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规划的社会效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规划的社会效益范文1
关键词:艺术;科学;前瞻性;预见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Abstract: City planning is an art, it is also a policy activities, it asked planners must have forward-looking and foresight, integra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city regional industry layout, building layout, roads and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regional layout, guarantee the city economy culture and infrastructure the construction, promote the city i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environment benefit to achieve a win-win situation.
Key words: art; science; prospective; predictability; economic benefits; social benefits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城市规划的含义及其目标
城市规划的含义。城市规划这个词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解释。日本认为城市规划是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建设的一种技术手段,日本对于城市规划强调的是它的技术性;英国认为城市规划不仅仅只是满足城市建筑,基础设施以及其他方面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侧重实现 其经济和社会效益;美国认为城市规划设计和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保证社会和经济的稳步发展;国内认为城市规划要确保空间资源和土地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从而实现城市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城市规划的目标。用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合理配置空间资源和土地资源,促进城市经济的有效运作,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健康发展。
二.城市规划现状。
城市规划是一个地区未来的发展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门,城市规划必须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反映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满足城市未来的承载能力。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为:
(1)城市中的绿地面积减少。城市规划要求的是在城市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行人工环境的建设,达到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和谐发展,但是在当前的城市规划中,有些地区的城市规划的设计不合理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2)忽视精神,过度追求经济的发展文化建设。当今社会我国已经基本上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人们在物质条件得到满足的同时,对于各种精神文化的消费也就日益增加,但是在当前的城市规划中对于休闲、娱乐等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设还有很大的空缺。在经济迅速发展和生活脚步日益加快的今天,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大对于文化、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打造“休闲式”城市。
(3)缺乏地域特色。丽江古城正在消失,内蒙古古城消失,定海古城消失,这些年来不断报道出有地方特色的古城消失的报道。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实现城市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同时它也强调艺术性,它要求我们在原有城市基调上进行艺术加工。现实生活中的城市规划设计在很大方面上忽视了这一重要的方面。例如,徐州的城市规划,在徐州的城市规划中建筑群与其他城市相雷同,缺乏创新和缺乏地域特色,不重视传统街道和传统风貌的保护和继承,破了原有的文化风貌和地域特色。
(4)城市规划缺乏“以民为主”的理念。据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丽江接待海内外游客达到了460.9万人次,同比增长了13.82%,但是丽江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据调查,古城原来居住着6000多户纳西族居民,当地的旅游业发展起来后,主要街道的民宅被喧闹的商铺和酒吧所取代,居住在主要街道的1600多户纳西居民因不堪忍受噪音的干扰逐渐搬出了古城。
(5)基础设施不健全。以城市的排水系统为例,随着城市地面建设的不断加快,地下的排水系统越来越跟不上建设的步伐。据吴学伟说,广州市的大部分排水管道设计为一年一遇,小部分为两年一遇,还有一部分为半年一遇,一排排漂亮的高楼大厦下面的排水系统还不如乡村的排水沟。城市排水系统不健全一旦发生大暴雨就很容易造成路面大量积水,如2003年特大暴雨袭击南昌,南昌市排水系统排水能力不足加之地面的硬化不断加强极大增加了城市雨水地面径流量使得南昌市内涝严重,成为了“水上城市”。
三.城市规划的意义和作用
(1)城市规划是城市管理和建设的依据。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并且城市作为一定范围内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而存在,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城市规划作为对城市未来发展蓝图的一个综合部署,它是一个城市管理和建设的依据。国内外的相关经验也告诉我们城市规划的好,城市管理和建设才能好,因此城市规划在城市的管理和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城市规划是实现城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城市要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就必须要对城市的未来进行科学的预测,做出合理的规划这就要求在城市规划中合理规范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在合理规划的引导和管控下建设和发展城市,从而实现社会和经济和谐健康发展。
(3)城市规划具有控制作用。城市规划影响着城市的性质和发展规模等各个方面,在城市项目的立项,人口增长和迁移,产业结构的调整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控制着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速度。城市规划保证着城市土地资源,空间资源,建筑层数,环境容量以及城市绿化等方面的平衡发展,保证着社会的和谐稳步发展。
四.城市规划问题的应对措施
当前在我国的城市规划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1)更新观念。当今我国在城市规划中思想观念落后,仍然有一部分人将城市规划简单的认为是大拆、大建、拆的越多建的越快,城市规划就会越好。在城市的拆建中崇洋和追风的不良风气明显,不重视本地特色文化遗产的保护,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规划中要及时更新观念,有创新精神,从实际出发注重发掘当地的特色,建设有地域特色的城市。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一个过程,要充分考虑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在城市设计中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统筹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保证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在城市规划中我们要把生态环境建设和规划放在首位,把城市经济发展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建设资源节约和生活舒适型城市。
(3)建立完善灵活的监管机制。城市规划是一项公共政策管理体制系统,它的充分发挥离不开有效的政治运作体制,建立与市场经济相协调和以民众广泛参与为社会基础的城市规划政治运作体制,从而真正的实现城市规划多元利益的协调和统一。在规划中我们还应该废除“关门规划”,推行公开搞规划,对城市规划的调整要及时进行公示,保证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实现,从而保证城市规划设计的透明度以及人民基本权利的实现。
(4)科学分析,合理定位。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克服“想当然”“盲目追风”思想,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城市的土地资源,空间资源,地域特色,本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该城市在更大的区域所占的地位和所具有的影响力等方面进行实地考察和科学的论证分析,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保证制定出的城市规划方案适合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多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城市规划经验,汲取先进的理念,取长补短,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城市规划设计。
(5)处理好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城市规划包括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两个方面。如何正确的协调好两个方面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城市规划的长远目标关系到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因而从城市的长远发展来看我们应该注重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发展环保产业。城市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我们要从城市规划设计中下手,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加强城市排污能力、交通系统、城市绿化建设和垃圾处理能力等方面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保证城市的发展和壮大。企业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支柱,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无污染产业的建设,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环保设备,研发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环保设备,保证城市环境的清洁,提高人们的城市满意度。
结束语: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和建设中发挥着龙头带头作用,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城市规划显得非常重要。就目前的情形来看,我国的城市规划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相关部门的重视下正在得到改善,许多专家也在积极的进行论证和分析,我相信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会不断朝着具有中国特色和生态环保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高长永,城市规划不足,南方部分城市“看海”,《瞭望》 2012,5
城市规划的社会效益范文2
关键词:土地规划 统筹土地规划
中图分类号:F30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行的我国国民的经济发展体系当中,关于土地规划和城市规划编制的行政主管部门是不同的。在行政级别上这两个主管部门是旗鼓相当的,他们都有独立的行政管理体制,但这种分管体制却使得这两个主管部门各行其是,无法有效的进行沟通,造成了两种规划的差异性非常大,相互之间很不协调,导致了严重脱节的现象。有些地方将城市规划摆在首要位置而看轻土地规划,造成了土地价格波动,城市用地吃紧,城市用地不合理,城市的发展也出现了畸形。另外,还有一些地方将土地规划作为重点而忽略城市规划,惜土如金,只看重局部城市发展,有些应用作住宅的用地却发展商业,完全不重视城市发展总体的布局,造成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相脱离。因此,想要使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得以实现,应当从大局着手,统筹土地规划与城市规划,形成互利共赢、互补协调的新格局。
一、 统筹两个规划的思路。
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规划的深化是区域规划,而对于区域规划来讲,土地规划与城市规划这两个方面又是不可缺少的。从时间上来讲,两个规划应当统筹编制,编制城市规划的时候土地规划也要兼顾,因为城市的总体发展直接受土地规划是否合理的影响,在城市规划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便是土地规划;而在进行土地规划的时候城市规划也要兼顾,判断城市土地规划有效与否要看其是不是与城市发展总体标准相符合。从空间上来讲,两个规划应当是互利互补的,城市区域发展中一定要坚持土地规划和城市规划指导,一定要坚持土地规划为城市规划所服务,也就是土地规划的发展是为城市规划的发展做铺垫的,城市规划的发展是让土地规划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所以要做到如下几点:(1)做到弹性规划。不管是土地规划还是城市规划都应该有可量化性,应该留下一些空间。而弹性规划对于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可以有效的适应,依据不同时期、不同地点适时地做出调整,避免出现重复规划以及规划失灵;(2)做到协调规划。对于整个城市的区域规划,不可以只重视城市规划,也不可以片面的强调土地规划。它们二者并非彼此独立的,想要做好城市规划土地规划就必须要做好,而土地规划的状况又由城市规划的大局决定,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协调好二者的关系,达到互助发展的目的。(3)做到多元规划。规划目标并非是单一的,在具体编制两个规划的时候,要明确规划的目标,不可以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多重效应叠加到一起,使社会能够全面发展。(4)做到效益规划。如果规划没有价值那么规划就没有意义了,市场成败由效益的高低所决定,所以,在编制两个规划的时候,要特别注重其效益性。(5)做到整体规划。在实施两个规划的时候一定要从大局出发,将整体布局好,既要做好物质与非物质方面的规划,又要做好局部和整体规划。(6)做到实用规划。所有的规划都是对发展实践起指导作用的,因此编制两个规划时,应当注重规划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使其能够在城市经济的发展中得到落实。
二、 统筹两种规划的具体途径
两个规划的行政主管部门是不同的,造成两个规划的目标、标准、侧重点的差距较大,两个主管部门无法及时的对相关信息进行交流,也不能再规划时共同发展、相互吸收、相互借鉴。因此,统筹两种规划,必须合并两个部门,制定统一规划,使规划管理体制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这样制定的规划可以与城市发展实际更为适应,这样的规划可信度强、透明度高、能够使全社会的发展愿望得到满足。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优势有如下:第一,统筹土地规划和城市规划,可以有效地避免在编制两个规划时各自为战、相互脱节的现象。第二,这种结合一方面可以使上级实施规划的执行力得到满足,加快土地利用与城市建设,也可以将地方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第三,一旦在实施规划时出现问题的话,这种结合就可以及时的进行处理和纠正,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第四,这种结合途径将局部土地优化利用考虑进来,提高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
三、统筹两个规划,创新制度。
就眼下的法律体系来讲,城市规划已经有了《城市规划法》作为保障,但是在我国,至今都还没有土地规划方面的法规法律,这就造成了在实施规划时相较于土地规划城市规划显得更有可操作性、更为科学、更为严肃。而从管理方面讲,由行政级别相等的两个管理部门分别对土地规划和城市规划进行编制,这样必定会造成两个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各行其是,浪费资源、效率低下的后果。而且,我国如今已经变为市场经济的国家,还有着非常浓厚的规划行政属性,在实施和编制规划的时候经常会将市场经济规律忽略掉,主观行事,不根据客观状况,导致规划与市场经济脱轨,与经济规律不服的严重后果。所以,根据上述状况,要统筹两种规划一定要对制度进行创新。1、创新法律制度。使相关的法律制度得到完善,使两个规划与统筹战略有法律制度的保护。2、创新管理制度。把两个部门合到一起,统一政令,提高社会经济效应和规划的执行力度。3、创新环境制度。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客观的经济规律,使统筹战略有环境保障。
四、结语
虽然土地规划和城市规划的概念各不相同,然而,站在大局上看,他们却是能够统筹的,它们是相互促进、相互弥补的,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不能分离。在今后的工作当中,为了两个规划统筹地更好,在制度创新、发展途径、发展思路上,都应该进行有效的改革,从而提高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赵英丽;;城乡统筹规划的理论基础与内容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1期
[2] 梁进社;;论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规制和利导原则及其应用[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2期
[3] 李兵弟;关于城乡统筹发展方面的认识与思考[J];城市规划;2004年06期
城市规划的社会效益范文3
关键词:城市规划;问题;对策
Abstract: urban planning management is the effective is a period of city development blueprint, is the study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reasonable layout of the futur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comprehensive arrangement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along the track of the orderly basically development,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s also obtained many achievements. But the face of the 21 st century global the high spe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s far can not adapt to the count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needs, our country's current urban planning management has many more serious problems. Do new situation of the urban planning management work, has become an urgent task in the curre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city plann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perfecting the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effective measures.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城镇化建设速度迅猛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规划关系国计民生,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城市规划设计是一个城市建设的指向标,而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建设和管理好城市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调控作用愈来愈明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城市规划编制、管理工作中也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深入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大有益处。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寻求解决对策,使我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事业走上健康、持续、协调发展的道路。
一、当前城市规划管理面临的问题
1、规划建设中的盲目、无序现象严重。
近年来,我国掀起了一股城市规划建设的热潮,与之并存的是规划建设中的盲目、无序。具体表现在:城市规划时间大大缩短,部分城市20年的规划指标在5年内即已完成,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失去了应有的调控作用;城乡规划体制分割脱节,城郊结合部建设管理混乱;部分城市打着改造旧城、消除危房等幌子,严重破坏历史建筑、城市风貌;部分城市规划建设不善,导致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生态遭到破坏;部分城市规划管理监督约束机构不健全,导致违法建筑现象严重;部分城市建设时序混乱,存在先建房后修路等错误建设时序,导致建设绿地被大量占用,建筑垃圾大量遗弃,城市生活环境质量严重下降;多数城市建筑风格雷同,出现大马路、大广场、人工湖、豪华办公楼等千城一面的现象。
2.城市规划结构不合理、用地效率低。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一味的注重本城经济的增长、而忽略基础环境设施的建设和质量的提高。政府将大部分财力投向了可获得较大收益的工业用地,而公共绿地及公共配套设施所占金额投入比例却相对偏低;政府过度注重城市经济形象,过分追求超大马路、商业化时代广场,从城市路网总体结构上来看,主次干道与支路的比例和协调,路网结构不合理,容易造成城市交通拥堵。同时,由于城市和镇村各自为政的现象持续已久,土地利用散乱无序,土地开发呈粗放式经营状态,土地利用率低,土地资源的浪费现象较为严重。3、规划管理的公众参与机制匮乏。目前,我国多数城市的规划管理还主要是政府一方的事务,并没有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聪明才智。对规划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评价,并没有形成一个顺畅的、有序的表达机制。这也导致我们的城市管理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弊端,突出的表现在部分政府部门过分的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城市规划管理在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推进整个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应该说,城市规划管理是社会多元主体追求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最大化形成的共识,是一种在矛盾交织的环境中形成的一种公共性、协商性的机制,是一种利用人类的理性对城市资源进行再分配的有效活动。因此,在这种不确定的城市规划管理大环境下,要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聪明才智。而当前,社会公众的参与观念尚未树立,归根结底是我们现行的城市规划管理法制中却缺乏明确的群众参与机制程序,迫切需要健全完善。
4、依法实施城市规划管理的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中、小城市的“城中村”及城郊结合部的城市规划管理是总体规划的一个薄弱环节,由于各省市的城市范围逐步扩大,将近郊的一些农村也并入,而这部分农村人规划法制意识薄弱,加上这部分人基本上失去了土地,工作也很难落实,大多依靠出租房屋来维持生活。因此,近年来“城中村”及城郊结合部的居民,违反规划突击加层、抢建房屋、擅自设置建筑物、构筑物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情况非常严重。而对这些违法建设的管理,过激了怕引发大的矛盾和冲突,光靠宣传教育,作用又不大,因此,管理的力度显得不够,往往只是采取罚款的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城市规划的社会效益范文4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工作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要衡量一个城市的规划建设与建筑设计的是否科学合理,还要分析城市的自然生态平衡、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城市建设的实施结果等。此外还要看城市的绿化系统的营造以及建筑节能措施的实施是否高效等因素。城市规划设计的要素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互为补充并有机结合的整体,其共同的目的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城市规划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条件,也是提高城市素质和城市文明的重要因素。设计者要根据城市发展的模式和城市的具体情况来研究其发展的规模和发展的方向,来确定适合城市远景发展的规划以及设计,并指导城市的建设逐步完善和提高。城市规划的设计工作可以衡量一个城市规划建设与建筑设计的营造是否先进合理。包括看一个城市的自然生态平衡、城市的建设、城市绿化系统的营造以及建筑的节能措施等多个方面。如何有效对城市规划设计要素进行安排,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1 城市规划设计要素的概述
1.1 城市规划设计的概念及任务
城市规划设计(UrbanPlanning)是研究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布局以及综合安排城市中的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根据我国城市发展和建设方针、经济技术的政策、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及各个城市所在地的自然条件等来布置城市的体系;确定城市性质、城市的规模;统一进行规划、合理的利用城市中的土地。此外还要综合部署城市的经济、文化以及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以保证城市有秩序和协调地发展,使城市建设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
1.2 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
城市规划设计要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贯彻勤俭方针,采用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尽量少占农田。同时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中各项建设用地,形成合理的功能与布局结构。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以及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做到主次分明,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要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协调,这是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基本原则。此外,安全原则也是城市规划设计中重要的指标体系。要在编制城市规划设计时考虑到防火、防爆、抗震、防洪等要求,特别注意高层建筑的防火防风等问题。
1.3 城市规划设计要素的分类
城市中一切看到的东西,都是要素,例如建筑物、道路、植物、照明设备、广告等等。国内学者把城市设计的要素分为城市空间体系、城市天际线及制高点、城市边缘与入口、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利用、视线走廊以及水系和绿化措施。笔者认为,把城市的规划和设计要素可以划分为土地使用体系、城市交通体系、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和城市景观体系几个方面。
2 城市规划设计要素的分析
2.1 城市土地的使用要素的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主要侧重于对土地使用的复合性、整体性以及立体化的研究。土地的使用要综合研究不同区块之间的整体关系,结合城市的公共空间、历史保护、城市景观等方面的整体要求,来促进城市土地使用的高效率。结合城市三维立体形态以及城市空间的环境发展的要求,对城市土地的使用提出相应的要求,包括土地开发的强度、建筑的密度以及建筑的布局等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把抽象的土地使用指标同城市空间的环境建设联系起来。
2.2 城市公共空间要素的分析
城市的公共空间由要素由城市的街道、城市的广场、城市的公园、建筑内部以及地下公共空间等空间的单元所构成。城市空间的一体化是现代城市设计的研究重点,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体化要建立在城市的公共空间系统构成的认识基础之上,强调对城市公共空间所构成的单元的系统化研究和城市公共空间内部城市构成要素的综合处理等,以促成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性与城市公共空间使用的高效率性,进而发挥公共空间体系的总体效益。
2.3 城市交通要素的分析
城市交通体系是城市运作的“命脉”,交通体系直接影响着城市的运作的机能。城市交通的可以引起城市公共空间性质的转变,城市交通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交通流线以及交通节点。从城市的交通网络内部运行的元素来看,主要包括交通工具和人两个部分。城市设计中交通体系研究的重点包括城市交通方式内部的体系化研究,例如公交车的布线与站点的设置,城市轨道中的交通布线、自行车线路的布置、步行流线以及人流集散的体系化等多个方面。
2.4 城市景观要素的分析
一个城市的景观体系研究主要是指城市的视觉景观的品质以及总体的构成。城市景观体系的构成包括城市中的实质景观要素,例如城市自然景观要素,包括城市总体的地形地貌、城市的水体、城市的绿化情况等;城市人工景观要素,包括建筑的形式与建筑的体量,城市环境的设施等。城市景观的构成要素还包括“活动景观”要素,例如各种城市的公共活动而形成的城市活动的景象,商业活动、休闲活动、节庆活动以及观光活动等。
3 城市规划设计要素中的节能思想
3.1 城市规划设计的方法
在过去,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基本上采取先论证城市的发展性质,同时估算城市的人口规模;再确定城市土地的使用方式。经过了多年的实践,人们认识到这些规划和方法无法适应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现提出城市的规划“持续规划”的思想,主要着眼于近期的发展与建设,同时对远景目标不断地加以修正、补充和逐渐的调整。
3.2 城市规划设计要素中的节能思想的提出
随着全球范围内能源需求的增长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能源的供应日趋紧张。建筑行业作为耗能大户,其节能的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节能的思想体现在城市的规划中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尤其在城市空间的规划中提倡紧凑型的城市布局。此外,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也是不错的理念。对单体建筑的能源优化设计也要采用节能建筑所倡导新型的能源概念。
3.3 科学有效利用各种环保和可再生资源
现代建筑要以最少的投入来换取最大的产出,在消耗最少能源的前提下提供高舒适度的生活环境。要从根本上改变能源消耗的被动状态,积极开发新型的可再生能源。例如对太阳能的开放与利用,在建筑设计中如果能将太阳能充分加以利用就可以节省大量的常规能源,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4 结束语
城市规划是一项科学性、综合性、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证明,要把城市建设好、管理好,必须先规划好,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建设和管理城市;其次,城市规划是综合发挥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前提和基础。城市作为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应当格局合理,富有特色,对本区域内的城市化发展起到示范和榜样作用,充分协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自然就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以及综合发挥其各种效益应遵循的依据;再次,城市规划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城市的合理发展,必须通过科学的预测和规划,以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也只有在科学合理规划的引导和控制下,才能最终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最后,城市规划经法定程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非经法定程序不可任意更改。因此,它的实施具有强制性和不可变更性。
参考文献:
[1] 姜桂萍.小议城市规划设计要素[J].民营科技,2012,(01).
城市规划的社会效益范文5
【关键词】建筑规划;设计;概念;作用;关系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城市建筑规划能够保证城市空间和土地的合理利用,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进行建筑规划要处理好与建筑设计的关系,使之协调发展。
二、建筑设计和建筑规划的相关概念
1、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指建筑设计人员在遵守建筑规划的前提下,根据使用者的功能性需求和美观性需求,通过建筑设计人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先进的施工技术,最大程度的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建筑设计对于整个建筑项目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关系到建筑物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安全,对建筑物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
2、建筑规划
建筑规划是对某一区域的建筑物进行一个整体的规划,通过协调相关建筑物功能和布置,最大程度的提高建筑物的使用价值,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筑规划主要是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外形和地理位置特点等对建筑物的功能进行进一步的开发,最大程度的满足使用者对其功能需求和审美需求。
三、建筑规划的目的和作用
1、建筑规划的目的
建筑规划的目的是通过对某一区域的建筑物进行一个整体的规划,在某一时期内提高建筑物的使用价值,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筑规划是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外形和地理位置等,实现使用者对建筑物的功能需求,继而对建筑物设计进行相关的规划和布局。
2、建筑规划的作用
建筑规划是基于建筑设计进行的,对建筑物发挥其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筑设计的前提依据又是建筑规划,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筑规划对可持续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二是建筑规划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建筑物功能的实现。
建筑规划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建筑规划能够有效的缩短建筑设计的时间,简化了建筑设计招标流程,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二是建筑规划具有整体性,在满足现阶段的建筑需求的同时,还需要将以后的发展方向予以考虑,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这对于建筑设计人员的自身专业素质具有很高的要求;三是科学合理的建筑规划,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相关资源的配置效率,降低成本费用。
四、建筑规划与建设设计的关系
1、城市规划的首脑作用
城市规划设计是宏观的,对一个时期的社会发展都起着主导作用,一个城市的形态、功能、作用、风格都依赖于城市规划,比如现代世界城市、信息城市、数字城市、生态城市等概念性的城市出现都依赖于城市规划的首脑作用。城市规划强调的是城市生态和城市形象,站在一定的高度统筹建筑、绿化、道路、水系、人文等功能,并且建立起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城市规划设计是将不同的物体进行联合,使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设计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之间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现代经济不断发展,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多,一个城市的好坏和城市规划水平的高低有着密切联系。城市规划通过对未来目标的确定去制定相应的实现手段和制度。城市规划实际是建筑单体或者建筑群落的组成,它对城市功能分区、用地布局、路网结构、市政设施都有着继承性和连续性的规划。在规划过程中常常因为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建筑采用保护、保留的方法,达到个体与整体的和谐。城市规划设计对城市中的具体指标都有着明确的控制和规定。比如对建筑用地性质、建筑用地范围、建筑覆盖率、建筑高度、建筑后退红线距离、交通出入口等都做了相应规定。
2、城市规划设计以建筑设计为基础
建筑是城市的主要景观,是城市的核心要素,也是城市文化和历史的承载者。在有些城市一栋高层建筑就是一座城市的标志。它的好坏对一个城市形象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建筑设计时一定要使建筑本身和周围环境相协调。
城市规划设计是通过建筑设计和景观实际来实现的,那么怎样保证建筑设计这个基石能够更好地体现城市规划的大厦呢?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建筑设计需要经过严格的把控才能和规划设计这个大环境形成统一口径。一是组织相应的专家团队对整个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审,看是否符合城市规划和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不仅要重视建筑本身,还应重视建筑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把建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作为评审的指标之一。
建筑设计包括建筑色彩、体型、造型、空间等方面的设计,设计者必须考虑建筑本身设计,使建筑个体成为城市整体规划的表达方式。比如从建筑材料和设备上进行把控,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基石,建筑设计要保证每一个建筑个体都达到质量要求,才能在使整个城市规划坚实可靠;从空间组合形式、景观设计形式上进行突破,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和意识形态对城市规划元素的表达;根据建设任务和建设要求对整体项目进行全面把控,包括材料的运用、构造的设计均可以成为城市规划中的一个分支。
五、合理的安排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不断的增加,城市的规模继续扩大,与之而来的是对建筑、道路等各种空间因素的布局和设计。如何通过这些因素来构建适合人们居住的城市环境,处理好城市环境规划以及建筑涉及到的关系就变的更加突出。
1、要对城市的规划进行科学的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的根本,所以城市规划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很多规划类型出现。由于城市规划的内容十分复杂,但是各种因素趋向综合,方法的包容性增强,已经从单纯的形态设计向综合设计转变了。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要注意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线路,同时也要注意建筑物的比例、尺寸、色彩、材料使用等问题。因此,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强调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合理联合,形成有机整体的过程,设计者需要考虑建筑物本身的设计,也要很好的考虑物体的关联性。城市建设的效果与城市规划设计的水平高低是有直接联系的,由于城市规划时建设的基础,因此城市规划时设计师拥有科学对待的态度。
2、在实际的设计中,场地设计要服从城市整体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对场地的影响是体现在很多方面的,例如城市规划了发展的方向和布局,对土地的使用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场地的设计就需要对这些规定进行贯彻执行。而场地设计通常是要满足建设项目的要求,在现在的条件和法规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组成元素的整体布局来最终实现。而对于建筑设计来说,实现各种要素的和谐共存是根本,在实现的过程中,下列问题就要特别重视:
在建筑设计和规划的工作中,场地的设计是指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规划以及交通设施和景园设计、场地方向等内容在内的具体设计安排。而从建设的流程上说,建筑物在设立项目之后,就需要对申请到的项目土地进行设计和考虑。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具体的做法更多的是要考虑到各种工作任务以及计划的需要。在这些设计中包括项目的各个组成要素,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相关问题进行明确的规划和认定,然后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总体的设计规划。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设计和规划关系紧密,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必须要与城市整体规划思路保持一致统一,这对于城市发展和建筑发展都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宋金.小议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6).
城市规划的社会效益范文6
论文摘要: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虽然是两个不同领域的规划,但是,在国民经济发展大背景下,二者却是统一的,土地的合理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大前提,城市的合理规划为土地的优化设定了格局。因此,在城市经济的发展中,应该将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统筹起来,从发展思路、发展途径、制度创新等方面统筹两个规划,实现双赢。
在现行的国民经济发展体系中,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分别由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编制。两大主管部门在行政级别上旗鼓相当,有各自独立的行政管理体制,这样的分管体制造成两个主管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各行其是,这使得两种规划相互间不协调、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产生严重的脱节现象。一方面,有的地方偏重于城市规划忽略土地规划,导致城市用地不合理,城市用地吃紧,土地价格波动,城市出现畸形发展。另一方面,有的地方特别注重土地规划看轻城市规划,从城市发展局部出发,惜土如金,该发展住宅用地的都用来发展商业,无视城市发展的总体布局,使得土地的规划脱离城市规划,相互间格格不入的困境。所以,要实现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必须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统筹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形成互补协调、互利共赢的格局。
一、 统筹两种规划的整体思路。
区域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深化,而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又是区域规划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在时间上,两个规划要统筹编制,城市规划的编制要兼顾土地规划,因为土地规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城市总体发展,土地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土地规划也要兼顾城市规划,城市的土地规划是否有效要看是否符合城市发展的总体标准。在空间上,两个规划要互补互利,在城市区域的发展中,必须要坚持城市规划指导与土地规划,必须要坚持土地规划服务于城市规划,即前者的发展是为后者的发展做铺垫,后者的发展是为了前者的更进一步发展。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做到弹性规划。无论是城市规划,抑或土地规划都要具有可量化性,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而弹性规划能够有效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根据不同地点、不同时期做出适时调整,避免规划失灵以及出现重复规划。第二,做到协调规划。在整个城市区域规划中,不能片面强调城市规划,也不能一贯重视城市规划。两个规划不是彼此独立的,城市规划必须要做好土地规划,土地规划的好坏又取决于城市规划大局,在城市发展中必须注重二者的协调关系,实现互助发展。第三,做到多元规划。规划的目标不是单一的,在两个规划的具体编制中,对规划的目标要明确,不能只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环境效应和社会效应,最终实现多重效应叠加,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第四,做到效益规划。没有价值的规划是没有意义的规划,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效益高低决定市场成败,为此,在两个规划的编制中,一定要注重规划的效益性,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大一统。第五,做到整体规划。在两个规划的实施中必须从国民经济发展大局出发,从城市区域经济发展大局出发,做好整体布局,既要搞好物质方面的规划,也要搞好非物质方面的规划,既要做好整体规划,又要做好局部规划。第六,做到实用规划。任何规划都是用来指导发展实践的,所以在两个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要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使得制定的规划能够落实到城市经济发展中去,为城市的发展搞好理论铺垫。
二、 统筹两个规划的发展途径
两个规划受制于不同行政主管部门,这种分离的管理体制使得两个规划的侧重点、标准、目标往往出现较大差距,两个主管部门不能及时进行相关信息的交流,以及在规划过程中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共同发展。这对这一现状,要统筹两个规划,必须将两个部门进行合并,制定统一的规划,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规划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能够充分体现城市体系规划是一种基于整体利益的协调规划的实质,能够较好地统一行政指令,加强规划的实施效果;也能够充分考虑地方区域发展实际,立足于区域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广泛征求各利益主体意见后的综合协调;也有利于规划管理体制从上级的集权制转化为公平合理的民主制。这样制定出的规划更能适应城市发展实际,更能为解决规划问题献计献策,这样的规划透明度高、可信度强、可满足全社会的发展愿望。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向结合有以下优势:首先,从国民经济发展总体出发,统筹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避免在两个规划的编制过程中相互脱节、各自为战的现象。其次,这样的结合既能够满足上级规划实施的执行力,加快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也能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利用特色资源。再次,这种结合对于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可以进行及时纠正和处理,避免出现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浪费。最后,这种结合途径既兼顾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大局,有考虑了局部土地的优化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三、 统筹两个规划,做到制度创新。
从法律制度上讲,就目前的法律体系而言,城市规划已有相关领域的法规——《城市规划法》作保障,而我国到现在都还没有为土地规划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这就导致在规划的实施进程中城市规划比土地规划更加严肃、更加科学、更有可操作性。而从管理角度看,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分别由两个行政级别对等的管理部门加以编制,这必然导致两个部门各行其是,缺乏有效的沟通,行政指令措施无法进行统一,效率低下、浪费资源。另外,我国已经是市场经济国家,规划的行政属性 还相当浓厚,在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中 常常忽略市场经济规律,不考虑客观的供求状况,主观行事,造成规划与经济规律不服,与市场经济脱轨的严重后果。基于以上的种种制度诟病,要统筹两个规划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一、要创新法律制度,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特别是要尽快制定《土地规划法》来为土地的实际规划保驾护航,使得两个规划都有相关法律制度的庇护,为统筹战略提供法律保障。二、要创新管理制度,将两个制定规划的部门合二为一,统一政令,增强规划的执行力度和社会经济效应,为统筹战略提供管理保障。三、要创新环境制度,要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行政主导,市场为次的管理方法,坚持市场运行为基础行政干预为辅助的管理,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尊重市场规律,为统筹战略提供环境保障。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虽然在概念上各不相同,但是,站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上,而这却是可以统筹的,它们是相互弥补、相互促进的,城市规划离不开土地规划,后者是前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规划也离不开城市规划,前者需要以后者作为坐标,为其前进明确方向。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为了更好地统筹两个规划,不论是在发展思路上,还是在发展途径、制度创新上,都要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将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共同纳入城市经济的发展中,城市规划兼顾土地规划,土地规划参照城市规划。统筹两种规划才能提高经济效益,才能提高社会效益,才能提高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万茂.士地利用规划学[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0.
[2]萧昌东.“两规”关系探讨[J].城市规划会刊,1998,(1):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