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免疫力低的原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呼吸道免疫力低的原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呼吸道免疫力低的原因

呼吸道免疫力低的原因范文1

特约专家:江西省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教授、主任医师 刘跃梅

302医院肝病科主任 刘士敬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王东/李娟

北京天坛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 王孝蓉

整理:杨春霞

日常生活中,常会听人说身体的抵抗力不好。这里所说的抵抗力,也就是医学上常说的免疫力。

免疫力――人体的“卫士”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病毒、细菌等),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可以这样说,免疫力是人体识别和排除“异己”的生理反应。

人类生活在一个既适合生存又充满危险的环境,得以存续繁衍,也获得了抵御疾病的免疫力。所以说,免疫力也是生物进化过程的产物。

当免疫力低下时,疾病容易肆虐――

反复感冒是典型表现

反复感冒是免疫力低下的典型表现。由于各种原因使免疫系统不能正常发挥保护作用,在此情况下,极易招致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一年内感冒超过6次就是反复感冒。当然,免疫力低下还有其它表现,如体质虚弱、营养不良、精神萎糜、疲乏无力、食欲降低、睡眠障碍等。每次生病都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而且常常反复发作。

多见于小儿和老人

免疫力低下多见于儿童和老人两类人群。前者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善,对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差,容易患呼吸道、消化道等各种感染性疾病;后者由于免疫系统逐渐衰退,免疫功能下降。

转移因子――并非神奇的生物制剂

提示:转移因子是一种生物制品,能提高人体免疫力,用于免疫力过低的人群。它是多种疾病的辅助药物,没有显著的药理效应。

转移因子是免疫增强剂的一种。免疫增强剂共分4大类:免疫佐剂、免疫恢复剂、免疫替代剂、免疫调节剂。转移因子、胸腺肽等属于免疫调节剂。

转移因子是存在于人和某些动物致敏细胞内的一种小分子,它是机体免疫反应中的重要介质。转移因子能使受体正常的淋巴细胞发生变化而释放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因子,参与体内多项免疫反应。因转移因子无抗原(编者注:抗原是指一种能刺激人或动物机体产生抗体,并能与这些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进入体内不被排斥,没有过敏反应和其它不良反应。

转移因子的研究起始于上世纪40年代,是由美国纽约大学医学中心主任劳伦斯首先从人的血液中提取而得到的一种人白细胞透析物。它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可以转移特异免疫效应,不断地增加免疫活性细胞的数量;增强T细胞(编者注:T细胞是淋巴细胞的主要成员,是身体中抵御感染、肿瘤等疾病的英勇斗士)功能,调节T细胞亚群的平衡;还可增加免疫抗体;促进干扰素释放和扩大干扰素的生物效应来增加人体抗病能力,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

转移因子能在人和某些动物诸如牛、猪、羊等之间转移细胞免疫功能,且相互之间无种属特异性,因此无排斥和过敏反应。

适应证

(1)细胞免疫缺陷性疾病如胸腺发育不全综合征、先天性无胸腺症、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

(2)疣、带状疱疹、组织胞浆菌病、麻风、结核病、重症带状疱疹、乙型脑炎、乙型肝炎及皮肤黏膜真菌感染等。

(3)恶性肿瘤如鼻咽癌、黑色素瘤、骨肉瘤、白血病等。

(4)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5)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葡萄膜炎及眼部肿瘤。

种类

转移因子可分为2类:非特异性和特异性转移因子。两者的区别在于转移因子来源的不同。前者多从健康人的淋巴细胞中提取,可治疗所有上述适应证种的疾病;后者是从某种疾病康复者(如肿瘤患者、有乙肝抗体者)或者治愈者中的淋巴细胞提取而来,其治疗更偏重于该种疾病的治疗。

剂型

转移因子有注射液、粉针剂、口服液和胶囊4种剂型。注射液:1单位/支,3单位/支(2毫升);粉针剂:1单位/支,2单位/支,4单位/支;口服液:10毫升/支;胶囊剂:3毫克/粒。

注射液和注射粉针剂的转移因子,其有效期为2年,应置于冰箱保存。口服转移因子置阴凉干燥处保存,有效期1.5年。

剂量

由于缺乏活性成分定量的方法,因此转移因子尚无统一的剂量单位,常以白细胞或淋巴细胞数作为单位,相差悬殊。有的以4×108或6×109个细胞数为1个单位;注射水针剂通常1单位/2毫升或3单位/2毫升为1支;注射粉针通常2单位/支或4单位/支。但此类药物剂量的大小跟药效没有直接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使用时可供皮下、肌肉、穴位或局部注射,每次1支,每周1~2次,慢性病3个月1疗程。治疗带状疱疹、流行性腮腺炎只需注射1次。

不良反应

注射剂和粉针剂:(1)一般无不良反应,部分病例注射部位有红肿、疼痛、轻度皮疹、皮肤瘙痒及一过性发热。对局部反应明显者,应及时更换注射部位或处理。局部有酸胀感,个别出现皮疹、皮肤瘙痒、痤疮增多及一过性发热等反应。(2)偶见淋巴增殖、多株性丙球蛋白症及肝功能损害加重。

口服液和胶囊剂:暂无明显不良反应报道。

注意事项

(1)注射剂型使用时多在淋巴回流比较丰富的上臂内侧、腹股沟下端的皮下注射。(2)口服剂型禁与热的饮料、食品同服,以免影响疗效。(3)不能长期使用,超疗程服用反而会影响自身抵抗力。

哪些情况需用转移因子

转移因子有多种作用,主要用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肿瘤、乙肝。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3岁的盼盼在不到1岁的时候就开始咳喘,时好时坏,每年发病10多次,每次发病时间达2周左右,并且每次生病后一定要住院,住院后都要打点滴,抗生素、抗病毒药齐齐上阵,在咳喘剧烈的时候要输注丙种球蛋白,频繁地使用激素治疗才能控制。这样一来,盼盼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小病号”,生长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的孩子。

盼盼的父母万分焦急,带着盼盼来到大医院。考虑到盼盼有免疫力过低的表现,医生给盼盼用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3个疗程(3个月)后,孩子发病次数明显减少,咳喘的症状也有较大的改善。最令盼盼父母欣慰的是,孩子的体质有所增强,食欲也明显增加。

转移因子可有效提高免疫力,常用于小儿反复感冒、肺炎、哮喘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一年内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即常说的感冒)、哮喘、肺炎等的次数过于频繁,约占儿科门诊的30%。这些患儿一年之中少则发生3~5次,多的可达10余次。一旦发病,就得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的药物治疗,使得相应的不良反应不断出现,甚至出现二重感染,使患儿正常的生长发育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

小孩反复出现(一年超过3次)感冒、扁桃体炎、腹泻等疾病,应查查血常规和免疫球蛋白含量。当白细胞比较低或者免疫球蛋白比较低下的时候,可考虑给孩子使用转移因子口服液。

临床观察发现,转移因子(临床上常与卡慢舒口服液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同时服用)对小儿肺炎、哮喘有明显效果,防止哮喘发作。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的抵抗力差,就自己去购买一些增强免疫力的药物辅助治疗,但效果并不很理想。现在市场上增强抵抗力的药物有很多种,应根据孩子的体质和个体差异合理地选择,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疗程服用。若疗程不足起不到效果。

专家提醒:(1)转移因子的使用对象应该是有先天性免疫低下或久病体弱、后天抵抗力差的宝宝。对于那些健康、免疫力正常的小孩来说,是没有必要使用的。

(2)服用转移因子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根据药物特点和个体情况制定服用方案,以免服用过量。3岁以上的儿童服用剂量是10毫升/次,每日1次。3岁以下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减半,每次5毫升,每日1次。

(3)免疫力过低的老人,若是反复感冒或慢性病反复急性发作,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转移因子,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肿瘤

提示:特异性肿瘤转移因子临床效果尚不十分明确。可作为肿瘤患者术后、化疗或放疗的辅助治疗。

刘大爷患了骨髓瘤,手术后进行化疗,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比较严重。由于癌症的折磨,刘大爷的体质非常虚弱,营养跟不上,还睡不好觉。医生建议刘大爷在化疗的同时使用转移因子,以提高机体免疫力,看能否减轻化疗药的不良反应。

刘大爷坚持注射了1个疗程的转移因子,虽说没有显著的效果,但身子骨总算有些好转。可是,当他还想再用转移因子时,医生却说:“这又不是米饭,哪能长期使用?”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随着肿瘤研究的进展,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其中转移因子等免疫调节剂的使用也逐渐被医学界重视。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肿瘤的转移因子有非特异性和特异性之分。由于特异性转移因子来源比较困难,病例比较少,很多也只是试验阶段,效果尚不能肯定。至今为止,我国还未有厂家生产肿瘤特异性转移因子。现在依然使用非特异性转移因子辅助治疗肿瘤。许多接受治疗的患者可感到病情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有显著治疗效果的只见于极少数人,且疗效不持久。

剂量和给药方式

皮内、皮下注射多选取距淋巴结群较近的部位如上臂内侧、股内侧;肌肉注射多选三角肌部位;也可作瘤内注射。

剂量与疗程尚无定论,一般每周1~2次,每次1~2单位,总量20单位或连用3个月为1疗程。若为口服液,每次10毫升,每日1次,1个月为1疗程。或遵医嘱。

乙肝

提示:有广告称转移因子能根治或治愈乙肝,这是虚假宣传,不可轻信。

祥子的阿姨听广播里说有一种药能治愈乙肝,兴冲冲地跟祥子说:“这下你表弟有救了,XX广播上说了,3个疗程就可以根治乙肝。”

才拿到医师资格证的祥子一听说“根治乙肝”四个字脑袋就大了,上一次阿姨听信某“专家”(实际上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骗子),买了4000多元的药,表弟的乙肝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肝功能出现异常,还是祥子的老师给他开了一些保肝药才得以解决。这次……

但任何解释对于一个救子心切而又缺乏科学知识的阿姨来说都显得很苍白。祥子让阿姨打电话给电台,接电话的是一个老太太,是传说中的“专家”。老太太对着阿姨吹嘘了一遍“乙肝转移因子口服液”的神奇之处。眼看阿姨被老太太洗了脑,祥子接过电话,只问了三个问题:老太太的真名、医院、医师资格证什么时候拿的。老太太支支唔唔地半天,最终急匆匆地将电话挂断。

祥子对阿姨说:“你说这样一个‘专家’,连自己的真实名字都不肯说,你还期待这药有多大作用?”阿姨顿时泄了气,一边骂那些骗子,一边说:“还好有祥子在,要不然又上当受骗了。”

转移因子属于免疫调节剂,常用的有胸腺肽、日达仙、免疫核糖核酸、白介素等,单独使用疗效不佳,需要和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抗乙型肝炎转移因子能传递乙型肝炎的特异性细胞免疫信息,具有调节和增强机体特异性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细胞免疫的功能,当其进入人体后,可使患者的正常T细胞转变成特异性致敏T细胞。

呼吸道免疫力低的原因范文2

许多老年人本身就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损害了呼吸道的自净功能,使引起肺炎的细菌容易存留在呼吸道里,当身体的免疫力稍有下降,这些细菌就会大量繁殖。如果因为天气或感冒等原因,老年人的抵抗力差,会使肺部炎症的严重程度大大增加,反复发作,使原先的哮喘、气管炎、慢阻肺等疾病加重,严重影响呼吸系统的换气功能。

肺炎球菌性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老年人、患有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群更易感染,是肺炎的高危人群。在因肺炎死亡的患者中,89%为65岁以上老年人。

目前治疗肺炎球菌疾病最常用的手段就是使用抗生素,但由于我国抗生素使用极为普遍,使得耐药的肺炎球菌更容易生存。近年来,由于肺炎球菌对抗生素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有的药品甚至达到100%,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为此,老年人必须高度重视肺炎的预防。

现在,国际公认最好的预防肺炎的方法就是接种肺炎球菌疫苗。目前我国为老人接种的疫苗主要是23价肺炎链球菌疫苗,有效保护率可达到85%以上,保护期为5年。

接种肺炎疫苗一般需付费200多元。相对于高额的治疗费用,这种疫苗费用是很低的。并且,我国部分地区如上海的老人可免费接种肺炎疫苗。

肺炎疫苗适用于以下人群——

(1)50岁及以上者。

(2)患有可增加肺炎球菌感染性疾病危险的慢性疾病者,如慢性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病或糖尿病患者。

(3)功能性或解剖性无脾者(包括镰状细胞病和脾切除)。

(4)患有其他慢性疾病而可能感染肺炎球菌的高危人群(如酒精滥用)及并存如糖尿病、慢性脑脊髓液渗漏、免疫抑制等,因此可引起更严重的肺炎球菌病患者,或是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疾病,包括中耳炎、副鼻窦炎等。

(5)免疫功能受损人群:HIV(艾滋病毒)感染者、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一般恶性肿瘤、慢性肾衰或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免疫抑制性化疗的患者,器官或骨髓移植患者。

(6)群体生活者,如住养老院的老人。

(7)生活的地区爆发流行性感冒或当疫苗中含有的某型肺炎球菌在社区人群中发生爆发流行时,社区人群为高危人群。

呼吸道免疫力低的原因范文3

认准急性发作3个信号

慢阻肺就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发展到一定程度,导致肺功能出现问题,出现用力肺活量下降的结果。该病容易在寒冷的季节急性发作。温度低的时候,人容易受到病毒感染。患者发烧咳嗽、病毒感染后,免疫力下降,细菌会乘虚而入。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明显低下,一次普通感冒都可能使病情雪上加霜。因此,在冬季,慢阻肺患者一定要做好自我保护,避免急性发作。

从临床上看,慢阻肺病情容易在夜间加重,剧烈活动后可能会出现气短等急性发作症状。雾霾天里受有害颗粒物的影响,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会有所增多。雾霾能够导致慢阻肺急性发作的原因是,空气中所漂浮的化学粉尘以及附着在粉尘、颗粒上的病毒或细菌被吸入气道后,能够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反应,导致慢阻肺急性发作。

慢阻肺患者遵从医嘱并坚持长期规范治疗至关重要,一旦出现急性加重症状,更需及早进行就医治疗。患者和家属一定要读懂慢阻肺急性发作的3个“信号”――咳、痰、喘,这对判定病情有重要参考价值。如患者出现咳嗽加重、痰量增多,痰由黏液性变为黄痰,气短的症状加重时,往往提示病情稳定期突然转变为急性加重期。不过,有部分老年患者的呼吸道症状并不明显,仅表现为食欲下降、下肢浮肿加重等。

被动吸烟人群也易患慢阻肺

在引发慢阻肺的因素中,吸烟是罪魁祸首。据了解,在我国慢阻肺患者中,80%以上都有吸烟史,吸烟者的慢阻肺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4~5倍。吸烟会导致气道黏膜纤毛功能失调、气道结构改变、气道炎症、气道阻塞等诸多病理生理改变。吸烟者、曾经是吸烟者、被动吸烟人群都较易患慢阻肺。因此,想要预防该病并减缓其发展,首先一点就是戒烟。患者在急性加重期经治疗好转出院后,如继续吸烟,即便吸烟量减少,仍会进一步损害肺功能,增加住院次数。

呼吸道免疫力低的原因范文4

春困

每天早晨哈欠连天、提不起精神、浑身懒洋洋的,这种现象叫做春困。由于季节变化明显,早晨环境又宜人酣睡,大多数人都说睡不醒,出现“春困”。

季节原因:

由于冬春两季的气候变化大,人的身体需要有一个适应调整的过程。人们在寒冷的冬季和初春时,受低温的影响,皮肤汗腺收缩,以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发,保持体温恒定。进入春季,气温升高,皮肤毛孔舒展,供血量增多,而供给大脑的氧相应减少,大脑工作受到影响,生物钟也不那么准了。

自我预防:

①8小时睡眠:一般情况下,每天睡眠8小时左右就可以了,再增加睡眠反而可能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之处于抑制状态,人会变得更加昏昏欲睡,无精打采,结果是越睡越困。

②春茶味正香:多喝些清淡的香茶也能醒脑助神,减轻春困。

③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来往:与朋友一起说说笑话,谈谈趣闻,会有很好的解困效果。

④冬天里少用的风油精、清凉油、香水、花露水等,也是良好的解困佳品。有条件者可种养些有芳香味又可提神的时令花草,同时增加点劳作解除春困倦意。

⑤慢跑:慢跑有助于细胞和组织得到额外的氧,促使大脑清醒。

上呼吸道感染

一年四季都会遭遇呼吸道感染,但春季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多发时节,不少疾病与病毒活跃且感染机会多。上呼吸道感染,俗称“伤风”,普通感冒起病较急,早期症状有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喷嚏、鼻塞。

季节原因:

风和日丽的季节,群体活动会增多,大家交叉感染的机会也就增多了,以及生活环境对身体的不利等。

自我预防:

①多吃水果:食梨、甘蔗、萝卜、草莓、紫葡萄等深色水果,它们富含抗氧化剂,可以对抗造成免疫细胞破坏和免疫功能降低的自由基。

②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它们有抗感染功效,并可减轻呼吸道充血和水肿。

③体育锻炼:适度运动可以使血液中白细胞介素增多,进而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消灭病原体,达到提高人体免疫力的目的。

④充足睡眠:人在睡眠时,机体其他脏器处于休眠状态,而免疫系统处于活跃状态,白血球增多、肝脏功能增强,从而将侵入体内的细菌、病毒消灭。

呼吸道传染病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伴有轻微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其后出现先面部后颈部、再躯干四肢淡红色斑丘疹,伴有耳后、枕部、颈下和颈部淋巴结肿大,风疹常见并发症有关节炎、关节痛、脑炎、心肌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出现斑疹、丘疹、水痘,可伴有发热、头痛、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极少数病人可并发水痘脑炎、水痘肺炎等并发症。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可表现为发热、咳嗽、眼结膜炎、口腔麻疹粘膜斑和皮肤红色斑丘疹,症状重者可并发肺炎、心肌炎。

季节原因:

春季是风疹、水痘、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季节。风和日丽的季节,群体活动会增多,大家交叉感染的机会也就增多了。

自我预防: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预防,定期保持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通;加强户外锻炼;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个人防护。

过敏性皮炎

春季对于敏感体质的人来说是个难熬的季节,麻烦可能出现在皮肤上,尤以脸部较常见。春天风大,空气中浮尘很多,飞扬着柳絮、花粉等容易引起过敏的因子,很容易使皮肤过敏。很多人还会感觉皮肤发干,而且用完护肤品后,皮肤会呈现干燥红肿现象。

季节原因:

春天人体新陈代谢能力逐渐提高,皮脂腺分泌日益增多,皮肤在自我改变。这个时期,皮肤非常敏感,如果不注重防护和保养,就会患上皮炎,女性的皮肤更易过敏。造成过敏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有食物、动物皮毛、螨、昆虫、空气中大量飘散的花粉、灰尘、空气污染、农药、化肥、洗涤剂、橡塑鞋、化纤原料以及鲜为人知的真菌过敏等。而且,季节的变化使机体中与过敏相关的细胞出现不稳定,过敏症状随之出现。

自我预防:

①蒸脸:将沸水倒入大口碗,把脸置于其上约15分钟,或更简单,仅需将热毛巾盖在面部或长点时间的热水浴,都有助于治疗过敏性皮炎。

②用酸奶做面膜:酸奶中含有大量的乳酸,它们可以发挥剥离性面膜的功效,作用温和,不会刺激皮肤,每日使用,会使肌肤柔嫩、细腻。

③减少搔痒:喝冰糖银耳汤,对皮肤有良好的滋养效用。

④加强皮肤的养护,远离过敏原,尤其是本身是过敏体质的人,更要加以注意。

⑤限制多脂多糖饮食,忌饮酒,多食蔬菜和水果。

皮肤病

春季,患有各种皮肤病患者明显增多。颜面再发性皮炎俗称春季皮炎,多见于18-40岁的女性,主要表现为脱屑、瘙痒、干燥等症状,有的表现为红斑、丘疹和鳞屑,经一周而减退。还有些女性表现为雀斑增多或褐斑加重。此外,由蚊虫叮咬等原因所致的丘疹性荨麻疹以及接触性或吸入性过敏所致的皮炎也比较常见。

季节原因:

南方地区春季气温比北方高,且比较潮湿,故容易真菌感染,如体癣、股癣等多发的皮肤病就开始“光顾”。

自我预防:

①通风设备:要保证居室、教室和办公环境等的通风,少去或不去人多群聚的地方,多喝水,多休息。

②保持身体干燥:预防体癣、股癣等真菌性皮肤病须保持皮肤干燥、卫生,如洗澡、洗脚后一定要把水分擦干,远离湿热环境。

③饮食:少量或禁食鱼、虾、蟹、羊等腥发之物,鸡、鸭、鹅等禽类食物以及葱、姜、蒜、辣椒、芫荽、酒类等刺激食物或油炸等难以消化的食物。

呼吸道免疫力低的原因范文5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肺炎支原体(MP)抗体,探讨其与年龄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09年5月中山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呼吸科和儿科因急性呼吸道感染就诊的患者2235例。2192例于入院时采集静脉血2ml,运用ELISA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和IgG。结果ELISA检测血清抗体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MP阳性率分别为0-1岁组4.65(16/344),2-3岁组27.15(101/372),4-6岁组34.26(173/505),7-12岁组69.83(301/431),13-60岁组7.11(18/253),>60岁组10.10(29/287)。在0-12岁年龄段,各年龄组之间M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流行病学;IgG抗体;IgM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MP) antibodies in the serum with the age changes by quantitativ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Measurements:2235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 on admission were select during 2008.5 to 2009.5 in the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and Pediatrics,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2ml venous blood was adopter for 2192 patients at the same day, Mycoplasma-specific IgM and IgG were detected by ELISA for diagnosis of actue infection. Results:(1) Elisa serum antibodies results show that the MP positive rate among which the numbers 0-1 year-old group 4.65% (16/344), 2-3-year-old group 27.15% (101/372), 4-6-year-old group 34.26% (173/505), 7-12-year-old group 69.83% (301/431), 13-60-year-old group 7.11% (18/253), > 60 group 10.10% (29/287). In the 0-12 years old,age differences between MP infection rates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P< 0.01 or P

【Keywords】Mycoplasma pneumoniae(MP);epidemiology;IgG antibody;IgM antibod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肺炎支原体(MP)是人类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这是一种以长期慢性咳嗽为主要症状的肺部感染性疾病[1],是学龄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肺炎之一,目前在婴幼儿和成人中也不少见[2]。其发病人数正呈逐年增加趋势,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西方国家已将支原体列为5岁以上患者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的主要病原体[2,3]。有文献记载老年人中MP的感染率为9.6%,基础疾病及免疫力低下是其感染的重要原因[4]。除引起呼吸道疾病外,MP感染尚可造成其他系统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肝炎、心肌炎、肾炎等,严重威胁了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亦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本研究通过ELISA定量检测特异性抗体,以进一步了解珠海地区MP感染与年龄的关系。

一 材料方法

1 临床材料

1.1 研究对象:选取2008年5月-2009年5月中山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呼吸科和儿科因呼吸道感染就诊的患者2235例,2192例患者行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P抗体IgM、IgG,男性为1225例,女性为967例。年龄最小者不足月,最大者81岁,病程为3天-2个月。

1.2对2192例患者按年龄分组如下:

2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

2.1 主要实验设备: 上海科华实验系统有限公司KHB ST-36WT洗板机;上海科华实验系统有限公司KHB ST-360酶标仪;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CU600型电热恒温水箱;德国Heraeus公司FUNCTION LINE Labofuge 400型离心机。

2.2 主要实验试剂:德国Virion /Serion公司MP-IgM或IgG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用于检测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MP-IgG)。

3 实验步骤

3.1 血清标本采集:入院后立即采静脉血2-4 ml,4℃放置2h,置于-20℃冰箱保存待检。

3.2 实验步骤:具体实验操作方法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3.3 结果判定: IgG>10U/ml和/或IgM>13U/ml表示急性感染;IgG>10U/ml和IgM<13U/ml表示既往感染。

3.2.3 注意事项:测定IgM抗体前,血清与吸附剂作用30 min,以去除患者血清中的类风湿因子或补体IgG的干扰。

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各组率的比较采用2ΧC列表和四格表χ2检验,以P

二 研究结果

MP感染与年龄的关系(见图1)

由表1可以看出,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MP阳性率分别为0-1岁组4.65(16/344),2-3岁组27.15(101/372),4-6岁组34.26(173/505),7-12岁组69.83(301/431),13-60岁组7.11(18/253),>60岁组10.10(29/287)。在0-12岁年龄段,各年龄组之间M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

三 讨论

人类对MP感染具有普遍易感性,其感染的年龄特征明确的,4-20岁是最易感人群。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多见,近年来,婴幼儿发病率有上升趋势[5]。老年人[4]和成年人[6]患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比例也逐渐增多。Srifuengfung等[7]对811例门诊呼吸道感染者行MP抗体测定,结果发现1-4岁组阳性率24.75%,5-9岁组达40.26%,而10-14岁组为19.80%。Othman[8]等报道澳洲新南威尔士儿童MP感染的高发年龄是5-9岁。陆权[9]等认为婴幼儿期MP感染率较年长儿低,一则提示其感染概率的确是低的,但也有可能该年龄段MP感染症状不典型,易被漏诊或误诊。孙丽芳等[10]研究显示MP的检出率在≤1岁组为23.46%,其他各年龄组之间差别不是很大,说明≤1岁的婴儿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几率远低于2-12岁儿童。这可能是由于婴幼儿免疫组织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全,初次感染MP后可无症状,体内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效价低,影响MP抗体的检出率;也可能是和母体中保护性抗体在婴儿体内暂时存在有关,也可能和婴幼儿的活动空间比较大儿童小,被感染的机会也小有关。与婴幼儿抗体滴度低相类似的是老年人MP感染后抗体也低,Daxboeck[11]等用颗粒凝集法检测12337例MP感染患者13650份标本,结果滴度几何均数随年龄增长而显著下降,70岁的87例MP感染患者中仅有1例MP IgM1:320,因此,老年人MP IgM轻度升高就应考虑MP感染,而此滴度仅为儿童和青壮年的临界。

呼吸道免疫力低的原因范文6

研究表明,差不多有八成糖尿病患者伴有肾病、心脑血管、眼病、足部及神经病变等各种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正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在冬季气候骤然变冷时,会使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引起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肾上腺素可促进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同时还会抑制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从而会使病人血糖升高,导致病情加重难以控制;另一方面,由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缺乏,肌肉摄取葡萄糖的能力下降,病人产热不足,病人因而怕冷,加之病人免疫力降低,在冬季遇到气温骤降时,则可能会引发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同时也容易导致病情反复与加重;寒冷还会引起血管收缩,使血流减慢,这是引发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寒冷还容易导致冻伤,这是皮肤与足部并发症诱发与加重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患者冬季保健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情绪稳定糖尿病患者在冬季应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尽量避免生气动怒和大喜大悲。若情绪波动较大,交感神经兴奋,则可使肝脏中的糖原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糖水平升高,使病情加重更难以控制。

按时用药糖尿病是终生疾病,所以,一定要坚持治疗,按时用药(口服用药或注射胰岛素)。漏用药物或随意停药,后果是比较严重的,极可能导致血糖失控。如果患者血糖波动较大,可在现有用药基础上,加服帮助控糖、防止并发症的胰岛素增敏剂太罗(每日只需1片),效果显著。

加强检测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及时的检测是调整治疗方案的依据,也是预防、控制、减缓多种并发症的保证。血糖波动较大,是对我们发出的警报,必须认真对待。一般而言,血糖、尿糖每日最少应检测1次;体重、血压、腰围与臀围每月应测1次:糖化血红蛋白每季度应检测1次。此外,每半年还应检查一次血脂,进行1次眼底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肾功检查、心电图检查等。

由于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反映过去2~3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它不会因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而大幅波动,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过去一段时间内的血糖控制水平。特别是对于需要改变治疗方案或血精控制不很稳定的患者,每3个月必须进行1次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节制饮食吃得多本来就是典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加之冬季气温下降,出汗减少,消化液分泌增加,食欲旺盛,这是冬季容易导致血糖升高的重要原因。所以,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制定科学合理的食谱,控制主食以及含淀粉类(土豆、薯类)食物,若吃薯类应减少主食量。要忌糖和糕点类食物,无糖食品也不可随意吃,饮酒也要严格控制;血糖稳定的患者,水果每天可吃150克含糖量较低的水果,而且宜在两餐之问吃。如果达到200克以上,则必须计算它所含的热量,减少主食的量(25克左右)。若有饥饿感,可适当增加豆制品、乳类、少量肉类和新鲜蔬菜(每天蔬菜可达500~600克),以满足机体的需要。研究表明,荞麦、苦瓜、卷心菜是糖尿病患者最佳保健食品,应多走上糖尿病患者的餐桌。此外,菠菜、芹菜、油菜、韭菜:白菜、黄瓜、冬瓜、茄子、番茄、丝瓜、菜花、笋子、豆芽等都是含糖、含热量较低的蔬菜,有利于减轻饥饿感和降低餐后血糖。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吃早餐,防止上午10时以后出现低血糖反应。

预防感染呼吸道、尿路感染、皮肤与足部感染是糖尿病患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所以,应特别注意清洁卫生,每周洗一次澡,每天用温热水洗脚,防止皮肤与足部冻伤与碰伤。若出现皮肤破损、冻伤以及有疖肿等问题时,要及时处治,防止感染。要注意口腔卫生,坚持每天刷牙、饭后漱口,患有牙周炎、慢性咽炎、支气管炎、鼻窦炎等疾病时,要及时治疗,消除诱发肺炎的隐患。

重视护脚糖尿病患者多有血管功能不全和神经病变,导致脚的血液循环障碍、营养障碍和局部感觉迟钝。另外,足部的皮肤破损和足癣感染等,均可发展成难以治疗的慢性溃疡,甚至还会发展成难以控制的严重感染或坏疽,被迫截肢,有的感染还会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而威胁生命安全。所以,糖尿病患者应穿柔软舒适宽松的棉鞋防寒保暖,要经常换洗袜子,每晚用45℃左右的温热水泡脚洗脚,然后擦干净,保持脚的清洁、干燥,改善与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同时还要防止跌伤、撞伤,积极治疗足癣,不可随意用手撕脚皮或用力摩擦脚趾止痒,以防皮肤破损和导致化脓性感染。

防寒保暖寒冷刺激会使血管收缩,使体内儿茶酚胺等增加,促使血压上升,冠状动脉痉挛,诱发中风与心肌梗死。所以,糖尿病患者冬季要特注意防寒保暖,及时增加衣服,特别是头部、胸部和足部的保暖,应戴帽子、围巾,胸部宜加一件毛或皮的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