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的发病原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慢性疾病的发病原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慢性疾病的发病原因

慢性疾病的发病原因范文1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37-01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患者机械通气48h后或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后48h内发生新的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病程后期往往出现呼吸衰竭需要接受呼吸机治疗,然而由于该病其特殊的病理生理改变导致其并发VAP几率远远高于其他疾病。为减少相关VAP的发生率,对2012年1月-12月在我院住院的需要机械通气的95例COPD急性加重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其中发生VAP12例,具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12月在我院住院需要机械通气的COPD急性加重患者95例,其中男52例(54.7%),女43例(45.3%),年龄为62-93(68.28±12.73)岁。机械通气时间7-30d,平均15.2d;本组所有病例均经口气管插管,40例患者改为气管切开。临床表现:T 36-39.5℃;外周血WBC检查示(0.8-1.7)×109/L,其中 1.0×109/L 11 例;12例均有脓性痰或痰液较前增多;X线摄片检查示左侧肺炎2例、右侧肺炎6 例、双侧肺炎4例。病原菌:12例均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吸取分泌物作细菌培养,检出致病菌16株,其中G-杆菌12株、G+球菌3株、真菌1株。

1.2 结果

12例并发VAP的机械通气患者中,好转9例、死亡3例,病死率为25.0%。死亡原因为重症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

2 发生VAP的原因

2.1 疾病本身因素

COPD患者多数高龄,呼吸功能严重减退,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出现肺部感染; 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迁延反复,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内环境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及多脏器功能障碍。本组患者多伴有其他疾病;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20-33年不等;全部病例既往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2.2 外源性因素

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气管直接与外界相通,病原菌直接进入下呼吸道;COPD患者肺部感染重,痰液多,常需脱开呼吸机吸痰,不仅易引起痰液中细菌扩散到空气中,污染周围环境,也可使空气中细菌进入人工气道,增加了感染机会;呼吸机管路消毒不彻底,痰液污染管道,冷凝水未及时倾倒致倒流,湿化灌内未用灭菌水;无菌操作不严格。

2.3 内源性因素

口咽部细菌定植与易位: 经口插管者由于口腔分泌物增多, 分泌物可沿人工气道管壁下流, 使大量口腔细菌进入下呼吸道而感染;声门下、气囊上积聚的分泌物随着气囊放气而漏入下呼吸道;消化道相关误吸: COPD 患者机械通气后体力消耗大,常采用鼻胃管肠内营养,但接受肠内营养易出现胃容量过多、胃pH 升高、潜在病原微生物定植增多等问题,且放置鼻胃管可减弱食管括约肌功能,造成消化道食物反流[1],胃液反流误吸入气道,胃内细菌引起VAP[2]。本组9例出现胃内容物的反流。

3 护理对策

3.1 采用封闭式吸痰 由于吸痰操作系统是封闭的,吸痰时无痰液喷出,亦避免人工气道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减少了院内感染机会;封闭式吸痰操作不需脱开呼吸机,可由单人独立完成,不用戴手套,只需在吸痰前后予患者纯氧吸入2 min,因此易被患者所接受[3];吸痰后冲管同样采用封闭式,将连接生理盐水的输液器与封闭式吸痰管的侧孔之一连接,每次吸痰后打开输液器开关即可进行冲管,由于未脱开呼吸机,减少了患者低氧和感染机会[4]。

3.2 加强呼吸环路管理 呼吸机及其相关装置(呼吸机管道、湿化罐等) 选用高水平消毒灭菌;呼吸机管道使用可耐受高压蒸汽灭菌的类型;呼吸机管道内的冷凝水及时倾倒,在离断管道、变换患者及处理冷凝水时注意勿使冷凝水倒流入患者气道;保持呼吸机的空气滤过膜清洁,每周清洗1-2次;呼吸机湿化罐内用灭菌水。

3.3 保持口腔清洁 口腔护理2-4次/d,依病情、口腔情况选择护理液,一般多选用2%-3%碳酸氢钠溶液。口腔冲洗时注意气囊与气管壁密封;气管插管有效固定;护理液注入速度不宜过快,一次量不宜过多;吸引应适时适当。

3.4 充分气道湿化 人工气道患者气道干燥、分泌物干结,湿化可使痰液稀释易于吸出,减少分泌物滞留及细菌定植机会。

3.5 清除滞留分泌物 机械通气患者分泌物易滞留在口咽部及气道, 清除滞留的分泌物,进行声门下和气囊上吸引可降低VAP的发病率。气囊保持合适的压力,既要防止气管壁过度受压,也要防止分泌物漏入下呼吸道。气囊放气或拔管前应吸引和确认气囊上方分泌物已被清除。

3.6 防止消化道相关误吸 行胃肠内营养患者如无禁忌证,宜取30-45%半卧位,以减少胃液反流和吸入危险;鼻饲前30min吸净痰液,待患者平静后再行鼻饲,每2-3h鼻饲1次,每次100-150ml,鼻饲前判断有无胃潴留,如有胃潴留,可减少鼻饲量或暂停1次;当患者胃肠蠕动好、有饥饿感时,可适当增加鼻饲量;鼻饲后30min内尽量避免吸痰、翻身等操作。

总之,COPD患者机械通气后并发VAP的原因既与疾病本身有关, 更与外源性、内源性因素有关。阻断病原菌的传播、充分气道湿化及防止消化道相关误吸是预防VAP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林晓静,李亚洁,朱顺芳.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非药物预防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302-305.

[2]徐军,张天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监测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4,3(1): 18-19.

慢性疾病的发病原因范文2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老年

中图分类号 R54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4-0149-02

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的慢性疾病会导致机体出现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而这些现象的产生会引起机体的右心室心肌肥厚、扩大,严重者可引起右心衰的发生,临床上将这类心脏疾病称为肺源性心脏病。该种疾病是一种老年患者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同时也是老年人的好发疾病及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1]。笔者收集了所在医院近期内收治的87例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老年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总结有效的临床诊治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7例明确诊断为肺源性心脏病的老年患者,男51例,女36例,平均年龄(71.6±1.6)岁,平均病程(10.1±2.1)年。临床表现:全部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伴呼吸困难54例,伴发热37例,伴意识障碍16例,伴紫绀49例,下肢水肿51例,肝肿大41例。并发症情况:伴有右心功能衰竭58例,伴心律失常27例,伴肝功能障碍21例,伴营养不良18例,伴肾功能障碍7例,伴冠心病14例,伴消化道出血5例。合并症情况:其中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者71例,合并肺结核者7例,合并高血压者13例,合并糖尿病者9例,合并冠心病者21例,合并支气管扩张者6例。

1.2 方法

所选患者在入院后均先给予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治疗,改善患者氧合情况,从而及时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等,遏制呼吸衰竭所导致的器官功能损伤,同时积极纠正患者体内酸碱、水电解质的紊乱。除此之外,还需对患者实施综合性治疗,主要包括:(1)营养支持。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会因进食少、代谢高等因素造成其机体内的营养缺失,引起患者的免疫功能、呼吸肌肌力、呼吸肌耐力、肺通气量等的下降,从而使得患者发生感染及呼吸衰竭的几率增加,影响患者的预后[2],因此应给予患者实施营养支持治疗,常用药物有氨基酸、脂肪乳、白蛋白等。(2)抗感染治疗。患者因疾病因素会导致机体的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机体受到感染的几率,在用药选择方面应根据患者的病原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3)抗心衰治疗。心力衰竭会导致患者死亡,临床在治疗时,应对患者实施强心剂、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进行治疗,且强心剂的选取应以小剂量、短效药剂为主。

2 结果

经治疗后,本组87例患者中81例痊愈出院,占患者总数的93.10%,其余6例死亡,其中因心力衰竭而导致死亡3例(3.45%),因呼吸衰竭而导致死亡2例(2.30%),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1例(1.15%)。

3 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老年患者临床常见的疾病,同时也是一种导致老年患者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为深入研究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有效临床诊治措施,笔者就本组87例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具有以下特点:(1)老年患者因自身因素及合并症的因素,会使得其对于病原体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弱,因此老年患者一旦发生感染,不仅感染不易控制,还极有可能造成患者发生呼吸衰竭或引起一些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炎症反应[3]。(2)老年患者其全身器官功能均处于衰退过程,这就导致了其自身的代谢能力较差,因此在治疗期间所应用的强心利尿剂及激素等药物可能会造成患者机体内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紊乱。(3)患者临床无典型表现,这与老年患者身体内各个器官功能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衰退及患者因感染所造成的疾病反复发作有关。

关于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病因,有研究显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发病因素[3-4]。本组研究结果显示,87例患者中,71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证明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1)老年患者自身身体较弱,且常常伴有其他系统的疾病,因此很容易受到感染的威胁。目前临床引起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便是G+球菌、G-杆菌,因此在临床实施治疗时,应选取可以兼顾上述两种病原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2)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常常会因各种因素,而导致其机体内的电解质发生紊乱[4],同时老年患者治疗期间的饮食会受到限制,以及强心利尿剂、激素类药物的应用,极有可能导致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的发生,因此在治疗期间应注意维护患者细胞的兴奋性及机体的能力代谢。(3)并发症的治疗。血管扩张剂是一种可以降低患者心脏的负荷、减少心肌损耗的药物,因此该种药物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遏制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症状[5]。此外患者在治疗期间会因慢性的缺氧及受到感染等因素而降低对洋地黄药物的耐受,此时若给予患者实施洋地黄药物,则极有可能造成毒性反应,促使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因此应谨慎应用洋地黄药物。

综上所述,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的多发性疾病,临床应在积极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实施综合合理的治疗措施,这样方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治愈率,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李梅.肺心病51例死亡原因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6(5):26-27.

[2]喻兰芬.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治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5):808.

[3]Almagro P,Barreiro B,Ochoade Echaguen A,et al.Risk factors for hospital read miss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Respiration,2006,73(3):311-317.

[4]杨桂梅,董公芝.肺心痛并低钠血症46例临床分析[J].临床荟萃,2003,18(1):12-13.

慢性疾病的发病原因范文3

关键词:猪;营养代谢病;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9-0022-01

近年来,猪营养代谢疾病时有发生,特别是亚临床型导致的生产性能降低,成为猪群养殖行业经济效益下降的重要原因,对猪群营养代谢病的诊断和治疗关乎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状态。因此,摸清猪营养代谢疾病的基本规律和诊断治疗方案,准确的找到发病原因,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才能保证猪的健康。

1 猪营养代谢病的基本概况

1.1 营养代谢病的特点

营养代谢病是营养紊乱性疾病和代谢紊乱性疾病的总称,是由新陈代谢障碍和营养元素缺失引发的先天性或后天性疾病,这类疾病大多数发病原因都与生产和管理有关。

(1)群发性和地方交流性,在一定范围内通常会出现猪群大面积的患病情况。

(2)发病与生理阶段和生产性能有关,部分中小型养殖场对猪群的健康状况和生产环境缺乏科学管理,忽视猪舍的卫生,造成了代谢障碍的出现。

(3)发病缓慢,病程较长。

(4)无传染性。

(5)某些代谢疾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1.2 发病原因

猪群营养代谢病的产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在养殖过程中不科学的饲养管理造成猪群营养物质摄入缺乏、种类不全、比例不当,会造成猪群免疫力下降而患病;另一方面不同个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不同,由此造成了代谢障碍性疾病,出现大面积的营养代谢病的情况。

2 猪营养代谢病的诊断与治疗

2.1 营养性贫血

当猪群体内铁元素缺乏时,就会影响血红蛋白的产生,造成红细胞数量的减少,表现出的病理特征就是贫血,造成这一病症的主要原因是在日常的饲料中缺乏铁和铜等微量元素。一般在猪群2周龄时发病,表现为精神沉郁、体温较低以及食欲减退等,最典型的病症是可视黏膜苍白,轻度黄染,心跳加速且极度消瘦,营养性贫血的发病十分迅速,在猪群的运动过程中就极有可能发病猝死。

针对这一病症,可在日常的饲料中补充微量元素,保证饲料营养均衡,预防营养性贫血的发生。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妊娠期母猪增加营养配比来防止新生仔猪患病。针对已经患病的猪群则可以通过注射药剂以及灌服铁盐等方式补充铁和铜等微量元素。

2.2 低血糖症

低血糖症是由于血糖降低而引发的一系列糖代谢疾病,饲养管理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猪群受到大肠杆菌病、链球菌病等疫病影响,产生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等症状。低血糖症主要表现为四肢无力、肌肉痉挛、胸腹部浮肿,病猪的反应则更加激烈,比如四肢僵硬,磨牙虚嚼,瞳孔散大,感觉功能减弱,皮肤苍白,体温降低等,患病严重的猪群还可能出现意识丧失昏迷不醒等状况。

针对低血糖症可以通过对病猪注射5%的葡萄糖溶液10~15 mL,每隔3~4 h 1次,连续使用3~5次,对患病猪群进行糖分的补充,增加其血液中的糖分浓度,及时改善饲料并在发现病症后及时作出治疗。

2.3 佝偻病和软骨病

佝偻病和软骨病是典型的慢性骨营养不良的病症,由于在饲养过程中的维生素D缺乏或者先天遗传因素的佝偻病,体内代谢过程中形成大量的醇类物质,与钙反应形成不溶性钙盐,造成机体内的钙元素大量缺失排除体外。佝偻病的临床病症表现在生长发育缓慢、骨骼变形以及骨骼肿胀等特点,软骨病则会表现为跛行和骨质疏松的特点。

佝偻病和软骨病的发生会对猪群的正常生活和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不仅无法正常的站立行走,而且伴随着精神不振以及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会造成猪群并发症的产生。针对这一病症,按照猪发病的日龄以及管理条件、病理过程能够对病症做出快速清晰的诊断,必要时可以结合血液检查以及饲料成分分析等辅助手段,在确定病症后应该及时的补充维生素D和鱼肝油,增加饲料中的钙磷配比,帮助猪群增加钙质和营养。

慢性疾病的发病原因范文4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3年12月, 本院共收治肺部感染患者359例(其中医院获得性肺炎 28例), 死亡38例;其中老年肺部感染216例, 男163例, 女53例, 年龄平均>65岁, 死亡30例, 按发病地点的不同分为:院外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182例, 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34例;全部患者均有胸片、胸部CT或病原学诊断。患者中, 有一种或多种慢性基础性疾病者192例, 其中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61例,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64例, 合并有糖尿病者61例, 充血性心力衰竭占18例, 肿瘤占12例。发病前有明确误吸者75例。临床表现:发热37.5~39.8℃ 178例, 占82.4%;咳嗽、咳痰180例, 占83.3%;气短、呼吸困难67例, 占31.0%;胸闷不适、胸痛138例, 占63.9%;头痛及全身不适112例, 占51.9%;咳嗽、咳痰伴喘息117例, 占54.2%。辅助检查胸部DR或胸部CT阳性体征者191例, 占88.4%。白细胞>10.0×109/L 112例, 占51.8%。痰培养阳性及支原体抗体阳性156例, 占72.2%, 其中细菌性感染96例, 占61.5%, 真菌性感染18例, 占11.5%, 其他病原菌感染42例, 占26.9%, 支原体抗体阳性34例, 占21.8%。按感染类型:气管及支气管感染62例, 占28.7%, 肺炎154例, 占71.3%。

1. 2 治疗方法 治疗方面在抗菌素使用中, 单用一种药物比例为43.0%, 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为48.6%, 三种药物联合使用为8.2%, 四种药物联合使用为0.2%。在本地区最常用的三种联合用药方式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甲硝唑或替硝唑 21例, 头孢哌L-钠舒巴他钠+左氧氟沙星40例, 奈替米星+左氧氟沙星11例。对于同时存在基础性疾病的患者, 在积极控制感染的同时治疗原发病, 并给予加强营养和支持治疗, 如静脉营养或输血浆治疗;并根据病情配合使用支气管解痉药、止咳化痰药, 根据患者情况行雾化吸入、氧气吸入, 神志不清者给予吸痰治疗, 同时防治并发症等治疗。

2 结果

本组治愈131例, 占60.6%;好转47例, 占21.8%;死亡38例, 占17.6%;总结其死亡原因:多脏器功能衰竭9例, 周围性呼吸衰竭17例, 感染性休克7例, 心力衰竭5例。患者中, 87.6%的老年肺部感染的患者同时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基础疾病, 如糖尿病、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肿瘤等, 在本地区以脑血管意外者多见。以咳痰、咳嗽等肺部感染症状为临床表现的约占34.2%, 而以胸闷、气短、食欲差、呕吐等非特异症状发病的病例占有较大比例, 许多脑血管意外卧床患者仅有发热、食欲差、呕吐。经临床检验28.9%的患者能找到明确的病原菌, 其中大部分为混合感染, 约占52.9%。因有较多基础疾病, 且多数患者入院前均有用抗菌素病史, 治疗上联合应用2~3种抗生素的病例数占53.8%。

3 讨论

3. 1 老年肺部感染 据流行病学统计, 在全世界的范围内, 肺部感染一直是老年人健康的一个重大威胁,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老年人肺部感染的发病率约是青年人的10倍[1], 肺部感染者>65岁的老年人占5%以上[2], 存在一种以上基础疾病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因肺部感染而死亡者约占89%[3]。本组病例研究结果显示, 老年人的肺部感染约占同期肺部感染患者总数的60.17%, 病死率约13.89%, 而同期

3. 2 老年肺部感染的易患因素 造成老年人肺部感染的高发, 其重要因素分析如下:①平均年龄>65岁,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的退化, 其肺功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衰退, 肺组织发生退行性变化, 肺泡面积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肺脏结构和功能以及横膈的位置均发生改变, 导致气流流通受限, 呼吸道的纤毛系统清除能力下降等, 这些改变均能降低老年人的咳嗽反射, 使气道净化功能进一步下降从而影响了肺的天然防御机制。老年人的免疫功能降低, 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也逐渐下降, 主要是IgM随年龄而降低。②各种慢性基础疾病, 存在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是老年人肺部感染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本组研究结果发现88.3%的老年肺部感染的患者同时伴有一种或多种慢性基础疾病, 本地区常见的为糖尿病、脑血管意外、肺结核, 这些疾病的存在也影响宿主的防御机制, 导致老年人易患肺部感染。③随着个人年龄的增大, 多数老年人机体抵抗力低下, 成为易感人群, 老年肺部感染的发病临床症状多数不典型, 起病隐匿, 并发症多, 同时存在基础疾病, 导致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功能低下, 使寄生于咽、喉部的致病菌, 容易被吸入到下呼吸道而引起肺部的感染。老年人肺部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老年人肺部感染是导致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3. 3 老年人肺部感染的治疗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在肺部感染病原菌方面的调查结果与国内外的文献报告相近。由于现有技术对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厌氧菌的检测困难, 且老年人肺部感染以混合感染多见, 因此对不能明确病原菌者, 根据临床经验、症状积极用药, 怀疑有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的, 可联合用药;对重症患者的治疗更要选择广谱的抗菌药物, 疗程足够, 对老年卧床患者有吸入史时, 给予抗厌氧菌治疗, 这在老年人肺部感染的治疗中是最常见和重要的。对于老年患者的非特异性临床症状、表现亦不能忽视, 应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如胸部X线摄片、胸部CT检查和细菌学培养, 尤其是胸部CT检查, 能比较准确反应病灶的大小范围, 有助于老年肺部感染的确诊, 以免延误早期治疗。

参考文献

[1] Lieberman D, Lieberman D.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the elderly: A practical guide to treatment. Drug Aging, 2000, 17(2):93-105.

[2] Fein AM. Pneumonia in the elderly:overview of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approaches.Clin infect Dis, 1999, 28(4):726-729.

慢性疾病的发病原因范文5

其实,肾脏病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多种病因和多种发病机制引起的。疾病起始于肾脏本身称为原发性肾病,如果肾病是全身系统性疾病的一部分则称为继发性肾病。

急性肾炎为急性起病,病程一般在3个月内,以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表现,并可有一过性氮质血症。多见于链球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后,多在感染后1~4周发病。预后良好。

急进性肾炎临床起病过程和表现类似急性肾炎,但起病急,病情重,进展迅速,肾功能急剧转坏,早期出现少尿性肾功能衰竭。常于数周至数月内发展成肾衰竭,需要肾脏替代治疗。

慢性肾炎病程一般在3个月以上,病情迁延、病变进展缓慢、最终将发展成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组肾脏疾病。临床以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损害为基本表现,但由于疾病病理类型和病期不同,它们的主要表现各异,预后也不同。

肾病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三高一低”,即大量蛋白尿(>3.5克/24小时)、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克/升)、明显水肿和高脂血症。只要具备前两条,诊断即可成立。

隐匿性肾小球疾病是以无症状蛋白尿(尿蛋白量<1克/24小时,以白蛋白为主)和(或)单纯性血尿(持续或间断镜下血尿,并偶见肉眼血尿,其性质为肾小球源性)为临床表现的一组肾小球疾病。患者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

在继发性肾脏病中,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是老年肾脏病的常见原因。过敏性紫癜、慢性乙肝、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青壮年及育龄期妇女),其临床表现多样,可有水肿、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损害等。所以,我们在治疗这些全身性疾病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尿液和肾功能检查。反过来,在检查肾病的同时,也切记排除继发因素。

慢性疾病的发病原因范文6

郑州市儿童医院急诊科,河南郑州 450053

[摘要] 目的 探究肾功能不全患儿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期间在该院收治的50例儿童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对50例患儿的病因、临床特点,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①在50例儿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获得性肾小球疾病33例,占66%。先天性肾脏畸形12例,占24%。②儿童慢性肾功能不全主要临床表现为肾性贫血、高血压、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生长发育迟缓和感染等。③5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儿均有贫血,血红蛋白与血肌酐呈负相关关系[结论过于笼统,没有针对结果。 结论 小儿肾功能不全以获得性肾小球为主要发病原因,肾功能减退越明显,贫血越重。临床上慢性肾脏疾病患儿如出现持续性贫血时应警惕发生肾功能不全的可能,可借助于贫血的程度帮助估计肾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尽早治疗,提高生存质量。

[

关键词 ] 慢性肾功能不全;儿童;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6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4(c)-0013-03

[作者简介] 梁冰红(1981.1-),女,河南濮阳人,硕士,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从事临床儿科工作。

肾功能不全分为急性肾功能不全和慢性肾功能不全。其中急性肾功能不全是指短时间内肾脏迅速丧失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而出现的临床症侯群,可伴或不伴少尿、无尿[1-2]。慢性肾功能不全(CRI)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慢性持久性肾功能减退[3-4]。它是代谢性废物在在体内潴留,呈现全身多系统损失的临床综合征,因具有病情重、预后差等特点,已引起临床研究中的高度重视[5]。儿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率相对来说较为少见,该院住院儿童的发生比率为2.02%,占肾脏住院疾病的1.99%,这与文献报道中的结果基本一致[6]。掌握儿童肾功能不全的病因构成和临床特点,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对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肾功能不全患儿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现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期间在该院收治的50例儿童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该院收治的50例儿童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30例,女性患儿20例,男女患儿比为3:2;年龄在0~15岁之间,平均年龄10.12岁。确诊前病程为5 d~9年,平均4.68年。所有患儿的肾功能均符合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7-8]。

1.2 分析方法

详细询问相关病史和体格检查,常规作血常规、尿常规、尿比重、生化系列、血尿素氮/肌酐比值、血气分析、免疫球蛋白、补体C3、肝炎系列、抗核抗体和肾脏B超等检查。监测血压、尿量、体重的变化。

2 结果

2.1 病因构成

在50例儿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获得性肾小球疾病33例,占66%。先天性肾脏畸形12例,占24%,遗传性肾病4例,占8%,畸胎瘤1例,占2%。

2.2 临床特点

2.2.1 临床表现 该次研究的50例儿童慢性肾功能不全患儿出现贫血50例,占100%,高血压25例,占50%,生长发育落后28例,占56%,消化道症状19例,占38%,夜尿增多13例,占26%,水肿26例,占52%,尿失禁5例,占10%,代谢性酸中毒28例,占56%,电解质紊乱40例,占80%。同时部分患儿还表现出了抽搐、心包炎、粘膜出血、肺炎、皮肤瘙痒等症状。见表1。

2.2.2 首诊症状 该次研究的50例儿童慢性肾功能不全患儿的首诊症状表现为浮肿、少尿24例,占48%,尿失禁4例,占8%,部分患儿有血尿、遗尿,其中有20例患儿为以肾外表现为初诊原因,以贫血最多为11例,占到22%,少数患儿以矮小、多饮多尿、抽搐、头昏、头痛发热、咳嗽、腹痛等为首诊原因。见表2。

2.3 肾功能分期与贫血的关系

该次研究着重分析了肾功能分期与贫血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50例儿童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中,患儿血肌酐平均625.01 umol/L。其中肾功能不全代偿期5例,占10%,血肌酐平均142.65 umol/L;肾功能不全失代失期15例,占30%,血肌酐平均259.99 umol/L;肾功能衰竭期10例,占20%,血肌酐平均515.19 umol/L;肾衰竭终末期20例,占40%,血肌酐平均1079.89 umol/L。该次研究的50例儿童慢性肾功能不全患儿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贫血,贫血程度随着患儿病情的发展表现出进行性加重,血肌酐与血红蛋白呈直线负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25直线,P<0.01),见表3、4。

3 讨论

在儿童肾内科疾病中,肾功能不全属于重危状态,通常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比率要高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CRI)的发病比率在儿童身上相对少见。该次的研究50例儿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获得性肾小球疾病33例,占66%。表明小儿肾功能不全以获得性肾小球为主要发病原因。在杜娟、沈颖等人[9]的文献报道中发现,获得性肾小球的发病例占到65%左右,与该文的研究报道结果相一致。在他们的研究报道中还统计了近6年的儿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原因,结果显示获得性肾小球的发病比例在逐年降低,先天性及遗传性肾病比例在逐年增多,但获得性肾小球仍是主要的发病原因。

从该次的研究来看,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表现为小儿生长发育速度降低、高血压、贫血、体内电解质紊乱(包括Na、K、Ca、P电解质代谢异常)等。不过由于CRI疾病影响了小儿的肾功能,而肾功能的代偿能力也会让该疾病不易被检测出来,容易造成误诊、漏诊等现象,这也对小儿的身体健康状况产生了威胁。在小儿疾病的临床表现上,贫血、小儿生长发育速度降低呼吸道感染等是较为常见的病症,如果该小儿没有确定了肾脏功能性疾病的临床病史,就会收治在内科、血液科等,影响小儿CRI病症的正常诊断和治疗。因此,在小儿临床表现为上述症状时,即使没有过往肾脏功能性疾病的记录,临床治疗也应该加强重视,通过检查血常规、肾脏功能等来再次确诊小儿的疾病,以免错过CRI最佳的治疗时间。即使进行积极的综合治疗,多数迁延至成人阶段,也是导致成人肾功能不全增多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儿童期间有效和及早地治愈各类肾小球疾病,意义重大。

慢性肾功能疾病在小儿临床表现中较为常见的就是肾性贫血,结合相关的研究报道[10-11],患有慢性肾功能的小儿患者在林场表现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一般来说,肾功能的减退会加重贫血的程度,也正是这一原因CRI的临床表现中贫血较为常见。贫血的发生机制主要是肾功能减退,导致了促红细胞素的生成量降低,从而导致了继发性出血。因此,在临床表现上有贫血症状时,除了已经确诊的其他原因贫血,更应该警惕为肾性贫血,对小儿贫血患者进行相关检查,通过检查结果来确诊是否为CRI,在确诊之后也能根据检查结果判断CRI病情的严重程度。

综上所述,小儿肾功能不全以获得性肾小球为主要发病原因,肾功能减退越明显,贫血越重。临床上慢性肾脏疾病患儿如出现持续性贫血时应警惕发生肾功能不全的可能,可借助于贫血的程度帮助估计肾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尽早治疗,提高生存质量。慢性肾功能不全则以原发性慢性肾炎为主,特点为起病隐匿,进行性加重,至确诊为时已晚,内科保守治疗已无太大意义。所以在肾脏疾病临床不仅要定期作尿常规,还应定期作肾脏B超检查,特别是儿童,观察肾脏体积是否与年龄同步,以达到对慢性化发展倾向的及时了解,相关的治疗研究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完善。

[

参考文献]

[1] 李大凤,姜锦林,朱亚莉,等.肾功不全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3):652-653,656.

[2] 陈龙峰,林少荣.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水平分析[J].吉林医学,2014(8):1660-1662.

[3] 叶亚飞.575例儿童肾脏疾病临床与病理分析[D].郑州:郑州大学,2013.

[4] 张晓芬,贾俊亚.儿童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压水平与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4):49-51.

[5] 孙利.慢性肾功能不全51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24):142-143.

[6] 姜明霞,夏正坤,王敏.儿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营养评估和营养治疗进展[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2(6):379-381,384.

[7] 钟朝霞.小儿慢性肾功能衰竭68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外医疗,2011(12):108.

[8] 罗娟.小儿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分析[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0.

[9] 杜娟,沈颖.儿童慢性肾衰竭多因素Cox生存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0(4):347-353.

[10] 刘辉,陈志刚,张俊彪,等.3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诊疗术后分析[J].医学信息:内·外科版,2009(11):97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