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超大城市应急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超大城市应急管理范文1
关键词:特大城市;生态环境;城市个性;集约发展
Abstract: the city of Yichang is building a modern big city, this is the strategic direction of the new period of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of Yichang. In this paper,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the modern big city of Yichang City, with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building a modern large city and unfavorable factors, puts forward some basic idea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big cit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ity character; intensiv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引言
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支持宜昌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成为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宏伟目标,这是省委从构建战略支点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是宜昌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已成为宜昌新时期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和主攻方向,符合区域经济客观发展规律,更符合全市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内涵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引发世界范围内生产及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以特大城市为单位,参与全球竞争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战略选择。伴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我国许多城市提出建设特大城市的目标。但究竟什么是特大城市,特大城市发展具有什么样的基本内涵,仍然是当前需要明确和理清的问题。
根据我国上一版本的《城市规划法》,市辖区非农业户籍人口或常住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其中超过200万的为超大城市),而现在实施的《城乡规划法》没有设定城市规模的条文。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尚未从立法的层面对城市规模概念进行定义。 所以,我们正在进行的特大城市建设绝不能仅仅停留在人口数量和用地面积的达标,而更应该从从城市的本质和内涵上进行提档升级。
现代化特大城市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城市发展的高端形态,有着一般城市所不具备的特征和内涵,并在经济活动组织、技术创新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辐射带动城乡及区域发展。一般来看,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基本内涵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应该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区域城市体系中,高水平的现代化特大城市往往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经济活动生产总值规模大,产业结构合理完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左右着一定区域的经济状况和趋势,具有控制区域经济的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二是应该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现代化特大城市通常是一个区域和国家的创新中心,通过自身创新能力的释放,在城市内部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发挥知识生产、加工与传播的创新功能;向城市外部产生辐射效应,引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潮流,保持城市的竞争力。
三是应该具有强大的承载能力。现代化特大城市发展是一个城市空间功能不断优化的过程。现代化特大城市往往不是单个城市,而是大都市区或城市群,是由不同规模、不同等级城市在特定空间范围内构成的布局合理、联系紧密、分工明确的城市体系。
四是应该具有包容发展的胸怀。特大城市之“大”不仅在于城市面积之大、城区人口基数之大,更在于建设者发展胸怀之大、发展合力之大。一个城市的胸襟与度量,决定着它的发展空间。宜昌地处长江沿线,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和灵秀的山水资源,这是宜昌打造特大城市的最宝贵资源。宜昌要用好这些资源,以借此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不断拓宽城市的包容性,不断提升城市的发展格调。要以更高的发展视野看待问题,通盘考虑发展的统筹性、协调性,确保一步到位、不留遗憾,绝不蹈一些城市先扩容再治堵、先发展再治污的老路。
3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分析
3.1有利条件
日益凸显的区位交通优势。宜昌地处长江中游,东接武汉,西连重庆,是鄂西渝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长江黄金水道、焦柳铁路、318国道,宜黄高速公路、三峡机场等构建了宜昌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尤其是新建成通车的宜万铁路和汉宜城际铁路,使宜昌承东启西的交通优势更为明显。
显著增强的综合经济实力。近几年来,宜昌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经济增长速度连续多年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均位居湖北省前列,经济总量进入全国百强城市行列。如2011年宜昌市GDP达到2140.69亿元,同比增长16.1%,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均位居全省第二位,继续位居中部地区、长江沿线同类城市发展前列。
较强的资源承载力。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分界点,长江流经市域230公里,清江流经市域148公里,此外还有长度超过10公里以上的河流99条,具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条件(《宜昌水利志》)。与长江上游一些中等城市相比,宜昌土地优势突出。以磷矿资源为主的矿产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为大宜昌格局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
宜居宜业宜旅的生态环境优势。作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湖北省唯一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长期以来宜昌一直积极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坚持生态立市,环保优先,精心做好“山水文章”,基本形成了宜居宜业宜旅的城市生态环境。
调整时期的政策机遇。湖北省把宜昌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作为全省重大战略写进“十二五”规划,全市人民期待宜昌能够在新一轮的发展时期有突破性的进步,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完全具备。
3.2不利因素
山地丘陵城市特色凸显不够。宜昌市城区地处鄂西黄陵山地向江汉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区,是典型的沿江丘陵城市。宜昌城区70%面积属于山地丘陵,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宜昌的城市空间格局经历了由沿江点状沿江团状沿江带状沿江组团状的发展轨迹。这种组团式的结构是适应宜昌市的自然地理特征有机产生的,也从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山水城市的特色,但在目前扩大城市用地规模的过程中,已经有重现其他城市发展过程中“摊大饼”现象的趋势,这不仅会带来交通拥堵、应急疏散等“城市病”问题,也不利于凸显宜昌特有的自然地理风貌。
新区老城衔接过渡不够。宜昌建设特大城市要拓展城市骨架,主要路径就是拓展新区,也就是连续由中心城区向扩大模式。尽管近几年随着宜昌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用地相应不断增加,但由于城市新区发展略显缓慢,新区拓展规模不够,公共服务设施和资源配置的数量和质量均不足,对疏解老城区人口压力作用并不明显,城市功能的合理再分配也未能真正实现。
各类用地发展不够均衡。经过近几年的规划实施建设,宜昌市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城市用地总规模及人均建设用地水平均有所提高。但是,工业和居住用地人均指标均已超过国标;公共设施人均指标和用地规模却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工业物流用地也严重短缺,相关数据表明目前宜昌市市各类用地发展不够均衡,城市用地结构不甚合理。
4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基本构想和建议
4.1重视生态环境是城市建设的首要目标。
走可持续城市化之路,这不仅是城市化发展规律的要求,也是科学发展的生动体现。要始终坚持“独具魅力”的发展方向,突出“生态环保优先”的理念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继续做好“山文章”、“水文章”,使“和谐”、“低碳”、“宜居”、“幸福”成为这座城市的形象符号,更好地提升城市品质,彰显城市特色。
同时,营造环境还可改善生存条件,提升土地价值,集聚人气,发展产业,进而提升城市竞争力。可以试想,如果没有纽约中央公园,就不会有曼哈顿周边高楼的价值连城,甚至不会有纽约在世界的国际金融经济中心地位。宜昌素来有“宜人之城,昌盛之地”的美誉,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大自然赋予宜昌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建设特大城市,就更加要顺应时展潮流,不仅要认真保护好已有的优美自然环境,更要按照建设最佳人居城市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好城市,真正实现可持续化的城市发展。
4.2坚持以人为本是城市建设的首要理念。
宜居城市历来是西方发达国家城市规划建设追求的主流,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尤其注重体现人文关怀,吸收公众参与,满足市民各种不同的合理需求。比如针对大城市常见的交通拥堵问题,最有效的办法还是要构建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加强城市各组团之间的联系,同时提高私人交通成本,使居民由被动变主动地放弃自驾出行而选择低成本又便捷的公共交通。再比如,针对新区拓展力度不够的问题,可发挥政府调控作用,促进公共资源均等配置,使老城区人口自觉向周边组团和新区逐步疏解。
另外,城市的总体规划以及其他和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划要注重征求公众意见,在一些重大项目和老百姓普遍关心项目的开发、实施和审批过程中,公开征求市民意见,特别是公开征求周边受影响居民意见,更是法定程序。第一,要从体制、机制入手,完善“阳光规划”,在公开征求市民意见的形式、范围、程序等方面深化改革、调整完善。第二,从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入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人的需求,使城市公共设施、公用设施在量和质上都有显著的提高。
4.3塑造城市个性是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城市,必须是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可是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那些具有鲜明地域风情特色的大城市,我们国家的城市个性普遍不够明显,往往是千城一面。宜昌要建设成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更要在规划建设中贯彻“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彰显水电特色,令人耳目一新。例如可以紧紧围绕两坝一峡,将水电文章做大做强,真正将宜昌建设成名副其实的“世界水电博物城”。同时,宜昌作为巴楚文化的发源地,拥有2700多年灿烂文明历史,其城市和建筑当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新区拓展和老城改造的过程中可采用保留、迁建、复原等措施,有效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记忆,使城市风貌有独树一帜之处。再比如,作为沿江带状城市,沿江的城市天际轮廓线对体现城市特色也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值得城市管理者和专业学者研究的课题。
4.4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是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
在城市周边要多留空地,包括农田、湿地、山林、水面;在城市里也要留有空地,不要见缝插房,可以见缝插绿;尤其在工业开发区更要预留发展用地,以便为今后产业的转向升级留足空间,同时也可适当设定法定禁建区。否则,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会加大,产业升级的成本也会明显增加。本质上说,工业区的开发建设是土地的不断更新利用的过程。这一点对于正处在快速成长期的我们来说尤为重要。这既是经济规律决定的,也是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更进一步说,我们目前所依据的规划是人们依据现阶段的知识和手段对未来的判断和预测。规划的基点是现在,目标是未来,检验的标准是实践。因此,规划应该是具有前瞻性的,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由于今天的知识和科技手段的局限性,对未来的判断和预测可能是脆弱的,模糊的,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就像在十年前大家很难想像IT产业会成为一个主要产业,而今天的纳米产业对空间布局上有什么要求,我们还在探索,未来的有些产业的出现和成长今天可能无法预测到。因此,在规划上一定要学会“留白”,使城市呈现出疏密有致的健康形态。
为此,我们在开发区建设中,要有意识地留下一部分土地为未来产业升级、结构调整、跨越发展储存空间。开发区建设不能指望一步到位,把所有的空间用同一层次的产业填满,更不能盲目扩张;在城市经营过程中,既要做好今天的城市经营,也要为今后政府的城市经营留下空间;在推进城市建设过程中,针对目前我们的城市普遍太挤,建筑太实的状态,今后要坚持虚实结合,处理好艺术性的“留白”,彰显城市个性的“留白”,没有考虑好的坚决“留白”,要么暂时不建,要建就建出品位,要建就建出精品。
4.5走集约发展之路是城市建设的首选路径。
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城市必须走集约发展之路。这是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我们在城市建设中,要改造提升传统商业中心,更要加快建设完善城市新区,疏解中心城区功能,促进城市功能合理分工。如:工业区基本形成后要及时开发商住、公建,尽快形成新的产业、商贸、居住综合中心;要通过城市设计确定高楼建筑群、多层建筑的合理布局;完善小街小巷功能,将主干道边的商业活动移到街巷,尽量减少车流人流在主干道上的停留时间,有效缓解拥堵;严格控制低层住宅;合理确定适度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建设园林城市、宜居城市、中心城市,增强城市就业率和综合竞争力,集聚人气、商气、财气。
5结语
目前,宜昌正面临着从大城市到特大城市、从一般地级市到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新跨越。而“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就是宜昌新一轮跨越的“最大资源、最大动力、根本动力”。把握好、运用好这种动力,推动宜昌实现新一轮跨越,不仅考验着我们的跨越意识,更检验着我们的跨越水平。
这次历史性的跨越带给宜昌的不仅是城市外延的扩大,更是城市内涵的延伸;不仅是经济规模的裂变,更是民生关怀的升级。我们要勇立潮头,真抓实干,在波澜壮阔的第三轮跨越中施展远大抱负,把宜昌建设成为不仅在人口数量和用地面积上达标,更是在城市品质和内涵上有根本性提升的现代化特大城市!
参考文献:
[1]朱斌,曹艾莉,郗小林.试论中国特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J].社会对科学的影响,1996(4)
[2]陈光庭.21世纪中国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J].北京社会科学,1999(3)
[3]张平宇.城市再生:21世纪中国城市化趋势[J].地理科学进展,2004(7)
超大城市应急管理范文2
关键词:PM2.5;空气质量;污染预报;空气质量管理中心
中图分类号:X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0-0025-03
1 引言
我国空气质量的监测、预报和预警,是大气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基础。自2012年环境保护部新的空气质量标准以来,我国重点城市和地区的PM2.5污染形势严峻,臭氧污染日益突出,广大市民对频发的重污染预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一两年,从国家级监测机构到各地监测部门都已开始加强预报能力的建设,应对和满足公众和管理的需求。
美国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较完善,并从多样化空气监测、区域污染特性及趋势分析、突发应急管理、酸沉降与臭氧趋势分析、光化学烟雾、气溶胶污染、空气质量预报、多元污染策略减排、达标与空气管理、减排效益与健康评估方面实现了全方位的管控[1~3]。此外,由24个欧盟成员国组成的国际性组织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简称 ECMWF)通过由世界气象组织(WMO)维护的全球通信网络向世界所有国家发送部分有用的中期数值预报产品,通过将空气质量有关的资料系统、预报模式、预报系统、决策系统和评估系统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政府、企业和公民提供有力的大气环境信息支持和服务[4~8]。
我国空气质量监测与预报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已建成覆盖全国338个地级市由1398个站点组成的全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并对外提供信息服务(http://113.108.142.147:20035/emcpublish),并于2016年1月1日起对外全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3大区域、27个省域、46个城市的未来2~3 d空气质量预报信息(http://106.37.208.228:8082/)。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截至2014年4月底的统计结果(《关于印发各地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开展情况调查结果的通知(总站预报字[2014]02号)》)全国已开展空气质量预报业务的省级站为11个(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北、湖南、陕西和青海),省会城市站9个(太原、沈阳、南京、杭州、济南、武汉、广州、成都和西安),计划单列市2个(青岛和深圳)。有预报能力筹建计划的单位包括15个省级站、省会城市13个以及计划单列市3个。此外,有10个省级或省会城市站暂无开展预报工作的计划或将该项工作划归监测系统之外的环境部门负责。在已经开展空气质量业务预报的省市中,采用的技术架构普遍由三部分组成:统计模式、数值模式以及主观订正。其中,统计预报主要应用的是各地研发的动态统计预报模式、采用动力统计修正方法的统计预报等。数值预报则主要以WRF或MM5驱动的美国CMAQ、CAMx[9,10]、WRF-chem以及中科院大气所的NAQPMS[11~13]等模式为主,很多地方集成了不止一个数值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尽快的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如何提高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水平、如何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如何更加及时准确地做出预报预警、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是各省市监测中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解决这一问题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就是借鉴国外先进科学的预报系统和技术手段,本研究以法国AIRPARIF为例详细阐述了其空气质量预报体系、模型技术及其系统建设情况。
2 AIRPARIF预报体系
法国巴黎大区空气质量管理中心(AIRPARIF)成立于1979年,是一家法国环境部许可的独立机构,现有员工60人,从1990年代开始,直接负责向公众和管理机构提供整个巴黎地区的空气质量预报与分析工作,其主要职责有:对包括巴黎市在内的巴黎大区开展空气质量监测(人口约1200万);每天进行空气质量预报,给出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状况;每天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对市民、媒体、管理部门空气质量信息;对于已经实施的或计划实施的污染控制措施进行评估。AIRPARIF在空气质量预报业务与科研工作方面具有先进与丰富的经验, 并建立了标准化的预报技术体系和业务流程。图1为法国的预报技术体系流程图。
3 AIRPARIF数值预报系统
ESMERALDA系统是法国包括巴黎大区在内的6个地区共同开发和目前正在使用的空气质量预报和可视化平台。ESMERALDA这个词为“跨区域大气研究”?的法语缩写。这个跨地区的预报平台从2004年春天着手部署,于2005年5月1日开始连续运行,2008年增加了颗粒物模块。目前数据的集中处理、计算平台的运行和维护等工作由6个地区之一的巴黎大区空气质量管理中心(AIRPARIF)独立实现,但是每一个成员单位都可以访问全部数据并且利用该平台计算自己地区的污染场景并进行信息。该平台建设的目的一方面是为6个地区提供空气质量预报和污染分布地图的信息资料,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进行跨区域污染传输的模拟研究。
ESMERALDA系统模拟的区域是一个东西长438 km,南北长552 km的矩形,涵盖6个地区(图2)。这6个地区人口占法国总人口的38%,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非甲烷VOC、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分别占法国总排放量的37%、43%、22%、30%、17%和26%。模型系统每天运算并产出前一天、当天和之后一天的污染物浓度分布图和空气质量指数地图,以及每一个单站的预报结果。空间分布图的分辨率为6 km,重点地区的NO2和O3分辨率为3 km。
ESMERALDA系统基于开放源代码软件产品建立,全部由AIRPARIF完成定制和二次开发。系统内部采用CHIMERE作为化学传输模型(CTM)。气象场方面采用MM5中尺度气象预报模型。污染源清单方面采用9 km分辨率的跨区域综合排放清单,机动车排放由HEAVEN系统计算生成。系统目前的硬件运行环境为基于INTEL Xeon处理器的两台并行DELL服务器。操作系统为CentOS,编译器采用INTEL处理器优化的IFORT。目前运行每天的常规预报大约需要6 h。ESMERALDA系统在近期计划的主要工作包括:评估WRF的适用性、使用CAMx进行源解析以及污染源清单敏感性方面的研究。AIRPARIF预报业务采用ISO9001标准进行质量控制,预报结果使用R语言进行性能评估。初步的评估结果显示模型结果与实际检测结果总体吻合,但是在冬季高污染场景时会出现比较明显的低估。
3.1 区域空气质量模型(CHIMERE)
CHIMERE模型是法国研发的空气质量数值模型,该模型为三维嵌套欧拉区域性光化学输送模式,由来自IPSL/LMD、INERIS和LISA等科研机构的工程师联合开发,主要应用于对区域尺度内臭氧、气溶胶及其他污染物的浓度预测,并可以用来评价污染源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在空间上,CHIMERE可实现从区域尺度(几千公里)到城市尺度(100~200 km)范围的模拟,分辨率可从1 km到100 km,目前主要应用在欧洲。从空气质量预报模型发展角度看,相对于第三代模型(如Model-3/CMAQ)的多物种模拟而言,该模型主要针对光化学反应的气态或固态污染物以及对二次气溶胶的模拟。
与模型相关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包括:水平与垂直输送,扰动混合,气溶胶的液相化学和非均相化学模式,凝结、吸收、聚核等物理过程,二次气溶胶形成的气液分配及热动力学模式,云层对光分解作用的影响,干湿沉降等。AIRPARIF主要将CHIMERE模型用于法国国家区域尺度模拟,基于MM5的气象场以及本地排放源处理模块进行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
(1)气象模块,主要是运用MM5提供的二维和三维预报结果,计算出CHIMERE所需的用于计算光化学反应,混合、沉降和传输等方面的参数。CHIMERE具有自己的水平嵌套和垂直分层,METEO模块实现MM5与其衔接,即模拟区域与天气预报系统区域的耦合,包括时间分辨率的插值和空间区域的拟合。
(2)EMIS模块。主要负责处理点源、面源数据进行整理并执行清单输入文件向CHIMERE认可文件之间的格式转换;交通源和生物源分别采用CONPERT模型与MEGAN模型进行输入处理。
(3) CHIMERE所需的各种相关模块。气相化学机制MELCHIOR2(含44个物种及120多种反应);水平输送模块PPM;全球尺度的边界条件采用GOCART结果;区域尺度边界条件采用LMDz-INCA2化学输送模式,执行气态污染物和气溶胶的物种输出等;非有机气溶胶形成的吸收过程采用ISORROPIA区域和全球尺度的气溶胶热力学模式计算结果;有机气溶胶的吸收过程参照热动力平衡方程。初始场目前通过边界浓度插值形成。
AIRPARIF主要用CHEMERE模型进行欧洲国家区域的模拟预报与评估工作,比重可重点评估与预测对巴黎影响较大的东北向德国的工业区输送、东向波兰的重点工业区输送、西向农业氨源输送、兼顾考虑南部沙哈拉沙漠的沙尘远距离输送,同时为城市小尺度模型提供预报背景浓度场。
3.2 城市小尺度模型
随着污染治理措施的不断加强,各国超大城市的工业源排放均会显著下降,机动车排放源的作用将会逐步加大,为了更准备预报与评估道路上行驶机动车源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城市小尺度空气质量模型已经是超大城市空气质量预报与评估业务部门必不可少的模型工具。AIRPARIF分别采用ADMS、CALPUFF两个模型进行小尺度模拟预报。在CHEMERE模型提供3 km分辨率背景浓度的基础上,叠加小尺度模型模拟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的演变规律,从而得出精细化的污染物空间分布结果。其中ADMS模型用于巴黎整个主市区的模拟计算,CALPUFF模型用于机场局地模拟预报与评估。
4 统计预报技术
AIRPARIF目前针对数值模型结果采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统计订正预报,主要输入参数分为几个部分:①气象参数:温度(最大温度、最小温度)、风速、风向、大气稳定度、太阳辐射强度等。②数值模拟结果,其中颗粒物细化至各个组分,此外还有臭氧、NO2、CO、SO2等污染物。③预报前一天各个站点的颗粒物、臭氧、NO2等观测结果。由于欧洲整体排放源变动较小,AIRPARIF基本不考虑直接订正排放源清单来进行预报,而是利用统计模型订正数值预报结果进行预报,从预报结果看,统计订正预报可以明显增加预报的准确性,尤其是针对长期模拟偏低的站点,因此,针对数值预报的统计订正预报技术也是AIRPARIF整个预报体系的重要一环。
综上,巴黎大区AIRPARIF先进的预报系统和预报技术、良好的业务运行机制,对同为人口密集的国内大城市具有很好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陆 涛. 美国AIRNow空气质量动态技术在上海的应用[J]. 环境监控与预警,2011(1):4~7.
[2]麻巨慧,朱跃建,王盘兴,等. NCEP、ECMWF及CMC全球集合预报业务系统发展综述[J]. 大气科学学报,2011(3):370~380.
[3]江峰琴. 美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管理经验及启示[J]. 环境与发展,2015(3):40~43.
[4]王 宇,钟 琦.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2014年预报性能[J]. 气象科技进展,2015(4):68~69.
[5]陈钦明,宋淑丽,朱文耀. 亚洲地区ECMWF/NCEP资料计算ZTD的精度分析[J]. 地球物理学报,2012(5):1541~1548.
[6]李 川,张廷军,陈 静. 近40年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变化――NCEP和ECMWF地面气温及降水再分析和实测资料对比分析[J]. 高原气象,2004(S1):97~103.
[7]郑 彬,谷德军,李春晖. NCEP和ECMWF资料表征南海夏季风的差异[J]. 热带气象学报,2006(3):217~222.
[8]涂小萍,许映龙. 基于ECMWF海平面气压场的热带气旋路径预报效果检验[J]. 气象,2010(3):107~111.
[9]Yarwood G., Morris R. E., Wilson G. M. Particulate Matter Source Apportionment Technology (PSAT) in the CAMx Photochemical Grid Model.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Meeting. Banff, Canada. October, 2004 Air Pollution Modeling and Its Application XVII: 2004:478~492.
[10]沈 劲,王雪松,李金凤,等. Models-3/CMAQ和CAMx对珠江三角洲臭氧污染模拟的比较分析[J]. 中国科学:化学, 2011(11):1750~1762.
[11]王自发,谢付莹,王喜全,等. 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的发展与应用[J]. 大气科学,2006(5):778~790.
超大城市应急管理范文3
关键词:高层建筑;自救;消防监督;施工质量
1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展迅猛,大城市、超大城市不断出现,城市中各种功能的大型建筑、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以及地下建筑不断涌现。在各种防火条件大体相同的条件下,高层建筑比多层建筑、单层建筑火灾危害性大,并且高度越高,其危害性会相应增大,容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其火灾特点主要是:
(1)火势猛烈,火灾蔓延速度极快。高层建筑装修豪华,室内含有大量的可燃物质,如家具、窗帘、地毯、吊顶装饰等,发生火灾时燃烧猛烈。加之高层建筑的竖向井道多,如电梯井、楼梯井、通风井、管道井、电缆井、垃圾道、排气道等,它们都是火灾蔓延的通路,形成“烟囱效应”;加上这些竖井的抽风作用,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迅速,楼层越高,抽风越强,火势越猛。据测定,初期的火灾,烟气水平扩散速度约为0.31m/S;在火灾猛烈燃烧阶段,水平扩散速度为0.5~0.8m/s,而竖向扩散速度高达3~4m/s,例如,美国希尔顿饭店8层起火,火灾蔓延到30层的顶部,仅用了20分钟,浓烟翻滚直上,高出楼顶达150米。
(2)火灾扑救工作复杂。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立足于“自救”,其灭火设备复杂、自动化程度高、只要任何一个环节有问题,灭火设施便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扑灭初期火灾至关重要,但现场人员却对灭火设备不会使用或无力使用,等消防人员全副武装从驻地赶到现场,登上高楼,不仅体力消耗人,还可能与消防中心、水泵房等联系不便、配合困难,楼高风大、火势猛,消防队员在高热、浓烟下操作,比一般火场难度大得多。目前国产登高消防车辆尚不能满足高层建筑安全疏散和扑救火灾的需要,不能将人员及时疏散到室外。
(3)人员疏散困难。高层建筑层数多,垂直疏散距离长,疏散到室外地面、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或避难层所需的时间也相应增长。由于高层建筑人员众多,不少公共活动场的人员相对集中,火灾时增加了疏散的难度,容易造成重大伤亡事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常因通讯联络失控,往往下层发生火灾,上层仍然未知有其事。尤其是在高层酒店中,人员众多,人地生疏,给安全疏散增大了困难,更易导致惨重事故。
2高层建筑自救灭火的主要措施
(1)消火栓灭火系统。该系统在我国被作为最基本的灭火设备,在每一个高层建筑中都设置。消火栓系统实施灭火需要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消火栓设备,二是使用消火栓的消防队员,二者缺一不可。灭火时,赶到火场的消防员从墙上消火栓箱内取下水枪及水龙带,在距火焰约10m的范围内用水枪喷水灭火,以此控制火势,最终扑灭火灾。
(2)防火分区系统。防火分区系统的设置在我国几乎和消火栓系统一样普遍。它是采用相应耐火性能的建筑构件或防火分隔物,将建筑物人为划分的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物的其他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该系统主要由防火墙、板、防火门、防火卷帘、挡烟垂壁、防火阀等及相应的火灾探测装置构成。探测装置探测到火情后,防火门及防火卷帘等自动关闭,把火势封闭在局部空间内,阻止其蔓延,以有利于消防扑救。防火分区系统本身并不能灭火,必须有其他灭火系统配合才能把火灭掉。否则火势会把该区内可燃物燃尽,或破坏掉分隔物,向其他部分蔓延。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由触发器件、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以及具有其他辅助功能的装置组成的火灾报警系统。它是人们为了早期发现通报火灾,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而设置在建筑物中或其它场所的一种自动消防设施。控制中心报警系统是功能最复杂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探测器通过烟感、温感、红外线等探测到火情后,该系统便发出火灾报警、应急照明、广播、消防控制联动等指令,以便于人们采取安全疏散、灭火救灾等措施。可以看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本身并不能进行灭火,它是通知并配合人到现场去救火。它必须有其他的灭火系统与之联动才能实现灭火,否则火势将蔓延下去。
(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当今世界上比较普遍使用的固定灭火系统。国内外应用实践证明,该系统具有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灭火成功率高等优点,是现代高大建筑不可缺少的消防设施。
3现阶段高层建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
3.1设计图纸不全,消防审核困难
少数地(州、市)县的建筑设计人员不重视建筑防火设计,有关设计专业的技术人员缺乏,建筑消防设施设计不配套,加之一些建筑工程建设时间紧,设计周期短,设计人员只图简便,而各专业设计人员不相互配合协商,建筑工程设计图纸缺图、漏图以及设计图纸不能满足施工要求等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极个别的建筑工程仅凭几张设计草图就进行施工。以上各种原因,导致建筑工程消防安全隐患突出,例如,建筑之间的防火安全距离、消防通道严重不足,内部防火分区过大,安全疏散楼梯不足,缺乏室内外消防水源等等。
3.2监督不力,源头关把不严
有的消防监督人员不严格按程序、规范等把好建审、施工检查、竣工验收关。例如有的消防监督人员未能及时地发现设计图纸存在的问题,不能全面、准确地提出审核意见,甚至对比较简单的诸如疏散门的开启方向、室内消火栓安装位置等问题也提不出意见来,对缺乏主要的消防设施设计图的设计图纸,草率地下发同您设计的审核意见书;在施工检查中,有的消防监督人员对消防监督检查程序不熟悉,对被检查的场所束手无策、无从下手,对一些明显的问题查不出来;有的消防监督人员对消防产品、消防设施不熟悉,不会使用。这些都百接影响了建筑消防监督的力度和作用。
3.3施工质量差,消防设施运行难
有些施工安装单位在工程投标中隐瞒工程量,采取低报价投标,造成工程总造价缺口过大,影响了工程质量;一些施工安装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对标准、规范不熟悉,甚至完全不了解,不按规程、规范施工,造成安装的技术性错误。例如,没有将末端试水装置安装在管网最末端,虽然也能测试压力和水流量,但所测得的结果是不准确的;防排烟系统线路错接,造成排风阀送风,送风阀排风;应急照明灯亮度不够,疏散指示标志标识方向错误;消防水泵电机的连接线相序接错,致使水泵反转;防火卷帘无联动功能和应急操作装置,不能远程控制和应急操作;火灾事故广播不能在控制室强行切换、无选层功能等等。而有些施工安装部门为了索要欠款,竟人为造成消防设施故障,导致一些设施无法投入正常运行;有的消防工程公司无固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施工操作人员,承包到工程后临时招聘施工人员;一些工程同时分包给几个施工安装部门出现问题后互相推诿,造成消防设施从安装调试投入运行起,就无法稳定工作、不断维修的现象。
4对策建议
4.1重视施工质量,实行施工人员上岗证制度
随着高层建筑的档次和使用功能的提高,建筑防火也越来越复杂,对消防设施的施工安装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消防设施的施工安装单位必须重视施工安装质量,严格按规程、标准、规范和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安装消防设施的单位一定要取得经公安消防机构考核合格的消防设施施工安装资质,并应有相对稳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及施工操作人员,除专业技术人员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建设外,对施工操作人员也要进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后方能允许持证上岗。在施工安装中从班组到施工工段都要配备施工安装质量检查人员,对每一项工程、每一道工序的施工安装质量都要全面、细致地检查到位,逐步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为了对施工安装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特别是对一些隐蔽工程施工安装质量的监督,同时,也为解决消防监督人员工作多、人员少的矛盾,建议实行消防设施施工安装监理制度,开展消防设施安装的质量评定,这样才能确保工程施工安装质量。由于国家目前尚没有制定消防设施质量评定标准,建议出台消防设施施工安装质量检验的评定标准,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
4.2严把设计质量关,实行消防设计资格证书制度
为保证高层建筑自身具有火灾防消能力和减少火灾损害的能力,建筑设计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消防法》及各项技术标准和有关设计规范,不得随意降低防火设计标准,特别是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应按照公安部的有关规定,必须有建筑、结构、电气、暖通、给排水等方面的消防专编。设计单位应当建立消防设计责任制,并应有取得消防设计资格证书的技术总负责人对消防设计图纸进行审定。参与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人员,从事建筑、结构、电气、暖通、给排水等各专业设计的人员应参加国家统一的消防设计资质考试,根据所取得的考试资格专业和人数,划分设计单位消防设计资质等级,取得消防设计资质等级证书的单位万能设计相应类别的高层建筑。凡没有取得消防设计资质等级证书的单位,一律不得从事高层建筑工程消防设计。设计管理部门应对取得消防设计资质等级证书的单位进行定期复查,对设计单位防火设计质量和防火设计审批情况等进行积极有效的动态管理,并作为单位设计资格审查和建筑评优等项工作的依据,从工作的各个环节上加强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管理。为此,要尽快加紧实施《消防设施专项工程设计证书管理办法》和《消防设施专项工程设计资格分级标准》。
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至今,全国发生高层建筑火灾超过10万起,其中60%以上属于居民住宅火灾。一些老式高层民用住宅普遍存在建筑消防设施匮乏、楼内消火栓丢失或损坏、疏散指示破损严重及缺少灭火器等问题,加之楼层高不易逃生等特点而成为火险的集中地。本文就以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为出发点,介绍了高层建筑消防系统的主要组成,指出了目前我国高层建筑消防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蒋永棍主编.高层建筑消防设计手册[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3).
[2]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出版)[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3]蒋永琨,王世杰主编.高层建筑物防火设计实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
超大城市应急管理范文4
——雨果
有些不能复活
1632年,中国江西省建昌府建昌县一名男子漂洋过海,来到日本长崎县。两年后,身为当地兴福寺默子禅师的他,在穿流整个长崎县城的中岛川河上,指导建造了一座眼镜形状的双孔石桥。
1647年6月,这座日本最古老的石造拱桥被大洪水冲坏,次年得以修复。1982年7月,历经三百多年风雨的眼镜桥,桥面铺装、防撞护栏和连岸桥台又一次被大洪水冲跨,但桥基、桥墩和桥梁等主要结构得以幸存,很快又被修复。
20年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程晓陶参加长崎大水灾20周年纪念活动时,在一堆介绍日本长崎风光的小册子中随手一翻,就看见第一页上印着修复后的镜桥倩影。
桥,可以一次次修复或重建。而30年前,在长崎这场城市型水灾中丧生的299名市民,却再也不能复活。
上帝的灭世利器
1982年7月23日下午5时左右,从海面飘来大团乌云,像块黑布,一下子遮住了长崎市的天空。随即,几道闪光,几声霹雳,豆大的雨点瓢泼而下。不一会儿,闪电发狂迸射,撕裂天幕,大雨倾盆如注,有如天河决堤奔泻。狂风如猛虎咆哮,雷声如大炮轰鸣,房屋街道都似颤抖起来,一些旧门窗破屋顶吱吱摇晃一阵后被轰然掀倒。
长崎市上空正好是暴雨中心,据暴雨观测记录,19时至20时,一小时降雨量最大达到了187毫米,总降雨量达到了500毫米,这是日本至今仍保持的一小时降雨量的最高记录。长崎市与周边地区的雨量过程图表明,最大24小时雨量超过了600毫米。暴雨肆虐,在天空上耀眼闪电和建筑中昏暗电灯的照耀下,眼见雨水在大大小小的斜坡平道上快速汇集如溪,奔流向下;很快又壮如瀑布,冲刷直下;不久就形成汹涌洪流,狂泄而下。洪水旋卷着垃圾、桌椅、牲畜等各色杂物浩浩荡荡地一路摧枯拉朽,冲倒电线杆、树木,冲走洗衣石、车辆,冲垮房屋、桥梁,冲到河道后沿河低洼处蓄积反涌,街道渐渐变成河道,杂物车辆飘如小舟,在水中旋转碰撞。
正在户外或地势低洼处的居民,有些被洪水冲击卷入水中溺水而亡;有些碰到漏电的电线杆触电身亡;有些因为车辆电路浸水无法打开车门,连车一块儿,被冲进海湾活活淹死。这场暴雨夺走了299人的生命,形成重大人员伤亡。暴雨造成23346户人家进水,1193户人家的房屋倒塌或损坏,小汽车损失超过了2万辆,交通、通讯、电力等生命线系统完全陷入瘫痪,财产损失重大。
洪水过后,到处道路破裂、桥梁垮塌、房屋断壁。垃圾袋、衣物、花草等挂满斜倒在地的电线杆、树木,瓢盆、收音机、床垫、门扇等深陷在淤泥堆里,四处狼藉,满目疮痍。有人到处寻找亲友遗体,哀哭之声时时可闻;更多的居民清理自家残局,在废墟中扒拉可用的物品;政府机关、医疗卫生机构、公用事业单位等相关人员在脏乱不堪、臭气熏天的环境中,忙着抢修水、电、气设备设施,忙着调集配发粮食衣物饮用水,忙着救治伤患,消毒防疫,防止胃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和各种皮肤病等多种疾病流行爆发。
长崎的这场水灾,建立起“城市型水灾害”的概念。城市型水灾,即城市地区不能及时排出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而产生积水洪涝灾害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现象。近些年,强降雨造成的城市水害,在许多地区许多城市频频发生,已呈愈演愈烈的趋势。2000年,韩国首尔,洪水肆虐后的街道上,无数汽车像搭积木似的交错堆叠,水灾导致49人死亡。2002年8月,捷克普降暴雨,首都布拉格上游梯级水库像推多米诺骨牌一样相继紧急泄洪,致使低洼处积水深达4米左右,大量建筑地下室进水,市内3条地铁均成了地下河,到次年3月才完全恢复通车。在美国,政府年平均花费的水灾救灾款高达30亿美元,但年平均洪灾伤亡人数仍是稳中无降,未投保的财产损失逐年增长。在非洲,暴雨洪涝后的城市贫民窟,往往尸横遍地,更如人间地狱。
由于老天爷发难,以现代化城市为受灾主体的“都市型水灾”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重点。在电视等媒体现场报道、微博随手拍等图片、视频冲击下,城市水灾看上去格外惨烈。一系列城市内涝洪灾,像是在证明水灾的确是上帝的灭世利器。而如果我们继续对自然的教导充耳不闻,也许《圣经》中上帝以水灾灭世、也以水灾创世将不是传说。
总关风雨总关情
日本长崎是一座三面环山的港湾城市,城市如只八爪章鱼,从海岸线依次向山坳山岗触须蔓延,市中心就处于圆形剧场底圈。长崎面海环山,同一地区存在着海洋性气候、季风性湿润气候和台风性气候三种形态,降水量年均约2000毫米,雨水充沛。加之四周山陡坡急,地势比降低,自古以来是洪涝灾害的高发区。长崎市遭受1982年大型水灾,客观上是由于降水过强,但不可否认的是,长崎市在这次水灾中遭受如此巨大的损失,还有很多其他因素。
首要的是,城市人口高度聚集。1945年长崎市原子弹爆炸时人口只有24万,死亡人数达73884人。近半个世纪后,长崎已成为拥有42万人口的现代城市。在城市快速扩张中,新增市区或为山坳或在山冈,本身洪涝风险较大,地下排水管道建设、防洪排水标准与实际降雨量差距巨大。城市内天然绿地面积有限,很多地表被钢筋水泥覆盖,使得地表径流剧增,有限的下水道无法及时将雨水排除。以往城外的行洪河道两岸高楼林立,被挤压成市内的排水沟渠,向市外排水的能力减退。城市建筑向高空发展的同时向地下发展地库、车库、设备等占用空间,一旦洪涝发生,各种地下设施即遭灭顶之灾。城市交通、供水、供气、供电等公共系统防洪意识和能力不高,1982年长崎水灾中很多死伤源于倒地电杆漏电和全自动车门断电后无法打开。
总体来说,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财产的高度聚集与城市排水防洪意识和能力之间的落差,是造成城市型洪涝水灾的另一个客观原因,也是城市型洪涝水灾人员财产损伤惨重的主要原因。现代城市面对暴雨非常脆弱。即使只是水电气、交通、网络等城市“生命线系统”某个局部出现问题,也会给城市的运转及经济社会活动带来极大阻碍,甚至波及临近城市。可以说,城市型水灾所带来的间接影响和衍生灾害还要远远大于被淹区的直接损失。
暗处已无秘密
其实,日本上世纪6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后,城市化进程过快引发的城市治水矛盾在70年代就爆发出来了。1972年7月9日至15日,发生在大阪一带的暴雨总雨量只有328.5毫米,1小时最大降雨量才25.5毫米,却形成了洪水四溢的局面。1973年,大阪府大东市71户灾民,依据1947年“国家赔偿法”第二条和第三条联名国家、大阪府、大东市三级政府,要求5255万日元的损害赔偿。1975年,继这起日本水害诉讼第一案后,水害诉讼案件猛增到18起,成为推动“日本河川行政管理变革的前奏曲”。
首先,大东水害诉讼事件之后,日本各级政府感受到民间对治水需求的压力,对都市防洪治水的认识深度和重视程度都显著增加。1975年第5个治水五年计划投资完成率从第3个5年计划的71%迅速上升到100%。日本河川治水、灾后恢复重建等相关事业费占国家公共事业费的比例提高,1977年最高达到20%。将“新型都市水灾”成灾机理与治理对策列为一级资助的课题、科研投入也明显增大。
其次,针对城市型水灾害的新特点,采取了系列综合变革措施。20世纪70年代,日本社会资本(国家经济基础资源设施)整备审议会下设的河川审议会,在对口的河川局工作指导下,建议促成了日本特定河川综合治水对策,即对高速城市化的流域,实施以综合治水对策为骨架的流域整治计划。1979年日本鹤见川被建设省指定为“综合治水特定河川”,1980年成立的“鹤见川综合治水对策协议会”,在着眼于提高城市排水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雨水蓄滞”技术,即在小区周围、楼间空地、学校操场、河道边公园等地方修建雨水调节池,以临时蓄水,分滞洪涝。并大力推广“雨水渗透”技术,即将不透水路面、蓄水池改用透水材料建设,让雨水回补地下。鹤见川流域成为日本综合治水对策的成功典范,其经验模式得以在日本全面推行。
再有,日本非常重视依法治水,以法律制度推动防洪治水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日本1949年就制定了《水防法》,此后在国土水资源利用和保守方面先后颁布了《治山治水紧急措施法》(1958年)、《水资源开发促进法》(1961年)、《河川法》(1964年)、《水源地域对策特别措施法》(1973年)等。在城市建设方面与防洪治水相关的法律有《都市公园法》(1956年)、《下水道整备紧急措施法》(1961年)、《都市公园整备紧急措施法》(1962年)、《都市绿地保全法》、《废弃物处理设施整备紧急措施法》和《住宅建设计划法》(1966年)、《都市计划法》(1968年)等。2000年,在名古屋城市大型水灾后,又痛定思痛全面修订了《水防法》,加强水灾害应急管理,强调向社会公布洪泛预想区和包含有避难场所等信息的“洪水灾害地图”。2003年,日本又颁布《特定都市河川浸水被害对策法》和相应的实施规则,打下了日本城市防水体系的重要基础。该法案对特定都市河川的指定、防水规划、防水措施、规制方式及法律责任等作了全面规定,特别要求新建设施雨水渗透阻碍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必须取得许可,并必须根据地面硬化增加的径流量按防洪标准配建相应雨水蓄滞渗透设施。
还有,日本近些年来非常重视地下骨干排水管建设和城市洪涝灾害信息管理建设。20世纪90年代起,日本对东京、大阪等超大城市投入巨资改建地下骨干排水管系统。在东京城区地下60米深处,逐渐形成了净空高达20~30米的地下巨大运河系统,并且采用了地理信息系统、GRS管理系统等电气和探测技术,对整个地宫基本上实现了电子化覆盖和控制。在紧急情况下,其通风、排水设施还能够作为核爆紧急避难场所等的比例提高,1977年最高达到20%。将“新型都市水灾”成灾机理与治理对策列为一级资助的课题,科研投入也明显增大。
构建良心的法律底线
由于大都市气温高、粉尘大、热气上升,容易形成周边气流汇聚的热岛效应,而上升热气流一旦遭遇高空的冷气团,就容易形成暴雨。城市雨岛效应与热岛效应相伴而生,超大型城市暴雨的频率与强度会高于周边地区,因此大都市更容易成为暴雨中心、更容易遭受洪涝灾害的现象将会长期存在。
然而,除少数发达国家发达城市外,许多大城市针对都市型水灾害,并没有未雨绸缪,甚至遭受惨痛教训也未能亡羊补牢,大灾大治。雨果说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在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日本、美国这些国家大型城市下水道建设经验、综合洪涝防治经验已轻轻松松可以获得。
现代城市建设中,许多建设工程会带来阻碍行洪排水的负外部性,这些因素绝非个人、家庭、团体的力量可以防止;而大型的防洪治水工程更是公共工程,没有政府主导实际很难推动。城市建设的长远规划、地上地下工程的同步进行,需要许多个公共部门协调进行。城市洪涝水灾防范工程建设与水资源的蓄积开发利用的并存和并行,需要综合的权衡和周密的论证。城市水灾风险防范中市民的参与和动员,需要建立政府与市民间的信息畅通和良好互动。大都市城市排洪与周边地区城市间的局部和整体利益的冲突与协调,需要不同政府间的沟通和支持。这些都需要长远的规划、详细的方案、具体的标准和切实的执行,都不是单凭社会结构中的某些组织和个体的良心就能顺利推动的,根本上得依靠一套可行的制度去形成正常的工作机制。
法律是一个社会的道德底线。在频频发生的城市型水灾面前,当务之急需要建立完善与城市水灾防范相关的法律制度,在城市地下管道规划、公共工程投资、建筑配套设施、地面施工标准、绿化渗水措施、洪涝风险信息公布、洪涝保险计划等方方面面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则和法律责任,才能做到排蓄兼顾、风险可控、长治久安,才能避免短视工程、豆腐渣工程、污染工程带来的更大危害。
我们只有构建起城市建设良心的法律底线,才能构筑好城市洪涝灾害的抵御防线。
公民的责任
城市洪涝灾害防控是非常复杂的。现代城市洪涝灾害防控的现实经验表明,完全控制洪涝灾害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经济的,城市洪涝灾害防控理念应从控制转向预防管理,走上洪涝风险预防与合理承担结合的新型模式。而良好的城市洪涝灾害管理需要应将雨水排放与雨水蓄积利用结合起来,应将工程与非工程的措施结合起来,应将政府公共部门和社会民众结合起来。可以说,公众的参与和民众的整合已成为现代城市洪涝灾害防控的一个共识。
超大城市应急管理范文5
关键词:高层住宅;电气设计;配电室
中图分类号: TU241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标准的提高和土地利用价值的增高,中、大城市的建筑业除高层商贸型大楼(大厦)外,高层住宅楼建设呈现出发展趋势。如何在高层住宅楼中解决好电气设计与施工中的一些关键问题,确保高层住宅楼的建设质量和满足住宅户对生活必备建筑设施的需求,在高层住宅楼建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就高层住宅楼的电气设计、施工、质量评审与验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论述。
一、高层住宅楼的电气设计内容
目前,各类高层住宅楼的电气设计已基本上实行“智能化”设计,其“智能化”
的根本标志体现于电气系统方面的设计。电气系统设计包括强、弱电两大系统设计。强电系统设计包括:10KV 级变配电室设备及线路、应急发电室及设备、0.4KV 级低压配电室设备及线路、低压配电系统主干与分支控制设备及线路、用电户终端设备及线路、公共通道照明、室内用电、水泵加压供水系统等等;弱电系统设计包括:室内用电、电话、消防报警、有线电视、楼宇设备自动控制、保安监控、广播音响、电视会议、计算机网络等等。
二、高层住宅楼电气相关设计
1、高压供电
由于住宅用户对现代生活水平要求提高,高层住宅楼的高压供电设计就具有特
殊的要求。另外,国家对高层住宅楼电气系统设计标准要求也较高,因此,选择高压供电设计方案尤为重要。高层住宅楼电气系统高压供电设计的目的是:(1)务必确保设计方案的高度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科学性、技术性;( 2 )满足住宅用户用电足够的负荷;(3)解决住宅用户用电在不同负荷时间段供电容量系数分配问题;(4)为了保证高层住宅楼整个环境的美观性,高压电源的引入必须是以电缆地埋方式。供电源必须采用双电源设计,其电源应是一用一备,单母线分段运行,从而提高运行的可靠性。
2、10/0.4KV 变配电室
高层住宅楼在30 层以下,为独立性点式楼(厦),并且有地下车库、消防、加
压供水系统等。这时,10/0.4KV 变配电室的位置应选择在地下层。如果是30 层以上或是群体高层楼宇建筑,则10/0.4KV变配电室的位置应选择在负荷中心区,以树状的方式进行配电室分布设计。如果10/0.4KV 变配电室的位置在混合利用的地下室时,设计上应考虑:防水淹、防潮、通风,提高供电质量和减低损耗;变配电室面积过大、过小的问题;变压器的( 即单台大容量,多台小容量) 选择与运行方式( 即单台大容量运行,还是并联多台小容量运行) 。为了经济运行,建议变压器设计为分时段并联运行方式,采用分时段多台并联运行和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即根据负荷大小的情况,自动通出与并上所需变压器台数) ,实现不同时段上供电的经济负荷投运方式,也可以实现经济与控制运行上的科学化,同时满足住宅户在各个时段的用电负荷需求。
3 、应急发电机应用房
为了保证高层住宅楼(商贸高层的标准要求相同) 的供电可靠性,根据电气设计
规范,高层住宅楼均应配备应急发电机电源。应急发电机房设计选择的位置一般应在地下一层或地面平面一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排烟、散热、防噪音、废气对建筑物的污染、发电机的检修是否方便、发电机的容量与台数、发电机与市电的配合。发电机的位置应尽量靠近变配电室,这样一是接线方便,二是有利于管理。在超大、超高层建筑中需要配置2 台以上的发电机,在供电性质和范围不同时,还要考虑自由关联的一些因素。这些问题要经过认真仔细研究,方能确定设计方案,以达到最佳综合技术目标。
4 、低压配电系统设计
低压配电系统时应考虑变压器选择台数、主结线运行方式、各台变压器运行方
式与所带供电负荷的问题。当其中某一台变压器出现故障时,应考虑怎样切除负荷与分配负荷供电,如何分配一般负荷与重要负荷。同时,应该考虑如何分配季节性负荷和常规负荷,即常规照明负荷、动力负荷、不同季节空调负荷的问题。对于该部分的设计,各个细节都必须认真考虑,多设计几个方案,反复比较,选择出最优方案。
5 、用电负荷计算问题
普通住宅建筑电气设备的运行远非如工矿电气设备运行具有规律性及稳定性。高层住宅楼建筑电气设备的运行极为复杂,并且极不稳定,与住宅用户的常规用
电、家电购置及运行使用、住户的经济条件、生活习惯、经费意识、地理位置等
一系列因素有关。有关人员应准确地核算建筑电气设计中部分电气负荷的装接容
量,但有相当一部分只能估算,如住宅中的二次装修负荷部分。其中需用系数的选择上,只有依据规范的推荐数据及设计者的经验酌情确定。相关统计资料表明,一个中等城市的每户家庭的近期用电量按5KW考虑,远期用电量按10KW考虑是合适的。
6、低压配电室的干线出线问题
高层住宅楼低压配电室干线至电气竖井干线之间采用什么方式敷设也是至关重
要的。是采用母线排配母线槽,还是绝缘导线配桥架敷设,母线至各用户负荷间是采用分主主干与分支主干母线排螺母连接,还是采用绝缘主主干与分主干的分支电缆连接方式等,设计时均应认真考虑。还需考虑各级连接线之间的可靠性和安装方便性,否则,处理不好将会带来安装和长期运行上的安全问题。主主干线采用母线排导母线槽方式进行设计与安装,次干线采用分支电缆设计与安装为宜,主要是有利于安装和节约造价。
7、弱电系统设计
前面已提到弱电部分的设计问题,弱电系统设计突出现代、智能、整体网络的
特点。为了使设计更加合理,就必须做好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它包括用户需求分析、提出规划(初步)设计方案和可行性研究3步。从总体设计开始,设计人员将根据用户需求书和规划设计方案,考虑实际的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及社会条件,确定系统的实施方案。如果说在上一阶段,设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调查研究、了解情况的话,那么,从这个阶段开始的主要任务是在各种技术手段和实施方法中权衡利弊,精心设计,尽可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实用性和可扩充性。
8、电气竖井
高层住宅楼的电气竖井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在电气竖井中,预制分支电缆技
术理论上解决了插接式密集母线槽防护差、抗震性差、性价比不高等所有的问
题,还增加了气密、防水、防尘、抗震性能。电气竖井设计时应考虑:电气竖井
的设计规范,满足技术、经济要求,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电气竖井的位置、面
积大小应根据住宅楼的实际情况确定;根据强、弱电各类导线规模、导线数多少、
多少楼层段需要设计一个配电大、小间;详细标出预留孔洞的位置及尺寸,并考虑实际安装情况,例如电缆的转弯半径等;不要因设计者原因带来施工和维护不便。
9、计量表
高层住宅楼的计量表设计应考虑:(1)计量表必须设计在户外(包括水电气三表),
以实现建设部提出的三表出户,杜绝扰民、安全、管理的不便;( 2 ) 采用集控
超大城市应急管理范文6
雾里看花自来水
类似电影《寂静岭》一样的雾霾还没有散尽,自来水的水质问题近来又成为京城百姓心中另外一个挥之不散的阴影。
引发公众讨论的是一则报道:北京保护健康协会健康饮用水专业委员会负责人赵飞虹夫妇,这个北京城里“最会喝水的家庭”已经20年不喝自来水了。
为了释疑,北京市自来水公司日前分别在网上公布了2012年第四季度自来水集团市区管网水水质7项指标检测结果,以及2012年自来水集团市区出厂水水质指标106项检测结果。然而,公众显然并没有因此而放心。
记者对北京多个家庭走访发现,只要生活条件还算可以的居民,已经很少人使用自来水做饭和直饮。而桶装水、净水器,以及一些小区内的净水器成了消费水的新取向。
一位供职于外资银行的阚小姐告诉记者,她就是洗碗、洗衣服的时候才用自来水。“前几天刚给父母买了个净水器,算是孝敬给老人的礼物了。”她说。
家住菜户营附近的宋先生对记者说,为了买一个安全的净水器,他花了不少时间研究,最后确定买了个6000多元的,这差不多花掉了他一个月的工资。“为了安全,值了。”他说。
而另一些居民,则选择用小区的净水设备。然而,一些专家对使用纯净水则表示了隐忧。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文君称,喝矿泉水是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不能代表大众,而且喝矿泉水不科学。
有专家认为,家庭安装净化水装置,一定程度上可以过滤杂质、保持水质纯净,但如果使用不当,如不及时清理或更换过滤装置,净化器反而会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对人体造成危害。已经有证据表明,长期饮用纯净水会导致离子流失,尤其对老人、小孩和妇女影响大。另有相关科学依据证明,人体需要从水中吸取对人体有利的钙、镁离子等,如果缺少钙、镁离子,人体可能就会吸收一些有害的物质。
中科院水循环与水文过程研究室主任宋献方则认为,风险最小的选择是将自来水煮开后饮用。当然,每次打开水龙头则必须先释放一部分管道蓄存的水。
不过,也有专家对我国自来水供水系统的污染表示了担忧。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王浩表示,在供水系统,管网的“二次污染”和二次供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亦不容忽视。
这可真让居民对饮用水是雾里看花,莫衷一是。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自来水对人体的影响,记者又采访了一些医生。
“就自来水和胆结石的关系来说,自来水不会对胆结石起重要作用。”针对记者提出的自来水烧开后若有杂质会否造成胆结石的问题,一位从事临床二十多年的肝胆专家明确表示。他举例说,就像一家人喝同样的水,有的会得胆结石,有的就不会。北京友谊医院的一位外科医生也表示,没有证据证明胆结石和饮用自来水有直接关系。
在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看来,自来水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水源地保护。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不仅缺水,还存在污染问题,这需要正视和面对。”不过,对于北京市公布的水质检测指标,他认为值得肯定。他说,“不管如何,北京自来水集团能够公布检测值,有一定进步意义,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公布106项检测指标,证明我们是有能力检测的,这在全国也是少数。”他介绍说,自来水的水质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水源的质量;二是在制备过程中,自来水厂的技术水平;三是自来水输送管道的维护和清洁。
【问题透视】
之一:水源地保护何其难
“汤汤洪水,浩浩滔天。”中国古人治水是因水多而患,多是和大自然抗争。今天,国人仍在为水而战。然而,现在多是因缺水、水污染问题严重,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为了争夺资源而在进行消耗战。
比如,曾经美丽的太湖沿岸,持续疯长的蓝藻见证了中国水资源保护的难度。
马军说,“现在由于水污染,水资源的短缺,中国很多地区水源地水质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原本清洁的水源地水质下降。”
马军领导的中心推出了中国第一个水污染公益数据库,“中国水污染地图”,这被媒体称为城市“环境考试试卷”,被公司看作“炸弹”。他说,残酷的现实是:北方河流干涸,南方水污染,太湖、淮河水污染问题相当严重。
“为了这些数据,他的团队可真吃了不少苦头。”一位知情人员告诉记者,风餐露宿只是小问题,为避免生命危险,他的团队都经历了很多类似电影的场景,一些恶劣的企业会放狼狗出来咬人。
近期在山西处理天脊集团泄漏的苯胺污染物事件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张晓健,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名环境工程博士。近年来,他奔走全国各地处理多次水源突发性污染事故中的应急供水工作,包括:松花江硝基苯水污染事件、广东北江镉污染事件、无锡饮用水事件、秦皇岛饮用水事件等,成了名副其实的“救水队员”,亦被称为“治水大师”。
“让公众喝上合格的自来水,相关部门不但要保护好水源地,还要有备用水源,彼此间有管网连通。我们称之为‘水源互补、清水相连’。”张晓健说。
同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刘文君教授也认为,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每年都有不少,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所以,水源的保护是最核心的,如果水源的问题没有根本性的变革,要保障饮用水安全几乎是一句空话。”
水资源问题不能很好解决,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咎于政治体制,没有哪一个单独的部门能够直接控制众多的水资源系统。有媒体称与水资源相关的部委为“九龙”,包括水利部、环境保护部和农业部等9个部门,都分别对治水有一定话语权。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前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夏青教授表示,一个签报一年多还没签好,“水治理的合力治污机制没有,连数据都无法集中到一块。”他说。
夏青认为,真正实现水资源治理,需要跨部门、跨学科、跨区域的合作研究,也就是水资源、水生态、水的循环整个过程综合管理,才有可能走出流域综合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之路。
之二:缺水成最大瓶颈
在城市居民饮用水缺少的同时,工业和农业用水量在与日俱增。
数据显示,中国600个城市中有400个缺水。水资源缺失和水污染严重已变得越来越严重。所有问题中,工业用水过度和污染严重最为突出。中国淡水总量62000亿立方米,不到全球总量的0.018%,总用水量已达到53000亿立方米,接近饱和,可是,工业用水持续增加,形势非常严峻。
此外,农业用水占68%,也消耗了大部分的水资源。因为,为了帮助满足日益上升的食品需求,农作物灌溉面积已扩大。“水资源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社会和生态发展,”在世界银行就职的蒋礼平表示,“水资源确实短缺,这对食品安全有着重大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政府已拨高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预算,用于未来10年的水利项目,包括农村灌溉、防洪、水资源供应和节水。
但分析人士认为,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我国水资源的治理,从来就没有达成统一。
而一些专家提出,水资源缺乏也让我们重新思考一些超大城市的建设对于资源合理利用是否合适。中国古人讲究风水,实际上是重视水源,因为人无法离开水而生存。
2012年5月,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曾撰文称,近年北京的发展,碰到水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空气污染等难题。北京地处缺水地区,一座超2000万人口的巨型城市,水资源已远远“超负荷”。南水北调、搬迁首钢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可能给南方及周边省份带来压力。“与其千里迢迢高成本调水到缺水地区,何如将相关产业、资源部署到水源丰富的地区?”他说。
【政策探索】
国家治水:补偿、考评两手硬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千年前的《诗经》,清晰地描述了水之清对于我们生存的重要性。
治水,再次成为国家层面前所未有的大业。
2011年,财政部、环保部先后印发了《关于启动实施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工作的函》和《关于开展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的实施方案》,积极推动跨省流域上下游补偿工作,并决定以新安江为试点,开启了我国用金钱补偿办法进行水治理的新机制。
该方案确立以安徽、浙江两省跨界断面水质为考核依据,设立上下游补偿资金,额度为每年5亿元。其中,中央出资3亿元,安徽、浙江各出资1亿元;水质监测数据达到一定标准,浙江拨付给安徽1亿元,达不到标准,则由安徽拨付给浙江1亿元。无论上述何种情况,中央财政都拨付给安徽3亿元。
为此,处于上游的黄山市加大投资力度,建立了一整套水资源保护预警和监管体系。2011年新安江流域街口国控断面水质监测数据显示,与2008—2010年相比,除高锰酸钾略有上升外,氨氮、总磷、总氮平均值分别下降5.56%、46.39%和11.39%,新安江流域水质总体有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