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新理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管理新理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管理新理念

城市管理新理念范文1

关键词:群众文化;管理改革;新理念

Abstract: urban mass culture is the masses as the main body, directly or indirectly by the masses in a social and cultural phenomenon. The city of culture is produced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people activity subject that is, it is the people in th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needs certain itself under the trend of, to another spirit the choice of the ways of expression. Therefore, to strengthen the culture, to promote social culture construction.

Keywords: the masses culture; Management reform; The new idea

中图分类号:E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绪论

城市群众文化活动是指人们在自身职业外所从事的一些为了满足自身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社会文化活动不断地增加而且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将试着从各个方面提出城市群众文化管理的一些新理念,并进行推广。

城市群众文化的概念

城市群众文化是指人们在自身职业外所进行的一些用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活动,具有自我参与及群众性多样性的特点。人们在参与的同时,可以进行积极性的休息。通过对参与者的意识及思维活动的调节,使得人们获得积极向上的情绪,达到满足思想文化及情绪的一致性。城市群众文化活动只是群众文化的一个部分,城市群众文化还包括了群众文化工作以及群众文化事业等在内的一些具体概念,而群众文化指的是以适应城市人口多样性文化消费需求的一种具有社会性质的文化。群众文化源于人类的劳动创造,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而进行发展具有能够反映人们群众生活的特点可以将人们自己的思想或者情感进行表现出来。由群众文化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知道群众文化可以代表新兴生产力,在大多数城市进行保存和传递。群众文化导致城市的兴起与发展,从而近一步促进了自身的发展。由于城市社会分工的不同以及社会整合的进一步加强使得人类对于经营社会生活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且城市中具有各类不同的设施以及文化消费设备,为人类的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条件保障。

城市群众管理的新理念

群众文化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逐渐演变出不同的形式。因此,为了对城市群众文化活动进行长时间以及有效地管理,我们应该探索出一些适用于现代城市群众文化管理的新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展城市文化活动,才能持久的进行群众文化活动。下面介绍几种对于群众文化管理的新理念。

1、坚持以服务群众为中心。

为群众服务是发展城市群众文化活动的首要任务。因为人们群众是城市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人们的参与在城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具有主导性,人们的积极与创造的特点使得群众文化生活更加具有竞争力。而现代社会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主要指的是对于人才的竞争。人类群众在群众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要切实做到对于群众文化队伍进行人文式的关怀,要做到对于管理观念进行及时的更新,创造出一个适应于群众文化发展及成长的环境,建立一个具有科学性质的人才管理机制,要努力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的群众文化队伍。城市群众文化的最终主体就是人们群众,所以,进行开展城市群众文化活动要以服务人民群众为中心,做到以人们群众为核心的服务方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条以科学发展观为发展的有效而扎实的道路。

2、依靠群众自发性开展文化活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逐渐走进一个新的时期,我们要做到对于群众文化确保其旺盛的生命力,为了群众文化活动,我们需要改变对于专业文化活动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影响。要改变不仅仅只是依靠政府或者专家团体,要做到依靠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自发性的进行文化活动的开展,要做到紧跟着时代的潮流,对于老一代的活动内容进行合理性的调节或者改变。要做到用一些具有时代性的全新的以及能够吸引人们群众的一些文化活动作为人民群众进行开展的活动。为此需要用一些有效地文化活动来吸引群众,而且需要文化工作者去进行努力地探索,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做到一个示范的作用,建立一个具有社区性质的群众文化团体,比如要建立一些文化站或者是文化广场。为了协调以及支持从而进一步的推广社会性的文化活动,所以文化部门应该做到以多形式、多层次的横向联合以做到对于文化活动的合理布局,建立起社会文化共建、共享的新优势。要做到从社区文化发展为基础,努力拓展到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普及。为了使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繁荣要做到大家办大家乐这一现象。

3、结合当地城市文化做好群众文化工作

对于每一个城市,都有着其独特的城市文化特点。我们在发展群众文化的同时,要做到联系当地群众文化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传统,发挥其较强的群众凝聚力以及向心力等特点,要做到将群众文化活动与当地城市文化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做到不仅丰富当地节日的形式,而且可以使城市群众文化活动与当地城市文化特点进行有效地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使群众去主动接近它,从而进一步的发展当地的文化。对于每一座城市,都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底蕴,是在人们群众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而形成的。所以,城市群众文化是属于人们群众的,人们群众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我们应该努力做到将群众文化活动与当地城市文化进行联系,即容易进行组织又能够做到对于资金的节省,而且可以长时间的不会间断。对于有关国家文化方针政策的指导,我们应该在每一个城市都进行贯彻即实施。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当地文化事业,针对不同群体

或个体的需要,进行选择适合的媒介。

4、群众文化管理创新,应落脚于对公民道德水准的提升。

由于文化及道德的内在的联系,决定了群众文化对于公民道德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的作用。一方面,群众文化可以对道德的实践进行反应,另一方面,群众文化可以推进道德的进步。而道德因其自身独特的性质可以为城市群众文化活动注入新的生气。 两者的相互作用使得我国社会主义进一步的稳步发展,加强了公民道德建设。我国人民群众在弘扬和发展城市群众文化活动的同时,自身的道德素养也进一步提升,使得我们人民的精神面貌以及精神态度积极向上,陶冶了我国人民群众的精神及文化素养。我们在发展现代城市群众文化活动的同时,要着力于运用新文化以及新的思想。用先进的具有时代性质思想进行城市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设,用一些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活动吸引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运用包含一些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使人们群众自娱自乐,进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要努力做到使得城市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广泛的被人民群众接受,做到人人都参与,人人都获益的最终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人们群众的文化素养以及思想道德.

增加文化设施的投入,给城市群众文化活动创造环境。

为了更好的开展城市群众文化活动,我们要做到在每一个城市都能够保证有大量的文化设施。文化设施的作用就是要给人们群众提供一些进行城市群众文化活动的硬件设施。增加文化设施的投入,可以给人民群众提供必要的进行城市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环境,我们要努力做到对于社区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进行最基本的保障,以街头文化站为首要把握点,对基层的群众文化活动进行开展,把社区文化活动以及建立社区文化站统一起来。城市的管理部门要做到对城市的基本文化设施进行定期的排查,以确保文化设施的可用性,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安全。

绪论

在我国当前的形势下,城市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亟待发掘出一些新型的管理机制,从而做到对我国城市文化进行有效而长远的管理。总之,在我国,党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要站在统一战线上,做到对城市群众文化从上往下进行宏观而有效地管理,而各级部门要努力做到对城市群众文化活动进行细微的调节,从而实现对于城市群众文化活动管理的有效而长远发展的目的。我们要做到在党和政府有关文化方针的政策下,采用有效地手段,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建立一套有效地管理机制,努力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最终实现群众文化的整体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野萍:《浅谈群众文化管理的新趋向》,《青年文学家》, 2007年03期

城市管理新理念范文2

一、概念及其联系

1.物理观察

心理学上的观察是指主体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客体的知觉过程。物理观察则是指主体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物理现象的知觉过程,主要是指人们在既定条件下主要依赖机体感觉器官完成的,以知觉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及其运动中的物理因素为目的的一种观察。物理观察不排除使用仪器,仪器可以认为是感觉器官的延伸。物理观察的基本特征是其知觉过程必须在既定条件下展开,按既定条件的成因,它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自然观察指在不附加人为控制的自然形成过程中观察;实验观察是指在人为复制或附加人为调控的某一过程中观察。物理观察具有四个客观属性:一是观察内容的真实性,这是由自然界的内在规律和彼时彼地的既定条件决定的,不包括对观察内容的是非判断,而只是表明在既定空间、时间和条件下,确实发生过某一现象,并不随观察者是否参与观察等主观因素改变;二是观察主体的被动性,指观察者总是在既定的条件具备之后,现象发生之时才能进行观察;三是观察结论的主观性,指由于观察者的知识经验、观察方法、主观倾向等引起的观察结论与客观实际之间的偏离;四是观察结论的难计量性,由于在观察中一般不使用计量性实验仪器,所以观察的结论难于用数学式进行定量描述或计算。

2.物理实验

物理实验是指人为复制和控制物质运动的状态和过程,并主要依赖实验仪器进行的、以掌握物理要素及其相互间规律为目的的一种科学实验。物理实验有如下五个属性:一是实验主体的主动性,指实验者可以用不同的实验原理、不同的实验仪器、不同的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来完成物理实验过程;二是实验过程的可重复性,这是指在同样的环境下可以重复实验操作,重现实验现象和重获实验数据;三是实验结论的可计量性,这是指实验所得的结果可以用数学式进行描述和定量计算;四是实验结论的客观性,虽然实验都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误差,但依据误差理论的指导,原则上总可以缩小实验值和真值间的差距,从而更加接近客观规律;五是实验内容和实验结论的内在联系性,实验内容和结论可以与前面的实验紧密联系,表现为前实验的延续、改进、转折或对由前实验提出假设的验证。

从以上概念间的区分和相互属性的解析可以看出,物理观察与物理实验虽然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有着各自丰富的内涵。在物理教学中仅仅将物理观察理解为对物理实验的观察,并且把观察能力的培养放在物理实验能力培养的附属地位上,这一偏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潜在的。一是掩盖了物理观察的内涵和特殊属性,将自然观察排除在物理观察的范畴之外,这样使得对物理观察能力的培养也仅限于在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实现,而忽视了自然观察的重要作用。二是客观上使得物理观察能力成为物理实验能力的一个因素,因此要想对物理实验能力进行有效测量,必然要考虑物理观察能力这一指标,而这必然又使对实验能力的测量变得复杂和困难。

二、区分物理观察和物理实验的意义

1.引起人们对自然观察的重视

长期以来由于对物理实验和物理观察没有进行区分,使得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忽视物理观察中的自然观察,表现在物理教学中即教师对学生已有的与物理有关的生活经验的忽视、不对学生观察的自然现象做具体要求和具体指导。众所周知,物理学的根源是物理现象,而自然界中物理现象(风、雨、雷、电等)是非常丰富的。从信息理论上讲,学生在生活中对物理现象的自然观察将为学生储备大量的关于物理知识的辅助信息,这些辅助信息在学习过程中可直接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信息、发展信息以及泛备信息,而辅助信息的丰富性和准确性将有助这种转化的发生,正如下图所示。

当在理论上对物理观察和物理实验进行区分后,自然观察的重要性被认识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予以重视,从而有助于物理教学效果的提高。

2.有助于落实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改革中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而要落实这一理念,需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对生活实际中物理现象的观察,并能将课本中学到的物理知识用于解决生活实际中的物理问题。而对物理观察和物理实验的区分有助于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对这一课程理念的落实。

3.有利于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的测量和培养

要对物理能力进行测量,理清物理能力的各子能力的内涵和外延是前提和基础,测量的结果也将为培养和发展能力提供依据。物理观察能力和物理实验能力是物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效地测量和评价物理观察能力和物理实验能力非常必要,而要想对二者进行有效测量和评价,进行区分是前提。关于等价排除法测量物理能力的研究表明,从能力的内涵和外延出发,划分能力的外显与能力水平,为理顺能力的纵向发展和对能力测量的命题提供了可行性。在等价排除法测量物理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实践中,从取样范围和行为目标(萌生、运用、使用、评价)两个纬度制定出相应能力的双向细目表,依此进行能力卷的命题、实测,能有效地测量其物理观察能力和物理实验能力的水平,这也为教学中的培养提供依据。

4.有利于完善物理教学理论,指导物理教学实践

城市管理新理念范文3

【关键词】奥运工程 三大理念 工程项目组织形式 利益相关者

引言

奥运工程具有结构造型复杂,使用要求高,科技含量高,管理跨度大等特点。它对我国城市建设,特别是对整个建筑业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奥运工程的组织者和建设者们全面实践“三大理念”,推动奥运工程建设水平提高,为奥运工程赢得了盛誉。可以说奥运工程建设是建筑业与国际经济规则接轨的大演练。它不仅仅取得了多项建筑史上罕见的科技成果,还将建设工程全生命全要素全方位的现代管理思想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对推动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融资形式

奥运工程建设投资是规模大周期长回报率低的投资。奥运场馆建设融资既要做到场馆按时建成,还要保证场馆赛后运营顺利;既要资金充足还要是融资成本尽可能小;既要考虑融资效率还要考虑融资风险的分散。因此奥运场馆建设融资是一项要求非常高的综合融资行为。

北京奥运工程建设利用市场经济手段,通过PPPBOT社会捐赠等方式的灵活组合,筹集所需资金,拓展了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奥运工程建设投资总量的一半以上均为社会投资。以5个主要场馆为例,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由海外华人捐赠建设,涉及资金10亿;国家体育馆国家会议中心五颗松文化体育中心采取BOT融资模式,无需政府出资;国家体育场:“鸟巢”采取PPP融资模式,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其中北京市政府投资占总投资的58%,其余42%由以中信集团公司为代表的联合体投资。

新型的融资模式有效地控制了政府投入,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降低了投资风险,取得了良好的投资效果。同时增强了社会资金的活力,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奥运场馆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实现了全民办奥运。

2 项目组织形式

2.1 项目法人制

奥运工程建设项目法人是通过招标的形式确定的,由项目法人组织项目的设计融资建设和运营。这是我国首次以招投标的方式确定大型体育场馆的项目法人制,打破了完全由政府投资的传统模式。政府通过政策支持,提倡社会融资共建经过国际公开招投标,以中国中信集团为代表的联合体与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组建项目公司成为国家体育场“鸟巢”的项目法人;以北京城建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联合体成为奥林匹克公园(B区)国家体育馆及奥运村的项目法人;以北京北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联合体成为国家会议中心的项目法人;以北京天鸿集团为代表的联合体成为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的项目法人。采用项目法人招标方式为社会资金提供了参与奥运场馆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途径,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在减少政府投资的同时,创造了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给各类非政府投资主体提供了平等的发展机会提升了其综合实力及国际竞争能力。通过项目法人招标,成功实施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有利于推行建设和运营一体化管理,实现了对设计施工运营的综合管理,这恰恰符合了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理念。

2.2 代建制

在奥运工程建设中推行代建制,是北京市首次在政府投资工程中试行代建制。经过公开招投标,确定奥运工程的代建单位,由具有项目管理职能的专业化代建单位投资人或建设单位组织和管理项目建设。在奥运工程代建制的实施过程中,通过成立代建工程高层领导小组解决多头管理问题,将履约担保形式多样化以及较低的费率,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通过推行项目代建制,有效的控制了奥运工程的建设规模工期和成本。

2.3 工程总承包

奥运工程大力推行了工程总承包。通过实施工程总承包,实现了奥运工程设计,施工,采购的一体化管理。保证了在设计时考虑到施工工艺的难度合理配置设计方案,而在施工过程中能正确贯彻设计方案,克服了设计与施工脱节的矛盾,从而减少和避免了在实施过程中的设计变更,实现造价的有效控制。由于实施工程总承包,也减少了业主方的组织协调和合同管理的工作量,分散了业主方的风险节约了成本。

3 设计管理

奥运工程的许多项目都是像“鸟巢”这样的非标准建筑,缺乏其他工程的参考指标,在前期估算阶段比较难做到精确。但是随着设计深化,设备选型全部确定,预算可以相当准确。但是如何设计才能满足成功举办奥运的需求并且能使投资方在今后的运营中得到回报这是设计阶段的一个难点。这就需要在全生命周期造价的控制下引入利益相关者的概念通过需求层次理论的分析从而来确定设计的范围也就是项目范围。同时满足使用方和投资方的需求达到双赢的局面。如水上中心“水立方”在设计中把比赛场馆的观看座椅都设计成可拆卸式的,这不但满足了会场比赛的要求,而且大大增加了会场的商业功能为投资方在今后的运营中取得回报奠定了基础。

3.1 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奥运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确定

奥运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是北京奥运工程项目作为整体来考虑,从项目策划、建设实施直至运营管理所发生的全部成本。本文结合上文对奥运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确定问题的分析,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即以奥运工程项目使用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诉求的满足为前提,将整体的工程项目通过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分析进行分解,从而确定整个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

由于奥运工程项目的准公共品属性和强外部性,在确定其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过程中就需要充分考虑其核心利益相关者──使用者及投资人的利益诉求,在此基础上确定奥运工程项目的功能需求,并按照项目的功能需求目标对整个项目的设计目标进行分类,从而按照分类的结果确定奥运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其具体的流程如图1。

图1 奥运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

成本确定流程

3.1.1 项目利益相关者的识别

奥运工程项目的利益相关者是指任何能够影响或被奥运工程项目的目标所影响的团体或个人,并且其利益都体现在项目可交付成果之中。奥运工程项目属于准公共项目,其利益相关者的识别可以利用专用资产来识别。其具体的原则包括:

(1)利益相关者必须对公共项目进行了专用性投资,没有进行专用性投资的个体和群体是不能被称为公共项目的利益相关者的。

(2)公共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应该承担该项目建设和运营的风险。一般来说,这种风险的大小是与该利益相关者在该项目中投资专用性程度的高低密切相关的,投资专用性程度越高,所谓的套牢效应(Hold-Up Effect)越大,退出障碍越高,风险就越大;投资专用性程度越低,越容易从该项目中退出,风险就越小。

(3) 公共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必须与公共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活动有关,这种关系既可能是主动的,也可能是被动的。

3.1.2 项目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分析及协调方案的确定

项目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分析可以通过已有工程,问卷调查,文献综述等方式来确定,对于奥运工程项目来讲,可交付成果的界定是要建立在对使用者和投资人需求的详细分析基础之上。

在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识别的基础上,业主或业主委托的集成化管理组织还需要通过建立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模型,来协调各个利益诉求之间的关系,制定最终的妥协―协调方案。

3.1.3 制定项目的整体需求方案并建立设计目标体系

在奥运工程项目中,政府部门的利益诉求,同时也是使用者的利益诉求,利益诉求之间存在着关联性;投资人的利益诉求与使用者的利益诉求之间也存在着关联性,两者相互匹配,形成了需求――供给的关系。又因为投资者的利益诉求基本上就是政府利益诉求的表达,通过这样的不断权衡和博弈,可以最终制定出项目的整体需求方案,从而进一步分解得出项目的设计目标体系。

3.1.4 确定奥运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

最后根据项目的设计目标体系和设计参数,在对项目各个组成部分运营期盈亏平衡分析的基础上,汇总项目建设期的成本最终得出奥运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以及各个组成部分的成本比例,这对于整个建设过程的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 结束语

奥运工程创造很多先例并且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在决策阶段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不单单只是简单的估算预算一个工程的价格。而是应该参与到工程项目管理中,通过对工程各方面的分析给出最合理的方案确立工程组织形式;通过对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分析确定工程项目的范围,确定工程项目成本从而来影响设计范围使整个设计过程围绕着工程项目的目标展开而不是盲目的设计。这样才能达到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的工程造价管理。

参考文献:

城市管理新理念范文4

【关键词】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理念

城市是人类生活的场所和环境,它对于人类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同时,人类的文明进步又促进了城市景观的创新发展,在城市景观之中,涵括有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它们共同影响和渗透,成为了衔接人类与自然、城市与人类之间的媒介,在研究西方景观设计与中国城市园林景观的互动关系的同时,我们寻找到全球化与地域文脉的契合点,在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城市景观设计中,以生态多元为原则,融合民族传统内涵与西方设计理念,探索适合于中国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

一、新时期西方城市景观设计思潮的借鉴性分析

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席卷全球,为人类城市环境的景观设计提供了全球化的审美旨趣,对面临城市环境和社会变革的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转型,提供了全新的学习模板,在中国城市景观设计发展的历程中,我们不能一味排斥西方设计思潮,而要寻找其中与本土城市景观接轨的渠道,从而立足于我国国情,将生态理念与人文理念相融合、中国传统元素与国外先进园林设计理念相融合,寻求我国城市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协调的景观发展路径。

(一)工艺美术运动思潮

它倡导朴实无华的设计风格,抑制哗众取宠式的矫饰和伪造,渴求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其设计风格向抽象简洁的方向发展,注重城市风景园林的实用功能,追求现代设计效果。例如:杰基尔园艺家创作的花园设计,显现出简洁高雅、有限尺度的空间、自然材料的选用特点,用规则式布局与自然植物景观相映衬的方式,协调城市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关系。

(二)新艺术运动思潮

它较工艺美术运动更为积极,在工业化进程中,新艺术运动思潮注重运用自然界的独有线条,显现出自然的缠绕、牵扯、韵律,例如:在城市景观设计中采用了富于自然风味的花卉图案和阿拉伯图案,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躁动不安的空间效果,极具梦幻情趣。

由上可知,西方城市景观设计正在深入探索景观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体现出景观设计与艺术规划、生态、地理等领域的深度交叉融合,为传统园林的变革提供了契机,西方优秀的三位景观设计师罗伯特.马尔克斯、路易斯.巴拉甘、伊萨姆.努古奇,深受表现主义和立体主义的感染和影响,将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空间功能特性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融合,成功地运用了艺术、雕塑、景观之间的联系,在景观设计造型中抽取基本元素,表达出简洁有序的时代美感,使城市景观设计和极简主义艺术家在艺术上达到了同样的高度。

他们的景观园林改革产生了二个方面的重大影响:其一,直接影响了城市景观的艺术思维。在西方城市景观的作品之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语言的转化,看到现代抽象、简洁的景观设计思维,它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改造和繁琐的矫饰,替之以彻底的创新和功能性设计,寻求思维上的艺术与生态的融合。其二,传递了更多交流空间和精神层面的内涵,从建筑、生活用品等方面,产生了审美艺术追求和态度的根本转变。

二、中国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自然观理念阐释

中国城市古典景观设计中的自然观,博大精深,它可以将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山水、植物、建筑,形成为有机的整体,实现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使人足不出户即可领略自然风情,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愉悦感受和体验,在艺术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味。在自然观的理念之下,我国的城市合肥的景观设计采用了如下设计理念:

(一)空间的立体延伸和拓展

在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包括有若干空间层次和多种景物构成元素,诸如:山石、流水、植物、光线、气味等,这些元素将景观空间分割和延伸,并与景观的其他内容相融,体现出浑然雄伟之规模,如:苏州拙政园中的小飞虹,由一道长廊将池水分割,犹如透明的屏风,掩映另一侧的风景,产生富于层次的景深。这种高超的景观设计手法,使简单的结构桥成为了唯美的情感体验,在方寸天地之间体现出空间的丰富变幻,构成了立体空间与景观和谐的共生关系。

(二)空间的含蓄设计

景观空间有限,为了达到视觉效果,需要追求合肥城市景观空间层次的深度变化,如:曲折蜿蜒的路径、婉转回荡的小桥、回旋盘错的堤岸、迂回幽静的回廊,这些参差变幻的建筑环境可谓精彩荟萃,让观众借景生情,流连忘返,景观在运动中被欣赏,使人在动态的观赏中看到如画的景观,给人以引导、诱发、屏蔽、开合、隐含的意境,带来了连绵不尽和深远的享受。

(三)空间的虚实设计

虚实是对立关系,它应用于合肥城市景观设计之中,具有更深内容的审美趣味,它抽象而概括,概括了诗词、文学、绘画、雕塑等艺术领域,显现出相应的空间力,生成迥然各异的情境和氛围。如:山石的凝重而幽静渲染出空间虚实相互相生的关系;建筑的地势起伏烘托出景观的立体虚实结构等,还有廊、亭、阁的透空,可以获得近景实、远景虚的空间对比,从而创设出空间的意境之美,富于观赏特性,可以成为观赏者情感寄托之所。

三、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人文性理念阐释

在城市景观设计发展历程中,由我国著名的敦煌壁画到西方的埃及金字塔,从古代宫廷乐舞到西方的芭蕾歌。都展示出中西方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在我国的城市景观设计中,人文艺术性是赋予城市景观以丰富内涵和精湛艺术表现力的关键,它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重点对于“人文”的把握,如:中国古建筑符号―斗拱重檐,可以将这一符号进行全新的组合和诠释,用景观设计人文理念,对景观、空间、环境进行剖析和理解。还有: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国际机场,就将建筑与人文环境密切相融,用“机场中的森林,森林中的机场”的设计理念,展示出其“绿色文化”的内涵。

我国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要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对传统文化加以继承和保护,从建筑组群、公共建设、绿色设计等方面,融入传统特色文化内容的高层次文化特征,提升城市景观设计的精神功能,使人们在欣赏城市景观的同时感受到可以依恋的人文环境。要采用暗喻、隐喻的手法,表达中国城市景观之中的文化意向和环境,给欣赏者以场所感、归属感。

四、中西城市景观设计的交融与互动

我国在物质文明大幅提升的环境下,景观行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开展了城市街道亮化工程、城市景观大道设计、商业MALL广场景观设计、旅游景区景观设计等。在突破不同地域的文化隔阂的背景下,西方景观设计思潮为中国的景观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借鉴比较机遇,西方新锐的景观设计理念结合中国传统景观的精华,激发出设计师新颖的设计思维和创新的景观类型。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从以下元素和表现手法上,给予我国的城市合肥的景观设计以推动作用:

(一)空间多功能拓展

园林景观设计之中,皇家园林景观庄严而肃穆,是整体中轴对称的形式,虽然不是“景到随机”的自然式布局,然而它采用欲扬先抑的对比手法,进行空间组织的序列排列,也有小中见大的观赏价值,例如:南京的瞻园、苏州的留园。随着时g的推移,景观设计的主体由皇家转变为了普通民众,现代景观设计则开始了更为开放的价值观念,其空间营造采用了实用、多元而丰富的功能化设计模式,并以几何形体设计占据了景观设计理念,以生态性、舒适性、人文性为结构布局原则,对城市广场、商业区、工业园的大尺寸空间,进行整体的设计,尤其是在对城市大空间尺寸上,注重整体的气势、穿插简约、特色迥异的小空间,在虚实变化的空间结构界定中,展示出多元的空间艺术效果。

(二)推崇生态保护的城市景观设计

工业化社会下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产生了生态主义艺术思维,在这个艺术思维理念下,迅速融合进入城市景观设计领域,带来了城市景观构成和评价的巨大变革。与西方同样面临环境恶化威胁的中国,也在景观的规划设计上,考虑如何评价、保护和开发丰富的自然将源和旅游将源,并以此转化为合肥城市景观设计的动力,在我国的城市景观设计中对生态的追求,已经处于与景观空间功能和表现状态同等地位的内容,在尊重自然和场地、遵循能源再生利用的理念,引入了城市景观设计的生态思想,并贯穿始终。

(三)注重点线面的形态美感设计

我国城市景观设计要素可以从几何美学的角度来理解,即点、线、面,这三个部分应用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之中,形成了最基本的设计语言和元素:点、线、面、色彩、肌理。其中:1、点是空间应用最多的元素。它直接牵引我们的视觉注目焦点,如:城市景观中的广场雕塑、置石、建筑等。2、线。它可以用于空间的连接、交叉、包围和支撑,在景观设计之中,轴线、路网、道路交通、边界线、交界线等,都在相互穿插中产生变换和动感,给人以丰富变化的感觉。3、面。城市景观空间有地面、顶面、竖向平面,而地面被誉为建筑的“第五立面”,其质感、密度、色彩都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它与行道树、景墙、绿篱等形成立体的联系,展示出得体的曲面视觉效果。

(四)现代艺术的融合

城市景观设计将重要的艺术审美信息融入其中,以西方为主的现代主义艺术要素,使我国的城市景观设计考虑到与艺术相联的巨大潜能,现代城市景观的艺术性是以国际化的近现代艺术审美为主流,用有形的空间展示出艺术关系中的比例、尺寸的平衡、对称、对比等;用无形的空间显现出艺术关系中的协调、自然、流畅,在有形与无形空间相融的境界之下,表达出审美的完美境界。例如:装置艺术、大地艺术、波普艺术等。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我国城市景观设计与生态、艺术相联系,在传承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借鉴西方景观设计思潮中的优秀内容,实现生态学、美学、文化、艺术的全面融合。

参考文献:

[1] 罗文艳. 象征特性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 2013

[2] 张昕哲. 慢城主义引领下的当代城市景观设计[D]. 南京林业大学 2013

[3] 石晓梅. 数字多媒体技术影响下的城市景观设计研究[D]. 重庆大学 2012

[4] 鲁苗. 中国当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艺术元素研究[D]. 青岛科技大学 2011

城市管理新理念范文5

关键词:新生活方式;参与性;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滨水区是城市发展的起点,从城市发展史来看,都市聚落的形成往往与河流、海洋、湖泊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滨水区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城市景观和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城市滨水区景观在规划设计过程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问题,涉及多个领域。在功能方面:作为城市中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滨水区在城市的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例如水利、交通、游憩、城市形象以及生态功能等。在设计内容方面:滨水区景观规划工程涉及航运、河道治理、水源储备与供应、调洪排涝、植被及动物栖息地保护、水质、能源、城市安全以及建筑和城市设计等多方面的内容。由于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如何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探索滨水景观的设计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城市滨水区概念与特征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即城市中陆域与水域接踵的区域。在这里水体和陆地交相辉映,共同构成环境的主导要素,成为特殊的城市用地。由于水陆交界的优势,而使其具有多样发展的可能性。由于滨水区其特有的地理位置,以及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与水密切联系的特有传统文化,使滨水区具有其区别于城市其他区域的环境特征。①开放性:从城市的构成来看,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主要部分,从生态层面上,城市滨水区的自然因素使得人与环境间达到和谐、平衡的发展。②敏感性: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的重要区域,具有景观、生态、社会等多方面的敏感性。③文化、历史性:大多数城市滨水区在古代就有港湾设施的建设,成为城市最先发展的地方,对城市的发展起重要作用。④多样性:在城市滨水区进行综合性社区建设,形成多样的用地平衡,多样化的功能娱乐、贸易、码头等,准确地提供公众丰富的连续印象和宜人的体验,增强滨水区的吸引力。

2 淡水河景观设计的规划思路

本文所例举的惠阳淡水河,是从惠阳中心城区内蜿蜒流过,位于未来惠阳中心城区的惠澳与深惠城市发展轴上,是惠州次区域景观格局中连接西部惠阳城区、中部生态涵养区和东部大亚湾滨海绿化区的生态景观主轴线。其规划范围上游起始于规划的深惠高速公路,下游止于惠城区交界处,河道总长24公里,研究范围33.73平方公里。

规划秉承“生态治河”的规划理念,围绕“碧水蜿蜒恋青山,共绘惠阳万里图”的规划主题,将淡水河打造成为集生态、文化、休憩、旅游、防洪等功能于一体,体现惠阳“山、水、城”生态城区特色风貌的重要景观带。

淡水河的滨水景观设计不是仅仅作为一个工程实体来处理,是把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进行统筹考虑。既注重水的景观效果,又不忽视水安全效益、水资源效益及水环境效益。以防洪、治污、绿化、文化、居住、道路六个子项为规划的着眼点,实现经济、社会和水环境三个目标的融合,形成城市滨水景观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在充分分析了淡水河周边区域的特点之后,设计者做出了积极而务实的努力,在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理念上开辟了新的发展思路,对在经济与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如何规划城市滨水景观,如何充分利用和发展城市景观资源,如何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提高城市居住环境质量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3 淡水河滨水景观规划理念

淡水河的滨水地区景观设计的理念是以提高城市市民生活质量为宗旨。一个城市的好坏,应该以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人对环境的满意程度来进行甄别。因此,在进行城市及其滨水景观规划中,设计师的着眼点首先并不在于怎样建立城市的形象,而是在于采取怎样的设计才能使市民接近滨水、体验滨水、享受滨水,从而达到一种新的生活境界。

这种新的生活境界就需要有创新的环境设计和建筑设计来满足其需求。而正是由于这种好的设计受到公众的赞同与接纳,才会形成城市的新景观和新形象。

未来,滨水区域可以给设计师提供了可自由创新的场所与施展才华的地方。他们在保护传统的同时,能勇于开拓创新。正如丹麦皇家艺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景观设计师史蒂恩· 霍尔所说:“我们应让景观设计工作真正发挥作用,或者说让景观得到‘进化’,而不是让它成为一个永不改变的形象”。要力求使每一个新建筑不仅能体现现代人新的生活方式,而且还能成为城市的新景观。对于滨水区的新建筑,可以尊重传统,与传统建筑相协调,也可抛开传统,以全新的建筑形象塑造新的城市景点。

4 淡水河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规划从滨水区域与腹地之间的关系、沿河各区段自身特征、城市历史文化品位及打造城市品牌四个方面考虑,确定淡水河景观带“四区、六廊、八景” 的总体结构。

(1)展示工业文明、气质与形象的三和区段

秉承“工业文明、现代科技、亲水近水”的设计理念,围绕“昔日工业名区、今朝科技先锋”的设计主题,形成“四段、三景”的结构。

自然生态段位于惠阳的北大门。规划保留现状自然形态,以湿地花田、城雕为景观元素,塑造门户景观。

工业文明段位于三和区段的中部,两侧分布有联想集团等大型工企业,规划抓住两侧风貌特点,尊重现状建设距离河岸较近的现实,以工业文明发展史为主题,采用石堤形式,堤内设置工业景观雕塑、小品、工业文化展示墙和亲水平台。对三和广场进行适当改造,结合滨河绿带设计,充分体现经济开发区创业的激情与活力。

娱乐人文段周边为滨水居住区,景观设计适应周围居民的需求,沿河岸布置健身广场、河滩草地、林荫道、叠石景观墙等。

竹园怡情段是惠南大道与淡水河最贴近的地方,现状已形成了竹林和湿地相互交融的景观。设计强调自然生态的特点,仅修建竹林栈道、休闲步道等设施,不留过多人工化痕迹,形成三和区段的重要景观节点。

(2)承载自然风光与度假休闲功能的洋纳区段

洋纳区段是自然风光优美,与度假休闲功能相结合的滨水景观段,这段景观的设计要着重考虑度假区景观个性化、特色化的设计,打造有强大的吸引力、竞争力的滨水度假休闲旅游形象。研究分析当地的地理历史文脉,结合当地特色、结合现有自然特点,因地制宜地规划设计富有当地特色的滨水景观。

“百赞丛林绿野、千叹淡水蓝韵”,洋纳区段将围绕森林公园的建设,打造以山水景观、休闲度假为一体的自然生态滨水区,塑造山水相依的自然景观。总体形成“两段、两景”的结构。

绿野仙踪段采用疏林草地,中间配置自然石材铺装绿荫小道的设计手法,营造纯生态的休闲景观。

城市管理新理念范文6

关键词: 园林设计; 生活方式;建筑主体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推移,作为影响人们生活衣食住行中较为重要的住,即建筑业,越来越备受国家的重视,而且,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人们在追求量的同时,更注重质的提高,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感官视觉的满足作为当代人们的普遍追求。我国目前的居住区景观设计风格呈现出一片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的风格有“欧陆风格”,“东南亚风格”,“现代中式风格”等。前些年盛行的欧陆设计风格使得国内涌现出大量异国风情的居住区而缺少中式风格的居住区。近几年来,自深圳万科第五园,广州清华坊,广州云山诗意.人家等中式风格居住区的诞生,并受到了各地煤体,专家,民众的热捧,“现代中式景观”成了房地产市场的热门话题,设计风格也逐渐走向成熟并被大众所青睐。但很多设计公司只一味的跟风和模仿,生搬硬套中式传统设计元素,或仅停留在外立面的形式,建筑符号上面,从而忽略了居住区本身的功能。本文以“佛山张槎御上院”的景观设计为例,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探讨。

1 项目概况

佛山张槎御御上院,位于佛山市禅城区轻工路以南,槎湾路以西。离佛开高速仅2公里,到祖庙仅4公里,数分钟到达禅城中心区、罗村、顺德、佛山机场,交通快捷便利。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为3万,总建筑面积约为8万,绿化率30%,拥有近万绿化面积。由于建筑风格定位为“现代中式”风格,因此园林景观的设计亦融入“现代中式”园林风格,以求和建筑风格的相一致。

2设计思想

以现代岭南风格为主基调,融入现代设计语言,结合中国人的居住生活方式,来体现中国民族风格的住宅景观;运用现代技术结合中国传统元素的手法,营造出具有现代气息的中式风格景观环境;以人文本,打造适用于现代人的审美情趣,生活方式并能激起文化共鸣的居住区景观。

3总体构思与设计

3.1空间布局

小区整体布局依托原有地势,各个院落组团错落有序。通过围合的变化,形成或围闭的私密休闲空间和开放或半开放的公共活动空间。小区景观主要分为五个部分,主入口景观区,中心湖景观区,一期景观组团,二期景观组团和三期景观组团。各组团通过叠山理水,立园建,配置植物,硬景和软景组成一个又一个的空间,这些空间通过不同方式相连或者沟通。

主入口为一缓坡,利用有限的空间进行人车分流,布局紧凑,右边是消防车道,中间通过落水景墙,跌级水景和绿化进行空间分割,左边是人行步道,通过拾级而上的阶梯和休息平台,由狭长的空间不经意间便来到了中心湖景观区,整个视线顿时豁然开朗起来。

中心湖景观区是整个小区的景观核心区,它通过中间的拱桥将整个景观组团一分为二,左边是一期景观组团,右边为二期景观组团。而中心湖又将两个景观组团很好的连接在了一起。中心湖景观区由拱桥、亲水平台、水榭等景观元素组成,水体轮廓自然曲折,在湖中或岸线边布置太湖石,并合理配置水生植物,湖内则种植中国传统植物――荷花,并临池筑观荷水榭。这些景观元素形成了丰富的景观层次,如同诗意般的中国画。人们或徐步观赏,或驻足停留,或闭眼沉思;静心感受“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荷花飘香”等的意境。

一期景观组团位于中心湖景观区左边,由不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岸边线组成的水景贯穿整个一期景观组团,并通过连廊,将其划分为老人活动区,阳光草坪等,水景源头为涌泉,通过曲折的岸线,流向中心湖景观区。园内景观曲折有致,收放得体,动静结合,小中见大,开合有度。

二期景观组团位于中心湖景观区右边,将中间台地抬高,形成一个微形山坡。山坡上由中心湖边的休闲广场开始,连接儿童游乐场所,然后随着地形转下湖心岛景观区,再由回形消防车道形成的圆形广场作为结尾。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中“起承转合”的空间结构。

三期景观组团则需要穿过中心湖景观区,位于一二期景观组团后面。布局较为简约,隐性消防车道作为主景观轴线,水景景观由高到低贯通全景。再通过汀步,道路将空间进行划分。

3.2功能分区

小区既设有健身场所,儿童游乐场所,老人活动场所等公共活动空间,又布置有私密悠闲的庭院空间。

公共活动空间为满足大众的需求,应具备一定的硬地空间和适宜的休憩场所,场内还应种植有遮荫效果的高大乔木。小区内各功能空间通过或“实”或“虚”的造景手法,限定一个个特定功能的活动空间,通过曲折的园路串连在一起,不仅使各功能空间相对独立,也可避免相互的干扰。

庭院空间小中见大,一旁修竹林立,通过简洁的门洞,洁白的围墙,青砖砌筑的窗花,营造出一个静谧,富有传统意味的,半私密的户外景观空间。它不仅是建筑空间的延伸,也是人们休憩,交流,活动,改善邻里关系的主要场所。

3.3叠山理水

由于小区主要的景观组团都建在小区地下停车场顶板上面,受荷载的限制,在叠山理水,种植等方面也相应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水是活物,几乎中国园林中无园不水。小区内水景的类型有湖,池,跌水等。由于地形的限制,小区内水景为人工水景,源头多采用涌泉,景墙落水等形式,通过自然曲折的流动,在中心湖区聚集。中心湖则直接利用地下室顶板来构筑。

因地下室顶板覆土不足,故要抬高覆土面,形成中心绿地。中心绿地就是一个微型“山坡”。通过合理设计起伏的地形,形成高低错落的、变化多样的空间,避免了平地空间的平凡单调。

3.4园林建筑

亭、廊、水榭不仅是供人们休息的场所,也是重要的景观节点。小区内亭廊水榭景墙等园林建筑去除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复杂、精细。用现代简洁的设计手法取而代之,既然留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韵味,又不失简洁大方,耐看。

景架的设计采用简洁的方门形钢构架,阵列排开,形成一个系列,面漆木色。形成一个可供人们停留休息或欣赏的景架,替代了传统的凉亭形式。

连廊的设计则非常简洁,一个个方形的门框构成一体,限定了一个“实”的休息空间。而门框上部和用于围隔的镂空窗花,则构成了一个“虚”的空间。窗花借鉴了中国古典园林中不规则冰裂纹的样式,并将一些传统的窗花进行简化和创新,形成一种新的中式简约风格。

3.5道路系统

道路系统分级明确,人车分流,大活动空间和小休憩场所层次分明。小区内道路在满足人车分流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曲折有致,起伏顺势。4米的消防车道,分解为2米与2米;2米为曲折走向的人行道,2米为150高可行车的植草带。曲折与收窄均可弱化消防车道,而消防车道的错位布置,有助于营造游览路线的曲折深远感。

3.6植物造景

居住区内植物配置的原则首先是简洁明朗,色彩清新淡雅为主。以自然型的乔木和修剪整齐的灌木地被植物相配合种植,层次宜少,一般为乔木层+ 地被层+ 草坪或大灌木+ 草坪等形式,品种选择也较少。

其次是选用一些较有代表性的植物。例如竹子,竹子有优良的景观效能,竹文化的深厚底蕴,能很好的增添中式韵味。坡有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林景观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特色植物。小区内竹子多配置在庭院内,点缀景墙旁,在白墙的映衬下,植物更显得身姿优雅,同时通过植物造景,打破了大面积白墙的单调乏味。

最后,旅人蕉,芭蕉等广东特色的亚热带植物的运用,不仅体现了浓郁的岭南风情,还使环境空间显得格外清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