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

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范文1

摘要:众所周知,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软件系统开发能力普遍不高,该文从分析原因入手,提出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软件系统开发能力的有效方法,即培训实验体验法。

关键词:高职学院;软件系统开发力能;培训实验体验法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8-8009-02

Discussing on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Software System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of Computer Major in High Vocational College

WANG Jun-ping

(Electronic Information Department, Xiany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Xianyang 712000, China)

Abstract: As we know, Commonly graduates of computer major don't have the high abil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then points out th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that is, training, experimenting and experiencing,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developing software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o students of computer major.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he Ability of Developing Software System; Training Experimenting & Experiencing

前些年,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较少,供不应求,学生一毕业就有单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各行各业缺乏大量计算机技术人员;另一方面,相关院校培养出的大量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却难以找到工作或不能胜任现有的工作。究其原因,其中一条就是: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既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软件开发能力,又要具有一定的系统开发的工作经验。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几乎达到了学校与公司的“无缝”链接。但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软件系统开发能力普遍不高,具有系统开发经验的就更少,有的毕业生连一个很简单的软件系统都没有开发过,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在系统开发能力和经验上与社会要求脱节。为此,我们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软件系统开发能力的有效方法,即培训实验体验法。

1 学生软件系统开发能力不高的原因分析

1.1 培养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

在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可以从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过程中找到相关的依据。专业必修课是高职学生必须修读和掌握的课程,是一个学生学好专业的基础,也是一个学生从事工作以后进一步提高和发挥自身潜力的根本。在培养学生过程中,重视这些基础理论是十分正确、十分重要的,也是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一个基本的、重要的条件。但是,我们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对实践教学却重视不够,主要体现在:1) 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理论课时占的比重还比较大,老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少。2) 任课教师重理论的讲解和分析,对这些理论和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介绍却比较少,一般满足于一些验证性实验的指导,对提供给学生进行的一些设计性或综合性的实验缺乏足够的热情,培养的学生只能做一些简单的验证性的编程。3) 学生实验指导书注重课本的配套练习,强调验证性的实验,而针对实际应用的实验例子、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例子很少,指导教师往往也因为实验课时量少,也没有给出更多的实用例子给学生练习。针对学生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训练少,造成学生在学完一门课程后,只知道编写一些简单的程序,对实际的应用和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知之甚少。由于学生每门课程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践训练,一个综合多种技术的软件系统开发对他们来说自然就不知所措,到毕业还不具备高职学生所必须掌握的技术、方法和技能。有些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连一个简单的软件系统都没有设计过,只能勉强编出几个简单的程序,这样就很难适应社会的要求。4) 课程设置更多考虑了培养学生技术的宽度与广度,但是对培养学生综合技术的应用和掌握技术的深度存在着不足。比如,学生学了多门软件开发工具的课程,从学程序语言的数量来说够多了,但是没有真正能够用一种语言来开发系统。

1.2 制定或执行标准不够严格,学生动手能力差

目前高等院校的计算机教学缺少制订实验教学或实践环节的质量标准或执行的标准不够严格,学生动手能力差。一方面,我们比较注重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与实验大纲的制订,但是却缺少课程实验教学或实践环节的质量标准或者是执行不够严格。另一方面,高职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应该有课程实验教学或者实践教学的质量标准,即学生学习了一门课程后要达到什么样的技术水平,必须确定一个量化的标准,如Visual Basic课程,学完后,学生要学会用Visual Basic来设计与开发一个系统,当学生达到这一质量标准才能得到相应的学分。但是,现在我们往往都是用理论考试来代替了这个质量标准和要求,从根本上造成学生应付理论考试,忽略对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锻炼。学生学完课程后,只能编写一些简单的程序应对考试,不能够独立设计与开发一个综合的系统。

1.3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场所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用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场所,如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等,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开放实验室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学生到社会见习、实训时间少,学生真正了解公司、企业对技术的需要,了解公司的运作,能够参与软件开发或者接受公司软件开发培训的机会就更少。所以,学校所教、学生所学与公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就产生很大的差距。学生掌握编程工具和编程能力不足,综合各方面技术来独立开发软件系统的能力更显得困难。

1.4 学生掌握的课程内容分散而且各自独立

软件系统开发需要具备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程序设计的基本理论以及熟练掌握一门编程语言、一个数据库系统、以及多媒体技术等多个处理和编辑系统。但是,学生掌握的是分散的、各自独立的课程内容,缺少融合多课程知识的经验和能力,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就出现了困难:1)不能熟练操作编程工具和数据库系统;2)不知如何实现开发的系统与数据库连接;3)系统开发时,对数据库操作编程必须用到的语言程序感到无所适从;4)对要开发的系统不知从何入手。这是学生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实验方法,掌握的课程内容分散造成的,也是很多学生拥有自己的电脑,却只是用于上网聊天玩游戏的主要原因。

2 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软件系统开发能力实验方法的设计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软件系统开发能力,我们根据计算机软件生命周期原理,针对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包括框架设计和数据库设计)、详细设计、程序设计、软件测试等5个阶段从实验方法、实验路线的研究出发,设计出了针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一套有效方法,即培训实验体验法。

2.1 实验方案

指导思想:先培训,然后在老师指导下完成。

实验目标:完成一个简单的功能比较完整的软件系统。

参与对象:高职二年级以上的学生,5人/组。

指导老师:1人/组。

实验设备:在课余时间利用开放实验室及学生自有的电脑。

实验方法:先案例培训、学生结合案例实现与老师分段结果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实验路线:先由指导老师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培训,把系统开发的全过程进行讲解,然后由老师出题或学生自命题进行开发。老师提出完成系统的各时间段,以及每个时间段要完成的内容和进度,学生在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实验步骤:第1阶段,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培训,用6~8课时对具体的案例进行讲解。第2阶段,给出系统名称后,要求学生在20~30天的时间内结合案例写出软件需求分析和系统的框架设计,明确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模块。第3阶段,要求学生在30天左右时间内结合案例对系统进行详细的设计。第4阶段,要求学生在30~60天的时间内结合案例编写代码。第5阶段,要求学生在30天左右时间内结合案例进行系统调试修改。第6阶段,学生在30天左右时间结合案例写出系统使用说明书以及总结报告。

2.2 实验方法

实验方案确定以后,我们召集参与实验的学生进行培训,由指导老师先对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软件系统进行讲解和剖析,从软件系统运行环境、开发工具、数据库、系统的集成等开发过程进行介绍,使学生了解在系统开发中自己缺少什么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布置学生自行修读相关的技术、工具等知识,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写出修读的总结或读书报告。最后指导老师给出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去实现。

实验从2008年10月开始,到2009年6月结束,参与的是2006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20名学生,他们基本具备开发系统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分4个小组,每个小组由1名指导教师辅导。

2.3 实验效果

对学生进行的2期试验结果如下:1) 软件需求分析和系统的框架设计文档,书写得比较完整、规范,符合系统的功能要求的,共有18人;写得一般的,共有2人;写得差的,共有0人。2) 对系统进行详细地设计,功能较为完整、规范的,共有15人;完成得一般的,共有5人。3) 编写代码能力强的,共有5人;一般的,共有10人;较差的,共有5人。4) 系统调试修改、刻录打包。完成得好的,共有12人;一般的,共有7人;较差的,1人。5) 书写系统使用说明书文档。完成好的,共有17人;一般的,共有3人;较差的,0人。总体效果比较好。

3 经验体会

本次实验我们的主要经验是:1) 该方案包含一个比较系统的培训过程,这正是高职学生普遍缺少的经历和经验。所以,经过培训的学生在撰写需求分析与框架设计文档、系统详细设计、系统测试方面完成得比较好。而一般没有经过培训的学生,很多人在做的时候不知从何下手,撰写出来的文档既不统一,也不规范,指导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帮他们修改和指正。而经过培训的学生撰写出来的文档规范,系统设计比较清楚、系统测试操作得当,指导教师在这方面的工作量就大为减少。2) 在系统调用数据库的连接编程方面,实验小组的学生基本都能独立完成,而一般学生,大部分都需要教师的指导,并且花较大的精力指导才能完成。这方面的编程与操作是学生开发系统时遇到的难点之一,它涉及到多个系统的操作,需要学生的综合运用。实验小组的学生由于经过培训,有教师的详细讲解以及有相应的案例作参考,这一难点得到了较为有效的解决。3) 高职学生基础普遍不十分好,对软件系统开发都有畏难情绪,经过这次的成功实验体验,会让他们的树立信心,提高软件开发的积极性。

该方法只是作为提高学生软件系统开发能力的起步阶段,但是通过对学生的训练,学生能够掌握系统开发的各个环节和基本要求,学会编写开发过程中所必须的各种文档,掌握系统开发所必须的开发工具、技术和技能。经过该方法培训的学生初步具备开发软件系统的基本能力,再进一步通过参与实际的项目开发,软件系统开发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 总结提高

本次实验总结出来的有效实验方案,可以在高职计算机学生中逐步推广,师资不足的,可以从软件公司聘请。也可以与软件公司合作,公司负责培训、指导,学生免费为公司软件开发流水线工作。这样,就可以使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文敬,廖伟志,陆建波.计算机高职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7,28(s2):156-160.

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物联网数据系统分析;数据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2-0091-01

1 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与物联网数据系统的结合

在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中,通过物联网数据系统的结合,在信息的准确程度上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并为所开展的程序设计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网络发展是十分迅速的,尤其是在技术不断创新的市场环境下,计算机软件开发要有一个先进的整体思想,并在思想的配合下达到更理想的数据分析运行。基于物联网数据分析系统之下,所开展的各项程序汇编任务中,更真切的从实际情况出发,并探讨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内部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即使在W络环境下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也能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通过防火墙技术来提升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1]。数据系统功能实现需要建立在信息搜集整理基础上,这一点在软件开发技术中得到了实现,通过功能模块的引入,帮助更好的解决技术性问题,并形成一个功能保护层,在数据系统中可以根据运行使用需求来对信息进行录入,将其控制在需求的范围内,根据系统运行所接收到的指令来对信息进行调动,确保了计算机软件功能实现的速度,对信息数据的使用形式也更合理。基于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所进行的物联网数据分析系统设计,在技术层面仍然需要进一步创新,下面文章将对分析分析内容加以探讨。

2 基于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数据系统分析技术

2.1 数据系统分析的定义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准确的判断计算机设备在物联网环境下的运行使用需求,并结合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定向分析,重点解决其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数据分析需要一个准确的界定范围,这样才能在分析中避免受到数据变化的影响,对于分析中比较重要的功能划分,需要针对其使用范围来进行。传统的数据分析在速度上相对较慢,并不能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但随着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能够实现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动数据分析,更符合系统的运行管理需求,在分析过程速度与分析结果的准确程度上都有明显的提升,这一点是传统技术方法中所难以实现的[2]。数据分析可以理解为是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产物,通过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数据分析范围得到了规划,在相关技术方法的选择上也更符合实际需求情况,并且能够根据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层次划分来实现分析内容上的归类,促进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得到提升。

2.2 数据系统分析服务器的设计

在对数据分析服务器进行设计时,首先从感知层部分来进行,观察在感知层中是否能够准确的判断信息,并结合信息的实际使用方向来进行一个更细致的划分规律。根据所需要的存储的数据信息数量来对服务器进行选择,以免在计算机软件运行过程中发生数据丢失的严重问题,对于一些比较常见的数据更新困难问题,在对软件进行设计时也会重点考虑服务器的运行能力,选择更符合信息传输与数据分析的接入端口,同时设置备用的介入端口,这样在软件运行使用过程中如果服务器运行速度下降,能够快速的进行自动端口调整,连接到更稳定的端口中实现使用功能[2]。服务器设计也具有特异性,并不是所有的服务器在数据分析上都是通用的,在使用过程中仍然需要进一步的调整,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技术方面的匹配,更符合现场工作任务开展需求,将服务器运行使用中的数据分析隐患问题将至最低点。

3 基于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物联网数据系统分析验证

验证部分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结束后进行的,其中可能会涉及到的问题主要是功能之前的配合是否合理,以及所能够遇到的问题中应当配合的解决措施。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具有很强的选择性,验证阶段发现问题也可以及时的调整,避免问题继续深入影响到数据系统分析计划开展。根据所得到的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之间进行筛选探讨,得出分析结果的具体稳定性,如果发现其中存在需要继续完善的内容,要及时采取开发技术加以调整,以免错误的数据系统分析结果被投入到使用中[1]。

4 结语

本文对于提出了物联网数据系统分析对于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结合技术发展真实状况加以分析。由于物联网的特点决定物联网数据挖掘存在许多困难,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对于物联网数据挖掘和云计算结合进行了许多研究,并提出了结合计算机软件开发进行分布式数据挖掘的观点,通过实验验证了这种思路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范文3

关键词:网络通信;可重构穿戴;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6-0036-03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dynamic reconfigurable wearable computer software platform and the related issu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Design a based on dynamic reconstruction of wearable computer software platform of wisdom to sports watch in order to meet the people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wearable computer softwar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dynamic reconstruction of wearable computer software platform, not only can enhance wearable computer software platform on the environment adaptability, but als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enhance the 18.0%. so we can publicize the software design method in practice.

Key words: network communication; reconfigurable wearable; reconfigurable wearable computer software; dynamic

随机科技的发展,将智能化可穿戴设备软件,穿在身上早已不是南柯一梦,可穿戴设备不仅可以直接的穿在人的身上,也可以将可穿戴设备软件整合为一种便于携带、随身佩戴的设备软件,让人可将其穿戴在身上,最常见就有“记步软件、跑步手表、心率测控软件”等,可穿戴软件也渐渐被人们接受[1-2]。本篇基于动态可重构技术,优化设计开发可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及通信网络,以便可以提升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应用性能。以下对此做具体分析。

1 动态的可重构技术

动态重构系统,指的是基于时序变化的数字逻辑系统中,对于其不同程序的时序逻辑,并非是通过芯片调用不同区域功能的,也不是由不同的逻辑资源组成的系统,动态可重构的系统中,往往会有能够缓存系统逻辑资源的FPGA模块,可以快速动态实现对系统内局部、全局芯片逻辑的重构[3-7]。动态可重构技术中,可以动态的配置系统实时运行时的FPGA逻辑,并可以重新配置局部需修改的内部逻辑单元[8],对于没有被修改的系统逻辑单元,则该部分逻辑则不会受到影响,依然可以正常的运行工作。

2 需求分析

针对本次开发设计的穿戴式计算机软件平台中,基于动态可重构技术,优化设计该软件,从软件的平台开发与网络通信中,均能够应用动态可重构技术得以支撑,提升该软件平台的设计质量,使动态穿戴计算机软件设计满足用户需求[9-12]。并且,在本次设计的可穿戴式计算机软件平台中,也能够优化提升软件应用性能,提升软件在用户群体中的可用性[13]。本篇研究中,应用动态可重构技术,优化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开发路径与网络通信质量,设计一款智能运动手表,以微控制器ATmega644PA为控制核心,利用PCF8563时钟芯片、三维加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采集运动数据,并使用OLED显示屏实现显示时间功能、显示温度、气压、海拔高度功能、计步功能,结合蓝牙2.1模块,实现与安卓手机的通信功能;团队开发了一款安卓APP与智能手表结合使用,智能手表可以将数据传送到安卓手机,通过APP对数据进行2次处理,实现运动步数、卡路里消耗量、\动距离、运动时间、运动规律的记录与分析,能根据数据为使用者提供健康方面的建议[14],确保设计的软件平台符合实际用户需求。

3 设计实现基于动态可重构技术的穿戴计算机软件

3.1设计软件的总体结构

对于本次设计的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中,根据软件的需求分析,结合可穿戴计算机软件、动态可重构等技术,并将其作为本次软件设计中的核心,优化改建该软件平台[15]。软件总体设计结构如下图1所示:

同时,在设计中,也仅需完成前端设计,要足够的智能,能分清何时转变角色,设计方法灵活,系统功能可裁减、易扩充。

3.2功能设计

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设计之中,能够以软件功能的开发为主,同时结合计算机外部硬件平台,以便可以实现特定的动态可穿戴软件系统的应用功能[16]。分析我们的主题,决定我们设计系统的功能如下:显示时间、年份月份日期、星期以及实时时间;显示温度、气压、海拔高度;记录并显示走路或者跑步步数;将传感器数据传送到安卓手机; 安卓手机软件接收数据,存入数据库,对历史数据进行保存;手机短信提醒、来电提醒功能 ;同时应专注于打造一种存在感,为可穿戴设备的使用用户去提前准备一些事情,比如能够记录睡觉时的数据,分析睡眠状况等。

3.3动态可重构技术应用

动态重构中,基于软件平台设计需要,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也就是动态可重构模块的入口设计与模块设计部分的综合,主要就是动态重构大体功能范围的限定;第二阶段,则是要实现具体动态可重构模块的设计部分,主要包括初始预算、模块的实现以及最终编译等部分。

动态可重构技术中,通过重构技术,动态的实现系统中硬件逻辑资源的重构配置,根据功能及时序变化,将芯片功能进行动态重构,以便可以应用较小的计算机软件硬件资源,最大化发挥系统时序控制功能。

3.4软件平台及网络通信设计

对于软件通信中,通过GPS传感器采集GPS数据,通过分析GPS采集回来的经纬度信息,计算得出运动距离,再根据用户设定的步长,来反推步数。

元器件的主动发光器件OLED,高分子有机材料,可以做成很薄很轻的设计,并且像素很小,分辨率很大,非常适合用于体积要求较高的可穿戴电子设备。

无线传输方式,无线传输方式中适合单片机与安卓智能手机通信的有蓝牙通信和WIFI通信。 WIFI通信模块适合大数据量的传输,而且传输的速度也较快,最大的弱点就是功耗高、稳定性不高;而蓝牙技术比较成熟,在短距离传输方面其稳定性好,功耗也相对较小,可以很方便地实现点对点通信。作为我们的智能可穿戴的设备,我们尽可能要寻找低功耗的模块,而且我们的设备主要是传送用户的运动信息,信息量不是很大,所需要传送的距离也不是很大,不需要WIFI的无线局域网,我们的要求是能够稳定的传送,所以蓝牙模块是我们比较理想的选择。

3.5硬件设计

本次设计的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由FPGA作为该平台的基础系统,由TCP/IP网络与主机端组成硬件平台。实时动态重构,确保系统的硬件编程中有可重新编程能力,能够动态配置系统资源,在任何时刻确保任何通用基本逻辑功能能够适用于任何平台中;主要就是通过数据总线,将FPGA配置文件传输到FPGA的数据缓冲区,实现逻辑配置。FPGA配置架构如下图2所示:

对于主机端中,可以通过TCP/IP网络将配置文件传送到软件目标系统中的物理层接口,接着经过PLB总线,将配置文件暂存在DDR SDRAM之中,然后结合PLB、OPB总线,将配置文件传送到CF卡保存。对于系统硬件设计中,通过系统服务器,将重构命令传送给系统中的Powerpc处理器,通过SystemACE芯片可以将配置文件在FPGA芯片中配置,从而完成系统动态重构过程,完成系统重构的功能。如下图3所示:

核心模块选择搭载了Atmel ATmega644PA的Microduino-Core+,该模块具有Digital I/O 数字输入/输出端共 0~23,A0~A7。Analog I/O 模拟输入/输出端共 A0~A7 。支持六路PWM输出端口,支持ISP下载功能。

采用Microduino系列的矢量传感器模块,集成了磁场强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以及三轴陀螺仪,并且可通过I2C接口与Core/Core+核心模块通信。利用该模块所具有的传感器,就可以实现我们的对温度、气压、海拔以及运动步数的测量。用跟踪系统,确定操作者头手和身置。当操作者移动头的位置时,眼睛也在随之发生变化,那么虚拟环境中我们也要是实现这一规律,对操作者头手和身置进行实时检测 , 并获取相关数据 , 再将其反馈给控制系统。用触觉系统,让操作者的手等身体部分能够操作虚拟事物,并且能够让他们感受到虚拟场景中回应他们的反作用力,这样才能给参与者带来真实感。

3.6软件代码实现

动态重构步数的算法:

for (int m=0;m

accelgyro.getMotion6(&ax, &ay, &az, &gx, &gy, &gz);

//读取6050数据

Ax=ax/16384.00;

Ay=ay/16384.00;

Az=az/16384.00;

data_of_N_FFT[m].real = sqrt((Ax*Ax)+(Ay*Ay)+(Az*Az)); //输入采样数据

data_of_N_FFT[m].imag = 0;

}

FFT();

for(intii=20;ii

……

4 实现效益分析

设计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不仅可以提升可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可提升软件网络通信质量,提升18.0%,发挥积极设计实现效益。动态可重构在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中,可以集成化、小型化以及高可靠的实现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的功能,并可提升软件应该平台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软件的开发成本,能够使该软件开发在实际中发挥应用效益,具有极强的市场经济效益竞争力,发挥积极实现价值。

5 结论

综上所述,设计实现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不及可以优化该软件平台的开发路径,还可提升其网络通信质量,将更大化地改变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可以在实践中推广应用该软件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 耿海龙.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设计与实现[D].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2] 李淑侠,魏广平.动态可重构可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物联网技术,2014(6):50-51.

[3] 张自亮.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设计与实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43-44.

[4] 潘兴武.基于SOPC的可穿戴计算机动态重构模块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

[5] 赖远志.面向异构多处理器平台的动态可重构技术研究[D].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6] 贸泽电子.整合芯片、件及平台为一体的可穿戴式设计[J].电子产品世界,2014(8):27-29.

[7] 肖小玉,黄善洛,陈淑靖等.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器的穿戴式呼吸监测系统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6,35(2):126-129.

[8] 林欣,刘晖,韦俊银,檀康,陈晓东.智能纤维服装软件的人体姿态本体模型[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5(6):686-690.

[9] 郑航明.自主减重外骨骼下肢机器人的混合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4.

[10] 孟妍,郑刚,戴敏,等.可穿戴心电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科学,2015,42(10):39-42.

[11] 胥京宇. 2014飞思卡尔技术论坛物联网及可穿戴成为热点软件定义网络大势所趋[J].世界电子元器件,2014(6):45-47.

[12] 陶毅阳.穿戴式体温监测设备的服务设计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5.

[13] 陈志奎,李良.基于ZigBee的智能家庭医保系统[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0,47(Z2):355-360.

[14] 李超,苏中,朱嘉林等.可穿戴式自主定位技术的零速触发算法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4(5):627-632.

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范文4

关键词:Java技术;应用;发展研究

Java技术是一种重要的计算平台,为多层、复杂的网络计算提供应用基础,当前Java技术越来越成熟,出现了JavaME、JavaEE、JavaSE计算平台,涉及Web服务、无线应用、企业应用等各个方面。结合Java技术的应用现状,应积极进行发展研究,充分发挥Java技术优势,完善和优化Java技术应用。

一、Java技术概述

Java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Java技术考虑到互联网的安全因素,其内部的安全设置相对比较完善,受到广大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设计人员的喜爱,Java技术也成为推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Java技术和普通计算机语言类型不同,在计算机程序设计时主要是面向对象,并且利用其独特可移植性,可以为不同计算机应用程序提供便利,有效简化应用程序设计,支持多线程,这种可移植性和面向对象性可以很容易地实现不同软件系统平台的兼容,给予软件系统程序开发设计人员很大帮助,并且Java技术应用独特的安全设置方式,可以有效规避一些恶意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对提高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重要意义。

二、Java技术应用情况

1.在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当前我国软件公司利用Java技术产品和相应软件平台,如中创Infoweb、金碟Apusic、东方通TongWeb等利用JavaEE服务器,实现在工商局等多个部门的应用。东方软件EAP电子政务架构在税务系统、公检法等系统中应用,另外广西中永科技运用Java技术开发了办公自动化软件,Java技术计算平台比较方便,在软件系统开发设计中具有良好的可拓展性。

2.在嵌入式设备中的应用

Java技术和嵌入式设备的结合推动了各种智能电子卡的出现,这使得Java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很多电子玩具、汽车电子设备、数字电视等家用电器以及医疗设备、通信终端、无线手持设备中,Java智能卡、Java PDA、Java移动电话给广大消费者提供极大的便利。

3.在辅助教学中的应用

Java技术在辅助教学中也发挥着重要功能,例如,Edustation远程教学系统,可用于异地远程教学、课后学习和本地网上教学。清华大学利用Java技术优化和改进计算机软件基础教学模式,研究了BlueJ汉化方案Java教学软件的应用特性。

三、Java技术发展研究建议

1.加大技术研究投入

政府部门应加大Java技术研究的投入,在互联网信息产业发展规划中将Java技术放在一个重要位置,积极组织各个领域和行业的通力合作,真正实现产学研用,积极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软件系统产品。同时,优化和完善基于Java的支撑软件和中间件,推动以xml和Java为基础的信息化综合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政务的应用,研究Java嵌入式电子产品和计算机软件系统,支持建立Java技术的产品测评和技术开发中心,加强对各种Java技术产品的性能检测和质量监管。

2.积极开发Java应用软件

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商和各个行业应积极开发Java应用软件,例如,Java教学软件、实时监控软件等。发挥Java技术优势,实现一次开发、到处运行,避免重复地进行开发设计,推动国产计算机Java软件产品的产业化和商品化。

3.加强各协会和学会的合作

每年定期组织Java技术应用研究学术研讨会,加强各个领域专家学者对于Java技术的沟通交流,推动深层次的技术研究,探讨Java技术实际应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改进Java技术计算平台,开发Java技术更多的应用功能。

4.加强Java技术人才培养

为了实现Java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人才培养,做好Java宣传教育培训,在相关网站上开设Java专栏,展示Java技术应用成果和产品,介绍Java技术特点,组织出版关于Java技术的各种电子刊物或者书籍,开设Java技术远程技能培训系统,对一些有兴趣的技术人员进行Java培训,特别是在对大学计算机专业,设立Java必修课,使大学生熟练掌握Java技术应用。

近年来,Java技术在我国各个领域和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类型,其在多方面都表现出重要应用优势,结合当前Java技术的应用现状,应通过多种措施和手段继续加大对Java技术的发展研究,不断提高Java技术的应用功能。

参考文献:

[1]何兴昌.JAVA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J].硅谷,2009,(2).

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范文5

1 計算机软件开发与分层技术

在计算机技术与开发行业中,分层技术即为将软件开发分为多个不同的概念层级,不同的概念层级均拥有不同的工作方案与计划。每一概念层级在级别上均处于平等位置,并且相互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进而不同的概念层级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体系。计算机分层技术最为普及的应用就是软件开发的架构中[1]。在计算机最初的发展时期,软件开发架构仅仅只是单层结构。然而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在上个世纪80年代,计算机软件开发行业数据库建设与结构设计工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强化升华了单层次结构的应用。与此同时,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同时使得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单层次结构更加成熟,并且逐渐朝着双层次结构变化。在社会市场对计算机需求的增加,计算机软件开发工作存在众多缺陷,并且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全新的计算机数据关系[2]。所以,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分层技术将会越来越普及,而分层技术也将成为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相对于双层次结构来说,在计算机软件开发过程中分层技术拥有更加显著的优势。在计算机软件开发过程中开发者如果想要缩短工作时间,并且充分保证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质量与性能,就需要使用严密而规范的检测体系来建立计算机软件开发系统体系,以提升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效率。要全面提升计算机软件系统性能就需要使用分层构建,利用底层构件与物理硬件之间的关系,来推动计算机软件系统的优化。站在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微观结构来看,可以将层次之间的关系作为内部层次联系。对于计算机软件开发系统来说,软件结构系统需要计算机中多个层次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并且集中狙击在多层次的构件中。分层技术拥有良好的扩展性与稳定性,可以有效的推动软件系统的抽象话发展,并且将软件系统中繁杂的部分逐渐转化至软件开发当中。这对于软件系统的维护与优化都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在分层技术下,某一层面出现了技术问题并不会对其他层面产生影响。同时分层技术还可以是的计算机软件系统自动的开发软件,并且重复使用。所以,只要保证在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分层技术在各个层次之间都存在稳定的接入口,就能够完善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系统。

2 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2.1 双层技术的应用

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应用双层技术不单单可以全面改善软件的开发质量,同时还可以大幅度减少软件开发的时间。双层技术即为客户端与服务器两个不同的断电组成。其中客户端给客户提供能够正常操作的界面使用,并且对相应操作的逻辑关系进行处理;而服务器的主要任务就是接受客户信息,并且将客户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整合归纳,并且传递至客户端中。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应用双层技术的基础就是计算机的服务器拥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并且减少用户数量[3]。如果用户数量较多则计算机软件在实际开发运行过程则十分容易出现运行速度慢、系统错误频繁的现象,难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2.2 三层技术的应用

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三层技术是基于双层技术而形成的优化与改进。三层技术相对于双层技术来说应用服务器的数量得以增加。在增加了应用服务器的基础上,计算机用户则可以开展大量的数据存储,并且同时提升计算机信息访问的效率与质量,进而逐步实现了人与计算机之间的相互交错,改善计算机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效率。三层技术结构分别有业务处理层次、界面层次以及数据层次。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中界面层次是收集用户使用软件的实际需求,并且将需求集中归纳处理后发送至进行工作处理的业务层,然后由业务处理层对用户的需求进行集中分析,从而进行相关的计算机请求,在数据层中进行处理。最后,在数据层中对业务处理层的请求进行分析,核实数据库中的相关信息,再经过科学合理的分析后回送至业务层,最后通过业务层的处理回到最初的界面。在这一轮的过程中,数据传输系统的工作负担得以减轻,显著提升了计算机的工作效率。

2.3 四层技术的应用

通常来说,四层技术是基于三层技术而晚上优化的,其主要分为业务处理层、数据库层、存储层以及对Web处理层。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四层技术中业务层数据库层与存储层数据的交换枢纽,然后在数据层进行信息处理,进而传递给Web层处理结果。然后利用数据访问的代码、数据转化来真实、完整的反映计算机对象与数据库之间的关系。

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范文6

1 计算机软件设计中的嵌入式实时软件概述

通常,嵌入式实时软件在计算机软件中的应用主要于缓存机制、动态分配和预测指令及执行等多个方面,它可以提升计算机软件实时的处理效率和保证计算机软件设计工作的稳定性。然而,计算机软件设计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于嵌入式实时软件的设计则主要分为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两个组成内容,通过应用程序来主导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实践运行和指令行为,并由计算机操作系统来实现软件编程与硬件交互等工作内容。嵌入式实时软件的技术核心在于微型处理器,一般情况下都具备针对多项任务的实施支持作用,可实时响应各项指令任务及操作流程,且兼顾较强的存储区域保护功效。同时,嵌入式实时软件以模块化的结构型式存在,在软件检测和软件维修两个方面十分便利。当然,嵌入式实时软件所拥有的处理器结构须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并能通过低功耗嵌入式微型处理器予以执行设计流程,只有这样方能凸显嵌入式实时计算机软件设计系统的优势,积极发挥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效果。

2 计算机软件设计中嵌入式实时软件的开发流程

计算机系统运行应用嵌入式实时软件需要进行一系列规范化的开发与设计流程,它能够决定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质量和实用性能。嵌入式实时软件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的应用开发流程一般包含如下内容:

1)结构开发。嵌入式实时软件于计算机软件设计中的开发与应用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其一,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实际需求,熟悉计算机软件于计算机系统运行的各项功能要求,通过适当强化计算机软件管理和落实结构开发力度;其二,编写设计代码、测试运行功能和积极发挥系统控制能力。在计算机软件功能模块化处置中,积极开发子模块结构,编写开发代码和测试系统运行,规范模块化程序的整个开发流程,以便落实和执行与其相关的各项任务;其三,设计任务地址,保证计算机软件运行效果达到一定的时效性需求。

2)硬件部分。根据嵌入式实时软件的具体需求来剖析计算机软件硬件部分的配置要求。通常,利用AT91RM9200微型处理器可实现此方面的要求。AR91RM9200微型处理器的外部端口数量较多,其处理器和控制器始终保持一种协同一致的状态,以便能够为计算机软件设计做好规划基础,倘若计算机软件设计过程中存在突发问题,也可通过该微型处理器快速访问到事件,保证计算机软件拥有足够的响应时间,并能保证软件具有良好的时效性。

3)软件部分。嵌入式实时软件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还需面向一种模块化设计形式,可大幅度提升计算机软件设计与开发的效率,对于计算机软件的系统运行可实现全程监控。软件部分的设计更为注重于组件的接口设置,可按照计算机软件运行特点设定要求,接入较多的服务类信息,也可组建级别更好的其他组件。我们知道,计算机软件的组件均对独立性要求较高,对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与设计的参与具有积极作用,且同时又能兼顾计算机软件实时性的根本特性,强化计算机软件的监控管理力度,以此满足计算机软件设计与开发的实际需求。

4)程序应用。嵌入式实时软件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与设计中应用主要采取C++语言予以编程,将嵌入式实时软件编程代码写入程序,然后利用编程控制工具实现运行过程。显然,不同类别的计算机软件设计与开发在软件要求方面截然不同,编程写入的内容也将随之不沟通,主要还须根据计算机软件设计原则和实践需求来编写代码。

3 嵌入式实时软件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的应用

嵌入式实时软件于计算机软件设计与开发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五大方面,即:

1)任务划分。计算机系统软件部分是嵌入式实时软件应用的最高层,它在功能方面与计算机系统的关系十分紧密。嵌入式实时软件在任务类型方面更多注重的是计算机系统的应用情况,担负起资源管理和任务分配等多个工作内容。嵌入式实时软件任务划分环境是整个计算机软件部分的基础服务平台,是计算机系统实现规划和保证软件设计与开发具备独立性特征的重要依据。在此方面,嵌入式实时软件对计算机软件开发与设计的协调性十分看重,深剖计算机系统内程序应用的原理,并分配需转换的数控信息,理顺已转换数据的次序。值得注意的是,嵌入式实时软件划分任务需要注意两点内容:其一,嵌入式实时软件在内部功能方面涉及接入端口和控制项目,待事件激活之后可利用驱动方式来整合剩下的其他任务;其二,I/0事件于计算机软件开发与设计过程中必然占有绝大比例的CPU资源占有率,可通过中断方式来驱动I/0事件的发生。

2)组织与布局。利用存储映像保证数据间具有一定连贯性,并通过嵌入式实时软件联系不同任务便是其组织与布局的功能应用。嵌入式实时软件的组织与布局非常注重于逻辑性,在其开发与设计过程中,嵌入式的操作要求颇高,使得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数据可轻松备份于ROM、Flash中,保证了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那么,计算机软件设计与开发的组织与布局优化使之必然。由于计算机软件开发与设计须考虑存储映像的规划,嵌入式实时软件调取运行指令是一种主动行为,预先调整好物理地址和执行代码可保证ROM具有较好的启动速度,并能将已中断的数据备份于零地址,计算机软件的处理速度将大幅度提升。

3)实时调度与控制。硬实时性是计算机软性系统于规定时间以内完成相应指令的运行,软实时性则是于规定时间或短时延迟情况下的指令运行。通常,我们将硬实时性和软实时性二者共同使用,可大幅度提升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运行效率,在实时调度与控制方面可根据优先级原则执行落实。倘若优先级调度的任务过多,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微内核可根据调度任务的性质增加一部分优先级,然后分队排列各类调度任务和缩短响应时间,一定程度上对于计算机软件系系统的操作效率和时效性具有利好。

4)时钟服务。时钟服务是一种搭建于指令任务和时钟通讯共同基础之上的服务项目。基于嵌入式实时软件可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进一步规范时钟服务的内容和要求,可有效监控计算机软件系统各类指令的运行。嵌入式实时软件时钟服务可按照计算机软件系统设计的具体要求,规定时钟服务的一系列规范动作,保证计算机软件系统拥有一套性能突出的时钟服务体系。

5)初始化系统。基于嵌入式实时软件可执行初始化系统运行。按照计算机软性系统的设计需求,由嵌入式实时软件编写初始化代码,依此妥善处置硬件任务和微内核任务,可指令计算机软件系统准时准量完成各项初始化任务。通常,以固定的BIOS指令来实现初始化进程。对于一些处理器和RAM,在完成嵌入式实时软件的加载工作之后,可通过设计相关的指令来完成任务调度。初始化系统作为计算机软件系统设计与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与计算机软件部分的运行性能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