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点及教学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评点及教学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评点及教学建议

教学评点及教学建议范文1

平面图形的面积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测量部分,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简称《标准》)内容标准中的要求,苏教版教材分3次进行编排。

二、教材编排的特点

1、选择现实素材。

从上面表中整理的教学内容可以看出:苏教版教材“平面图形的面积”的编写以《标准》中“测量”部分的内容标准为依据,全面落实《标准》提出的理念和目标。教材中学习素材的选择,与所教学的数学内容有本质联系,有利于学生对数学实质的理解。如“面积的意义”选用的素材符合学生的生活现实和数学现实,帮助他们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过程。教材从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体验周长与面积的区别三个层面进行编排,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面积的含义。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没有给出面积的定义,而是充分借助实例,从物体表面到平面图形,从直观到抽象,让学生通过大量丰富的例子认识面积。

2、展开探索过程。

根据“测量”部分教学内容的特点,教材设计了必要的数学活动,遵循操作――发现――归纳――应用的原则,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推理、交流、反思等,探索“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如编排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从拼长方形、量长方形,感受长、宽与面积的联系,到推想、讨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归纳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演绎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编排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充分借助学生的数学经验,将几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用分类研究的方法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在此基础上,通过讨论教材上设计的3个问题,推导出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3、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中有一些重要的内容、方法、思想是需要学生经历较长的认识过程,逐步理解和掌握的,如转化、模型思想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知识积累,根据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特征,教材采用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渗透猜想、实验、转化、归纳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编排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渗透了操作、归纳的思想,编排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渗透了转化、归纳的思想,编排圆的面积计算时,从猜想――探索――推理,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思想。在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教材编写了转化策略的学习,通过回顾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体验在推导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时,要化新为旧,化未知为已知。

4、形成系统结构。

平面图形的面积属于“测量”部分的内容,知识之间存在着非常本质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类似的实质性联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教材在编写这部分内容时,能紧扣知识之间的逻辑顺序,以思想方法为主线。引导学生感悟这种顺序,形成系统结构。如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回顾与整理部分:

通过整理并比较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的相同点,认识到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根本,以此为基础构建平面图形面积公式之间的框架体系。

三、教学建议的思考

“图形与几何”内容领域的核心之一是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平面图形的面积这部分知识的教学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在认识中理解数学概念。

平面图形的面积教学从认识面积过渡到测量并计算面积,在教学时,应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建立面积、面积单位的表象。在建立表象的基础上进行估测,增强学生对空间形式的直觉把握能力。如教学面积概念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摸、看、比、说等活动,先认识物体表面的大小,揭示面积的初步含义,并让学生学会用“面积”这个词去比较、描述和举例。在此基础上,从物体的表面过渡到平面图形,认识平面图形的大小,完善面积的含义。最后通过对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强化对面积含义的认识。教学面积单位时,先引导学生产生统一面积单位的需要,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米和1平方分米的表象。最后在估测、拼摆等活动中,深化对面积单位的认识。

2、在探索中归纳计算方法。

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时,主要应用的学习方式是探索性学习,所以教师要通过测量、操作与推理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计算公式。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形的变化,发展空间观念。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例4呈现了3个平行四边形,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每个平行四边形被分成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并说出每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使学生感受到每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是所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为下面的探索活动提供思路。例5重点探索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联系,要引导学生从第127页上选一个三角形剪下来,与例题中相应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并求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再通过讨论两个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推理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分类研究,使学生经历不完全归纳的探索过程,体现归纳活动的合理性。

3、在反思中提升数学思想。

反思即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回顾整个学习活动过程,把探索过程中零散的、初步的认识加以整理和升华。对学生的认知过程再认知,对学生已获得的数学经验再体验,从中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和策略。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反思:“我运用了什么方法探索?”“为什么可以用这个方法?”“探索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共同点是什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在每道例题教学后,都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教学例1后要引导学生思考:遇到不规则图形,怎样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比较简单?教学例2后要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教学例3后要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得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再如教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整理与复习时,要抓住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反复的体验和反思中,感受转化思想。

教学评点及教学建议范文2

一、专业实习教学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1.真实性、全面性原则

实习教学评价体系要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实习教学环节的实际状态,涵盖实习教学的各环节和教与学的各方面,并通过对实习教学环节的评价,把实习教学环节中隐藏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等问题暴露出来,以不断提高实习质量。

2.目标性原则

评价的目的不是单纯评出优劣,而是引导所有的实习教学向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发展。

3.可实施性原则

在设定各项评价指标时,必须要充分考虑指标的可实施性,指标定义要明确,评审标准应客观、全面,符合专业实习教学的总体目标。制订评价指标体系应简单易行,便于评价过程中操作实施。

二、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不够到位

(1)实习生对实习认识不够到位;(2)学生怕苦、眼高手低、不务实、不踏实;(3)学生主观上不重视实习,很多情况是学生“被实习”了。

2.实习过程中的监督与指导有误区

学生实习人数多并且实习场地大,学校不仅要对学生,也需对老师提出要求。防止老师的不作为和学生的散漫行为。现在许多职业学校的指导老师为外聘人员,使得本校老师成为“遥控指挥员”。

3.学校的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脱钩,各教各的,使得事倍功半

4.考核内容的单一性

(1)考核对象单一、考核的对象往往是参与实践的学生,至于其他参与者比如指导教师、后勤教辅人员等的考核则很少;(2)考核形式单一。对学生的考核,多以一门实践最终结果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3)对于指导教师及后勤教辅人员的考核,往往是考核工作量而已。

三、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准备阶段的考核

1.根据教学大纲考核实习方案主要内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各专业明确教学目的,了解各学期教学内容与安排;明确教实习指导的教师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明确教学内容、步骤和教学要求,且能对实习各环节均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

2.考核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实习指导教师应当具有以下的知识:(1)有雄厚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有包括建立在专业基础之上的分支学科的知识。(2)有本学科相邻或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及学科的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和科学成果。(3)有较为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一定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对于这些知识,也可每几年分批次考核一次。另外,学校在教师实际动手能力培养上,不是为了完成几个培训指标,而是要有规划、有计划、有资金保障、有制度保证、有时间有时限,保证教师学到一线的技术、甚至比较超前的技术。

3.实习指导书按大纲要求编写,密切联系实习基地的实际,内容充实、完善,并在能实习开始前发到学生手中。

(二)实施阶段的考核

1.考核实习期间教师和学生无擅自“离岗”行为。我们可以通过诸如实习文件及实习准备、实习指导、实习纪律、实结、实习效果等具体评价项目的积分获得量化数据。

2.学校要在每一个实习环节中进行跟踪,做好每一个环节的落实。发现有违计划的问题,应及时反馈并加以修整,这样的实习才能始终围绕着目标有效进行。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为了完善整个评价体系。

3.学校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规定的实习时间,保证实习天数和每天实习时间不少于6小时。指导教师应做到教书育人,关心学生的思想、身体、生活情况,加强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团结互助、热爱劳动、安全保密等教育。实习师生要严格遵守各项有关规章制度,遵守实习纪律。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指导教师要及时进行教育,令其改正。对违纪造成恶劣影响或严重后果者,必须立即停止其实习。

(三)结束阶段的考核

1.实习报告与总结。实习报告要充实、规范,反映学生真实感受,无雷同现象。指导教师及时批改、批阅报告。对某些专业,全部按要求上交作品。实习登记表填报要完整、及时。在整个实习的过程中,指导老师应认真批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提交的资料成果并做好批改记录。

教学评点及教学建议范文3

关键词: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问题;运用

一、研究性学习法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和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法是大有可为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己阅读文章,概括主要内容,摘录重要信息,自己质疑或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完成指定的作业,从而深入理解文章,广泛摄取信息,达到灵活运用语言的目的。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法的基本策略

(一)创造民主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引发学生学习、质疑、发现问题的动力

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习惯的养成,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必须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又是营造民主氛围的前提。心理学家实验表明,紧张和焦虑是抑制思维活跃的主要因素,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才能最好地学习。教师只有放下威严的架式,真正与学生平等交流,才会有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课堂的活跃与学生思维的活跃是互相促进、互相激发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民主,是在教师视学生为求知道路上探索前进的同志、朋友的前提下,让学生对课堂教学有建议、参与、设计、监督、评价的权力。

(二)指导学生将教学重点、难点化为问题,引发学生自己去探究、论证

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问,勇于质疑。有不少学生有一种羞怯心理,不敢质疑,不好意思向教师、向同学发问,怕教师轻视、责怪,怕同学挖苦、讥笑。还有的同学问则问矣,却浅尝辄止,缺乏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而这往往是学生学习难以成功、创造力难以发展的重要原因。其次,引导学生发掘问题,勤于质疑。引导学生发掘问题,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发现和形成真切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的热情,从而勤于质疑。

(三)教给学生多种思维方式,给学生探究的武器

在探索、求证中最重要的是要逐渐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授予他们探索的思想武器。思维品质的成分及表现形式很多,主要有5项: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中外学者的研究表明,人的思维发展和语言能力发展呈阶段性,我们在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时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

(四)课堂教学活动化

语文是具有学科课程特点的活动课程,因而语文课堂教学采用“活动式”教学。它是以学生认知规律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学生主体能力发展为目标,借助学生主动探索、变革、改造的主体实践活动,来构建具有教育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全程教学形式。这种活动不是教学的某一环节的活动,也不是单纯的活动课程,而是全员、全方位、全程教学中师生多元互动的一种存在形式,活动既是师生本身的存在,也是师生通向语文教学终极目标的根本途径。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法的模式

(一)一套常模

汉语阅读教学的智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鉴赏力、迁移力和创造力,其直接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复合结构,纵向上分为阅读感知力、阅读理解力、阅读鉴赏力、阅读迁移力和阅读创造力五个层次,横向上包括阅读选择力、阅读思考力、阅读想象力、阅读记忆力和阅读时效力五个方面。在中小学阶段要求培养的阅读能力可分为认读---解读---赏读评读应用能力,各层级间既阶梯分明,又互有联系,有一些交叉。从语文学习的特点出发,我们认定其结构是: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品味语言,领悟语感---实践语言,习得语感一积累语言,积淀语感。

(二)几种课型

1.概括论证式

这种课型常用在议论文、说明文中。在进行议论文、说明文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论证式理解分析。这种课型首先训练学生概括大意,主要运用概括归纳的方法;然后理清要点,筛选出主要信息,列出文章的结构;最后对要点进行论证,要注意逻辑的严密性。在议论文、说明文写作训练时也可运用这种方法。

2.陈述分析式

这种课型可灵活运用于各种文体的课文,主要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由学生对问题或话题进行陈述,要注意表述清楚,条理清晰,语言要准确、连贯、简明、得体。如果是描绘性语言,则要求用不同的词语、句式、修辞描绘同一事物。同样,在进行写作训练时也可运用这种方法。

3.讨论交流式

遇到较难理解的课文可采用这种课型。首先老师将课文的重点、难点化为问题提出,交由学生探究解决;学生个体探究,得出个人的结论后,交四人小小组讨论,得出统一意(下转第177页)(上接第168页)见;小小组将统一意见交本大组集体讨论,由大组组长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最后全班交流总结,由各大组组长代表发言,其他组员补充并回答其他组提问。老师在此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指导,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分析问题。

4.评点解疑式

这种课型通常用在文言文、难度较大的小说、散文的阅读中。老师给学生几条阅读建议,提出阅读目标,让学生自己阅读并讲出自己的理解,老师只作适当的评点:如果学生在阅读中遇到难题,则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解决。对多数学生都感到难理解的地方则由老师重点讲解。另外,试卷讲评、练习课也可采用这种课型。

5.比较鉴赏式

这种课型主要用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文学作品重在品位文学语言的精美以及写作技巧。语言品味重在揣摩词语、句式、修辞,运用比较替换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揣摩出语言的妙处。对同一时代不同作家、同一类型不同作家、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更能够鉴赏它们的不同特点。在作文训练中,运用这种方法也可使得语言更优美。

四、结语

通过上述方面的分析,教师应看清研究性学习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面临的一些问题与阻力,更应看到其光明的发展趋势。正是因为认清了可能存在的问题,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它,才能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更合理地运用研究性学习法。作为语文教育的新探索,研究性学习法尚不能称得上完善,这就更要求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不断克服困难,在实践中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为语文教学的发展工作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教学评点及教学建议范文4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 途径 方法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是增强就业竞争力的根本。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核心能力等构成职业的基本素质。培养、培训职业核心能力就是为就业服务,为企业发展服务,为劳动者终身教育、全面发展服务。这种平台应该符合高职教育的总体目标,即以能力培养为主,将普通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能力要素提高到首要的地位进行分解后重新整合。

2011年3月,我院临潼校区获得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认证中心批准,正式成立了国家职业核心能力水平认证考评点。考评点的成立,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测评和培训提供了平台。临潼校区职业核心能力考评点共有6名教师,都有师资证书和测评师证书。从2010年3月以来,临潼校区教师共为全校区学生做了8场关于职业核心能力的专题讲座。通过讲座学生的核心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临潼校区基础教研室教师采用培训和让学生参与模块训练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获得了较好的成果。

一、开展问卷调查

在6个班级当中进行了职业核心能力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题目,了解学生对核心能力的看法和对职业核心能力的理解及学生的主观需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训。通过问卷,可以了解到有64%的同学不知道什么事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有什么作用。30.1%的学生认为,在大学里和人交流与人合作有困难。有67.2%的学生认为,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能力比专业技能和知识在就业方面更有用。有80%的学生愿意接受职业核心能力方面的培训和认证考试。我们的题目有30个,通过问卷了解了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现状,为后期培训和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进行模块培训

经过前期的准备,我们由3位老师在2010年10月开始在建筑工程专业394601班开始了与人合作模块的培训和辅导的试点。

下面是我第一课的梗概:

1.教师和学生相互认识和初步了解,营造和谐愉快学习氛围

2.课程总体情况介绍

3.介绍课程整体教学方法――行为导向法。主要有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游戏法、案例分析法等

4.学习的方法及要求

5.介绍课程主要内容、教材特色以及所需学会的能力点

6.告知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

7.学生发表对《与人合作》课程的看法和建议

8.布置综合项目任务

通过课堂讲解和学生提问互动,同学们对这种交互式教学方法很感兴趣,为了锻炼同学们的与人合作和交流以及解决问题能力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对394601班,我们让同学自由组合把全部39名学生分成6组。共同完成班级元旦晚会的创意,策划和实施。让学生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与人合作和交流能力。

1.综合项目《筹备策划班级元旦晚会》由老师根据学生的活动过程记录,合作总结报告及完成质量进行打分。

2.活动训练指每个能力点的授课所进行的项目训练,完成一项任务或进行一项游戏,并进行考核,由学生自评打分和老师根据现场情况给每个学生打分。

3.期末考评的主要内容为具体的案例分析题,采用笔试的形式,由老师打出卷面成绩。

通过第一次课程,学生能基本了解本课程的目的、思路和学习方法,为以后的活动开展奠定了基础。下面为我的课程整体思路:

项目设计思想:通过实施《策划筹备班级元旦联欢晚会》项目活动,培养与人合作核心能力。

项目描述:用《策划筹备班级元旦联欢晚会》这个综合性项目贯穿整个课程,总项目下辖五个子项目,覆盖与人合作的10个能力点。

预期课程成果:

1.完成系元旦晚会的筹备并组织实施

2.一个较成熟、可拷贝的合作团队组织架构图

3.一份合作总结报告

4.一份活动过程的原始资料记录(文字、图片及视频)

项目说明:整个项目在培养学生的与人合作核心能力的同时,渗透了与人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

经过一个学期的紧张教学培训和学生的互动,学生在活动中能够根据工作任务,明确自身和他人合作的优势和作用,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及时改进合作过程中的障碍,改善了合作效果最终完成了班级联欢晚会的策划、筹备和举行,同学们对这种教学方法和实践技能的发挥给予积极评价。

老师和全体同学参加了班级联欢晚会,晚会上同学们地精彩表演和详尽、细致地组织工作,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一学期学习培训,同学们间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得到了加强。对班级学风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为日后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组织学生参加国家职业核心能力考试认证

在前期培训的基础上,我们挑选了来自不同专业和年级的8名同学参加了2011年度国家职业核心能力与人合作模块中级培训考试。考试由实践和笔试两部分组成。从5月20日到6月25日两个多月的时间。组织了这八名同学进行了与人合作课程的培训。并基于活动锻炼学生的与人合作能力。同学们组织和策划临潼校区学生英语口语大赛,并组织实施。他们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先后组织了两场预赛和一场决赛。基础教研室老师全程指导和参加了活动,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创新让老师印象深刻,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全部通过了国家职业核心能力水平认证与人合作中级能力考试,获得了国家权威证书,为就业和择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们八个同学也做了个良好的示范作用,考试过后,不断有同学咨询职业核心能力认证考试方面的问题,对推动我院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认证考试工作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通过一年多的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训和考证实践,开展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试点班级的同学核心能力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们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在学生中做好宣传和动员,让同学们了解和认识到职业核心能力对自己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加积极地参加培训和认证考试。

第二,要在学生中挑选一些有意愿培养自己核心能力的代表,先把他们培训和发展起来,让他们当其他同学的表率,带动全体同学提高职业核心能力。

第三,职业核心能力以实践和动手为特点,主要通过学生的实践和创造来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学生是主体,老师担当指导和服务角色。

第四,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国家职业核心能力认证考试,获取国家权威证书。证书的活动过程,本身就是核心能力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吕革新.与人合作能力训练手册.人民出版社,2007.

教学评点及教学建议范文5

1.在羽毛球教学中,步法技术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在移动中,各种步法不能快速灵活搭配组合。

羽毛球的五大基本步法是垫步、并步、交叉步、跨步、蹬步、跳步等。羽毛球步法可归纳为单一步法和组合步法,单一步法是步法学习的基础。在羽毛球学习初期主要是单一步法的练习,随着教学的深入和学生熟练程度的提高,应该多练习组合步法,但是这对技术要求很高,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学生容易出现对步法利用的成功率不高、前场上网对腾空步、交叉蹬转等利用的质量不好,后场的交叉步等基本步法掌握的不是很理想等问题。

1.2移动过程中,步幅不到位。

在场地内,对方的球无论落到哪个有效区域内都必须快速准确地回击,这对步幅要求比较高,如果步幅不到位,就会错失最佳击球时机。步幅是根据对方来球的落点来判断的,很多学生对球落点的判断意识较差,步幅或大或小,对来球判断的意识较差。

1.3水平移动时,脚抬的太高。

在水平移动时,脚要向前迈,落地要积极有力。脚步水平移动的目的是保持稳定的重心,像篮球运动中的后转身动作是相同的力学原理。学生在水平移动时脚容易抬得比较高,这样重心起伏大,造成重心不稳,影响击球效果。

1.4不能合理地选择步法移动的方式。

对于对方的来球,应该准确地判断球的落点及与球距离,快速作出反应、采用什么步法,是一步还是两步。特别是比赛过程中学生对步法不能灵活地处理,造成击球点不准确。而且在中场向两侧移动时,小碎步较多,调整的步法有些乱,错失击球时机。

2.羽毛球步法训练的几点建议

2.1步法移动训练形式应多样化。

为了提高学生的步法移动技术,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来巩固加强学生步法移动技术。

2.1.1集体练习与个别指导结合法

在练习步法时集体学习和练习,然后进行个体演练,分别对学生逐一指导。在练习过程中加强语言和信号物的提示,比如针对学生完成动作的方向、力量、速度、节奏及动作是否正确作进一步的指导和评点。

2.1.2竞赛游戏法

可通过竞赛游戏的方式,使学生在紧张激烈但不缺乏快乐的气氛中加强基础步法移动技术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反应能力。

2.2加强羽毛球步法与技术相结合的综合练习。

步法是羽毛球运动的生命。羽毛球步法,最主要的特点是以场地的中心位置为基点,向前后左右各方快速移动,击球后迅速回到中心位置,准备下一次移动。加强羽毛球步法的移动训练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意站位。一般情况下多用右脚稍前、左脚稍后的站法,这样便于上网与后退。第二,注意步法起动及回动的灵活性与节奏性。在对方击球的瞬间,站位的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回球的后的方位及主被动情况决定其中心位置,回动至中心。节奏由击出球的落点弧度、速度及对方可能回击球的速度来决定。第三,注意步法的小调整技巧。在被动情况下,步法需要适当调整,而步法的小调整多是由垫步和并步来进行的,调整好才能达到步法的连贯性。

2.3加强与步法有关的身体素质练习。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技巧性很强的项目。运动过程中,要做出急停、起动、回动、快速向前、向左、向右、向后的移动。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做保证,那么是很难适应这项高强度的运动的。因此,在注重学生技术动作学习的同时,应加强步法专项身体素质的练习、基础下肢力量练习及专项速度练习。

2.3.1专项身体素质的练习

主要采取以下练习方式:快速的前后、左右开立跳;左右交叉步跳;提膝内转、外转跳练习;放松后退跑;行进间的前后交叉步跑;行进间的高抬腿跑;绕杆蛇形跨步跑等,目的是加速启动、回动的速度和起跳的力量和提高下肢移动的灵活性。

2.3.2基础下肢力量练习

下肢肌群力量是影响脚步动作最主要的因素。在教学中下肢伸肌的力量练习可以采用各种跑、跳或静力性的练习方法来提高下肢的力量。例如连续单脚跳可着重发展右下肢肌群的力量,连续起跳发展踩关节和小腿的力量,使肌肉处于特定的位置紧张用力,提高用力部位的力量。

2.3.3专项速度练习

羽毛球场上需要的速度,表现在起动、跑动、回动和短时间内发力等方面。可采用短跑练习的方式来提高两换频率,然后再加上定距离的冲刺跑,向前、向后反复快速跑,快速跳绳,听口令按手势起跑或变向跑等。

教学评点及教学建议范文6

【关键词】高职生 英语学习 翻译误区 翻译教学

美国语言学家和翻译家Eugene Albert Nida在给翻译下定义时说:“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自然最贴切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要想翻译出得当的句子,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找到对等语并准确传达原文,除了拥有丰富的词汇量,还需要对原文的准确理解与把握。

一、英语翻译失误的因素

随着国家间交流的日益深入,英语作为通用语言,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社会上对于高质量的英语翻译人才需求也越发迫切。翻译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掌握丰富词汇量、熟悉翻译技巧还不够,文化背景知识的欠缺同样会影响到翻译的效果。

1.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缺失。有许多英语习语是有典故的,英语学习中把语言知识与文化背景结合起来,既能掌握英语国家独特的文化现象,同时又能加深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和应用。。例如, English is his Achilles’ heel. 可译为“英语是他致命的弱点。“Achilles’ heel”出自希腊神话故事,Achilles出生后被妈妈倒提着在冥河之中浸入过,除了未浸到的脚踵外,他浑身刀枪不入,因此这一典故也被引申为致命的弱点。如果学生不清楚这个典故,就不能准确传达原意。又如,Tom is the black sheep of his family. “the black sheep”字面含义是黑羊,在英语中指的是害群之马或不孝子女。

2.母语文化的干扰。汉语和英语在文化背景知识上有相通之处,比如,“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可译成“一箭双雕”或“一石二鸟”;“to add fuel to the fire”译为“火上浇油”。但并不是所有的意象在两种语言中寓意相同,学生翻译时容易受到母语文化的干扰出现错误。比如,汉语中形容某人嫉妒得红了眼,常说此人得了红眼病,而在英语中,“red eyes”只指充血或哭泣后的红眼睛,因为嫉妒而红眼用“green eyes”表示。

3.中西思维方式差异。这是导致翻译出错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这本书价格太贵了。学生往往误译成:The price of this book is too expensive. 按汉语思维方式是没错的,但在英语中,价格常和高低搭配。正确的翻译应该是:This book is too expensive.或者 The price of this book is too high.又如,很多学生在中翻英时忽略了定冠词“a”或“an”的使用,反映了学生对中英思维差异的忽视。

4.语法知识不扎实。语言是由词汇按照一定的语法形式组织起来的。在英译汉中,语法知识薄弱造成学生对对句子成分分析错误、常用句型、短语不熟悉,导致翻译成中国式英语或对句意的错解。下面几例是学生常见的翻译错误:

例1:我想我不行。误译: I think I can’t. 正译:I don’t think I can.

例2: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像他这样的人。误译:In our life has many people like him. 正译:There are many people like him in our life.

例3:The Mint,where Newton had spent such long hours,issued a medal in his honor. 误译:牛顿长期工作过的造币厂给他颁发了一枚荣誉勋章。 正译:牛顿长期工作过的造币厂发行了一种牛顿纪念章。

二、改进翻译教学的建议

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维模式造就了中西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在翻译中要结合目的语文化和具体语境,才能做到译文准确。

1.翻译教学中,教师不仅教授翻译技巧,还应把翻译与文化背景知识学习结合起来,渗透跨文化意识教育。文化背景知识是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一块短板。在翻译课堂上,教师可以增加英汉语言文化的对比,包括习语、句型的对比,或者中英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的对比,以帮助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提高文化敏感度。在翻译选材上,应句段和语篇并重,涉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选取体裁多样、内容实用、与时俱进的材料,开阔学生知识面,丰富文化背景知识。

2.改进翻译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在翻译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传统的翻译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讲解,学生进行思考和练习的时间较少。这种模式导致学生听后感觉什么都会,但翻译起来仍然是中国式英语,或者生硬晦涩。因此,要重视学生的翻译练习与实践。教师可以给出翻译材料,将学生分组讨论,随后每组交上翻译成果,再互相讨论评点优劣。如果时间允许,教师也可以将参考译文公布出来,让学生一起参与点评,找到更合适的译法,使学生在今后练习中有意识地避开常犯的翻译误区,提高翻译技巧。

3.要重视语法知识在翻译的重要作用,熟练掌握语法规范是准确翻译的重要保障。想成为一个好的译者,掌握扎实的语法基础知识是必须的。正确的语法分析有助于理解长句和句子成分关系,实现语句简洁、规范,更准确忠实地表达原文的目的。要因此,在翻译中,应及时纠正语法知识薄弱导致的翻译错误,提醒学生对语法知识薄弱环节查漏补缺。

参考文献:

[1]栗香翠.英语教学中大学生常见的翻译错误分析[J].长治学院学报.2009,2.

[2]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