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安全隐患及对策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饮食安全隐患及对策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饮食安全隐患及对策措施

饮食安全隐患及对策措施范文1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安全管理;责任制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是指利用血液透析或者血液滤过挽救患者的生命,是延长生命的有效方法。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血液透析技术的提高,老年患者在血液透析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积极的责任制护理干预能有效保证患者的住院安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0月我科维持性血液透析60岁以上老年患者46例,男34例、女12例,其中65~80岁35例,8岁以上3例。 

2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2.1年龄因素 老年患者器官功能减退、感觉迟钝、行动迟缓、视力下降、体质虚弱,易引发跌倒、坠床及烫伤的风险。 

2.2心理因素 老年患者年龄60~90岁,基本都是退休在家,不在工作岗位,心理比较空虚;且大部分老人子女都忙于工作与老人缺少沟通,导致老人存在孤独感。再者老年患者由于疾病的长期困扰,易产生焦虑、悲观、恐惧,个性改变和行为反常,甚至抵触情绪,不配合治疗,遵医行为差。 

2.3患者自我疾病因素 

2.3.1血管通路 由于老年患者多伴有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在动静脉内瘘使用中,易发生渗血、血肿、血管狭窄等。同时对血管通路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如内瘘穿刺压迫点、压迫时间掌握不准确,感染预防措施不到位,甚至自行造成出血,内瘘闭塞等严重后果[1]。 

2.3.2急性并发症 老年患者多伴有心血管并发症,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极易并发心血管急症,其中低血压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2.3.3跌倒、坠床危险因素 老年患者平衡能力差、骨质疏松、视力下降、应急反应能力下降。透析后在匆忙行走、起身困难、光线偏暗、体力不支的情况下都易发生跌倒、坠床危险。 

2.4环境因素 环境是导致跌倒意外发生的重要原因。据报道每年有1/3的65周岁以上老年人,1/2的80周岁以上老年人都经历过跌倒事件[2],主要是地面湿滑,室内光线不足,房间摆设不合理,地面不平整等不安全因素都可能导致患者发生跌倒。 

2.5药物因素 老年患者常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平时服用降血压药、护心药、降糖药等,但由于老年人代谢能力减弱,视力、听力减退,易引起药物蓄积或不良反应,以及漏服、多服、错服等意外发生。 

2.6沟通障碍 由于老年患者听力、视力、记忆力等方面的下降,或者一些老年人不会说普通话,甚至听不懂普通话,导致沟通障碍。治疗过程中对管道注意事项未能正确理解,在改变时经常发生管道扭曲、折叠,造成引流不畅。 

2.7医护人员因素 部分护士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专业理论及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应急处理能力欠缺、对患者病情变化未能及时发现,或对病情发展没有预见性,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及补救措施,这些都是导致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 

3 护理对策 

3.1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应向老年患者、家属及医院工作人员提供健康安全教育,使他们具有安全防范意识,能辨别高危人群,熟练掌握护理干预技能。采用口头宣教、墙报、宣传画册及录像等形式宣传住院安全知识,增强患者及家属对住院安全知识的了解。 

3.2心理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因疾病长期折磨,易产生恐惧、焦虑、抑郁、失落、孤独、自卑、内疚等情绪,给治疗和护理带来不良影响。护理人员应与老年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热情介绍医院环境,生活上给予悉心照料,与患者多角度、全方面交流和沟通,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特别对丧偶和无子女老年患者应多加关心。加强交流,尽可能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3],交流时语言要通俗易懂,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需求。同时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护理过程,可以稳定患者情绪。 

3.3饮食护理 饮食干预直接影响患者病症及并发症的发生,合理饮食可降低感染、心血管疾病及透析急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自身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及生存率。加强交流,使患者理解饮食的重要性,取得其配合。交流时注意不要只是使用专业的理论,要采用直接物品视图或剂量的方法进行宣教。 

3.4预防跌倒、坠床 增强安全管理意识,营造安全的就医环境,整洁、照明良好、保持地面清洁干燥,醒目位置放置“小心地滑”警示牌,以提醒患者、陪护、医护人员关注[4]。嘱咐老年患者动作要缓慢,防止晕眩和不稳定,必要时进行协助。加强巡视,及时进行护理安全评估,加强宣教,提供保护性措施。对伴有意识障碍的患者要求专人看护,对昏迷或躁动患者必要时进行约束。 

3.5合理使用药物 加强医患沟通,对使用可能增加跌倒等危险发生的药物,要经常检查是否有使用的必要,尽可能限制多种药物合用,避免低血压、低血糖的发生。治疗过程中服用降压药或血压不稳定者,起身前应睁眼静卧适应环境后,再改变。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放置,做到看服到口。 

3.6护理人员管理 合理配置资源,实施护士分层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责任制整体护理要求责任护士对其负责患者的所有护理工作,包括生活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康复指导,健康教育等全面负责。采取小组责任制,责任到人,新老结合,在技术和体力等方面互补,保证了日常工作的有序进行,防止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提高医护人员对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建立防范意识和主动服务意识。加强管理,制定危重患者抢救流程,小组配合抢救分工细则,使工作忙而不乱,井然有序,准确到位。 

4 小结 

近年来,随着护理安全管理新理念的不断深入,血透患者的不断增加,构建科学有效的患者安全保障体系,已成为护理管理者研究的重要课题目。维持性透析的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改变所致对透析耐受性较差,加之疾病复杂性及个体差异,老年透析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年轻患者。通过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安全隐患分析及完善安全管理措施后,对不安全因素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及时有效地控制了不良事件的发生,针对不同患者采用包括心理、饮食、血压管理及并发症预防等个体化责任制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预防护理安全问题的出现,在提高老年患者透析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满意得到提升,并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叶朝阳.老年患者的血液透析及血管通路[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0,19(1):51-52. 

饮食安全隐患及对策措施范文2

一高校食堂饭菜质量存在的安全隐患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学校内部管理模式的转变,高校的后勤服务大多实行社会化管理,高校食堂食品卫生的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部分学校存在盲目引进,以包代管,使得少数不具备从事学校餐饮工作资质的社会机构或个人承包学校食堂,致使饭菜质量、饮食卫生难以保证。目前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食堂饭菜质量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食堂食品采购模式的安全隐患

高校食堂食品原材料采购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几率。当今,随着高校在校人数逐年增加,大多数高校学生食堂来不及扩建,难以容纳大批增加学生的就餐,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和食堂就餐压力大增。为了缓解这种压力,出现盲目引进、以包代管的情况,使得少数不具备从事学校餐饮工作资质的社会机构或个人承包学校食堂,致使学校食堂食品的采购模式比较混乱。有些承包单位因为规模有限、技术力量不足,只能再次将食堂分包给个体经营者。这些个体经营者为降低成本,不执行统一采购的规定,为贪图便宜,私自采购一些腐败变质、霉变生虫、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感官性状异常以及超过保质期等法律法规禁止食用的食品。

2高校食堂饭菜原材料的安全隐患

市场经济条件下,趋利行为使不法商贩利欲熏心,对食品的原料进行掺假、造假,甚至超标加入添加剂。较常见的如:作坊生产的火腿肠仿双汇火腿,舟山小黄鱼充北海大黄鱼,夹心肉充当腿肉等。蔬菜叶面喷施农药、化肥过多,导致残留物超标,果品用催熟剂催熟,猕猴桃喷施“膨大剂”,黄鳝添饲“避孕药”速肥,生猪添加“瘦肉精”促长,海产品浸泡“防腐剂”保鲜,将变质大米使用矿物油“抛光”,面粉中掺用甲醛漂白增韧,银耳用硫磺熏制增白,豆制品掺入工业用滑石粉等等。

3高校食堂饭菜加工过程存在的安全隐患

由于高校后勤社会化,大多数高校食堂由自身经营向租赁、承包、托管等多元化模式发展。由于利益驱动和食品生产经营等环节复杂的特点,加上高校食堂的从业人员大多数来自农村,自身文化素质低,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淡薄,受各种因素影响,心理及情绪控制能力较差,并且部分食堂内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只参加过临时或短期厨师培训班的学员,缺乏专业系统的烹调理论和饮食营养与卫生知识,使高校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不安全系数自然增加。

目前高校食堂饭菜加工过程存在的安全隐患有:冷冻方法不当或加工不当,从而造成食品的变色、变味、变质等质量问题;不注意个人卫生,致使加工的食物出现交叉污染;夏天食堂防蝇措施不当,致使学生饭菜中经常有苍蝇出没等一系列安全隐患。保存温度低于60℃或高于10℃、存放时间超过2小时的熟食品,再次利用时未充分加热。冷冻熟食品未彻底解冻充分加热食用。有些堂口将回收后的食品经加工后再次销售。

4高校食堂饭菜质量控制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目前,由于缺乏相关标准,高校食堂卫生管理标准建设滞后,有关卫生安全的检测方法不完善,管理局限于经验水平,缺乏科学的控制手段,对员工的日常操作缺乏科学规范,检查流于形式。高校学生食堂中的上层管理人员多为高校的行政管理干部,并不实际参与到食堂的经营管理中去,而食堂内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只经过临时或短期培训,缺乏专业系统的烹调理论和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从业素质一般不高,责任心不够强,一旦管理松散不到位,容易怠工,不能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导致终端产品和服务不符合食品卫生安全要求。

5清洗、消毒、保洁设施的大小和数量不能满足需要

餐具用具清洗消毒水池中,食品原料、清洁用具及接触非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混用。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不符合GB14930.1《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卫生标准》和GB14930.2《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消毒剂卫生标准》等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要求。有些清洗、消毒、保洁人员素质低下,毫无职业道德,有些承包商为节约成本根本就不用消毒剂,也不进行高温消毒。

二高校食堂饭菜质量管理措施

1创新食堂食品采购模式,坚持食品分类管理,采用不同渠道采购的措施

在严格考察供应商资质、场所、实力、信誉的基础上,每种食品原材料至少要选择两家供应商为学校食堂供货,每学期开学前都要召开供应商会议,签订供货协议和食品安全协议。同时,完善采购制度,对采购原则、采购组织、采购范围、采购程序等做出统一规定,健全物资采购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严格的食品采购与生产检查制度,坚决杜绝食堂私自采购食品饭菜原料,以防止劣质食品进入学校。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人员可根据食品原材料的不同特点,按照大宗物资、普通物资和时令蔬菜三大类分别管理,采用不同渠道进行采购,按照比质量、比价格、比服务择优选择供应商。对于米、面、油等大宗物资采购面向正规生产厂家,采用招投标形式选择两家以上厂家供货:对于鸡、蛋、杂粮、调料等商品在确定采购对象时首先实地考察采购对象的资金实力、信用和商品质量等信息,择优选择两家以上供货商;时令蔬菜每天消耗的量较大,应每天到蔬菜批发市场集体采购,也可“农校对接”。

2采取各种措施,严把原材料质量关

高校食堂虽然无法左右烹饪原料的种植和养殖,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五个方面的措施,严把原材料质量关,将不符合饮食卫生安全要求的烹饪原料拒之门外。

第一,提高采购人员素质,认真学习各种烹饪原料选购知识,掌握烹饪原料的质量鉴别,精心选购。目前,烹饪原料品种繁多,加上现代交通工具便利,国内的、国外的,陆生动植物性原料、水生动植物性原料应有尽有,如果不能熟悉它们的品质特点、上市季节、质量鉴别及其生长环境等,就很难把好进货质量关。

第二,杜绝采购中的“吃回扣”现象,实行“三公开”,坚持阳光采购。“三公开”就是公开当天采购的食品原材料品种、数量、价格,使不同渠道采购的物品都置于公开监督之下,确保采购人员和不法商贩无机可乘。

第三,与规模大、信誉高的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绿色养殖基地、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联合,借鉴商业销售中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实行层层质量保证制,确保烹饪饮食卫生安全,同时实现企业间的互利互惠。

第四,定期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烹饪技艺,掌握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掌握特殊原料的加工处理。

第五,严把索证关,对采购的原材料要进行相关证件的索取,坚决杜绝“三无”食品进入高校食堂,确保高校师生健康饮食。

3改善高校食堂的卫生条件,严防食品加工过程的交叉污染

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学生食堂卫生设施与条件,使食堂建筑、设备与环境符合我国《食品卫生法》要求,建立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场所及用餐场所。同时还要坚决做好高校食堂的清洁与消毒工作,严防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交叉污染。另外,高校食堂从事餐饮的工作人员不得有患传染病的(如肝炎、结核等);不能有外伤、化妆、佩带首饰和带入个人物品的情况;必须具备工作服、帽、口罩、鞋等,并及时洗手消毒。应持有效的健康证,执行体检计划并设有体检档案,涉及到有疾病、伤口或其他可能成为污染源的人员要及时隔离。

4加强对高校餐饮人员的岗位培训

高校要定期安排食堂从业人员接受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专业培训,使之了解国家的食品卫生法律、法规,熟悉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的相关要求,掌握必要的食品卫生安全专业知识,提高做好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工作的能力。还要对食堂从业人员加强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使其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卫生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操作。成千上万学生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都与学校食堂饭菜质量有着一定关系。责任使人不能懈怠,特别是食堂服务人员每个人每个环节都不允许出错,所以加强对所有食堂服务人员责任意识培训更重要。

加强培训不仅是餐厅也是个人的加油站,也是食堂提高服务质量的保证。因此,高校食堂后勤管理人员可经常组织专业技术比武,经常参加技术比赛,既是技术交流,更是丰富技术经验的活动,通过以上方法,来保证食品质量的提高。

5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厨房内部运行管理机制,建立分配考核激励机制

由于学校食堂是人员聚集之地,大锅菜是学校饮食的主体,所以厨师在主观意识中往往有“萝卜多了不洗泥”的观念,这就势必影响饭菜的质量。因此,高校后勤食堂应建立以厨师长为首的责、权、利相结合的厨房内部运行管理机制,厨师长按照厨师不同的熟练程度、知识水平、技术等级和责任心等各自负担不同岗位的职能。比如粗加工可让厨工来做,精加工如丁、丝、条、片、块原料由厨师来做。另外,厨师长应根据食堂的年度经营情况制订考核指标,对食堂实行独立核算,制订以“责、权、利”相结合的考核分配办法,以节能、降耗、增效为重点,把各项指标分解到班组甚至落实到每一个员工,每月进行责任考核并与经济利益挂钩,做到奖罚分明,杜绝浪费。

参考文献

[1]冯伟.高校食堂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可行性分析[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1,(33):108.

[2]武新胜.谈如何加强学校食堂饭菜质量的管理[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26):69.

[3]王富刚.浅议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的管理与对策[J].教育管理与评价,2010,4.

饮食安全隐患及对策措施范文3

关键词:消化内科;安全隐患;对策

医院消化内科主要是治疗消化系统常见临床疾病[1]。由于消化内科的临床护理所涉及的疾病种类不但繁琐,而且操作方法也具有很大的难度,在消化内科临床护理中也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给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而,有效解决消化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做好相应的防范管理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9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诊治的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患者住院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药品应用错误;护理不到位;患者意外摔伤等。

1.2方法 利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 医院可定期为医护人员组织相关的讲座、培训,促进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提升。培训的内容要涉及心理护理知识、护理操作等;根据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激励护理人员,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同时还应提升护理人员在安全隐患警惕性,若发现患者出现紧急情况要立即向医生请示、汇报。

1.2.2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 若要有效解决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问题,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必不可少。具体来说,医护人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且保证计划的合理性、有效性,并明确护理的重点内容,深刻认识护理规范,熟练进行操作;②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对其采取重点护理干预措施;③护理人员应将床头交接班制度落到实处并加大执行力度,护士长每天都要定时查房(保证3次/d);④在交接班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采取先评估危重患者,再评估轻微患者的顺序。针对重要事项和一些未完成工作,护理人员要在交接班时相互提醒;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在应对患者投诉时要将具体情况认真记录下来,并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

1.2.3合理规范用药 要想妥善解决患者用药错误的问题,首先从源头上将相似药物区分开来,采取分类存放的方式摆放相似药物,并将药物标签清晰的贴在上面;其次在平时的工作中,对仪器要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保障仪器能够正常投入使用。同时要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药品制度,对经常用到的药品要做好检查、核对,针对一些药品出现缺失、过期和损坏等情况要立即补充,以免因为药品储备不足而影响对患者的救治,在一定程度上将药物使用错误率降到最低;另外,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让护理人员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的用药,提高安全意识;最后,医生在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时一定要准确,护理人员在发放药物时要以规定时间为准,并清楚的告知患者如何用药,让患者知晓用药禁忌以及错误用药会带来的不良后果。

1.2.4提高患者家属在陪护中的参与程度 患者家属的配合对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向陪护家属宣讲相关的疾病知识和陪护工作的重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对患者的护理。让陪护人员将患者的变化详细记录下来,比如患者的饮食变化、病情状况等,同医护人员积极配合,进而保证患者取得更理想的治疗效果,康复得更好。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2 结果

患者在接受针对性护理措施后,安全隐患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与护理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论

3.1消化内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 在消化内科中存在多种安全隐患,比如:①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消化内科的一些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若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欠缺,护理经验不足,在接触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过后对消毒不以为意,那么就容易造成感染;②用药错误。消化内科在用药方面比其它科室更加复杂,若护理人员不够仔细就很容易在用药上出错。用药错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⑴医护人员指导患者用药上缺乏准确性。一般情况下,能够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或者其它不良反映的因素有许多种,诸如服药量、服药时间以及药物保存方法等;⑵医护人员没有全面细致的了解患者对哪些药物过敏,同时在患者服药过程中也没有将所服药物会产生的副作用如实的告知患者,进而患者出现不良反应;⑶医护人员误用相似药物。在消化内科中,有几种药物极为相似,比如静脉肝素液、去甲肾口服液等,其实这几种药物的用途均不相同,却常常被混淆误用;③摔倒隐患。患者跌倒问题是消化内科日常护理工作中发生率最高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在消化内科的护理恢复过程中患者跌倒的现象更是频繁出现[2]。比如:患者因为服用治疗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进而跌倒;医疗环境不佳也会让患者在活动中出现跌倒;护理人员疏忽大意,让患者的护理无法达到相应标准,也是造成患者出现跌倒的间接原因。

3.2安全护理要点 ①患者在服药时,护理人员应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在过程中要注意语气温和,态度诚恳,让患者知晓按时服药的重要性,进而使患者能积极配合,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②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其临床护理安全意识,从而使患者能够享受安全有效的临床护理;③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规章制度;④多给与患者健康指导,结合患者的病情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康复指导,促使患者康复得更快。

总而言之,护理安全对治疗消化内科患者而言,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饮食安全隐患及对策措施范文4

【关键词】消化内科;老年患者;安全隐患;对策

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消化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在老年群体的疾病中呈现着明显的上升趋势,导致消化内科住院病人也增多。消化内科的合并症很多,护理安全隐患存在,专科治疗带来的特殊风险。

1临床资料

2008——2012年收治消化内科患者102例,男52例,女50例;年龄35-74岁,平均54岁;患病时间0.5-7年,平均2.4年。由于患者的身体素质、年龄、营养状况均无太大差异,不对该研究造成大的影响,因而病例间具有可比性。2护理方法

2.1体格检查告知患者介入前检查的必要性。患者在进行介入治疗前除需完善各种检查,如肝功、乙肝五项指标、血常规、凝血四项、心电图、肝胆B超、胃镜等外,还需要进行碘过敏的试验。注意,碘过敏者禁用。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要15分钟测1次。在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同时要密切关注患者是否有头晕、胸闷、眼花、呼吸不畅等情况发生。

2.2心理支持要对患者的家属进行安抚,同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要求家属能够尽可能的配合患者的治疗,支持患者的治疗。避免因为家属的不良情绪而影响了患者治疗,所以,医护人员要多和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将患者患病的情况告知家属,在让患者家属安心的同时,讲述治疗的必要性,帮助病人家属克服焦虑和紧张的情绪。

2.3特殊护理老年患者的特殊护理主要应该包括两个部分:急救准备和休克护理。

2.3.1急救准备由于该病的发病较急,老年患者的体质较差,所以急救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医院应该准备好氧气、止血、升压的药物以及吸引装置等急救的用品,以备不时之需。患者在入院之后要立即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的监护,并且及时测量患者的血压、脉搏以及体温等,并且将这些指标的变化及时向医生进行反馈。在进行急诊救治时还要抽取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的检查,同时还要开通2-3条患者的静脉输液管道。

2.3.2休克护理对于入院时已休克的老年患者要给予中心吸氧的治疗。中心吸氧的速度应保持在2-3L/分,以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对于存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要给予其低流量的持续吸氧的治疗,以防止患者出现氧中毒的情况。

2.4病情监测患者在进行了治疗后要尽量保证卧床休息。在遵医嘱测血压、脉搏、呼吸每2小时1次,连续4次,对于病情较重的消化内科的患者则需进行心电监护。注意观察穿刺侧肢体皮肤颜色、皮温、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有无出血、渗血和血肿形成。

2.5饮食指导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身体需要更多的营养,医护人员要给患者输液注入复方氨基酸、脂肪乳、维生素等营养液,保持患者的机体能够有充足的营养,保持患者机体的水、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度。护理人员避免让患者进食不易消化和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对于患者腹部的各种不是情况要及时的观察和检查。在治疗期间,患者进食的主要种类应该是易消化的流食,应该秉承少量多餐的原则。

3结果

患者在经过系统的治疗和护理之后,出院时在许多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治疗前:眨眼产生障碍26;存在进食障碍52;大小便失禁52;意识出现障碍42;腰背疼痛96;皮肤出现破损2。

治疗后:眨眼产生障碍10;存在进食障碍22;大小便失禁4;意识出现障碍18;腰背疼痛37;皮肤出现破损0。

4讨论

4.1分析存在的安全隐患

4.1.1用药问题某些消化内科用药要餐前服用,如吗丁啉等药物。饭后服用包括培菲康等,睡前服用的是奥克,消化内科用药有点复杂,原因是老年病人还会出现其他的一些疾病等,如糖尿病等,因此,乱用药会导致许多不良的后果出现。

4.1.2专科因素消化内科的专科性检查,治疗要前后要求进行禁食。而老年病人一般还患有糖尿病,若进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等治疗检查时间过长,病人检查前后不及时补充能量,会起发生低血糖的问题。此外,较多的鼻肠管、鼻胆管留置,若护理未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导管的阻塞、污染的问题就会出现,给病人带来再次置管的痛苦。

4.2护理安全对策

4.2.1高年资护士应该被安排上药疗班对于消化科专科药物的药理及相关注意事项,医院应该定期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去学习。新药的推广,一定及时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和掌握。

4.2.2给病人服药一定要准确按医嘱按时,并准时监督病人服药,病人服药后,护理人员应该在服药卡上签字,避免一些意外事件的发生。

4.2.3药物进行检查整理,需要医师指定专人去执行,确保储存药品符合要求,无过期及变质药品等。

4.2.4各种护理工作和操作都应该准确无误、一丝不苟。护理人员要切记四个不可,包括操作不可随意简化、查对不可忽视、行事不可凭主观经验估计、对护生无监督的独自操作,严格质量考核不可放手。医疗安全教育要加强,培养好护理人员的医德医风和敬业精神。可能发生差错的隐患,要针对性地讨论总结,吸取教训,提高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饮食安全隐患及对策措施范文5

目的目的从跌倒、坠床,药物治疗方面,仪器设备方面,健康教育方面,外出检查方面,运转隐患,介入术后观察,护理记录,服务态度纠纷、医疗收费等方面,总结心血管内科患者存在的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做到规避护理风险,进行安全经验分享。方法从患者、护士、护理管理等多方面分析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概括出护理安全管理对策,防患于未然。结果经过各项管理措施的实施,能有效避免心内科发生护理安全的风险,改善患者的安全状况,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安全。还可以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结论提高护理的安全性尤为重要,建立一套针对护理安全隐患的护理管理措施势在必行。

关键词:

心内科;护理安全;护理管理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伤、障碍、缺陷或死亡”[1]。心内科面临危重病人多、年龄大、病死率高、抢救率高的情况,提高护理的安全性尤为重要。所以建立一套针对护理安全隐患的护理管理措施势在必行,本文将本院心内科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与其对应的管理措施总结如下。

1心内科护理安全隐患

1.1跌倒、坠床导致跌倒的因素有:①年龄;②平衡失调及步态紊乱;③药物因素;④疾病因素;⑤环境因素。按跌倒评分表评估,我科住院患者中78%为高危患者。

1.2药物治疗方面治疗心内科疾病的药品种类繁多,剂量要求精准,如漏服、错服、药量不当以及药物服用后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等都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或者引起患者的不满,进而引发护患纠纷。心内科老年患者常见药物反应有尿潴留、性低血压、肾毒性、精神症状以及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刺激血管造成静脉炎等。

1.3仪器设备方面心内科常用的仪器种类繁多,如护士工作中不能熟练操作,易延误抢救或治疗;抢救药品位置不固定或贮备不足等都可能造成护理安全问题。

1.4健康教育不到位健康教育不到位致使患者用药时间不合理、饮食管理及活动度指导不达标,对便秘、情绪控制等易诱发心衰、心肌梗死、脑卒中、心脏破裂的危险性警惕性不高,重视程度不够。

1.5外出检查安排不当患者等候过长时间,致使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检查注意事项交待不清,延误检查时间。

1.6转运隐患患者入院后行急诊检查、普通病房与介人导管,普通病房与监护病房(CCU)等科室间的转入和转出频繁,安全运转关系着护患关系的和谐。

1.7介入术后观察不到位:术后观察不到位导致出血、动脉闭塞,未及时监测到心律失常等。

1.8护理记录记录不全、超前记录、不及时记录、违反事实、漏记重要的病情变化或用药后病情变化等都有可能引起法律纠纷。

1.9护患服务态度纠纷、医疗收费不满等。

2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2.1患者因素:

2.1.1年龄心内科老年患者居多,且合并多种疾病。

2.1.2疾病心内科患者疾病的高风险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心包填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均是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原因。同时溶栓、介入等治疗也存在高风险性。

2.1.3遵医行为差:如私自更改药物剂量,自行调整输液速度等。

2.2护士因素

2.2.1护士责任心差:在工作过程中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交接班仓促不全面、未按护理级别巡视病房,各项用药护理查对不认真,忽视患者病情观察,对病情变化缺乏预见性等是导致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2.2.2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淡漠:临床工作中过多重视护理操作的实施完成,忽略护理文书的书写,护理记录不及时、欠准确或字迹潦草,随意涂改。

2.2.3护士的综合水平偏低:①专业知识缺乏,心内科患者的病情瞬息万变,诊疗技术日新月异,但是部分护士临床经验不丰富、学历水平不高,未能及时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护理方法,缺乏预见性和主动性,从而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护理工作[2]。②临床经验缺乏,对一些医疗器械如除颤仪、呼吸机、监护仪等抢救仪器的使用欠熟练,以及对各种恶性心律失常不能及时识别,由于急救设备使用不当造成延误治疗更易导致医患纷纷。③缺乏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整体素质与社会对护理专业的期望值差距较大,满足不了病人的身心护理需求。

2.2.4护士沟通能力差护士与患者及家属缺乏深入交流,对病情、护理行为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或告知技巧不当,解释不到位,无法了解病人的真实想法,使护士的沟通无法在患者信任的基础上顺利进行,从而导致护理纠纷或投诉。

2.2.5护士劳动强度大患者数量逐日增加,护士人力资源不足,超负荷工作,护士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行为变慢,工作质量下降,最终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

2.3环境因素:患者对医院环境不熟悉,如摇床的摇手使用后未及时归位、地面不干燥、床旁椅放置不妥、光线过强、过暗等均易使患者受到伤害。

2.4管理因素: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3]。

2.5其他因素心内科疾病复杂,诊断治疗较困难,疾病无法根治,患者病情易反复,导致患者不能理解;有些患者不明白收费标准,当用药费用或特殊检查费用较高,护士催款时易引发纠纷。医院为公共场所,护士未尽到提醒义务,患者贵重物品丢失等都可引起患者不满。

3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3.1建立不良事件呈报制度鼓励不良事件上报,主动上报的不良事件不予处罚,隐瞒不报者予以严厉处罚,科里及护理部每月对不良事件进行安全经验分享。

3.2强化护士的法制观念: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聘请律师、法律顾问为护士上课,组织医疗护理纠纷的个案分析会等形式,对护士队伍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法制安全教育。在继续教育中广泛开展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培养护士正确的风险意识,让护士认识到自己违规行为导致的法律后果,从而维护了病人和自己的权益。

3.3加强护士专业培训:制定5年内护士规范化培训计划,严格“三基”训练,鼓励护士进行高学历学习及外出进修,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掌握先进护理技术和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护理技术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和信任,是保证患者安全的技术条件[4]。对于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要求护士做到娴熟、到位,抢救设备和药物由专人管理、固定位置存放、仪器固定时间检修、药物定量储存并定时检查有效期。

3.4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实行弹性排班,新老搭配,适当增加护士配置,改善护士的超负荷工作状态。

3.5环境管理医护人员要了解患者的既往跌倒史、是否有行动障碍及自理能力如何,对其发生跌倒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高危人群要加强陪护并告知家属注意危险环节。病房和走廊的地面尽量保持干燥或做好防滑措施,卫生间、沐浴间等要安装地灯及扶手以方便老年人行动。护士要及时并按时巡视病房。

3.6加强和完善护患沟通制度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时,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交流用语要通俗易懂,解释耐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向患者发放每日收费清单,对费用高的药品或治疗,护理人员应做到提前告知患者或家属,并解释使用的目的,取得患者同意,以维护患者的消费权益和医院正当合法的权益,减少纠纷发生[7][8]。

3.7重视健康宣教采取一对一宣教、集中讲课、发放宣教材料、利用宣传展板、多媒体演示等多种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以及自我保健技能。同时告知患者积极配合医嘱进行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因患者因素导致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9][10]。

3.8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和管理全面、准确的护理记录可保护护患双方的利益,同时也是处理医疗纠纷的有力依据,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记录,需做而患者拒做的诊疗护理操作若劝导无效,需详细记录,并让患者或委托人签名以示知情同意,避免今后处理纠纷带来的不必要的争端[5]。

3.9规范患者的转科、外出情况要制定患者外出、转科交接单,规范外出、转科的护送流程。患者外出检查时要制定周密的计划,有医务人员陪同,做好人力物力准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进行转运时应当确保各项安全护理措施是否完善,以免导致不良事件发生[11][12][13]。

4小结

护理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必要条件,是避免护理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6]。进行护理安全管理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安全状况,还可以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我科自从加强了护理风险事件管理后,护理人员的安全与风险防范意识不断地加强,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明显得提高。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

[2]姚国庆,樊光辉,赵育新,等.医院软实力建设的内涵与把握原则[J].中国医院管理,2013,(4):66~67

[3]庐英,李妮.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47

[4]孙鲁民,姚昉.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0):86

[5]陈利萍,陈明秀,刘纯莉.持续质量改进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13(1):18~19

[6]缪微菁.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0~832

[7]张素梅.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及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09(36)

[8]刘国华.心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问题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04)

[9]陈卫卫.探究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原因与防范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68)

[10]吉建华,鄢奇英.护理安全隐患对策与预见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42)

[11]栗超,刘冬梅.心内科护理安全与风险防范[J].齐鲁护理杂志,2011(06)

[12]张莉.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及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08)

饮食安全隐患及对策措施范文6

【摘要】本人在多年的临床护理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因此浅析骨科护理中会出现的一些安全隐患,总结出适合这些安全隐患的应对策略。通过分析安全隐患,对于一些安全隐患在总结应对策略的结论及结果的过程中发现这些策略会受到来自患者方面和护理人员方面的影响。为了减少或规避安全隐患,减少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或者损失,因此提出重视骨科护理是非常重要的观点。

【关键词】骨科;护理;隐患;防范;应对策略

1骨科护理的特别之处

骨科患者的外伤要远远多于其他科室患者的外伤,而且骨科患者的病况繁杂,几乎所有的骨科患者都需要卧床休养。而在休养期间加之其他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为骨科护理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对于骨科患者的康复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保证骨科患者的护理安全的前提下,护理人员要充分掌握骨科护理的专业技能以外,还应当对于骨科护理经常出现的安全隐患有所了解,以做到防范和规避,最大限度的避免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依据本人在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对于骨科护理中会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浅显分析,并针对这些安全隐患整理出几点相对应的应对策略,下文将逐一论述。

2造成骨科护理中安全隐患存在的两大因素

2.1来自患者方面的因素

骨科患者不同于其他科室的患者,这些患者多数都是因为意外而造成的外伤。事件发生的比较突然,情况有比较紧急,外伤所带的疼痛又是难以忍受的,一系列的情况就会严重影响骨科患者的情绪,比如害怕、恐慌、听不进别人的讲话甚至暴怒等消极情绪,这就会引起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非常不配合的情况发生,如果患者不配合治疗和护理,那么治疗和护理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带来诸多的不便和后果。而大部分的患者对于治疗和护理都是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于治疗的效果抱有非常大的期望,一旦治疗的结果与自身期待的后果不一致时,就会出现无法接受治疗的实际结果,于是将所有的愤怒、不满的负面情绪都发泄在护理人员身上,并开始拒绝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无论是从饮食方面还是从药物方面都与之“抗衡”,比如拒绝进食、拒绝配合用药或者不去注意医嘱私自用药或者偷吃等情况;有的患者还会出现过激的情绪表现和行为,诸如辱骂或推搡护理人员,私自下地、外出等。这些都会为骨科护理种下安全隐患。有一些患者年龄偏大,有一些患者体质偏弱,有一些患者外伤严重,有一些患者视力不佳,这些情况都容易引起摔倒或者从床上摔下的事件发生,严重影响护理的效果与安全性。

2.2来自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

护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繁重的工作,患者能否按时出院与护理人员的护理有直接关系。但是有的护理人员缺乏对于自身责任重要性的认识,没有特别强烈的责任感,甚至会认为患者的康复情况与自己无关;有的护理人员缺少一定的护理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有的时候就会出现不遵守操作流程进行护理操作的情况,或者不按照规定按时完成护理记录的整理工作;还有的护理人员不按照相应的要求次数进行巡视,忽视对于患者病情变化的观察和记录,有时也会疏忽大意,不严格执行医嘱;甚至有的护理人员不具备主动积极的服务意识,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没有一丝丝的感情,只是机械化的完成护理任务,认为自己只是在工作,忽略他/她所面向的是受过重伤的人,不是机器,也就会出现不与患者进行感情上的沟通、交流与安抚,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不予理睬或者非常不耐烦的解答,缺乏恰当的沟通,造成患者情绪的不满,为护患纠纷的产生带来了安全隐患。

3骨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应对策略

3.1提高对患者精神上的安抚与鼓励,加强健康教育指导

鉴于骨科患者的情况,从精神上对患者进行安抚有鼓励是非常有必要的,这能促进患者快速及时的调整好心态,积极接受治疗与护理,与医生、护理人员进行积极配合,这位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莫大的帮助。因为骨科患者缺乏相应的医学常识,对于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因此要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健康疏导,介绍好良好的心态对于康复的重要性,多宣传一些与康复相关的内容,鼓励患者,加强对于自身保健的意识与能力。

3.2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培训

3.2.1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

骨科患者从进入医院接受治疗到康复出院离不开两个方面:首先是来自于医生的治疗,其次就是来自于护理人员的护理。如果说医生的治疗是及时制止病情的严重与恶化,那么护理人员的护理就是让患者尽可能快速的康复出院。这个时候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就无比的重要,护理人员应当实时注意护理工作是非常伟大和了不起的,因为护理工作的存在才使得患者能够快速的康复。

3.2.2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与安全意识的淡薄与否会关系到安全隐患是否发生,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非常的有必要。这样护理人员重视自己岗位的重要性,能够严格在各项规章制度下进行护理操作,不仅可以对患者进行良好的服务同时也能有效的保护自己,防止护患纠纷。

3.2.3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1)外在护理技能的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的提升,除了能更好的进行护理工作以外,还能及时发现有可能发生的护理安全隐患,并能冷静沉着的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补救。

(2)内在心理护理水平的提升骨科患者可以说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除了需要良好的护理以外还需要心灵上的沟通与关怀。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增强,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能够有效促进护理工作的有效执行,加快患者的康复时间。总之,护骨科护理安全隐患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护理人员一定要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

参考文献

[1]刘娜.浅谈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和应对策略[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