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规划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规划概念范文1
【关键字】绿色建筑概念设计;概念设计的原则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设计
1、建筑环境分析与设计
绿色建筑环境分析与设计包括室内外环境分析与设计,其中室内的声环境、光环境以及空气品质等为室内环境分析、设计的主要内容,绿化设计、公共设施集约化设计等为室外环境分析、设计的主要内容。
(1)绿色建筑室内环境分析与概念设计。良好的室内环境对于居住者的身心愉悦、健康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学习效率。绿色建筑室内环境概念设计在满足室内环境质量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以降低建筑能耗为出发点,充分运用可再生资源,减少碳排放,降低建筑设施增多对环境及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与破坏。通过利用现场资源来改善室内环境质量,将建筑内部的使用功能区划分归类,如将具有同样使用功能的区域设计安排在指定的空间内,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及空调系统的设计和节能,而室内空气的对流畅通又降低了用户对空调等设备的依赖;利用自然资源还可以完成室内的防潮、除湿、换气等事项,同时也增加了室内人员的舒适感和愉悦感。
(2)绿色建筑室外环境分析与概念设计。从宏观方面而言,绿色建筑室外环境分析和设计以保护环境、节约土地、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重要的出发点,实现建筑工程的科技性、经济性、地域性以及可持续发展。在此笔者将重点对室外环境中的绿化设计进行一些分析。这种绿化设计通常包括屋顶绿化、墙面绿化、阳台及窗台绿化等。对于城市建筑来说,屋顶的绿化设计就是对特定范围内居住环境的生态平衡及生活意境的创造。据研究,城市建筑物植被每增加10%,就能在夏季最炎热的视觉中将白天的温度降低2~3度,这既美化了人居环境,又能使夏季降温、冬季保暖,同时还吸附了浮尘颗粒,降低了大气污染。
(3)建筑材料的选择。根据有效场地选择来减少材料的需求量,并就地选材或在允许的地方使用旧材料,这样省却了高昂的环境代价费用,减少了能耗和浪费。在使用新材料时要首先选择最低消耗、而且具有再生性、可持续生产并能回收的材料。例如在木材资源丰富的地区,考虑增加可再生、可回收的木材材料的使用率;就地选取本地区的青石资源,用于建筑物的基础和修桥、补路等,不仅美化了建筑环境,而且营造了地方特色,还节约了资源。
2、绿色建筑节能概念设计
依照当地气候条件,认真研究节能减排及能源利用技术,尽可能地减少能源耗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绿色建筑可再生资源利用的概念设计可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价。绿色室内设计所使用的原材料大多保持着原材料的质朴本色,因此能够就地取材,即选用当地常见的材料或是可回收的材料,对塑料、玻璃和工业废弃物等进行再生的利用。
4、绿色建筑智能概念设计
绿色建筑智能化概念设计可利用温度、湿度以及风力等自然条件设计出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智能壳体的开闭和空调量,以保障室内智能化生产和脑力劳动者的劳动效率。通过完善的智能化概念设计以促进绿色建筑高标准、低能耗、高效能、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
5、绿色建筑节水概念设计
中国属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节约用水是现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应加强用水管理,调整用水结构,改进用水方式,科学、合理、有计划、有重点的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避免水资源的浪费。绿色建筑供水、排水、卫浴用水、建筑物周围景观用水、绿化用水等都是排水设计的一个重点。绿色建筑内部需要大力提倡并推广节水型器具的设计与应用,在进水设计上要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余压,设计建设建筑区域中园林绿地节水灌溉设施;开发再生水、雨水等非传统性水用于绿地的灌溉等利用途径;设置合理、完善的室内给水系统,并按照室内水用途分别设置水表,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同时科学设计冷热水以及开水供应系统,或者是采用分质供水。
6、绿色建筑地下空间的利用与节能设计
建筑体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可以使城市从单一的地上空间趋于向地上地下综合空间的开发利用,可以缓解城市尤其是城市中心区土地资源紧张、交通拥堵、停车困难等实际问题;同时,由于地下厚实的土层受地面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使得地下空间具有冬暖、夏凉的优势,因此,可设计成一种节约制冷与采暖耗能的最经济有效的建筑形式,从而提高绿色建筑的节能效果。
二、绿色建筑概念设计的原则
绿色建筑不仅关注建筑自身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条件以体现建筑的“绿色”化,同时还要以人为本,创建一个舒适健康、安全便利的居住场所,满足居住人群对建筑功能的需求。绿色建筑概念设计原则围绕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个关键,并将其贯穿于建筑选址、规划设计、功能设定以及建筑材料和技术选用、设备安装乃至建筑工程完工后的营运、维护等进程之中,充分把握概念设计与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重视人、自然与建筑物三者之间的互动。
1、整体及环境优先
在设计中,绿色建筑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与周边环境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因此,力求所谓的最佳环境效益,就主要体现在对社会、自然环境及生态环境的关心与尊重。如对当地文脉的保持、历史人文景观的保护等,加强对建筑所在地的地形地貌以及技术、材料的重视及利用,搞好建筑环境的绿化,降低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运用独特的美学原则以充分展示建筑体的时代精神。
2、简省高效
绿色建筑概念设计就是要体现对能源节省的原则。要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运用电子和信息技术等诸多手段实现建筑的智能化,并加强建筑与社会发展互动关系的预见性研究,使近期规划与长远目标相结合,为建筑物后期扩展和建造留下充分的余地。
3、健康舒适
在保证适用性的基础上,增强建筑的自然通风、透光等,提高住户的舒适度又能减少能耗,保证住户工作及生活、学习环境的绿色、健康。
三、结束语
中国地域辽阔,地区气候环境差异较大,因此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特点加强绿色建筑的普及与推广。通过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研究探讨力求达到绿色建筑概念设计节能、环保的目的,同时加强政府对建筑节能设计管理的职能,建立良好的设计环境和政策支撑,提高绿色建筑设计的综合能力,充分利用建设区域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并将其科学合理地运用于绿色建筑概念设计之中。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3078-2006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 陈宇峰.绿色建筑的概念设计[J].福建建设科技,2008(3):3-4.
城市规划概念范文2
地铁和轻轨车辆模块化概念进行了具体说明。
关键词: 轨道车辆; 模块化; 设计
模块化概念是指在车辆设计过程中, 对整车结构块可以互换; 进行分解, 形成若干个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分系(3) 易于维修保养 在结构出现缺陷或设备出现统, 即模块。这些模块中包含骨架结构、隔热隔声材料、故障时, 只需将所在的模块拆下来进行处理, 而不需对电气布线以及内装饰等部分。模块的形式可以是车辆整车进行作业。的某一大部件, 也可以是整个车辆的一部分, 还可以是下面利用实例来详细阐述模块化概念在轨道车辆车辆的某些附属设备。目前, 在欧洲铁路行业中, 模块设计中的应用。化概念在车辆设计中已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其优点如下。
1 模块化概念在地铁车辆中的应用
(1) 车辆组成简单化 只需将各个模块接口组装地铁车辆是当代城市解决交通拥挤的主要工具, 在一起, 即可构成整车; 因而其在中国的需求量正在与日俱增。模块化概念在
(2) 互换性能强 相同类型的车辆对应部分的模地铁上的应用主要是以车辆的各个部件作为模块. 地铁之星车辆为例, 这种车辆的车体是的抗侧滚扭杆装置的作用。由于圆车轴具有较强的抗侧滚能力, 从而保证了车辆的稳定性。空气弹簧仅对车辆的侧滚稳定性起5% 的作用, 其余靠车轴的抗侧滚作用来保证。
公铁两用车具有便利、迅速、平稳等特点, 必将在我国得到推广。但由于其悬架减振系统具有独特的结构, 既不同于我国目前的卡车悬架系统, 也不同于铁路转向架, 因此我国应提前对悬架减振系统进行技术研究和关键零部件研制, 为公铁两用车的国产化做好技术准备。
由司机室模块、车顶模块、底架模块、侧墙模块(8 个) 和车端模块构成。车体模块分解见图1。每个模块都是独立的, 由骨架、隔热隔声材料、内装饰板、附属部件等组成。在车辆总组装之前, 每个模块都可实现自身的预组装, 形成一个整体。在总装配时, 司机室模块和车端模块与车顶和底架在各自的边梁处连接; 侧墙模块则在车顶边梁和底架边梁的纵向方向上与车顶和底架进行连接。上述的连接方法均采用一种国外的特殊紧固件, 因此在总装配时不需要进行机械加工。机械紧固见图2。该型地铁车辆的最大特点是侧墙并非是长大部件, 而是在车门之间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模块, 全车共设有8 个模块(相对于每侧5 扇侧门而言), 而每个模块与车顶和底架的连接又相对简单, 从而大大增加了车辆装配的灵活性。因每个模块包容量大, 因此车体的装配时间大大缩短了。这种车型对国产化的意义也是巨大的, 绝大多数模块可单独划分出来作为国产化项目提供给分包商进行生产, 因而能达到较高的国产化率。
图1 英国MOVIA 车体模块分解示意图
2 模块化概念在轻轨车辆中的应用
轻轨车辆以其基础设施费用低而深受发展中国家各大城市的青睐, 因此具有很大的潜在市场。模块化概念在轻轨上的应用主要是以车辆的一部分作为模块。以德国Chem n itz 轻轨为例, 这种轻轨车辆由前端模块、后端模块、乘客区模块和中间模块组成。其中前端模块中含有司机室、受电弓、少量乘客座椅、动力转向架等; 后端模块除不含受电弓外, 其他与前端模块相似, 可以实现双向运行; 乘客区模块为含有乘客座椅的客室模块; 中间模块含有乘客座椅、动力转向架或非动力转向架(根据要求确定)。在这种车辆中, 为增大载客量, 中间模块在设计时尽量小, 而乘客区模块则尽量大。各大模块之间通过风挡进行封闭连接, 相邻模块的电气布线及气路则通过模块端部的各种连接器进行连接, 乘客区模块与中间模块及前(或后) 端模块在底架部位的连接方式为铰接。当客流量增加时, 这种轻轨车辆能做出相应调整, 在每辆车中增加一个中间模块和一个乘客区模块, 从而提高了单元车辆的载客量(图3)。轻轨车辆通常采用低地板结构, 故许多电气设备大都以模块方式安装到车顶上。例如每个带有动力转向架的单元模块, 其车顶上都装有IGB T 元件的牵引逆变器箱, 内含2 台逆变器, 分别控制车辆左侧和右侧的车轮转动。整个箱体为一个独立的模块, 在箱体四周有四个螺栓孔及一个铰接板, 安装时它们与车辆结构相连接。这样当该设备局部出故障时, 即可容易地将箱体卸下来进行处理。由此可见, 这种模块式的轻轨车辆结构具有能适应人口众多的中国城市实情的优越性, 因此必是将来的发展趋势。
图2 侧墙模块与车顶和底架紧固示意图
图3 车辆扩充模块示意图
城市规划概念范文3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发展;时期;当代城市规划;思考
城市规划,就是指研究城市未来发展,或者为城市未来的布局提前做好规划和安排,为建设未来吗,美好城市所做的一切部署工作。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旨在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构建和描绘一幅美丽的蓝图。同时,城市规划也是城市管理三大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它与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一起,共同组成了城市管理。
一、对城市发展历史的回顾
从早期到现在,城市发展历史课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在这里,我们引用“期”这个概念来对每一个阶段的城市发展进行概括,并针对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点作简要的论述。总体来说,我国城市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5个时段(或者5个时期):
(1)朦胧期
朦胧时期主要是指城市发展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所处时间大致在古希腊时期或者更前,在中国主要是夏朝、商朝以及周朝。朦胧时期所具有的主要特点是,城市规划观念受其所处时代和政治、风俗的影响,在城市建筑的形态和设计上都深刻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奉行宗教思想的事实,且这一时期的城市形态设计具有着阐释学中的丰富的神秘主义。
(2)滥解期 [1]
指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设计及形态。其特征是形成一种新的理性设计思想和实用的规划准则,有专门的城市规划设计家,形态的可理解性加强。在中国,相当于晚周,城市规划体系建立,“里坊制”的出现。
(3)进化期
上述设计思想和理性实用准则在整个西方世界普及,发展趋向成熟。这一时段从中世纪中一直到19世纪,形态的决定论特征逐渐加强。在中国,相当于从秦代到唐宋这一时期。当时,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的军事防御,统治阶段为了便于管制市民,将里坊内部设为井字形道路系统,四周围的高墙,坊墙,不得随意开门设店,夜晚实行宵禁。坊内居民实行“连保制度”,唐长安城就是实行“里坊制”城市的典范。
(4)革新期
近现代城市规划和设计理论的兴起,功能主义的城市形态观、形体观。形体的决定论成为主导设计思想,城市形态走向抽象,逐渐导致环境问题。在中国,从唐末到北宋,我国封建制度下的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手工业分工日益细密,生产技术和工具有很大进步,而且多集中于城镇,商品经济有所发展。而在西方,革新就更为突出,15- 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人们的精神梗桔,带来了人类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人文主义反映在城市规划和建筑思想上,突出了以“人”为主体,来代替“神”的权威。到了18世纪中期,起源于欧洲的产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大解放,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具有改革思想的先驱者提出了新的“理想城市”的新概念。直到19世纪末,霍华德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理想城市”的概念,实质上反映了一种摒弃旧城市、大城市,崇尚自然、追求新的理想城市结构模式思潮。至本世纪初,随着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对城市空间结构按现代城市功能分区的概念。
(5)多元期
从20世纪50年代起,城市设计和多元思想崛起,城市形成建设趋向小型化、环境人性化和决策公开化。二战以后,世界上很多国家恢复重建,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进入新的。而在60年代以后,现代城市规划观念又经历了一次新的转变,直到今大,这种转变仍在继续发展。
二、当今社会的城市规划新观念
随着城市规划在几个世纪发展中不同元素的介入和添加,发展到今天,其内容和形式已经变得更加饱满和丰富,并且所受的重视程度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在今天,就城市规划的全民意识来说,这回公民对其“规划”的概念已经不再模糊,这也总算没有枉费城市规划师、设计师以及相关人士的一番苦心,没有辜负其对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付出和希望。就当今社会来说,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这二者的工作已经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正式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最新阶段。当今社会的城市规划内容被注入了更新的设计观念和发展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规划中已融入社会经济因素
当今的城市规划所研究的问题较之以前更为广泛,添加了更多的社会因素以及城市结构进去,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便是经济。在20世纪20年代这一历史时期,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城市居住人口过多的问题,这一时期城市规划的主要工作都是围绕解决城市人口疏散来开展的,那时的城市规划并没有过多的将经济这一动态因素考虑进去,而是重在对城市人口以及城市环境等的建设。直到今天,在这个以信息和知识创造经济的时代,“经济”这一动态的活跃因素才被完全的考虑到城市规划建设中。然而由于经济这一元素的活跃性和不稳定性,导致城市规划对经济因素这一方面的研究还不太深刻和完善,比如对社会经济的定量分析等。但不管怎么说,经济因素的注入以及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仍然为城市规划的结合带去了新的因素,使得其所研究的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加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
(2)从更深层次和角度认识城市结构[2]
这主要是因为:一方而是社会经济作用的结果,对城市职能的多样化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复杂性有了重新认识,即城市的空间结构必须适应城市社会结构发展变化的需要;另一方而是从空间结构上,对“功能主义”观点提出挑战,引导人们重新研究旧城市;重视保护原有的社区结构,允许适当的高密度,保护城市的历史文脉,保护有价值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还重视传统的建筑形式和旧建筑的有机结合,改变过去对旧城市全盘推倒,大拆大建,彻底求“新”的做法。
三、结束语
结合当前的城市规划观念,我国21世纪的城市规划从宏观方而看,针对城镇体系结构中,城市之间的相互排斥大于相互合作问题,规划在制定时能否充分考虑,并研究能促进这种“区域协作”切实可行的政策或途径。将生态城的基木观点融入城市规划,认识到人类是属于大自然的,是其中的一部分,规划应理解自然,与自然合谐。
参考文献
城市规划概念范文4
关健词:城市经营理念;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0(c)-0085-01
一、什么是“城市经营理念”
城市经营就是运用市场机制,把城市经营的对象――城市资产,包括城市土地、城市建筑、基础设施、城市环境、文物古迹和旅游资源等有形资产,以及城市历史、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生态、城市知名度、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还有依附于各种有形资产之上的使用权、经营权、冠名权、各种特许权等的无形资产,通过市场运作获取收益,并投入到城市发展的新领域。这是“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的城市自我增值、自我发展的市场化道路。它有三大特点:一,经营所需的资源是泛资源的概念,即没有什么不是资源;二,强调在政策引导下用经济杠杆调控城市;三,“经营城市”是比城市管理内涵丰富的概念,即城市管理属于“城市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城市经营的基本思路
城市经营理念下我们要把城市整体看作一个开放的系统,利用市场手段和经营思维,整合城市部内的各种资源,发挥城市的系统效果和整体优势,塑造城市核心竞争力,通过各种渠道、方式和手段,宣传和促销城市,建立城市品牌,树立良好的城市整体形象,增强城市对各种资源的吸引力,加大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最终实现发展城市经济,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质,增强城市竞争力,实现城市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三、城市经营理念下的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概念范文5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共利益, 概念 ,特点, 体现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accelerating urbanization and urban renewal of the plan, the city planning in the position of the urban construction are becoming gradually important. Urban planning is to the science of the city construction of space and resources effectively plan and distribution, since it involved talking about distribution of interests. Although the public interest in judicial and theory and no clear definition is, but it is earnest effort in our life and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How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planning view and handle public interests, we mainly from the concept of public interest and public interests of the urban plan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ublic interests of the three aspects to reflect discusses for the public interest.
Key words: the city planning, public interests, the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reflec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当前的城市规划以及旧城改造中,人们从最开始的以关心城市空间的合理安排和土地、空间资源的科学分配上向以关心公共利益的分配上转移。由于公共利益没有明确的界限,并且也因为我们所处的出发点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比如说商人和个体户在城市规划中更看重商业区的位置以及规模,而居民则更关注商业区的环境优良与否以及交通便利与否。为了确保更多的社会群体对公共利益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我们应当对其展开必要的研究和探索。
一、关于城市规划中公共利益概念和内涵的分析与探讨
《物权法》的出台标志着国家对于私人利益的保护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同时也表明着对私人利益有了一个大致的界限和范围规定。而对于公共利益目前尚且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所以其概念依然停留在争论和有待商定的状态。我们想要了解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就必须对公共利益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一个简单的剖析。下面我们就分别对这二者展开探讨。
(一)关于城市规划中公共利益概念的论述
既然对于公共利益没有明确的定义进行界定,那我们想要了解公共利益的概念就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论证和探讨,主要的说法有以下几个:
首先,如果说公共利益是相对于个人利益而言的,那么在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除了与个人利益无关的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公共利益。这应该包括所有的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空间以及空气和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等。
其次,如果说从利益的角度来探讨公共利益的的概念,我们就需要了解利益的定义。利益是主体对客体相互关系的一种判断,是被主体所肯定的一种积极价值。而在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判断我们就可以界定为在城市规划中一切能被公众所肯定的城市资源分配就可以称之为公共利益。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人们的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自身的知识素养存在着差异,所以他们对公共利益认知程度上很难达成一致,这也就导致了公共利益的多元化概念。
最后,从现在美国以及欧洲等发达国家对公共利益的界定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最初的公共利益判定的标准是是否由公众使用或者是对公众有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精神文明的进步,公共利益的范围正在扩大,对于公共利益如果太过于严格的界定,势必将影响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目前欧美等国家将公共利益又界定在只要有利于地区的繁荣安定和经济发展就被视为符合公共利益.
(二)关于公共利益内涵的简要论述
无论是公共利益还是私人利益都需要主体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中介,以社会实践为手段,使的主体与需要对象之间的矛盾得以克服,即主体本身的需要得到满足,这都是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对权力进行选择和分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公共利益作为利益的共同体体现出来,是在此活动中所有成员的共性利益。我们也可以说它是个体利益中的一部分,但是它是高于个体利益所存在的利益。所以说,应该认为公共利益是服务于整体的理性追求。因此说只有我们能在城市规划中对公共利益进行很好的定位,我们才能进一步的去保障规划中的公共利益。
二、关于公共利益特点的论述
对公共利益的特点进行分析与探讨,对于我们根据其特点进行整体上的安排与调整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我们在规划工作中更好的协调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有着指导的作用。下面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其特点展开探讨:
(一)公共利益的动态性
公共利益的动态性主要是因为人们对于它的界定存在太多的主观性。并且公共利益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环境的变迁而出现变化。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对其动态性进行分析。
1、公共利益同时代的发展相关联。由于公共利益是相对于私人利益在社会中呈现出来,其之所以在现今的城市规划中越来越受到人民的关注和探索,那是因为市场经济的高度发达,个体经济以及私有经济体正在以寻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其经营发展的目标。而在这种形势下为了防止个人利益受到不必要的损害,人们开始高度关注私人利益的共性也可以说是公共利益,毕竟公共利益是作为私人利益的一部分而存在的。但是在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民所关注的是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这时候公共利益是人民共同的目标,所以也没有人将其从利益里独立出来。这也很好的说明了,公共利益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人民对于利益的出发点变迁而做出改变的。
城市规划概念范文6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对策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市规划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融综合、战略、政策和特色建设于一体,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合理优化空间资源,配置和调整城市的布局,协调各利益主体的关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更好推进城市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城市规划管理相关概念界定及原则
1.城市规划管理的概念
城市规划管理是城市规划通过对城市的土地使用和各项建设进行规划所进行的管理。它的本质属于行政管理,是管理部门以成熟规划为介质和目标所实施行政管理的形势和履行权利和义务的全过程。它受法律的制约,也受到法律的保护,对城市的土地占有及使用以及各项城建所进行监督、管理、引导等,使其按照法律程序,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2.城市规划管理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在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是以社会主义法制为基本原则,是政府依法对城市进行规划管理的具体体现。执行人员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规定办事。一切行政违法主体和个人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合理性原则。在实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对于技术和专业要求强,这就给管理工作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这是在法律允许的范畴之内应付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复杂局面所作出的反应。以法律为准绳,以客观实在为基础,以人民和国家的利益为前提,公平公正的实施管理权利。
(3)集中管理的原则。要对城市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在综合社会、经济、政治、环境、技术等多项指标,完成复杂的系统将各项指标综合起来,统一规划,完成城市系统的有序运行。必要时,要依法报送审批机关备案,既维护了法律的权威性,又保证了在协调管理城市规划过程中各环节的有序性。
二、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
新世纪将城市发展推向新的高度,这也为城市规划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滋生出新的问题亟待解决。
1.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建设缓慢、覆盖面窄、灵敏度差
制度是保障,是方向,是先导。但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制度的建设滞后于城市化发展进程,不能有效地配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转型期处于被动的局面,无法从根本上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制度对于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不健全的可能性,面临新的问题,制度无法迅速做出反应,及时进行调整,这就造成了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盲点,也制约了城市更好的向纵深发展的可能性。
2.民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机制不健全
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是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实现政府和民众共同治理城市发展的平台。城市的发展和规划关系着民计民生,关系着城市的格局和城市的发展目标。因此,有效地实现民众参与是完成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大事。公众的利益和幸福度是政府工作好坏的最佳评判,政府所实现的服务是为民众的服务,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如何改革民众参与渠道,积极调动民众的参与意识,保护民众的参与信息公开化,合理化采纳,是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对策
1.以创新为内核建立规划制度
城市规划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现代城市规划的理念应该以城市整体、公共利益为重的基础之上整体把握城市发展的全景,紧紧围绕城市的资源特色,土地分配标准,将规划管理定位为横跨城市社会诸多系统的复杂而独特的社会活动过程,融社会运动、政府行为和职业技术为一体。以城市整体利益为重,综合平衡公平正义,合理规划城市与个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是建立创新规划制度的基础和关键,也是现代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建立规划制度的手段角度,不要拘泥于某一固定模式,而要兼容并蓄,实现多元化。结合市县,各级政府间上下结合的方式,对于整体和具体布局要细化运作体制,在制度上做相应的安排,对于利益和分配要有所侧重,将突破口放在不同层次的界定上,不同利益群体的矛盾冲突如何解决是规划制度创新工作的重点。要试图建立有效的途径,将组织和利益群体间的矛盾控制在最小化,从而实现规划制度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2.以学习为核心的政府理念
学习型政府的定位调整了传统的政府工作模式,打造崇尚自由,提倡开放,便于交流,知识共享的系统,不断提升学习的创造,加强政府工作的效力。政府理念的转变实际上是政府管理者的转变,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具体实施者,学习型组织的构建是将整体和个体目标融合成共同远景的重要途径,也是政府形象体现的外在表现。要实现理念的转变,保持更好的精神状态为民服务,就要积极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激发各级政府工作人员不断学习,考核业绩突出,通过个体的提升实现整体的改变。要以人民的意愿为导向,创建服务型政府,实现政府的责任制和法制化,通过监督制度使政府向良性方向发展。
四、结论
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转变与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保持开放的精神,务实的态度,不断改革,与时俱进,才能更好的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建言献策,实现城市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