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慢性病的防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慢性病的防治范文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而且病程迁延不愈,缺乏明确的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或者是病因尚未完全确认的疾病总称。
由于慢性病患者的增加,导致患者家庭经济负担不断增长,许多家庭因此返贫致至贫,慢性病已成为社区一个重要的医疗卫生问题。
多年的社区慢性病防治经验告诉我们,社区慢性病防治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领导重视、健全组织、多部门协作是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的关键
1998年我们刚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现场调查时,由于经验缺乏、人员少、场所不固定等原因,再加上社区居民对慢性病防治工作不了解、不配合,常常把我们拒之门外,使慢性病防治工作进展非常缓慢。
1999年,我们积极开发领导层,向领导班子宣传慢性病防治知识和有关政策,社区慢性病发病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对社会和家庭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使领导认识到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得到了领导的充分理解和支持。成立了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领导小组,使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在人、财、物、技术等方面得到了保障。确保了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1]。
社区人群慢性病疾病调查表明,慢性病发病率为32.1%[2],患者常因疾病的困扰,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烦躁、自卑、丧失生活信心等情感障碍的疾病,抑郁、焦虑状态直接影响患者自然转归、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
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与危险因素的存在以及危险因素占有程度和持续时间长短有关,常见的危险因素有遗传、饮食、肥胖、吸烟、酗酒、个人生活习惯、居住和工作环境、心理因素等。上述危险因素在社区人群中有上升趋势。
因此,在相当长时间内社区面临众多慢性病患者求助于医疗卫生服务,掌握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是开展社区慢性病防治的基础。
社区慢性病的防治措施
(1)加强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教育对象是所有社区人群,包括健康人群、高危人群、患病人群,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使慢性病患者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对公众的保健责任感,改变错误的因果观和不良的健康信念模式,正确地认识、评价和关心自己的健康问题,了解自身疾病的性质及发生、发展规律,熟悉其主要危险因素及后果。
学会用健康的观念处理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纠正不良习惯,发现和去除威胁健康的因素,保持良好的稳定情绪,逐步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科学的生活方式,使患者了解控制自身疾病的有效方法,合理、科学的用药以及预防、治疗、保健和康复的基本措施。
合理的营养膳食健康、科学、合理的膳食方式对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是疾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肥胖和超重可使患病和死亡的危险增加,预期寿命显著缩短[3]。
维生素的缺乏或摄入不足,尽管不会出现明显的缺乏症状,却是一些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和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设计合理的营养膳食,平衡膳食营养素,减少食盐的摄入量,粗细谷物搭配,酌补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少吃动物脂肪,多吃水果及绿色蔬菜,戒烟限酒,维持正常的体重指数等,均有利于慢性病的控制。
(2)适量运动: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适量运动是非常重要的,运动可增进血液循环,增加呼吸容量,改善氧的吸入和CO2排出,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强心肌活力,维持各种器官的健康,运动可加速脂肪代谢速度,降低体内胆固醇的含量,维持正常体重,但慢性病患者的运动时间、运动量和运动方式应注意循序渐进,如大强度运动对某些疾病或老年人有危险,低强度运动对心肺功能的提高效果不明显。
(3)加强慢性病危险因素的监测:慢性病目前尚无特异性预防措施和特效的治愈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近在慢性病预防和控制中进行主要危险因素检测的建议,只有通过有效的危险因素控制对疾病进行预防[4],运用社区诊断技术、评估技术为社区人群建立健康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基础资料,充分发挥健康档案的作用,掌握慢性疾病的状况,及时跟踪监测病情,监测行为危险因素,才能获得科学可靠的信息资源,连续的病情和危险因素监测以及及时的评估是社区慢性病的防制策略的重要环节。
(4) 加强慢性病的自我管理:慢性病患者约80%的时间是在家庭和社区,充分发挥患者的潜能,做好疾病的自我管理非常重要。
首先在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的协助和指导下,学习自我管理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让病人有能力、有信心自己照顾自己。同时,社区资源与政策,卫生机构及卫生专业人员,患者家庭等要提供帮助和支持,使慢性病患者能进行有效地自我管理。
参考文献
1 杨林义,王大宽,马杭州,窦连成.安钢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五年的经验与效果.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3,11(2):75~76
慢性病的防治范文2
作者:张秀梅 李书行 张洪岩
关键字: 健康教育 慢性病防治
由于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及社会的老龄化,疾病谱和死亡谱亦发生明显的变化。现在,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和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糖尿病已成为全世界的突出问题。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根据卫生部下达的文件精神和齐齐哈尔市卫生工作计划,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建立了以健康教育为主导的综合干预模式。
几种慢性病的发病与死亡情况
根据富拉尔基区各医疗单位上报卡片和监督、监测、调查结果,1990~1998年间,共查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新发病例31526例。其中脑卒中1218例,9年共死亡268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83.60/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106.47/10万;高血压新发病例8343例,9年共死亡30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30.84/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11.89/10万;冠心病新发病例5730例,9年共死亡128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27.22/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51.03/10万;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为3912例,9年共死亡210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5.13/10万,年平均死亡率83.63/10万;糖尿病新发病例1523例,9年共死亡489例,年平均发病率61.58/10万,年平均死亡率15.74/10万。在危险因素中,男性吸烟率51.25%,女性25.63%。日食盐量平均每人为9.82克。从我区调查的结果表明,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了变化,死亡顺位:脑卒中占第一位,恶性肿瘤占第二位,冠心病占第三位,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下降,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日趋上升。
在慢性病防治中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
1.“慢性病防治是一个涉及个人行为和社会环境多方面的复杂活动,而个人行为的改变只有综合干预才能实现和持久。其中组织机构建设是社区综合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健康促进得以成功的基本保证。”[1]为此,富拉尔基区在以齐齐哈尔市健康教育所为一级教育网的基础上,成立了以区卫生局、爱卫办、防疫站为主的二级健康教育网,组建了以各医疗单位和街道办事处为主的三级健康教育网的网络系统。网络中有领导主管,并把此项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中,区卫生防疫站设立健康教育科,有一名站长负责此项工作,并制定了与各系统及各部门相互协调与合作的制度。健康教育网络中工作人员分级负责、层层包干,在全区形成了有组织、有领导的网络系统。
2.抓好三个培训
1990~1998年我站每年定期召开一次“各医疗单位主管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各街道办事处主管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及“社区重点人群”慢性病防治卫生知识培训班。内容以黑龙江省健康教育所、黑龙江省爱卫会出版的《健康知识问答》,《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为主,同时不断强化人们的健康意识,让人们明白健康教育不是一般的卫生宣传和卫生知识的普及,它是搞好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大战略措施。培训结束,对所参加人员进行考试,检查与会人员对卫生知识的知晓率。
3.健全三个宣传阵地
充分发挥卫生防疫站区域性社会卫生宣传的主导作用。定期向社会宣传各种卫生防病及保健知识,以增强全区人民的健康意识;要求各医疗单位在内部公共场所定期向就医患者及家属出宣传板、设健康咨询,主管单位随机检查指导;另外要求各街道办事处在辖区内定期出宣传板,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卫生防病及健康知识教育。 转贴于
4.加强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慢性病控制是一个涉及个人行为和社会环境多方面的复杂活动,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是控制慢性病的必要手段”[2]。9年来,我单位在抓好“三个培训”、“三个阵地”的基础上,开展社区居民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利用电视、区《红岸周报》、专栏、宣传画、宣传单、卫生知识手册、健康咨询、重点人群讲座等多种形式向群众进行慢性病防病及保健知识教育,以降低其发病率,强化人们的防病意识。
应用的结果
1.培训情况统计
本区1990~1998年共举办“各医疗单位慢性病防治卫生知识培训班”9期,培训180人次;举办“各街道办事处慢性病防治卫生知识培训班”9期,培训204人次,举办辖区“重点人群慢性病防治卫生知识培训班”18期,培训1800人次。截至1998年底为止,慢性病防治卫生知识知晓率分别为100%、100%和99.5%。
2.宣传阵地情况统计
富拉尔基区站9年来共向全区出宣传板108期,全区医疗单位共有宣传板507块,共出18252期,全区街道办事处共有宣传板62块,共出2132期。
3.多种方式的宣传情况统计
9年来,新闻报纸、电视共发稿56篇,播放慢性病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录像24场,开展健康咨询56次,开展讲座20场,发放宣传画1582张,宣传单35000份,宣传手册12816本。
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健康教育工作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效果评价。
富拉尔基区卫生防疫站在东北重型集团10万人口内进行乳腺癌的健康教育,利用考试方式将培训前后内容按百分数固定下来,然后进行教育前后比较,发现教育后自检技术提高了60.72%。区健康教育科负责同志经常走访各健康教育网点,随机抽样不断了解群众卫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卫生意识的改变程度。
总之,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势在必行,而做好此项工作则需减少与慢性病相关的各种高危因素,要从健康教育入手,进行综合干预,通过改变群体行为达到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慢性病的防治范文3
【关键词】 农村地区;慢性病;防控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62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630-0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百姓生活行为习惯的改变,同时,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水平相对较差,一些常见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的预防和控制已成为当前农村地区重点关注的问题[1]。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农村地区慢性病防控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原因,并针对现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改善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县海河镇2010年――2012年筛查出的3985例患慢性疾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63例,女性1336例,年龄29-82岁,平均年龄(64.1±15.5)岁。主要慢性疾病种类有:高血压、糖尿病、脑出血、脑梗死、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肿瘤等。病程1-34年,平均病程16.7年,其中512例有手术史。
1.2 方法 主要采取回顾性分析的办法,对我县海河镇2010年――2012年筛查出的3985例患慢性疾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农村慢性病的流行特点以及慢性病预防、控制不善的原因,再通过客观分析,总结出应对措施。
2 结 果
2.1 农村慢性病的流行特点 ①近三年中,农村居民部分慢性病的发病率虽然低于城市,但其发病的升高幅度高于城市。如1998年与1993年的卫生服务总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城镇居民在高血压、糖尿病方面的发病率升高了32%、53%,而农村地区则升高了36%、128%[2]。②患病年龄明显提前。研究中显示,农村地区居民病发脑卒中的年龄在35-54岁阶段明显多于过去10年,本组研究中,最小的脑卒中患者为36岁。③农村地区的慢性病的发病风险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的。
2.2 农村慢性病预防、控制现状 因为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健康意识缺乏、经济收入低、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农村居民在知晓、预防、治疗慢性疾病的水平较低。本组研究显示,农村地区成年人对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知晓率分别为22.8%、31.9%,治疗率仅为17.3%、21.0%,控制率只有4%、4.9%。
3 讨 论
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的慢性病预防、控制形势比较严峻,存在较多问题,如:存在健康意识缺乏、经济收入低、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疾病防治经费投入不足、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对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力度不足、缺乏先进的疾病监测体系和专业的防治人才,因此,农村地区关于慢性病的预防、控制水平明显差于城市[3]。城市对于慢性的防治控制有着较好的做法,通过开展社区综合性防治以及管理,目前,我国已有部分经济发展较好的农村地区,参照了城市慢性疾病管理的经验,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村地区的防控疾病模式。例如广东省中山市的古镇村,对整个管辖地区进行一次慢性病的基线调查,并据调查资料制定一系列防治规划、干预方案、监测及评价等措施,形成全民性的慢性病防治体系[4]。
本组研究中,针对我县海河镇农村地区慢性病的流行特点,客观地体现了当前苏北地区慢性病发病的基本特征及防控现状,及防治现状对此,可尝试制定出笔者总结出以下三点防控对策:
3.1 除充分用好国家下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外,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财政扶持,以获得充足的防治基金,同时,努力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促进政府基本公共卫生职能的实施,以保障农村居民享有均等的公共卫生服务机会。
3.2 建立以村为单位,以医、护、防、村医为组成人员的慢性病防治责任健康团队,对辖区进行划分,实施片区负责制,尽量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疾病防治服务,严格落实疾病的发现、随访等环节管理,增强责任意识,积极对居民和患者进行慢性疾病的健康宣教,采取宣传册、座谈、电视广告等多种途径,实现慢性病健康知识的普及,努力提高居民的医学知识掌握程度及增强其保健意识[5]。
3.3 建立农村地区慢性疾病监测体系和完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措施 利用已建网络,进一步强化对村级医生的计算机操作及综合业务能力的培训,实现县、镇、村三级网络防治、管理与考核,对患者的资料实现网络共享,同时,进一步规范做好居民健康档案的随访与管理,以方便对慢性病患者疾病信息的查询、监测等活动。
总的而言,上述提出的各项对策是否能够顺利在农村实施,并获得成效,需要在各级公共卫生及医疗机构中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才能不断完善慢性病防治理论体系建设,全方位做好农村地区慢性疾病的防控工作。
参考文献
[1] 胡建平,饶克勤,钱军程,等.中国疾病经济负担的宏观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7,6(6):56-58.
[2] 李立明,吕筠.中国慢性病研究及防治实践的历史与现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8):741-745.
[3] 井珊珊,尹爱田,孟庆跃.农村居民慢性病患者的就医选择行为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2):32-34.
慢性病的防治范文4
[关键词] 贵阳市社区;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及防治对策
1.慢性心血管疾病的特点
1.1潜伏期长。高血压病在出现症状以前患者可能有几年至十几年血压升高的病史。在高血脂、吸烟等冠心病易患因素的作用下,往往要经过数年至数十年患者才出现明显的心肌缺血症状。在出现症状以前患者往往对易患因素并不重视。
1.2病程长,不易根治,需要长期的医疗及护理慢性心血管疾病不仅造成患者身体上的损伤,而且导致长期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慢性心血管疾病发展到后期,医疗费用急剧增加,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专人照顾,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1.3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 多数慢性心血管疾病由多种病因长期作用而致病。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慢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和护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
1.4突然恶化危及生命的可能性大,当心血管疾患者出现心肌受损时,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机率大大增加,随时有猝死的可能。
2.社区护理的必要性及其对策
2.1开展社区护理是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慢性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长期性必然对患者本身及家庭和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独生子女将面临着赡养两对老人的局面,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这个负担将由家庭转给社会。慢性心血管病人处在反复“住院一出院”循环往复的过程中。社区护理是将临床、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生活护理等融于护理学之中,把保健送到千家万户,因此社区护理对于促进慢性心血管病人康的复,为患者提供方便、有效和连续性的服务十分重要。
2.2开展社区护理有利于慢性心血管病人的康复慢性心血管疾病一经诊断均可在社区进行治疗护理和康复。病人住在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里会感到安心舒适,可以与家人在一起,得到家属、朋友的关照,同时病人不改变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各种权益不受限制,对慢性病人的康复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而且,社区护士通过进入家庭,缩短了与病人的距离,加深了感情的沟通,有利于护士对病人的心理活动有更详细的了解,便于心理护理的开展。
3.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内容。
慢性心血管病患者的社区护理除了执行医嘱等常规护理外,更重要的是开展下列工作。
3.1发掘和评估健康问题。每一个慢性心血管病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不尽相同,社区护士必须先行判断,确立其问题,然后再研究解决其问题。如高血压病或慢性心衰患者喜吃咸食,冠心病患者好吃高脂饮食,必须尽快让其改变饮食习惯。
3.2进行健康教育在询问和评估的基础上,让患者和家庭了解他们的病情,对医疗保健作出决定,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如吸烟、饮酒是心血管病的易患因素,要让患者了解其危害性,从而自觉地改变这些不良行为。在健康教育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仔细听取患者的诉说,找出其最关注的问题和想法;(2)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播清楚准确的信息;(3)教育是个连续的逐渐的过程,指导行为改变从小量开始;(4)患者是参与者,共同承担责任完成预定目标。
3.4药物管理心血管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有赖于病人对药物的依从性。有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患者住院期间的药物依从率为63.4%,出院后对出院带药依从率为77.3%,门诊随访期间的药物依从率为43.7%。心衰患者也有20%~58%不遵医嘱服药。病人往往因自觉症状消失而中止服药或因外出和旅行等不服药,也有的病人认为与感冒药并用效果不好,而暂时不服心脏病药。医护人员应调查病人不遵守医嘱服药的原因,反复说明遵医嘱的重要性,还应进行服药指导,说明药品名、用量、目的、功效、主要副作用,提高患者的医嘱依从性。
4.结论
由于贵州地形地势的限制,导致了交通上的不便利,所以社区的护理工作只有在较大的城市有所开展,还有很多的小城镇几乎没有社区卫生室。所以开展全面的社区护理工作还得靠国家的惠民政策以及相关部门的配合努力。所以全省还有很大部分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没有得到护理。而慢性心血管疾病的特点决定了其医疗护理的长期性,医院的护理远远不能满足其健康需要。只有开展方便、有效和连续的社区护理,才能向患者提供多种形式的护理服务,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使慢性心血管病人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吴立红,许萍.对冠心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研究[J].齐齐晗医学院学报,2001,21(7):165-167.
[2]姚崇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健康教育,2001,17(7):410―415.
[3]李良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及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8):354―355.
慢性病的防治范文5
一、猪痢疾
此病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猪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拉血痢、消瘦、脱水、死亡。猪血痢在一个猪场发生后,有的猪经过潜伏期后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有些猪还可能处在潜伏期,未表现出症状,外表显得十分正常。如果只对表现有症状的注射药物(百痢金针、百痢星),注射过药物的猪只,其发病症状可能暂时消失,但处于潜伏期未表现出症状的猪只,经过—定时期,又表现出临床症状。这样就会出现部分治愈,部分又发病,再治疗再发病,周而复始,永无终结的态势。
控制方法是: 对出现血痢的揞进行隔离单独注射用药,如注射百痢金计或百痢星;剂量按说明书用,每日二次,连用3天; 对可疑病猪、假定健康猪群和健康猪群进行统一混饲给药,如:呼肠舒,连续用药3~4周,按预防量用。
症状得到基本控制后,全群饲料添加呼肠舒,连续使用3~4周,按预防量用。
停药3周后,饲料继续预防添加呼肠舒,用4周。
每周用衙康1:1000比例稀释带猪消毒5~7天次。
二、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此病主要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猪慢性呼吸道病。其特征是鼻甲骨萎缩。临床主要表现为喷嚏,鼻塞等鼻炎症状和颜面变形或歪斜。发病后死亡率虽不高,但可使猪生长速度减慢、饲料利用率和机体抵抗力下降。本病通常还有,其他多种病原菌协同参与如产毒素的多杀巴氏杆菌(D型)和其他病原菌。由于是多病原菌病,因此常规疫苗效果特别是单价波氏杆菌疫苗效果不佳。波氏杆菌与多杀巴氏杆菌D型多价复合曲剂苗的保护率也只有60%~80%。因此疫苗预防需要配合药物防治。
慢呼清饮水,连用5~7天。
病猪隔离,肌注德利先,或强力先,或喘必康,或泰诺康,每天1次,连用2~5天。
控制方法:饲料中添加强力先预混剂{或呼诺玢)预混剂,或呼肠舒.或泰舒平)+支原泰妙,连用5~7天,剂量按说明书上的治疗量用。病情稳定后上述中任选一组药方用预防量,再混饲4~7周,请注意,在使用磺胺类药物时,时间超过7天以上的,需在饮料中加入等量的碳酸氢钠用衔康按1:1000。周比例稀释带猪消毒5~7次。
三、猪附红细胞体病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子人、猪等多种动物的红细胞或血浆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国内外曾有人称之为黄疸性贫血、类边虫病、亦兽体病或红皮病,以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为特征,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本病的病原猪附红细胞体的分类有争议,通常把它归属于原虫类血孢子虫,抗血孢子虫药对本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被感染的宿主红细胞中央或边缘可见到单个。数个甚至几十个虫休,血液涂片姬姆萨染色呈淡红或淡紫色,确实,采血样涂片观察,由于多方原因,常常较难看到虫体,不能排除有些地方将弓形体病误诊为本病。
控制方法:用衔康1:1000带猪消毒,每周5~7次;
对于表现有明显症状的猪只采用贝尼尔(血虫净)深部肌肉注射(本注射液局部刺激性较强)5~7毫克/公斤体重,隔天重复用药—次。本品具有拟胆碱样作用,对胃肠道平滑肌或子宫平滑肌有收缩作用。因此,为预防流产对怀孕晚期母猪治疗可预先使用阿托品。
肌注德利先(或强力先注射液,或通辽)+冷静,或弓形康+宁静,或安迪欣。
慢性病的防治范文6
关键词鸡慢性呼吸道病;诊断;防治
目前鸡慢性呼吸道病在世界多数养鸡场均有流行,规模大、饲养密集的地区发病率较高[1]。该病的临床特点是:死亡率不高,发病率高,饲养成本高,治疗效果差,给广大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病原及流行方式
鸡慢性呼吸道病是由鸡败血霉形体(又称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病,主要是由鸡毒支原体和鸡、雏鸡支原体引起,病原属于软皮体纲支原体目支原体科支原体属[2]。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特别是在冬季多发。该病一旦发生,鸡群就会出现呼噜、甩鼻等症状,而且极易引发大肠杆菌病;鸡只轻度感染不影响采食、饮水,但会造成机体生长缓慢,甚至停滞,形成免疫抑制。
2理化特性
该病原的理化特点是对环境抵抗力低,在水内易死亡;在20 ℃的鸡舍内可生存1~3 d;在37 ℃卵黄内生存18周;在45 ℃中12~14 h死亡;在-30 ℃中可存活1.5~2.0年;-60 ℃中生存10年,平时多在鸡舍空气、灰尘、粉末,鸡体羽毛及上呼吸道黏膜表面存在,以应激、气候突变、诱发、临床多发,多以水平和垂直传播的方式流行。
3发病原因
一是病鸡和带菌鸡产的蛋,经卵孵化传染给雏鸡以及使用普通商品蛋鸡所产蛋做鸡胚培养制作的疫苗等,经卵传播的支原体在鸡胚中发育,污染疫苗,经疫苗传染给种鸡而遗传发病。二是鸡舍内干燥,灰尘粉末飞扬,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超标,环境卫生较差,通风不良,舍内温度低,气候突变等诱发该病。三是疫苗接种时引起疫苗应激反应。在首免或二免时,因弱毒苗接触黏膜,使机体呼吸道屏障机能降低,常在病原体呈数十倍的速度生长发育导致发病。四是目前该病多并发于禽流感、非典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呼肠孤病毒及大肠杆菌、嗜血杆菌的疾病过程中。五是饲料中VA缺乏时,使呼吸道上皮黏膜干燥、角化、脱落、抵抗力低,利于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发病。
4发病机理
在以上病因的作用下,病原体经吸附进入体内生长繁殖,产生一种神经氨酸苷酶、过氧化氢、溶血素虑菌酶,以小泡状体经过宿主细胞的叶酸变体吸附于上皮细胞并侵入固有层,使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停止活动,脱落退化,死亡,以及杯状细胞分泌减少,导致呼吸道屏障功能降低,常在病原菌上大量生长繁殖发病,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5发病症状
感染鸡群逐渐出现咳嗽、呼噜、甩鼻、打喷嚏、张口呼吸、呼吸道湿性啰音,逐渐出现干性啰音。鸡的关节肿胀及跛行,出现关节滑液囊炎、胫趾关节和趾底部肿胀,行走困难等。受感染鸡群采食减少,精神不振,料肉比增高,生长迟缓。若与副嗜血杆菌混合感染,初期流水样鼻液,然后变粘稠[3]。面部肿胀后在眶下窦有突出的硬肿块;与传染性支气管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时,会形成3项炎症并发,死亡率较高。治疗效果差,使用抗菌素治疗后症状减轻,一旦饲养环境、气候有所改变,则马上又复发。
6病理变化
单纯的慢性呼吸道病,上呼吸道内有较多的浆液性分泌物,后期呈黏液性,黏膜潮红、充血、水肿;与病毒、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时,上呼吸道内有大量黏稠液体,黏膜呈弥漫性出血。
7鉴别诊断
一是流感与支原体混合感染。鸡群突然发病,高度呼吸困难,死亡率高,消化道、呼吸道、黏膜呈条纹状严重出血。二是非典型新城疫+支原体并发。表现轻微呼吸道症状,排白、绿色稀便,不明原因的死淘率增加,产蛋下降,肠道黏膜呈枣核状、泄殖腔黏膜呈喷火样出血。三是大肠杆菌+支原体混合感染。患病鸡群表现张口呼吸(又喘又拉)、甩鼻、呼噜声、排白绿色稀粪、死亡率高。解剖时发现消化道、呼吸道、黏膜弥漫性严重出血,大量纤维蛋白渗出,呈现出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的病理变化。
8预防措施
加强种禽入境的监控、检疫以及种鸡场的净化、验收,保证种禽无病,杜绝病原的垂直和间接感染[4]。逐渐实现公司+种鸡场+自养场的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饲养管理。时刻注意气候变化,做好鸡群的防寒保暖、防暑工作,保证卫生清洁,通风良好,有害气体不超标。用各种疫苗的点眼滴鼻,肌肉注射预防接种时,先使用抗应激特药物饮水3 d,也可在饲料中拌入含头孢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连喂3 d,抑制或杀灭呼吸道的常在菌,缓解应激,提高抗病力。
9治疗措施
由于引起慢性呼吸道病的主要因素与环境不良有很大关系,因此,在治疗的同时要重视环境的通风和消毒工作,用600倍的双连季胺盐类或碘制剂消毒液,带鸡喷雾消毒(用量不少于40 mL/m2),1次/d,连用4~6 d。克咳(硫氰酸红霉素,郑州炎黄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饮水,连用3 d。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时,用大众杆比治(氧氟沙星、黄连提取物,郑州炎黄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创伤修复、VA、VE等拌料配合使用,连用3 d。与病毒混合感染时,除按各种不同疫苗免疫的要求外,在免疫的前、后3 d加抗菌散+抗毒散联合使用3 d。另外,用维生素AD3粉、含硒VE粉、B1粉、B2粉,拌料连用4~6 d,也有较好的疗效。
10参考文献
[1] 赵永良.鸡慢性呼吸道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0(2):139-140.
[2] 王方珍,郭家福,刘芬.鸡慢性呼吸道病的预防及治疗[J].中国畜禽种业,2010(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