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歌音乐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歌音乐教学反思范文1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学理念和谐美
课堂情境的创设包括两个部分,一为“情”,二为“境”。情是情景、情感,境是环境、场景,二者合一,形成了音乐教学特有的情感境界。教师创设一种融听、视、感、触为一体的环境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营造和谐的教学情境能够给人美的享受,陶冶人的情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如教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课时,可以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以情为纽带,以情激情,以情传情。在教唱时不仅教学生会唱、唱好,而且对国歌的作者、创作背景,及国歌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做介绍,启发学生思考唱起国歌时联想到了什么?同时要求学生注意歌曲中的音乐知识,如休止符、附点音符、三连音、力度记号、进行曲速度等。让学生在激越的歌词雄壮的旋律所表现的音乐艺术形象中受到情操的感化,使他们懂得“国歌”是祖国的象征,民族的心声。可以让学生回想一年级学过的《国旗,国旗真美丽》,启发学生重新编排动作,载歌载舞,以动激情,这样恰到好处地抓住了爱国主义教育这个结合点,加深学生对“国歌”的认识,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学生对国旗崇敬、热爱的心情油然而生。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口琴吹奏国歌的前奏,使学生在自己演奏的乐曲中体会三个三连音所塑造的矫健、雄壮的艺术形象,这种通过“听听,唱唱,跳跳,奏奏”使学生理解作品的艺术形象及思想内涵,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做法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音乐特有的功能。
二、注重师生情感交流――教学氛围和谐美
师生情感的和谐交流、教学氛围民主和谐会促进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师生关系的和谐会帮助教师树立尊重生命价值的学生观,探索师生互动发展的学习观,确立不断发展的课程观和重视教育的过程评价观。
教师与学生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就要求音乐教师要有一颗童心,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弹、唱、跑、跳,要用学生易于接受的儿童化语言,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其次,教师要以饱满的情绪、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优美的语言、鼓舞的话语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增进师生感情,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为完成音乐教学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用心创设多元整合――教学方法和谐美
在音乐教学中应根据教学需要,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具、教学环境与生活的多元整合,拓展音乐教学空间,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营造一个开放、和谐、创新的教与学的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设计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获得新的发展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开放思维、自主表现和创新表演的时间和空间。如:教学《春天在哪里》,可以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创作“四季”歌曲,配有优美的朗诵、可爱的肢体动作、口技模拟鸟语等,展示多元艺术所具有的综合美,既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又丰富了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和创新表现力。也可发挥“整合”的思路进行设计:以听―看―想―谈―做―演,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示对春天的感受。有唱、有跳、有写、有画……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这样将诗、音、画“整合”在一起,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歌曲和相关知识,更使他们在体验、参与、实践中获得了美的享受。
国歌音乐教学反思范文2
关键词:音乐教学 德育 审美感 情感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它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上,强调要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感性途径去感染人、影响人,并将这种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由此可见,在音乐课中渗透思想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好途径。
一、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应以情感人,引发共鸣
当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动而留泪,是因为引起了共鸣的一种表现。然而有一种现象,有的人总把品德教育当作“政治任务”,加以漠视、生硬说教,显得苍白无力,无法使学生产生共鸣,根本无法真正达到德育的作用。当我们为某些学生在升旗仪式上迟到感到失望,在唱国歌时那疏散无力的声音感到无奈时,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坚持把德育贯穿于教学中,找到学生内心的共鸣,感动他们,并持之以恒。比如:《国歌》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乐曲,表现了处于三十年代国家民族深重危机下的知识分子,为了民族的存亡,依然冲出书斋奔赴抗日前线的主题。首先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加深对歌曲的理解,然后再让学生听歌曲,学生立刻感受到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斗的百折不挠、无所畏惧的精神,在表现歌曲的同时,也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起时代责任感、使命感。又如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今年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凝聚每份爱》这首优秀歌曲激励和团结着华夏儿女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那双双被压在废墟下仍紧握着笔的拳头;那些为给灾区献血而排成长龙的队伍;写着“小伙伴们,挺住!”的横幅以及在废墟下的孩子们齐声高唱《国歌》、《团结就是力量》的事迹……都是音乐的德育功能在发挥作用。还有,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残疾人运动员金晶的爱国之心及顽强的意志品质;北京奥运会升旗仪式那一刻国歌响彻鸟巢时的震撼;奥运健儿奋力拼博的精神,以此激励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让爱国主义情怀和美好的音符在他们的一生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二、充分发挥音乐教学中的审美作用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听觉艺术,它以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现的体态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冶情操和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要让学生从中去发现美,认识美,体验美,进而创造美,发展美。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的欣赏,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高尚情操。特别是对我国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继承我们优秀的传统美德。对于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要引导学生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把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的好作品介绍给学生,例如在教学民乐合奏《三个和尚》时,问:为什么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让孩子们讨论,启发学生理解劳动换来美好生活的道理。又如在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我引用恩格斯的精辟评价对学生进行引导:“《命运》是一首非常好的交响曲,第一乐章是悲痛的绝望。慢板乐章是哀痛和柔和的哀切的申诉。第三、四乐章是自由的号角和青春欢呼。”这一具体而又深刻的评价,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使学生从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旋律中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动力,并在同学们的心中产生剧烈的震撼,从而激发了学生“不畏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用音乐之美来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美,寓美于心灵之中。
三、通过音乐教学树立起起榜样的作用
榜样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家都熟悉的歌手韩红,不仅用歌声打动我们,还资助收养了不少孤儿,她演唱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的主题曲《感动中国》,让我们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还有在今年的雪灾和地震这些残酷的自然灾害面前,很多明星如刘欢、成龙、刘德华等踊跃捐款,并深情演绎了《爱的奉献》、《生死不离》、《承诺》等歌曲,用行动表现出了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作为明星的号召力。周杰伦的歌曲《蜗牛》、《听妈妈的话》编入了中小学生的音乐课本,很多学生都喜爱这两首歌。这两首歌里体现出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这些明星是很多学生的偶像和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作为老师,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在现在这个物欲与权欲充斥的社会里,我们需要榜样,尤其是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们。通过榜样的力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去努力实现幸福的人生。当然,在学校里教师也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我们教师自身言行举止要得体,严于律己、爱校爱生,具有爱心、责任心,努力成为学生的榜样。使学生在教师身上受到潜移默化的良好的熏陶。
国歌音乐教学反思范文3
有趣的声音世界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2、歌曲《大雨和小雨》。
3、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教学目标:
1、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能创造几种声音。
3、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过程:
(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谜面: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得见,相互难见面。谜底:耳朵)。
2、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模仿这些声音。
3、教师将学生所倾听到的声音进行简单分类,再分别播放教材中城市、森林、乡村的声音,学生分辨、模仿并简单说明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
4、想一想,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
(二)歌曲《大雨和小雨》
1、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和小雨。下面我学唱一首关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有教师范唱或听录音。
3、跟着教师学唱《大雨和小雨》。
4、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三)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我们能不能创造一些声音呢?按教材提示创造出声音。
2、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声音呢?
3、用几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内容。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在音乐厅里”
2、歌曲《布娃娃弹琴》《大鼓和小鼓》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几种乐器的名称,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2、会唱《布娃娃弹琴》《大鼓和小鼓》。
教学过程:
(一)在音乐厅里
1、教师播放音乐厅里合唱和管弦乐队的录像。提问:除了生活中的声音还有什么声音呢(唱歌的声音和乐器的声音)?
2、请你在教材图中找一找,你认识哪些乐器呢?学生说出一种乐器,教师就可以出示这乐器的图片并播放声音,如有学生会演奏,可在课上为同学们演奏,最后教师再介绍其他的乐器。
3、有打击乐器的可让学生敲击一下,感受这些乐器的音色。
4、还知道其他的乐器吗?
(二)学唱《布娃娃弹琴》
1、你们知道木琴是什么形状,它发出的是怎样的声音吗?教师可出示木琴的图片并播放一首木琴曲(如《草原小骑兵》片段)。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新歌《布娃娃弹琴》。
2、教师范唱或放录音。
3、跟着老师学唱《布娃娃弹琴》。
4、边唱歌曲边做律动。
(三)学唱《大鼓和小鼓》
1、播放少先队鼓号队的录像,提问:队伍中有什么打击乐器呢(大鼓和小鼓等)?
2、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高低、强弱、音色不同等等)?
3、学唱《大鼓和小鼓》。
4、边走步边唱《大鼓和小鼓》
(以上两首歌曲也可以选择一首学唱)。
教学反思: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房子(一)。
教学目标:
了解《小白兔盖房子》的故事大意,初步找出能表现故事情节的相应的声音。
教学过程:
1、教师先给学生讲述《小白兔盖房子》的故事。
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3、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用身边的材料表现雷、闪电、大风以及故事情景要求表现的声音。
4、安排学生课下寻找能表现《小白兔盖房子》内容的声音材料。
教学反思:
第
四
课
时
教学内容:
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房子(二)。
教学目标:
能用声音表现《小白兔盖房子》的故事,并在表演中担任一个角色。
教学过程:
1、学生复述《小白兔盖房子》的故事。
2、将学生分成2—4组,讨论如何用声音来表现。
3、分组到前面表演。由一位同学讲故事,其他同学用声音来表现。
4、师生共同评价。
5、如有时间还可创编其他内容。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国旗国旗真美丽》
1、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学唱。
2、综合训练:音的强弱
3、音乐游戏:有趣的绳子
4、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管乐曲)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自然、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通过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和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2、指导学生初步感受与分辨音的强弱。通过音乐游戏训练学生对强弱音的分辨能力和反应能力。
教学重点: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学唱。
教学难点:感受与分辨音的强弱。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二、综合训练:音的强弱
1、同学们,刚才我们练唱了火车,那你们说一说,火车汽笛发出的声音音量有没有变化?(有,有大小)
对,我们管这叫声音的强弱。声音较大的叫做强,小叫做弱。
请同学用WU按照教师要求来表示火车汽笛发出的声音的强弱。
(教师作如下要求:强、弱、强、弱、强……)
2、师用响鼓敲击,请生说一说哪次强,哪次弱。
3、你在生活中,都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它们都有强弱吗?
能举出各例子吗?(学生举例)
4、教师有强有弱地拍击节奏,请同学们来模仿。
三、音乐游戏:有趣的绳子
1、同学们做的都非常的好,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和声音强弱有关的游戏。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长线,在线上画上大小不同、距离不等的图形。
请同学随着教师的手势依次读出“wu”、“di”、“da”的强弱音。
(见到线按照线读wu,遇到大圆大声读da,遇到小圆小声发出di)
做游戏
3、用长绳子来玩,方法同上。
(一组一组的做,另一组给他数着,错的次数少的组获胜)
四、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1、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周一都要参加升旗仪式,谁能说说在升旗仪式上,都有哪些活动?
对,最后美丽的五星红旗会升上旗杆,在天空飘扬。我们今天就来学一首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2、教师范唱,请同学说说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3、教师带领学生有节奏有感情的读词。
4、教唱法学唱歌曲。注意咬字要清楚。
5、歌曲处理:
前两句要以赞美的情感来演唱,音量不要太强,音与音之间要唱的连贯。后两句要唱的亲切。
“亲亲你”要唱的轻而有弹性。
教师指导学生练唱。
6、用乐器、舞蹈等方式来诠释歌曲,全班一起来表演。
五、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国旗在升起时会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师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作词,聂耳作曲,写于1935年。这首歌曲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今天仍然不断激励着我们为实现四
化,振兴中华而奋勇前进。
2、初听乐曲。请同学说一说有什么感受?你听到国歌时都想到了什么?
完成听听想想
3、复听乐曲,
全体起立齐唱国歌。
六、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明白了什么?(请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音的强弱
声音大—强
声音小—弱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1、学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2、听赏歌曲《吹芦笙》。
教学目标:
1、能有兴趣地听喜乐,并知道《吹芦笙》是表现哪个民族的儿童歌曲。
2、能有表情地演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教学过程:
(一)学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1、教师挂出中国地图和长江、黄河风景图,介绍长江、黄河,并请学生指出长江和黄河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2、教师将歌曲范唱一遍,或播放童声独唱录音。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歌词、节奏和情感。
3、跟着教师有表情地分句轻声学唱。
4、请几级学生集体演唱,并评出有表情且音色较美的小组进行表扬。
(二)听赏《吹芦笙》
1、教师播放歌曲《吹芦笙》,引导学生欣赏,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2、教师简单介绍侗族及其吹奏乐器芦笠的主要特点。
3、引导学生在听赏时接唱歌曲中的衬词。
4、在听赏几遍以后,可让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哼唱。
(三)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响板
1、教师向学生展示乐器实物,演示基本的演奏方式,并让学生识别两种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2、教师将乐器发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正确的敲击方法。如乐器数量不够,可轮换进行。
3、教师出示卡片
碰铃
dang
dang
dang
dang
da
da
da
da
da
da
da
da
响板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统习演奏。可分组交换练习,每两人为一组作乐器交换。
教学反思: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彝家娃娃真美丽》
教学目标:
1、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能主动、大方地参加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用碰铃和响板为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伴奏
1、在教师指导下将歌曲集体演唱一遍,使学生感受节奏、速度和情绪。
2、教师给出节奏卡片。
学生分组按节奏拍手练习。
3、每两人一组发给碰铃和响板,按卡片上的节奏练习。
4、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分组为歌曲伴奏。
(二)歌表演《舞家娃娃真幸福》
1、在教师的指导下听歌曲的录音。
2、学生四人为一组学习彝族集体舞的走步与拍手。
3、教师引导每组学生随歌曲跳简单的彝族集体舞。
4、教师请出跳得较好的学生作示范,并和自己一起跳,以鼓励其他学生。
5、要求学生回家后将所学的彝族集体舞的基本动作大方地跳给爸爸和妈妈看,并能在家里寻找一件能敲击出清脆声音的物件,制作打击乐器。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我们都是好朋友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好朋友》。
2、三角铁、双响筒、铃鼓。
教学目标:
1、学会唱歌曲《好朋友》。
2、能说出三角铁、双响筒、铃鼓的名称并初步学会演奏方法。
3、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和创造精神。
教学过程:
(一)歌曲《好朋友》
1、小朋友,你们在小学里是否找到新的好朋友了?
2、交流大家好朋友姓名,并介绍一下各自的优点。
3、好朋友在一起会做些什么事呢?
4、讨论交流。
5、我们在一个大集体,一起游戏、一起上课、一起唱歌、一起劳动,一定要互相团结友爱,今天老师介绍
一首新歌给小朋友——《好朋友》。
6、跟着老师分句学唱歌词。
7、指导学生歌唱,在拍手处重点指导,与歌词衔接好。
8、富有表情地歌唱。
9、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插图,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呢?
10、分组仔细观察,进行创编新歌词活动。分组进行汇报。
11、把好歌词写在黑板上。
12、集体学唱新歌词,并将老歌词与新歌词连起来唱。
他们玩得非常开心,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明白,课间要文明游戏,不能追逐奔跑,做正当的游戏。)
逐一出示实物:三角铁、双响筒、铃鼓,并示范演奏。
13、学习三角铁、双响筒、铃鼓的演奏方法。
分组表演,为歌曲伴奏。富有表情地歌唱。
14、除了这些打击乐器外,小朋友还能想到别的吗?
作业:自找、自制打击乐器。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好朋友》伴奏。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在为歌曲《好朋友》的伴奏中加入碰铃、响板及各种自找、自制的打击乐器,使伴奏音响更加丰富。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好朋友》(暂不用打击乐器)
2、我们有很多好朋友,(引导学生拓宽好朋友的概念。)
3、全世界的小朋友都是好朋友。
4、有感情地朗读《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的歌词——范唱歌曲两遍。
5、轻声唱歌词。
6、指导学生演唱,唱好XX
XX
XX
O的节奏型,唱出欢快、跳跃感。
7、分句学唱歌词,再完整地跟琴唱词。
8、出示打击乐器,让学生认并选择。
9、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四分休止符处的配法。
并写出两小节的节奏谱(碰铃、响板)
10、引导学生发现第3、6小节的小过门
11、指导学生进行歌表演。
12、有表情地进行表演(唱、奏、动)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教学反思: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及伴奏。
2、歌曲《快乐的小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为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作即兴表演和伴奏,继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增进学生表现音乐的欲望与能力,并继续从中培养热爱集体和自己合作的精神。
2、学会《快乐的小舞曲》的歌词及歌谱。
教学过程:
1、跟着老师的琴声复习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复习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节奏型。
双
响:
XX
XX
│
XX
XX
│
XXXX
X
│
碰
铃:
X
X
│
X
X
│
X
X
│
三角铁:
X
—
│
X
—
│
X
—
│
铃
鼓:
X
X
│
X
X
│
X〃
—
│
响
板:
XX
XX
│
XX
XX
│
XX
XX│
注意事项:①必须先学会拍对各种节奏短句。
②先用手模仿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
③在一起演奏时一定要控制力度。
3、师生共同为歌曲3、4两句设计伴奏,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并写出伴奏谱。
4、学生学习完整的伴奏谱,一起为歌曲伴奏。
5、分组学习几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教师指导)并讨论如何表演:对形、角色难得分配等)
6、四张图片导入新歌《快乐的小舞曲》教学。
7、老师带领学生按节奏朗诵歌词,要求咬字准确、吐字清楚。
8、跟着琴学唱歌曲。
9、听唱与跟唱相结合,学会歌谱,并要求背唱歌词与歌谱。
10、作业:
①为歌曲《快乐的小舞曲》选择几种打击乐器。
②并分组写出伴奏谱。
教学反思:
第
四
课
时
教学内容:
1、为歌曲《快乐的
小舞曲》伴奏。
2、集体舞《快乐的小舞曲》。
教学目标:
1、在《快乐的小舞曲》的综合性表演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参与率。
2、在唱、表演、伴奏一体的音乐环境中继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相互合作的精神。
3、进一步加深对四分音符“X
—”和
八分音符“X”的认识。
教学过程:
1、随音乐律动。
2、富有表情地歌唱《快乐的小舞曲》(歌词及歌谱)
3、逐一出示节奏卡片:
①
X
—
X
X
│
X
X
X
—│
②
X
X
—
X
│
X
X
X
—│
③
X
—
X
—
│X
X
X
—│
④
X
X
X
X
│X
—
X
—
│
要求:①用打击乐器按节奏谱演奏。
②二分音符时三角铁可用滚奏,铃鼓可用摇奏。
③跟着老师做,老师先演奏,学生模仿。
4、将节奏谱进行分配,学生自己喜欢哪一条就演奏哪一条,一起为歌曲伴奏。
5、分组合作:一组唱歌;一组伴奏。(再进行交换)
6、集体舞学习,动作师生共同设计。
7、有表情地边歌边舞。
教学反思:
第
五
课
时
教学内容:
1、音乐游戏《音乐探宝》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形式全面复习前三单元的内容。
2、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和对学习的兴趣,在游戏中保持既有竞争又友好、和谐的气氛。
教学过程:
1、学生观察九幅插图,初步了解游戏的全部内容。
2、学生选择游戏方式:集体还是小组竞赛。
3、如何向前走,一次最多可以走几步,用什么方式决定,谁做评委?
4、学生讨论——师总结:
⑴这个游戏可以集体做,也可分组竞赛。
⑵用抽签的方式决定:“1”或“2”。
⑶集体做老师当评委;分组竞赛时可由一组同学当评委。
5、先集体做,班长抽签。
6、分组竞赛。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音乐中的动物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声音的长短。
2、《在动物园里》。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并在教师的弓1导下,边模仿叫声,边拍节奏,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教学过程:
1、将小猫、狮子、老牛、小狗、鸭子、老鼠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2、教师播放狮子的叫声录音,请学生猜一猜它是谁?
3、学牛模仿,总结狮子叫声的特点:音长、低沉。
教师随即在狮子的图片上出示节奏卡:
4、一半学生拍节拍,一半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互换练习;全体学生手拍节拍,口中模仿动物的叫声。
5、一名学生模仿任意一种动物的叫声,其余学生猪。
6、教师在这种动物的图片上出示节奏卡:
7、依次将黑板上的动物,按叫声分类(方法同4)。
狮子:
小狗:
小鸡:
×
-
×
×
×
×
×
×
小猫:
鸭子:
老鼠:
可以变换方式,由个别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图片,放在狮子、老鼠、鸭子的图片下方,全体学生判断正误。
8、学唱歌曲《在动物园里》(听两遍录音)。
9、教师带领学生熟悉歌词。按节奏朗读歌词:
×
×
×
×
|
×
×
×
|
×
×
×
|
×
×
×
|
狮
子
睁
眼
看
我
们,
真
好
玩
真
好
玩,
狮
子
跳
舞
多
起
劲,
真
好
玩
真
好
玩,
五
色
小
鸟
吹
口
哨,
真
好
玩
真
好
玩,
动
物
园
里
动
物
多
真
好
玩
真
好
玩,
教师念歌词,学生拍节奏Z学生跟着老师迈念歌词边拍节奏。
10、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11、教师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
12、两名学生为一组,选两种叫声不同的动物共同演唱。下节课课上汇报。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在动物园里》。
2、音乐活动“声音的长短”;听赏乐曲《狮子》。
教学目标:
1、在上一课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感受声音的长短;
2、练习三声部合奏能力,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在动物园里》,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上节课课后练习汇报: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表演。
3、动物大合唱:教师选中一组节奏准确、节拍稳定的同学,再加上老师组成一个三个声部的“动物大合唱”。
4、学生聆听,感受大合唱中三声部的和谐美。
5、学生练习:将全体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刚才示范的组当指挥,练习“大合唱”(全体手拍节拍)。
6、学生自由组合,演奏形式不同的“大合唱”。
7、教师出示各种打击乐器(铃鼓、碰铃、三角铁、响板),学生自由选择、讨论,练习刚才模拟的动物的叫声。
8、汇报练习结果。
9、欣赏乐曲《狮王进行曲》。这首乐曲描述的是动物园中的哪一种动物?为什么?
10、你怎么感受到是狮子?体会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11、观看动画片《狮子王》片断。
12、教师引导学生从音色入手,理解乐曲音色中“威严”的感受:兽中之王——狮子。
13、听乐曲模仿狮子在森林中昂首漫步的神态。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乐曲《大象》。
2、唱歌《两只小象》。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两只小象》,体会三拍子的韵律感。
2、欣赏《大象》,区分狮子与大象不同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1、完整欣赏《狮王进行曲》:这首乐曲的曲名?
2、欣赏《大象》:这也是一首描述动物的乐曲。听一听乐曲表现了什么动物?
3、这两首乐曲有什么不同:《狮王进行曲》更威严,这一首稍活泼。
4、告诉学生乐曲名称《大象》。
5、谁来模仿大象的动作?双手交叉,两臂伸直于头顶,弯腰;左手托住右臂,右臂柔软的向上甩起,手腕下垂。
6、听音乐,学生自由运用肢体语言,感受体会大象快乐的舞蹈。
7、学习歌曲《两只小象》。
8、教师带领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9、学生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10、教师弹奏旋律,学生演唱歌词。
11、自由讨论,如何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歌表演《两只小象》。
2、听赏乐曲《荫中鸟》。
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两只小象》,体会歌曲三拍子舞蹈的韵律。
2、欣赏《荫中鸟》,感受乐曲带给人们的愉受,同时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两只小象》。
2、歌表演《两只小象》。展示上节课后学生自由创编的结果,体验三拍子的韵律感。
3、听赏《荫中鸟》,请你听听:音乐中什么动物在鸣叫?
4、初听乐曲:小鸟怎么叫?为什么叫得这么好听?
5、出示图片:《鸟类的家园》请你观察。
6、图片上的鸟的家怎么了?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引导学生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7、请你为鸟设计一个美好的家。学生可以在黑板上即兴创作,也可在图画纸上创作。
8、复听乐曲,体会鸟儿在绿茵下快乐歌唱的愉快心情。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乐曲《鸭子拌嘴》。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鸭子拌嘴》,体会音的强弱、快慢对比。
2、将乐曲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过程:
1、图片导入:图片上画了什么动物?它们在做什么?
2、鸭子生活在什么地方?
3、欣赏《鸭子拌嘴》:你听到了什么?
4、将全体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听到水擦演奏的老鸭时请举手,一组听到小镜演奏的小鸭时请举手。
5、任意扮演老鸭或小鸭。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6、你能将这段音乐讲述的内容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7、请你回家后,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动
画
城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2、歌曲《一个师傅仨徒弟》。
教学目标:
按节奏朗读,按节奏走步,随音乐的分句准确变换动作。
教学过程:
(一)念歌谣
1、教师请学生看教材插图,或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的片断,请学生说出动画片的片名。
2、请学生指出插图或动画片中的人物名称,教师板书或粘贴人物头像。
3、请学生仔细观看插图或动画片,说出各个人物的外形特征,教师逐一总结。如学生说唐僧骑马、穿袈裟等,教师可总结并念童谣:
×
×
×
×
×
×
×
唐
僧
骑
马
咚
得
咚
学生说孙悟空手拿金箍棒、抓耳挠腮、机灵活泼等,教师可总结并板书:
×
×
×
×
×
×
孙
悟
空
跑
得
快
学生说猪八戒肩扛钉耙、长嘴大耳、动作迟钝等,教师总结并可板书:
×
×
×
×
×
×
猪
八
戒
鼻
子
长
4、教师先拍手×
×
×
×,然后边拍手边按教材所给节奏念童谣。
5、教师边教童谣,边指着人物头像,提示学生。学生可两人一组,边念歌谣边对拍手掌,如下例:
节奏:×
×
×
×
歌谣:唐
僧
骑
马
拍手:合
右
合
左
6、教师与学生边拍手边接念童谣,如下例:
教师:×
×
×
×
学生:×
×
×
唐
僧
骑
马
咚
得
咚,
(二)模仿
1、看动画片或插图,启发学生模仿五个角色的形态。
2、模仿白龙马的蹄声。
启发学生发现《西游记》里的另一个角色:白龙马,发挥想象,模仿马蹄声。
3、念歌谣,请少数学生表演动作。
请几位学生分别扮演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妖怪、白龙马,一边念歌谣,一边表演动作。
(三)听赏《一个师傅仨徒弟》
1、先完整地听赏一遍歌曲《一个师傅仨徒弟》。
2、教师简单介绍歌词内容。启发学生集中注意力聆听,乐曲在什么地方有较大变化?例如,注意听情绪有无变化,音区的高与低。歌曲前8个小节情绪较平和,第9小节开始情绪稍微激动一些。
3、复听音乐,学生随音乐情绪的变化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2、学唱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教学目标:
学唱并按故事情节表演《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三只小猪》
1、导入新课
请学生讲看过的动画片,哪些是美国的迪士尼动画片,喜欢哪几部动画片。
请学生讲《三只小猪》的故事,故事情节可有多种版本。
2、听《三只小猪》的音乐。
教师播放《三只小猪》的音乐,请学生判断乐曲中大灰狼的音响。
3、复听音乐
教师再次播放《三只小猪》的音乐,请学生注意辨别大灰狼的音响特征。例如,声音沉闷、粗壮、凶狠,由低到高的吼叫声,伴随着噼里啪啦的杂乱声音等。
(二)听唱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1、听教师演唱
教师演唱《我们才不怕大灰狼》的第7段。可将歌词“老大、老二进砖房”改为“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反复演唱“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启发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指出面对凶狠的大灰狼,小猪的态度是乐观和毫不畏惧的。
2、跟老师学唱歌曲。
教师教唱唱名,学生学唱唱名;学生完整地演唱唱名;教师教唱简单的歌词“我们才木怕大灰狼”,学生学唱;学生完整地演唱《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三)朗读。
1、朗读
教师指着茅草房,介绍猪老大盖房的经过,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老大的念白。教师指着木房,介绍猪老二盖房的经过,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老二的念白。教师指着砖房,介绍猪老三盖房的经过,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
2、朗读并做动作。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有节奏地朗读三段文字,并自由地表演。
(四)歌唱并表演
1、提问
教师提问,在大灰狼粗暴的推搡下,谁的房屋倒塌了,谁的房屋最安全?
教师继续提问,三只小猪谁才真正不怕大灰狼?
2、演唱
全体学生演唱我们才不怕大灰狼人并根据故事情节表演(启发学生创编大灰狼拍打房门的声音)。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歌曲《劳动回家转》
教学目标:
l、听赏歌曲《劳动回家转》;用打击乐器演奏歌曲的前奏。
2、练习山谷回声(词语卡农)。
教学过程:
(一)听赏《劳动回家转》
1、初听歌曲《劳动回家转》。歌曲描写了七个小矮人从矿井劳动完之后回家的情景。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想象一下,小矮人劳动一天是满载而归,还是空手而返?
2、教师提问,一上课同学们就回到教室,同学们是怎么知道开始上课了。学生回答,上课铃响了。教师继续启发学生,火车开了,有什么声音?“发出‘呜——”的汽笛声;军人齐步走,听什么信号?“一二一”的口令;运动员比赛,听裁判的鸣枪声;门铃响了,有人来了等等。
生活中许多声音就是信号,传递消息,给我们提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和帮助。
七个小矮人劳动的矿井里,他们用什么声音做信号呢?
3、复听《劳动回家转》
请学生边听音乐边思考,七个小矮人劳动的矿井里,他们用什么声音做信号提醒大家劳动结束了呢?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歌曲前奏部分由慢到快的敲铁声:
4、敲打击乐器
清学生思考,怎样用学过的打击乐器模仿劳动结束的节奏。例如;
三角铁:
4个四分音符敲4下三角铁,十六分音符则用小金属棒在三角铁的两条对边滚奏。
5、第三次听音乐,回答问题
这首歌曲为什么是《劳动回家转》而不是《劳动歌》?除了敲铁声,歌曲中还有哪些声音告诉我们劳动结束了?
例如,小矮人吹口哨的声音。人们常在轻松愉快时,吹口哨。
例如,歌曲结束时,小矮人歌声越来越弱,表明小矮人在行走的路途中,而且越走越远,歌声渐渐消失。介绍了歌曲背景的移动和变化。
再如,歌曲开始一声声“嗨嗬”再接一声声“嗨嗬”,仿佛小矮人行进在山谷中,高亢的呼喊声在山谷回荡,给人以开阔深远的环境联想。
(二)词组卡农
1、山谷回声
听《劳动回家转》,说说山谷回声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一个声音还没完,第二个同样的声音又传来,第二个声音还没完,第三个声音又传来。
请学生模仿歌曲,用“嗨嗬”一词,把学生分成两组或三组,做二声部或三声部卡农练习,营造山谷回声的效果。例如:
学生A:嗨嗬————————————————————————————
学生B:
嗨嗬——————————————————————
学生C:
嗨嗬————————————————
2、用学过的歌谣《唐僧骑马咚得咚》,进行二声部卡农。
3、请学生举出生活中熟悉的词语或歌谣,把学生分成两组或三组,做简单的二声部或三声部卡农。例如:
(三)听音乐,走步
1、认识小矮人
请学生介绍七个小矮人的名字:害羞鬼、万事通、喷嚏精、瞌睡虫、开心果、糊涂虫、爱生气。
2、带着表情做动作
根据教材提供的插图,请学生各做一个劳动动作。例如,有挑担的、扛锄头的、推车的、抬筐的、铲矿的等。
跟着音乐,边做动作边列队齐步走。
(四)分组表演
请两组学生表演,一组用打击乐器敲前奏,一组演小矮人,注意在音乐渐弱时,慢慢回到各自的座位。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小机灵之歌》
2、音乐活动“猜一猜谁在敲”
教学目标:
1、听赏《小机灵之歌》,学唱歌曲引子部分。
2、听音乐和节奏做游戏。
教学过程:
(一)看头饰,听音乐
1、请学生戴上自制的头饰,说说自己是哪部动画片的人物。同一部动画片的学生集中在一起。
每提到一部动画片,教师就放这部动画片的歌曲或音乐。如:学生提到动画片《西游记》,教师就放《一个师傅仨徒弟》音乐;提到《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放《劳动回家转》的音乐;提到《三只小猪》,教师放《我们才不怕大灰狼》的音乐。
教师播放《小机灵之歌》,拿出一休的头饰,请学生猜出动画片的名称:《聪明的一休》。
2、请学生说出《聪明的一休》是哪个国家的动画片。
3、教师补充说明日本儿童生活、服饰等的特点:穿木屐、和服、睡榻榻米等。
(二)学唱《小机灵之歌》第一句
1、初听《小机灵之歌》,说出自己最喜欢的音乐片断。
2、复听歌曲,请学生说出上述几个最喜欢的音乐片断有哪些特点。
如,“啊,啊,开动脑筋啊”,表现了小一休什么形象。
再如,“格的格的”在歌曲的开始和结尾,表现了一体什么动作或形象?启发学生注意引子的音乐特点。
3、教师范唱歌曲引子部分,学生听唱几遍,然后完整地演唱。
4、跟着教师播放的录音带,学唱引子和尾声。
(三)敲打击乐器
用三种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做游戏:猜一猜
1、放音乐,猜一猜动画片
请学生戴好各自的头饰,围成一大圈,边听音乐边拍手×
×
×
×。听到相关音乐,就走到圈里,围成一个小圈。例如:教师弹奏或播放《一个师傅仨徒弟》的音乐,戴《西游记》中人物头饰的学生就拍手走到圈里,围成一小圈,其他人站在外圈拍手。教师放《劳动回家转》的音乐,戴《西游记》中人物头饰的学生退回到外圈,戴《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头饰的学生就拍手走到圈里,围成一小圈。教师放《我们才不怕大灰狼》的音乐,戴《三只小猪》头饰的学生就拍手走到圈里,围成一小圈,其他人站在外圈拍手。
教师把整个单元的歌曲打乱顺序播放,可以放完整的歌曲,也可以放歌曲片断。学生能辨别各首歌曲出自哪都动画片,并准确地按节奏拍手。
2、听音乐,表演
继续上面的游戏,要求学生按×
×
×
×的节奏走步,并做与所戴头饰相符的人物的表情或动作。例如,教师放《劳动回家转》的音乐,戴小矮人头饰的学生,边一拍一步地走到圈内,边做表情。害羞鬼、万事通、喷嚏精、糊涂虫、开心果、瞌睡虫、爱生气各自做出不同的表情。
4、听节奏,猜一猜
学生围成一个圈,请四个学生蒙着眼站在圈内,各自代表一部动画片。大圈里的学生戴着各自的头饰传球。音乐一停,手里拿球的学生必须把自己所代表的动画片的节奏,用任意一种方式,如拍手、敲打击乐器或走步表现出来。圈内的学生如果能听出来与自己是同一部动画片里的人物,就胜出了。被猜中的学生与蒙眼的学生相互交换位置。游戏继续下去。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迎
新
春
第一课
教学内容:
唱歌《新年好》。
教学目标:
能背唱歌曲《新年好》,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可由教师提问:我国及世界各国在迎接新年到来时,有哪些风俗、习惯)。
2、放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气氛,产生学唱的兴趣。
3、教师分句教唱歌曲(由于学生已经通过各种媒介接触过这首歌曲,所以,学唱起来不会感到困难)。
4、在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演唱歌曲的基础上,教师可启发学生自编歌词。
①可在歌词“祝贺大家”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与想象力,试着填上新的歌词。如:“祝贺老师”、“祝贺李晓”“祝贺王芳”等,或回家唱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祝贺爸爸”、“祝贺妈妈”、“祝贺爷爷”、“祝贺奶奶”等。
②、“我们唱歌,我们跳舞”这一句,可填上“一束鲜花,一片真情”、“兄弟们呀,姐妹们呀”等歌词。总之,应充分发挥学生创造的积极性,教师不作简单的评判,而由学生自己选择,以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5、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
6、在打击乐器的伴奏下,背唱歌曲《新年好》。
教学反思: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唱歌《找春天》。
2、欣赏《狮子舞绣球》。
教学目标:
1、通过唱歌、听赏教学内容,感受春天的欢快气氛。
2、培养学生观察世界的能力;了解与音乐有关的民俗文化。
教学过程:
(一)唱歌《找春天》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学生寻找春天的景象。
2、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入歌曲《找春天》。
3、放录音或听教师演唱。
4、教师教唱,注意切分音的节奏;启发学生用欢快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
(二)欣赏《狮子舞绣球》
1、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导人新课。
2、教师出示与过春节相关的民俗活动的图片或幻灯片(全家团圆包饺子、汤圆,人们踩高跷、放鞭炮、舞狮子、耍龙灯、唱社戏、贴春联等活动)。
4、放录音听赏一遍;教师提出问题: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抒情、优美的,还是欢快、活泼的?
5、听赏几遍以后,教师可启发学生模仿歌曲中的打击乐器伴奏;如条件较好,教师可指导学生用打击乐器(锣、鼓、镲)为歌曲伴奏。
6、启发学生回答本地过春节时,有哪些与音乐相关的活动。
7、复习歌曲《新年好》。可启发学生自编动作,感受四三拍歌曲的韵律。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过新年》。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过新年》,初步掌握歌曲中强弱的对比。
2、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过程:
1、先听两遍录音,使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气氛。
2、教师作简单说明,歌词中的“咚咚呛(qiāng),是模仿锣鼓点节奏的衬词。
3、教师分句教唱歌词。
4、教师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唱歌词。
5、在有衬词的地方,按教科书上的要求,拍手。注意,此处的拍手,不是与节奏同步,而是有的小节一拍一下,有的小节只拍一下。但要注意,最后一句第二小节的第二拍休止。
6、歌曲第三乐句与第四乐句是由两个分别重复的分句组成,教师可在此处设计力度的对比。“鞭炮声声锣鼓响”力度稍强,“咚呛咚咚呛”力度稍弱;“唱歌跳舞多欢畅”力度稍强,而“咚呛咚咚呛”力度稍弱。也可与此相反,让学生比较两种设计有何不同。
7、在教师帮助下,在歌曲过门处,用打击乐器模仿锣鼓点伴奏。
8、在打击乐器的伴奏下,演唱歌曲。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歌表演《柳树姑娘》。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柳树姑娘》。
2、通过歌表演,用身体动作感受四三拍的韵律。
教学过程:
1、由于歌曲旋律比较流畅,可随录音学唱几遍(不要求学生背唱,能跟录音哼唱即可)。
国歌音乐教学反思范文4
关键词:
音乐教育养成教育;审美感;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3.71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它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上,强调要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感性途径去感染人、影响人,并将这种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由此可见,在音乐课与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学校音乐课它不仅有审美功能、认识功能、娱乐功能,更重要还有教育功能,“对学生的政治态度、伦理道德、意识品格等方面对学生都会产生一定影响。从而激起一种迁移默化的力量。寓教寓乐是实现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和途径。”音乐教学是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相结合,是构成良好学习音乐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音乐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培养良好品德的有效方法。
小学音乐教育能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发生重大变化。小学音乐常规教育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针对性的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如: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课堂行为习惯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
在音乐课堂中,我们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养成教育结合起来。通过歌词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歌曲以其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明了的歌词内容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感召和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从歌曲中认识人生、认识真善美。
例如:一年级音乐教学《小胖胖》表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叫小胖胖的孩子,他见了奶奶扫地就当没看到,见到叔叔直接喊“喂喂喂”,真是没有礼貌!后来小胖胖改正了,见到奶奶问声奶奶好,还主动帮奶奶扫地,见到了叔叔对他微微笑并和叔叔招手,大家都对小胖胖竖起大拇指。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编创歌词环节,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和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入手编创歌词。学生有的编创不让妈妈背书包,有的编创上课不溜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而且还对学生进行了课堂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
除此以外,游戏教学也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孩子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来达到提高认识、辨别是非的能力。例如:第一册第九课游戏《火车开了》在玩这个游戏时,一个同学扮演火车司机,其他同学扮演车箱里的客人,边唱边玩,正玩得高兴时,由于前面的同学太快,后面的同学跟不上掉队了,这个时候该怎样教育呢?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游戏暂停,问一问司机同学,后面的同学跟不上应该怎么办?而不是老师说司机你慢一点,后面的同学跟不上。通过学生说出来慢一点,等一等后面的同学,再问一问为什么要照顾后面的同学?通过这样的游戏对其他同学也是一次很好的教育。知道不能只顾自己玩的开心,还要想到别的同学。
音乐教育与养成教育相结合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应以情感人,引发共鸣
当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动而留泪,是因为引起了共鸣的一种表现。然而有一种现象,有的人总把品德教育当作“政治任务”,加以漠视、生硬说教,显得苍白无力,无法使学生产生共鸣,根本无法真正达到德育的作用。当我们为某些学生在升旗仪式上迟到感到失望,在唱国歌时那疏散无力的声音感到无奈时,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坚持把德育贯穿于教学中,找到学生内心的共鸣,感动他们,并持之以恒。比如:《国歌》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乐曲,表现了处于三十年代国家民族深重危机下的知识分子,为了民族的存亡,依然冲出书斋奔赴抗日前线的主题。首先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加深对歌曲的理解,然后再让学生听歌曲,学生立刻感受到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斗的百折不挠、无所畏惧的精神,在表现歌曲的同时,也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起时代责任感、使命感。
二、充分发挥音乐教学中的审美作用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听觉艺术,它以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现的体态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冶情操和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要让学生从中去发现美,认识美,体验美,进而创造美,发展美。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的欣赏,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高尚情操。特别是对我国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继承我们优秀的传统美德。对于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要引导学生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把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的好作品介绍给学生,例如在教学民乐合奏《三个和尚》时,问:为什么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让孩子们讨论,启发学生理解劳动换来美好生活的道理。
三、通过音乐教学树立起起榜样的作用
榜样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歌曲中,有许多人物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作为老师,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例如:在教授《劳动最光荣》一课,里面有很多角色可以作为学生的榜样,通过小喜鹊、小蜜蜂和小蝴蝶的榜样对比,使学生受到教育。当然,在学校里教师也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我们教师自身言行举止要得体,严于律己、爱校爱生,具有爱心、责任心,努力成为学生的榜样。使学生在教师身上受到潜移默化的良好的熏陶。
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们应更好地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一方面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既重言教,又重身传,努力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为培养出人格健全的新时代的学生而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小学音乐教材》
国歌音乐教学反思范文5
关键词:八年级;音乐课;主导作用
通过观察,不难得出,音乐和其他的艺术学科有着迥异的艺术差别,音乐中不仅具备中国文化的民族精神,还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教育者在音乐教授方面特别注意所采用的方法,针对八年级音乐教学,下面是我积累的一些方式和方法。
一、教学意境的导入
音乐是一门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学科,让学生感知到音乐的独特之处,音乐课的授课意境便要采用独特的教授方式。教师在课前可以搜索符合新课导入的课外资料,例如视频录像、道具模型、音乐背景等多种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沂蒙山小调》时,教师在课前可以将沂蒙山的美丽风光以视频的方式播放给学生看,然后介绍山东民歌的特点,在学生逐渐了解一下就会对这首歌曲产生热爱,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和感悟产生情感,再进行演唱或者演奏,便将学生不知不觉中带入音乐的殿堂。采用这种方式,学生会逐渐领略音乐艺术的魅力和神圣。
二、当代音乐文化的结合
音乐教学是以审美为核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激励学生注重个性的发展,鼓励其对音乐的创造,这也是音乐这门学科的突出特点,在八年级音乐课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某些当代音乐的元素,相比照的方式教学,比如《青春舞曲》,这是一首民族风格活力四射的歌曲,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播放《十六岁的太阳》这首音乐,赏析歌曲,这两首歌都是歌颂青春的歌曲,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两者所表达的不同情绪和时代背景,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师将这两首歌的文化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中国歌曲演变的不同魅力。
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现代的流行音乐是他们所热爱追寻的音乐类型,而且他们所钟爱的那些当代音乐有很多已融入不错的艺术元素,将时下音乐融入课堂,再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更好地调整课堂氛围,便于学生对音乐的交流。
三、教师的主导作用
任何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都离不开一位正确的引导者,教师是整个环节的主导者。课前的准备工作、课上音乐意境的展现,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积极性,都需教师适当地引领和带动。我在教学过程中所遵循的第一原则便是教学激情,只有教师自己首先在课堂上精力充沛,学生的积极性才会随之更加强烈,而不是越来越无聊。在课堂上,教师生动而抑扬顿挫的授课语言、形态表现,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就像一场奥运比赛,观众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呐喊声都很高亢雄壮,解说员的兴奋解说会使观众更加身临其境,就算没亲临现场参与比赛,也会被解说的激情所感染。因此,教师精彩的讲解,会提高学生的形象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教师的引导会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能力。
音乐这门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审美能力或者道德品质都有提高或者引导的作用。那么,作为一名八年级的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多思考、多探究、多总结、多反思。通过不同的新颖的符合当代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音乐艺术的魅力,感知属于他们的世代音乐,为将来的成长和学习奠定基础和方向。
国歌音乐教学反思范文6
我认为对幼儿进行歌曲教学,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儿童歌曲。于是,本着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原则,我尝试多方位地发掘和拓展幼儿儿童歌曲教学的活动资源,并对其进行了分类、筛选,建立了五个资源库:优秀的儿童歌曲资源库、外国歌曲资源库、民族歌曲资源库、戏曲资源库、流行歌曲资源库。
在确定了儿童歌曲活动材料的选择后,我们借鉴、融合了南京师范大学许卓娅教授的一系列活动理论和预知学习理论,对多元儿童歌曲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与探索。我们根据儿童歌曲活动材料的分类,对不同类型歌曲的教学进行了分析、尝试、反思和创新,总结出一系列多元儿童歌曲教学策略,力求使幼儿在激励和唤醒中发现、接纳、欣赏和表达,使他们学会学习、创造和探索,通过音乐教育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
优秀的儿童歌曲
传统经典的儿童歌曲是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中长期积淀下来的精品,它们不仅具有鲜明的儿童特点和较高的艺术性,内容与形式也极其丰富。
1.角色探究法
《有礼貌的小山羊》《黄鼠狼拜年》等有情节、有角色的歌曲,可以让幼儿感知歌曲中不同角色的表现和情感,通过多角色演唱、表演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音画转换法
《秋收》等儿童歌曲的歌词是对景色的描写,画面感很强,我们可以借助幼儿易理解的符号、图画等帮助他们理解歌曲,并通过互动使其有效地表达情感、记忆歌词。
3.情景互动法
借助歌曲所表达的意思来设置情景,让幼儿参与到其中,通过玩游戏、谈话等多种方式学习歌曲。如《老师,让我亲亲你》《祝福歌》等就比较适合这种教学方法。
4.畅想生成法
有些歌曲不太适合直接教歌词,可以让幼儿在简单理解词意的基础上,通过大胆想象或迁移以往知识经验的方式,经过过滤、组织来创编歌词,重新生成歌曲,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如《摇篮曲》《小河之歌》《蒲公英的故事》等,即属于此类歌曲。
优秀的外国歌曲
为使幼儿接纳、尊重多元文化与艺术,我们探究多元的外国歌曲教学模式,这样不仅能使幼儿轻松地学会演唱歌曲,还能引发他们对国外风俗习惯、建筑风格、语言、货币等的兴趣,还能在此基础上延伸出一系列活动。
1.游戏协作法
根据歌曲的民风特点创设相应的游戏情境,使幼儿通过参与游戏活动感受歌曲欢快的气氛,在协作、交流中学会大胆、自由地演唱歌曲。如捷克民歌《跳吧、跳吧》、威尔士民歌《欢度节日》、英国民歌《伦敦桥》等都很适合此类方法。
2.填充创造法
在理解歌曲民族特点及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创编、填充歌词或旋律的方式重新演绎歌曲,让幼儿在一步步的参与中不知不觉地学会歌曲。
3.对比欣赏法
借助图片、幻灯等多媒体途径来展示歌曲的背景及风格,通过与本地歌曲的对比,学习、演唱不同风格、特点的外国民歌,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使每个幼儿得到不同程度的熏陶,挖掘、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质。
4.唤醒自主法
通过让幼儿尝试不同形式的演唱方法,唤醒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不同演唱形式的特点、效果,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如《新年好》《铃儿响叮当》《小杜鹃》等适合此类方法。
民族歌曲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歌曲资源十分丰富。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歌曲风格都非常鲜明,其韵味、旋律以及歌词中的语言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幼儿可以在民族歌曲(以下简称民歌)的海洋中自由徜徉,提升自己的艺术素质,在体验、感受民歌的过程中增强民族自豪感。
1.发掘笑料――表演法
寻找民歌中诙谐逗趣的内容,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出教学内容,让幼儿通过表演熟悉旋律与歌词,体验幽默情绪,感受歌曲风格。如山东民歌《蛤蟆》、河北民歌《回娘家》《两个蝈蝈吹牛皮》等。
2.层层切入――多渠道参与法
不同民族、地域的民歌在语言上往往具有突出的特点,这些与幼儿生活经验和环境不同的语言特色对幼儿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尤其是一些简单、有趣、易模仿的词或音节,如“巴扎嘿”“哎哟哟”“啷啷仓”等。针对这类歌曲,我们采用多渠道参与的方法层层切入,使幼儿充分体验歌曲的风格,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如《龙船调》《刘三姐对歌》《花儿与少年》等。
3.探索特色――融入器乐法
民歌的特色除体现在语言上,最重要还是表现在歌曲的旋律及独特的演奏乐器上。让幼儿沉浸在婉转的水乡民歌、流畅的平原民歌、嘹亮的高原民歌、高亢的山歌、悠扬的草原牧歌之中,会使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艺术修养得到提高。如《恭喜》《阿拉木汗》《小格桑》等。
戏曲
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艺术性和思想性都极高。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进课堂的趋势与要求,我们要让幼儿通过感受名家名段,体验多种戏曲的风格和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悠远与博大。
1.诗韵交融法
将唐诗与戏曲相结合,使幼儿在体验唐诗语言美的同时感受戏曲旋律的美,使诗与曲相互衬托与交融,提升幼儿对传统文学的欣赏能力。这种方法可依据不同的诗风搭配不同的曲调,如抒情诗可配黄梅戏曲调,言志的诗可配京剧或豫剧的曲调等。
2.角色体验法
通过欣赏、体验不同角色的外形、声音和动作,使幼儿体验生、旦、净、丑等行当的特点。如旦角唱段《苏三起解》、生角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等。
流行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