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管网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管网管理范文1
一、领导重视,任务明确
同志曾指出“档案工作是各项工作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个基础不牢固,将来我们是要负历史责任的”、“我对档案工作重要认识的加深,是从市政建设中的管道问题开始的”。马鞍山市的各届领导也对城建档案工作,尤其是城市管网档案管理工作十分重视,早在1983年市领导就两次参加了市建委、档案局联合召开的城建档案工作会议,并在会上明确强调“城市要实行科学管理,管网搞不清怎么行,三年不行,五年行不行?我们在两年内能否理个头绪出来。”为此市政府专门颁发文件,下达了主要管网单位补测补绘任务,对做好补测补绘资料整理、归档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责任到单位领导,并规定了完成任务的期限。从此,马鞍山市的管网管理工作开始逐步走上正轨。接到市政府下达的任务,市煤气公司、自来水公司、邮电局和马钢自控所、动力厂等有关单位立即进行布置,制定计划,并付诸实施。为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市政府又于1984年10月19日在市煤气公司召开了全市管网补测补绘现场汇报会,检查文件贯彻落实情况和主要管网单位半年来工作开展情况。会上市领导肯定了煤气公司管网补测补绘的经验,并对各单位的工作再次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希望。1985年11月省建设厅、省档案局还专门在我市召开了全省城市管网档案管理工作会议,对我市开展管网补测补绘,给予高度评价。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管网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确立城市规划的权威性,
做到审批一支笔,管理一盘棋
城市规划既要加强和改善对全市有影响的给排水、供热、煤气、通讯、人防和供电等主要管网的宏观管理,也要注意各住宅小区和单位内部的支线、支管的微观管理。凡在我市行政区域内兴建的各项管线工程(包括坑道工程),无论中央和省属单位等都应按市规划局做出的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地上地下管线工程,城市建设部门和负责该项工程的建设单位严格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统一协调、组织施工。不断提高管网档案的准确性,各管网单位对于地面构筑物的变化,地下管网调整以及实际应用中发现的错漏,要随时纠正,力求管网档案与实际相符。要尽快将管网竣工图标到1/1000市航测新地形图纸上,统一将相对位置,修正为坐标位置,绝对高程,加快全市综合管网图的绘制。
三、管网档案管理要逐步做到
制度化、系统化、标准化、法制化
管网管理争取做到一路一卡,既要有比较详细的1/1000的管网拼图,又要有1/10000管网概况图。在各种数据调查准确后,推广应用缩微、录像、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新技术,把管网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还要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马鞍山市城市管线工程管理办法》、《实行建设工程规划审批前查询城建档案制度》,对不按章办事,乱破马路,乱接管网,应加倍处罚,由此而造成的损失,由责任单位承担,情节严重者,追究个人责任。确保我市建设工程不受损坏,保证城市建设和城市生产、人民生活的正常进行,保护建设工程所有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使管网管理工作逐步做到法制化。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和《马鞍山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试行办法》,充分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来确保管网竣工档案及时交城建档案馆归档。对凡列入基建计划项目管网工程,没有完整、系统、准确的管网竣工档案,不能评为全优工程,不得验收。
四、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
积极做好管网档案的归档利用
1. 分级管理,多套制保存,做好城市管网档案的归档工作。考虑城市的开发开放,经济建设与发展,以及战争、自然灾害等因素,一个城市必须要有一套较完整、准确的管网档案。全市主要管网单位经过补测补绘建立健全的管网测绘资料,进行复核、整理后,首先,将管网档案交本单位档案室立卷归档,保证管网档案齐全,完整、准确。其次,按要求及时向市城建档案馆移交一套,实行多套制保存,并形成制度。市煤气公司、自来水公司、邮电局等单位档案室还要按规定将每年新铺设的煤气、给水、电讯等管线改建和扩建的管网竣工图移交一套给市城建档案馆保存。现在有的单位保存了部分管网档案,视其为本单位资本,而不把它看成是国家的财富,不愿意集中归档,这是不对的。
2. 积极做好管网档案的开发利用。马鞍山市城建档案馆是接收和保管城市管网档案的重要基地,对管网档案管理应从封闭型向开放型、从保管型向智能型转化,主动提供利用。该馆自1992年以来主动将《城市地下管网档案目录》送一份给市规划局,为规划部门提供第一手城市地下管网档案材料,积极为城市规划管理服务。
同时,该馆正在逐步实现管网档案工作的重心从传统的实体管理向管网档案信息开发加工转移。开发城市管网档案信息资源,掌握城市建设动态,正确地处理保密与利用的关系,编制出管网档案各种各区域、容量、分布和综合专题目录介绍等等,提供领导决策,为城市经济建设服务。
城市管网管理范文2
关键词:市城市排水管网;数字化管理;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信息技术在市政管理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市政管理过程中需要对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这都依赖于信息技术。众所周知,市政工程建设中的多数数据资料都是空间位置,这就需要由地理信息系统来进行管理。我们可以使用地理信息系统方便有效地获取、存储、管理和显示市政信息,除此之外还可以对此进行模拟和预测,使得市政工程管理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
1 排水管网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排水管网的管理已经进入了科学化管理以及安全性管理的新时代。由于城市排水管网具有大规模、结构复杂以及随机性强的特点,导致在城市排水管网的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了加强对城市排水管网的管理工作,应该建立起数字化管理与分析系统,使用计算机技术来模拟城市排水管网的运行状况,使用先进的数字化管理与分析系统来帮助管理、决策和分析工作的开展。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城市排水管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介绍。
1.1 排水设施的管理与查询仍为手工操作阶段效率低下
由于城市排水管网的规模较大、结构较为复杂形成的是一个巨大的网络系统,对于一些人口众多,市政设施繁多的城市而言,对城市排水管网的管理工作更加艰难。下面从文本资料以及人工管理图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介绍。
1.1.1 由于城市排水管网的图纸没有在一张图纸上显示出来,管理过程中不能纵观全局就无法弄清管线的来龙去脉,不利于管理工作的进行。
1.1.2 图纸上只标注了管线的部分属性信息,其余的信息都以文本的形式来储存。这就导致在看图纸的过程中不能获取足够的信息,只能讲文本资料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不仅浪费时间还很难对全局做好掌控。
1.1.3 由于传统的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的唯一方式就是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并适当的增加管理人员。
1.1.4 存储量大。由于图纸的存储需要很大的空间,但存在磁盘上却只需要很小的空间。
1.1.5 难以保存。图纸在长时间翻看之后很容易出现破损,再加上存储环境的温度、湿度的影响,使得图纸的破损速度更快。
1.1.6 对于传统的资料很难做出准确的分析,并且在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预测和决策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综上所述,使用传统的方法对城市排水管网进行管理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的要求了,再加上当前社会的市政建设速度在不断地加快。所以可以通过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来对城市排水管网进行管理。
1.2 资料缺乏,频繁发生施工事故
这是因为当前的城市排水管网系统中没有对空间进行协调统一的描述,并且空间定位不统一、精确度不够。更严重的情况是并没有绘制竣工图,而是用施工图纸来替代,或者是没有用相应的图纸资料来对排水管网进行描述等等。这都导致在对城市管网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事故。为了加强对城市排水管网的管理工作,应该建立起数字化管理与分析系统
2 建立城市排水数字化管理与分析系统的目的与意义
2.1 地理信息系统与优化分析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的对城市排水管网进行信息的分析、管理以及利用,是对城市管网信息进行管理的最有效的方式。对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优化的过程是给系统的设计者、使用者管理者、调度者以及维护者提供建议,帮助决策依据制定方案提供方便,使得城市排水管网的管理更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2.1.1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是极其丰富的,下面笔者一一对其进行介绍。数据采集功能可以快速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且可以将各种数据信息全部输入地理信息系统当中。其次,数据编辑功能,可以对相关的数据、图形等进行修改,还可以进行编辑、旋转等操作;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还可以向用户快速的提供所需要的资料,并且可以通过图形方式、拓扑方式、如表达式查询以及坐标方式等等来进行信息的查询,方便快捷。
除了上述的优点之外,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管理功能还可以对城市排水管网的大量数据进行自动管理,并且可以创建数据库,并对其进行维护和操作。并且,数字化管理系统还具有统计制图功能,可以将抽象的信息直观的表现出来。其空间分析功能,比如说缓冲区分析、栅格分析、数字高程分析、网络分析等,还可以从其他的资料当中衍生出新的信息,对城市排水管网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方便。其专业模型还可以对管网进行预测、评价、规划、模拟和决策;其演示输出功能,可以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还可以使用多种介质来输出排水管网的信息。
2.1.2 优化设计、节省投资。由于传统的城市排水管网的设计中对技术经济方案只是单纯的考虑了不同的布置方式并没有考虑到同一布置形式下不同设计参数组合的方案比较。为了降低成本,加强管理可以通过数据模型来对设计进行优化。为了优化排水管网应该对整个系统出发而不是对单独某一管段的优化,因此需准确掌握城市整体排水管网系统的现状。
2.1.3 科学决策与分析。只有建立优化分析系统,才能进行科学决策分析,这包括投资决策、事故分析和重大设计决策等。
2.2 建立数字化管理与优化分析系统的实践意义。
2.2.1 建立城市排水管网图文数据库,可以对管理范围内所有图纸进行管理,这就给日常查询及维护工作提供了方便。
2.2.2 可以使用计算机来输入相关的管网信息,实现网络化动态管理。
2.2.3 对城市排水管网的规划和设计进行优化。
2.2.4 可以通过建立模型,来进行分析,设计做出决策。
2.3 建立数字化模拟平台
为了加强对城市排水管网的管理过程,可以使用数字化的管理与分析系统来建立模型,对排水系统进行模拟。模拟过程中,计算机系统将模拟结果在模拟平台上以多种模式在多种界面上显示出来,有利于帮助城市排水管网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工作。模拟平台将排水管网的空间变化以及时间变化规律直观的在模拟系统中表现出来。这样就将城市管网中出现问题的区域小型化,便于对出现问题的管网进行分析、处理。比如说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系统中点的大小来判断流量的变化,根据系统中线条的粗细来判断管道的充满度,对管道的充溢情况还可以通过三维视图直观的反应出来。
综上所述,数字排水模拟系统为城市排水管网的管理过程建立了一个方便、有效的管理平台。为了提高数字化排水管网系统的能力,我们还应该开发出新的专业模块,配备更加强硬的硬件设备,并且建立起城市排水管网的数据维护系统。通过现代化的数字管理系统使城市排水管网的管理更加有效,排水设施能够安全平稳的运行。
参考文献:
[1]黄翠柳.论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与管理[J].科技资讯,2010,(08).
[2]肖飞.城市排水管网衔接管理上的问题和相关成因分析[J].中国建设信息,2012,(23).
[3]陈乐.城市排水管网自动清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J].河南科技,2011,(06).
[4]王铁彬.刍议城市排水管理工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5).
城市管网管理范文3
关键词:供水管网;水质维持;管网GIS;漏损检测
中图分类号: TU996 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城市供水管网的现状
截至2004年,我国供水管网接近36万公里。我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2002)》要求供水企业必须详细掌握管网现状资料,建立完整的供水管网技术档案和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定期进行漏水检测,及时发现漏水和修复漏水管道,将管网基本漏损率控制在12%以下;《城市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把“降低漏耗”作为五个主攻方向之一。
我国城市供水管网在水质维持、安全运行维护与漏损控制等方面总体而言水平仍较低。据对占全国总供水量42.44%的36个城市出厂水与管网水质的调查,管网输配过程浊度平均增加0.3 NTU,色度增加1.5度,铁增加0.02mg/L,细菌总数则增加 20CFU/mL以上。许多城市供水管网“爆管”频发,2000―2003年我国因“爆管”而导致的停水事故达13.7万次,给居民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进一步地,我国不少城市供水企业在管道更新维护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在确定改造管道时往往凭主观经验进行判断,缺乏系统科学的成本-效益分析,管网维护成本高且更换效益较低。
二、城市供水管网水质维持措施
1.管网输配过程水质安全保障是饮用水质安全保障的重要部分,实践表明不少城市出厂水质完全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但末端水质却难以达标。研究显示,供水管网系统中的配水管道、入户管线与二次供水单元是水质恶化最为严重的区域,也是保障输配水质安全的重点。为此,要深入研究管道对水质的影响、输配水质对管道的影响以及水质与管道二者之间交互作用导致的水质变化,从而为管材优选、水质稳定化与输配水质安全保障等提供基础依据。
2.若不科学有效地预测或控制输配水质与管道(及其内壁腐蚀层)的交互作用,可能导致严重的供水事故。出厂水的水质是保证管网水质的最重要基础,同时必须选择适当的管材和管网运行条件,从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稳定性两个方面制定保证管网水质的运行方案和输配工艺。此外,就目前的认识与应用水平而言,对管网水质安全保障仍需要在原理、技术、材料、工艺与管理等方面综合考虑“爆管”预防,并将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不断推进应用实施。
三、城市供水管网安全运行与漏损控制
1.管网信息化是建设现代化管网运行管理模式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管网系统管理平台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管网信息管理平台。传统意义上的管网信息主要包括管道属性信息(管道ID、管长、管径、管材、敷设时间等)、管道空间信息(布设位置、连接关系)、附属构筑物信息等。随着管网运行水平与管理需求的延伸和拓展,管网GIS在单纯的信息存储与管理基础上被赋予了更高的内涵与更多的功能。
2.加强管网GIS在管道失效数据信息管理功能。传统的管道失效数据(漏损位置、漏损类型等)往往采用手工记录与存储,其缺点在于难以充分利用历史漏损数据优化管网漏损管理与控制。可针对具体地域管道失效数据,结合管网GIS系统,确定了不同管材的失效密度与失效率,为优化管网漏损监测与维护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3.加强管网GIS的网络分析功能。GIS技术不仅可为网络分析提供数据空间、建立网络分析所必须的拓扑结构,实现网络分析的可视化,也能完成上述这些和网络相关的应用问题。网络分析功能包括最短路径分析、可达性、连通性、追踪问题等。
4.针对管网漏损监测仪优化布设的问题,可建立基于GIS网络分析的漏损监测仪布设方法与流程(图1),并进一步利用GIS网络的“服务范围”分析功能明确了漏损监测仪未能覆盖的“盲区”范围。上述成果在某市供水管网漏损监测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成效。
5.加强管网GIS与管网水力/水质模型及SCADA系统的融合。管网水力学与水质学模型是管网优化运行与调度的基础;SCADA系统可提供管网水量、压力、水质、漏损信号等在线监测信息。以管网GIS为平台,将上述信息实时导入管网GIS,并利用相关模型分析、评估、辅助决策等功能,可提供更为丰富的管网实时状态信息,并为管网优化运行管理提供即时信息。
图1 基于GIS网络分析的管网漏损监测布设流程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网分级分区管理模式
管网分级分区是进行管网优化运行管理的基础,其主要目的在于方便供水管理部门、应用部门和现场工作人员对这种地理区域性明显的管网运行维护进行有效指导和相关信息管理。管网分级分区的基本设想是将庞大的供水管网划分为包括不同级别的若干基础单元,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管网压力调度、数据管理、漏损监测、管网巡查、管网评估等管网运行维护操作。
管网分级分区首先应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与普适性,能充分实现监测点位、信号等信息在计算机上的方便与系统管理,并在管网服务区域范围扩大之后能以相同的规则简单方便地实现区域拓展。另一方面,管网分级分区结果应具有良好的易辨识性,工作人员可根据区域分区结果能够简单方便地对目标区域开展管网巡查、信号收集等工作。需要指出的是,上述面向两种完全不同对象(计算机与操作工人)的功能需求往往是矛盾的,计算机往往要求普适性与通用性,而操作工人则往往要求很强的易辨识性与象形意义。因此,在管网分级分区过程中应围绕上述不同功能需求并努力在二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近年来,以独立计量区(DistrictMetering Area,DMA)为基础单元的管网管理与漏损控制方法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DMA是指供水管网中有永久性边界的相对独立的供水区域,一般通过关闭阀门使区域内管网独立于其它市政管网,进出区域的流量都用流量计计量(图2)。大量文献资料及国外发达国家、地区供水企业的管理经验证明,对供水管网进行DMA划分、实施基于DMA的管网管理是进行管网漏损主动控制的根本、有效措施。
五、结束语
供水企业应以输配水质安全保障为核心,以管网信息化为基础,从技术、工程、管理与系统平台等不同角度,在管网分级分区、管网优化维护、管网漏失控制与“爆管”预防等方面开展工作,最终形成供水管网安全优化运行与污染控制的技术系统与业务化流程,从根本上提高管网管理水平、保障供水安全。
参考文献:
城市管网管理范文4
【关键词】快速城市化;排水管网;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经济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城市污水排放的问题,近几年这些问题也更加的突出,所以加强对城市化进程中排水管网的技术思考成为了现阶段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排水管网的主要功能就是疏导城市的污水,在其运行的过程中会对城市的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处理好城市发展阶段的管网运行管理问题,是城市规划中应该特别注意的部分。只有实现了排水管网的有效运行,才能促进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1.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排水管网问题
从对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进程的分析来看,我国在20世纪早期主要采用的是河流制排水系统,该系统主要是通过分流的形式进行排水,这就容易造成一些城市的老居民区出现难以分流的现象,而新的建筑区的分流制网管也存在一些错接等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了影响了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降低了我国降级建设的水平,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目前,我国排水网管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排水网管的设备配置比较低。我国在2008年的时候,进行了一次管网的普查,设备的完好率只有74.6%,这就造成了我国排水管网效率低的情况,而且一些排水管网存在错接和沉降等问题,造成了排水网管自身的损耗,没办法发挥作用。
排水管网在长期的运行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管内审计、腐蚀、异味等问题,造成了管网破损和输送功能受阻等问题,甚至会导致一些安全问题。
排水管网的整体运行水平不高,对管网系统的调度能力不够,下雨的泥浆混流对管道的运行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排水管网运行的效率低,造成了管网溢流,出现了水污染和人工渗流等问题,导致了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2.排水管网运行管理的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有关部门,针对排水管网出现的这些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预防性措施,检查性措施,保养修护措施以及整体的管理措施。
2.1管网问题预防性技术方法
预防性的技术方法主要对排水管网的功能进行了加强,对管道的沉积物和堵塞状况进行了清理,施工人员可以用雨水口挂篮,选用双层聚氨酯材料堵住入口处禁止杂物盒腐蚀物进入管道,还可以采用斜板隔油的方式进行处理,凭借管道水利条件和虹吸原理对管道的沉积物进行清洗和去除;对管道内的防腐和除臭工作,施工人员可以采取物理和化学的方法,通过一些化学物质来对管内的气味和腐蚀物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
2.2管网在线监测和检测技术
为了提高排水管网的运行效率,施工人员就需要了解管网的整体状况,要及时对排水管网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测。管网检测主要包括对管网流量、水位和安全系数的检查。建立一个完善的排水管检查系统,对管网的运行进行实时的检测,可以采取超声留到设备和水位检测设备进行检测,对有毒和有害气体的检测可以使用在线硫化氢设备等,防止有害性气体和有毒性气体对管道的腐蚀。
2.3管网维护修复技术
管网的维护修复主要是针对管道出现的堵塞、沉积以及破损等问题采取的技术措施。管道的清淤疏通町以根据管道的尺寸大小,选择合适的技术和设备。推杆和转杆技术适用于小型管道,射水和绞车疏通适用于中型管道,大型和特大型管道则选用水力疏通或者人工铲挖比较合适。管道的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开挖修复和非开挖修复技术,目前国内以开挖修复技术(直接费用平均成本约3800元/m,综合成本约9400元/m)为主,而国外以非开挖修复技术(直接费用平均成本约5 50元/m,综合成本约6600元/m)为主。非开挖修复技主要包括原位修复技术(爆管法、吃管法、裂管法、回拉螺旋法),其最大优势在于它是一种采用大于旧管道直径的非开挖管道修复法;内衬修复技术适用范围也比较广,但是会使得管道水力直径变小;软衬法、螺旋缠绕法、内衬紧配合法对管道直径影响较小,施工难度相对其他方法较低,修复后水力半径变化不大。管道局部修复技术的施工量最小,其中喷涂法、浇筑法和管片法适用于管道内部的修复,喷涂法可采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砂浆,修复速度快,费用低;机器人在修复方面具有多种功能,它可以同时对管道进行切削、打磨、注浆等,施工快,可以在检测的同时进行修复,但对设备的要求比较高。现阶段需要加强发展非开挖修复技术的配套设施及相关技术人员,降低实际消耗费用和人力物力成本。
2.4管网综合管理技术
为提升城市排水管网运行管理水平,排水管网数字化与信息化得到一定发展,基于GIS技术,建立管网信息数据库和数字化排水平台系统,全面掌握区域内污水管网的位置、长短、管径、坡度、埋深、窨井位置及形式等基本信息;同时基于管网在线监测技术,通过在线监测和人工检测、录入污水管网运行信息、构建污水管网运行管理数据库,全面掌握区域内污水管网的流量、沿途接入量、外来水或外渗水量、充盈度、固废淤积堵塞、损坏与渗漏情况等运行信息。
3.排水管网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3.1管网运行的信息化及预警技术
管网系统的资料分散,数据不完整、不准确、不全面,是阻碍实现管网高水平管理的基础性问题,实现管网运行的信息化对管网运行调度分析、高效养护管理、运行效果的提升十分重要,需要发展能够随时掌握管网排水负荷和运行状况的廉价设备和技术手段。结合GIS技术在管网系统中的应用,发展廉价适用的新型管网监测设备和技术方法,推动管网技术的信息化水平,通过管道的液位和流量信息,对管网的运行状态进行评估,通过短期、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监测,评估管网的实际运行状态和运行能力。
3.2基于模拟分析的运行控制技术
排水管网系统在硬件、软件和网络的支持下,利用GIS、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手段,基于管网在线监测数据,进行动态分析和模拟技术,为管网的规划设计、运行养护提供动态可靠的专业分析依据和方案,研究开发适用的城市一体化系统模型,提供优化管网运行决策。
3.3管网系统综合调度技术
排水管网与主要的污水处理设施、城市防洪系统、河道水体等均关系密切,针对排水管网对污水处理厂的影响、管网溢流对水体直接污染等问题,需要优化管网的规划,充分提升管网的调蓄调度能力,与相应调蓄和处理设施相结合,减少雨季向水体的排污量。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城市化进程中排水管网存在问题的叙述,提出了对这些问题的具体处理措施,分析了排水管道运行管理的发展方向。加强对排水管网管理技术的研究,可以促进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实现对环境的保护。 [科]
【参考文献】
[1]杨光.城市排水管网的现代化管理[J].市政技术,2010(01).
城市管网管理范文5
[关键词]地下管网 综合管理 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TU821.3 文献标识码:TU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55701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城市自来水、燃气、电力、热力等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各类管网及其附属设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生了大量新建、改建、扩建管线,如何合理地规划、设计、改造以及更新管网设施,实时更新已有的管网数据,保证管网数据的实时性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因此,地下管网管理的现代化已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一、城市地下管网系统的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城市地下管网普遍存在着线路老化、满负荷使用、管理混乱、应急处理能力差等问题,表现为:各种管线(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热力、有线电视等)的图纸和档案越来越多,查询不方便,工作效率低;种种原因,造成管线的竣工图纸不完整或不准确;图档的更新和归档不能作到迅速及时,遗漏、破损、老化、信息重复等问题较多;库存管理信息资源利用率低,且不方便;城市多种地下管线设施资料的综合利用困难,易造成某种管线施工时,损坏其它管线,在紧急灾害事件发生时,无法同时提供多种、多幅管线资料,造成调度、指挥、决策迟缓;大部分管线的适时信息(如压力、流量、温度等)不能集中显示,未实现管线与设备的远程控制,发生事故时反应缓慢。
城市地下管网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涉及面广,数据量大,图形信息和数字信息并存,手工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已无法满足“合理规划、科学管理、优质服务”的要求,特别是管网及其附属设施等信息的更新工作更是难以完成。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保障城市地下管网管理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关系重大,利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对海量的自来水、供暖、排污、燃气、电力等地下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及快速处理,提升城市管理管网水平、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及处理效率,实现城市地下管网的协调与统一。这就需要一个综合性的数字管网管理系统:以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三维仿真技术(VR)、物联网技术(Internet of Things)为基础,整合城市的各类管网信息及基础空间地理信息,在统一高效、符合实际的标准体系下建立多尺度、多分辨率且更新及时的数字管网综合空间数据库,构建信息交换和共享在线服务平台,建立综合管网管理系统支撑各类管网的日常管理,形成有效的管网及相关数据采集、入库、使用、共享的更新机制,突出三维数字管网的数据采集和景观,利用公众地图服务城市管理各类信息,提高城市管网信息资源的共享能力,满足城市各类机构对管网综合管理、建设的需要。
二、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系统的应用分析
1.地下管网的数字化综合管理
城市地下管网的数字化综合管理将运用地理信息、三维仿真、传感网等最新技术,对管网数据进行直观、高效、统一的管理,使管网地图不仅是既有数据的反映,同时也能实现管网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包括流量、压力等各种指标,从而使细小的安全隐患也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强化了地下管线监管,使得城市管理实现地下、地面、地上全覆盖。城市地下管网的数字化综合管理改变了传统管理方式,通过管线数字化统一入库管理,实现各类管线信息的数字化与信息化管理;借助三维可视化技术,达到对城市重点区域直观、快捷的管理形式;集成SCADA及视频信号,实现管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从而促进地下管网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2.建立统一管理的基础数据
近年来,地理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许多方面,特别是在城市管理、交通、国土资源调查、灾害与环境的监测、城市区域规划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作为“数字管网”核心的城市综合管网数据库和地理信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已有的基础资料和数据仍处于分散的、独立部门所有的状态,宝贵的数据得不到充分交流和深层次利用,既没有相应渠道空间地理信息,也没有相应法规配套保证,各部门的数据之间互访性根本不存在,缺乏信息共享的良性循环机制,从而使数据难以及时有效地实施更新维护,致使有数据需求的部门和单位无法利用多源信息集成开发自身业务需要的高水平信息系统,为了得到一些急需的信息,很多情况下不得不进行重复建设,不仅造成了有限资金的浪费,而且使得数据的可信度、完整性、权威性得不到保证。建立地下管网准确、现势数据库与基础空间信息数据库,及时为城市建设与施工提供信息服务,避免和减少了挖断地下管线事故,同时对改善城市面貌和投资环境产生积极影响,在消除管线信息“孤岛”的道路上迈出新步伐,为有效、及时实现管线信息动态更新,实现管线信息资源共享奠定良好的基础。建立地下管网准确、现势数据库与基础空间信息数据库,可以解决长期困扰的城管、规划、国土、房地产等领域使用图件不统一的矛盾,理顺相关领域在管网地理信息及基础数据生产、管理、服务与更新维护的关系,实现各领域、各层次之间空间地理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共享,降低人工操作所带来不利于共享的因素,减少重复投资与重复建设,从而降低信息化建设总体成本,提高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效率。
3.地下管网数据的共享
在新时期的城市管理工作中,各部门单位跨部门的数据需求普遍而迫切,但目前却难以实现共享交流,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部门业务的顺利进行,因此对跨部门数据共享呼声很高。综合管网数据和空间基础信息是各部门单位建立空间信息应用的基础,传统方式的离线数据复制已带来了数据现势性差、缺乏统一标准的空间定位、更新维护复杂等诸多弊端,因此平台建设要从技术实现层面保证空间基础信息能够安全地、有效地共享,满足各类用户的应用需要。为部门单位提供基于专网的数据服务,满足各部门单位对综合管网数据和基础空间数据的需要,实现数据的完全共享和互操作,以及与各部门单位业务应用系统的无缝集成。建立基于数字化管网的共享服务、数据管理和运维管理,实现数据集中管理、及应用,加强城市地下管线与政府行政管理、市民生产生活的联系,数字管网工作将为政府、各行业以及市民大众及时准确地提供管线相关信息服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管网信息的共享和管网的运营管理。
城市管网管理范文6
关键词:市政管网;基础;问题;对策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municipal pipeline engineering basic content, and analyses the project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cost control in both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hoping to improve the municipal pipelin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level and economic benefits.
Keywords: Municipal network; Founda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96.7+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时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建设也在飞速发展。目前,很多老城区都在不断翻新,新城区也在不断建设,而在城市房屋建筑的地底下埋藏着管网这一重要角色。市政管网施工不仅方便人们起居生活,也能给施工企业带来较高经济效益。然而,我国目前市政管网工程管理在技术和成本控制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市政管网工程基础
1.1市政管网组成内容
市政管网工程管线及附属设施的种类很多,一般情况下可以归纳为六大类:给水管网、排水管网、电力线缆、电讯线缆、煤气管网、热力管网。
1.2市政管网工程建设作业要素
1.2.1施工组织
人是市政管网工程建设中扮演着决定性作用。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衡量因素是人的专业素质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评价一个工程人员的专业素质因素有很多,如技术娴熟度、管理水平、个人的道德品格、控制水平等。为了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必须不断提高工程人员的各项专业素质、改善现场作业条件、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提高工作效率。首先,要不断提高工程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其次,通过对工程人员技术培养及考核,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最后,注重提升工程人员的职业素质,培养良好的工作心态。
1.2.2建设材料
工程建设材料是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其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工程的质量、外观及其使用寿命直接与工程建设材料相关,因此,必须保证工程材料选择、组成的合理,材料的质量须合理、材料的运输、保管及使用必须恰当。同时,在市政管网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检查进场的材料,杜绝那些不合格的材料进入作业现场,对于不合格的材料应当立即采取措施。
1.2.3机械设备
在市政管网工程施工过程中常用的机械设备有:运输设备、生产设备、施工设施、操作工具、实验检测仪器、测量设备等。根据工程项目的设计要求、特点、工艺要求等选择合理的机械设备,且加强对它们的管理、维护保养。这些机械设备是保证工程建设与质量管理顺利进行的不可缺少的设施。
1.2.4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是指在工程建设施工作业现场采用的作业方案、工艺手段、技术措施、作业方法、控制流程等方面。为了保证市政管网工程质量,施工过程中必要严格按照规定工序进行,如试压冲刷碰头、管子铺设等都有其极严格的施工工艺控制要求。
2市政管网工程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2.1市政管网工程管理技术存在问题
2.1.1管网管理真空问题
由于一些责任管理单位的土地产权结构发生了变化,所有者可以自由支配土地的使用权,使得那些专用的管道所有权和维护责任变得不够清晰;一旦工矿、企业因各种原因倒闭之后,它们的专业管网将得不到正常的维护保养;这些情况导致了部分专用的管网变成无人监管的“真空地带”现象。
2.1.2管网线路复杂,出现排水设施未交接等问题
在市政管网工程建设竣工时经常会出现没有正式交接验收的现象,如房产直管房院内、人行道、开放式物业小区的排水管线,部分设施不是很规范且管线状况不明,甚至有些设施严重超期服务,加大了维修保养的难度;此外,由于施工单位太多,施工的质量良莠不齐,造成新建道路的排水设施连接困难,给市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反应强烈。
2.1.3相关责任单位不负责
在对地下管线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造成排水设施的破坏,由于排水管线问题的反应时间周期较长,且相关责任单位没有及时处理这些问题,使得排水管理变得被动,也给城市环境造成了污染。
2.2市政管网工程管理成本控制常见问题
2.2.1重结算,轻预算,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在市政管网工程管理成本控制方面,很多单位只注重工程竣工后结算,而忽视或弱化了其他阶段的成本控制,没有很好地管理工程建设中前期的成本造价,没有将成本管理的理念在整个工程项目全面贯彻和实施。值得注意的是,市政管网工程的前期成本造价管理是极其重要的。在市政管网工程建设行业中,行业垄断、胡乱报价工程预算、结算时审计不规范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2.2.2工程转承包现象严重
市政管网工程招标过程中,一些缺乏建设资质的承包商依然坚持承包,而后将其转包给其他的建筑商;还有些有资质的承包商招标后,将工程转包给那些没有建设资质的承包商,由于被层层剥削,最后的承包商拿到的承包价格将会非常低。为了赚取最大利润,建设单位将只能够选择那些廉价的劳动力和质量有问题的原材料来减少开支,必然会是市政管网工程的建设质量带来很大的隐患。
2.2.3工程施工时设计被随意变更
市政管网工程成本成本控制最为关键的环节是设计阶段,然而,目前我国设计阶段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建筑单位对项目的设计人员监管和管理有待加强,一些建设单位为了追赶工期而没有做好必要准备,没有严格把关投资额度、建设标准、设计深度等,甚至存在边施工边变更设计,一再更改工程,没有建立起一套严格的更改制约机制。
2.2.4施工过程中超标现象突出
回顾和分析我国市政管网工程的发展状况和现状,可知建设单位一直都采用工程竣工后进行造价结算的成本核算方式。这种方式大大弱化了对工程早前阶段的成本造价管理,使得成本控制管理不能够在整个工程项目中开展。
3改善市政管网管理对策
3.1解决市政管网管理技术问题对策
3.1.1调整政府管理结构
遵照系统集成的方法,依据目前各政府职能部门间的密切程度和耦合程度,对城市公共事业管理部门进行调整,通过重新组合形成新系统,它们之间的耦合程度就不会高,设置一些公共模块,将其中那些具有一定相互关系的模块构成非实体的子系统。
3.1.2改进和充分发挥政府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