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1
一、引言
农业职业学校在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有其他专业无法替代的作用。我国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村,约有80739万人,占总人口的63.91%,没有农村、农民、农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就不会得到彻底繁荣。职业学校农业专业的学生百分之百来至农村,农民的子女,他们对农业耳濡目染,看到父辈们的辛劳,许多学生从小就有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想法,只是受到“三农问题”的困扰,他们对从事农业的产生了不正确的观念,加之农民盼望子女跳“农”门的思想左右,给职业学校农业专业招生、教学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二、浅析农业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1、技术竞争是国际竞争的实质,但是技术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无论怎样的农业技术,最终发挥作用都是要依靠农业劳动者,所以,农业劳动者在科技进步和国际竞争中占主导地位。所以,劳动者在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和促进农业发展进步方面存在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但是,目前的客观事实是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其中人才差距和知识差距是农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的主要影响因素。所以,提高农业职业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2、农业收入增加的途径有很多种,但是农民的内部条件因素同样应该引起重视,而且农民内在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意义上的质变,也是挖掘出农民增收潜力的根本。过去主要依靠勤劳致富的方式,已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科技的进步逐渐向知识致富和科技致富转变。所以,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是增加农业收入的关键。
3、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建立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所以,应该把中等农业职业教育院校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作为现代农业在事业教育的主要阵营,以中等职校农农业科研机构和涉农行业的内部培训作为主要辅导教育体系,作为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途径。把农业职业教育认为是现代化农业职业教育的观点是很片面的。推动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是市场对于农业职业教育的需求。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应该借助市场需求的拉动力,尽快建立完善相关的体系,认清自身定位,使之成为带动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强劲动力。
三、当前农业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目标不明确,学员创业意识淡漠
虽然中等农业院校十分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这些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仅仅关注学生参加了哪些创业比赛以及所取得的成绩。而这些却成为了中等农业院校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在这种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学生都被迫参与到创业赛事当中,却不真正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更谈不上开展实践性的创业活动。
2、中等农业学校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我国的职业教育同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理论尚未形成体系,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开设的中职学校农业创业教育课程,往往存在间课时较多,内容狭窄且缺乏针对性,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不具备等问题。而且其他学科专业的教育没能够与创业教育形成良好的沟通与结合,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
3、课程的师资力量薄弱
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往往并不具备实践创业经验,他们多是从事就业或学生管理人员,能够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而无法从实际创业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很显然,当前的师资队伍,在专业知识上存在着严重缺陷。如此一来,使得创业教育往往倾向学术化、课程化,无法让学生真正具备良好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难以开展创业活动。
四、改进农业职业教育的相关对策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扩大招生规模
首先从认识上进行转变,实现从单一农业生产到农工商结合理念转变,改变仅仅开展种植业农业生产,发展大农业,即农林牧副渔共同发展的新局面;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化倾向,着力培养多层次的人才,满足农村发展不同层次的需求;改变仅仅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认识,扩大服务范围,关注农村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民富裕等问题。其次,转变教育观念,打破以培养国家干部为主要任务的教学模式,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培养出能够有效服务于政治、科技体制改革的人才。
2、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探索新的“培养模式”
对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实现专业结构的多元化。保护传统农科专业,并对其予以改造完善,对其教学内容予以丰富。更加重视教学范围的拓展,利用现有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向交叉学科、新兴专业发展,关注农业产前产后的系列问题。同时,在专业结构和学科领域拓宽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等的实际需求,有计划、有目的、积极稳妥地推进。
3、加强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法
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2
关键词:全球化;员工培训;交流;分布式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F24.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4-0128-02
一、现状与问题
1.培训学时难以保证。传统培训往往是“集中式”的培训,通过集中的时间、地点,把分散的员工聚集起来请相关专家讲授或交由培训机构负责。这种培训方式企业不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存在“工学矛盾”(即员工因工作繁忙、事务多,无法脱产学习,常与培训时间冲突等),造成培训过程中有开小差、溜号等现象,实际学时自然无法保证。
2.培训质量不高。传统培训大多数是“封闭式”、“本土化”的模式,员工与授课老师互动较少,大多数属于“填鸭式”教学,员工自身技术文化素养不同,以及培训机构良莠不齐。上述问题导致培训质量一般不高。
3.难以适应企业全球化、电子化要求。企业全球化、电子化过程中,需要业务能力过硬、管理能力全面、适应能力强的人才。而传统培训过程借助网络力量较少,应用E-mail、MSN、QQ、微博、微信等即时通信和网络交流的手段匮乏,难以将网络上的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员工,造成员工知识更新缓慢,难以适应企业全球化、电子化的要求。
4.沟通交流不畅。由于是集中培训与授课,员工之间以及与授课教师之间的沟通也只限于课上交流与座谈等,彼此间还有一个认识与熟悉过程,还会顾忌对方的身份与职位,远不如网上交流与沟通(如BBS等)那么方便与畅所欲言。
二、分布式员工培训与交流管理系统建设
(一)建设意义
企业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培训可以帮助员工充分发挥、利用其潜能,提高综合素质,实现自身价值,提高工作满意度、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员工间以及与领导层的沟通交流渠道的畅通、方式的灵活,也能有效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使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增强竞争优势,保持生命力。
国有大型石油企业历来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对员工培训是企业应尽的责任,有效的培训还能减少事故、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通过分布式员工培训与交流管理系统的建设,有助于员工创造力与创新精神的发掘和培训,可有效提高员工素质以及知识结构,提高竞争活力、竞争能力。该系统建设还能克服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解决长期困扰企业员工集中培训学时难以保障、人财物花费高昂等问题;还可满足员工培训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工作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系统设计
1.分布式数据库系统设计。数据库系统是由若干个站(又称为节点)集合而成。这些节点在通讯网络中联接在一起,每个节点都是一个独立的数据库系统,并拥有各自的数据库、中央处理机、终端等。这些数据库系统又可以看做是一系列集中式数据库系统的联合,其逻辑上属于同一系统,但在物理结构上是分布式的。
分布式管理系统解决了企业对分布在不同地域和时区的员工的管理培训,有效地解决了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中的管理问题,如培训计划制定管理、培训项目实施管理、员工资质管理等,并能提高培训项目的申请和审批效率,及时了解培训的进度及培训费使用情况,即时了解员工持证及其他资质情况,动态全公司的培训信息,为合理分配和使用人力资源提供了决策依据。
2.基于Web的三层体系架构应用。即“客户层、应用逻辑层和数据服务层”组成的三层体系架构。因此,在本应用系统中,管理人员、员工或其他用户在“客户层”或者说客户端主要使用Web浏览器对系统各个功能模块进行访问和操作,而应用开发商是在“应用逻辑层”使用Web服务器和应用程序代码进行应用控制处理,而负责运维的人员以及数据库管理人员主要是通过“数据服务层”、利用数据库服务器为应用处理提供数据服务支持。这种三层体系模型将最为复杂的应用逻辑处理放在功能强大的Web应用服务器端实现,系统建设的成本和对客户层的软硬件要求降低了很多。
3.系统功能设计。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培训计划制订管理、培训实施管理、员工及资质管理、题库管理、员工交流反馈管理、系统管理。因篇幅所限,本文就上述模块的主要功能予以简要说明。
(1)培训计划制订管理
该模块主要依据企业业务发展需求,结合公司战略规划,对企业员工各项培训计划进行全面全过程管理。主要包括:计划申请、申请数据交换、计划审批、计划查询、审批结果公告与、审批过程查询与统计、报表等。
(2)培训实施管理
该模块主要就已审批通过的培训进行实施过程管理,包括实施申请与经费报批、培训学员管理、实施过程质量监控与进度管理、计划实施数据交换、即时动态与消息、实施过程数据查询、统计及报表
(3)员工及资质管理
该模块针对员工的个人基本信息、所拥有的证书情况、培训期间学习交流情况及考核结果进行全面管理,可以查询、统计员工各类资质信息等。
(4)题库管理
该模块主要实现企业内各类培训试题库建设与维护,也包括培训资料等方面的内容。
(5)员工交流反馈管理
该模块主要实现员工间多种沟通交流机制的建设与维护,以供各期学员间、学员与教师间、学员与管理人员间的多层次多渠道跨地区甚至时区间的交流。
(6)系统管理
该模块主要实现用户管理和系统内重要数据的备份与恢复、基础数据维护以及系统的升级改造。
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国有大型石油企业全球化、电子化过程中的企业员工培训与交流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并结合作者工作实际,提出一种分布式的员工培训与交流管理系统建设的方法与思路。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索,为中国大型石油企业走向海外提高国际竞争力、培养合格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景民,赵美玲.石油企业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挑战与对策[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2):263-264.
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3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10-0064-02
教学环节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但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育观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践教学和师资方面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高职会计专业的发展,使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社会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针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提出相应的解决措
施呢?
一、当前高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体系单一,教学内容重复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施的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环节组成的课程体系,仍然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没有按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设置课程,另外没有按照技能实践和职业岗位的需要整合教材,课程内容与职业需要相脱节,实习实训的绝大部分内容也是账务处理,其实是准则、制度讲解的继续,是将平时做在作业纸上的作业改做在账册、凭证上而已,使实践课内容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教育观念仍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上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习惯于依赖教师和教材,教师讲什么就是什么,缺乏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缺乏创新能力,再加上会计知识的原则性和规定性较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相对滞后
在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按部就班地以教科书为依据,实施“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上课记笔记,下课学笔记,考试考笔记,学生思维闭塞,把记忆当做接受知识的唯一途径。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对知识的应用,学生也许学会了怎样编制分录,怎样编制报表,但在如何利用这些生成的信息帮助解决日益复杂的企业与会计问题方面显得不足。另外,教学手段落后、单一,主要的教学仍是依靠“黑板+粉笔”,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十分有限。不能将原理与实务,手工记账与会计电算化、会计核算与分析加以有机结合,不能满足各种层次的高职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需求。
(四)成绩考评单调,实践能力测试不足
学生成绩考评基本上沿用传统的闭卷、笔试形式的期末考试评价方式,仅以一次成绩作为成绩评价标准,缺乏科学性,忽略了实践能力的测试。成绩考评体制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五)教师的实践经验缺乏
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的重任,这就决定了它对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对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有着特殊的要求。高职专业的教师不仅要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并能及时掌握专业方面的新信息、新知识。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高职会计专业的发展,使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社会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改革现有的高职会计教学方式,是时展的要求,也是高职会计教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解决措施
(一)转变观念、注重实效
作为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必须转变以往的教育观念,充分认清高职教育目标。树立“教师为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实际会计岗位需求作为教学的方向。教师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更要注意会计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及时更新知识,以及计算机财务软件的应用。
(二)改革课程体系,整合教材结构
对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针对性。一是对教学内容,根据国家有关制度、政策的变化进行及时更新,如对《财务会计》内容及时补充了新会计准则的内容,对专业主干课程之间的重复性内容,则在编制教学大纲时进行协调。
应根据会计结构的新变化,会计发展的新领域,全面设置相关课程,尤其是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的会计理念、新颖的会计制度等,更深入地进行会计领域与策略的研究,经营风险与会计风险的研究等。在具体操作上,可通过开设专业讲座的形式来完成上述内容的学习。会计教学不仅要妥善运用咨讯科技,同时亦需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及统计分析等领域相结合,使学生具备科技整和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教学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教学中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畅导新的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效率和效果。案例教学法、课堂演示性、角色扮演法就是一种很好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多媒体教学要大力提倡,此外应鼓励学生通过相关的参考书、全国会计师与注册会计师中有关会计实务的内容、网络信息等进行多渠道地学习,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国内的“会计从业资格”与全国“注册会计师”等从业资格证书的考核;鼓励会计专业的学生跨专业、跨学科选修课程,以弥补知识结构上的不足。这样既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进行恰当的融合,又挖掘了学生学习的潜能,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会计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会计教师的综合素质,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鼓励会计教师参加会计职称考试,以加快“双师型”队伍建设;二是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会计教师到社会上做会计兼职工作,参加会计学会、审计学会及相关学术社团组织并任职,承担财政、税务、银行及企业组织的财税培训工作,以提高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三是采取内引外联的方式,结合教学进行教师培训。
(五)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首先可以利用专业师资的优势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比如组建会计服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作为独立法人对外承担记账、财税咨询、审计业务,组织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直接从事会计实务操作和审计基础工作。
其次,加大校外实习工作力度,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与他们建立人才培养——就业实习基地关系,签订联合办学协议,确定人才培养计划。通过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使企方能够每年提供一定数量的会计实习岗位,使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和实际会计工作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 刘尚林.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改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7).
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4
摘要: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各个名族在历史文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中华民族的璀璨文明谱写了光辉的篇章.然而随着历史的沿革,区域的划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由于经济的落后进而制约了教育的发展,从而造成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和接受教育机会的不均等,纵然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致力于改善西部少数名族地区教育,但西部少数民族教育问题仍为突出,影响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水平的提高,制约着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所以针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问题,分析其原因和提出解决方案是重要且刻不容缓的。
关键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教育问题;解决方案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指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省区,包括广西、云南、贵州、、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8省区。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问题突出落后,因此大力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尤为重要。不仅是为西部的振兴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对全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现状
(一)师资力量薄弱,一师多教的情况普遍,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少数名族地区教师年龄结构的状况是:中年教师过少,青年教师过多。教师年龄结构状况比例不均衡,对少数名族教育问题的发展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如:青年教师难免经验不足:教师队伍科研能力不强等。对于教育问题来说,学生需要学习的东西都来自于老师,因此师资在教育问题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少数名族地区往往经济发展缓慢,物质条件落后等因素导致没有教师愿意长期驻留教学。即便有各种各样的支教活动,但是由于支教人群的流动性太大,很难真正地改善该地区的教育问题。
(二)教学基础设施落后,无法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大部分边远地区的校园校舍极其简陋,甚至危房重重,用于学生锻炼身体的器材屈指可数甚至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普及率低。许多长距离步行到校的学生来到学校,与之共处的不是令人期待的明亮的教室,干净的桌椅而是四面漏风的土墙,破旧不堪的书桌,这样的环境很难让所有学生在教室里都能安心地学习。
(三)教学质量存在入学率低、升学率更低、巩固率低、辍学率高地普片现象。2002年底,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为97.43%和54.7%,远远低于全国98.6%和90%的全国平均水平,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不到60中八个省区中有7个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盲人数不断增加。2002年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为77%,每年有500多万学生没有完成义务教育便辍学了,80%集中在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尤其是是初中辍学率居高不下。
二、 研究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问题目的
中国是一个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国家,为力求我国缩小贫富差距,谋求均衡发展,取得共同富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近年来为了政府少数民族地区可是绞尽脑汁,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问题。少数民族聚居地一般是比较偏远的地方,无论硬件设施和软件部署都赶不上大中城市,并且许多人没接受过教育,导致少数民族的人民素质普遍低下,为解决这个难题,我国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少数民族地区,努力提高少数民族的整体生活水平与人口素质。
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少数名族的人口素质,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问题,扫除文盲,才能领引少数民族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近十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水平稳步提升。但由于诸多原因的影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仍然存在师生比偏高、软硬件建设滞后、三低一高现象突出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可采取合并学校、优化师资队伍、实行全体寄宿制、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等措施,积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促进地区农村教育良性发展。研究少数民族的教育问题,力求从根本上提高少数民族的人民素质。
三、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问题解决方案
(一)增加师源投资,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众所周知,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一个地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一个地区的师资力量的大小则起着关键的作用。就目前来看,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数量不足,而且整体知识素质不够。因此,要加强教师进修学习和教育素质提高,发展成人教育要和发达地区的高等院校联系,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培训师资。学习内容可以是某一项技能操作环节,也可以是整项专业技术。
(二)加大教学设施资金投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投资,重点建设学校教学的软件和硬件配套设施。教育困难的根本也就是缺乏教育资金,国家在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投资时,应该设立该项资金发放和实用监督机制,把教育资金真正发放到需要投资的学校手里,并监督学校把这笔专项资金全部用在建设学校教学软件和硬件配套设施上,在组建专家评估小组在各学校进行校园建设达标评估。
(三)加大宣传,逐步改变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古老观念,提高其注重教育意识,要改变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对教育的忽视问题,首先要提高当地政府注重教育的意识,建立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落后惩罚机制。要尽全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调查发现,国家设立的“普九办公室”并没有得到当地居民的认可,很多居民根本不知道其存在。不过这也很有可能是为了迎合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政策,当地政府而做的表面文章或形式。国家和应该重视这些比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一方面给政府官员强迫压力重视教育,让官员评优和升职和当地教育水平挂钩。优秀的单位可以加大拨放教育基金,当地官员可以得到各种精神或物质的奖励,另一方面加强对政府官员的教育意识培训。(西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9)
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5
十年撤并
我国从2001年起,为了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就在农村开始了大规模的“撤点并校”。根据统计,农村小学校数量从1997年的51万多所减少到2009年的23万多所,减幅达54.9%。
这种规模的并校大约史无前例。很显然,按照当时的具体情况,撤点并校在解决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适龄儿童数量减少、学校布局散乱的情况方面,不失为一种有效解决方案。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撤点并校带来的副作用也越来越大,也由此成为颇具争议的教育政策。
就本次教育部的《意见稿》来看,对上述问题具备明显的针对性。其中规定如“农村小学1至3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小学高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确有需要的可以寄宿”,再如“具备公共交通或校车服务条件的,学生每天上学单程乘车时间应不超过40分钟”等等,都相当详细地体现出想要“就近入学”以解决校车事故频发的思路。
而在相关的监督管理上,也加大了力度。一方面将管理权收归省级政府,另一方面将监督权下放至家长,在以往的教育政策中并不多见。
落实是重点
不过,纸上政策和能否落实,从来都是两个问题。这在“撤点并校”中已经得到证实,过程中“盲目并校、追求政绩一刀切”的问题并不少见。
事实上,撤点并校问题并非表面上看那样简单,不但涉及农村教育问题,更涉及整个农村教育生态。若要彻底改变撤点并校困局,此意见稿还应进一步延伸其精髓。
不过,虽然问题解决看起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很可能,也可以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契机。如果我们把城市中目前在做的改革放到农村,实际上又何尝不是更容易实现的方案?
比如,目前很多地区实行“小班制”,而在农村,这几乎成为一个天然形成的事实。问题只在于教师的编制、素质能否达到基本要求。
其二,中国教育界一直回荡要求增加民间教育空间的呼声,而农村现在的情况也更加适合这种放权改变。对于政府来说,实行就近入学具有相当的难度,但对于农村,千百年来的教育形态却是私塾,直到清末,中国仍是世界上教育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而其中原因,就在于私塾化的大量存在。倘若中央政府允许民间自办学校,并提供相应支持,相信很快就可以解决存在的乱象,因为没有人比乡村民众自己更清楚如何解决面对的实际困难。
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6
关键词:边远山区;教育;挑战
虽然现在边远山区的学校教育与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受边远地区地域条件的限制,边远地区的学校教育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与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需不断解决这些问题,让边远地区学校的教育可以更好地实施。
一、边远地区教育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1.留守儿童多,家庭教育缺失,社会环境缺失
边远地区通常属于劳务输出地,很多父母会把自己的孩子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照顾,自己外出工作挣钱。负责照顾他们的人,对于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很少会注意到。因父母常年不在身边,无法给子女实施家庭教育,留守儿童们也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和家庭的温暖,使得他们的思想很难得到控制,不愿听从父母和老师的话,使得教育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下去。且因为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对孩子疏于管教,很多孩子很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觉得教育对他们没有用,经常会逃课、沉迷于网吧和游戏厅。
2.尊师重教氛围不够
党和政府已要求全社会要尊师重教,但是社会上总是有些别有用心的人,他们的注重点在于关注学校和老师出错的地方,与学校和老师变成了敌对的关系。而有的家长文明素质不够高,只要觉得自己的子女受到委屈,就会在第一时间冲去学校与学校领导和老师争吵,让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总会顾虑重重。
二、边远地区教育解决对策
1.学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
学校可通过开家长会、下乡家访、电话书信等方式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全面了解子女在校的学习情况,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赢得家长对学校的认同与支持。
2.大力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地方政府对在学校无理取闹的家长或校外人员,可实行一定程度的惩罚制度,及时整治学校周边不良的环境。学校可召开一些全体会议,为学校的工作提出一些实际的解决方案,对于表现优异的老师和学生进行奖励,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以上只是对农村边远地区教育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做了简短的概述,要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全体人员的长期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