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开发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开发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开发报告

计算机开发报告范文1

会计的存在具有各种各样的背景,其中至为密切的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理性基础和技术基础。理性基础是指会计系统赖以建立和存在的前提,技术基础是指会计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技术支撑或技术手段,理论基础与技术基础必须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局长,已从早期的脱机处理系统到机支持下的综合银行系统。的进步使银行会计面临一个崭新的工作环境,它不仅使银行会计工作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也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会计观念形成了巨大冲击。从情况来看,一些传统的银行会计核算及会计理论,在电算化条件下已不适应,银行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理论的发展和实务操作都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双线核算”已名存实亡

在手工操作条件下,银行会计核算划分为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两大系统,其帐务处理的程序是:

凭证分户帐(登记簿)余额表

凭证科目日结单总帐日计表

由此可见,明细、综合核算两者虽然是自成体系,但都是根据同一凭证进行的,它们在反映业务和财务情况方面是统一的,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侧面;在数额方面它们也是相等的,因此,一笔业务至少由二人分别核算,既便于帐条核对,又实现了相互制约与控制。

而在计算机操作下,科目日结单无需通过换人再输入原始凭证信息而产生,而是根据明细核算时录入的初始数据,自动汇总生成,即:

凭 分户账余额表

证 科目日结单总账日计表

在此情况下,初始数据就显得至关重要,不论初始数据是否与凭证相符,明细核算与综合核算的数字总是相等的,分户帐合计恒等于其总帐。至此,计算机内部已无法通过平行记帐双线核算来检验其帐务的正确性,现在很多银行是名为总分核对,实为“人机核对”,用手工方式再做一次综合核算,因此,双线核算已失去了手工条件下的本来意义和效用。

(二)单式凭证可谓“画蛇添足”

由于一笔银行业务的实现可能涉及几个柜台,甚至几个行处,长期以来,为了便于凭证传递和分工记帐,银行一直广泛采用单式凭证。可随着计算机记帐及电子联行“天地对接”等现代技术手段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会计信息的输出输入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可完成,已不存在复式凭证传递速度等,复式凭证不仅对应关系明晰,便于事后查考,节省银行工本费,而且,在计算机操作下,只需调整软件设置,就可实现根据同一凭证同时记录借贷双方帐务的功能,而且,现实中也确实有少少业务名义上使用单式凭证,实际上已运用了复式凭证的原理,如联行业务,原来需要发送给收报行的有关凭证现已改由发报行保管,收报行只是依据电子信息直接登记有关联行帐务,在此情况下,发报行只要有发报依据即可,报单的作用已逐渐减弱,尤其是原来需传递给收报行的来帐卡片和来帐报告卡,更显多余。再如同城票据交换业务中,现有不少城市已使用了电子清算系统,不需将票据送达付款行便可完成支票和本票等结算业务。收付款单位在同一银行的有关业务,则更无必要根据套写的凭证分次输入同一业务信息系统。

(三)帐簿种类过于繁琐

由于银行业的特殊性及银行业务种类的多样性,长期以来帐簿设置是根据不同业务特点而有所不同。明细核算中的分户帐就有形式和异的甲、乙、丙、丁四种;登记簿也有普通三栏式及根据不同业务需要设置的多栏式;余额表也有一般余额表和计息余额表之分,再加上活页式总帐等,可谓“品种”繁多。在手工操作下,有其共存的必要性并着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需在帐页上计息的科目可使用乙篑睡,不需计息或使用计息余额表计息的则使用甲种帐,这样有利于迅速结息;对于逐笔记帐逐笔销帐的一次性业务使用丁种帐,既增加了帐簿的使用效率,节约了业务费用,又利于银行会计的内部控制。而且在手工的“只读寄存(ROM)功能下,会计信息的揭示目标只能通过对信息的分类、重组、再分类和再重组等多个技术环节来实现,这也决定了需要各种不同的帐簿与报表。而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下,已将手工操作下的“只读寄存(ROM)”改变为“随机寄存(RAM)”,RAM功能不仅计算准确快捷,而且具有信息资源共享的优势,它可以随时对贮存的信息进行自由重组汇总,且具有无限的自由空间,可按使用者的要求,在原始数据基础上,直接生成手工状态下的各类会计报表。因此,在RAM功能下,依然配置众多形式的帐簿已无必要。

(四)会计凭证基本要素的值得再认识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有关会计制度对会计凭证的基本要素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中“签名或盖章”被作为判断凭证真实性的重要依据,是会计凭证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但这一规定没有顾及到电算化条件下的新情况。在电算化条件下,有时可审查到凭证的印鉴,而有时只能审查到其密押或支付密码。如同城支票结算中,为了做到及时进帐,许多票据交换系统都引入了电子支付密码技术,它具有准确性与安全性,且便于银行校验,发挥着与印鉴相同甚至更强的防伪效用。再如电子联行、电子汇兑中,判别对方凭证信息的真实性也只能依靠密押,由此可见,在有关制度中并不能将“签名与盖章”作为鉴别凭证真实性的唯一条件,至少应将支付密码和密押等包括进去,否则,银行目前按“支付密码”所做的凭证传递及帐务处理是否具有效应将会引起争议。

(五)有些会计制度条款已不合时宜

多年来,会计制度在规范会计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详细而具体地为会计实务提供了操作依据,但随着业务的拓展和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有些手工条件下的规章制度显然已不适用。如传统的记帐规则、内控制度、错帐冲正方法等已显出很大的滞后性,另外,对电算化条件下磁介质凭证的法律效用问题也值得做进一步。诸如此类问题应引起重视。

二、改革传统核算体系的思考

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新的会计核算应充分考虑会计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的要求,以机为主要工具,充分发挥电子化的技术物质和优势,淡化传统的以帐簿为中心的帐务组织概念,以记帐凭证及各种分类、分期的发生额和余额为基本数据,直接处理、合成输出各种帐簿、报表及与管理和决策有关信息。具体是:

(一)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处理潜能,改变电算化软件开发的“仿真性”

,我国银行会计电算化程序设计等大都是沿用的手工操作时会计和模式,从记帐、算帐及报帐的全过程都模仿手工操作方法便于人们对软件开发运用的检验,易赢得会计工作者的普遍信任,为人们所接受,同时也可减少培训费用。应该说,“仿真性”程序在软件开发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是电算化软件开发推广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会计电算化系统适应环境的主要途径。但如果银行会计电算化一味地强调遵循手工会计与方法,这无疑会在难以完全仿真,与传统会计理论产生不协调的同时,无法真正发挥电算化的技术物质和优势,造成资源的浪费。

计算机信息系统与手工系统相比,具有如下技术特性:

1、集中性。同一信息可以被不同的用户共享,而且信息存贮有着非常广阔的自由空间。

2、自动性或“傻瓜性”。计算机具有强大的运算功能,从输入信息到输出财务报告的全过程,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

3、多元性。具体表现为收集信息的多元化,提供信息时间、空间上的多元化及处理信息方法的多元化等。会计理论基础应与技术基础相匹配,任何超越技术基础的理论、规则是不切实际的。反之,技术到一定阶段依旧墨守陈规,也难以使技术系统充分发挥其功能,因此,我们应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技术特性的新视点出发,和发展现代会计理论与方法,以充分发挥电算化优势,实现其效用最大化。

(二)依据核算、反映和控制的原则,增调会计科目级数

合理地设置会计科目,是统一核算口径、正确组织银行会计核算的前提,科目设置是否恰当,关系到银行业务与财务信息是否系统明确,直接核算质量和银行经营管理水平。随着会计电算化不断发展,应充分发挥信息共享、汇总及再处理的优势,改变按业务和资金性质设置会计科目的现状,使之丰富完善成为不仅按业务内容和资金性质,而且按业务管理、会计统计和会计信息的需求来设置科目。

由于计算机处理会计信息一般是以输入的信息详细程度为界,然后逐级向上是纳汇总,而很难向下分析细化,因此,有必要根据核算、分析、管理与决策的需要,增加科目级数,即:设置会计科目的最明细级(如帐号),然后依次设置各级(科目代号)、次高级(报表合计数或业务类型码)、最高级(行号等),并且,可对各区间代号位数进行统一协定,以防各行标准不一,造成混乱。这样有利于银行会计快速统一规范的核算,有利于信息资料按不同需求随时汇总,有利于信息分析和决策。

(三)改革银行会计单式凭证为复式凭证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手工条件下的一些单式凭证已失去了原本意义,至此仍一味“仿真”,不仅耗时费力,而且还存着安全防范上的漏洞和操作上的不方便等弊端,如联行汇划补充报单格式已事先印好,待使用时再由计算机套栏打印,这样增加了凭证管理环节,也带来风险隐患,因此,有必要改革会计凭证的设置与管理方法。而且,在有形凭证能通过计算机转化为会计信息的今天,改单式凭证为复式凭证也有其可行性。

目前,我们应充分运用计算机潜能,加强软件开发,真正做到结算手段现代化,简化凭证联次,在计算机条件下充分发挥复式凭证效用,并可将一些凭证的格式预制在计算机中,业务处理完毕,由计算机自动打印,使其样式由显示变为隐示,以加强会计风险防范。

(四)完善银行帐务组织及处理程序,建立现代化会计核算体系

帐务组织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帐簿的设置、结构、核算程序和帐务核对方法等相互配合的帐务体系。我国银行帐务组织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和改革,绝大部分业务在手工条件下,已形成了一套比较严密的帐务组织系统,但在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核算体系还需不断发展、创新与完善。

就帐簿设置而言,由于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极强,登帐、计息、合帐等机械处理极为迅速,因此,在计算机条件下,分户帐没有必要仍保留甲、乙、丙、丁四种,最多保留甲、丁二种帐簿即可,其他如余额表、登记簿等也可精简并规范其格式。

就帐务处理而言,科目级别的细化和会计凭证、帐簿的改革也必将使银行帐务处理程序随之发生变化。电算化条件下,不必设置类似于手工帐簿的帐簿数据库,可建立记帐凭证数据库和分类汇总数据库,以适应计算机集中性、多元性的特性,充分发挥计算机优势。此外,在帐务处理程序的设计上,还应兼顾预防串户的要求。可行的方法是在程序中增设帐号和户名的自动核对功能。在录入凭证时,应同时录入帐号和户名,供计算机核对,核对相符,方可调出分户帐。这既可有效地杜绝串户,保证会计核算资料正确性,又可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就会计信息报告而言,计算机辅助会计报表处理和财务分析工作,已成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而且还可以满足其他财会信息电子文档处理、管理的要求。过去日计表主要是轧平当时帐务的主要工具,在电算化条件下,其功能可扩展为满足管理者了解掌握基层行日常业务状况的需要。可利用计算机系统根据需要采取联机实时报告的形式每日逐级汇总上报日计表,弥补业务状况报告表定期上的的不足。

(五)建立健全电算化条件下的内控制度,强化会计风险管理

计算机开发报告范文2

摘 要:以高校的计算机教学与应用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基于导学制形式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梯队式开发应用项目作为实践平台的“教―学―应用”教学模式。此模式侧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全程参与,强调教师的启发式教学和实时性指导,重视计算机应用实践的有机渗透和教学活动的系统化开展。并基于教学模式与培养改革探索,进一步阐述了教与学互动、学与用互补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导学制; 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 计算机应用

基金项目:省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10]243) 、(湘教通[2011]315);省教育厅青年项目(09B103);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1004166);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081053001)、(091053011);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信息与计算科学(高教函[2007]31号)支持。

作者简介:袁健美,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并行计算、计算机应用;毛宇亮,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物理;文立平,男,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数学;舒适,男,教授,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计算数学。

全国高等院校的大多数专业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在各专业领域中普及计算机知识和应用,以培养大学生成为既掌握本专业知识,又能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1]。目前此类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集中授课”模式占多,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便于组织课堂教学,缺点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属被动灌输地位,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在计算机知识教学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应用的关键地位需要突出明确,从而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求知转化[2]。我们基于导学制引入项目实施法,提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应用”新型教学模式。以本科课程教学体系为基础,在注重课堂知识教学外加强课外教学的延展和深入,通过组建梯队式的开发应用项目组作为学生实践应用和创新研究的平台,充分将教师的计算机教学与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相融合。在教学中教师以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素质为明确目标,以导师制形式分层次地深入教学流程中的各个环节,以项目实施作为教师与学生的导学、实践与应用(研究)的互补[3]。

1 “教―学―应用”教学模式构建

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好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去,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调研了许多高校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所开设的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之后,我们研究探索一种将传统教学与项目实践相结合的多元化启发式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的“教―学―应用”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图中我们分别面向“教师”、“学生”和“应用”三种不同“角色”,给出至下而上的层次式分工和定位。明确了这三者在模式中的具体职责和任务,也给出了相应的技术研究方向和实践应用目标。基于各年级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进度和学生个人的项目实践能力,通过教师指导下开展的应用项目实践,以选拔组队和分层提高的方法将四个年级学生编组成不同的学习和协作团队,从而形成了由低到高的三个阶段式阶梯培养模式。此教学模式图充分展示了教学互动、学用互补的相互作用,其逐层深入和循序渐进的方式也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师资主导、学生自主、应用创新结合的教学思想。

图1 “教―学―应用”新型教学模式图

该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由基础和实践教学出发,逐渐形成教学模式,建立系统规划和教学理论,然后通过得出的理论再指导教学模式,进而在教学实践中再加以应用。教师主导扩展了自学与指导、目标与导控、问题与探究等教学方法,形成了上述基于教学实践的“以学生为中心,个性化自主学习为核心”教―学―应用新教学模式。

2 导学制教学模式中角色的地位和内在的联系

2.1 教师在新模式中的主导地位

教师在完成计算机大纲教学任务之余,开展计算机课外延伸教学活动,加强教学引导,实行导学制培养。将以往较传统的课堂讲授和上机实验方式,延拓到以兴趣小组的形式组建学生应用项目开发梯队,并提升为开展研究性、探索性、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践教学活动。以此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在项目开发制作过程中亲身体验实践的益处。

在“教―学―应用”新型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中,我们邀请具有多年教学和科研经验的高水平资深教师讲授计算机理论和应用项目的知识,进行学生作品的评测和指导;选择教学和开发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年青骨干教师对学生的应用项目开发训练作技术指导;选派管理教师和实验教师对学生项目组织管理和上机实践操作进行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知”的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在整体教学模式中,我们还参考和引入了当前企事业单位在项目开发流程和管理模式中的先进经验,给学生布置与目前市场应用接轨的实践课题和开发项目。

在此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知识讲授、课题研讨、项目实践等过程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计算机知识讲授时侧重于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使之具有自我获取或更新知识的能力,确保有较高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在课题研讨和项目实践中注重启发学生先进的思考方式和训练学生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且注重专业教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合,使学生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进一步应用于其专业领域的应用和开发中。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形成较为完备的计算机应用知识体系,并在具体实践中积累开发经验和从业经验。考虑到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与计算机专业的教育不同,在实施教学活动时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旨在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与个人能力,掌握并强化实用技术,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在教学系统化开展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深入实践培养[4-5]。

2.2 学生在新模式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和主体参与能力训练是教学活动的关键,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之外我们以课外兴趣开发小组的培养形式,选拔学生组建应用项目开发梯队。采用灵活多样、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的培养方式,设立了专门的兴趣组开放式学习课堂、项目实践机房、技术交流论坛和作品网站等。发挥教师知识讲授、综合实践的主导作用,运用现代的计算机网络和服务器环境,提供了以概念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的(软硬件)技术平台等,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形成对计算机知识的自觉关注和自我渴求,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之在所提供的项目开发平台和应用环境中随时进行主动学习和互动协作。

在“教―学―应用”新型教学模式中,我们采用了详细明确的技术分组与不同年级层次的选拔相结合来建立学生应用项目梯队,让学生既有各自的计算机知识方向和技术主攻领域,又有共同的技术实施目标和项目制作任务。通过项目实施流程和新技术要求来督促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探索和积累,也增进彼此间技术探讨、经验交流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根据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特点,计算机教育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的教学体系:1)信息技术基础;2)大学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3)专业应用技术[6]。这三个层次之间有着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把其与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相结合,针对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进行分层次教学和分年级知识讲授,并组织不同程度技术训练。形成了以高年级学生进行应用项目开发、毕业设计为主,三年级、二年级的学生参加项目开发为辅,到低年级学生参与基础制作和技术学习――“梯队式实践”技术团队。在实施过程中学生能够实时与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研讨和项目交互,能够与梯队组员一起共同学习钻研、互动交流、协作开发和经验共享,大大提高了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化。

2.3 应用在新模式中的关键地位

学以致用是计算机应用学科的目标,应用实践教学环节的科学开展也是“教―学―应用”新型教学模式中的关键,所以必须系统地规划计算机知识的讲授体系,合理地安排实践训练计划和任务实施流程,并提供相应的实践环境和操作平台(开放式学习课堂、项目实践机房、技术交流论坛和作品网站等),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和参与实践开发过程中有机地把计算机学科和技术应用结合起来。科学地引入趣味型、实用型和专业型的课题,藉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激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专业应用问题的能力[7]。

结合计算机教育的层次教学,我们从计算机基础、系统应用、网页制作和程序语言编写等训练出发,逐渐深入为基于WEB平台的动态网站制作、系统开发和专业软件应用,通过所涉及的语言、软件、网络、数据库和服务器等知识面来系统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学生所组成的“梯队式实践”技术团队以教师所布置的实践应用项目和专业应用课题为中心,梯队中每组成员先分别运用各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来进行项目课题实践,然后在开发互嵌、交互任务时再运用共同的网络和服务器平台进行协作开发,教师对梯队课题实践实时地进行指导和管理,通过多层次的应用开发直至形成完整的“学生应用作品”。譬如在技术论坛上,学生汇报制作进展、探讨应用技术;教师在线师生互动、回答疑问等;又如在团队网站上学生在线递交开发报告、开发的应用作品;教师管理调控开发流程、在线评测学生作品等。

上述教学活动改进了以往单一的讲与学模式,实现了师生的教与学的并重,并充分利用所提供的实践平台和操作环境,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充分融合,实现了学习与应用的互促互补。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应用实践,使“教―学―应用”模式产生聚集效应。特别是在全程中动态的、有机渗透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得整个教学系统有着较好的规律性和较强的延展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组队参与实践项目的应用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增强了当代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最终提了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结语

“教―学―应用”模式探索和实践旨在分析教学活动中诸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挖掘教与学、学与用的内在联系,结合理论教育和应用实践,促进师、生间有机互动,协调学、用间科学互补。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标,拓展教师的知识教育和实践教育能力,整合多元化教学资源和构建层次式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与应用能力。高校实践教育能力建设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坚实支撑,此教学模式将课堂教育教学与应用能力培养有机结合,不仅适用于高校的计算机教学开展,也可拓展应用于其它课程体系的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 谭浩强.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阶段[J]. 计算机教育,2003(1):27-28.

[2] 史静寰. 加强实践教育: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6(1):5-9.

[3] 刘强. 教师角色:从知识传播者向课程管理者转变[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56-59.

[4] 李国强. 以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2007(10):31-33.

[5] 吴启迪. 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育质量:在第三届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上的讲话[J]. 中国大学教学, 2008(1):6-10.

[6] 邢小东,侯飞,李千路.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 计算机教育,2010(22):36-38.

[7] 郑志远,蒋芸,薛巍,等. 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实施的实践及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0):30-31.

Computer Practice Teaching Based on Project Implementation Method

YUAN Jianmei1, MAO Yuliang2, WEN Liping1, SHU Shi1

(1.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411105, China; 2. Faculty of Material, Optoelectronics and Physics,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411105, China)

计算机开发报告范文3

关键词: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

一、前言

Visual Basic(VB)是一种功能强大、内容丰富和应用广泛的编程技术。它可以提供可视化的界面设计和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既具有Basic语言简单易用的特点,又增加了面向对象和可视化设计语言的特点,因此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和关注。VB程序设计是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重要课程,此课程不但要求学生要学好编程知识和理论,还要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编程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出独立的编程能力。VB程序设计课程涉及到的知识点多、实践性强,给学生的全面掌握和灵活运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教好VB程序设计这门课程已经成为了众多计算机教师比较关心的一个课题。笔者根据近些年来的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了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

(一)巧妙设置案例,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要想使学生能够学好VB程序设计课程,就要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所讲授的课程内容要有吸引力,能够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VB程序设计的大部分教材开始都是先介绍VB发展史,再讲VB特点,然后在介绍对象、属性、事件和方法等概念,而这些概念又都是比较抽象和不好理解的。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讲解,虽然符合逻辑体系,但是却不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使得学生只能空洞地死记硬背这些概念,从而打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降低了教学的质量。所以可以尝试打破常规,通过引入一些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第一节课里可以介绍一个电话号码存储程序,这个程序包括界面设计、信息录入、信息查询和信息存储等功能实现。通过介绍这些功能的实现过程,使得学生对VB有一个非常直观的认识,知道VB能够实现什么,如何实现,需要掌握什么知识等。在随后具体的知识点讲授时,学生就会知道掌握了这个知识点有什么用和怎么用,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有效组织内容,增强学习效果

可以从实用角度考虑,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组织。通过知识点的穿插,将VB程序设计的课程内容分为几个模块,每一个模块设置多个项目案例,使得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学,能够学以致用。通过项目的开发和实现,逐步地引入涉及到的各项知识点,再进一步讲解这些知识点包括的基本概念和语法。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比较直观的引入各项内容,使得学生易于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了解到如何去组织和运用这些概念和语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组成项目小组,加强固队意识

在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把学生组织起来,分成一个个的项目小组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在自愿组织的原则基础之上进行合理搭配,组织学生成立项目小组,学习好的同学和学习差的同学搭配,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和动手能力弱的学生搭配,外向的学生和内向的学生搭配,并设置小组组长。在课程中,可以布置项目开发作业,安排各个小组分别完成。小组成员在上机之前要开小组会讨论解决方案,理清开发思路,分配开发任务。然后在上机课程时,按照承担的开发任务,完成开发工作,由小组组长协调整个开发过程和开发代码的集成,最后形成开发报告。可以随机指定一个小组在下一次课程中讲解项目开发作业的思路,与大家进行交流和讨论。项目小组可以促进小组成员互助学习,在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情商。

(四)互动教学,增强师生交流

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一堂课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有时候甚至到达了上百人。在教室后面的学生就容易溜号,从而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走到学生的中间,多于学生进行交流,询问学生是否有不清楚的地方。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三、结束语

VB程序设计课程的内容多,时间有限。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学以致用、有所收获,就必须结合一些有效的方法。单一的方法取得的效果是有限的,必须将多种方法有效结合,并且不断地根据学生和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方法创新,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莉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中国水利出版社

计算机开发报告范文4

关键词:网页设计与制作 基于工作过程 教学设计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的职业技能课程,根据课程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网站设计制作、网站推广和网络编辑等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要求,分析出课程能力目标为网站的规划、网页效果图的设计与制作、网站的设计、网页动画的设计、网页脚本代码等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1、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秉着“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核心”、“以实际项目为导向”等先进的教学理念。使用基于工作过程培养模式,强调知识的实用性。突出网站设计制作、网站推广和网络编辑等行业岗位实用能力培养,以岗位能力选择相关知识点、技能点,形成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相统一的课程模式。在课程内容组织和实施中突破传统学科教材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和知识传授过程,将知识点的讲授贯穿于一个完整的综合性网站的设计与制作,通过情景、过程、类比、模拟等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等综合能力。

2、课程任务及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网站设计制作、网站推广和网络编辑等方面的岗位职业能力,使学生具备计算机及其它相关专业课学习和应用中所必需的网页制作与网站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方法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后续课程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3、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根据课程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选取出来作为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内容具体参照表1所示

4、课程实施

4.1 课程教学模式

本课程针对高职教育特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工作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第一次授课时就告诉学生课程要开发的网站、要求,涵盖的知识点,以此为基础展开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与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具体教学模式如下:

(1)课程教学采用一体化分组教学。教学地点为计算机实训室;

(2)教师在课前展示本学期要作为教学案例的综合性网站项目,并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分组开发不同内容的综合性网站项目。然后对综合性网站项目进行前期的需求分析,确定网站项目开发规模,所需的人力物力,学生自主组成学习小组,制定网站项目开发进度表,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3)网站项目设计与实施:学生按照网站项目开发进度表完成网站开发。整个过程中,教师真实案例演示为辅,学生自主设计为主,教师的作用仅为答疑、过程监控以及对共性问题进行总结与归纳。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得到有效的锻炼,使学生对课程体系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4)网站项目验收:教师对学生完成的网站项目进行验收与评价,学生需提交网站项目开发报告并答辩,学生和老师提问,按照评分标准给出成绩。对于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与点评。

4.2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课程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项目教学法:课程教学通过精选企业案例、分解任务,有机地将相关知识点融合到课程中,让学生对网页设计与制作有一个直观和更加感性的认识。

(2)“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法。

(3)直观教学法:通过动画演示、电子教案、电子课件、投影、录像、图片等现代教育技术展开理论教学,将复杂的原理用简单的、感性的方法展现出来,并选取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实例进行讲解,有效地使难以理解的概念简单化、形象化,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5、课程考核

课程考试成绩分两大部分:网站开发过程化考核成绩和期末网站展示考核。

(1)网站开发过程化考核;网站开发过程化的任务考核从实施过程、实施结果、态度、创新性和团队合作精神五个方面考核,其中实施过程、实施结果、态度、创新性根据每个任务的完成情况,由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团队合作精神的考核由同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

(2)期末考试的作品考核;期末考试的作品考核方式为课程答辩,成绩为网站展示成绩和教师提问成绩总和。

参考文献

[1]王秀丽.网页设计与制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蒋秀玲,邹淑英,陈文东.“任务驱动”教学法在Dreamweaver 教学中的运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30(10):88-89.

[3]殷兆燕,崔毓娟.《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4):64-66.

[4]陈义文.《网页设计》项目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安顺学院学报,2009,11(4):94-96.

计算机开发报告范文5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he demand for experimental education via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en raised in response to the proper time and conditions. It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how to reduce the risk of development,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projects and apply the workflow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system. jBPM is an excellent workflow engine. Experimental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will be Based on three frame exploitation of Struts2, Spring and Hibernate. Combined with jBPM workflow engine and illustrated by the example of the application for experiment and audit process, experimental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will take the application of workflow into practice and eventually reach the end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system property and achieve the better service management.

Key words: experimental education; workflow; jBPM; S2SH framework

1 概述

??下,高等教育事业在我国飞速发展,同时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推进,信息化管理在校园工作的嵌入变成了时代需求。其中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是新时代高等院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的支撑基础。使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实验室的数字化管理已成为实验室管理的必然趋势,同时对减轻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南京工程学院的实验管理系统虽然引入网络管理系统,但是只能算是半信息化管理。如实验安排,依然采用教师填写表格申请,导入实验系统,然后实验员安排协调的模式。这种情况下,实验信息管理明显需要补充完善。

基于jBPM的实验管理系统采用了jBPM工作流优化实验管理流程,增加教师在线实验申请和管理员审核功能,将工作流引入到实验申请与审核流程中,不仅有利于提高实验管理工作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使实验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有序、高效,而且能辅助教师和管理员更高效的完成实验安排工作,对管理和教学有着双方面的实用价值。

2 工作流技术概述

2.1 工作流简介

工作流的概念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被提出了,那个时候碍于的各方面的局限性,很长时间没有被实现,直到八九十年代,工作流才被成功实现,并走上发展高峰期。为什么几十年一直有人在坚持研究工作流呢,正是因为它能简化复杂业务流程,让工作变得更高效。

WfMC(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工作流管理联盟对工作流的定义是这样的:工作流是指一类能够完全自动执行的经营过程,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将文档、信息或任务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进行传递与执行[1]。简单地说,工作流就是封装好的框架,能让多个不同职能的人共同协作完成某项工作。

在当今时代,工作流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各类管理系统,而jBPM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2.2jBPM简介

jBPM,全称是Java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业务流程管理),是JBoss公司一个工作流中间件产品,它是覆盖了业务流程管理、工作流、服务协作等领域的一个开源的、灵活的、易扩展的可执行流程语言框架。

jBPM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业务逻辑采用自己定义的JBoss jBPM Process definition language (jPdl)。jPdl详细定义了一个商务流程的每个部分,如起始、结束状态,状态之间的转换,过图型化的流程定义,直观地描述业务流程。它的另一个特色就是使用Hibernate管理数据库,而Hibernate是目前Java领域最好的数据持久层解决方案之一。通过Hibernate,jBPM将数据的管理职能分离出去,自己只专注于处理业务逻辑[1]。

3 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总体规划

3.1 系统功能设计

该实验室系统的角色由管理员、教师、学生组成。

(1) 管理员:系统基础数据的导入导出、备份数据;动态分配教师、学生的权限;审核和安排教师申请的实验室,及时与申请的实验安排有冲突的教师沟通等。

(2) 教师:快速、高效、无冲突的一次性完成实验室申请,以及对于冲突实验的修改与提示,实验任务内容,上传学习资料以及学生报告及时的批阅与反馈等。

(3) 学生:在线提交作业,及时收到教师的反馈,共享资料的获取。

根据角色的不同,将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划分为实验管理、作业管理、系统管理三大模块。如图1所示。

系统管理主要是针对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用户管理、角色管理、权限管理、部门管理、课程管理、项目管理和系统配置服务的。

实验管理主要是针对准备申请计算机实验安排的教师进行申请实验和实验通知,以及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实验审核和实验管理服务的。

作业管理主要是针对已经有实验安排的教师进行任务、批阅报告、报告统计和报告备份以及学生提交报告服务的。

对于实验管理与作业管理模块的开发,主要针对目前南京工程学院这两项事务仍然通过手动完成的情况。教师对于课程的实验申请,首先需从教务网下载申请表格,手动填写后导入目前的实验系统,具有局限性;由于实验申请大都在学期初进行,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实验室使用性质、使用情况和教师之间没有进行沟通,从而在实验申请时很大程度上就会存在冲突情况;从实验员了解到,对于实验申请的审核是个繁重而艰巨的任务,特别对于冲突实验的调配工作。另外,一门课程,教师下发报告任务,学生大部分仍然通过手写,由学习委员统一收齐交给老师,教师批阅后手动录入成绩,但是学生仍然得不到报告的批阅情况。这些工作复杂性不高,如果将工作流技术引入其中,将会缩短办事周期,提高办事效率;特别当这些需求发生变化,工作流即可很好地发挥其作用[1]。

3.2 系统开发工具及环境

实验教学管理系统采用B/S结构,后台采用Struts2、Spring、Hibernate等技术,结合前台jQuery、AJAX、JSON的使用更好地完成数据交互。服务器使用Tomcat7.0,数据库为MySQL,集成开发环境是Eclipse。工作流引擎使用jBPM4.4,开发人员可根据需求利用设计器设计流程。

4 jBPM在实验教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4.1 jBPM工作过程

实验教学管理系统中,除了系统基础数据模块外,教师实验申请与审核、学生提交作业的批阅都涉及按一定的流程向下进行以推动事务的发展。如实验申请与审核流程,教师根据要求填写实验申请;管理员对实验申请进行审批,审批通过,通知教师,流程结束;审批不通过,则退回到相关教师,教师修改后重新提交申请,直至审核通过,流程结束。

程序设计者使用jBPM可视化的流程设计器设计流程,将业务过程定义为流程引擎能够识别的形式语言,同时结合XML配置文件自定义相关配置,对于复杂流程的处理可以在XML配置文件中指定Java动态处理业务逻辑;工作流引擎接收流程定义设计文件,解析创建过程实例;在流程定义实例执行期间,工作流根据流程定义部署信息指定任务推进的顺序,并把相关任务推送给办理人;最后, 相关办理人填写处理意见提交表单以完成任务。以此流程进行循环,知道所有既定的任务执行完成,该过程实例就结束了,转存为历史任务。工作流涉及参与者、活动和数据这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工作流就是描述了谁在什么任务里操作了什么数据,而jBPM 作为一个轻量级框架就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产生的[3]。

4.2 实验申请与审核流程的设计与实现

通过对教师实验申请与审核业务需求的分析,设计出符合JPDL规范和业务需求的流程定义。jBPM的流程定义分为两部分:experimet.jpdl.xml和experimet.png,经压缩为zip文件后上传到实验教学管理系统;搭建数据库环境,利用Hibernate自动建表功能生成jBPM工作所需的表;将压缩好的流程定义导入系统,流程引擎读取解析后持久化流程定义到数据库。

工作流在处理流程时,业务数据在单独的表里。在流程推进时,通过设置流程变量关联业务数据,区别开流程数据。设置流程变量后,可以在流程的任一阶段查询业务数据,辅助流程的进行。根据实验申请与审核相关需求,设计流程图、流程定义。实验申请与审核流程如图2。

计算机开发报告范文6

关键字:防范报警系统系统特点系统说明

中图分类号:TP27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周界防范报警系统说明

当前端红外对射探测器测到有非法翻越行为时,探测器受到触发、发出报警信号,并通过报警线路传输至小区智能化管理中心内的报警管理系统。管理中心的安保人员在经报警管理系统发出的声光提示后,通过配套的周界显示屏(硬件配套)可迅速判定非法翻越的具置,并采取相应的处警措施,派出保安人员赶赴报警地点,或通过专线向区域公安110接警中心报警。

四芯布线方式,将所有的周界主动红外探测器联接至报警主机上,当外来入侵翻越围墙、栅栏时,探测器会立即将报警信号发送到管理中心。

根据中北春城小区四周地形特点,设置了50对室外四光束对射式主动红外报警探测器位于小区围墙顶部,主要用于防止非法入侵,报警信号接入报警主机,对各种非法入侵活动进行报警。

1、 前端

周界报警探测器

对射探头由一个发射端和一个接收端组成。发射端发射经调制后的四束红外线,这四条红外线构成了探头的保护区域(图1)。如果有人企图跨越被保护区域,则四条红外线被同时遮挡,接收端输出报警信号,触发报警主机报警(图2)。如果有飞禽(如小鸟、鸽子)飞过被保护区域(图3),由于其体积小于被保护区域,仅能遮挡一至两条红外射线,则发射端认为正常,不向报警主机报警。

经过调制的红外线光源是为了防止太阳光、灯光等外界光源干扰,也可防止有人恶意使用红外灯干扰探头工作。

对射探测器选用FOCUS光电四射束对射红外探头,能在室外恶劣的环境下正常工作,由于采用四光束,可有效地降低误报率。

2 传输部分

从中北春城小区的四周接收的各种报警信息利用通讯线传输到控制中心主机的报警主机,整个报警系统采用独立开发的通信编码格式,并为其进行了适当地加密,从而保证整个系统在通信上的安全与可靠,防止恶意的复制与侦测。从而保证中北春城小区的周界报警信号有效,快速的传输到报警中心。

3 中心部分

中北春城小区的控制中心由控制主机、编程键盘、声光一体警号及视频、语音联动设备构成。

报警管理系统能够按照时间、防区等进行任意设定,进行布、撤防,对报警发生和处理的情况进行纪录。通过和管理计算机的数据库软件接口,还可以实现数据共享、远程调看。

另外,在管理中心安装一只声光警号,当周界报警被触发时,报警主机接收到报警信号后,驱动声光警号发出强分贝声,提醒安保人员有警情发生。

为弥补红外对射报警系统在视觉上的不足,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将通过集成管理将周界报警防区与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进行联动控制,可实现在安保管理中心接收到周界报警信号后,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监视器可自动弹出相应防区的摄像机图像并开始录像,以便管理人员能够及时观察掌握现场的情况,并可在事后对警情进行核实,亦可作为证据保留。

二、周界防范报警系统特点

低误报率:周界报警探测器由主动式红外对射探头组成,不但长距离瞄准精度高,更具有高稳定性和误报率极低的特点,对室外环境工作表现出极强适应性。

稳定的信号采集与传输:采用先进的通信传输网络,直接将信号传输到保安中心报警主机。因此具有传输距离远,系统可扩展的优点。

反应迅速:接警时间极短,报警控制器检测到报警信号后,在0.5s内即可将报警信息上报至控制中心。

系统安装运行、维护成本低,使用寿命长。

三、 周界防范报警系统主要设备说明

1、 控制通讯报警主机

产品介绍:

VIST120是一个可编地址码的大型报警控制通讯主机。主机自带8个防区,最多可扩展到248个;而且可提供多种类型的报警输入和本地报警输出。

特性:· 8 个分区VIST120 系列可以分成 8个完全独立的分区,每个分区可有自己独立的键盘和报告 ID 码。一些键盘可以被指定成系统主键盘,它们可以对所有的分区进行控制、编程和布撤防。·事件记忆系统最多可有 400 个历史事件,可在 DS7447i 键盘上显示,或上载到遥控编程软件 WDSRP ,按时间和日期来保存这些事件,如系统的布/撤防、报警、系统故障等。其中有64个事件可以被固定记忆。·键盘编程此系统可完全由键盘进行编程,无须昂贵的手提编程器。·遥控编程WDSRP(Windows Detection Systems 遥控编程软件), 可以对系统进行遥控编程,只要将软件安装在IBM PC的Windows平台上(或IBM兼容),利用标准 Hayes 制式的 Modem 来连接。使用远程的计算机对系统进行诊断、布防、防区旁路等。这样不仅仅能够减少现场服务的次数,而且可以更快地协助客户解决故障。·液晶显示标题可编每个分区或防区的标题说明可编程为一个最多为16个字母的短句,一旦被编程,它们可以显示在液晶键盘上。·中国公安部认证,UL 认证,CE、CSFMS认可。

技术规格:存放 / 工作温度 ·0°--- +49°C通讯器·向两个电话号码发出单、双和备份报告。通讯格式有:3/1、3/1带扩展、3/1带奇偶、3/1带扩展带奇偶、4/1、4/2、BFSK、Contact ID、SIA数字通讯格式、寻呼机格式允许主机拨打数字寻呼服务,并留下表示用户和事件代码的数字信息。·FCC的注册号码为:ESVUSA-75333-AL-E·通讯当量为:0.1B防雷电保护·MOV元件和火花隙可防闪电和静电。盗警/火警防区输入·回路总数:自带8个回路·终端电阻:2.21KW键盘·键盘数量:15个·每条导线的最大长度为:300m·串联时,键盘之间的最大距离为300m·系统的总导线长度最大为:1800m·线材要求:4芯线,0.8-1.0mm·注:每300米长的导线上最多连接2个键盘电源·电源输入:18VAC,50VA,50Hz或60Hz·总电源输出:12VDC,2.5A·键盘电源:12VDC,1.0A·可选待机电池 (D1272) :12V,7.0AH (可支持35AH)输出·系统提供3个独立可编的输出,它们可以用来跟随报警、进出控制、系统故障、烟感探测器复位或主机布防状态等事件。VIST120可以由3个输出扩展到79个,如使用DSR-32B可扩展到256个输出。·报警输出(继电器),一般为常开,与辅助电源相连为1.75A。·可编程输出1,固态电流 ( 最大为1A) ,可用于报警、布防状态或进出控制。·可编程输出2,固态电压( 最大0.5A),可用于报警、布防状态或进出控制。

2红外对射探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