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技术能手事迹材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岗位技术能手事迹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岗位技术能手事迹材料

岗位技术能手事迹材料范文1

他是一位普通的员工,普通到放到人群中就很难辨认。

他,一名中国移动基层员工,敦实的身材,质朴的衣着,憨厚的笑容,平实的言谈。 他,在基层通信网络维护的平凡岗位上,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成功研发了小型大容量应急通信车,修正了“洋设备”的上百个技术参数,并创造了1天完成3个基站安装测试开通、被外国专家誉为“中国速度”的惊人纪录。

他,就是全国劳模、中国移动江西上饶分公司网络部经理周慧。

“一个人所实现的社会价值,并不取决你是白领还是蓝领。只要你拥有不断超越自我的信念,用知识和技术武装自己,你就能挺起脊粱,受到别人的尊重!”

“认真把事做对,用心把事做好!干一行,就得爱一行,精一行。”

1987年3月,周慧初中毕业后进入上饶地区邮电局。3年后,他被调到传真机房负责机械维护。在这个岗位上,他第一次接触到电脑。英文版的操作说明,如同天书般让他满头雾水。 事迹材料网

“一定要把它搞懂!”周慧暗暗下定决心。他报名参加了好几个无线电培训班,借阅、购买了大堆专业书籍,还买来一大堆电子零器件,关在房里拆装制图,练习焊接。很快,他不仅能够熟练掌握传真机、计算机的原理和维修,而且还学会了修理空调、冰箱、音响、摩托车等,练就了一手过硬的电路板焊接绝活,成了上饶通信界家喻户晓的“点金手”、“家电通”。

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单位曾两次计划安排他去新加坡、荷兰参加高级培训。然而,由于学历太低,他最终都“名落孙山”。一时的挫折,更激起他强烈的求知欲,他在心里立下誓言:我一定要证明,只要刻苦学习,敢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初中毕业生同样可以胜任高科技的工作。

从此,他一有空就骑着车跑新华书店、图书馆和大专院校,找来高中课本和“大块头”专业书籍,一口一口地硬啃。为掌握英语知识,他随身揣本《英汉词典》,有空就掏出来反复背诵,在公司里追着大学生请教,遇到生僻的单词还抄下来贴在餐桌上、床头边,连吃饭睡觉嘴里也都是念念有词。在他家的书橱里,摆满了机械、电气等相关报刊和工具书,至今他精读过的各类专业书籍已有1000多册,写的读书笔记有近百万字。 sjclw.net 事迹材料网

1998年9月,周慧被选送到芬兰学习诺基亚数字交换机的维护和管理。他无暇观赏异国的旖旎风光,教室、宿舍、图书馆里时时可见他刻苦攻读的身影。对这位能够说一口流利英语、熟练掌握专业教材的中国小伙,外国专家也不禁竖起了大拇指:“OK!”。结业归来,别人带家电、特产,他却带回了一大包的技术资料。

周慧常说:“认真把事做对,用心把事做好!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精一行。”22年来,他笔记记了厚厚几大本,里面详细记录着他与“洋设备”磨合的实践与心得,使用的电脑里也分门别类存储着各式专业资料,真正成了公司和同事们心目中的“数据库”、“活辞典”。

他带领的设备维护中心被评为“全国学习型先进班组”、网络优化中心被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团队也涌现出了全国移动网络技术大比武二等奖获得者、江西移动华为设备技术大比武一等奖获得者、省移动劳模、技术能手等一批先进技术人才。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移动员工,创新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同时也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选择。

周慧总是跟他的团队讲一个故事:在非洲的大草原上,日落黄昏之际,一头狮子在沉思,明天太阳升起,我要加速奔跑,以追上跑得最快的羚羊;一头羚羊也在沉思,明天当太阳升起,我要加速奔跑以便能逃脱掉狮子的追捕。他说,这个“挑战自我”的哲理故事让他终身受用。国家把价值十几亿的通信设备交给我们,我没有理由不投入自己全部的才智,让它发挥出最大效益! sjclw.net 事迹材料

伴随着移动事业的快速发展,一项项通信工程、一件件进口设备奔涌而来。怎样才能让它们发挥出最大效益?在工作岗位上,周慧执著地探索着、追寻着,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弦的精彩乐章。 迷恋而不迷信,这是周慧在维护“洋设备”中养成的一种品格。2002年6月,他发现芬兰某国际知名公司生产的DN2设备存在着修改数据困难、判断基站故障不便捷、判断传输点模糊等诸多弊端,于是决定向“洋设备”开刀。他大胆对交换机房的监控系统进行革新改造,采用类似的国产变频器替代,完成了上百个技术参数的修改,成功研制出了集中监控全网DN2设备。消息传到芬兰,一向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外方公司,不禁由衷赞叹:中国工人,了不起! 事迹材料网

岗位技术能手事迹材料范文2

一、注重情感建家,营造团队精神

xx计非常注重在员工中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积极进取的氛围,用情感凝聚人心。

一是以情感人。为了让每天都在野外作业的员工有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他们在井站着力营造一种“家”的氛围。他们在小伙房挂上了“全家福”照片,登录了每个员工的生日,每名员工过生日,站上都要送上一个贺卡、一束鲜花,或者饭桌上增加几个好菜,给员工送去一份祝福。另外他们还在站上设置了“书报栏”、针线包、卫生保健小药箱和爱心传递袋,为员工送去一份爱心。在xx计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无论是职工有病还是职工的家属、父母有病,站上都要派人去探望,每位员工在生活中、工作中出现困难时,大家都能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为他排忧解难。一名员工孩子患有脑瘫,做了几次大手术,花了很多的钱,爱人又是家属,没有正式工作,生活上非常拮据,站上员工了解情况后,主动捐款捐物,帮助他度过难关。

二是以情管人。xx计始终把“纪律严明、管理开明、思维开放”作为本站的管理理念,十分注重发挥员工民主管理的作用。他们经常召开民主管理会,研究上产降本措施,探讨井站管理办法,筛选“金点子”、“银点子”等。他们还在小站设立了“成本、产量曲线图”、“奖金发放公开栏”、“奖罚公开栏”、伙食费管理台帐,对产量情况、成本的消耗、员工的考核、奖金的二次分配、伙食费的使用等情况实行完全的公开,便于员工参与井站管理。为了让员工明确自己在哪个方面有不足,站上还设立了一个详细的员工日常表现记录册,让员工随时翻阅查找。这样一来,员工工作起来心情舒畅,管理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三是以情激励人。为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他们通过开展征集活动,确定了“永远学习、永远创新、永远争先”的团队精神,并做成标牌放到值班室醒目的位置上,让它时刻提醒大家,要不停的努力和奋进。在团队精神激励下,员工的互助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得到了增强。一名员工因为酒后上岗经常受处罚,年初,站上开展了“帮扶教”活动,在日常管理上大家一起监督他,使他很受教育,改掉了过去的毛病,平时工作上也成了站上的主力,责任意识越来越强了,一次他发现一个人骑着三轮车到井上偷油管,二话没说徒步追赶,直到那人把油管丢下才停下来。

二、强化素质培训,塑造“学习型”班站

企业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员工必须具备过硬的基本功和更高的综合素质。xx计的员工们深深的体会到这一点,他们从岗位练兵入手,创立了“一本、一台、一卡、一角”的“四个一”练兵台,将废井口、管阀等焊接在一个钢管支架上,在站内就可以进行加盘根、加法兰垫子、换玻璃管、识别管阀的配件等基本技能培训,便于熟练掌握这些实际操作。“一卡”即答题卡,全站员工出题汇编成答题卡,大家有时间相互抽签提问,共同学习。“一角”即学习角,将技术书籍归类,并将站上员工自己收藏的实用书籍也充实到学习角中,供大家探讨,交流和学习。同时在站上还开展了“一带一”结对子、学技能活动,为员工技能培训搭建新舞台。从120万轻烃厂转岗到采油一线的李庆海,由于以往从未接触过采油,工作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由站长xx对他进行手把手的培训,他很快就掌握了采油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成为了该站的生产骨干,并且代表区上参加了全厂采油系统的技术能手大赛,取得了第10名的好成绩。“学习中工作,工作中学习”的浓厚学习氛围在龙一计已扎下了深厚的根基,站长xx在厂技术表演赛中获得“技术能手”的称号,员工xxx在去年油田分公司油水井分析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她的家庭被评为油田分公司“学习型家庭”。

三、夯实基础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岗位技术能手事迹材料范文3

工务工区成立于年,现有员工人,其中党员人,团员人,高中学历人,初中学历人。工区负责线至的9公里正线线路、公里站线线路、2组道岔、8条曲线、3座桥梁、1座隧道、3处道口的维修保养工作。几年来,在公司、工电部的关怀领导下,工区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切入点,以提高设备质量、夯实安全基础为主线,以增强内部凝聚力、向心力,确保安全生产为目标,坚持不懈地开展精品工区创建活动,取得了优异成果。工区管内线路设备质量经上海路局轨检车8次检查和7次检查,设备质量达到全优。截至11月30日,工区实现安全生产4381天。

一、建设工区安全文化,培育自觉抓好工区安全生产的良好习惯

工区一是采取每日进行安全提示和每周定期组织员工学习安规、技规、国铁安全事故通报等方法,坚持不懈对工区员工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在工区每个员工思想上深打了安全第一思想烙印,把工电部“我的岗位关系企业存亡”和”在岗一分钟、负责六十秒”的安全座右铭深深的植根于员工头脑之中。

二是在日常线路维修保养工作中,认真落实分析、预测等安全管理制度,养成自觉做好班前预想、班中检查、班后总结和员工标准化作业的良好习惯。建立和形成了工区安全自控、他控、互控机制,将安全生产责任贯彻到岗、落实到人,做为对员工考核的主要内容,防止违章者奖、违章违纪者罚,使工区安全工作进入了健康发展轨道。

三是充分发挥工区防护员和劳动保护监督员的安全哨兵的作用。如7月2日,工区在捣固作业中,作业标插设距离不够,劳动保护监督员徐初立即制止,并在工长和徐初的耐心教育下,使现场防护员认识和改正了错误,保证了生产安全。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工区的安全工作十分平稳,杜绝了a类和b类违标,确保了公司、工电部安全目标的实现。

二、精检细修线路设备,保证列车安全平稳运行

工区地处金华至武义之间,建设初期设备先天不良,更换p60轨后,开始轨道结构不稳定,几何尺寸变化快,保养周期短,工区克服了人员少、任务重等诸多不利因素,对设备不良地段重捣、勤捣,并本着科学养路的方法,对管内的设备实行了状态修,并对重点地段进行治理。如4月,k20+800m至k20+850m出现路基外侧高、内侧低、路基水排不出去、线路出现翻浆冒泥现象,工区及时组织员工进行整治,经过3天的奋战,使该处的病害得以消除。通过几年的努力,工区的设备质量有了很大提高,静态优良率达到了95%,轨道整体结构达到均衡状态。

三、开展学习型工区建设,造就四有员工队伍

工区员工来自四面八方,其中大部分员工来自金南至武义的农村,高中学历的职工8人,占职工总数的40%,为了尽快提高员工的素质,工区按照公司、工电部学习型工区建设要求,采取每日一题、每周一学、每月一考和以老带新、以好带差、以考促学等方法,积极开展员工岗位学习和岗位技术比武练兵活动,使员工在干中学、学中练,达到练中会的目的,通过几年的努力,工区出现了员工自觉学业务、比技术的浓厚氛围,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实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适应了设备维修工作需要。

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员工自己动手改善工区环境

针对工区地处铁路沿线小站,交通不便、买菜难、吃水难、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员工队伍不稳的实际情况,从起,工区在公司、工电部和作业区各级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员工自己动手改善工区环境,取得了喜人成果。

一是工区组织员工利用休息时间到外边挖土、拉土,回填了工区院内的300㎡的洼地,种植了茄子、辣椒等各种蔬菜,达到了吃菜自给自足,降低了员工伙食费用。并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向地方政府要回了属于地界的400㎡土地,组织员工修筑了鱼塘,投放了鱼苗进行饲养,改善了员工伙食,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是组织工区员工收工后自发地捡石头,挑黄沙,用了一个多月时间,修建了100多米长的工区通往外界道路;组织员工捐树、栽树四十多株,在改善工区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培育出了工区员工的“热爱、扎根、建设、奉献”精神。

三是开展和完善工区小食堂、小菜园(或果园、花园)、小浴室、小活动室(兼会议室)、小更衣室、小洗衣房“六小”建设。在工电部投入部分资金的条件下,工区员工自己动手改建了工区小活动室、小更衣室和小洗衣房,集资购置了洗衣机,上级行政和工会为工区配置了小锅炉,安装了有线电视,添置乒乓球台等设施,逐步改善了工区环境,使工区的“六小”建设取得初步成果。并充分发挥员工特长,开展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丰富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稳定了工区员工队伍。

五、不断优化班组管理,建设精品工区

一是设立了工区安全员、材料员、核算员、生活管理员和劳动保护监督员“五大员”,积极实施和推进工区的民主、公开管理。做到了员工考核公开、材料出入库公开、工区成本核算公开,形成了全员管理,人人参与的局面。如,针对工区伙食众口难调、有的员工吃饭对不喜欢吃的菜吃两口就倒掉的现象,个别员工提出了单菜制度能否改一下的建议,工区及时召开了民主生活会,征求了大家意见后改成了集体四菜一汤制度,同时加强了伙食管理,达到了粗菜细做、细菜精做,花样繁多、品种齐全、价格合理,满足了多数员工需要。

岗位技术能手事迹材料范文4

自从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开办《生活空间》之后,从中央台到地方台都有不少栏目开辟了电视人物短片专栏,象中央台的《生活》,《万家灯火》、《半边天》,浙江卫视钱江版,齐鲁电视台的《齐鲁风》,济南电视台的《社会传真》、《经济大观》都有固定的人物片版块。与以前的一些电视人物纪录片不同的是:首先,这些在栏目中出现的电视人物片不再仅仅把镜头聚焦在知名人物身上,而是更多地面向普通百姓的生活,用平民的视角去体会和反映普通人的故事和情感,映照寻常百姓的真善美;其次,由于这些人物片往往是某个杂志性栏目中的一个小版块,因此在节目长度上常常要受到限制,短则六--七分钟,长也不过十几分钟。

1997年下半年到1998年春,我在济南电视台《经济大观》栏目工作期间,与编导殷宏滨合作,负责《人物》版块的采编工作。在此期间,我们对电视人物短片的创作也进行了一些摸索和尝试。

选题

一部电视人物片的创作,首先从选题开始。选题是创作构思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96年的记录片选题规划暨业务研讨会上,北京广播学院的朱羽君教授在《加强电视纪录片的结构力》一文中指出:“一部纪录片必须有一个主题,它来自创作者对生活的一种体验,一种感受,一种观念。作者选题应该考虑整个社会的心理状态、社会氛围、政治经济动向和社会审美的需求,要有一定的社会性,这是电视纪录片选题的重要依据。”

也许有人认为,许多电视人物片讲述的都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时效性不是很强,什么时候播出还不是一样。事实证明,在适当的社会氛围下,适时推出一些观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选题,往往可以较好地实现电视节目传播的预期效果,1997年,作为老工业城市的济南市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行业机械化的提高,下岗职工人数不断增加,到1997年10月底突破了10万人。尽管政府动用社会各方面力量,但再就业率仍不足30%。如何引导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成了市政府的工作重点和市民普遍关心的话题。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大观》推出了《1997再就业之路》人物系列,播出后引起了很大反响,达到了较好的收视效果。象北京电视台的纪实系列片《中国母亲》在选题时,也考虑了当时世妇会将在北京召开的社会大氛围。另外,象在股市大涨、股民纷纷入市时推出股市人物系列,三八妇女节前后推出女性人物系列,五一劳动节前后推出劳动模范系列等等,既可以增强节目的时效性,又可以提高观众关注的兴奋度。系列推出的电视人物片在选题时还要考虑整个系列的整体风格,注意有一个整体定位。选择的人物应有其独特的个性,通过他可以传达某种信息。《经济大观》推出再就业人物系列时,社会上下岗职工很多,那么是不是就可以随意选择了呢?当时编导在选择人物时定下的标准是:①是普通的下岗职工,没有经济实力、没有社会背景、没有特殊的技能;②是乐观、进取、有积极生活态度的人,他或许已经成功,或许还很艰辛,但是都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投入生活;③他的再就业之路有着与别人不同的特质,代表着一个群体,一种倾向。因此,这个系列最终选择了这样几个人物:傅微,从借钱摆小摊干起到在大商场中拥有自己的食品超市,她体会最深的是创业的艰辛;马玉娥,昔日的技术能手因技术过时被淘汰下台,她告诉大家的是重新掌握一门新技术的重要性;高虹,下岗后开过饭店,当过老板,最后却干起了收入不多、管事不少的街道居委全主任,她对今后的人生有一种超出金钱意义上的新追求;康巴丝宾馆的女职工是一个群体,从她们身上可以看到从产业工人转变为服务行业人员那种痛苦的心理转变以及对新岗位的珍惜。李玉俊,下岗后放弃了城市生活去农村当了养狗专业户,自己在经济上获得收获的同时也给别人一个启示:再就业的路原来可以很宽。

另外,电视人物短片的选题还要和整个大栏目的定位相吻合。

如今,可供电视观众选择的电视节目频道非常多,恐怕任何一位观众打开电视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选择频道。由于电视节目稍纵即逝,观众不能像阅读报刊、杂志那样从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因此,许多栏目在创办时,都有一个基本的定位,希望通过确定栏目的风格、传播对象、内容,使栏目形成个性,吸引固定的观众加入收看行列。由于电视人物短片是整个大栏目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编导在选题时对此要有所考虑,不能随心所欲。比如:如果是文化节目,在选择人物时宜选择文化界、文艺界人士或具有相关特长或爱好的人;体育节目则宜选择体育运动员、教练员、业余体育爱好者等等,如果是经济节目,则应重点表现人物在生活中的行为、情感、价值观和命运。

交流感与采访时机

如果我们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一个演员动作表情做作,语气生硬地背诵台词,肯定会很反感。其实,在拍摄电视人物片时,编导常常也会陷入这种尴尬境地。

大多数采访对象常常是第一次上电视,对摄像机往往有一种本能的抗拒感。记者前去采访时,常常是私下里闲聊时,谈笑风声、挥酒自如,但是只要摄像师一扛起机器,记者一拿起话筒,被采访者就会本能地隐藏起真实的自我,动作表情拘谨,语气不自然或语言缺乏条理,这样的采访肯定不会不成功。那么怎么才能让被采访者态度自然诚恳、落落大方地面对镜头,还原真实地自我呢?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与采访对象能很好地交流、达成某种默契。如果采访对象能把记者当成朋友或家人那样倾诉,那么他的真情流露也会使观众与人物之间有了交流与理解。

如何才能实现这种交流感呢?

首先,记者在采访前应尽可能多地收集和研究有关人物的背景

资料,包括人物的性格特点、个人爱好、职业生涯、人生观念等。这样做有两个作用:一是可以帮助记者安排采访活动;第二,还能为创造采访时的和谐气氛作准备。一般来说,当采访对象认为记者对所谈的问题十分熟悉时,往往容易对记者形成认同感,那么他就可能忽视摄像机的存在,爽快而充分地回答记者的提问。

1997年夏天,我和编导殷宏滨去济南历城区仲宫镇采访高级农技师张耀堂,一位扎根山区30多年的省级劳动模范。由于他是市委宣传部推出的宣传典型,因此在我们前去采访时,手头已经有了一份张耀堂的事迹材料。有了这份资料是不是就够了呢?当时,我们认为,这份材料主要介绍了人物作为劳动模范的事迹和成绩,而作为一个生活中的“人”,我们好像还一无所知。因此,在开机之前,我们与镇上负责宣传的同志、农技站站长、张耀堂的老伴、学生,以及他本人都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从中了解了更多的情况,包括他晨练的习> :请记住我站域名/

第二,与采访对象坦诚相见、消除隔阂。中央电视台生活空间的制片人陈虻在《怎样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一文中谈到:“一个人就是一本书。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这本书翻开,像他的妻子、像他的父亲、像他的朋友一样去读。”“像朋友、家人一样去关注你的拍摄对象。其结果,一切都来那么直接、都那么带有根本性。”我们在采访下岗女工马玉娥时,就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马玉娥原是某建筑公司的油漆工、技术能手。下岗后在家庭生活极其贫困的情况下,努力学习驾驶技术,重新竞争上岗。她性格风向,不善言辞。在采访初期,对采访可以说是很不合作,常常是一句“也没什么好说的”就把你打发了。甚至在我们按约好的时间去采访时,她已经出车了,但她的经历很有代表性,所以我们很想“拿下”这个人物。于是我们决定推迟拍摄计划,专门拿出几天时间跟她磨合。她还没上班,我们就已经在单位等她;她出车,我们也出车,她修车,我们帮着递工具、打下手;有空就和她聊天。慢慢地,马玉娥开始把我们当自己人,以后的采访就很顺利了。在编辑这个片子时,在讲述她下岗的苦恼,学车的艰辛、重新上岗后的狂喜时都采用了马玉娥本人的大段独白,字字真情实感,很有感染力。

另外,适当的采访时机和采访场所也是保证采访成功的重要因素。采访时机选择不当,往往会因为采访对象感觉不方便,准备不充足,或情绪不到位而随便应付几句了事,影响采访质量。同样,采访场所的选择对电视采访也很重要,因为观众往往可以从采访地点、环境的展示中获得许多从属信息,加深某种印象,以加强对人物的理解。而让采访对象置身于真实的现场环境中,往往会使他因“境”而忆事,因“境”而叙事。其言谈举止才更真实,更富于感染力。因此在采访前,应根据采访对象的不同特点,不同的场合设计不同的问题,让采访“走”出办公室、会客室,这样不仅有利于采访氛围的形成,谈话也会更生动、具体、深入。

现场感与同期声

电视节目是多种符号的综合传播,它可以同时作用于受众的视觉和听觉器官。从视觉画面上看,有人物的形象神态和现场环境,从听觉形象上看,有解说、对话、音响。视听结合,形声并茂。因此,与报纸、电台的传播方式相比,电视具有一个不可比拟的优势:那就是电视所特有的现场感。

报纸和电台只能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而电视不仅可以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结果是什么,还能再现事件是怎样发生的,有哪些细节。在进行电视人物片的创作时,哪果能很好地运用现场感这个优势,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我们在编辑《下海当老板》一片时,片子首先是从主人公高勇每晚都要亲临的工作现场开始的。

【画面】

深夜,公司的院子高勇在指挥工人分捡袋装奶、搬运、装车,可听到工人数数的声音,搬运声。

【解说】

在济南市东外环路一个邻街的院子里,我们第一次见到了高勇,他现在是一个送奶公司的老板,每天晚上,他们都要这样把鲜奶分捡配送到各个配送点,然后送到各家各户。

高勇今年二十八岁,一九九一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一年前他辞去了在威海一家大酒店的工作,和爱人一起回到济南,办了这家送奶公司。

【画面】

高勇满头大汗,湿透的汗衫,送奶车离去。

【同期】

记者:每天都要这么送吗?

高勇:每天都这么送,晚上十二点到早上六点。六个小时,开始也是这么一袋一袋送起来的。当天的产品,当天给用户送到家门口,一天下来我的衣服得溻个五六次,他们给我测过我一天能跑三百二十多层楼,一般人没这个锻炼水平,以前的时候光见到老板是坐在老板桌后面,挺好的办公室里面,实际上你自己干了以后就发现,好多问题你不亲身去做的话,你可能不了解这个工作的实际情况,所以,尤其刚开始的时候,也不能说是身先士卒吧,这也是自己应该经历的一个过程。

记者:当老板不容易吧。

高勇:那肯定的,这是一个切身的体会,当老板的不容易!通过上面这个片断,观众很快就对高勇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是因为一方面通过记者的视角、记者的描述使观众对人物的个人情况、工作情况有了了解,另一方面由于观众亲眼看到了正在发生的事件,看到了送奶人夜晚繁忙的工作流程,有了亲临现场的观感,所以当高勇感汉当老板不容易时,观众在感情上很容易产生认同感。另外,正如在上文中提到的,特定的现场环境可以感动、激活采访对象,使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去采访下岗女工傅微时,她已经有了四年的经商经验,在大商场里有自己的食品超市,事业蒸蒸日上,过去艰难创业的经历好像已经淡漠了。碰巧有一天她要去段店市场采办货物,正是在那里她有了自己的第一个摊位,于是我我们决定跟她去进货。一是想表现人物现在的经营活动,另外就是想旧地重游,再现傅微那段经历和当时的心态。果然,当来到她昔日的单位时,她向我们讲述了许多故事:第一摆摊只卖出一瓶红豆酱,卖一瓶红豆酱菜只挣一分钱,去郑州进货,在雪地里被困三天三夜……朴实生动的语言,既让观众了解到有关细节,也展示了人物的丰富个性,增强了感染力。

要创造现场感,同期声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包括记者和被采访者的对话,人物的讲话和现场各种实况音响。自从纪实类节目在观众中得到认可之后,同期声的作用也日渐受到重视。其实,声音在电视节目制作中与图像一样都有着极为重要的表现力。声音使画面增强感染力,画面使声音有了依托,两者紧密结合,才会产生最完整的表达意象,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当镜头画面与声音同时传达给观众后,可以产生比单纯画面更为强烈的可信度与真实性。另外,运用同期声还能弥补画面形象的不足。因为电视画面常表现正在发生的事情,而对反映过去曾经发生而没有拍到的情景以人物的内心世界都无能为力。同期声却能说明过去的情形,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在拍摄电视人物片时,常常会采用人物的谈话诉说过去,倾诉感受,再配以人物谈话时的神情动作,往往同样可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弥补了画面表现力的不足。

不过,对同期声的运用应该是有选择性的。同期声也不能代替解说词。所采用的同期声应该鲜活生动,人物的同期声要有个性、富有信息量。如果选 择的同期声缺乏新意,冗长呆板,就会破坏片子的节奏感,给人拖沓、多余的感觉。

情节、细节

一部优秀的电影、电视剧都肯定有吸引人的故事情节,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吸引人看下去。现在,这种创作手法也被大量采用在电视专题片的创作中,强调“ 节目故事化、故事情节化”。电视人物片用纪实手法报道真实的人物,就是要报道这些人物所作的突出的、生动的、感人的事实。用真实的故事写人,人物的性格才有了依托。电视人物片的主题思想常常也是通过节目内容自然流露出来,通过活性性的事实来体现。

《1997再就业之路──傅微》节目长度只有11分钟,其中包括了4个比较完整的情节:1.仲秋节傅微在商场里安排月饼的销售;2.采办货物,迎接国庆节销售旺季;3.为扩大经营规模回工厂与领导商谈租赁空闲厂房、改建仓库;4.为筹措资金去银行咨询贷款事宜。这四个情节按时间顺序排列,一环扣一环。通过这四个情节观众一方面了解了傅微从下岗女工成长到商界女强人的经历,了解了她的个性;另一方面,故事的发展也始终吸引观众对傅微下一步要做什么、怎么做,产生兴趣。

不过,这并不是说电视人物片中一定要有情节,因为在采访时并不是总能碰巧拍到合适的情节。制造和采用虚假的情节只能画蛇添足,效果适得其反。

如果说情节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那么,细节则可以通过记者的现场观察捕捉到的。电视人物片或许不一定有情节,但是却不一定没有细节,在节目播出时,深深打动观众、经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可能往往是一些很细小的东西;比如:一双泪眼、一个期待的眼神、风中飘动的白发、蹒珊的脚步或人物的一个手势等等。在电视人物片中,细节运用得当,可以使人物丰满、活灵活现,使人物赖以生存的环境真实可信。

要想捕捉到具有冲击力和说服力的细节,就要求记者和摄像在采访拍摄过程中“瞪大眼睛、注意观察”。既要观察人物,他的表情、手势、眼神、对话、活动等,又要观察现场的环境和气氛,而且能预见性地提前开机,在抓拍到富有表现力的情绪、情节后也不要马上关机,留下一段回味的时空,在后期剪辑时,也有充分的发挥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