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盘亏的账务处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盘亏的账务处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盘亏的账务处理

会计盘亏的账务处理范文1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摘 要:传统教学设计存在的弊端。这样的设计完全是从理论课程的角度出发,泛泛而谈清查的相关理论知识,既没有联系会计岗位实际,也没有提供较强的操作案例,仅有的实践活动也局限于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及少数的几笔账务处理,对于清查的过程和方法的具体操作并没有深入介绍。而且章节之间没有很好的衔接,同一种财物的清查从方法到后期处理被人为割裂,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认知。二、“财产清查”教学安排新设想。在我的设计当中,打破了传统教材和教法,进行资源整合,将该项目分为了三个模块:财产清查概述、货币资金的清查、存货的清查,每一个模块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每项财产物资的清查方法到该物资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一一囊括,将割裂的章节融合成整体,体现了系统性、完整性、和财会岗位特征。

关键词 :财产清查;模块化教学;新设想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8-0220-04

《财产清查》一章是高职财会专业学生在一年级开设的《基础会计》课程中的重要章节。如果将一般的教材内容与企业会计工作实际一一对应的话,那么前几章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会计工作,进而完成期初建账工作。随后的章节安排则使学生掌握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这是会计工作的起始和中间环节;在此基础上完成对账、结账、编制报表等会计期末工作。而财产清查正是处于对账环节中的账实核对,因此教材一般将其安排在“账簿”一章之后,“财务报告”章节之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基础会计》这门理论课程中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一章。但是,传统的教材设计在这一章中并没有充分体现它的实践操作性,内容安排上不够系统,存在较大弊端。

一、传统教学设计的弊端

(一)传统的教材与教学设计安排。在一般的教材中,这一章主要分为三个小节:第一节财产清查的概述,主要包括财产清查的概念、种类,两种盘存制度的介绍;第二节 财产清查的方法,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存货与固定资产、往来款项的清查等;第三节 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是对前述各项财产物资清查结果如何进行账务处理的讲解。而教师一般也是按照教材安排进行授课的。

(二)传统教学设计存在的弊端。这样的设计完全是从理论课程的角度出发,泛泛而谈清查的相关理论知识,既没有联系会计岗位实际,也没有提供较强的操作案例,仅有的实践活动也局限于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及少数的几笔账务处理,对于清查的过程和方法的具体操作并没有深入介绍。而且章节之间没有很好的衔接,同一种财物的清查从方法到后期处理被人为割裂,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认知。很多学生在学习这一章时只能停留在做题目的层面上,对于某一项财产物资具体如何清查、清查完毕后如何处理的操作流程茫然不知,没有实践操作能力。而最为至关重要的是这一章的内容只有《基础会计》课程才开设,后续财会课程中几乎再无涉及,如果错过了此时的业务训练,那么直至毕业他们也无法掌握财产清查的真正方法,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重新学习。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对学生学情和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我对《财产清查》一章教学安排做了新的设想。

二、“财产清查”教学安排新设想

章节的模块化教学设计。在我的设计当中,打破了传统教材和教法,进行资源整合,将该项目分为了三个模块:财产清查概述、货币资金的清查、存货的清查,每一个模块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每项财产物资的清查方法到该物资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一一囊括,将割裂的章节融合成整体,体现了系统性、完整性、和财会岗位特征。至于固定资产的清查,由于固定资产盘盈较为复杂,此内容将在《财务会计》课程中作为补充,固定资产盘亏账务处理较简单与存货则可以安排在存货清查后自学。往来款项的清查则安排在货币资金清查后拓展自学。

(一)模块一 财产清查概述的主要教学内容安排:

任务一、财产清查的概念和种类

1、财产清查的概念(重点)

2、财产清查的作用(了解)

3、财产清查的种类(重、难点)

(A)按清查范围可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1).全面清查 (2).局部清查

(B)按时间可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1).定期清查 (2).不定期清查

4、财产清查的一般程序(熟悉)

任务二、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重、难点)

1、概念:盘存制度是指通过对实物的盘查、核对,确定财产物资结存情况的一种制度。

2、永续盘存制(重点)

(A)概念

(B)计算公式 (案例1,难点)

案例1.小赵是公司的仓库保管员,平时工作认真、细致,对他所管理的材料收况都分别进行详细的记录,下面就是A材料本月的收发台账:要求:计算期末A材料的发出和结余情况;

解答:需要掌握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才能正确确定财产的发出和结余情况。顺利地引出盘存制度,新建任务二。举案例1小赵的账簿记录来说明永续盘存制的概念:平时既登记财产物资的增加数,也登记减少数,能随时结出财产物资的账面结存数。采用案例教学法,用具体的数据来分析问题和说明问题,便于学生理解永续盘存制的概念和特点。教师借助案例1,板书计算公式。

学生代入保管员小赵的角色,模拟演练,小组合作,计算出本月A材料的发出数量和结存数量。案例1中简单的对数量的计算,没有超出1年级会计专业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范围,符合学情。同时,打破传统,理实结合,突破难点。学生通过模拟体验了解工作实际,提升财会专业技能。教师扮演设计者和激励者,通过案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为师生互动提供桥梁,加强了师生合作、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二)特点 、优缺点 (三)适用范围 (四)是否需要财产清查,以及清查的目的

三、实地盘存制(重点)

(一)概念

(二)计算公式(案例2,难点)

案例2:假如案例1中小赵在办公过程中不慎遗失了出库台账,只有入库的台账,要求学生确定本期发出数。

学生通过讨论发现条件不够,教师给出期末通过实地盘点(两种制度的不同之处)的结存数590kg,学生计算本期发出成本。

(三)特点 、优缺点

(四)适用范围

(五)是否需要财产清查,以及清查的目的

四、两种盘存制度比较(师生共同归纳)

(二)模块二 货币资金的清查具体教学安排

任务一:库存现金的清查

1、清查方法:实地盘点法

现金日记账的账存数实地盘点的实存数 账实核对,查明账实是否相符

2、库存现金清查步骤及注意事项:

3、解读现金盘点报告表(附表样)

4、掌握库存现金清查的账务处理:(通过“现金盘点报告表”的账实比较核对,判断盘盈盘亏)

(A)库存现金盘盈

(1).批准处理前 借:库存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批准处理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其他应付款

营业外收入

(B)库存现金盘亏

(1).批准处理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库存现金

(2).批准处理后 借:其他应收款

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任务一小结(库存现金的清查步骤)

任务二:银行存款的清查

1.清查方法:对账单法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银行对账单 账实核对,查明账实是否相符

2.账实不符的原因

(1)存在错账 ——错账更正(复习)

(2)未达账项

3.未达账项

(1)含义

(2)类别:

一、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一)根据表7-2银行存款日记账(略)表7-3 银行对账单(略)

找出未达账项,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略),掌握调节表的作用。

任务二 小结(银行存款的清查步骤)

作业与拓展:A对于既有错账又有未达账项的情况应如何处理。B有上个月未达账项的处理

课后自主学习:往来款项的清查

(三)模块三 存货的清查具体教学安排

任务一 存货的清查方法

1、实地盘点法(识记)

2、技术推算法(演示 识记)

任务二 了解相关原始凭证

1、存货清查的注意事项(了解)

2、盘存单

(1)概念:是记录各项实物资产盘点结果的书面证明,也是财产清查工作的凭证之一。

(2)盘存单内容(图示法)

1、实存账存对比表

(1)依据:盘点结束后将盘存点的实存数与账面结存数核对,若发现某些财产物资账实不符,应填制实存账存对比表。

(2)作用:用以确定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数额,调整账面记录的原始凭证,也是分析盈亏原因、明确经济责任的重要依据

(3)内容(图示法)

(4)解读

案例1

传统题型应该是:直接给出盘盈盘亏数据,作出账务处理。我在教学时注重操作时间,安排了凭证的解读,举案例1某企业存货清查后的一张实存账存对比表,请学生代入角色,分组讨论解读分析盘盈盘亏情况。嵌入教学视频。最后展示完整的实存账存对比表,完成任务二,衔接任务三-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任务三 存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1.账务处理原则(不考虑增值税)

具体账务处理(接案例1)

(一)盘盈

1.批准前 借:原材料/库存商品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批准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二)盘亏或毁损(不考虑增值税)

1.批准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原材料/库存商品

2.批准后 借:原材料(残值部分)

其他应收款(赔偿部分)

管理费用(自然损耗或超定额损耗净损失)

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净额)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课堂练习,案例2(略)要求:1.解读实存账存对比表 2.编制批准前、后的会计分录。

知识拓展:财会专业技能大赛关于存货的清查真题演练

课堂小结与作业

一、模块化教学设计的优势

(一)将割裂的章节系统化,将同一种财产物资从清查方法直至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一一囊括,便于学生系统掌握每一项物资的清查。

(二)设置若干任务,学生角色代入后完成任务。在每一模块中都嵌入若干任务,学生代入“保管员“、”清查人员“等角色后,在任务驱动下,不知不觉掌握了清查的方法,学会了凭证的解读与账务处理,达成教学目标。

(三)学生获得了充分的实践和操作体验。在模块化教学设计下,在任务驱动下,有多个真实案例的操作体验,学生真正的接触到什么是库存现金的实地清点,未达账项是如何查找出来的,什么是技术推算法,这些都是用理论知识阐述无法获得的真实体验,经过这一训练后,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再接触财产清查就能胜任清查工作了。

参考文献:

[1] 刘艳妮: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模块化教学探索[J] <价值工程> 2012.第15期.

[2] 林云刚:《会计基础》 [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年第一版.

[3] 程华安:工作过程导向在《会计学原理》课程实施中的研究 [D]湖南师范大学 2010年.

会计盘亏的账务处理范文2

关键词:文物文化资产;定义;分类;账务处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2010年新修订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在资产类会计科目下新增加了一个会计科目――文物文化资产,并对文物文化资产科目进行了统一编号,定义,分类,详细说明了文物文化资产的账务处理情况。

一、文物文化资产的编号和定义

1.文物文化资产的编号

新修订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对文物文化资产的统一编号是1403。

2.文物文化资产的定义

文物文化资产指高等学校用于纪念和展出等目的的历史文物、艺术品以及其他具有文化或者历史价值并作长期或者永久保存的典藏等。

二、文物文化资产的分类

根据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文物文化资产按照属性分为:

1.文物资产

文物资产指高等学校用于纪念和展出等目的具有一定价值和历史意义的并作长期或者永久保存的古董和历史文物等。

2.文化资产

文化资产指高等学校用于纪念和展出等目的得到具有一定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并作长期或者永久保存的艺术品和文化用品等。

三、文物文化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高等学校应当设置文物文化资产登记簿和文物文化资产卡片,按文物文化资产类别等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一)文物文化资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1.外购的文物文化资产,其成本包括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文物文化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和专业人员的服务费等,借记:文物文化资产,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等;同时,借记:预算支出,贷记:预算结余。

2.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的文物文化资产,按名义金额入账,借记:文物文化资产,贷记:其他收入。

(二)文物文化资产不计提折旧

(三)文物文化资产在处置(包括出售、报废、毁损、无偿调出、对外捐赠等)时,冲销所处置文物文化资产的账面余额,借记:其他费用,贷记:文物文化资产

(四)高等学校的文物文化资产应当进行清查盘点,每年一次

对于发生的文物文化资产的盘盈、盘亏,应当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报经批准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盘盈的文物文化资产,应当按名义金额入账,并确认为当期收入;盘亏的文物文化资产,应在扣除可以收回的赔偿和过失人赔偿等,将净损失确认为当期费用。

1.盘盈的文物文化资产,按名义金额,借记:文物文化资产,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非流动资产损溢。报经批准处理时,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非流动资产损溢,贷记:其他收入。

2.盘亏的文物文化资产,按照文物文化资产的账面余额,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非流动资产损溢,贷记:文物文化资产。报经批准处理时,按照文物文化资产的账面余额扣除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等后的金额,借记:其他费用,按照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等,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或其他应收款等,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非流动资产损溢。

会计盘亏的账务处理范文3

《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第27条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并在“固定资产”科目中规定其分录为: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同时,《制度》又在“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中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和“累计折旧”科目。另外,《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准则》)第15条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入账价值。可见,上述三条对盘盈固定资产处理的规定不一致。笔者认为,应统一采用如下作法: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作为原价入账,若该项资产应计提折旧,则按其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作为累计折旧反映;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入账价值。这主要是因为:

(1)固定资产原价是信息使用者关注的重要信息,应当单独反映;

(2)盘盈的固定资产,若是在用设备、季节性停用的固定资产等按规定应计提折旧的,单独反映其累计折旧额,能够反映其有形损耗与无形损耗,利于加强利用与管理(如《准则》规定的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也应计提折旧);

(3)分别按原价、累计折旧、减值准备反映固定资产是会计核算与填列资产负债表的要求,也符合使用者理解与利用信息的习惯;

(4)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市场价格减去按其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可能低于本企业确定的固定资产价值判断标准,不易与低值易耗品区分,还易引起信息使用者误解;

(5)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以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入账价值,符合资产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本质;

(6)折旧与减值均可能使盘盈的固定资产价值降低,但由于二者在产生原因、性质、账务处理等方面不同,因此,盘盈时仅按其新旧程度估计累计折旧,期末再单独计提减值准备,既客观,又可减少工作量。

二、盘亏固定资产的处理

《制度》在“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中规定,盘亏的固定资产,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同时,又在“固定资产”科目中规定,盘亏的固定资产,按其账面价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按已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该项固定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按固定资产原价,贷记“固定资产”科目。可见,二者处理的不一致体现在是否应结转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上。由于盘亏的固定资产,已不能按原来预期的经济利益实现方式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根据资产的定义与可靠性原则的要求,反映其价值减少的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与减值准备均应随之结转,因此,该处理应采用后者。

《制度》在“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中规定,盘亏的固定资产报经批准后的转销处理为:借记“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盘亏”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但根据《制度》第40条的规定,盘亏或毁损的固定资产,在减去过失人或者保险公司等赔款和残料价值之后,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据此,盘亏的固定资产报经批准后的转销处理应为:借记“其他应收款”、“原材料”、“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盘亏”等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这较前者客观合理,应采用。

三、工程物资盘盈、盘亏、报废及毁损的处理

《制度》在第28条及“工程物资”科目中规定,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的工程物资,减去保险公司、过失人赔偿部分后的差额,工程项目尚未完工的,计入或冲减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工程已经完工的,计入当期营业外收支。并在“在建工程”科目中规定其账务处理为:工程物资在建设期间发生的盘亏、报废及毁损,其处置损失,报经批准后,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工程物资”科目;盘盈的工程物资或处置收益,作相反的会计分录。事实上,该处理不利于盘盈、盘亏、报废及毁损的工程物资在报经批准前后的核算与管理。为此,可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增设“待处理工程物资损溢”明细科目)核算。其处理为:盘亏、报废及毁损发生时,借记“其他应收款”、“原材料”、“待处理财产损溢”等科目,贷记“工程物资”科目,报经批准后,借记“在建工程”(未完工)或“营业外支出”科目(已完工),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盘盈时,借记“工程物资”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报经批准后,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在建工程”(未完工)或“营业外收入”科目(已完工)。

四、在建工程盘盈、盘亏、报废与毁损的处理

《制度》尚未对在建工程盘盈、盘亏的处理作出明确规定。为便于盘盈、盘亏的在建工程在报经批准处理前后的核算与管理,建议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增设“待处理在建工程损溢”明细科目)核算。具体处理为:

(1)盘盈时,按现行市价(存在活跃市场)或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存在活跃市场),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报经批准后,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在建工程(其他支出)”(继续施工的工程成本)或“营业外收入”科目(已完工)。

会计盘亏的账务处理范文4

论文关键词:进项税额转出;应交增值税;非正常损失;购进货物;会计;税法  

 

我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1)企业购进的货物及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2)纳税人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改变用途(如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等);其已抵扣的进项税额必须转出,不得从销项税额中作抵扣。进项税额之所以要转出,是因为原来购进的货物或应税劳务不能产生增值税销项税额,已抵扣的进项税额失去了抵扣的来源。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发生的损失到底是否非正常损失,以及如何转出已抵扣的进项税额,转出多少,在实务中是需要企业财务人员进行分析、研究和判断的。本文就以下几种情况对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账务处理进行探讨解析。 

一、存货购进短缺毁损进项税额转出 

(一)企业购进原材料如果发生短缺毁损应分别按情况处理。情况一:属于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如:购入中的自然损耗,即正常损失,材料按实际成本结转入库,原材料的总成本不变,但原材料的单位成本提高,其进项税额不作转出处理。情况二:属于购入中的不合理损耗,即非正常损失,在尚未查明原因前,损失的成本及其进项税额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待查明原因后再作相关的账务处理。关于非正常损失,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非正常损失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正常损耗外的损失,包括:1、自然灾害损失;2、因管理不善造成存货被盗、丢失、发生霉烂质变等损失;3、其他非正常损失。税法对非正常损失采用的是“正列举”的方法,税法没有列举的就不属于非正常损失范畴。因此企业购进原材料如果发生短缺毁损,财会人员首先应正确判断存货的损失性质,即正常损失或是非正常损失,然后再按相关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账务处理。 

例1:甲公司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12日从乙公司购入a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材料数量500千克,单价200元,金额100000元,增值税额为17000元。另支付运输费300元(可按7%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15日材料验收入库,发现短缺20千克,属于不合理损耗,原因待查。 

(二)首先该笔经济业务已明确了短缺属于不合理损耗(非正常损失),该业务的账务处理是:1、在查明原因之前先将a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为100000+300×93%=100279元,借记“在途物资”账户,购买材料所支付的进项税额为17000+300×7%=17021元,借记“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相关账户。此步骤不涉及进项税额转出;2、核算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由于是购料阶段发生短缺毁损,短缺材料不应负担该批材料的运杂费用。所以短缺材料成本为20×200=4000元,验收入库材料成本为100279-4000=96279元,进项税额转出为4000×17%=680元,账务处理为: 

(1)借:原材料—a材料96279.00 

贷:在途物资96279.00 

(2)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4680.00 

贷:在途物资4000 

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680.00 

从以上账务处理可以看出,企业实际只可抵扣的进项税额是16341元,而不是17021元,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的税负增加了,但从税法上来讲是符合规定的。 

二、存货盘亏进项税额转出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存货应定期进行盘点,盘亏的存货在查明原因之前,其成本应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而盘亏存货的进项税额是否应同时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企业会计制度》没有明确说明,在财会字\[1993\]83号文《关于增值税会计处理的规定》规定:企业购进的货物、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其进项税额应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转入相关科目,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等科目。但在存货尚未查明原因前,财务人员并不能确定盘亏的存货是否属于非正常损失,而如果是正常损耗,其进项税额不需要转出。如果在查明原因前将盘亏存货的进项税全部转出,有可能造成企业要多缴增值税,会损害到企业的利益。因此笔者认为,存货在盘亏时只应将盘亏的存货成本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至于其相应的进项税额,待查明原因之后再确定是否转出。至于以什么作为基数计算转出的进项税额,2009年财税主管部门下发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文规定:对企业毁损、报废的存货,以其存货的成本减除残值后的余额作为基数,计算发生非正常损失需要转出的进项税额。该文规范了企业资产损失税务处理办法及程序,资产损失税务处理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税务机关对企业资产损失的认定结果和税收负担。在实务中企业许多资产损失税务处理失误之处,不在于处理办法和程序不当,而在于对资产损失税务处理存在着不少误区,即把正常损失当成非正常损失处理,或把非正常损失均认为是正常损失,前者涉及的进项税额不该转出却作了转出处理,即增加了企业增值税负担,又在税务机关审批时得不到认可,产生不必要的税务纠纷。而后者应转出却不作转出处理,往往造成企业存在少缴税款的税务风险。 

三、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改变用途进项税额转出 

购进货物改变用途通常是指购进的货物在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情况下,对内改变用途的行为。如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等行为,其已抵扣的进项税额应转出。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一)纳税人在能够准确划分不得抵扣的进项税,则可将所耗用存货按购进时已抵扣的进项税额转出;(二)无法准确确定应转出进项税额的,则按所耗用存货的实际成本计算要转出的进项税额。企业如果采用第二种方法,其计算出来的结果一般要大于第一种,因为一方面存货的实际成本不但包括了买价,还包括了存货的采购费用;另一方面,所耗用的存货可能同时适用了不同的税率,比如适用了17%的税率和7%的扣除率(运输费)。如果改变用途的存货无法准确划分其实际成本里含有多少买价、杂费及运输费,用实际成本作为基数乘以17%税率计算转出增值税进项税额,计算结果不是很合理,会加重企业税收负担,因为实际成本里含有的运输费是以7%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的。由此可见会计核算的准确与否对企业纳税的影响有多重要。 

例2:某企业所属的职工食堂维修领用原材料一批,其实际采购成本6000元(含运输费,运输费按7%扣除率计算进项税)。 

按第一种方法计算转出的进项税额:假设领用材料的实际成本含有100元的运输费,则要转出的进项税额为﹙6000-100﹚×17%﹢100×7%=1010元。 

按第二种方法计算转出的进项税额:假设不能准确划分领用材料成本里含有运输费多少,那么核算时只能以所领用材料的实际成本计算要转出的进项税额,即6000×17%=1020元。 

两种计算结果比较:后者大于前者,意味着企业要多缴纳增值税,后者计算增加了企业的税负,影响到企业的利益。所以企业财会人员、办税人员应该尽可能准确划分不得抵扣的进项税,以避免少缴税或多缴税现象的发生。 

四、正确区分视同销售和进项税额转出 

对于某些视同销售行为,实际上往往不是真正的销售行为,企业不会由于此项视同销售行为而取得销售收入,增加货币流量,在账务处理中也往往不作销售处理,只按成本转账。但实际操作中视同销售行为和不得抵扣销项税额行为往往很容易产生混淆,甚至有些教材也产生这方面的错误。某财务会计教材在讲解进项税额转出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例3:某企业购进原材料一批,购进成本15万元,进项税额2.55万元,均已登记入账。后来企业将该批原材料改变用途,用于对外投资。企业作了如下账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175500 

贷:原材料1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25500 

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将购买的货物用于对外投资,应视同对外销售行为。虽然从会计角度看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会计核算遵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准则进行会计处理。但是无论会计上如何处理,只要税法规定需要交纳增值税的,应当计算需交纳的增值税。而不是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因此该例子的讲解是错误的。正确的处理是:以该批原材料当月同类货物平均销售价格或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作参考计算其增值税销项税额,或者按组成计税价格确定其销售额,计算其销项税额。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993年12月28日国家税务总局的《增值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规定了成本利润率为10%。假设该企业的成本利润率为10%,则该批原材料的组成计税价格=150000×(1+10%)=165000(元),销项税额=165000×17%=28050(元)。账务处理为: 

(1)借:长期股权投资193050 

贷:其他业务收入165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8050 

(2)借:其他业务成本150000 

会计盘亏的账务处理范文5

【关键词】医院会计制度 固定资产 管理

根据国家财政部印发的《新旧医院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文件精神,全国各大医院均必须于2012年正式实施新《医院会计制度》,在该制度颁发之前,医院固定资产盘点,盘盈、盘亏情况的账务处理均是依据旧《医院会计制度》进行的。而新《医院会计制度》在此方面做了一定的改动,所以相应的医院也要过渡处理,本文对此进行探讨,望给予同行人士一定的借鉴。

一、固定资产账务管理新变化

(一)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提高

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中,调整了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标准,为会计核算提供了方便。此规定可以作如下理解:固定资产价值标准作为一个参考值,若要求所有医院绝对服从,目前是不现实的,会计信息对决策的影响与否或影响程度需要从量和质两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也就是在和原则和相关规定不发生冲突的前提下,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运用相关的会计知识进行分析。

(二)设置“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中,其中一个重要的新增科目就是“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固定资产处置有出售、报废、毁损、投资、无偿调出、对外捐赠等,在这些处置过程之中,包括固定资产转入清理的净值以及清理时出现的清理收入或费用等因素,反映了固定资产的处置整个过程,也反映了其处置结果,使得固定资产的处置核算的结果更为准确可靠。在实际核算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处置资产时,出现的清理费用需要作为减项,在“处置净收入”明细科目中计入。

(三)设置“累计折旧”科目,取消“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

在新制度中,对医院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进行了明确。不同于修购基金,累计折旧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是固定资产中已转移或已消耗的价值的反映;计提折旧并不增加专门用途的基金,是将可以支配的现金流量进行了扩大;折旧的计提作用是补偿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值。相对的,修购基金的提取是按照一定比例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进行的,设置“累计折旧”科目主要是为了积累固定资产的购置及修缮费用。

(四)明确固定资产的后续处理

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具体有资产的维护、改扩建以及改造等,对其定义、范围及处理方式进行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如果后续支出发生于固定资产的话,需要向“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转进固定资产原价、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向“在建工程”科目转进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接着进行支出的核算工作,在工程完工后且达到可使用状态后再转为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过程中,折旧额的计算需要按照新确定的固定资产成本和折旧年限进行。

二、固定资产账务处理变化

(一)医院固定资产初期主要账务处理

当医院购入固定资产,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如果固定资产需要安装,处理时需要首先从借记“在建工程”会计科目入手。另外,新制度规定,如果固定资产是通过财政补助、科教资金等途径进行购入的,应当反映在账务处理的借贷双方中。例如,在固定资产购入财政补助金额为100万情况下,账务有以下具体分析情况:借:100万固定资产;贷:100万待冲基金;借:100万财政补助支出;贷:100万财政补助收入。

固定资产属于医院自建的部分,需要依据费用的实际情况进行借记“固定资产”科目以及贷记“在建工程”科目;如果固定资产是融资租入的,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长期应付款”、“银行存款”等;如果固定资产为无偿调入或者接受捐赠的,借记“固定资产”或者“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和“其他收入”。

(二)固定资产使用中医院主要财务处理

此方面的工作有若干方面,如折旧及后期修理等,一般按月计提折旧。在折旧方面,账务处理要结合固定资产来源实施,其中“累计折旧”不包含在其内。如果购买资金是医院自筹的或是财政购买,则要借记“医疗业务成本”、“管理费用”等科目,对于含有财政补助、科教项目资金的固定资产部分,财务处理时应该在“待冲基金”上进行。例如,在某月中,一项固定资产需要计提2000元折旧金额,当有400元,也就是20%为财政补助,这种情况下,有以下账务处理方式:借:400元待冲基金,1600元医疗业务成本;贷:2000元固定资产。后期修理费等费用的出来,需要借记“医疗业务成本”、“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医院固定资产处置时主要账务处理

医院固定资产处置主要方面就是指医院固定资产清理或盘点工作的账务处理。对于属于出售、报废、毁损的医院固定资产,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待冲基金”,贷记“固定资产”。对于医院对外投资或者捐赠等方面的固定资产,必须处置于另外的科目中。例如,一价值为2000元的固定资产,当前账面价值为1000元,未冲减完毕的待冲基金余额为100元,则账务作以下处理:借:处置900元资产净额,1000元累计折旧,100元待冲基金;贷:2000元固定资产。此外,账务处理还适用于处理盘点固定资产中发生的盘盈或者盘亏,如果是固定资产为盘盈,则记“固定资产”,贷记“其他收入”;如果固定资产为盘亏借记“待冲基金”,贷记“固定资产”。

三、完善医院固定资产账务管理措施

(一)做好“三账一卡”管理

此工作需要充分发挥医院财务部门的会计监督职能,建立总账一级明细账,所谓一级明细账包括房屋及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以及其他固定资产四种。而做好二级明细账事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责所在,使用部门应当建立完整的固定资产卡片账。固定资产的盘点频率最少要保持在一年一次,尽最大可能确保账实相符。

(二)强化折旧意识,体现资产真实价值

在旧版《医院会计制度》中,所有医院都需要盘实固定资产,对资产形成的各种资金来源以及折旧年限进行区别对待,追朔调整以前年度的固定资产(不包括新旧转账过程中转入“固定资产清理”、“库存物资”科目的固定资产和图书)折旧额,且需计提折旧冲减待冲基金及事业基金。而在新版《医院会计制度》中,需计提的折旧金额中应冲减待冲基金的部分,应当借记“待冲基金”科目,按照需计提的折旧金额中的剩余部分,借记“事业基金”科目,按照应计提的折旧金额,贷记“累计折旧”科目。通过新旧制度的过渡,处理新的固定资产业务均采用新规定,医院的固定资产还要做好折旧处理,以便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

(三)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制度

对医院种种固定资产报废年限进行明文规定;对其报废申报手续和程序进行严格规范;对固定资产盘点工作要定期展开,针对盘盈、盘亏,出售、报废和毁损等实际,利用“固定资产清理”和“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对其价值增减情况和清理工作后净损益情况进行准确核算,发现固定资产流失情况,要予以责任的追究。

(四)推动固定资产进行电子信息化管理

为对固定资产的流动情况进行实时的掌握和管理,对资源进行科学的分配,一个合理的网络管理系统是必不可少的。从一个角度来说,能够准确方便地记录固定资产的库存及增减情况,有效地防止重复购置相同的固定资产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闲置固定资产处理和分配也比较方便,能够为闲置资金的合理利用提供有利条件,扩大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文章开始对固定资产账务管理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中产生的变化进行了细致的阐述,并探讨了相关处理措施。对账务处理的衔接和过度工作进行了具体探讨,以指导医院的财务处理工作。最后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对账务管理措施进行了相关分析,望能对医院的制度改革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印发《新旧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通知.财会[2011]5号.

会计盘亏的账务处理范文6

一、固定资产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归结起来,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4点:

1、固定资产购建审批手续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缺乏计划性,存在一定的随意性,造成不能做到物尽其用和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

2、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不严格,固定资产调拨不按规定办理资产调拨手续,一些主管部门领导或经办负责人员,不了解或不知道固定资产调拨应当按规定的程序来办理必要的调拨手续,因此财务部门不能根据有关的资产调拨手续进行固定资产增减账务处理,因而极易造成账实不符。

3、账、物管理工作脱节,账面反映的资产规格型号多数填写不全或为空白,存放地点或使用部门很多与实际不符,甚至不能准确填报,其结果直接导致账面反映的资产,不能和实物一一加以对应,这就给资产管理部门,对其管理的某项资产做盘亏、报废处理或进行改建、扩建,并由财务部门对该项资产进行增、减账务处理时,造成难以准确确认原值和净值的困难。另外,前面谈到的由于未办理调拨手续,其结果必然会造成资产入账单位不掌握实物的真实存在情况,而资产使用单位也不可能知道实物价值及折旧情况,当实物到了报废不能再继续使用时,上述二单位均不能及时按规定进行有关报废资产的账务处理。

4、固定资产账、物管理工作各职能部门之间分工不够明确,职责不够清楚,关系不够理顺,由于存在主、客观等方面的原因,不能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固定资产管账和管物的部门主要应该有财务、资产管理、办公室和资产使用部门。然而,许多企业的财务部门并没有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认真做好每年至少一次的固定资产盘点工作,致使许多固定资产账外管理等账实不符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资产管理部门对无调拨手续增加和减少固定资产的做法,也没有及时提出纠正意见和采取补救措施;办公室作为综合管理部门,更没有协助和配合好资产管理部门加强对办公设备、家具、生活用具等非生产经营固定资产的管理,从而造成各职能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脱节,导致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固定资产从购建到使用,再到报废、变价处理,都需要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加以约束,从而达到避免固定资产流失的目的。然而,为数不少的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却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便成为了企业经营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管理上应当注意的事项和需要做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具体地说,就是以制度形式规范固定资产管理,使之形成一个有效的资产管理制约机制,它应当包括固定资产的范畴、确认标准、资产分类;固定资产的购建申请、资产交付、调拨转移、盘盈、盘亏及报废资产处理的审批办法和办理程序;固定资产的技术档案资料交接保管;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等项内容,对已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尚需完善的部分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充实。

2、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财务、资产管理、办公室和资产使用部门,均负有管理好固定资产,使其完好无损的责任,这些部门从各自工作职责出发,管理固定资产应当相互配合、各有侧重,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1)财务部门:

——负责根据发票、交付使用资产清单、资产调拨单、投资协议、资产盘点表等入账依据对购建、调拨、投资、捐赠、融资租入、转让、变卖、盘盈、盘亏、报废等形式,增加和减少的固定资产数量和价值(包括原值、累计折旧和净值)进行核算;

——负责组织、参与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和盘点结果资产价值的确认以及盘点表填报、盘点报告编报、盘点结果账务处理等项工作;

——协助资产管理部门办理资产调拨、变卖、报废手续,填报相关资产价值工作;

——负责组织、参与企业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文件的编制工作;

——负责从财务管理角度监督、检查和指导各相关部门共同管理好固定资产。

(2)资产管理部门:

——负责固定资产购建计划的审定、编制、汇总、报批工作;

——负责购建、调拨、投资、捐赠、融资租入、转让、变卖、盘盈、盘亏、报废等形式,增加和减少固定资产有关审批手续和财务入账手续的办理工作;

——参与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负责对盘盈、盘亏资产数量的确认,协助财务部门确定盘盈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并负责盘盈资产完好率、报废资产有无使用价值的技术鉴定和报废资产审批等项工作,

——负责对固定资产规格型号、技术指标、存放地点、使用状况、完好率等情况随时掌握和记录在案的工作;并侧重对企业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负责固定资产的技术档案资料交接保管等项管理工作;

——负责参与企业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文件的编制工作;

——负责从资产管理角度监督、检查和指导各相关部门共同管理好固定资产。

(3)办公室:

——负责办公设备、办公家具、生活用具和文体设施等固定资产购置计划的审定、编报工作;

——参与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

——负责对固定资产规格型号、技术指标、存放地点、使用状况、完好率等情况随时掌握和记录在案的工作;并侧重对企业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4)各资产使用部门: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固定资产,进行精心维护和保养,确保固定资产完好无损;

——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借用、调拨、转移、变卖固定资产;

——积极协助、配合财务、资产管理和办公室等有关部门,参与固定资产盘点工作,确保固定资产账实相符。

——接受财务、资产管理部门和办公室关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方面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3、各级领导提高认识,支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关键。

企业各级领导应当了解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注重对固定资产的规范管理工作,克服和改变“重生产经营、轻管理核算”的思想,充分认识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它的增值保值指标,也是企业一项重要的检查考核内容,应积极支持和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工作,这是搞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

二、固定资产在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在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1、固定资产确认标准不统一,资产分类不统一。企业会计制度已明确规定了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然而有些企业却将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一些检验仪器、通信工具和文体设施等未做固定资产入账处理;还有的企业在固定资产分类核算方面存在不规范问题,如有的单位将检测仪器仪表、通信工具和生活用具都放在机器设备类别中,还有的企业不使用统一分类名称,自行进行设置分类名称,从而造成固定资产分类混乱;

2、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确定不统一。主要表现在对机器设备、办公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通信工具(如移动电话)、生活用具(如电视机、空调、炊具)等资产计提折旧年限的确定,没有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3、固定资产盘点流于形式,账实不符问题和待报废资产长期得不到处理。一些单位不同程度的存在对企业必须进行的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意义不明确、重视程度不够、盘点工作走过场等情况,因此就不能做到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真实完整情况,致使前面所述,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不规范,造成的账实不符问题和待报废资产长期得不到处理。

针对上述问题,从核算方面应当注意的事项和需要做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明确固定资产包括的范畴、确认标准,统一资产分类和折旧年限。

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等生产经营用设备、器具、工具和单位价值在20__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非生产经营用设备物品,都应作为企业的固定资产入账管理。

关于固定资产分类和确定折旧年限的问题,企业可以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由财务和资产管理等有关部门参加,制定统一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将其编制成册,并按管理权限,经过董事会或经理会议批准,报送有关部门备案,同时备置于企业所在地备查。上述经批准实施的有关内容,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仍然应当按照上述程序,经批准后报送有关各方备案,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根据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规定,建议固定资产按以下类别进行分类(仅供参考):

(1)房屋建筑物

(2)交通运输设备

(3)机器机械设备

(4)自空设备及仪器仪表

(5)通信设备

(6)办公设备

(7)生活、文体设施

(8)其他

2、合理设置帐卡,正确核算资产价值。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设置“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按固定资产类别、使用部门和每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核算。据此,各单位财务应当设置总账、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核算。固定资产明细账(固定资产登记簿)应当按固定资产类别分设,它可以反映每项资产的名称、规格型号、原值、累计折旧和净值情况,每类账簿前面几页应当设置分类资产汇总账页;固定资产卡片除明细账反映的情况外,还可以比较详细的反映该项资产存放地点、使用部门、附属那些设备、资产调拨及增减变动情况,应当至少一式三份,财务、资产管理(资产管理、办公室)、资产使用部门各一份。

3、切实做好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及时处理盘盈、盘亏和待报废资产。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对固定资产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实地盘点一次。对盘盈、盘亏、毁损的固定资产,应当查明原因,写出书面报告,并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董事会或经理会议批准后,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行业会计制度规定经主管财政机关批准后予以处理)。这项工作是调整固定资产帐实不符、处理盘、盈盘亏和待报废固定资产,解决许多固定资产遗留问题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正确掌握和熟练应用这一方法十分有必要。这项工作应当在主管领导的支持和参与下,由财务、资产管理、办公室和资产使用部门和有关人员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具体做法和步骤如下:

一是由财务部门根据财务账簿记录,逐项填写“固定资产盘点表”中的有关资产名称、规格型号、账面数量、原值、净值、存放地点(使用部门)等项内容。

二是各部门参加盘点人员依据上表反映的有关内容,对资产实际存在情况进行实地盘点。盘点过程中,凡是实物的规格型号、存放地点与账面反映情况不符的,都应当由资产管理部门(办公室)负责查实后予以纠正;凡是查无实物的,都作为盘亏处理,反之有实物存在,而且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标准,账面未做反映的资产,都要做盘盈处理,同时对盘盈资产的新旧程度予以鉴定和确认。盈亏原因应由资产管理部门负责查明,并要求在“备注”栏做简要标注,如有必要应做单独说明。

三是由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对盘点过程中发现的毁损和无使用价值的待报废资产进行技术鉴定,确认后,在盘点表中予以标注,其报废原因要在“备注”栏做简要标注,如有必要应做单独说明;负责根据同类固定资产重置完全价值确认盘盈资产的原值。

四是财务部门负责协助资产管理部门确认固定资产重置完全价值,并根据固定资产新旧程度确认净值;负责对该盘点表盘盈、盘亏和待报废资产的原值和净值进行汇总。据此,编写“固定资产盘点报告”,包括4项内容:1.说明盘点依据、范围、时间、参加部门和人员;2.说明盘点结果,盘盈、盘亏和待报废资产金额;3.着重分别说明账实不符和报废资产形成的原因;4.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并说明有无过失人和保险 公司赔偿责任,同时应对固定资产管理提出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