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

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范文1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趋势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初中川教版教材共六册,分别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中国历史八年级上下册、世界历史九年级上下册。教材编写的特点是:采用主题式体例,以时序为线,以单元(学习主题)为一级标题。这种突出时序的编写体例有利于学生梳理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突出学科知识。

高中岳麓版教材分必修本和选修本,其中必修本是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的必考教材,必修本分三册: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必修本编写的特点是:以模块为基本框架,以专题为基本单元,以中西合编的专题史体例进行编写。这种突出专题史的编写体例有利于学生梳理专题史发展脉络,突出学科能力。

初中通史知识是高中专题史的基础,高中专题史是初中通史知识的深化,如果没有初中通史知识作为基础,直接会影响到高中专题史学习。但是,如果初中教材与高中教材就同一知识的表述不同,也会影响到高中教材的理解,甚至会使学生出现史实混乱不清的情况。下面就笔者在教学中遇到的后一种类似情况谈谈。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时间表述不一致

2012年12月第2版的川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07页第18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向》的第一子目“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中写到“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出现了新的变化。由于现代高新科技发展迅猛,信息化、知识化速度加快,使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市场经济席卷全球,跨过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资本流动、资源配置、经济贸易以及经营管理等经济活动,冲破了国与国之间的界线,出现了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的大趋势。”

2013年12月第3版第12次印刷的岳麓版必修(Ⅱ)第115页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的第一子目“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中写到“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从隔绝走向交流,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起源问题,学术界存在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伴随资本主义的出现发展而兴起发展,已经存在发展数百年了。或是认为全球化起源于15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从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之时,全球化已经开始了”。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才开始。表现在资本流通和金融工具种类多,被纳入世界市场的独立国家更多,世界经济范围更广阔,交通、通讯、信息、成本锐减,各国在科技、生产、资本、市场的相互依赖日益增强。

笔者认为经济全球化开始于何时要从经济全球化定义说起。经济全球化的定义也存在几种不同观点。观点一:经济全球化是指货物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速度提高的过程。根据观点一的定义,经济全球化开始于15、16世纪的新航路开辟。观点二: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和扩大、跨国投资的增加、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体化、信息交流日趋快捷、生产活动的全球化和生产要素的全配置,形成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经济。根据观点二的定义,经济全球化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的普遍建立。

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时间表述不一致

川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12页第19课《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第一子目“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中写到“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美苏对峙和争霸的两极格局崩溃,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的力量不断增强,‘一超多强’的局面初步形成,世界格局出现向多极化(the multipolarization)发展的趋势。”

2013年8月第3版第9次印刷的岳麓版必修(Ⅰ)第110页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从二战后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史实得出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开始从两极格局对立走向多极化。

关于多极化趋势出现时间的争论,国内外学界政界主要是对60、70年代西欧和日本崛起是否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这一问题看法不同。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二战后初期由于战争所遭受的损失与接踵而来的冷战的压力一起迫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美苏两极格局出现。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世界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而是有美国、西欧、苏联、中国、日本等“五极”。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郭宪纲认为:世界多极化孕育于冷战时期的两极格局。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欧洲和日本已在经济上开始对美国构成了挑战。从经济的角度衡量,世界已开始从两极转向多极。但从综合实力上看,这时美苏仍是两大主要力量,中国、西欧和日本虽实力上升,但与美苏相比,综合国力相距尚远,不能成为一极。国际格局仍是两极框架,世界多极化尚处于萌芽状态。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了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进入了一极或一超多强的格局。此时,世界多极化虽有发展,但各力量间仍很不平衡。

川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12页注释处对“多极化趋势”解释是“意味着世界上存在多个对世界政治、经济具有重要影响的力量中心,表明世界是由多种力量、多种社会制度、多种发展模式和多种价值观构成的。”根据这一解释,从对世界经济影响的角度看,多极化趋势出现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从对世界政治影响的角度看,多极化趋势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后。

关于经济全球化开始的时间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时间这两个问题,学术界的不同观点与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关,没有正误之分。但是从新课标中学教材的衔接性和中学生学习的连贯性来看,初高中教材对重要史实的表述应该保持一致性,如果史实表述出现不一致,会给中学生带来学习上的混淆,尤其对于初中知识掌握得越牢固的同学越容易出错,也会影响高中教学的可信度。因此,建议初中教材编者们在教材编写时能结合高中教材的内容,尽量避免出现初高中教材表述不一的观点,使中学历史教学保持前后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有利于高中历史教学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慎之《全球化与中国文化》,《太平洋学报》1994年第2期

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范文2

在科技与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也不断的在发展,而这个时候,知识产权问题也成为了人们日益关心的话题,而在国际上的竞争最终也只是知识产权的竞争,作为以国际贸易为主要形式的知识产权问题也成为了各国保护的问题,它始终是处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的,在企业单位的保护及拓展市场都是关键性的所在,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中国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问题也开始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但它并不仅仅只关系到国内经济展,还联系着国际之间的正常贸易往来,所以它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保护

在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下,知识产权问题早已成为了国际之间贸易往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自身的地域性,无型性和复制性,与传统的货物贸易不同,知识产权在经济全球的背景下国际之间的贸易往来中无法得到切实的保护。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有效地对国内企业的合法利益进行保护,这就需要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对知识产权问题的了解,并且有关部门建立和增强知识产权问题的法律体系,让民众们充分的意识到知识产权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1]。

一、我国知识产权问题出现的弊端

(一)对知识产权问题的保护意识不够

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与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单位对自己的成绩并不特别重视,在取得的科技成果研发上的专利申请也少之又少,甚至仅有百分之十左右,这样会导致我国企业的科技成果被国外的企业所抢注的现象时有发生。因为,我国缺少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再加上我国对于知识产权的体制也不完善,还有就是国内的企业并没有意识到知识产权的价值所在。但随着现代的发展,知识产权问题国内的企业单位也意识到了其自身的重要性,大部分企业也在对知识产权进行着整改。国家有关部门要做的不仅仅要完善知识产权问题的相关机制,更要保护好国内企业的切实知识产权利益[2]。

(二)缺乏相关的人才

目前在我国国内并未设置专门针对知识产权的问题机构,所以管理这方面的人员的负担会特别的重,而且很多都不是这方面专业人才。面对这样的情况,就会时常出现我国对外贸易的诸多问题,在面对专业知识占全的问题上,我国的企业单位难以在有效地时间里寻求到国家的帮助,再加上知识产权问题的专业人才不足,企业内并未设立有关这方面的部门。因此,当企业面对这方面的诉讼时,往往会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这就回事企业消极的应诉。

(三)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政府部门应该要对知识产权问题的法律法规上进行完善,应跟上世界的脚步,现有的法律中对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一些漏洞。此时,有些国外的企业会利用这方面的漏洞进行垄断,另一方面,由于国内自身法律的不健全,很多国内企业由于这方面问题与国外发生纠纷的话是很不占优势的,也无法利用相关法律来有效及时的对自身合法利益进行保护,这样就会导致了国外企业对国内企业的经济垄断,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

二、切实有效地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的策略

(一)国家对知识产权问题的保护策略

第一,国家应提供资金与技术上的支持,制定相关的保护策略,要提高对科技的研发和知识产权问题的重视,最大限度的保护知识产权问题,营造出良好的知识产权问题的氛围,为我国企业在这方面的问题上增添动力,还应提高奖励制度,为我国这方面的人才增加平台和展现的机会,引起一些企业的积极响应。第二,国家相关部门要对知识产权问题的法律机制进行完善,法律的制定一般是被相关立法者认识到才会被实施制定,在经济全球化的驱动下,国际上的经济情况日益紧张,国内知识产权问题的漏洞也被他国所利用,成为了国外企业的利器,所以,国家不仅仅要对科技创新重视,还应对知识产权问题加以重视。第三,要加大对这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企业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专业人,对人才的正确运用能使企业保持者市场的竞争力。但现在大量的人才都被国外的企业发掘,导致国内企业单位人才的匮乏,如果国内的企业继续对人才不加以重用,将会导致其在市场经济地位的降低,所以,国内企业应该要做的就是充分的对人下加以利用,侧重培养知识产权专业的人才。第四,根据国家自身的特点进行对知识产权问题的完善,每个国家的历史不同发展趋势也就不同,而在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上,国家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同时,不要忘记突出自身的特点。

(二)企业要开展知识产权问题的保护

企业应切实加强知识产权问题的具体策略,第一步,可以建立相关的知识产权数据网,使科技研发技术与相关信息结合起来,让相关人员进行探索与分析,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力,但要注意对资源的节约和利用,促进产业的经济发展。企业还应提高对科技的创新,加大对知识产权问题的保护力度,设立相关部门专门负责,这样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的能力,激发起企业的无限潜能。保护问题在国际上越来越被重视,我国也应跟上世界的脚步,进一步对知识产权问题进行保护,完善法律机制,最大程度的避免国内企业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的损失,并对知识产权这把双刃剑合理的利用起来。国家的有关部门号可以加大对知识产权问题的宣传,来提高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对知识产权问题的意识,进一步提高我国知识产权问题的合法保护,尽全力的弥补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的不足,来保护国内企业的合法权益,使国内企业在与国外企业进行诉讼时能够积极地应对,并保证自身的知识产权利益,进而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经济地位。只要国家对知识产权问题进行强化,就可以达到维护企业合法利益的目的。

作者:杨永富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范文3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发展中国家 对外贸易

经济全球化,是指资本、信息、技术、劳动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配置、重组的过程,是生产、投资、金融、贸易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相互竞争和制约的趋势。在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21世纪,在全球化影响下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战将不可避免。因此,应及时把握迈向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调整其经济发展战略,采取符合国情的应对措施,促进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作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参与者其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

(一)发展中国家进出口增速快于全球平均水平,也高于自身的经济增长水平

在20世纪80年代的债务危机中,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曾急剧下降,商品出口额的年均增长率不到2%。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国际贸易的程度加深,进出口增速明显加快,一是自身的出口增速高于进口增速,二是其进出口增速均高于世界贸易的平均扩张速度,在世界货物贸易中所占份额明显提高。

(二)发展中国家的情况良莠不齐,发展情况很不平衡

由于发展中国家不是一个均质的群体,不仅国家或地区的数目众多,而且在人口密度、自然资源状况、工业发展水平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方面参差不齐,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造成各地区贸易发展状况很不平衡,少数国家占据了本地区对外贸易的绝大比例。

作为一个整体,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在提高,但最不发达国家出口占全球出口总额的比重却从50年代的3%下降到80年代初的约0.5%。

(三)发展中国家出口构成的变化成为支持贸易增长的主要因素

贸易结构状况是影响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许多研究所表明,发展中国家不同群体的贸易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贸易结构,即它们的出口主要是制成品,还是初级产品和食品。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出口状况有所改善,这主要归因于制成品贸易的增长,如高科技产品及低技能密集型产品,出口收入的80%来自制成品,其制成品出口在世界制成品出口中的份额上升,

(四)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发展滞后

服务业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部分。与货物贸易相比,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就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看,服务贸易结构的变化与世界服务贸易结构的变化基本一致,但总体看,其服务贸易主要依靠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业,而具备广阔前景的新兴服务贸易主要被发达国家占据。

二、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带来的机遇

发展中国家利用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使贸易投资自由化。获得过去难以得到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资本、市场、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实现经济“赶超梦想”。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分工大发展、产业大转移、资本大流动和技术大外溢,对于弥补发展中国家国内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缺口,实现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整个经济起飞都是非常有利的。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资的条件和机会,吸引外资规模的扩大无疑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资金短缺问题。通过吸引外商投资,营造开放的竞争环境,国内企业在学习和借鉴中增强了竞争实力。同时,通过开展跨国经营,一大批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

第二,经济全球化带动了世界范围内经济与技术开发区以及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等多种形式自由经济区的发展。各类经济区达230多个,遍及世界70多个国家,且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不仅成为吸引外资的“载体”,而且对解决这些国家的就业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三,经济全球化使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步伐加大。既要继续引进发达国家技术比较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增加国内就业,扩大出口,完成工业化进程:又要利用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机会,加大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学习,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特别要在某些关键环节上占据优势地位,抢占未来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加速国内现代化进程。

第四,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其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逐渐增强。跨国公司是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也是跨国投资的主要载体。但发展中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很少。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发展中国家有些跨国公司发展甚为迅速,已从贸易活动深入到国际生产领域和高科技领域,并开始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向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提出了挑战。

(二)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带来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柄“双刃剑”,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除了少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东亚部分国家和地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被动参与者,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边缘化”地位。他们面临的更多的是挑战和风险。

第一,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随着全球贸易和全球生产体系的迅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及其资本的不断扩张,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不断增大。

第二,经济全球化下的金融全球化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金融风险和经济冲击。发展中国家在金融体制不完善和金融监管能力不强的情况下盲目开放国内金融市场,放松金融管制,削弱了政府宏观金融调控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影响凸现,对其金融市场造成不小的冲击。

第三,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时,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尴尬的局面。一方面。他们要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却被发达国家指责为破坏环境的对象。实际上,发达国家已经超越了工业化发展阶段,应对已形成的环境污染结果负责。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将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以及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三、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政策选择

在充分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之后,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更为重要的问题是:面对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各国又该如何做出自己的战略选择。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巨大挑战,作为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快国内制度的改革和建设,提升国际分工地位,优化产业和贸易结构

无论是在经济全球化中逐利,还是为最终推动整体经济发展,制度改革都是必要的。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制度变革的方向是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法律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等。由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整体处于劣势,故完全以市场为导向的制度安排,显然不适合处于变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国内经济。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竞争优势的概念不仅由企业竞争力体现,而且涉及整个国家的方方面面,是需要动员各个领域的力量才能完成的行为,必须有政府有关部门的组织和配合。政府必须从宏观上对如何发挥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进行研究。制定政策,并加以规划和指导。

(二)树立全球化发展战略,积极培育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也是国际竞争重要的组织形式。所以,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的迫切任务之一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引导和扶持有竞争力的企业组建大型跨国公司。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开展竞争。通过培育和壮大本国的跨国公司,以全世界为市场来安排投资、开发、生产、销售,并给予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以获取全球化的最大利益。经过跨国公司的国外直接投资行为,把对国内市场的消极保护转变为对全球市场的积极参与,并据此分享经济全球化中国际分工专业化、精细化所带来的利益。

(三)充分利用“后发优势”,走科技创新之路,从比较优势走向竞争优势

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国际生产关系中仍占主导地位,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极不利的位置。发达国家利用其垄断优势,提高工业制成品价格,压低初级产品价格。使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为改善贸易条件,实现科技进步:首先,发展中国家要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减少科技进步的成本。所谓后发优势,是指因为落后而具有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应该重视利用后发优势。合理引进技术、利用外资来实现跳远式的发展,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其次,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一系列挑战,发展中国家只有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做到将外贸增长方式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还要充分发挥固有的静态比较优势和发掘动态的竞争优势。

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范文4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的主流看法为,目前世界范围内展开的经济全球化实质就是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经济化。他们主张在世界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充分发挥价格和利润在市场中的作用,建立一种完全竞争的市场模式,而经济全球化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使各种生产要素或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从而实现生产要素或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优配置。广大发展中国家则从自己的国际利益出发,对于经济全球化提出了自己的解释。他们认为目前正在进行的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先导和主体的,其实质就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全球化以及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与交换关系全球化。这是一场有利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国际经济秩序全球化,其受益者主要是美国和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2.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看,发展中国家只是被动地卷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而不是经济全球化的发起者和推动者。从目前经济全球化的状况看,发展中国家始终处于弱势状态,不占主导地位,更不是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并且这种关系在21世纪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不会发生变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生产一体化、市场世界化、贸易投资自由化以及资本流动国家化打破了民族国家的固有界限,使世界各国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整体。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高科技手段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使国际经济全球化或者一体化进程加快。在当今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够脱离世界经济而独立发展,自行运转。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整个世界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3.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对于他们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经济领域,跨人了政治、道德、文化等领域。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来看,经济全球化不仅仅是经济利益和经济关系,而且涉及更为复杂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等领域的冲突。

二、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带来的积极影响

1.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提供了机遇。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外贸结构的优化,从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推进本国的工业化与现代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2.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外资的进入对于发展中国家加强基础建设和基础工业的建设,提高有关部门的效益,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起着积极的作用。

3.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发挥比较优势,开展对外贸易。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及贸易壁垒不断下降,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对外贸易。

4.有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的体制改革。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与国际市场规则接轨,将会推动发展中国家引进、学习、借鉴外国的管理经验,结合本国实际进行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从而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内部体制改革。

三、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1.经济全球化极大地增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不稳定性。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范围内的各国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不少国家的对外贸易依赖度已经超过30%,个别国家则达到了50%一60%。在这种环境下,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和不可避免的事情。自9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账户的逐渐开放,不少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都受到了严重的挑战。1997年泰国的汇率危机很快就传染到整个东南亚地区以及韩国和日本,从而形成严重的地区金融危机,随后又波及俄罗斯以及整个拉美地区,形成了事实上的全球性金融震荡。国际游资的存在肯定是全球经济不稳定的重要归根源之一。自60年代起,尽管各国的经济学家一直在探索对国际游资的监管方法,许多深受游资之苦的国家也曾努力加强资本管制。但总体而言,这些探索和努力的收效并不明显。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在全球经济、贸易迅速一体化的情况下,资本管制的有效性正在不断下降,国际游资可以利用各种渠道方便地绕过或躲避资本管制。因此,发展中国家国内经济稳定与否,就不仅取决于国内因素,而且受到国际因素的巨大影响。

2.经济全球化使得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发达国家和利益集团集中,加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竞争创造了效率,同时使得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发达国家和利益集团集中,导致贫富差距的加大。造成这种差距扩大的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两个因素不容忽视。其一,是经济全球化的利益分配不均衡。虽然几乎所有参与全球化过程的国家在不同程度上从中受益,但并不意味着利益均沾。因为事实上,作为资本和先进技术的主要拥有者,发达国家总是处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这种相对优势使它们在价格制定方面具有主导权,不可避免地会使它们在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交换时获得更多的利益。其二,是名义汇率下降导致的国民生产总值名义值的减少。在过去10多年里,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名义汇率出现了不少程度的下降。在一些发生危机的国家,货币的名义贬值自然使国民生产总值的名誉值减少。况且,由名义贬值引起的实际贬值又将导致贸易条件的恶化,进而在国际交换中付出更大的代价。3.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被削弱。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别是在财税和货币政策方面)的独立性,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这种考验大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种是经济的主动让渡。从关贸总协定(现为世界贸易组织)的历次减税和贸易自由化谈判,到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为了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被迫进行的经济调整,都是一定程度上的主动让渡。总体而言,这种让渡对于有关国家来说是有利的,因为它们能够从中得到期望的各种回报。另一种是跨国私人经济力量对经济的侵蚀。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跨国公司。由于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很少会同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目标完全一致,因而它们对于东道国的许多政策措施经常会表现出一种本能的抵抗和规避。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在汇率动荡时期,跨国企业常常是大规模货币投机的主要责任者。显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量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4.环境退化与经济全球化同步。经济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也让人感到不安和对未来信心不足。虽然我们不能把环境恶化的责任简单地推到全球化头上,然而,正是在这个全球化时代,“家园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市场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建立在过度消耗资源基础上的市场扩张、城市化、财富的不合理分配、富者的过度消费及其消费模式的“传染”、“普及”效应,是地球环境退化和恶化的主因。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世界劳动分工和布局的大转移,发达国家已专注于高附加值的非污染的知识产业,而发展中国家则成了工业制成品和资源密集实物产品的主要产地,成了全球环境代价的主要承受者。许多发达国家和全球性公司不但没有为地球环境恶化承担更多责任,反而自私地推卸责任。这就使得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变得日益尖锐。

四、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措施

1.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加强联合自强的趋势。目前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主导地位,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力量薄弱,单个发展中国家根本就不具备同发达国家相抗衡的能力。要想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利益,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团结一致,开展“南南合作”,推动“南北对话”。

并且在地域相同或情况相似的国家中,实行地区经济一体化,彼此开放市场,共同抵御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并探寻经济发展的出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家的联合自强也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亚、非、拉广大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建立了许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如东南亚的东盟,中东的海湾合作委员会,非洲的“西非经济和货币联盟”、“东南部非洲共同市场”、“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非加太集团,南美的“共同市场”等,都显示出了很强的生命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当中给了发达国家有力的回击。为了有效维护自身利益,发展中国家要敢于、善于对现存的不合理国际经济旧秩序进行有理、有利和有力的斗争,迫使发达国家在制定全球化规则时更多地考虑发展中国家利益,削减发展中国家债务,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和技术。

2.维护国家经济,保证经济安全。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增强综合国力是发展中国家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其中最主要的是坚持扩大开放,努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还要在加速本国科技进步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变不合理的国际产业分工结构。发展中国家应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提高对外开放程度,降低对外依赖程度。应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拓展更加广阔的经济活动圈。与此同时,要注意防范经济的对外依赖性,消除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的隐患。发展中国家还应进一步积极参加国际性经济组织或参与它们的活动,争取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发言权和世界经济规则的制定权。

3.大力推进国内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从根本上看,经济全球化是一场发达国家主导的,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调整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发达国家之间,通过跨国公司相互交叉投资、企业兼并,在更大规模上配置资源、开拓市场、更新技术从而实现发达国家间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升级。另一种是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把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发达国家越来越倾向于控制某一产业的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关键环节,而把一些无关紧要的劳动和资源密集的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当前,发展中国家大多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但这种升级又不可避免地受到发展中国家两大历史任务——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影响与制约。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处理世界范围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内产业升级的关系时,必须注意立足现实与着眼未来的有机统一。既要继续引进发达国家技术比较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增加国内就业,扩大出口,完成工业化进程,又要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机会,加大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引进、学习,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要在某些关键环节上占据优势,抢占未来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加速国内现代化进程。

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范文5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国际金融业 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呈现出各国经济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趋势,特别是在发生美债、欧债危机的今天,这种全球竞争下的相互救援显得更加重要。由20世纪90 年代以来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内容广为人知,中国加入WTO,标志着我国经济将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的大潮。直面经济全球化中的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将有助于我们对国际经济市场的进一步的洞悉和了解。

一、经济全球化及其内涵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兴产业革命形成的一种全球性市场、资本、贸易、技术、金融,信息的相互依存的网络。具体包括企业全球化、资本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技术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等。高新技术引起的产业革命和冷战后当代世界经济的结构变化是“全球化”的根源。市场理念的扩张是“全球化”的内在动力。新产业革命,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 、市场理念的扩张三者相互作用,相互融合,推进了90年代后的“全球化”进程,新世纪的到来,信息经济与网络经济的结合把经济“全球化”推向了新的发展峰巅。

(一)信息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前提

由于电脑、电话、电视、电传、电子网络技术等信息手段的广泛应用和普及,现代通信成本的持续下降,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基础。由于“全球化”以信息全球化为前提,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产业革命)的兴起地域,因此,其与21世纪新提出的世界经济一体化相对有所区别。

(二)企业主体是全球化的基础

在“全球化”的时代,生产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企业把工业化国家的先进技术水平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有利的成本结构结合起来,把生产基地建在距离原料产地、销售市场最近、劳动力成本最低、生产力水平最高、基础设施最好、税率最低的地区,使资本增值的产业链延伸空间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并使其得到了全方位改善,以期实现利润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三)资本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

资本全球化其本意并非指原始积累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从90年代的发达国家“资本外逃”和资本跨国流动,到21世纪发达国家的资本智力化和资本运营。受资本追求最大利润化的本质驱动,为逃避原所在国日益上涨的成本与税负,资本转移和外流现象日益普遍。

二、经济全球化的表征

(一)国际贸易的日趋紧密,将大大促进各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的提高,且进一步加速国际经济格局的分工。近年来,世界经济年均增长受美债,欧债的多米若骨牌效应直接影响着全球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源动力。其表现在:一是科技知识迅猛增长;二是科学技术发展面向未来;三是科技发展综合化;四是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相结合。世界贸易总额将超过10万亿美元的同时,技术、技术密集型产品将占主导地位;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平台将逐步成为对外多边贸易的连接方式,从而引起世界贸易格局分布的重大变革。

(二)开展国际互动式直接投资也将有突破性的发展。将在几年内从目前数万亿美元的水平达到几十万亿美元。金砖五国已成为即欧美发达国家之后对外投资的新兴经济体,资本流向发展中国家投资的比例快速增加。

(三)跨国并购、重组已成为各国对外实施资源重组的重要平台。

(四)后金融时代的到来,为经济全球发展的联动性提供了契机。如从次贷危机引起了美国华尔街风暴,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后金融危机时代。这个过程发展似多美若骨牌,规模之大,影响至深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总的说,可以划成三个内容:第一是债务危机,借了住房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引起的问题。第二是流动性的危机。这些金融机构由于债务危机导致的一些有关金融机构不能够及时有一个足够的流动性对付债权人变现的要求。第三是信用危机。就是说,人们对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资金融通活动产生疑虑,形成了波及全球的危机。总而言之,通货紧缩、经济衰退、失业、金融危机等都可能引发成为全球问题。由于中国资本项目仍未完全开放,危机传染的风险受到一定的限制,但震撼国际金融市场的次贷危机以及欧债危机已警钟长鸣,启示愈甚。这也更显示出国际金融在危机传染机制中的新特点。

(五)随着G20会议的召开,气候变暖,保护地球和环境,将更为成为各国关心和重视的重要内容。诸如公海海洋、太空、南北极等处的财富的开发和应用都将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六)世界经济的大变局是发展中国家提高了自身话语权,国际性经济组织的权威性和职能日益加强。维护全球经济的行为准则将在各国、各集团维护各自利益的斗争中不断得到更正和确定。

三、金融全球化将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内容

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范文6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商务英语人才;发展规划

商业英语一般指在商务活动中使用的英语,通俗地说就是把商务活动中的专业术语用英语表达出来以便商务活动的进行。商务英语有着特殊的社会功能,在国际贸易往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商务英语不仅涉及商务活动中财务、市场、金融商务保险以及商务法律等,还涉及了英语语言中单词、句子的特殊用法和写法。因此,商务英语对人才的要求很高。英语在国际上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语言,所以商务英语在国际交流和贸易往来中也被认作是官方语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间文化交流和全球贸易合作不断推进,商务英语在各国的贸易合作中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商务英语人才发展的现状

面对合作和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趋势,商务英语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在国际上的地位。商务英语人才炙手可热且需求量大,但我国此类人才供给十分有限,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变化很快,市场上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能力要求也很多。据报道,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商务英语人才的缺口达到180万,68.8%的中国企业缺少涉外商务人才。2015年,全国范围内对企业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上的调查显示,目前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并且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很高。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数量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日常英语交流;②英语写作;③实用口译、笔译;④国际贸易操作;⑤英美文化常识;⑥商务英语阅读;⑦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操作。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能力要求很高,其不仅对英语交流能力、写作翻译能力、贸易平台操作能力等有需求,还对商务英语人才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身体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等的要求也较高。然而,我国目前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存在很多问题,导致人才培养效率不高,商务英语人才供不应求。首先,商务英语专业性不够完善。很多院校的商务英语被当成英语专业,且在商务英语的学习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和书面知识的学习,忽略了日常实践的应用,造成很多人在实际工作时不能将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工作中。在商务英语的学习中太过注重商务和英语方面的学习,没有学习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其次,商务英语缺乏优秀的教师和优质的教学资源。我国目前还没有专业的商务英语院校,对商务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也不高。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味地依赖于教材内容,教学资源比较单一,且质量不高。同时,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很多都是年轻教师,这些教师大多没有应用商务英语的实践经验。因此,教师教给学生的只是理论知识,导致商务英语的学生应用能力差。

二、商务英语人才发展规划

在商务英语人才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大背景下,商务英语人才发展规划对培养优秀的商务英语人才、满足市场人才需求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外贸商务交易、文秘翻译、电子商务贸易等领域,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较高,这些工作和岗位不仅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有很强的英语口语、翻译、写作能力和扎实的商务贸易知识,还要求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能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操作和电子商务知识。因此,对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方向,应该是全面复合型人才,学校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培养,还要适当加强信息化技术和国际背景知识的培养,这样才能让商务英语人才在从事相关工作时,能力进行更好的发挥,更好地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学校还应重视商务英语人才的素质培养,现代化的商务英语人才不仅要具有广泛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工作能力,还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高度责任感。商务英语人才的工作范围一般与国际交流、合作有关,这就要求商务英语人才在工作中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素质,还要有创新性和开拓性精神,对不同的国际文化能有正确的认识和包容性。对商务英语人才的发展规划,除了注重培养其专业知识的听、说、读、写能力和高效的工作能力,还应注重培养商务英语人才的创新开拓精神和创业意识。在经济全球化和全民创业的大背景下,商务英语人才要正确认识自我,利用商务英语的专业知识,并结合当前国际经济市场的需求,培养自己的创新、创业意识,灵活运用商务英语知识。

三、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好的商务英语人才发展规划不仅对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的商务英语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还对我国的外贸交易和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且对国际交流合作、全球化经济建设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国家和政府应重视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提高商务英语人才的素质和综合能力。

作者:杜渝 单位:永城市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