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一建建筑课程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一建建筑课程培训范文1
关键词:建筑行业;施工安全;应对措施
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一)行政监管松懈
国家在监管方面已经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政策法规,但是部分建筑部门并没有认真贯彻落实到位,在监管部门,甚至没有统一管理权与处罚权,这就降低了安全监管的有效性。在建筑施工工程的安全监管中缺乏行政部门的有效监管,就会存在施工安全隐患,无法实现有效的安全监管。
另外,建筑公司的领导还没有提高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也缺乏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意识,甚至有部分建筑施工单位根本不与施工人员签订施工安全责任书,也没有安排相关的施工安全保障人员,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岗位缺失,责任不明确。有的部门即使和员工签订了施工安全责任书也只是一个书面形式,并没有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落实到位,安全生产责任也没有分摊好,这就导致在建筑行业施工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
(二)施工人员素质低
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中的施工人员大部分都来自贫困的农村或山区,而且许多施工人员都是临时的农民工,他们受教育的水平较低,文化素养水平也较低,自身的安全意识也很淡薄。施工前的一些安全培训课程得不到他们的重视,也缺乏安全操作施工相关的知识技能。所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他们中间会出现不戴安全帽、不系安全带等违背安全手册的现象,而且在出入建筑工地时不注意是否设有安全标志,这种存在安全隐患的因素,给施工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多不良影响。目前,建筑施工行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种行业主要采取手工劳动操作的作业方式,这种体力劳动工作压力大,容易让工作人员疲惫,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分散力,从而造成操作的失误,这就会直接导致施工安全事故。
(三)恶性竞争导致低质量
建筑施工行业的较大利润使得建筑单位之间的竞争白热化,利润的最大化目标很难实现,于是施工单位只有通过降低建筑材料的成本来提高利润。一些建筑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不会投入资金来购买相关必要的安全设备,这就造成了安全生产器材缺乏,削弱了安全生产能力,导致安全隐患的增加,建筑施工无序化。更无法进行安全管理控制,更不用说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很多建筑施工单位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来接二连三地接施工任务,甚至出现转包的违法现象。一些企业在包揽到工程后,只知道赶进度,追求利润,采用低质量的建材,降低生产成本,无视施工人员的安全,导致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也大大增加。
二、改革策略分析
(一)加强监管力度,落实单位安全责任制
各建筑施工单位要加强安全监管力度,认真遵守相关法规,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以完善建筑行业的安全监管机制,使建筑行业竞争秩序正常化。在此同时,还要能够落实安全责任制,施工单位要配备专门的安全设施管理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监督安全生产,健全安全管理组织体制,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从而进一步地保障安全生产。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建筑行业的监管力度,尤其是对那些违法建筑企业的处罚力度要加大。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具有激励功能的监管部门来对建设施工、监理、勘察等等过程进行监督检查,使相关部门自动落实自身职责。对一些违法部门的违法行为,要严惩不贷。比如对一些缺乏安全生产环境的建筑企业,不可以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对那些日常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不够的施工企业,可以暂时扣押其安全生产证书,予以罚金等处罚方法。相信经过这些整顿措施,可以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在经过新一轮的审核之后,可以重新颁发安全生产证书。施工单位在这一过程中会慢慢形成遵守安全施工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率。
(二)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技能培训力度
施工单位通过加强企业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可以有意识地有目的地灌输安全防护意识,达到全体工作人员自我保护,互相监督与互救自救的目的。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更加灵敏地对突发安全事件作出快速正确的反应。建筑施工单位还应该对施工人员开展有效的安全生产培训课程,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的相关政策法规,在员工的考核通过之后,才可以上岗工作。要以人为本,在设立企业生产目标的同时,设立安全方法与安全目标,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将安全施工的文化意识灌输到企业员工的意识中去,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去。建筑施工单位还应该加强施工安全文化体系的建立,立足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立与之相符的科学规范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从而规范企业文化。还可以通过开展企业策划活动,学习先进的企业文化和合适的企业安全文化体系,这样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结语
根据上面的描述,建筑行业的施工安全管理不仅可以保障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而且也与建筑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密切相关,这更是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与稳定。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建筑施工单位、设计勘察单位,监管部门和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都应该认真的研究和重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安全生产问题。要通过举办一些关于宣传安全生产方面的活动,采取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危害安全生产的隐患因素,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以保障施工人员与居住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实现建筑行业的经济和社会经济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彬.浅议我国建筑安全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筑[J].建筑安全,2007(3):32-33.
【2】黄常坚.论建筑安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及措施[J].四川建材,2008(1):260-261.
一建建筑课程培训范文2
1.1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高职教学质量是以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基础的,要发展教育,首先是按实际情况发展和充实师资力量。
1.1.1优化和调整师资结构,包括年龄、资历、学历、专业,发展师资规模,积极引进具有本专业学历的专业教师和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对师资的引进应考虑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必要时可采用进、聘、借、联的形式。
1.1.2尽快确定课程专任教师,并组成一支课程教学队伍,及时组织课程建设。
1.1.3组织在职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锻炼以提高专业实践水平,建设一支思想素质好、专业知识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1.1.4实行引进来、走出去,建立校校联合和校企联合办学,及时更新和适应社会的发展。
1.2教学思路的转化
1.2.1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位、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突出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教学内容符合职业岗位要求,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实行模块化教学改革。
1.2.2合理制订专业教学计划,从科学合理的编制计划人手,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双证为框架,对课程体系进行大胆的改革:专业知识的教学与专业能力的培养采用“模块式教学”与“情境式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来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课与实践课融为一体,课堂教学与动手操作、现场实践有机结合,并在此基础上以课程为单位,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编写结合实际的课程教学大纲。
1.2.3加强教学准备,明确教学目的,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广泛收集资料,备好每一次课,分析教学对象,剖析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的,应材施教,教学结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1.2.4结合工程实例,具体讲解理论知识在工程中的正确引用,教学过程中,结合工程实例,其体讲解理论知识在工程中的引用,查阅工程实例,在教学中深人应用,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进实训基地参观,结合工程进行现场教学。
1.2.5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使用教学模型、录像带、多媒体、现场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教学。
1.2.6学习各类工程规范,与工程实践接规。及时进行专业图书的选购,教学过程中,根据专业特点,结合工程实际,了解并学习各类工程规范,进行规范教育,以适应工程要求,如各类施工图集、标准,工程设计规范、验收规范等,接近工程实际,帮助学生专业知识的建构。
2.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1教学模式的改进
理论与实践结合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因此,高职教育通常都含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但理论和实践如何在本课程中相互贯穿,不造成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的脱节,尚应在整个教学计划和教学模式上加以改进。以下,以我院《房屋建筑学》的课程改革与实践为例,作一些探索与思考。
2.1.1教育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因此,首先要分析培养目标,建筑工程类专业的高职人才培养的是面向工程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主要岗位群为建筑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也要与此一致。
2.1.2高职《房屋建筑学》的教学目标,应培养学生深人理解并掌握建筑构造理论及其构造做法,熟练掌握建筑施工图的识读,并对照标准图集解析各部分构造做法。建筑设计原理只需了解以解读建筑师的设计意图。而目前高职教材中的建筑设计部分比重仍偏多,尤其是实训教材。
2.1.3高职教育教学目标及教学对象的改变、教学重点的转移,淡化理论、重视实践的教学模式在本课程中的具体表现,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同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形式和手段应多样化,以提高教学效果。
2.1.4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个最终目的,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
2.2理论教学的形式与内容
《房屋建筑学》理论教学分为建筑构造理论、建筑设计理论两大部分,其中重点为构造部分。在教学形式上可多样化,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2.2.1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日趋发展,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越来越普遍,建筑构造部分的学习存在大量的图片,在讲解和识读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图片和立体构造间尚有一定的跨跃,因此,教学过程中加人动画、多媒体和实景录像会有较好的效果,
2.2.2教学内容上进行一定的重新组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采取以用促学和学以致用两种方式,解放学生的思维,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建筑、构造的根本,掌握建筑、构造规律。构建房屋建筑框架。
2.2.3建筑构造部分内容以建筑构造框架、建筑构造功能、建筑构造要求、建筑构造做法为线索讲解整个建筑构造部分理论知识,配以多媒体动画、参观、学生自学、构造详图绘制、构造小手工制作,加深加固学习内容。
2.2.4建筑设计理论,分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两部分,可采取综合讲解建筑平、立、剖面设计的整个思路和原则,配以整套建筑施工图识读、抄绘和模型制作的形式加强学习。
2.2.5由于采取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打破了本课程学习枯燥的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本学期对04级三个班级的教学推广,教学是成功的。
2.3实践教学的形式与内容
高职教育完整的教学模式应配以相应的实践教学,现场参观和综合实训成为实践教学的主要模式,
2.3.1理论学习环节中的实践教学:在主要章节学习前后,进行相应的认识实习、参观,再附以构造作图,如墙身构造、楼梯构造、屋顶构造等,加深理解所学内容。
2.3.2理论学习结束后,进行整周的综合实训,综合实训的内容和形式,可打破常规,如采用建筑施工图识读、建筑构造详图绘制、用Krr板、各种规格的卡纸、泡沫塑料等材料进行建筑模型制作和节点模型制作、写实训体会等。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建筑构造的理解和记忆。
2.3.3实训的内容要与工程实际一致,这要求指导教师应跟随工程实践,收集资料,培养自身双师型教学能力。
2.4理论与实践的分隔与联系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不是对立的,它们应是协调发展和相互补充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2.4.1以技能培养为主,以用促教,平时的理论教学要为最后的实践环节打基础,同时,理论教学过程中穿插绘图大作业、小手工制作、实地参观等实践部分;
2.4.2综合实训应进一步加深对建筑尤其是建筑构造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2.4.3课时安排上,理论讲授时间可安排在36一40学时、自我练习和绘图10学时、参观实践或录像教学6学时左右,综合实训一周。
2.4.4不能一味追求形式的多样化,而忽视教学内容和质量,任何教学形式都要以培养目标出发,教学效果为准绳,尤其是作为高职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更应与工程实践零距离接轨,以工程实际为导向,加强与设计院和施工单位的联系和合作,为此,从2002年起逐步建立起与武进建筑设计院、常州规划设计院、常州第一建筑公司、武进建安公司等多家单位的合作,确保对人校学生的能力培养。
2.4.5鼓励自编或组织编著具有并适合于高职教育的《房屋建筑学》理论教材和实训教材,教材应突出高职教育培养模式、培养手段和培养目标。
3.课程的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既要突出结果,又要重视过程,考核分日常考核、期终考核两块,综合成绩由理论成绩、实训成绩和平时成绩三部分组成,要编制考核大纲和考核办法,建立考核试题库,实行课程考核标准化和规范化。
3.1考核的基本原则
3.1.1由于高职大众化教育现状,学生的基础较差,考核内容和形式要体现高职教学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
3.1.2编制考核大纲,分章节确定考核范围、考核重点及考核比例,使考核工作规范化。
3.1.3理论考核要突出课程重点,按基础知识、能力和综合知识、能力分解课程教学内容,提炼并主要考核基础知识和能力部分,基础知识可采取选择、填空、判断题类型(占50-55分);基础能力部分可采用简答、作图题类型(占30一35分);综合提升部分占10分以下。
3.1.4实训考核主要突出课程的综合应用能力,分实训参与(占30分)、实训成果(占50分)及技能答辩(占20分)三部分。
3.1.5平时成绩分出勤分(占30分)、“卜时练习分(占30分)、综合作业分(占40分)三部分。
3.1.6考核评定:各部分考核成绩均合格,该门课程才算合格,综合成绩按:理论成绩占40%,实训成绩占30%,平时成绩占30%综合计算。
3.2考核标准化的建设
为使课程实行考核标准化和规范化,首先要建立考试题库,实行标准化命题,题库包括理论题和实践题两块,每块包含单元(平时)考核和综合考核两部分,从而加强课程教学的过程考核。题库按章节编制,分基础知一识和基础能力,考核命题按章节选题,以把握课程重点。题库建设中要注意下列几点:
3.2.1考题要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不能一味拨高或过度减化考核难度,要以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
3.2.2注意命题的多样化和灵活性,以适应专业知识在实践运用中的变化,同一知识点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可填空、选择、简答或作图,可采用理论考核,亦可采用动手操作形式,培养学生课程的活学活用。
一建建筑课程培训范文3
关键词:“1+X”证书制度;建筑工程技术;岗位群;校企合作
一、相关背景
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又称“职教20条”)于2019年1月正式颁布实施[1]。自此,“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全面启动。所谓的“1+X”证书制度,说的是一张学历证书加多个职业技能证书。其中“1”代表的是学历证书,即学生顺利完成学制教育后,由其所在院校颁发的文凭证书,充分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X”代表的是职业技能证书,当学生完成理论知识学习以及实践实训、达到了相应能力水平、具备了相应领域的知识技能后,就可以申请由相应的技能等级认定机构颁发证书[2]。来自教育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管理服务平台的数据显示,在全国首批公布的“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涉及建筑、网络、养老、物流等多个行业。显然,“X”还反映了市场需求的走向。有理由相信,该制度的施行,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甚至改善我国社会需求与人才技能不匹配的现状。
二、“1+X”证书制度下岗位群实训的实践
第一,根据社会需求确定科学的培养方案。九江职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本院)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以建筑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建筑设计院、咨询顾问公司或者其他相关企事业单位为主。初始就业岗位群有施工员、测量员等,发展岗位群有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学生毕业三年可申报助理工程师技术职务(初级职称),五年可申报工程师技术职务(中级职称)。毕业后两年可参加二级建造师考试,毕业六年可参加一级建造师考试。毕业生可以考取的岗位证书有施工员、测量员等;还可以考取有关技能类证书如架子工、钢筋工、瓦工等(技师或高级技师);注册类证书,如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第二,以测量员岗位群为例。工程测量相关课程主要对接的就业岗位群是测量员。高职院校的教学应突出以就业为导向,针对测量员这个工作岗位的特点,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强化技能实训,教学中明确核心职业目标,参照测量员的职业考核标准,建立测量操作考核指标体系,对学生进行期末考核。课程的教学和评价也都围绕测量员的职业考核展开。教研室还对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计划做了相应调整,压缩了部分理论教学课时,安排更多课时在实操上。完成课程学习后,学生不只会计算高差、导线坐标等,也不仅是了解了相关仪器的简单操作,而是完全具备了测量员应当掌握的技能,能顺利通过测量员的职业考核,上岗后也能独立完成常规测量任务。第三,以BIM建模员岗位群为例。BIM技术势必将成为革命性的工程技术,这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形势下,BIM建模员这样一个新的岗位群应运而生。学生就业多了一个新方向。本院根据这个情况,在推进教改工作时,调动软硬件资源,推动课程创新,促使相关的岗位群实训以及职业技能考核等一系列工作顺利进行。例如,创造性地将Revit软件、BIM建筑信息模型等课程融入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并且在教学与实训中始终坚持将职业考核培训融入其中。教研室组织教师研究“1+X”(BIM)证书考试真题及考试大纲,吃透相关知识点,从而整理出一套符合考试需求的教学资源,用于教学及备考。围绕职业岗位技能考核,制定实训标准,强化技能立身的理念,使学生做到“能用,会做”,增强就业竞争力,推动学生由“小白”到“职业人”的转变。本校在2020年11月,成功组织了首次“BIM证书”考试。从反馈的信息可以看出,“BIM证书”得到建筑行业大多数企业的认可。由于学生人数众多,硬件条件有限,短时间内还很难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充分锻炼的机会。不过总体来看还是取得了预期效果。
三、实训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是与企业缺乏联系。学校不清楚企业的需求,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学生不明就里,在象牙塔中闭门造车。培养的学生纵使能力出众,却满足不了企业需求,求职毫无竞争力。二是缺少足够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很大的一点不同就在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纯学术型教师由于自身的经历所限,在授课过程中,不经意间会将基础理论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忽视实训环节,这样一来就跟高职院校的就业导向相背离。目前学校亟待配备更多双师型教师,在保证通识教学的基础上,淡化理论,突出实践,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的同时,具备丰富的实操能力。三是实训场所建设需要完善。现有的实训场所规模不大,学生人数众多,设备有限,无法正常安排训练。并且装备的部分设备型号老旧,与市场脱节,甚至已无法正常使用,学生纵使得到练习,也仅仅是在老旧型号上进行操作,得不到有效训练,工作后无法操作新型设备仪器,这与市场完全脱节。四是课程体系亟待完善。教材内容更新缓慢,没有紧跟市场变化,与时俱进。教学方式也单调陈旧,不能很好地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需求。在旧的课程体系下,学生往往只能在学校学到一些基础理论,纵使博览群书,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却发现并不具备实际操作、应用的能力,与用人单位的期望有很大偏差。
四、实训体系建设的有效对策
第一,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对内可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内生动力,对外可以连接市场整合零散资源。在推动产教融合的同时,还可以促进职业教育向多元化办学格局发展,从而激发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市场多主体的积极性。本院与九江市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九江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等众多省内外优秀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建设了一批较为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并聘请业内专家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同制定评价考核标准。第二,优化师资队伍。如果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并促进教师、工程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对接和交流,必然可以有效提高学校实践教学的水准。院校依托省内外优秀建筑企业,通过兼职、引进、送培等各种途径,实现师资队伍的结构优化及质量提高,努力实现由“双师型”教师和知名企业、知名专家共同打造的专业培养体系[3]。与其同时,也鼓励教师坚持积极探索和实践更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坚持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传统教学进行改革,坚持课程与岗位对接、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第三,完善实训场所建设。推进高职教育教学工作,完善实训场所的建设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确保岗群实训能够发挥作用,本院在建设实训场所项目上投入了大量资金,根据不同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建设成工程性、仿真性强的岗位能力综合实训中心。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包括基础工程、砌筑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砖混结构工程、钢结构工程、屋面工程、模板工程、钢筋加工八个不同的实训场所[4],完全可以满足不同岗位群的要求,在实训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建筑岗位接触。在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学院也注重以虚拟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做补充[3],以内涵建设为着力点,使基地充分发挥了实践实训、技能鉴定、企业生产等多种功能。第四,课程体系的建设。“1+X”证书制度下的教学与实训,并不意味着抛弃旧法,另行创建一套全新的课程体系、实训体系。在新的形势下,课程体系的建设应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岗位为着眼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摆脱以往教师照着教材念、学生盯着教师听的单调模式,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教学核心。一堂课以一个特定的任务开始,要求学生分小组协作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点,也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用创造性地采用现场教学法,如《房屋建筑学》,讲到某个建筑节点的做法,不再是让学生坐在教室里盯着书上的插图想象。教师带领学生参观一比一模型楼,或者布置分组任务,让学生在学校里寻找类似建筑节点并做记录,把课堂搬到现场,活跃气氛的同时,使其增加感性认识。
五、结语
我们要认识到,“1+X”证书制度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教学探索的道路上,一定要坚持深刻领会“1+X”证书制度的内涵,完善相关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方能坚守初衷,提升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赵昕,高鸿.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根本保证:以制度建设为核心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J].职业技术教育,2020(36):12-17.
[2]沈丽媛.“1+X”人身保险理赔证书试点的意义、问题及对策分析[J].营销界,2021(3):186-187.
[3]张弛.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时空,2013(5):79-80.
一建建筑课程培训范文4
六月的煦风还未将毕业的身影吹远,七月的蝉鸣已然奏响职业生涯的旋律。我是2018年新入职员工***。你好,****!你好,第*工程公司!
路过**集团好多次,但这一次他是我的归属地。时间滴答滴,走向2018年7月2日。这一天对于我,是开启人生的新篇章的第一天----报到日。感受着阳光的温暖,享受着微风的轻抚,怀揣着涌动的心潮,载着飞扬的我的梦想奔赴。
对于TA的了解,大多来自于企业官网和微信公众号等一些网上资源,缺乏实际的体验经历,对公司的认识也只停留于浅显的表面。为了让我们更好的认识公司,更快的融入企业,集团为我们量身策划了一系列的培训课程。经过课程学习、讲座培训,我更为我是集团的新鲜血液而倍感光荣!
曾经鲜衣怒马,梦想仗剑走天涯,满腔热血,无限憧憬诗与远方;如今退却稚嫩,依旧满怀激情与希望,追求梦想和理想。正是我理想中展现自我的平台。岁月如歌,历经六十余载的洗礼,从一叶扁舟成为乘风破浪的巨轮。幸运如我,乘着一建这艘巨轮扬起梦想的风帆,一路引吭高歌。
从学生时代到职场生涯,当身份的转变真正到来时,心中的感觉不可名状。兴奋、期待、憧憬、忐忑、焦虑、彷徨,喜忧参半的情绪常常在心中泛起。于我而言,集团是一个崭新的平台,怎样快速进入新的身份角色,适应新环境是我目前最需解决的难题。在经历了为期4天的入职培训与素质拓展之后,渐渐地意识到我是这个企业的一份子、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名成员。在此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团队拓展训练中的高空断桥和“毕业墙”项目。
高空断桥是一个挑战自我的项目,通过这个项目可以挑战 、克服自己的畏惧心以及所谓的“恐高症”。从一开始看着高达8米的断桥开始犯怵,到看到有伙伴挑战失败坠落,更加放大了我的恐惧。作为“绿巨人”队挑战的最后一个女生,在队员帮我穿上安全带,戴安全帽,系安全扣的时候,一头懵,恍恍惚惚间到了爬梯前,隐约感受到一双双手在身后拍打我的背给我力量。“加油吧”我对自己说。就这样,一步步慢慢往上爬。终于上到了桥边,一看脚下,吓得不敢放手,只打退堂鼓。“加油!”“绿巨人,变身!”在这些振聋发聩的口号声中,眼睛一闭 ,我竟跨过去了!做到了!成功的突破了自己!
一建建筑课程培训范文5
【关键词】北部湾,建筑房地产,土建大类,专业发展,调查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6年——2020年)》提出,南宁市作为自治区首府和区域中心城市,要加快城市发展和城镇化进程,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要发展到280~300万人;北海市要按照特大城市规模规划建设,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要发展到100~120万人;钦州市要按照大城市规模规划建设,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发展到90~100万人;防城港市要按照大城市规模规划建设,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发展到50~60万人。这一发展规划催生了北部湾高职院校规模庞大的土建大类16个专业,拉动了北部湾地方经济、高职土建大类专业教育和社会的发展。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筑房地产业的蓬勃兴起
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居民住房、工商业用房需求量激增,成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北部湾城市群发展的刚性需求,大大推动了北部湾经济区建筑、房地产业的发展,使其成为当地促经济、保民生的支柱产业。北部湾畔风生水起,建筑房地产热火朝天,建房售房喜气洋洋,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东西南北前来置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整个北部湾经济区就像一个巨大的建筑工地,日日夜夜不停息地轰鸣着建设交响乐,整个北部湾经济区也像一个巨大的舞台,市政工程公司、建筑安装工程公司、设计装饰工程公司、房地产公司纷纷登场,上演一出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园林工程构成的“三国演义”。
据不完全统计,仅南宁市就有100多家建筑公司,著名的就有中国建筑局第一至第八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建工集团、广西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南宁市一建、二建、三建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广西南宁环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广西元冠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西昊冠住宅建筑有限公司、广西华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西恒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桂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西三实园林景观有限公司等14家,他们荣获了2011年南宁市建筑工程“邕城杯”奖。南宁市还有南宁市龙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南宁春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广西嘉和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南宁市能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广西盛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广西华亨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南宁壮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广西同和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南宁海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广西恒大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等10家广西最大的房地产公司。
在上述如此众多的推手推动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筑房地产的持续火爆发展,特别是南宁市,成绩尤佳,起到了龙头老大作用。据有关部门统计,仅2009年1月至6月,南宁市商品房登记销售面积就达到了367.9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0.21%;成交金额166.81亿元,同比增长64.89%。2009年上半年南宁市房地产企业上缴的地方税收约为12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105亿元的11%;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0年的2%上升到2009年上半年的4.18%。整个2009年,南宁市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节节攀升,并创下了有史以来成交量新高。1~11月,南宁市商品住宅成交量达到599.79万㎡,超越了2007年全年的成交量。2009年至2011年,南宁市还新增建廉租住房11700套,其中,市6个区新增建9280套,市辖六个县新增建2420套,推动了住房保障新发展。
二、广西北部湾高职院校土建大类专业的茁壮发展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筑房地产的蓬勃发展,要求有与之规模相适应的建筑专业人才,包括需要大批涉及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装修、市政建设、园林建设、道路桥梁等方面的设计师、工程师、技术人员和普通建筑工人,从事设计、施工、维修、管理,这为北部湾地区高职院校建筑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采取合作办学、联合办学等多种方式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建设一批适应重点产业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培养基地;要鼓励重点职业技术院校与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联合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指出,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推进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区域发展,重点面向“两区一带”建设加快产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培养。这些规划为北部湾地区高职院校建筑专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北部湾经济区建筑业发展需求和上述规划的指引下,北部湾高职院校闻风而动,纷纷开设市场需要、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土建大类专业。在北部湾地区,在有24所公民办高职院校中,就有19所高职院校不同数量、不同规模地开设了土建大类的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工程监理、市政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道桥技术、园林工程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物业管理等16个专业,占北部湾地区全部高职院校的79﹪。在这19所开设建筑类专业的高职院校中,既有办学实力最雄厚的高职院校,如1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南宁职业技术学院、3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还有建筑类专业开得最全的高职院校——“自治区示范性高职院校”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该校上述16个专业全部开完。土建大类的这16个专业,据2012年公布的招生计划统计,都是各院校招生规模最大的专业,每个专业平均招生数都比其他专业大。招生院校最多、规模最大的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该专业在2012年招生计划中,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招77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招123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招152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招招162人,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招185人,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招225人,广西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招89人,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招85人。
建筑工程系是这些高职院校中规模最大的系,所设专业最多、招生最多、在校生最多,平均有一千至二千学生,几乎相当于一个小型学校。该校的建筑工程学院是全校成立最早、专业实力较强的二级学院之一。目前全日制在校生2500多人、技能+学历中短期培训班及成人教育学生400多人,开设有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工程造价、物业管理等7个专业。建筑工程学院还成立了建筑设计研究所,拥有自治区级职业技能鉴定站,并与多个实力雄厚、行业知名度高的企业共建了建筑施工、建筑绘图、装饰工艺、测绘、工程投资咨询、建筑结构施工、工程检测等多个校内外实训室及实习实训基地;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部分毕业生还成为建筑行业颇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随着国家和广西“十二五”规划实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广阔,该院培养的建筑业人才供不应求。
在北部湾众多的高职院校中,土建大类专业规模最大、专业最齐全、设备最完善、师资最雄厚、办学条件最好、办学实力最强、土建大类在校生和毕业生最多、该专业办学社会效益最好、社会影响最大的就是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全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260人,在读函授学员1116人,职业岗位培训每年达15800余人次。该院先后与广西建工集团、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等126家建设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还成立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并组建广西建设行业产学研联合体。该院的土木工程系有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监理、工程测量技术、基础工程技术等4个专业。仅2010年就有在校生2139人,其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1384人,工程监理专业462人,基础工程技术专业157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136人。该系是该院办学历史最长、师资力量最强、学生人数最多、就业形势最好的系。毕业生人数占全校三分之一以上,办学以来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10000多名毕业生,为广西建设行业输送了大量懂理论、会操作、善管理的高技能人才,为广西建筑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全院则为社会培养了40000余名毕业生,被誉为“当代鲁班摇篮,建设英才基地”。
三、结论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给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继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之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将是国家第四个沿海经济区,将成为国家经济发展重要的一极。
参考文献
一建建筑课程培训范文6
关键词:测量实习;应用型;分析;改革与探索
一、应用型本科的内涵及工程测量课的特点
应用型本科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应用型是区别研究型大学而言,着重强调的是学生毕业参加工程实践,能更快的上手;而本科院校是说我们的办学和高职高专区分开来,培养的仍然是本科层次的学生,那就需要学生掌握足够的知识,而为后面的继续深造和发展奠定基础。在实践中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课堂实验和教学实习是整个课程不可分割的重要教学环节。工程测量这门课程集中体现了应用型本科的模式的特点。而随着现代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土木工程建设的大型化、网络化和高精度话向测量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中某些不适应及缺陷也逐渐的显现出来,这迫切要求我们重新认识和改革工程测量的教学和实习的内容以满足生产的要求。
二、传统测量学实习模式及社会需求分析
(一)传统测量实习模式
传统的测量学教学实习是以白纸测图为中心来组织实施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指定区域内先控制后碎部,完成该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这一模式对帮助学生了解测量的基本原则和测图过程,掌握测量的理论、基本知识、测量方法、仪器的操作起到了一定作用,故目前多数院校仍采用这种模式。
(二)现代工程建设对土木工程类专业的工程师测量知识的要求
随着现代工程建设和测绘技术的发展,对土木工程类专业的工程师测量知识的要求是:1、理解与工程密切相关的地形图;2、初步掌握施工测量及大型建筑物变形观测的理论和方法;3、正确的应用和分析测量成果,为土木工程服务。
很多毕业生到施工单位参加工作都是从测量开始做起或工作中涉及大量测量知识。因此,毕业生能否在见习期和毕业的前几年脱颖而出,测量工作能力占很大的权重。但现有的测量教学模式与工作实际需要存在很大的偏差。1、实习内容重点偏移,难以适应具体土木工程项目的需要。传统的实习内容以经纬仪加小平板测图为主,而这种测图方式已逐步被数字化测图所取代,而且测图工作对于土木大类的学生并非主要工作,如在建筑工程中主要是场地平整、施工放样和变形观测,在公路施工中主要工作是路线及构造的放样。因此实习内容的重点对于培养学生在不同专业领域的专长有着重要意义。2、实习仪器设备陈旧,难以满足工程新技术的应用需求。传统的实习仪器主要以经纬仪、小平板为主,而这些仪器在现今的工程单位以很少见,最为常见的则是全站仪,GPS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因此教学设备的落后于生产实际已成为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首要问题。3、实习方式单一笼统,难以满足不同专业技术要求认知的培养。
三、测量实习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基于上述的认识,建工实训中心就如何提高测量实习效果,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调整测量实习内容
压缩测量实习中的测图时间,并以数字测图技术代替白纸测图技术。增加地形图应用和施工放样内容,并创造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用全站仪或GPS进行测量和放样。这既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测图的全过程,并在测图过程中巩固和加深了课堂所学知识,提高了操作仪器的技能和计算绘图能力。此外,对工程测量实习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除保留以前的大比例尺测绘地形图外,增加了一般建筑物放样、公路曲线放样、竣工测量等内容。为学生缩短学与用之间的差距,为实现学用合一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在测量实习中实施项目教学方法
将测量实习分为控制测量和施工放样两部分,实习时间各一周。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涵盖了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测量数据处理等内容,体现了对工程测量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要求;施工放样是工程测量实践能力的具体应用,在内容设计上以房屋建筑施工放样相关技术要求为依据,结合房屋建筑施工中常见的情况,模拟其放样的全过程。并编制测量实习任务指导书,以明确项目任务、技术要求、工作步骤、工期安排、工作组织形式、提交成果形式等内容。激发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热情。
(三)将测量实验室打造成开放性实验室
工程测量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训练,由于教学计划的内实习学时减少,学生人数的增多,为满足教学和技能训练的需要,必须星期六和星期日开放实验室,实行课时时间和开放时间相结合。这样就会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无论什么时间都可以借到仪器,更多的时间可以得到老师的指导。
(四)加强建设测量实习基地
选择相对固定的实习场地。相对固定的实习场地,便于教师进行实习指导,有利于按照教学的要求有计划的安排实习的时间和内容,可以有一套较为准确的精度评定标准。建工实训中心的测量实习基地结合本中心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和砌筑抹灰实训区统一建设,即节省了场地,也增加了测量实习的项目,使测量和施工的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
(五)在测量实习教学中做到三到位
为切实保障实习质量,实习教学就必须做到“三到位”:计划编排,落实到位。巡回指导,点拨到位。结束指导,验收讲评到位。实习计划的编排关系到实习的成败,因此我们要研读教材,结合工程实际,抓住要点确定后实习任务、设备;巡回指导要求指导教师始终在场,往复巡查,点拨指导。使学生的操作动作规范,操作方法科学,操作程序合理;指导结束后的验收讲评是实习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完善。验收要严格,讲评要讲到点子上。
(六)以“点”带“面”
对于测量实习项目很难采用讲大课的方法,只能几名学生集中在一起由教师指导,这就需要大量的指导教师分别进行指导。采用以“点”带“面”的方法进行指导,就是每小组制定一人,接受教师指导,教师任然采用边讲边做的方法先教会“点”,再由点将方法带回到各组。另外,也可以让测量大赛中的获奖同学,以勤工俭学的方式参与到测量实习的指导当中来。
(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好的老师,才能教出好的学生,双师型的教师能够更好培养出符合工程要求的应用型人才。产学研结合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我院一直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生产实践,参与工程建设环节,鼓励教师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并聘请企业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和仪器厂家的技术人员为我院教师培训。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运用新技术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四、结束语
工程测量实习课程的改革探索要以工程实践的需要为依据,以学生的就业发展为导向,坚持科学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道路,要在探索与实践中改革,在改革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从而满足施工现场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以及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庆华,胡银泉.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教学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7):62-63
[2]赵宝锋.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矿山测量,2005,(9):67-68
[3]杨中利.测量教学实习指导方法探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