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患病情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慢性病患病情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慢性病患病情况范文1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病毒;病毒性肝炎;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

近年来,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病人数不断增多[1],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2型糖尿病(T2DM)为发病较隐匿的慢性疾病,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2]。因此,识别高危人群及寻找糖尿病发病高危因素对T2DM积极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3]。研究[3]发现,慢性HCV感染与T2DM存在一定关联性,T2DM病情发展可能与慢性HCV感染患者肝细胞纤维化、肝癌等联系密切,对其预后影响极大。2012年11月~2015年12月,我们调查了HCV感染者T2DM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旨在为慢性HCV感染人群防治T2DM提供一定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取同期青海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HCV感染患者187例,男88例,女99例;年龄18~44岁60例,45~59岁61例,≥60岁66例;均为汉族,来自城市95例、农村92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6例,高中及中专34例,大专及以上27例;病毒学指标HCV抗体、HCV-RNA均阳性。排除1型糖尿病、精神疾病、肿瘤、严重性并发症等。

1.2调查分析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身高、体质量,计算BMI)、生活方式(是否饮酒、吸烟等)及血生化指标检测完成。问卷由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设计,内容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饮食(油脂、食盐、蔬果摄入量等)等。生化指标检测:采集受试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mL,离心处理后-20℃保存,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血脂(TC、TG、LDL-C、HDL-C)、肝功能(ALT、T、AKP、ALB、GGT)、甲胎蛋白(AFP),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CV-RNA。吸烟:调查时吸烟及曾经吸烟;饮酒:饮用购买或自制各种含有乙醇成分的饮品[4]。油脂每天膳食脂肪摄入量比例>30%为过量,食盐每天摄入量>5g为过量,每天蔬菜<300g、水果<200g为蔬果摄入量不足。T2DM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或(和)餐后2h血糖≥11.1mmol/L[5]。将所有数据均严格录入Excel表中,并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慢性HCV感染者T2DM患病情况

187例HCV感染者中确诊为T2DM者24例,T2DM患病率为12.83%。

2.2慢性HCV感染者T2DM患病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年龄、文化程度、BMI、油脂和果蔬摄入量、TC、TG、LDL-C、GGT、HCV-RNA慢性HCV感染者T2DM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2.3慢性HCV感染者T2DM患病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OR=1.792)、BMI(OR=1.515)、果蔬摄入量(OR=1.375)、TG(OR=1.571)、TC(OR=1.421)、LDL-C(OR=1.225)为慢性HCV感染者T2DM患病的高危因素(P均<0.05)。

3讨论

肝脏是人体糖代谢的主要场所,慢性HCV感染不仅会导致肝脏损害,还会引起丙种球蛋白血症及血管炎等多种肝外疾病,T2DM是其严重的慢性合并症。该病发病机制可能为HCV感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损伤胰岛细胞,病毒在胰腺内复制损害胰岛素分泌细胞,致肝脂肪变而引起胰岛素抵抗等[6]。2010年全国疾病监测地区慢性疾病及危险因素的结果显示[7],成年人群中T2DM患病率为9.7%;本研究慢性HCV感染者T2DM患病率为12.83%,略高于监测水平,与相关文献[8]报道一致。T2DM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是一种缓慢逐渐演变的过程,是在遗传基础上加上环境因素影响,随着年龄增长而导致血糖水平的逐渐升高及糖耐量水平的下降。但在慢性HCV感染者中,由于其肝脏受损导致糖代谢紊乱,其流行特征与一般人群是否差异尚不清楚。本研究发现,年龄、BMI、果蔬摄入量、TG、TC、LDL-C为慢性HCV感染者T2DM患病的高危因素。目前临床研究多认为,随着年龄增长T2DM发病率不断增高,因此年龄是T2DM发生不可干预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与其相似[9,10]。这可能是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器官等功能不断衰退,体力活动不断减少,且体质量增加、免疫力下降,最终增加T2DM发病率。所以T2DM防治工作需前移,从青年时期就需进行T2DM防治工作。

国内外相关研究[11]表明,不管是男女及不同年龄段,肥胖尤其是合并脂肪肝均会增加T2DM发病率;饮食一直被认为是T2DM患病影响因素,尤其是高热量饮食及果蔬摄入不足者。所以,临床需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加强饮食控制,做到科学合理饮食,避免大量食用高热量食物,合理控制体质量[12]。本研究中,城市居民患病率略高于农村,这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及生活水平较农村高等有关。文化程度高低也是影响T2DM患病的影响因素,这是因为文化程度较高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更强,可自觉地通过网络或其他方式来获取T2DM防治知识,同时日常生活中可保持较好的生活习惯。相关研究[13]显示,无论男女,吸烟、饮酒均会增加T2DM的发病危险。本研究未发现吸烟、饮酒与T2DM的患病有关,可能是因HCV感染者患病后均已戒烟,同时本次研究均为回顾性分析,所以存在一定偏差。血清HCV-RNA是HCV病毒复制最直接可靠的指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如检测结果提示患者血清中存在HCVRNA,则说明此病毒正在复制,患者具有传染性。本研究发现,患T2DM的HCV感染者其GGT、HCV-RNA更高,说明慢性HCV感染是T2DM患病的影响因素,但未发现其是独立危险因素,尚需进一步研究明确。综上所述,慢性HCV感染者T2DM患病率较高,尤其年龄较大、肥胖、蔬果摄入不足及合并脂肪肝者。所以,要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有针对性地控制HCV感染人群T2DM患病高危因素。

参考文献:

[7]徐兰芝,左维泽.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HCV-RNA载量与FPG、FA、HbA1c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5,55(12):80-81.

[8]郭异凡,冯志伟,刘志萍,等.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6):1452-1454.

[9]宋文渊,周帅,吴雷,等.血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胰腺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9):4374-4375.

[10]陈碧玲,姚平,谭庆玲,等.2型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172-174.

[11]康姚洁,王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致糖代谢异常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4,17(1):102-105.

[12]邓舒妮,张学思,李新玥,等.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6):1279-1280.

慢性病患病情况范文2

结论 长春市慢性盆腔痛患病率高, 病因复杂,常见病因有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盆腔术后粘连性疼痛、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泌尿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痛、肠道疾病等, 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对于女性慢性盆腔痛要预防为主, 尽量减少该病的发生, 对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女性;慢性盆腔痛;患病率;患病因素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1.120

临床上将无明显病理学改变的慢性和复发性盆腔疼痛, 或有明显的妇科原因但无确定的损伤存在的盆腔疼痛定义为慢性盆腔痛(CPP), 本病发病隐匿, 病因复杂, 涉及较多相关学科, 诊治比较困难[1-3]。本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旨在更好地了解长春市女性慢性盆腔痛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 以探讨该地区女性慢性盆腔痛的患病率及其高危因素, 为预防和治疗提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吉林省长春市女性为研究对象, 年龄18~58 岁, 以生育期女性为主, 发出问卷1630份, 回收1510份。

1. 2 方法 ①资料:采取问卷形式获得数据。②诊断:无明显病理学改变的慢性和复发性盆腔疼痛, 或有明显的妇科原因但无确定的损伤存在的盆腔疼痛, 持续>6个月, 且对非阿片类药物治疗无效[2]。③质量控制:提高问卷质量和回收率, 安排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对问卷进行整理;问卷中资料缺失或逻辑错误该问卷作废。

2 结果

2. 1 发出问卷1630份, 回收1510份, 回收率为92.6%, 合格问卷1468份, 合格率为97.2%。年龄19~60 岁, 平均年龄(40.3±7.6)岁, 以生育期女性为主;长春市慢性盆腔痛总发病率为17.6%(258/1468), 慢性盆腔痛常见病因依次为:慢性盆腔炎97例(37.6%), 子宫内膜异位症66例(25.6%), 妇科盆腔术后粘连性疼痛19例(7.4%), 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12例(4.7%)。非妇科疾病诱发的慢盆腔痛依次是:泌尿系统疾病19例(7.4%), 肌肉骨骼痛13例(5.0%), 肠道疾病10例(3.9%)。病因不明确者22例(8.5%)。

2. 2 调查结果显示50岁发病率为0.78%(2/258)。

3 讨论

慢性盆腔痛是临床较为常见症状, 本次调查长春市女性发病率为17.6%。本次调查该症状的妇科原因为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盆腔术后粘连性疼痛、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 以及泌尿系统、肌肉骨骼痛、肠道非妇科系统疾病[4-9]。

CPP治疗应全面化, 包括器质性、功能性和心理状况等。对病因难以明确的、久治不愈的慢性盆腔痛, 可行腹腔镜探查术, 术中可处理发现的病灶, 必要时进行活体组织检查, 并可消除或缓解症状[10-12];非甾体类抗炎药用于治疗原发性痛经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 可反复用药;疼痛与炎症有关, 应选用抗生素, 多联合用药, 可以清除病原体, 缓解症状, 减少后遗症; 物理治疗可促进促进血液、淋巴循环, 促进吸收, 改善疼痛;CPP患者的心理治疗中也很重要, 尽可能消除患者的疑虑, 解决情绪、认知、行为问题;CPP也可口服中药辅助治疗, 直肠给药经肠壁吸收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 L春市慢性盆腔痛患病率高, 病因复杂,常见病因有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盆腔术后粘连性疼痛、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泌尿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痛、肠道疾病等, 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对于女性慢性盆腔痛以预防为主, 尽量减少该病的发生, 对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Nelson P, Apte G, Justiz R, et al. Chronic female pelvic pain-part 2: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Pain Practice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World Institute of Pain, 2012, 12(2):111-141.

[2] Daniels JP, Khan KS. Chronic pelvic pain in women. BMJ, 1981, 7(10):1012-1013.

[3] 陈小影. 输卵管绝育术后慢性腹痛的腹腔镜诊断与治疗.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5, 13(11):688.

[4] Ganeshan A, Upponi S, Hon LQ, et al. Chronic Pelvic Pain due to Pelvic Congestion Syndrome: The Role of Diagnostic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Cardio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2007, 30(6):1105-1111.

[5] 张庆军, 邹春芳, 柳肃芬,等. 北京地区成年女性工作压力与慢性盆腔痛的相关性分析.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5, 16(6):519-522.

[6] 陈艾丽. 女性慢性盆腔疼痛患者中医体质与生活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7] 张巧玉, 秦荣, 常青,等. 慢性盆腔痛与女性、婚姻和生活质量的相关分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04, 8(5):817-819.

[8] 英晓菲. 腹腔镜诊断女性慢性盆腔疼痛283例临床分析. 新疆医科大学, 2010.

[9] 金莹, 郭红燕, 韩劲松,等. 225例女性慢性盆腔痛的病因分析及诊治探索.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5, 21(4):279-283.

[10] 李伟娟, 王亚男, 马艳宏,等. 慢性盆腔痛病因及发病率分析. 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35):140-142.

[11] 李彦茹. 女性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体质分布规律探讨.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

慢性病患病情况范文3

【关键词】慢性病 流行现况 知信行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370-03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Status of Chronic Diseases and The KAP of Chronic Diseases Patients in Guangzhou Liurong Community

LI Jiehan CHEN Weijun

(Yuexiu district Liuro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in Guangzhou, Guangzhou 51018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c current situation of chronic diseases in Liurong Community and the 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 of chronic diseases patient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es for establishing measurement for chronic diseases in community. Methods Multi-phase and systematic sampling survey was applied to randomly select a total of 2252 people in 800 households from august to October, 2009. People were interviewed with questionnaire about chronic diseases and the KAP of chronic diseases patients. Results The chronic diseases prevalence of community residents was 22.83%, of which chronic diseases prevalence had reached 52.01%. With the age increasing, the prevalence of chronic diseases was on the rise. The prevalence of chronic diseases in the top five were : hypertension、diabetes、coronary heart disease、high cholesterol、stroke.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were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ir health than healthy people. They were high awareness of health knowledge, and were accessed to health care knowledge initiatively, and adhered to a healthy lifestyle more than non-chronic diseases people. Conclusion The epidemic situation of chronic disease turned out bad. In addition to age, a major risk factor causing chronic disease was bad lifestyle. We can carry out health education activities through various ways for the resid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go health care needs and prevention skills, and to change bad lifestyle, so that to reduce chronic disease incidence.

【Key words】 Chronic diseases Current situation;KAP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迅速增长与老龄化,疾病谱与死因谱的变化,医学模式的转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逐渐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的发生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为了解本社区慢性病的流行现况以及慢性病患者的知信行情况,探索适合本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模式,为制定社区慢性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于2009年8月至10月对六榕街社区开展社区卫生诊断调查工作,现将慢性病流行现况及相关情况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居民卫生调查以家庭为调查基本单位,按照《2009年广州市社区卫生诊断指导手册》要求,采用分阶段系统抽样的方法,在随机抽取的8个居委会中,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取100户,最后共抽取800个居民户,总抽样比例为5.17%(800/15474);对抽中的样本家庭中实际居住的全部成员进行调查。

1.2 调查方法 统一使用2009年广州市社区卫生诊断的《社区居民卫生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公卫医师和社区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与家庭一般状况,疾病与行为危险因素状况,相关疾病情况等。

1.3 数据整理及统计学方法 调查资料由两组数据录入人员分别按调查表顺序进行录入,录入完成后对数据进行逻辑核查和异常数值的核查,确保进入统计分析的数据准确无误。数据录入软件应用Epidata 3.0。数据核对无误后,由Epidata 数据库输出为SPSS 数据库,使用SPSS 11.0 for windows统计分析软件,根据资料的性质选择适合的统计指标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 调查人群的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800户,调查居民2252人,其中男性1090人(48.4%),女性1162人(51.6%)。15岁以下少年儿童225人(10.0%),15~60岁(不含60岁)劳动人口1326人(58.9%),60岁及以上老年人701人(31.1%)。

2.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况

2.2.1 慢性病患病情况 结果显示,本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30.91%,标化患病率为22.83%。其中60岁及以上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已达69.19%(485/701),标化患病率为52.01%。随着年龄的增加,慢性病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见表1),45岁以后上升幅度明显增加,各年龄组慢性病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x2=838.068,P<0.01)。

表1 六榕街社区不同年龄组居民慢性病患病率

注:a.x2=838.068,P<0.01

2.2.2 慢性病病种分布情况 调查显示,高血压患病率(19.6%),标化患病率为13.68%;糖尿病(6.1%),标化患病率为4.1%,其他居于前五位的慢性病病种依次为:冠心病(2.4%)、高血脂(1.8%)、脑卒中(1.6%)。

2.2.3 不同年龄组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率比较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脑卒中这五种主要慢性病的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现上升趋势(P<0.01)。55岁以后上升幅度明显增加,其中以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上升为甚。见表2。

2.3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知信行情况

2.3.1 基本健康知识与信念 结果显示,慢性病患者与非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听过卫生知识讲座的率均较低,分别为16.67%、8.84%,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374,P<0.01)。慢性病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均高于非慢性病患者,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的基本健康知识与健康信念项目慢性病患者与非慢性病患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2.3.2 自我保健情况 结果显示,慢性病患者的血压知晓率、最近6个月测量过血压和血糖与经常主动地获取一些保健知识的率均高于非慢性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2.3.3 健康影响因素情况 结果显示,非慢性病患者的现在吸烟率与平时不参加运动的率均高于慢性病患者,而慢性病患者的戒烟率明显高于非慢性病患者的戒烟率,两者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5。

3 讨论

调查显示,六榕街社区居民的慢性病患病情况形势严峻,尤其是老年人,五成的老年人受慢性病困扰。随着年龄的增加,慢性病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伴随着我国老年化进程的加速,慢性病的患病将不容乐观。

居于前五位的慢性病病种依次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脑卒中。高血压患病率最高,为13.68%,低于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18.8%[1]。糖尿病患病率为4.1%,高于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2.6%[1]。高血压、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的意义重大,原发性高血压是目前人类健康面临的最主要挑战,是第二次卫生革命奋斗的目标,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最主要的卫生工作[2]。本调查还显示,45岁及以上居民的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升高,而冠心病、高血脂、脑卒中的患病率显著升高的年龄在55岁及以上。因此,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也有利于控制其他慢性病的发病。而针对慢性病的干预措施应至少提前至45岁以前开始。

虽然年龄是慢性病的一个无法逆转的高危因素,但超过50%的慢性病的发生与人们的行为生活方式有关[3]。结果显示,六榕街居民参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健康讲座的参与率较低,只有11.5%。慢性病患者的参与率高于非慢性病患者。结果提示,居民均不注重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健教活动,原因可能是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认识不深或者居民不太喜欢健康讲座这种健教方式。

慢性病的预防需要人们的主动参与,行为的改变必须依赖人们的自身约束。但是目前人们对健康责任的认识有误区,没有意识到通过自身行为去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即使对某些危险因素有一定的知晓率,尚未做到主动去控制或消除这些危险因素以增进健康[4]。本调查显示,慢性病患者在健康讲座的参与率、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方面比非慢性病患者高,且更关注自己的健康,知晓自己的血压情况,定期监测血压血糖,主动去获取保健知识。在行为生活方式方面,慢性病患者显然比非慢性病患者更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吸烟、戒烟、参加运动等。这可能由于非慢性病患者因未患病而不重视控制危险因素的缘故。

慢性病病程长,疾病负担重,目前流行现状不容乐观,此时正是慢性病控制的关键时刻,慢性病社区综合干预,不但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行为,更是政府行为,让各个部门,如卫生部门、教育部门、大众媒体等共同合作[5],才能动员起广大居民,才能达到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的目的。目前,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是患病人群,目的是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带病延年。我们的思路是,把健教对象从以患者为主,转变为以患者和家庭为疾病管理核心,广大社区居民的各种群体均作为健教对象。我们需扩大宣传,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度,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采用生动活泼的健教方式,吸引居民参与,大力提倡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平衡膳食,将防治慢性病的健教活动融入居民生活中,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技能,自觉改变行为危险因素。目的是影响未患病人群,减少慢性病的患病率,减轻患者及家庭、社会的经济负担、心理负担。

参考文献

[1] 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等.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78-484.

[2] 王亚东,孔灵芝.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技术和策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40-42.

[3] 解晔.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0):1712-1714.

慢性病患病情况范文4

【关键词】 老年人;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因此研究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疾病分布情况,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正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研究课题。为此我们对济南市老年人的患病情况及患病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为2009年9~10月在本院查体的济南市老年人共2086人,年龄65~99岁,平均(76.42±3.85)岁。其中男1605人,占76.94%,女481人,占23.06%。

1.2 病史和体检由经过培训的医师对体检者进行询问调查,用统一体检表详细记录病史并进行内科体检,并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对体检者进行身高、体重、血压的测量。身高、体重的测量为空腹状态下轻便着衣并脱鞋,血压的测量采用经过校正的水银柱血压计,受检者取坐位,测右上臂血压,连续测量2次,每次间隔1 min,取两次测量值的平均值。

1.3 实验室检查空腹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血沉等相关项目检查。除已明确糖尿病患者外,其余体检者于空腹采血后进食由营养科专人称量的100 g民天面粉满头一个,2 h后测餐后血糖。

1.4 诊断标准 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采用WHO制定的标准诊断[1]。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按照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标准[2]:符合以下4组成分中的3个或全部者:①超重或肥胖,BMI≥25.0 kg/m2;②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140/90 mmhg,及/或已确诊为高血压并治疗者;③空腹血糖≥6.1 mmol/L及/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④血脂紊乱,空腹三酰甘油(TG)≥1.70 mmol/L,及/或空腹血高密度脂蛋白(HDLC):男性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2.1 济南市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 济南市老年人冠心病的患病率为52.88%,高血压病为49.04%,糖尿病(DM)为22.05%,高胆固醇血症(CH)为22.91%,高TG血症为24.35%,脑卒中为13.33%,慢性支气管炎为10.07%,代谢综合征(MS)为20.76%,男性前列腺肥大为69.28%,脂肪肝为35.38%。见表1、2。

2.2 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将慢性病与有关因素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腰围、年龄、CH、TG越高则慢性病患病率越高;而文化水平越高慢性病患病率越低。见表3。

3 讨论

慢性病一般病程长、难治愈,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卫生费用过快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发现济南市老年人慢性病的总患病率为99.62%,患2种以上疾病者占97.22%,与胡先进报道的2006年上海市养老机构的患病率相似[3]。其中高血压病患病率为49.04%,男为47.79%,女为53.01%,明显高于1997年上海调查的老年人高血压病的患病率32.8%(男)、34.3%(女)[4],而低于2002~2003年北京部分城区老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61.6%(男)、58.3%(女)[5];冠心病的患病率为52.88%,其中男为50.97%,女为59.25%,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χ2=10.22,P

参 考 文 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3):158.

[3] 胡先进,何彬,陆萍,等.上海市养老机构老年人慢性疾病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1):942.

[4] 黄茂盛,洪震,曾军,等.上海市城乡老年人慢性病现况调查.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1,20(4):288.

[5] 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慢性病的流行形势和防治对策.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5,13(1):13.

[6] 孙晓春,王琼,黄芬,等.军队离退休干部慢性疾病患病调查.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5,8(2):108.

[7] 于普林.老年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203.

[8] 张青.天津市离退休老年人血脂倾向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5,8(21):1784.

[9] 贾伟平,项坤三,陈蕾,等.两种代谢综合征工作定义在上海地区人群中的比较.中华医学杂志,2004;84(4):534538.

慢性病患病情况范文5

关键词:农村居民 两周患病 慢性病 就医方式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Prevalence and Treatment for Rural Residents

Pan Yu-jia, Jing Lin, Lai Qian, Yu Wei, Hu Jun-qin, Li Jia-wei(Management School,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Sichuan 611137)

Abstract: Using a questionnaire to investigate 2159 sampling households (6700 people),the research explore the current prevalence rate and treatment ways for rural residents. The result shows the prevalence rate of two weeks is 17.49%, prevalence rate ofchronic disease 24.36%. 51.71% of elder people suffer from chronic disease; 55.21% of people pay most attention to convenience when choosing medical institutions. Lastly, the paper gives 3 suggestions to improve health level for rural residents.

Key words: rural residents; prevalence of two weeks; chronic disease; treatment ways

居民健康水平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提高居民健康状况能够有效提高社会生产力[1]。党的十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由于“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居民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由于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长期存在城乡和地域差异,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的缺乏相对更严重,农村居民获取卫生服务可及性方面难度更大[2-3],本文通过调查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和治疗选择情况,获取了农村居民患病就医的第一手材料,笔者希望,这些材料能够为卫生政策的制定与领导层的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一、资料来源与方法

2013年5月~6月,课题组调查人员对四川省郫县农村地区居民开展调查,共抽样2159户家庭(6700人),对不能正常回答者由熟知情况的亲属代答。调查对象中,男性3294人(49.16%),女性3406人(50.84%);年龄最大者103岁,最小则不满1岁,平均年龄36.9岁;已婚者4872人(72.72%);学历以初中和小学及以下者最多,其中初中学历2564人(38.22%),小学及以下3129人(46.70%);在业者3726人(55.61%),无业或失业1679人(25.06%);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见表1。

二、调查结果

(一)农村居民两周患病情况

两周患病是评价居民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需要测量的核心指标之一,它的根据是调查对象自我报告身体健康状况及自我感受。调查的6700人中,有1172人两周患病,两周患病率17.49%;男性518人(患病率15.73%);女性654人(患病率19.20%)。从表1可知,年龄越大两周患病率越高,65岁及以上老人两周患病率最高;在学历方面,文化程度越低患病率越高,小学文化及以下群体的患病率最高;在就业状况方面,离退和无业(失业)人员的患病率较高;在婚姻状况方面,丧偶群体患病率高于离婚人群和已婚人群,而未婚群体最低。不同人口特征下,居民患病率的差异可能与年龄、身体素质以及健康意识有关,这需要进一步探索分析原因。

(二)农村居民两周患病不适症状及疾病构成情况

两周内出现不适症状的1172人中,前三位症状依次为咳嗽(489人,41.72%)、头痛(240人,20.48%)、腰腿痛(110人,9.39%),其余依次为发烧(7.42%)、腹痛(6.57%)、心慌/心悸(4.27%)、腹泻(3.67%)、胸痛(1.71%)。所患疾病前三位依次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39人,45.99%)、高血压(176人,15.02%)、糖尿病(60人,5.12%),其余依次为支气管炎(4.61%)、急慢性胃肠炎(4.44%)、类风湿性关节炎(1.02%)、胆结石(0.94%)、腰椎病(0.60%)。

(三)农村成人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分析

慢性病患病率是另一个反映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需要的重要指标,通常有两种计算方式:一种是调查的患病人数与调查总人数之比,另一种是调查居民患病的病例数与调查总人数之比(因为部分居民患有多种慢性病)。本次调查慢性病患者1364人,患病率为20.36%(按人数计算);总病例数1849例,慢性病患病率27.60%(按病例数计算)。

绝大多数(97.36%)慢性病患者集中在成年人(18岁及以上)群体,为准确了解慢性病患者疾病分布特征,调查组对成年人(5451人)进行了专门分析。

从表2可知,成人慢性病患病率24.36%,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前三位是高血压(612人,11.23%)、慢性胃炎(258人,4.73%)、糖尿病(145人,2.66%),其余依次是慢性阻塞性肺病(2.40%)、慢性咽炎(1.47%)、心脏病(1.17%)、风湿病(0.94%)、胆结石(0.94%)、脑卒中(0.72%)、鼻炎(0.57%)。调查显示,成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学历越低的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越高,小学及以下群体患病率最高(36.64%);丧偶群体(59.39%)高于其他婚姻状况群体;离退休人员患病率(54.71%)和无业人员患病率(37.66%)高于在业者和学生群体。

调查发现,65岁及以上老人有497人,其中有257位老人至少有一种慢性病,慢性病患病率51.71%(按人数计算);部分老年人患有多种慢性病,病例数共388例,平均患病1.51种,按病例数计算则患病率则高达78.07%。

(四)农村居民两周患病治疗方式调查

1.农村居民患病治疗方式选择

两周患病治疗情况包括去医疗机构看病、自我治疗处理和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本次调查有1172人患病,治疗方式如下:(1)739人(63.05%)去医疗机构就诊;(2)321人(27.39%)自我治疗处理(但未去医疗机构),他们采取了自服药物(包括药店购药)或其他理疗等方式;(3)112人(9.56%)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

2.居民选择医疗机构类型及其选择原因

去医疗机构看病的739人中,选择村卫生室的265人(占35.86%),排在首位;选择其他机构情况如下:私人诊所204人(27.60%),县级医院107人(14.48%),镇卫生院83人(11.23%),三级综合或专科医院36人(4.87%),职工医院/保健院36人(4.87%),其他机构8人(1.08%)。

选择原因:有408人(55.21%)是因为距离近,排在首位;133人(18.00%)是有信赖医生;96人(13.00%)是因为技术好;38人(5.14%)由于价格低;30人(4.06%)是态度好;19人(2.57%)因为有熟人;有15人(2.03%)是因为定点医疗机构。

3.居民未就诊分析

未就诊人群指两周内有不适症状但未去医疗机构找医生看病者,此次调查共有433人,未就诊率36.95%。它包括了两类人群,一类是采取自我治疗处理,但未去医疗机构就诊,有321人属于此类;另一类是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者,有112人。未就诊原因排在首位的是认为“自感病轻”(84.76%,367人);其他依次为:有7.39%(32人)的是因为“没有时间”;5.31%(23人)的是因为“经济困难”;2.54%(11人)的认为“无有效治疗措施”。

(五)农村居民住院治疗情况分析

在接受调查的6700人中,641人在过去一年内住过院,住院率9.57%,其中男性231人,住院率7.01%;女性住院379人,住院率11.13%。住院原因排在首位是“疾病”(481人,75.04%);其他依次是:77人(12.01%)因为“损伤或中毒”,71人(11.08%)因为“分娩”,8人(1.25%)因为“计划生育”,4人(0.62%)因为“疾病康复”。居民住院疾病前十位依次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74人(占住院居民的11.54%)、分娩53人(8.27%)、胃肠炎49人(7.64%)、妇科病47人(7.33%)、呼吸道炎症45人(7.02%)、骨折34人(5.30%)、胆结石30人(4.68%)、高血压22人(3.43%)、肛肠疾病22人(3.43%)、糖尿病10人(1.56%)。

居民选择住院机构方面,近一半(49.45%,317人)居民选择“县医院或二级医院”,其他依次为:选择“三级综合或专科医院”有145人(22.62%)、乡镇卫生院103人(16.07%)、职工医院/保健院40人(6.24%)、其他36人(5.62%)。住院患者中,一年内住院次数最少为1次,最多的有8次,平均1.29次;住院天数最少为1天,最多三个月,平均9.25天。住院费用最少200元,最多20万元,平均6886.86元;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为41.7%。

三、结论和建议

通过以上调查,得到以下结论:(1)农村地区居民患病率和医疗卫生服务需要量维持较高水平。居民两周患病率17.49%;成人慢性病患病率24.36%;过半(51.71%)老年人慢病缠身,平均患病1.51种,按病例数计算患病率高达78.07%。居民两周患病不适症状前三位为咳嗽、头痛、腰腿痛,疾病前三位依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血压、糖尿病;成人慢性病患病前三位是高血压、慢性胃炎、糖尿病。(2)农村居民两周患病就医机构选择最注重就医的便利性。63.46%的农村居民首选村卫生室和私人诊所,超过一半(55.21%)的居民选择机构首要考虑“距离近”;两周患病未就诊率36.95%,未就诊原因前三位依次是认为“自感病轻”、“没有时间”和“经济困难”,经济因素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3)选择县级医疗机构住院者最多。近一半(49.45%)农村居民住院选择“县医院或二级医院”,其次是三级综合或专科医院(22.62%)、乡镇卫生院(16.07%)。住院原因前三位依次为疾病、损伤或中毒、分娩。

根据调查结果,调查组提出以下建议:(1)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巩固和发展农村地区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为农村居民提供方便、快捷、低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提升居民就医可及性。(2)强化政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引导居民采取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以健康为中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让居民少生病、晚生病甚至不生病。(3)加强农村地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管理体系建设,将慢性病防治纳入政府民生工作目标,形成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参与的慢性病防治机制,切实降低居民慢性病发病率和患病率。

参考文献:

[1] 王曲 刘民权. 健康的价值及若干决定因素:文献综述[J].经济学季刊,2005,5(1):1-3.

慢性病患病情况范文6

关键词 老年人 慢性病 情况调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7.360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发展,“健康老龄化”被提出并作为21世纪老年卫生保健的目标。在我国慢性病已占据疾病谱的首位。为进一步了解我镇老年人健康状况,掌握慢性病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为慢性病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更好的为社区群众提供全方位连续性的社区卫生服务。2011年9~12月对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及健康问卷调查。

资料与方法

以辖区内全体60岁以上居民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出调查对象2481名,有效调查2106名,应答率84.89%。

调查方法:由经过培训的社区中心医护人员为调查对象进行健康体检并填写问卷调查表。一般情况调查表个人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态,社会经济状况;健康行为资料包括饮食习惯,吸烟,酗酒,运动,就医行为;临床资料包括主诉,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各种检查及结果(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等),心理精神评估资料。

所得数据运用统计软件分析处理。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老年人慢性病的因素进行筛选。

结 果

被调查者中慢性病患病率66.24%,高血压43.96%,高脂血症41.38%,冠心病19.65%,糖尿病12.08%,骨关节炎10.72%,脑血管疾病2.15%。高血压病患者中有23.16%的患者很少或不测血压,高血压治疗率63.02%,血压控制良好率52.47%。高脂血症的知晓率26.00%。冠心病的知晓率54.36%。糖尿病患者中20.14%的很少或不测空腹血糖,69.36%的很少或不测餐后血糖。有72.31%的老年人需要1项或1项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

讨 论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公共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使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促进了人类长寿,人群的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高龄老人普遍出现。我国也在2000年正式宣布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既往影响人类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然而,慢性退行性疾病,生活方式及行为有关的疾病等逐渐成为影响人类的主要疾病。社区老年人是多种慢性病的高发人群,同时患两种及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较多,慢性病已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本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患病率居首位,其次为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骨关节炎,脑血管疾病。并且慢性病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高血压既是影响其他慢性病的危险因素,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吸烟,肥胖,缺乏体育运动又是影响高血压的高危因素。

本调查发现社区老年人存在多种慢性病危险因素,疾病控制水平差。多数慢性病患者并没有因患病而改变生活方式,相当大的比例患者饮食不合理(高盐,高脂肪饮食),不经常运动,吸烟,饮酒。迫切需要加强社区卫生宣传和健康促进指导老年人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因此加强社区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是做好老年保健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