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的好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艺术作品的好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艺术作品的好处

艺术作品的好处范文1

【关键词】艺术作品;课堂教学;欣赏者;标准化;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4-0101-2

我国当代的艺术设计教学中,普遍采取的教学方式是,侧重主体的“经验课程”类型教学的主观语言教学法、体验教学法、训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作为当代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电子课件,在平时的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十分突出的。其直观性、生动性、可体验性在教学中的优势也是十分明显的。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电子课件是有其自身的专业独特性的,是注重主观的感受的直观性、生动性、灵活性和体验性的,区别与其他理工类课程所注重的程序性、客观性和评价性等。在设计制作艺术设计教学课件时,教师的主观因素是课件在具体教学中,最终实现的效果的关键因素。这也是区别于理工类课件的一个重要特征。理工科课件更注重课件的本身的标准性、系统性等因素,对教师本身主观特点体现较少,更注重逻辑性。作为主观因素较多的艺术设计类型课件其自身的结构除了体现教师的主观倾向之外,其逻辑性是依然纯在的,只是体现方式略有些不同和体现的不是很清晰。对艺术设计类的教学电子课件进行一定分析和总结,对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课件制作应该会提供一定的帮助,使得设计艺术在教学过程不仅体现出具有独特个性的教师个人主观特点外,还能体现出或清晰或含蓄的逻辑性,让艺术设计的教学过程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一、欣赏《蒙娜丽莎》需要标准么

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是世人皆知的,她那“神秘”的微笑更是令世人惊叹达芬奇的神来之笔。因为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在欣赏《蒙娜丽莎》这幅作品时,往往关心的不是绘画本身的技巧、构图、色彩、美感等因素,而更关心的是能够满足欣赏者好奇心的这幅画的一些逸事传闻。蒙娜丽莎的微笑看起来也确实是能给人一种或喜或忧的变换之感,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作者达芬奇的绘画功力不必多说,已经是世人供认的,《蒙娜丽莎》这幅作品是否达到作者的目的,也不必追问。我们如今看到的作品已经诠释了作者要表达的内容。这样看来,难道蒙娜丽莎的微笑真的完全是作者的神来之笔所赐,观赏者就没有任何的作用。

艺术作品存在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它值多少钱,而是在于这个艺术作品本身所属艺术形式所参与的艺术活动中的必要性。也就是说艺术作品是必须要与欣赏者共同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才真正的起到艺术品的作用,这件作品才算是真正完成。那么在达芬奇刚刚画完《蒙娜丽莎》还没有给欣赏者观看欣赏之前,这件作品只能是个半成品。正因为我们的参与才真正的完成了《蒙娜丽莎》这件作品。现在可以看得出来欣赏者是艺术作品完成的一个关键。那么蒙娜丽莎的微笑的产生因素中除了作者的神来之笔外,有没有我们这些欣赏者自身的因素呢?当大家看到这里时答案已经知晓了,一定有欣赏者自身的因素的。任何欣赏者都是会根据自己感受去欣赏理解艺术作品的,所以一件艺术作品在不同的欣赏者那里完全会呈现出不同的理解和感受状态的。蒙娜丽莎的微笑产生的一个原因是和欣赏者自己的视力因素、心里因素、世界观倾向都是有很大关系的,其中的科学道理不用多说。在欣赏一件艺术作品时,对于欣赏者来说是无欣赏标准可言的。

艺术作品是需要欣赏者参与才能完成的,艺术设计作品也同样是需要欣赏者、使用者参与才能完成的,设计艺术教学更是如此。在教学中的作品就应该是学生了。如果根据艺术作品最终的完成不能只靠作者完成,那么学生作为教育的作品,最终的完成也不能只靠教育来完成。课堂上的学生所能接受的信息也不能只靠课堂来完成。尤其作为艺术设计的教学课堂上传递的信息。因为艺术设计课堂上所采用的的信息无不与“蒙娜丽莎的微笑”有相似之处。学生所接受的信息,在学生学习内化时一定会因人而异的。不能轻易地规定哪个学生的感受和理解才是标准的方式。在艺术设计教学课堂上,教师在组织课堂信息时是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对本课程理解和认知进行教学信息的组织的,形成有个性特点的课堂教学。这样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教师那里会学习、体会到完全不同角度的信息,让学生的信息接收领域更加宽泛,接收到更多的信息知识。

在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是不需要一个天下大同标准的。教学中所要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也是会有些不同的,其中教学用的电子课件的表现出不同之处是最为突出的。不同的电子课件内容清晰的标明了艺术设计专业的灵活性、多样性和丰富性特点。学生在上课听课时,是可以体会到变化丰富的课件给学生带来的新鲜感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着一定的作用的。在艺术设计课堂上的电子课件是不需要制定一个天下大同的标准化课件的,根据教师个人的经验、体会就可以设计制作出具有独特个性特点的课件的。这样在全国各个院校的各门艺术设计课的课件所呈现出来的效果才能对艺术设计课件的内涵和外延有所阐述。

艺术作品的好处范文2

【关键词】民族文化 当代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实际上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不是单纯的具有美术功底就可以完成的,其是需要结合时代的背景以及历史文化元素进行符合社会发展、符合国家特色以及融入个人情感的艺术门类,所以具有极强的综合性。要想保障我国的艺术设计行业健康蓬勃地发展,首先必须立足于我国的本土文化以及融入历史文化元素,这样才可以充分体现出我国的独特艺术风格和民族文化传统,也只有在浓厚的历史文化作为积淀的前提下才能够吸取更多的元素进行创作,从而创作出我国特色的艺术作品。这样的创作和设计不仅可以更好地保障我国艺术设计行业的不断发展,还可以为其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一、民族文化元素与当代艺术设计融合的体现

艺术设计本身就是时代的产物,其具有很强的社会特点以及历史文化烙印,可以说一个时代的艺术作品也是这个时代的真实写照,我们可以通过艺术作品更好地了解这个时代,所以艺术作品当中融入本国的时代特点是非常重要的。西方艺术设计行业发展比较迅速并且有着较高水准。20世纪之后的西方思想,政治、文化、经济、军事都处于世界的顶峰,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文化以及艺术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全球造成了深深的影响。我国的艺术设计行业诞生和兴起都比较短暂,也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特色,所以基本上都是模仿和照搬西方的艺术设计方式。孰不知这种方式根本没有我国自身的特点,也没有将我国的传统艺术和文化特色融入其中,这样的艺术作品是缺乏意义的。我国的艺术设计作品由国内的一些设计家以及身居海外的设计家设计而成。常年身居国内的设计家难免会有一些比较传统的思想,对于艺术设计作品的创意不敢进行过多元素的融入,也没有更多的创新体现出西方元素的融入,所以艺术作品相对比较固守传统,缺乏新意。而那些常年身居海外的设计家虽存更加开放的创作思维,但艺术作品当中几乎没有体现出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元素,而是感觉刻意模仿西方的艺术创作,进而丢掉了本土文化。所以我们要对这些设计家的艺术作品进行更为深刻的分析和探讨,使它们更加具有人文性的特点。一般而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体现人文性和民族性的特点。

(一)重视艺术设计在视觉上的民族性特点

所谓的重视艺术设计在视觉上的民族性特点,实际上也就是民族性元素在我国艺术设计作品当中的重要融入和体现。由于艺术设计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艺术,而我们对于艺术设计作品的欣赏也都是通过视觉效果来体验的。所以需要我们格外重视民族文化在艺术设计作品的视觉冲击上的体现。我国的历史文化历经千年的沉淀,吸取了众多的精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文化历史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所以我国的历史文化在现代艺术设计作品的引入实际上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我们的艺术设计作品要学会提炼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将其融入其中,为我国的艺术设计作品注入新的活力和更为丰富的内涵。在视觉感官上传递出我国的文化和历史特点,进而强化视觉感受。我国的民族文化是丰富多彩的,设计者可以根据设计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民族元素来运用,进而更好地体现出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意义,更好地诠释和表现艺术设计的特点。

(二)要在设计思维和创作理念中融入民族文化

艺术设计最为核心的部分在于设计的过程。在进行创意之前设计者应该进行思维的规划和理念的选择。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不可复制的核心内涵,我们通过各种途径的传播将它发扬光大。但是往往很多时候,现代的元素运用得过于频繁与强烈,就有一种随波逐流之感,完全失去了自己的特色,特别是在艺术设计之中。而当此时,如果能将传统文化恰到好处地融入其中,无疑就给设计增添了新鲜血液,表达出独特的民族特色。所以这就要求设计者从根本层面上注重对于民族文化的引入,思想层面体现出民族文化的内涵,这才是设计的根本所在。

二、在当代的艺术设计中引用民族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体现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这里所形成的一切传统文化都经过历史的沉淀,具有无限的历史价值。其推动着时代的发展,又反映出历史的进步,是历代人民的智慧结晶。无论是哪个时期的艺术作品,都需要体现出本民族独特的文化。因此,在当代艺术设计作品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对民族文化最好的传承和体现,并且为作品注入了民族独有的设计元素和特色。

结语

艺术创作本身就是一项充满新奇和挑战的过程,因此,我们需要在汲取新鲜元素的同时做到独具特色。而盲目地跟风,只会被埋没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要想坚实地屹立在世界前沿,就要充分展现民族特色,只有展现出深厚文化内涵的艺术创作才能经久不衰,也只有这样的创作才是经得起推敲的艺术,也只有这样的设计才是被社会大众所喜闻乐见的。

参考文献:

[1]李蒙.从民族文化的角度看我国当代艺术设计[J].前沿,2012(22).

[2]姜薇.论中国当代艺术设计中历史元素的取向[D].湖南师范大学,2011.

[3]王东辉.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

[4]吕静.构建当代艺术设计的民族文化观[J].芒种,2012(18).

艺术作品的好处范文3

启发式教学法,是古今中外最好的教学方法。我国首位大教育家孔子,就是中华启发式教学的鼻祖。他用这一方法,成功地培养出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中国古代林林总总的私塾和书院,之所以培养出大量人才,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是重要原因之一。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顿超直入,明心见性。除了“坐禅”,用“参话头”、“棒喝”,教人参禅悟道,有如醍醐灌顶,是典型的“启发式”方法,很值得教育界借鉴。启发式教学法,是与填鸭式教学法截然相反的一种科学的、实用的、灵验的教学方法。前者是“引而不发,跃如也”,而后者是越厨代庖。启发式教学成功的奥秘,在于遵循普遍的心理规律,开启和调动学生内在的感知力、想象力、判断力、创造力,以及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同时就是遵循了普遍的辩证规律——内因(学生心理)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教师教学)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启发式教学法,遵循普遍的心理规律和辩证规律,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升堂入室,把枯燥的“要我学”变成了愉悦的“我要学”,进而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效果,堪称无为而治,事半功倍。

二、实践出真知

实践出真知,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也是小提琴艺术教育的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反复实践,才能真正学懂理论;只有反复实践,才能真正具有才华;只有反复实践,才能真正拥有本领。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琴而后识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戏曲演员讲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熟能生巧。”以上这些警语,都强调实践出真知。搞艺术必须有才华。但才华不仅来自天赋,更主要的是来自勤奋的实践。俄国大作家契诃夫认为,才能就是劳动,他一生都在“不住手地劳动”。如他大学毕业后,一边辛苦行医,一边勤奋写作,先后写了一千多篇小说,最终磨练出杰出的小说创作才能。在艺术史上,凡是大作家,总是笔耕不辍,凡是大书法家,大多留下“墨池笔塚”,凡是大歌唱家,总是曲不离口,凡是大演奏家,总是器不离手。创作产生于创作过程中,真才华、真本事来自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刻苦实践。要学好小提琴,要成为小提琴艺术家,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勤奋实践方能成就。总之,小提琴艺术教育,教师要用启发式教学法少说一点,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课让学生多做一些,并注意把启发与实践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使启发有明确的实践目的,让实践成为启发的必然结果。

三、强化艺术修养

艺术作品的好处范文4

丝绸材料潜在的文化内涵及其独有的中华民族特性决定了它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也必然会因它的这种特质广泛应用于装置艺术中。中国装置艺术的民族的特色,不仅是指长期流传下来的装置艺术纹样和图形等装置艺术文化,更主要的是体现在装置艺术中的民族性,而丝绸材料完美的诠释了这点。

丝绸材料是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意象载体,是千百年来文化,思想的沉淀结晶。这一点决定了丝绸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应用可增添装置艺术的文化气息和独特的审美意象,弘扬民族个性,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推动中国特色装置艺术风格的形成,同时也丰富世界装置艺术的艺术形式。

丝绸的内涵

本文希望通过论述深入了解到丝绸材料在装置艺术中应用的形式和方法,以及如何把丝绸材料的文化底蕴渗透于装置艺术中,使其更好地展现装置艺术中的本土文化。

在古代,丝绸就是以桑蚕丝为主,也包括少量的柞蚕丝和木薯蚕丝纺织的纺织品。现代由于纺织原料的创新, 凡是经线采用了人造或天然长丝纤维织造的纺织品,都可以称为广义的丝绸。汉族劳动人民首先发明并用于大规模生产的丝绸, 其制作的丝绸制品更是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史称“丝绸之路”。

现代丝绸业的现状

丝绸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是华夏文明的见证和骄傲。在新世纪,丝绸又被赋予了新的理念和内涵,传统而又现代的技术演绎,使丝绸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然而,中国在开发丝绸产品的多元化及其多样性方面与世界纺织技术先进、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些差距,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变革进程中,需要进一步积极拓宽“丝绸之路”乃是当务之急,更是必由之路。

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过继承扬弃与创新,将装置艺术与丝绸结合,注入新的现代的装置艺术理念,使丝绸装置艺术在现代的生活中更具有实用性。并且丝绸装置艺术材料的天然性,符合了当今人们追求环保、回归自然的要求,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与时代的发展方向。

装置艺术的内涵

装置艺术,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以令其演绎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

装置艺术的现状

装置艺术在中国具有太多的特殊性,从装置艺术家的身份到装置作品本身被观众和收藏家接受的程度,似乎都仍然在一个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各个方面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共同制造了一个装置艺术的尴尬角色。究其原因:一方面,装置艺术本身的语言方式没有彻底的更新,另一方面缺乏问题意识。新一代艺术家的作品很少有明确的文化针对性,而是多局限在个人生活的小范围内,起点是日常经验,落脚点还是日常经验,这样就很难有超越。因此,将丝绸色彩、质感充分运用到装置艺术中,给装置艺术手法上进行创新,从而带动装置艺术的发展。

丝绸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运用

1.丝绸材料的色彩特征

丝绸的色彩包括它的固有色彩,即自然的、天然的色彩;人为色彩,即人工色彩,人们经过染色工艺的加工和设计,进而赋予丝绸新的色彩。

丝绸的自然色彩主要是丝绸清新淡雅的固有色,它是由蚕吐出茧丝的颜色来决定。不同种类的蚕吐出不同的丝,由此制造而成的丝绸,其色彩的外观性能等也有细微的差别。通过生物技术的引导,转基因荧光彩色丝绸的出现使丝绸在色彩的设计表现上更加的流光溢彩。

丝绸的人工色彩主要与其染整工艺密切相关,丝绸获得染色的途径、方法和种类,以及从古代演变到现代的染整技术影响着丝绸的染色工艺与丝绸的人工色彩。

2.丝绸材料的质感特征

丝绸的质感是指丝绸的材质、质地、质量带给人们的感觉,它主要与蚕丝或人造丝绸的结构性能、精炼工艺、整理工艺等相关。丝绸表面纹理的构造组织主要与经纬线交织的工艺等相关。因此,丝绸的质感影响了丝绸带给人们的感觉特征,特别反映了丝绸带给人们视觉上的观感和视觉上的质感。通过丝绸质感的特点,运用到装置艺术中,可以提升丝绸品质感的同时,丰富、增强了丝绸质感在装置艺术设计应用方面的表现效果。

3.丝绸材料与装置艺术的结合

传统装置艺术作品选择的材料多是以常见的石材、木头、玻璃、金属等,就材料本身的表现力而言,给欣赏者的感觉大多带有冷漠的倾向。

选择丝绸类柔软材料的目的是为了寻求和探索传统装置艺术材料以外的其他材料在装置艺术作品中能够具有和提供的与以往不同的表达方式,以及对装置艺术作品的新的诠释的可能性。从丝绸类材料的质地方面去考虑,选择这类材料进行装置艺术作品创作,正是由于丝绸类材料较传统硬质材料在表现力方面更为柔和,可以给人带来亲切感。而丝绸作为一种创建的服装材料更会让创作者和欣赏者有熟悉的感觉,能够通过观众欣赏作品的过程,拉近观众与作品、观众与作者之间的距离。进而,使得欣赏着也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中来,可以更深刻的感知作品。

泉州布雕装置艺术作品《印象中国》亮相法国巴黎时,使整个装置艺术领域眼前一亮。作为第一次将中国传统丝绸材料与装置艺术结合的产物,作品将中国传统的绢帛丝绸艺术和当代装置艺术完美结合,表现了中国传统丝绸类材料的独特魅力及东方哲学的人文精神,也由此开启了中国装置艺术界的丝绸风潮。至此,丝绸作为装置艺术领域中一种新兴材料,成功被装置艺术界所接受,并被艺术家应用于大量作品中。在丝绸类材料为装置艺术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的同时,装置艺术设计也同样为丝绸类材质开启了新的发展方向。

4.丝绸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运用

装置艺术是一种开放的艺术手段,现代艺术中使用丝绸是最具说服力,最打动人心的,原因是它所传递的情,只要置身其中,你会被它五彩斑斓的色彩所吸引, 被它的独一无二的个性所感动,丝绸背后的文化内涵更是让人浮想联翩。在装置艺术风格中,耐人寻味,处处体现了传统风味的情景融合。

如图1是如诗似幻“锦绣”展上的作品“锦绣梦想”,作品通过中国的丝绸文化来演绎装置艺术。将丝绸类材料运用于装置艺术作品中,借助材料自身的薄厚、光感、柔软、丝滑等特质与性格,与作品结合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极具传统东方美。丝绸与作品结合后,整体造型华贵却不奢靡,既有良好的弹性、强度和柔软的手感,又拥有珍珠般绚丽多彩的光泽,点缀的恰到好处,给人强烈的视觉刺激,充满了变幻莫测的朦胧美和抽象美。同时采用色彩讲故事的形式,将作者的思想和作品的内涵隐藏于丝绸材料之中,并不直抒胸臆,半遮半露。如同害羞的少女,将姣好的面庞遮蔽于朦胧的丝绸之下,让人似见得,又似见不得,娓娓道来丝绸是如何从中国走向世界。

结论

丝绸材料已经融入装置艺术设计潮流的大队,随着时代的发展,丝绸材料在保留原有材料特征的基础上,应当重点从丝绸的新材料、新技术、新理念等方面进行新的设计、研究与探讨,从而提炼出更富有装置艺术设计形式和包涵文化内涵的元素,使设计出来的作品既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气息,又富有现代风格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使丝绸材料在装置艺术中展现出丰富的设计表现力、非凡的艺术感染力和无穷的魅力。

艺术作品的好处范文5

一、民族声乐演唱技法和艺术风格的辩证关系

(一)演唱技法是基础

演唱技法越成熟、完美,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就越强。并且演唱和乐器演奏也是不相同的,人的声带不如乐器声带宽泛,直接。也就是说人声对于作品艺术性的表达影响是非常大的。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演唱技法,才能凸显艺术作品的艺术风风格。

(二)艺术风格是最终目标

民族声乐体现的并不是单纯的演唱技法,更多的还是艺术作品的情感表达。只有充满情感艺术的作品才能震撼人心,引发心灵共鸣。没有艺术风格的艺术作品是空洞的。因而,在民族声乐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应该充分应用演唱技法,将艺术作品的情感和艺术风格充分展现出来。

(三)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优秀的民族声乐作品应该是集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和艺术风格于一身的作品。缺乏演唱技法会影响艺术风格的表达,而缺乏艺术风格的作品又是不完整的。可见,两者都是民族声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正确认识两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才能促进民族声乐的发展和完善。

二、实现民族声乐演唱技法和艺术风格统一的方法

(一)认真分析作品

若要使一首歌曲达到完美,首先应该先了解它,包括它的创作背景、歌曲旋律、风格体现、情感体现等内容。这样歌唱者才能完全融入到歌曲中,达到人、歌合一的境界。同时,也只有深入了解作品,才能够实现民族声乐的演唱技法和艺术风格统一。首先,歌曲的情感是借助歌词和旋律来表达的。演唱者在深入了解作品的过程中,应该明白歌词中蕴藏的艺术情感,以及其中人物、事物的表现。另外,歌曲中抒情、叹息、叙事等多种变化也是需要演唱者仔细了解。其次,演唱者应该深入了解歌曲中旋律的变化特征、节奏的跌宕起伏、和声伴奏等。尤其是旋律变化与情感变化的内容。最后,演唱者再通过娴熟的演唱技法将歌曲中蕴藏的情感变化,生动、形象地展示给观众,同时结合表情、姿势、眼神等来增强歌曲的情感体验,以使观众能够充分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可见,若想实现演唱技法和艺术风格在情、声方面的融合,演唱者应该认真分析民族声乐作品的基本组成元素,并详细了解这些元素是如何变化、融合在一起的。总之,将演唱技法和艺术风格在声、情方面完美融合才能充分展示出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二)深刻理解作品

深刻理解作品的目的在于能帮助演唱者生动地展示出作品的艺术内涵。而且民族声乐艺术表达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演出者应该充分结合各种表达形式,找寻出它们的结合点,从而增强民族声乐作品的表现力。另外,深入理解作品更能帮助演唱者通过演唱技法充分展示出内心情感,并塑造出风格独立的艺术作品。

如在演唱民歌时,演唱者必须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人物关系、矛盾冲突,并尽量详细了解每个人物的特点和内心活动。这样更有助于演唱者把握作品的情感表现程度,避免出现用力过猛或表现不足的问题。例如传统的民族歌曲《孟姜女》,在了解这一作品时,首先要整体把握住作品的情感表现。该作品不仅是细致、真挚地表达出来了孟姜女的内心情感,更是深刻地刻画出了孟姜女寻夫、缝寒衣、思念丈夫的悲痛之情。总体来说,这部作品的基调是悲伤之情。演唱者在演唱时,应该充分展示出孟姜女思夫的悲痛心情。更重要的是,演唱者应该将自己放置在当时设计的环境中,以主角身份展示出该部作品悲伤的整体艺术风格。从上述例子中看出演唱者应该在深入了解作品后,充分应用演唱技法将孟姜女的内心独白展示观众,并通过完整的情感展示,营造出这部作品沉郁、悲痛的艺术风格。总的来说,若要实现民族声乐演唱技法和艺术风格的统一,演唱者就应该深入理解作品,正确运用演唱技法恰当好处地体现出作品的艺术风格。

(三)真实的表演

所谓真实性就是要求演唱者在民族声乐演唱中,能够通过个人的声音、形体动作展示出歌唱作品的艺术性。在深层次上,真实不仅要求演唱者具备很强的演唱技术,还要求演唱者能够以自身的生活体验塑造出属于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风格。由于不同的演唱者,其声色、吐字、音域都有不同,所以演唱者应该根据作品的艺术风格,调整演唱技法。如对于一些慷概激昂的歌曲,演唱者应该吐字沉稳。对于欢快、基调轻松的歌曲,演唱者应该吐字轻快、清晰。对于委婉的歌曲,则吐字应该柔和。尤其是对于一些地域性很强的民族声乐,演唱者更要把握住方言演唱歌曲的力道、控制度。总的来说,民族声乐主要是通过眼神、服装、肢体动作、声音等方面来变现的。而如何表现,表现程度如何则有赖于演唱者的演唱技法水平。为了提高作品的感染力和变现力,演唱者应该根据不同艺术风格的歌曲,进行演唱技法上的调整,并以真实为基础,充分展示出民族声乐独有的艺术魅力。总的来说,演唱技法和艺术风格是不可分离的,如果提高作品的艺术性,就不能单纯地突出某一方面。也只有将精湛的技术和完美的艺术相结合,才能增强民族声乐作品的表现力。

艺术作品的好处范文6

②山人即朱耷,明太祖第十六子宁王朱权的九世孙,身经明、清两个王朝,历四代帝王,山人是其晚年的号。在明朝灭亡也就是顺治二年清军占领南昌之前,朱耷在王府里度过了十九年较为安定的钟鸣鼎食的生活。他的一生经历了由儒士而僧人,又由僧人转为道士,晚年又还俗复为儒士这样一个循环之圈。他一生的遭遇和磨难,特别是亡国之痛给他带来的心灵上的创伤,酿就了他孤傲、狂狷的性格,同时也造就了一个为后世崇拜和敬仰的书法家和画家。

③作为明王朝的旧王孙,虽然家国倾覆之恨燃起了他的抗节情绪,但他并没有像文天祥那样抗节殉国,肝脑涂地,也没有像傅山一样鄙视功名,劳饿沟壑,而是采取不合作、不逢迎的孤傲态度。他的反抗不仅仅在于行迹,而在于心迹,这心迹的凭借则是他那特立独行的艺术世界。

④他画山水多是渺无人烟的残山剩水,意境荒凉,以寄托“亡国”之痛;花鸟画则多破荷败叶,孤松奇石,冷峻傲岸之气,直透心田;尤其所画鱼鸟之形,白眼向上,或漫游空际,或独立危石,孤傲淡泊之情感人肺腑。鸟是无名之鸟,鱼是无名之鱼,以至其画也是无名之画。这些无不是山人自身人品、品格、精神、情操的幻化。在他的一幅题画诗中还表达出对满清官员的蔑视与嘲讽,他讽刺那些头戴“三眼花翎”的官员们,二更天就去守候主子的奴才相。他既然不能在政治上赢得自尊,只好在艺术里去寻找慰藉了。

⑤山人的作品幽深玄远、疏淡空旷、恣肆。特别是他的花鸟画,孤傲冷峻、超凡脱俗,把中国花鸟画推向了又一个高峰。山人为清初画坛革新派“四僧”的主将。三百多年来,“扬州画派”、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张大千、李苦禅等一代又一代大家,无不在山人的艺术世界中汲取营养。山人之书,于篆、隶、草、真、行六体皆善,晚年形成的“体”书法更是以简表意、恬淡悠远,圆润流畅、简练浑朴;气象浑穆高古,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结字怪伟,然而却没有丝毫的生硬别扭,反而有一种异样的氛围。张庚在《画徵录》中说:“山人有仙才,隐于书画,书法有晋唐风格。”曾熙说山人的书法“天机浑浩,无意求工而自到妙处,此所以过人也”,这也许就是“体”的根本所在。它冷傲、简古,面无表情,似乎要拒人千里之外,却又让人产生出无限的敬意,难怪黄宾虹评其为“书法第一,画在次”。后来“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评价山人的艺术时发出了“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的感慨,实在是中肯之极。山人的艺术确是以苦难为笔,蘸着眼泪书写而就的。

⑥三百多年来,今天当人们再次捧读山人的艺术作品时,又有谁能真正体验到山人那内心深处的痛呢?

(选自《中国钢笔书法》,有改动)

【命题坊】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朱耷的身世具有传奇色彩,他生命的归宿仍是一个读书人。

B.文天祥、傅山抗节情绪是积极的,而朱耷的态度是消极的。

C.朱耷的书画,超凡脱俗,不愧被后人称为“洗心”的艺术。

D.清初画坛革新派朱耷,把中国花鸟画推向了又一个高峰。

E.黄宾虹评价朱耷“书法第一,画在次”,作者认为此评欠妥。

2.文章取“墨点无多泪点多”为题有哪些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④自然段,简要分析朱耷“特立独行的艺术世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把中国书画艺术分为三类:洗眼、动魄和洗心。请就你品读过的中国艺术作品,选择其中一类,另举一例,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材运用示例】

他,身为皇族,却偏偏生于那个皇朝的末世。他的画亦如其人,怪鸟残鱼,冷气森森。在那个“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的时代,踽踽独行,沦为道士,一卷《道德经》如何化解他胸中的块垒?他的画丑得出奇,躲在角落里,任凭后人评说。几百年后,当他那份对“本可以忘却的国恨家仇”的坚守为世人理解后,那份难言的凄楚,便伴着怪鸟丑鱼,化作一份美丽的坚守。他,就是号为“山人”的朱耷。

坚守,犹如高悬于惊涛骇浪之上的一根根独木,但正是这一根根历史长河中的独木,撑起了一个个柳暗花明的支点。孔子本可以放弃,他却以坚守成就了中国儒学的源远流长;伽利略可以放弃,他却用坚守开辟了天文科学的新时代;朱耷可以放弃,他却用坚守刻画了一个王朝不为人知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