(2),得:
ln■t=?琢+?茁ln■t+■t (3)
第二步,通过对回归残差■t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来判定lnEt和lnGt的协整关系。如果■t的序列具有平稳性,那么lnEt和lnGt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可以在确定协整关系的基础上对序列内在联系进行更进一步的剖析。基本思路:先对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在具有平稳性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如果包含了变量X、Y的过去信息的条件下,对变量Y的预测效果要优于只单独由Y的过去信息对Y进行的预测效果,即变量X有助于解释变量Y的将来变化,则认为变量X是引致变量Y的格兰杰原因。建立回归方程:
lnEt=■?琢ilnGt-i+■?茁jlnEt-j+?着1t (4)
lnGt=■?琢ilnGt-i+■?茁jlnEt-j+?着2t (5)
假设1:随机扰动项?着1t、?着2t互不相关;
假设2:方程(4)中当前lnG与lnG自身以及lnE的过去值有关,即原假设为?琢1=?琢2=……=?琢m=0;
假设3:方程(5)中当前lnE与lnE自身以及lnG的过去值有关,即原假设为?茁1=?茁2=……=?茁n=0。
那么,检验结果存在四种可能情况(见表1)。
三、实证分析
选取《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江苏统计年鉴》中1985―2010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1980年可比价)和能源消费量EC(万t标煤)。同时,为了消除变量存在异方差,各变量均取对数,分别记为lnGDP和lnEC。采用ADF检验方法分别对lnGDP和lnEC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lnGDP和lnEC的水平序列和一阶差分序列都是非平稳的,但两者的二阶差分序列在5%的显著水平下都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均属于二阶单整,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可以进一步检验两序列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建立江苏省经济增长量与能源消费量间的回归方程:
lnEC=α+βlnGDP+ε (6)
利用Eviews估算方程(6),得:
lnEC=4.671+0.564lnGDP+ε (7)
t=18.6847 F=349.117
R2=0.936 DW=0.1469
结果可知,t值为18.6847,说明系数有95%以上的可能性不为零;R2为0.936,调整后的R2值为0.933,约为1,说明该方程的拟合度较完美,显著性非常高,对于能源消费具有全局的解释作用;DW为0.1469,远小于2,说明江苏省经济增长量与能源消费量间存在着正相关。方程中的系数为0.564,意味着江苏省每增加1%的GDP,便需要消耗0.564%的能源量。
由于两变量在原水平下都是非平稳的,所以还需要排除方程存在伪回归现象,即需对其残差序列(?着=lnE-0.564?鄢lnG-4.671)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在1%的显著水平下残差序列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故残差序列具有平稳性,从而确定江苏省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同时,江苏省经济增长量与能源消费量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4,“LNGDP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EC”被拒绝而“LNEC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DP”被接受,意味着两者之间只存在着从经济增长量到能源消费量的单向因果关系,证明了江苏省属于非能源依赖型经济。
四、结语
现阶段,江苏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直接导致能源消耗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而从本质上看,消耗大量能源并非江苏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江苏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改善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的矛盾,积极实现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第一,实施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加大能耗相对较少的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相配套的产业新格局。
第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构建循环经济体系与科技创新两方面着手,在政府与企业双方共同努力下,重点发展循环经济与清洁能源,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大力优化能源结构。在传统能源方面,不断提高天然气、电能的使用比重,将以煤炭利用为主的能源结构逐步改变成以石油与煤炭为主、天然气与电能为辅的利用结构,如加快居民区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在新能源方面,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替代的清洁能源,积极推进相关工程的建设,如加快江苏沿海风能产业带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Kraft J,Kraft A.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and GNP[J].Journal of Energy and Development,1978(3).
[2] Yu E S H,Choi J Y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and GNP: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J].Journal of Energy and Development,1985(10).
[3] Asafu-Adjaye J.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energy prices and economic growth:time series evidence from Asian developing countries[J]. Energy Economics,2000,22(6).
[4] 林伯强: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生产函数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11).
[5] 薛艳、唐建荣:江苏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22(5).
能源与经济发展范文3
论文摘要:农村是相对于城市而存在的,农村在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尤其是在发展中的国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农村在全世界来讲仍是最大的农村,到本世纪末要实现两大目标,一是使八十年代初的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翻,二是使全国人民在生活上达到小康水平。因此,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对全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和全社会的发展。为此要解决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广大农村人口的农业生产、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就必须与农村能源的建设、开发利用、节约并重的重大事项紧密的结合起来。因此,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用能的需求为目的,并促使农村社会经济实现划时代的转变,是我们奋斗的最终目标。
1 农村能源的概念
在我国农村能源的概念有以下两方面的含意:一是从能源角度讲,是指适应当前农村需求,并可就地开展利用的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和核能等常规能源之外的非常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自然能源;生物质能和畜力等生物能源;小水电、小火电和小煤矿等。目前这些非常规能源还起不到主要作用。因此,称之为辅助和补充能源。另一方面从经济角度讲,农村地区能源的供需和管理,包括当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国家分配和供应的商品常规能源和各种农村用能问题等。
2 农村能源的特征与分类
农村能源的种类具有多样化和分布广、能量密度低、可再生性、互换性、不可替代性等众多特征。在多样性方面有生物能源,如生物质能和非生物性能源,有地下能源,如矿物能源和地热能源、地上能源,如生物质能、水能和太阳能、风能等。分布广方面,到处都有可供利用的能源资源,但各种能源的分布因不均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由于地理和自然条件的影响造成了能量的密度低、分散性、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因此在农村能源建设和开发利用中应采取多能互补的原则。自然能源和生物质能源等,同属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清洁,如太阳能等。在能源的互换方面,如太阳能被置换为生物质能,水能转换为机械能。所谓能源不可替代性,是指能源作为主体是可被其他任何资源替代的。农村能源分类情况如下:(1)常规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水能、电能)和非再生能源(矿物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二次能源:火电、核电)。(2)非常规能源包括传统能源(新柴、秸杆、畜粪等;太阳能:日晒等;风能:风车、风帆等;水能、水车等;地热能:热水;畜力)和新能源(生物质:沼气、酒精等;太阳能:热收集器、光电池等;水能:小水电;风能:发电;地热能:发电;海洋能:潮汐发电)。
3 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村能源建设的关系
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村能源的建设起着积极促进和推动的作用,也为农村能源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然而,农村能源和设施装备的有效提供和提高,又能及时的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用能的需求。农村经济的规模和速度,又会促进或制约农村能源建设的程度和规模。一般来说,农村能源的发展与能源消费的增长成正比。能源消费愈大,现代化程度愈高,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费量基本上是同步。随着能源利用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费量会减缓或降低。农村能源与农村经济的一般关系,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反映出来。目前,大都采用的是宏观计量经济分析法,即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法。用经济增长率和能源消费量增长率之比表示弹性系数,由以下公式表示:
由此可以看出,当能源消费量增长与经济产量增长趋向同步时,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值有趋近于1的自然倾向。所以,其变化是围绕1进行的。在经济发达的农村,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致等于或小于1,在欠发达的农村,该系数通常是大于1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值在各个年份是不同的,不同的农村处于相同的发展阶段,或处不同发展阶段农村其能源弹性系数值范围都大体相近。而且,在每个阶段系数值也相对稳定。这说明农村经济和能源消费速度,成正相关关系,但由于农村能源弹性系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负相关。前者为经济增长越快,能源消费量越多。后者为经济持续增长,促使技术进步加快,能源利用率提高。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值与单位生产总值的能耗密切相关,当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值等于1时,单位产值能耗不变,大于1时单位产值能耗处于上升状态。影响能源弹性系数因素很多,主要是产业结构、能源价格、环保和科技进步等。
4 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村能源建设的要求
一般来说,农村经济的发展与能源数量的增长成正比的关系,并且,存在一定的比例。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农村经济的发展慢于农村能源数量需求的增长;二是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村能源数量的增长相同;三是农村经济发展快于农村能源数量需求的增长。第一种情况,一般是表现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初期,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高所导致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为落后,单位产品能耗较高;第二种情况是大都处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中期,农村经济和生活持续增长和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导致对农村能源的数量需求要有一定比例的增加;第三种情况,一般是在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期,生产力水平已经较高,技术和管理相当先进,单位产品的能耗已有明显下降,因此,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中对能源的数量需求也无须增加,甚至有所降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但要求农村能源产品数量的满足,而且要求在质量上的需求。不同的能源产品,存在着明显的质量差异。在同一类能源产品上,也会存在质量差异。当能源产品质量愈高时,能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也就愈高;当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愈高时,对农村能源质量的要求也愈高。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农村能源在品种和结构上满足需要。农村能源的发展,使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兴起和发展。因此,日益扩大了对农村能源品种的需求。如乡镇企业工业锅炉和民用炉灶的用煤要求也不尽相同。此外,根据农村经济的发展阶段、内容、方式等不同,也要求对能源的结构有所不同,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而改变。
5 农村能源建设对农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农村能源建设的内容包括开发利用和节能、产业化建设和服务工作等。它在农村和农村经济发展中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推动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能源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使社会和经济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改变了农村面貌。二是能源是农产品的结构构成要素,从本质上讲,农业生产即是能量转换的过程。三是提供动力,保证了农村系统的正常运转。四是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五是使农村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提高。六是促进了农村的技术进步。
参考文献
能源与经济发展范文4
关键词:能源经济;化石能源;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能源经济是以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基础的。但是,目前我国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还是依赖对化石能源的利用,而且在能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可逆消耗也十分严重,这样的情况明显不利于我国能源经济的发展,对此,笔者综合分析,对我国能源经济发展战略提出几点见解。
一、我国能源经济的发展现状
1.消费推动能源经济发展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能源消费是推动能源经济发展的动力,对能源消费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具有以下几点:(1)经济的增长。能源消耗与GDP水平正相关。经济的有效增长全面促进了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然而生活水平的提高意味着能源的需求量的增多,并且由此对于能源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人口数量。能源消耗与人口数量正相关。(3)交通运输行业的空前繁荣。
2.我国现阶段能源经济发展的弊端
我国现阶段能源经济发展的弊端主要有两方面的体现:一是能源管理体制与改革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由于能源产业关系国计民生,而我国能源经济的发展尚处初级阶段,因此国家必须对能源经济的发展方向和节奏有绝对的控制能力,市场化手段在能源经济领域不能得以完全实施。因此在市场化经营和保障国民基本需求的层面存在一定的矛盾,想要在短时间内建立完全市场化的能源经济体制是不现实的,唯一的办法是根据我国国情,通过循序渐进的体制改革,逐步理顺能源经济领域市场化经营与国家调控的关系。其二是各产业能源消耗量太大,从我国目前现有能源利用的角度分析,可以看出不管是工业还是生活能源消耗方面仍处于高碳消耗的状态,甚至还有大量浪费的现象存在,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能源消耗和产出达不到协调的比例,其主要原因是产业技术和产品生产都没有全面的实现低能消耗,如何降低能耗已成为发展能源经济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3.影响能源经济发展的供给因素
影响能源经济的供给因素,这里主要谈新能源的开发对能源经济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可再生能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但是总体发展水平还是比较缓慢的,新能源的利用比例还是在能源消费中占少数,利用效率和技术水平也依旧较低,不能够直接有效的替代化石能源。总的来说,虽然新能源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但其发展前景和空间十分广阔,一旦突破技术和成本瓶颈,即可为我国的能源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低碳、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持续有效的推动能源经济健康发展。
二、我国能源经济发展战略分析建议
1.从管理制度上鼓励低碳经济
目前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将其放在了国家发展的规划中,与此同时国家还建立了相应具体制度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进行有效的支持和鼓励,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1)从资源配置上看,鼓励对低碳的高科技项目的投资,强制改造高能耗的设备和技术,对高污染的企业进行关停和并转;(2)利用政策手段,将碳排放作为一个政策杠杆对企业实行差别对待,鼓励和促进企业向低碳化转型,这种手段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偏市场化的调控手段,即利用碳税和碳交易市场化来控制行业的碳排放,从而为我国的能源经济发展提供导向;(3)利用长期的规划对资源和生态进行保护,利用补偿制度对生态和环保进行支持,鼓励企业和行业对环境进行保护,奖励保护者而处罚破坏环境者。并进一步建立服务于生态的补偿机制,一方面保护环境;一方面限制无序开发。
2.从技术领域支持低碳能源经济发展
在能源利用技术方面以低碳技术为研究的突破点,鼓励研发高效利用能源和转变技术,以此降低能源的消耗,利用技术革新推动产业技术更新以带动能源经济的发展;将节能减排的实现,降低碳排放作为行业发展的新标准,用节能减排的手段来鼓励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 同时以节能减排手段促进整个经济体系向低排放的目标发展,从而实现高效率、低污染、低能耗的产业模式,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大对于清洁能源的开发力度和技术的研发,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技术,使其上产量上规模,产生规模效应以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是其逐步替代化石能源而成为能源经济的持续推动力。
3.从国家立法的角度鼓励能源经济的低碳化
作为能源经济战略目标之一的低碳经济,是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命脉的重要方针和政策。因此,能源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型,需要有效的法律制度作为支持的和保障,进而更好的拓展对资源管理的开发生产以及生活中的能源利用的低碳化。我国对于能源管理工作非常重视,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近年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如《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更是从战略方针、能源开发规范、管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能源、节能环保、能源安全等方面规范了对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4.利用舆论导向促进低碳战略的发展
低碳高效能源的经济战略转变,需要我们在思想上建立正确的低碳价值观,积极倡导低碳消费,发挥现代社会舆论的巨大作用,全面的激发全民低碳环保意识,营造低碳消费氛围。更好的利用舆论普及生态知识、增强生态保护意识,树立生态道德思想以及全面弘扬生态文明。积极树立符合自然生态规则的价值需求、价值规范和价值目标,以此建立其新型的低能耗的社会价值体系。
三、总结
我国的能源经济发展战略核心是“低碳”,需要全面有效的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整个能源经济进行把握和调控,以全面建立低碳经济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经济体系。
参考文献:
能源与经济发展范文5
【关键词】新能源;投资;技术
新能源是一个相对于传统化石类能源的概念,泛指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核能等,涉及到生物、新材料、电子等多个领域。具体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核能、海洋能、地热能、燃料电池等。
一、新能源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投资现状分析
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多元化、立体式的新能源项目投资建设体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新能源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广。目前投资新能源的,既有属于国有性质的资金,也有民间投资;既有国外风险资金,也有国内民间资本。而国有资金虽然投资项目少,但单项投资额度大,是目前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2.投资方式灵活、领域广泛。国有大中型企业或各级政府的财政投资都以大中型风能、核能、太阳能项目为主;风险投资机构则以生物质能、太阳能和风能相关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为主;民营资本的创业投资则以太阳能、风能等节能辅助类项目为主。
(二)经营现状分析
从整体上看,目前新能源企业的经营现状不佳,不同企业的赢利能力差异大。
1.大型新能源项目亏损较多,少数中小型项目有高额投资回报,但整体堪忧。大中型新能源项目的投资目的主要是为了“节能减排”,其社会作用远高于经济价值,投资初期出现普遍亏损实属正常。中小型新能源项目因缺乏规模效应,使得新能源在价格上很难替代传统能源,盈利能力差。仅有采用成熟技术,针对特定细分市场开发或提供实用性强的产品或服务的新能源项目,才能获得超额利润和快速发展。
2.不同能源类型的项目运营情况相差甚远。光热类太阳能项目的盈利状况最好。其次是中小型风能项目,尤其是提供中小型风力发电设备和工程服务类的企业盈利能力强,成长迅速。部分实用性强的光伏类项目、大型风力发电项目、生物能项目在相应的优惠政策下,具有发展潜力。而海洋能、地热能等项目还处于概念炒作阶段,能真正获得投资回报的项目少。
二、新能源经济发展存在的障碍
虽然新能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宏观环境和资源优势,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充足的项目资金,但从新能源项目的运营现状看,却不容乐观,因为新能源发展面临着以下不足和障碍:
(一)信息障碍
新能源人才的不足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与其他产业发展不同的是,新能源产业人才的不足不仅是尖端科技人才的紧缺,更重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不足,使得技术、资本、市场三者之间存在信息障碍。
绝大部分新能源项目的技术关键并非是重大技术创新,而是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即把成熟的技术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根据各地资源和环境特点开发出实用的新能源产品与服务。因此,项目成功的关键便是技术、资本、市场三方面的有效沟通。但新能源发展时间短,懂技术者不懂投资、懂投资者不懂市场、懂市场者不懂技术,使得原本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技术、资本和市场三者间的关系断裂,导致项目效率低、盲目投资多。
(二)技术障碍
从长期看,新能源项目发展必须依赖于重大技术突破。目前最大的技术障碍却并非技术成果少,而是现有技术难以转化成产品,基本技术的普及程度太低。主要表现在:
1.项目系统内存在技术匹配障碍,降低研发效率、不利于系统优化。新能源项目主要是将成熟的新能源技术转化为实用新型产品,这一转化过程涉及到多个领域、需要多门学科知识,只有各项技术紧密结合,才能研发高效实用的新能源产品。而新能源学科领域跨度广,技术沟通难度大,系统匹配性能差。
2.新能源项目的基本技术普及程度低,项目的投资、推广等存在技术障碍。如前几年各地一哄而上“水变油”、“乳化柴油”等名目繁多的新能源项目骗局,都能吸引了不少风险资本盲目加盟。这些华而不实的新能源项目的失败却使得许多风险资本对新能源抱怀疑态度,甚至于敬而远之。技术障碍已经严重制约了风险资本进入新能源领域,使得风险资本对新能源项目的态度走向两种极端:要么盲目迷信、要么彻底排斥。
(三)资源障碍
新能源项目所利用的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和生物能资源虽然具有可再生性,但开发这些能源,却要受到相应的资源和条件限制,如自然气候条件、矿产资源条件、国土资源条件等。如风力发电项目必须选择在风力资源丰富的沿海或西部地区,太阳能发电项目投资在日照时间长、晴天多的区域效率更高,潮汐能则必须建立在潮汐落差大的海湾。另外,在目前新能源利用和转化率低的情况下,规模大的新能源项目都需要大量用地。如太阳能发电需要大面积场地获得太阳光能;风力发电场的占地规模动辄千亩以上;生物能则需要有大面积适应作物生长的土地;核能的选址则更加复杂。
三、结论
我国新能源项目投资强劲,但整体盈利能力差,造成目前现状的原因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好、资源丰富、市场巨大、资金充沛的同时,却又面临着信息、技术、资源等诸多障碍。因此,国家应在加强新能源知识普及、培养复合型新能源人才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发展新能源经济,而不应鼓励盲目投资。
参考文献:
[1]辜胜阻:新能源产业的特征和发展思路[J].经济管理,2015,(11)
[2]匡 梅:中国能源新战略探讨[J].统计与决策,2014,(14)
[3]李建民: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路径选择的战略性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2015 (6)
能源与经济发展范文6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仿真研究
[中图分类号]N9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5595(2013)02-0005-05
自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2年,全省GDP突破5万亿美元。但是,经济的高速增长极大地提高了能源需求,并对自然环境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GDP“含金量”仅列全国第26位。谋求能源-经济-环境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实现山东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瓶颈。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就需要对当前山东省能源-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情况开展系统评价。
一、研究的必要性
区域能源-经济-环境复合系统是一个不断动态演化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该复合系统的演化有多种宏观表现特征,从发展的层面可以分为演进与退化两个方向,从协调的层面可以分为协调演化和非协调演化两种方式[1]。协调发展方式是指从无序走向有序、从简单走向复杂、从低级走向高级的有效演化方式,但是事实上该复合系统的演化并不能保证一直延续协调发展的路径。开展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就是要把握该复合系统的演化现状,明确当前复合系统的演化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路径上。众多学者对经济-环境复合系统、经济-环境-社会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研究成果还存在以下不足:(1)能源系统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动力和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在能源-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当前对该复合系统的研究较少[2-4];(2)当前对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的研究,更多的学者关注对复合系统当前发展状况的评估,而对复合系统未来协调发展的评估研究不足[5-7]。
基于此,本文以能源-经济-环境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评估现状预测未来的研究思路,构建能源-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以山东省能源-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问题为例,验证模型的适用性,为山东省能源-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二、研究设计
能源-经济-环境(3E)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能源是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生产要素,一方面经济增长对能源有依赖性,另一方面,能源的发展要以经济增长为前提。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费呈高度正相关关系,能源的逐渐耗竭及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都将阻碍经济的发展。环境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为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既可以直接促进经济的发展,也会阻碍经济的发展。经济是环境的主导,通过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使环境得到保护,不恰当的经济发展,将导致能源耗竭和环境破坏[8]。能源、经济、环境三大子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因此,探究三大系统之间的关系,构建能源-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以准确地仿真3E复合系统,评估3E系统协调发展现状,而且能够对3E系统未来协调发展进行预测[911]。
(一)复合系统因果关系分析
本文应用VensimPLE构建山东省能源-经济-环境复合系统SD模型,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应用山东省2000―201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能源子系统主要对一次能源生产、能源调出、能源调入、能源消费这几个指标进行研究,探讨能源供给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协调关系,以及能源状况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环境子系统主要对工业污染进行研究,研究工业污染排放、工业污染治理、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等指标,探讨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经济子系统主要对资本形成总额、最终消费支出、货物与服务净流出、通货膨胀等因素进行研究,探讨经济增长对环境、能源系统的影响。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4月第29卷第2期张海云:山东省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SD建模与仿真研究在对山东省2000―201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如图1所示的能源、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因果关系模型。由图1可以看出:(1)随着区域GDP的增长,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量不断增加。污染治理投资量不断增加可以不断降低环境污染程度,环境污染程度的降低使得区域GDP损失减少。(2)区域GDP增长可以带动能源生产能力增强,进而使得能源生产力增加,能源供给增加。能源供给可以保障区域GDP增长。(3)随着区域GDP的增长,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能源消费增加导致能源短缺状况恶化,能源短缺导致区域GDP损失。(4)区域GDP增加带动最终消费支出、资本投资、货物和服务进出口能力增加,从而带动区域GDP增长。(5)科技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单位GDP能耗,减少能源消费,改善能源短缺状况,减少因能源短缺带来的GDP损失。同时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单位投资污染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环境污染程度不断降低,因环境污染带来的GDP损失不断降低。
图1山东省能源-经济-环境因果关系模型(二)复合系统流图分析
因果关系模型反映各种变量之问的逻辑关系以及描述系统的反馈结构,但并不能反映不同性质变量之间的区别。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能源-环境-经济系统模型流图,见图2。图2山东省能源-环境-经济系统模型(三)模型主要反馈回路
根据前文对能源-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因果关系及流图的分析,模型主要反馈回路有:
1.区域GDP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量环境污染程度区域GDP
区域GDP的增加,政府对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力度会加大,投资额增加。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大,环境污染程度会降低,而环境的改善能够促进经济的更好发展。因此该反馈回路是正反馈回路。
2.区域GDP污染排放量污染程度区域GDP
区域GDP的增加使得污染排放量增加,从而污染程度加剧。污染程度的加剧导致环境破坏严重,从而影响了GDP的更好发展。因此该反馈回路是负反馈回路。
3.区域GDP能源生产能力能源生产量能源供给量能源充足程度区域GDP
区域GDP的增加使得能源生产能力得到提升,生产能力提升使得能源生产量增加,进而能源供给量增加。能源供给增加使得能源充足程度提高,能源充足从而带动区域GDP的更好发展。因此该反馈回路是正反馈回路。
4.区域GDP能源消费量能源充足程度区域GDP
区域GDP的增加导致能源消费量增加,能源消费增加造成能源充足程度降低,从而影响GDP的增长。因此该反馈回路是负反馈回路。
5.区域GDP能源消费量污染排放量污染程度区域GDP
区域GDP增加导致能源消费量增加,能源消费增加带来污染排放的增加,从而使得污染程度增加,环境状况恶化,最终导致GDP发展受到限制。因此该反馈回路是负反馈回路。
6.区域GDP资本形成总额、最终消费支出、货物和服务净流出区域GDP
区域GDP增加带动区域GDP各分量的提高,从而直接带动区域GDP的良性发展。因此,该反馈回路是正反馈回路。
7.区域GDP能源消费量最终消费支出区域GDP
区域GDP的增加导致能源消费增加,能源消费是最终消费的一部分,从而最终消费支出增加,区域GDP增加。因此该反馈回路是正反馈回路。
能源、环境、经济各子系统之间物质信息流通循环都受到区域GDP的影响,而区域GDP又受到能源总消耗量、环境污染程度影响。因此本文研究的主要指标围绕区域GDP、区域GDP各分量、能源供给、能源消费、工业污染排放、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等指标展开。
(四)模型有效性检验
本文选取三个核心指标(能源消费量、年污染排放量、名义GDP)进行模型检验,在仿真时,通货膨胀率和实际GDP增长率预期值均采用历史真实值。结果发现,三个核心指标2001―2009年实际值与仿真值误差均在5%以内,2010年实际值与仿真值误差为503%。由此可以发现,本文构建的能源-经济-环境复合系统SD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能力,可以用于该系统的仿真预测。
三、山东省能源-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发展仿真预测
在应用上述SD模型对山东省能源-环境-经济系统的基本行为模拟时,选择的参数基本与目前的政策保持一致,下面分别对能源系统、环境系统、经济系统的基本仿真模拟数据进行说明。
(一)能源系统仿真预测
根据上述模型,山东省2011―2020年能源供给、消费、调入、调出及单位GDP能耗指标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2011―2016年,山东省能源供给基本能够满足能源消费需求,并未出现严重的能源短缺现象;2017―2020年,能源消费量呈现平稳运行态势,能源消费量逐年增加;2019年能源消费量将达到最大值531686万吨标煤。能源对外依赖度(能源调入/能源消费)将持续提高,2011年能源对外依赖程度为576%,2020年将达到8768%。因此,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未来对能源依赖的压力将日趋严峻。
(二)经济系统仿真预测
在一定通货膨胀率和GDP增速下,山东省经济系统未来发展如表2所示。
由表2可见,山东省未来资本形成总额的增长率较大,平均为1495%,最终消费支出在2011―2016年出现平稳增长的态势,2016年之后增长率逐年减小,至2020年,最终消费支出的增长率仅为187%,货物和服务净流出增长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山东省经济增长结构出现不协调的态势。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货物和服务净流出所占比重呈现逐年降低态势;最终消费支出所占比重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由此可见,在当前经济发展模式下,未来山东省经济增长仍旧主要依靠投资形式拉动,最终消费支出、货物和服务净流出增长动力不足,经济增长结构趋向不合理。
(三)环境系统仿真预测
伴随山东省经济的增长和能源系统的不断演化,环境系统的发展如表3所示。
由表3可见,山东省2011―2020年工业污染排放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年均增长率约为371%,工业污染治理压力将逐年增大。与此同时,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也将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增长率约为864%。在假设万元投资工业污染治理量为2001―2010年均值的前提下,由于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万元投资工业污染治理量在2011―2020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未来几年山东省工业污染治理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业污染治理领域的科技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结论
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山东省能源-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因果关系,构建并验证了该复合系统的SD模型,进而对该复合系统未来协调发展情况进行了预测分析,研究发现:
其一,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下,在经济高速增长的牵引下,未来山东省能源对外依存度将非常严峻,通过有效的方式改变“以煤为主”的单调的能源供给,增加其他种类能源的供给,尤其是应当大力开发、使用绿色能源,这是缓解山东省能源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二,以GDP为代表的经济快速增长评价方式,将引发严重的经济结构失衡问题;当前以投资为主的经济发展动力将在一定程度上诱导资源转向政府投资方向,而消费增长将日趋乏力。
其三,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能源供给、需求的增长,将进一步恶化当前业已脆弱的生态环境,未来山东省的污染治理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先污染后治理的环境保护模式将引发严重的生态问题。从源头上监控环境污染、环境破坏问题已成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ROBERT GROSS. Resource productivity innovation: Systematic review[C]. An evaluation of the systematic review process, 2003(10):10211033.
[2] LIANG JINSHE, ZHANG WEI, CAI JIANMING. Regional faetor decompositions in Chinas enevgy intensity change: Base on LMDI technique[J].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08,34(8):5262.
[3] 包群,彭水军.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世界经济,2006(11):4859.
[4] 陈祖海.基于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环境容量分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6):4548.
[5] 柯健,汪燕敏.安徽省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8):688691.
[6] 杜凯,周朝民.基于库茨涅茨曲线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实证分析――以南京为例[J].上海管理科学,2009(3):5659.
[7] GUTTORMSEN A G. Gausality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D].Norway: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Norway,2004.
[8] 魏一鸣,吴刚,刘兰翠,等. 能源经济环境复杂系统建模与应用进展[J]. 管理学报,2005(2):159170.
[9] 涂正革.环境、资源与工业增长的协调性[J].经济研究,2008 (2): 9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