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方法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方法范文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媒介,是语言载体,在其被应用的过程中,网络语言逐渐形成,突出了网络语言的特点。一般来说网络语言都比较简洁,其实一种全新的文化类型,受到广大学者们的重点关注。现如今,互联网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俄语词汇,其所代表的含义也各不相同。例如OKHO代表窗口的意思。网络词汇具有其自身特点,原有的词义已经被新的意义所代替。比如说俄语中表茶壶之意的单词,在网络中的含义是菜鸟,专指代一些在某一方面水平不高的人。还有的则是通过一些外来词汇所引入新词,例如hacker黑客一词引申出了词语xakep。

2利用互联网来提高我国俄语语言文学研究水平的有效措施

2.1利用互联网中的俄语资源来进行俄语语言文学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在对俄语语言文学进行研究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互联网中的相关俄语语言文学资源来开展研究活动,以提高我国俄语语言文学研究水平。首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搜索引擎,以便于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寻找所需要的内容,从而能够更快、更准确地获得有效的信息资源。无论是查找有关于俄语语言的信息,还是与其文学相关的信息,都能够有所收获。互联网上有许多具有特色化的俄罗斯网站和搜索引擎,但是这些却并未被多数人熟知。这种门户站点所包含的信息资源十分丰富,范围也较为广泛,但是人们在研究俄语语言文学的时候,并未熟练地应用搜索引擎,而习惯于分门别类的查找,只关注某一方面的网站,还未完全掌握互联网信息搜寻的方式。现如今,俄罗斯排名靠前的搜索引擎分别是“这三个互联网搜索引擎,具有一定的特色,在信息分类和搜索上有其独特的优势,服务水平比较高。因而我们在对俄语语言文学进行研究的时候,可充分应用多个引擎来搜索相关的俄文信息,以确保信息检索的全面性,能够互相补充。另外,还可以搜索一些感兴趣的俄文网站,以了解俄罗斯人民所关注的话题,了解俄罗斯国情,从而实施更有效的俄语语言文学研究活动。其次,可在互联网中寻找著名大学教师的个人网页,从其个人网页中寻找丰富的语言学信息,教学资源和案例等,还可以从其中查询到一些有用的相关链接,从而便于俄语语言文学的研究。例如,著名的前加里宁国立大学的苏索夫教师创办了个人语言学个人网页,在其网页中有着众多可用资源,可从中寻找到较多与俄语语言文学相关的信息。在此网页中我们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可以从俄语语言文学的讲座、会议、研究院等各个方面来获得资料,同时还可以通过邮件的形式来与苏索夫教师进行问题探讨,对我国俄语语言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最后,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类综合语言学网站中的俄语语言文学信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作用。可用的综合语言学网站可以是杂志和出版社所创设的网站,也可以是各个语言学院的官方网站。比如说“科学”出版社的网站,或是美国俄语语言学网站等。

2.2充分利用互联网上各类俄语语言文学资源

在研究俄语语言文学的时候,可以通过主题性检索来搜集相应的资料和查找所需要的信息。应用互联网引擎的时候,可以用文学来缩小检索范围,能够及时地找到所需要的准确地信息。例如,可以通过Weblist、Rambler等网站来进行搜索。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互联网上的俄语语言文学资源最多,类别最为丰富。如果要寻找一些俄语语言文学作品集,可以通过以下网站查询:ture;俄罗斯文学档案网站;俄罗斯文学咖啡馆网站或者是纽约俄罗斯作家俱乐部等等;若是要寻找俄罗斯文学作品评论,则可以进入一些文学吧或是评论家以及出版社等网站去查询,以获得最新的资讯。另外还可以专门的寻找某著名俄罗斯作家及其作品网站,以进行专项的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例如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研究。还可以根据所研究的文学体裁来分类搜索,比如说诗歌类型的俄语语言文学网站、小说类型的俄语语言文学网站等。除此之外,可以在俄罗斯著名作家的个人网站中寻找所需要的内容,比方说文学与艺术网站或是费奥多洛维奇的文学网站;又可以在著名文学杂志的网站中查询相应的俄语语言文学资料,例如《光线》杂志、《批评》杂志和《俄语世界》文学杂志等。现如今,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发达,图书馆的电子化也已经成为潮流趋势,网上电子图书馆能随时随地的为人们带来更多的信息,因而我们在研究俄语语言文学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网上文学图书馆,可查询莫什科夫图书馆、现代俄国文学图书馆。

2.3学会应用互联网学俄语

利用互联网来学习俄语,需要学会如何使用互联网技术,如何通过简单而准确地检索方法来寻找所丰富的俄语语言文学资源。虽然俄语这门语言还未向英语那般受欢迎,其应用范围也要小一些,但是学习俄语的人逐渐增多。互联网上有关俄语的内容并不如英语多,但是仍然零散的存在。也正是如此,我们必须寻找到有效的检索方法来搜集这些资源。有的时候在打开网页获得资料的时候,还要关注其中的相关链接网站,从而发现更多有用的网站。在俄语语言文学网站中,应用最多的便是个人网页和网上图书馆。个人网页的主题鲜明,具有不同的特色,而网上图书馆则涵盖更多类别的资源,并且能够即时下载所需要的资料。为此,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挥检索引擎的作用,选择最适合的引擎来搜索资料,要多利用电子邮件来与各博主或是网站管理人员进行交流,以掌握最新的俄语资料。

3结语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方法范文2

【关键词】英语语言文学 交际能力 整体素养

任何语言的产生都有其也有的发展史,而了解语言发展史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语言文学,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必须要认识到英语语言文学的作用。开展英语语言文学课程,能够使学生理解英语这门语言,同时还能够为学生提供运用英语语言的机会,避免死记硬背的情况出现。英语语言能力包括口语表达能力、翻译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和听力能力,其中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翻译能力都是输出能力;听力能力和阅读能力是输入能力。概括来讲,语言能力就是交际能力和整体素养,下文中,笔者从交际能力和整体素养两个方面,分析英语语言文学对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作用。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评价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能不能够流利的运用英语进行表达,能不能够与他人顺畅自然的交际,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都较为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忽视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是外在的,而语言文学是由内而外提高语言表达的一种途径。通过调查,当前大多数学生对于英语语言文学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兴趣不高,认为英语语言文学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到表达的重要性,且要主动进行表达。如果学生不能够理解语言,用怎么会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呢?二是,对于英语语言的理解处于基本层次,这定会在提高语言能力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这就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对语言的理解程度。通过英语语言文学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初级阶段。在讲授英语语言文学作品之前,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任务就是理解清楚语言结构,掌握语言要传达的信息与含义。

中级阶段。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分析、生生交流、师生探讨,明确语言要素,且能够准确的定位文学作品的风格,同时还要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释。

高级阶段。用心体会文学作品蕴藏的文化底蕴,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开展英语语言文学课教学,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体会到文学的丰富性。英语语言文学确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促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培养,但是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情感上对语言有一个认知,从而形成有价值的情感评价。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英语语言文学教材涉及的作品都具有代表性,同时理解起来也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文学作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强调英语语言文学作品的教学,就是为了使学生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语言认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舒服,将“以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落实到实处,促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培养。

英语语言文学作品是多重价值的结合体,它并不是单一的反映学生所需要的某一种类型的脚趾需求,而是有内在开始的对于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外在培养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始终将语言文学的篇目学习摆放于首要位置,认真完成对语言文学的理解和学习任务,从而逐渐提升到语言交际运用的层面,促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否则会使语言与文学之间产生嫌隙,失去开展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的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任何一种语言的产生都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而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就要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语言,且引导学生将语言文学提升到语言交际运用的层面上。英语语言文学在学生语言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确实其他任何教学资源部能够替代的,因为英语语言文学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够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教师在利用英语文学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时,要避免单纯传授语言技能,而是要结合英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学生树立跨文化意识,让学生在英语语境中掌握和理解文学知识。

参考文献:

[1]郭金秀,周卫军,周霞.大学英语文学导入课对语言能力培养的作用[J].孝感学院学报.2009(01).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方法范文3

关键字:布拉格学派;功能语言观;功能;系统

Abstract:Prague School is also called Functional Linguistic School,and this school is the most influencing school.Prevailing since 1930s, this school advocates the research on the language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ucture and function.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Prague School, including the phases of development.It shows us the inter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hool, and the main linguistic points:Structural-Functional Linguistic Views.

Key words:Prague School, Structural-Functional Linguistic Views, function, system

语言学界公认,布拉格学派是继索绪尔之后最有影响力的学派,美国语言学家鲍林格写道:“欧洲人和其他语言学团体都没有象布拉格学会那样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布拉格学派曾影响到美国语言学的每一项重要发展。”

一、布拉格学派的兴起和发展

布拉格学派(Prague School)亦称功能语言学派(Functional Linguistic School),对当代语言学的理论和实践有很大贡献。布拉格学派的发展历经了三个阶段。

(一)史前时期(1922-1925年)

这一阶段的主要历史事件为1925年马泰休斯作了题为《语言研究中的新潮流和趋势》的报告。他列举了语言研究新的方法,并把报告的主要论点提出来供大家讨论,以作为准备成立的语言小组的思想基础。在这些活动中,活动的形式从一开始就是由一人先作报告,而后与会者进行讨论,这种报告加讨论的活动形式以后沿袭了下去。

(二)经典时期(1926-1939年)

这个时期的布拉格学派具有鲜明的国际性,他们积极参加国际学术活动,并出版了自己的刊物《布拉格语言小组论丛》,论丛的开始和结束刚好界定了布拉格学派的经典时期,是该学派最有朝气、最有成就的时期。

布拉格学派创始于1926年10月6日,其语言活动范围甚广,具有鲜明的国际性,不但同苏联语言学界有较深的关系,且与西欧的学者和科学中心也有密切联系。值得一提的是,三位当时侨居国外的俄国语言学家参加了学会:雅柯布逊、特鲁别茨科伊和卡尔采夫斯基。前两位为这一学派活动的积极参加者和代表人物,学派的许多成就与他们分不开;后一位是索绪尔的学生,属日内瓦学派,他的加盟加强了日内瓦学派和布拉格学派之间的联系。此外布拉格学派与欧洲各国的语言学家有广泛的联系。

(三)后经典主义时期(1940-1948)

这一时期布拉格学派的活动仍在继续,但与国际的联系渐少,在理论上缺乏经典时期所富有的创见和朝气。更为严重的是,约从1947年以后,布拉格学派内外出现了敌视布拉格学派传统的倾向。后来有些捷克语言学家又成立了新布拉格学派,既研究语言学又研究语文学。

但是布拉格学派在语言界确实有过重要影响,美国语言学者鲍林杰说“欧洲任何其他语言学团体都没有像布拉格学派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布拉格学派曾影响到美国语言学的每一项重要发展。”

二、结构功能语言观与新语法学派

布拉格学派的突出贡献是创建了音位学(phonology),又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成分的区分功能,故而被称为功能主义者或功能语法学派,主张从结构和功能两方面来研究语言。参加这一学派的都是从事音位学与斯拉夫语文学和日耳曼语文学研究的专家及主张采用新的观点和方法来探讨语言与文学理论的学者。其观点是在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基础上,将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相结合,在与新语法学派的对立中发展起来的。布拉格学派的创始人马泰休斯总结了新语法学派的主要弱点,然后提出了布拉格学派的基本观点。

(一)历时与共时语言研究

新语法学派过于强调历时语言研究,不够重视共时语言研究,而布拉格学派重视历时语言研究的同时强调共时语言研究的首要地位。这是马泰休斯早在1911年就提出来的,他同时还强调利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当代语言。

(二)语言系统

新语法学派在观察孤立的语言现象发展变化的同时,忽略了语言系统这个整体,而布拉格学派则认为语言是一个价值系统,是千千万万个毫不相干的孤立现象的汇合,正是这种系统性质才使人类有可能进行交流。他们认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思维的工具。不分析语言成分与其他成分的关系,不考虑语言成分在交际中的功能,就不可能理解和评价一个成分。通过共时语言比较,就会深刻理解语言现象的重要性和交际作用。

(三)语言研究材料

新语法学派的研究材料局限于书面文字,他们对于语言的声学特点从来不予以考虑,对口语形式不予过问。而布拉格学派主张研究分析实现各种功能的语体,他们十分重视分析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联系,并因此决定各自的具体功能。这是因为各种表达手段,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都适用于不用交际需要的语体形式。

(四)观察角度

新语法学派观察语言时,只从读者的角度去看问题,从来不从说话人和写作者的角度去考虑。布拉格学派强调应从语言功能入手去研究语言形式,因为这是讲话人遵循的顺序:即从讲话人和写作者的角度去考察语言,“是说话人先想到要表达什么,然后才去寻找适宜的语言形式”。

三、语言的系统与功能

布拉格学派有两句箴言:系统和功能。对语言进行结构――系统的研究和功能――目的研究,是他们的基本要求。

(一)功能――目的性

所谓功能(Function)是言语活动的任务与目的。马泰休斯说:“语言是服务于某一种目的的表达方式系统”。因此进行语言分析必须运用功能的观点。功能方法,或者说功能模式,包括语言和言语行为的多功能性,语言的不同功能和功能风格的学说,还包含着言语行为的功能结构学说。

奥地利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比勒提出,语言具有三种功能:表述功能、表现功能和呼唤功能。这一论述对布拉格学派颇有影响,布拉格学派认为语言现象的智能性和感情性是语言特征的重要标志。体现智能言语活动的功能是社会功能,旨在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感情言语活动的功能是表现功能,旨在抒发说话人自己的感情或引发听话人的感情。

(二)结构――系统性

所谓系统性本身,就是语言的抽象性与潜在性,是跟言语的现实性和具体性大不相同的。将(语言)现象的不同特征加以分解,并将语言范畴划分为“对立”,这是将现象归结于系统的条件。布拉格学派代表者揭示了音位和语素的差别上的特征,研究了语音对立学说。同时,在音位与形态的对立之间,确立了结构―逻辑同词素,从而使语言系统的范畴学说得到了科学的阐述与论证(方法论)。

四、结语

布拉格学派对语言的研究是一种功能切分或交际切分,创始人马泰休斯曾说过:“每一个真正伟大的思想一定来自于实际应用,具有实际效果。”布拉格学派的另一个特征是其鲜明的多元性与国际性,这使它有别于同时代的其他所有学派。在布拉格学派内部有许多重要成员,但不存在唯一核心人物,各种思想的探讨和各国学者的合作是布拉格学派活动的支点,20世纪上半叶欧美著名语言学者几乎没有一位不同布拉格学派有联系,这正是布拉格学派能够成为20世纪欧洲最有影响的语言学派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1]胡壮麟. 《结构功能语言学――布拉格学派》评介[J]. 《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5)

[2]刘润清. 西方语言学流派[M].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

[3]李诗芳. 布拉格语言学派说略[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2(4)

[4]钱军. 布拉格学派历史研究[J]. 《外语学刊》,1995(1)

[5]王锺陵. 布拉格学派历史研究[J]. 《上海大学学报》,2008(9)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方法范文4

 

关键词:理工类高校 英语专业 问题 对策 

 

1987年,国家教委在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本科专业目录》中正式将外语学科分成四大类,即外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化类、专门用途外语类、语言学类。理工类高校开办的科技英语专业被纳入“专门用途外语类”,其英语专业从此得以正名。一些院校还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创办了专门用途英语专业或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点;一些重点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以其优秀的教学质量、特色化的外语人才培养而引起外语界的关注。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进程中,理工类高校创办英语专业进入高峰期。目前,我国约有1000所高校设有英语专业,其中理工类高校占三分之一左右。 

 

一、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1.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英语专业已经成为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英语专业教育质量的主要评估指标是英语专业四级考试通过率和学生的就业率。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目的是全面检查已学完英语专业四级课程的学生能否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项要求,考核学生运用各项基本技能的能力以及学生对语法结构和词语用法的掌握程度,既测试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测试学生的单项技能,同时也是评估教学质量、推动校际交流的一种手段。但是,理工类高校的英语专业设置历史短,在英语专业教育方面的经验不足,一些学校采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四级考试的通过率,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英语教学。 

就业率是评价一所大学办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由于社会对应用型英语人才需求旺盛,为了满足劳动市场的需要,提高就业率,各高校纷纷开设金融英语等课程,这些应用性英语课程的特点是学程短、见效快、变化快。从短期来看,这些课程的开设的确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但从长期来看,其危害是潜在的。应用性的课程专业口径窄、时效性强,过分强调这些课程就会助长学生急功近利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上缺乏耐心,避重就轻,不愿花时间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这种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思想使得大学教育过于职业化,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背离了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 

2.课程设置不合理 

从国内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看,英语专业课程大致分为三类: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主要指英语语言学)。公共基础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35%,专业基础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45%,专业方向课学时仅占总学时的20%。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外语专业课与公共课程的比例不协调,公共课程所占的课时偏多,削弱了英语专业教学;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重视语言技能训练,淡化语言文学课程的开设。一些设立英语专业的理工类高校甚至削减英美文学、文化课程教学,压缩该类课程的学习时间。 

3.师资力量不均衡 

新办的英语专业师资力量往往比较薄弱,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每个教师承担的课时量大、科目多。笔者对某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英语专业教师的周课时数在12节左右,最高的达18节。其中,周课时在8节以下的占被调查人数的10%,周课时为8~12节的占68%,周课时在12节以上的占22%。一般教师一个学期要承担两门以上专业课程,在师资力量不足的学校,甚至出现部分教师每学期承担3~5门专业课的情况。 

师资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为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普遍比较低,缺少学科带头人。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经验不足,难以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4.学生个人定位不明确 

有些英语专业的学生将英语看做便于从事某项工作的辅助手段,甚至作为出国留学或升学考试的敲门砖。因此,他们重视立竿见影的应用性课程的学习,重视语言技能的学习和各类资格证书的考试。实际上这恰恰阻碍了他们未来的发展。 

5.忽视学科建设 

理工类高校的英语专业,学科建设薄弱,缺乏坚实的学术研究基础。这一点与学校办学的政策导向密切相关。在某些理工类高校领导的眼中,英语只是一门辅助其他理工类专业提高

毕业生竞争力的工具而已。尤其在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他们甚至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是英语专业发展的基础,搞好了大学英语教学,也就搞好了英语专业建设。“在一些理工院校的领导看来,之所以创办英语专业,是因为它是当前的热门专业之一,生源和毕业生出路都被看好;而高校英语教育的学科建设内涵是什么,恐怕并不十分清楚。于是,在一些高校中曾出现这样的情况:学校领导关注的只是大学英语教学,甚至把大学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看做衡量该校英语教学成功的唯一标志。”可以说,相当一部分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在办学理念上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多数院校只是看到了英语专业的工具性,对该专业的人文教育性质和特点缺乏理解与重视。英语专业设立了,学生也招进来了,怎么教、教什么,培养的学生将来干什么,却没有明确的目标。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从一开始就丧失了或者是部分失去了学校政策方面的支持,这反映在图书资料等硬件环境建设投入不足、学术梯队及科研团队等软件建设支持力度不大等诸多方面。这些问题与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建设发展历程有密切关系。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前身多为本校承担公共英语教学的基础教学部门,缺乏培养专门英语人才的实际经验。虽然也借鉴了其他外语院校的办学经验,但由于受公共英语教学思维影响和理工类高校缺乏人文环境因素的制约,还没有形成自身的办学理念和方向,难以确立英语教育的独立学科地位。

二、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建设的对策 

 

1.完善质量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有五类高校设有英语专业:外语院校、综合性大学、理工类高校、师范院校、专科院校。各类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功能、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理工类高校的英语专业是以培养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为目的,往往不重视语言理论和文学的教学,是否为学生授予英语语言文学学位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香港高校对英语专业实行内部分类的方法值得借鉴。香港高校将英语专业分为教育、传播和文学三类,三类专业分别属于不同的学院:教育学院、传媒学院和人文学院。不同类别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和授予的学位也不同。要制定出多样化的质量评价体系,以避免用统一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不同类别高校的英语专业进行评价。可以在英语专业内部实行分层,并实行多元的质量标准,以满足社会对不同类型英语人才的需求,并为特色学校的发展提供空间。 

2.明确学科内涵,合理设置课程 

目前大多数理工类高校的英语专业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它是人文学科专业之一,其内容是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和对英语语言文化的专门研究,它在大文科中与历史、文学、语言、哲学等相关专业有部分交叉或形成互补。英语专业的特征是技能加专业,复合而开放;其培养目标为纯熟的语言能力、自如的语言转换能力、深度的专题研究能力;其专业研究范围主要包括英语语言研究、英语文学研究、英语文化研究等。因此,要正确地从学科内涵和培养模式出发,重新设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方法。一是适当地削减公共英语课所占总学时的比例,以保证专业课程的学时数。二是用不同的方式来对待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侧重训练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并提供文学、语言学的入门常识、分析方法等;专业方向课程侧重专题探讨,引导学生对文学、语言学专题深入研究,作系统性的阐释、分析和解说。三是开设选修课时要做到多样化和个性化,既要有人文学科课程,又要有应用性课程。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对英语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培养合格的英语专业人才,就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改善师资队伍结构。由于理工类高校人文环境相对较差,英语教师应提高自身人文知识修养,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将有关的人文知识融入课程教学。教师要具备比较宽泛的相关学科知识,如外交、金融、贸易、法律、新闻和科技等诸多学科领域。只有教师的知识结构首先复合了,才谈得上学生知识结构的复合。结合理工类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等特点,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公选课和学术讲座等方式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学校要制定有力措施,有规划地引进人才(学科带头人)、稳定人才和培养人才,尤其要重视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进而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知识、较强能力和较高素质”的英语人才,也就是要在奠定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

新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学生只有明确专业定位,才能有的放矢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去努力。随着英语的普及,整个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一味追求眼前利益,满足于语言技能和应用型英语的学习,就不能发挥英语专业的优势。因此,英语专业学生应注重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 

5.加强学科建设力度 

如果忽视学科建设,英语专业就很难形成完善的学科研究方向,难以形成稳定的、能够体现学科建设强项和特色的专业课程,更无法使自身的专业知识不断累积、创新和系统化。理工类高校的英语专业之所以缺乏坚实的学术研究基础,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学科建设薄弱。因此,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要格外重视和追求自我发展,以自己的发展来引起学校的注意,让学校领导重视英语专业的建设。这就要求英语专业要本着“做小,做强,做出特色”的原则,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形成自己的学术研究和专业教学梯队,以长远的眼光来谋划本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先朝.对工科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5,(1). 

[2]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侯光明等.中国研究型大学理论探索与发展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胡文仲,孙有中.突出学科特点 加强人文教育——试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5).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方法范文5

[关键词]英语歧义句 歧义研究 歧义消除

[中图分类号]H31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7-0036-01

一、国内英语歧义句的研究现状

近八年来,我国有大量的学者对英语歧义现象做了研究。这些研究毫无疑问将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英语歧义现象的认识。纵观这些研究,笔者总结出了一些国内英语歧义研究的特点。

(一)研究视角的多样化

近几年的研究显示,我国研究者们正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英语歧义句,这使得我国英语歧义句的研究在宽度上有所拓展。如转化生成的视角、逻辑语义学的视角、约束原则的视角、图形-背景理论视角等。例如,何云剑和吴素红(2009)等从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角度对英语歧义现象进行了分析。范丽群(2008)则从图形-背景理论视角出发对英语句法结构歧义进行了认知分析。无可否认,形式主义语言学家、功能主义语言学家和结构主义语言学家都试图在各自的领域内对英语歧义句进行分析。但总体来看,我国学者在对英语歧义句的研究上还是较偏向运用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进行分析。

(二)研究范围集中于句法结构的研究

近几年我国学者对英语歧义句的研究总体上还是停留在对歧义句的句法分析上,这样的分析占据了绝大数部分。对具体层面或者类型等的细化研究则显得明显不足。当然这样的研究也还是有一部分的。如:谢蓉蓉(2010)对英语中的词汇歧义现象及其消除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史明兰(2006)重点分析了英语中由介词引起的歧义现象。

在此,笔者建议语言学家们在以后的英语歧义分析上不妨从小处落点,小题大做,进一步加深英语歧义研究的深度。

二、国内英语歧义句研究的不足

(一)英语歧义句分类不统一

普遍认为英语歧义现象可以发生在语言的不同层面,如语音、词汇、短语和句子层面。但各学者对于英语歧义句的分类却显得参差不齐。如汪艳(2009)就只将英语歧义句分为词汇歧义、语音歧义和结构歧义三种。王浩则只将英语歧义句归为两类――词汇歧义句和句法歧义句。各学者对英语歧义句的不同分类,一方面加深了我们对于英语歧义句的认识,但另一方面也容易产生一些争议。因此,笔者认为一个统一的分类还是有必要的。这样各学者在做研究时可以从各自的视角对这些特定类别的歧义句进行探究。

(二)英语歧义句研究结果的应用研究少

尽管国内关于英语歧义句的研究很多,但却很少有学者研究英语歧义句的应用问题。我们知道,英语歧义句是一种语言的普遍现象,是大量存在的。因此如何将英语歧义句的研究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对于语言学家来说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笔者认为英语歧义句的研究可以和英语教学、英语词典学、英语翻译等领域相结合,这样必定可以为这些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因此,以后学者们不妨从这个角度入手去进行一些研究,相信必定会为语言的研究带来一些重要的突破。

(三)歧义消除策略研究不足

歧义的消除也是一个歧义研究领域的重要范畴。既然在英语中存在如此多的歧义句,那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能消除这种歧义,达到对语言的正确理解。其实也有很大一部分学者在分析英语歧义句时探讨了英语歧义消除策略,如任圆圆(2009)、李新民和周晓研(2006)等。也有学者专门针对英语歧义句的消除做了研究和探讨。例如张亚旭、舒华(2000)专门探讨了英语歧义消除的背景、理论和研究方法。但总的说来,我国国内对于英语歧义句消除对策的分析可谓少之又少。在已有的策略研究中,消除对策也比较单一,最多的是强调语境的作用,对于其他的消除方法缺乏深入的探讨。

三、总结

总之,近几年我国国内对英语歧义句的研究从数量上看还是比较多的,这不但加深了我们对英语歧义句的理解,也为我国英语语言的研究作出了贡献。但是我国学者在研究中还是存在一定缺陷的,需要我们继续努力,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范丽群.图形-背景理论视角下的英语句法结构歧义认知分析.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7月,第4期:86-87.

[2]何云剑,吴素红.从句法学角度探讨英语歧义句[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3期:191-192.

[3]李新明,周晓岩.结构歧义句的句法分析及排除歧义的策略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6年3月,第1期:58-81.

[4]任园园.英语中的句法歧义分析与歧义排除策略研究[J].学科园地,2009年,第4期:255-257.

[5]史明兰.解读英语中由介词短语引起的歧义句[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第6期:102-104.

[6]王浩.论英语歧义现象的句法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32):149-152.

[7]汪艳.英语歧义句的类型分析[J].Education and Training.教育培训,2009年,第6期(下):161-162.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方法范文6

【关键词】 商务英语 文化 教学

商务英语交流的质量和成效,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依赖于诸多与语言有关的文化因素,譬如信仰、法律、生活习惯等。语言学家莱昂斯说, 一定的语言总是历史地和一定文化相关联。各种语言本身只能在交织蕴藏语言的文化背景中才能被充分认识,语言和文化总是被一起研究的。[1]符合语言教学规律的商务英语课程一定不能脱离文化教学。

1. 商务英语的特殊性

商务英语(English for Business),顾名思义就是指英语在商务场合中的应用。包括三个组成因素:英语、商务、应用。根据Hutchinson and Waters提出的The tree of ELT,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 一种变体。它本质上和普通英语无异,但服务的场合和目的却和商业活动密切相关,有着明显的行业特点和使用要求。[2]

1.1词句定位

商务英语中词语和句式的替换性较低,正规性、准确性和专业性较高。商务英语中有很多行业术语和缩略词。例如: BOT: balance of trade 贸易余额、FC: fixed capital 固定资产等。另外,很多在普通英语词语,在商务英语中被赋予了新涵义。例如,…the expected loss form uncovered position is greater than the cost of cover.[3]若对cover (保值) 和position(头寸)的商业范畴含义不了解,就无法理解这句话。

1.2表达风格

Ellis & Johnson 认为:商务英语含有其它专门用途英语所必须包含的一切主要因素,也包含了特殊语言主体的界定,以及特殊语境定交际方式的选择。[4] 在商业活动中,代表某个团体的个人语言行为也采用正式的方式展开,兼顾礼节礼貌。同时根据特殊的语境,语言主体也会变换交际方式,使表达更为得体、简洁、明确。

1.3文化交流

凭借英语这一语言工具进行的商务活动,不同于普通商务活动,涉及多元文化,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商务英语也应该被理解为英语的商务,而不光是商务的英语,商务英语课程不只向学员传授英语知识和能力,更向他们传授西方社会和企业文化,让学员知道与外国人共处和共事之道,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都是包含在文化概念里的。

1.4培养目标

改革开放、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了我国对外经贸事业的发展, 也对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提高向社会培养与输送的商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这种既能够用熟练的英语进行交流磋商,又须懂得经济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了商务英语教的培养目标。

2. 文化教学的挑战性

2.1 范畴广泛

广义的文化包含社会的方方面面,无法一一列举,存在于物质、制度、思想三个层面。语言学家布朗说: “文化是信念、习惯、生活模式和行为的总和, 这一切大致上为占据着特定的地理区域的人们所共有。”[5] 可见,文化离不开人置于其中的地理区域和群体行为。文化具有区域性或是民族性、共有性、可发展性。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改变不断赋予文化新的内容和理解,对文化的学习是必须与时俱进、孜孜不怠。

2.2差异隐性

涉及交际的文化,体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语言文化方面,而且还

表现在价值观念、思维模式、道德规范等非语言文化方面。虽然文化的内容繁杂,只能后天学习获得。在具体的跨文化交际背景中,言语和肢体回应往往靠的是语言主体对文化差异的感悟。礼帽的招呼礼节上,美国人可以抱,英国人则不喜欢碰触,实际中更要因人而异。

3. 基于文化教学优化商务英语教学的若干建议

以下列出了一些商务英语教学和文化教学结合的积极策略,这些策略力求着眼于商务英语教学的特性的同时,兼顾对文化教学挑战性的克服。

3.1师资队伍

我国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很多都是由校原有英语专业分割出来的,没有成熟的体系。商务英语老师很多缺乏足够的商务实践经验和文化交流。在‘纸上谈兵’的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只能‘照葫芦画瓢’地学习只存在于实践中的商务和文化,学习的效果自然差强人意。应鼓励具有实践经验、多年在业务一线从事实务型工作的人才,全职、兼职地加入商务英语教师队伍,用实际经历来讲解专业词句。

3.2课程设置

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 要学好一门外语, 一定得经历从语言能力的成熟, 到社交语用能力的成熟, 最终达到文化能力的成熟这一过程。[6] 商务英语课程应分级、分阶设置,先开设一些普通英语课程,如听力、阅读、翻译等,再增设一些实务课程,如外贸进出口实务、商务英语洽谈、外经贸函电、以及文化课程,便利学生接收全面的信息,胜任未来的工作。

3.3教材选用

我国的商务英语教材缺乏系统性、实用性、和统一性。市场上的商务教材分为两类:一类为国外权威人士撰写的英文原版书籍,这类书缺权威中文版,学生自学困难,教师无教学参考资料,削减了其传送的信息量; 另一类,则为是国内学者编写的中英文教材,滞后且缺乏权威性。商务英语教学人员应该停止撰写低水平教材,多去研读和翻译国内外的经典商务教材,增加文化系列的商务英语教材编写。

3.4教学方式

现有商务英语教学手段十分落后,割裂了教学和实践的关系。应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任务的不同,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培训教学法。并应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如:用多媒体引入真实的案例、用网络通讯技术实现国内外院校师生的合作和交流。

3.5能力培养

商务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拥有过硬商务英语专业知识,还应培养其掌握商务交际的策略。要培养学生对商务英语的语言习惯、思维方式、沟通技巧、文化差异等,都有敏锐的观察和理解能力,让学生在离开课堂,脱离书本的情况下,仍能成功应对实际商务问题。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商务英语学会2010年度商务英语研究立项课题《商务英语实践能力培养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为2010Y005

参考文献:

[1]叶蔚萍.论商务英语教学中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J] .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

[2]Hutchinson, T.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3]胡英坤.孙宁.宫桓刚.新编国际商务英语阅读教程[M]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

[4]Ellis, M. & John, C. 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3-14.

[5]胡文仲.文化差异种种(英语教育自选集)[M].上海: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10.

[6]余玲.阅读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 2006( 12):135- 137.

作者简介:齐欣(1978-),讲师,从事公共外语教学及英语语言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