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系统开发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系统开发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会计信息管理系统 审计 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 系统实施
近年来,会计电算化迅速。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已由单项处理向较完整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发展,由单机向机的应用发展,由单纯的会计核算向管理会计应用方向发展。不少地区和行业,已把会计电算化定为会计工作升级的条件之一。此外,会计软件市场的出现,促进了会计核算软件的商品化、通用化,有效地推动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进程。总体上,会计商品化软件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效率。而众多的中小企业,如浙江省温州地区中小企业达到16.7万家,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0%以上,占整个GDP的83%.但在使用商品化会计软件上却不如人意(除了财政部门规定的发票管理系统以外),发展速度远远低于全国的水平。其原因除了人为的主观因素外,最主要的是商品软件虽然功能较多,但不能适应企业的具体环境(如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经营的外部环境、企业生产规模、产品类型等因素),整体应用效果不很理想。笔者认为,中小企业根据自身特点,从企业的实际出发,自我开发或委托有实力的专业软件公司开发自己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也是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结合笔者在温州地区开发几个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过程中的情况,仅就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审计内容和方法作一介绍。
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周期长、技术复杂、投资较大,如果开发的系统在技术、经济和管理上不可行,或新系统不符合系统目标,或在系统开发阶段没有建立必要的内部控制,待系统运行后再进行修改,这不仅增加成本,而且系统的正常运行,有时甚至无法实现。因此在系统开发前和在开发过程中,都必须严格遵循一定的阶段和步骤,且每一阶段和步骤均有明确的成果,这些成果作为下一步工作的依据,使整个开发工作有、有步骤的完成。系统开发审计就是对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整个过程进行的审计。按照系统开发的周期,系统开发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三个阶段,因此需分别对每一阶段进行审计。
一、系统分析阶段的审计
系统分析阶段包括提出新系统目标、成立开发小组、可行性分析、现状调查、需求分析和逻辑模型建立。其审计内容和方法如下:
1.与系统分析人员一起确定系统的长期目标(2~4年)和近期目标(1~2年),以确保系统目标满足单位内外的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能完成所要承担的会计工作,要符合单位财会人员的习惯,同时必须保证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并具有一定的效率;确定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信息联系和接口;确定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结构;确定系统与企业其他系统(如CAD、CAM)的界面和信息联系。
2.确保各有关部门派代表参加开发小组并确定其熟悉所属部门的岗位责任和工作范围;检查项目负责人召开的重要会议,看是否均有各部门人员参加。
3.审核企业可以投入的资金、物力、人力及其来源。
4.与系统分析人员共同新系统在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可行性。
5.复核系统分析人员取得的现系统的信息关联状况、会计工作流程和会计业务流程、信息载体和信息量等全部详细资料;审核所建立的新系统的目标能否满足其处理和控制上的要求。
6.向会计部门查询,确定该部门就会计处理的立场,审核有关的成本与效益的计算。
7.与系统分析人员一起分析新系统的逻辑模型(重点是数据流程图)是否满足会计和财务制度流程的要求,是否充分体现了用户的需求。
8.全面检查系统分析阶段的现状分析报告、可行性报告、会计业务作业流程图、输入输出和代码调查表、系统分析说明书等文档是否完整、正确。
二、系统设计阶段的审计
系统设计是根据系统中提出的逻辑模型,考虑实际的设备、技术条件、条件及条件,确定新系统的实施方案即系统的物理模型。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活动有系统总体设计和系统详细设计。系统总体设计包括功能模块设计、文件与数据库设计、机及系统配置方案设计。系统详细设计包括代码设计、输入和输出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和处理过程设计。其审计和如下:
1.查阅系统设计是否采用了模块化、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各模块之间联系最少的结构化设计方法,以确保系统“波动效应”尽量小,可修改性和扩展性尽量好;以确保模块的划分满足核算和内部管理的需要,符合会计人员的习惯;以确保系统结构控制图符合系统的处理要求。
2.审核数据库文件是否符合控制要求、用户输入数据和输出信息要求。特别要注意文件和数据的安全保密控制和权限控制,以保证未授权人员不准接触文件和数据。审核字段和记录的设计,并进行一致性、准确性、合理性的综合分析,尽量消除冗余和节约存贮空间。
3.审核计算机和网络系统配置方案。以确保系统环境的合理配置,以较小的投资获得较好的系统性能;硬件的配置要符合目的性、先进性、配套性、经济性;软件配置要选择合理的操作系统、语言编译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系统的配置要符合标准化、主流化、实用性和技术性能指标好的原则,实现数据、程序与硬件等资源的共享。
4.抽查部分代码,看其是否符合国际、国家、行业颁发的标准代码设计。检查代码在逻辑上能否满足用户的需要,在结构上能否与处理的方法相一致。检查代码是否符合惟一性、直观性、可扩展性和合法性。确保一级会计科目的代码应符合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制度规定的科目编码。
5.审核系统的输入输出设计是否符合《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以保证输入和输出数据的合法性和正确性。特别要保证输入数据的质量和纠错能力,竭力避免“垃圾进,垃圾出”的情况;并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确保“正确的输入,正确的操作,正确的输出”的原则。检查输出报表的设计是否满足对外报送和对内管理的要求。复核系统的输入输出设计是否包含一定的审计线索,以便能由系统的输入顺查到输出,或者由输出逆查到输入。
6.审阅处理过程设计是否符合《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以确保具有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的自动编制会计报表的功能和允许使用的多种核算方法;以确保有适当的控制措施,使所有经过审核的业务,均能完整的被处理;确保结账功能的设计能自动检查本期输入的会计凭证是否全部入账,并保证账证、账账相符;以确保机内银行存款日记账与输入的银行对账单及适当的手工辅助自动进行银行对账,自动生成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7.审核新系统的实施方案,以确定整个系统设计的文档(系统总体设计书、详细设计报告、系统设计报告)是否齐全、正确。
三、系统实施阶段的审计
系统实施阶段是将新系统付诸实施的过程。它的主要活动是根据系统设计所提供的控制结构图、文件与数据库设计、系统配置方案及详细设计资料,编制和调试程序,进行系统试运行、系统转换等工作,将技术设计转化为物理实际系统。其审计内容和方法如下:
1.与程序设计人员一起选择合适的程序开发工具、合适的数据结构和合理的算法;检查是否采用了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查阅程序中采用何种控制措施,确定各种必须的内部控制是否都以纳入所设计的程序中;检查程序流程图是否正确,检查源程序的正确性、可读性、可测试性和可维护性是否达到要求;检查程序文档是否完整和规范。
2.参与和监督程序的分调试和总调试。调试时需精心组织测试数据模型,即有正常的、有效的各类业务数据,又有不完整的、无效的、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数据。分调试时以查明该模块是否按预定的要求接收并处理正常的业务,并发现是否拒绝不正常的业务且按预定的要求给出错误的信息并给予记录,以确保每一模块内部控制关系的正确和数据处理内容正确;总调试时要测试各模块接口之间的各种可能的使用形态及其组合情况,查出系统中属于相互关系方面的错误和缺陷,以保证各控制信息关系的正确。
3.与有关人员一起参加系统的试运行,试运行应采用并行运行方式,试运行的期限不低于三个月。检查试运行记录和试运行报告,核对新旧系统处理结果,看其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有无发现系统存在的;查明实际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管理系统与原来设计考虑的差异是否合理,系统能否正式投入运行;审核所选的系统转换方式是否合理。
4.审核被审单位电算化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管理制度,查明系统的操作员、管理员、程序员的工作职责是否明确,有无相互兼任的情况。查明未经授权批准、不掌握密码的人能否接触程序和数据并对其修改;实地观察系统操作人员的操作情况,查明输入数据是否经审批,正确的数据能否被完整准确地输入系统,错误的数据能否被发现并经过适当的程序更正后重新向系统提交;查明是否制定了严格的硬件、软件管理制度,制定的制度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的原则并有效执行;检查系统修改的文档资料,查明每次修改是否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已修改过的程序是否妥善保管;实地观察系统的运行状态,检查系统的运行是否正常;参与系统运行后的审核和评价。
5.详细检查系统实施阶段的程序设计规格书、源程序清单、程序测试报告、系统测试报告、操作手册等文档是否完整准确。
四、结束语
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审计,是一种事前审计,它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审计人员、特别是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进行审计,这对于开发活动的恰当控制,系统开发方法的性、先进性和合理性,系统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系统资料和凭证的规范性,系统运行以后数据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完整性和效率性,以及事后审计的可审性,都具有很大的作用。
:
系统开发的方法范文2
摘要:回顾了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方法的历史演变过程,从全局层、概念设计层、导航设计层和系统实施层四个层次对五种主流的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方法RMM、OOHDM、CMD2WEB、WSDM 和Autoweb 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比较,指出了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论文“电子商务系统分析设计方法比较研究”分三个部分,本文是第3部分】:
一、主流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方法的历史演变;
二、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方法的比较框架;
三、电子商务系统分析设计各开发方法的比较。
3. 电子商务系统分析设计各开发方法的比较
用上面建立的比较框架对五种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方法———RMM[ 5 ] 、OOHDM[ 9 ] 、CMU2WEB[ 12 ] 、WSDM[ 11 ] 和Autoweb[ 4 ]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比较。
3.1 全局层的比较
3.1.1 开发阶段
五种开发方法对于各开发阶段的涵盖情况如表1 中的第1 项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到,由于电子商务系统开发的特殊性,概念设计阶段和导航设计阶段是所有这五种开发方法都涵盖的开发阶段。另外,由于系统开发的最终目的是要生成实际可用的物理系统,所以有四种方法涵盖了系统实施阶段。最后,还可以发现Autoweb 的方法最为全面和复杂,涵盖了所有的系统开发过程,甚至还包括了其他四种方法所没有的系统维护阶段。
3.1.2 各阶段输出结果
仅仅从开发方法涵盖的阶段的多少无法判断它们孰优孰劣,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比较它们对各个开发阶段支持的深度。对于开发人员来说,电子商务系统开发各个阶段的衔接工作尤为重要,它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上一个阶段中将有哪些结果输出到下一个阶段中,另一方面是下一个阶段需要依靠上一个阶段中的哪些输出结果为基础。这就是所谓的系统开发的一致性问题,只有连续的一致性才能确保系统开发的每个阶段都围绕着同样的主题进行。 在这五种方法中,RMM 的一致性最高,在它的开发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完全利用了上一阶段的输出结果。如片断设计需要使用实体设计生成的ER 图,而片断设计生成的ER + 图也正是导航设计所必需的设计信息。另外,Autoweb方法的一致性也很高,特别是在它的基础结构设计、访问路径设计和表达设计过程中,这三项设计环环相扣,每一项设计都为后续的设计提供基础和依据。CMU2WEB 方法的一致性最低,这也是由于这种方法主要集中在系统的概念设计阶段造成的。
3.1.3 开发环境的支持
如果开发方法能够提供CASE 环境来辅助开发人员开发,将大大加快系统的开发速度,提高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各种开发方法对开发环境的支持如表1 中第2 项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到,CMU2WEB 和WSDM 没有任何的开发环境支持,与之相对照的是Autoweb 的开发方法,它为开发人员提供了除了系统维护阶段以外的所有阶段的CASE 环境,这就意味着这种开发方法能够大大简化和加速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过程。
3.2 概念设计层的比较
3.2.1 设计驱动方式
RMM 的方法继承于ER 方法,因此属于数据驱动方式;OOHDM 方法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属于模型驱动方式;CMU2WEB 方法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实体和关系,因此也属于数据驱动方式;WSDM 以对用户分类、建模为开端,属于模型驱动方式;Autoweb 方法的概念设计阶段采用HDM-lite 模型,因此它也属于模型驱动方式。
3.2.2 对网络资源和媒体的支持
作为电子商务系统与传统信息系统最重要的不同之处,各开发方法对网络资源和媒体的支持是评价它们的一个重要标准。这五种方法对网络资源和媒体的支持程度如表1 中第3 项所示。除了CMU2WEB 以外,其他四种开发方法都采用实体属性或者对象属性的方法来表示各种网络资源和媒体,例如,在OOHDM 开发方法中,可以为产品对象定义一个属性———外观,则这个属性就可以用来添加能够展示产品外观的图像信息。
3.3 导航设计层的比较
3.3.1 系统链接的方式
良好的、系统的链接将指引系统使用者正确地使用系统资源,因此系统链接的方式也是电子商务系统的一个基本设计方面。所有的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方法都在概念设计阶段定义了链接的表述方式。
RMM 方法使用三种不同类型的链接:条件索引链接、条件指导链接和条件索引指导链接。条件索引链接主要用于数据库检索,条件指导链接则用于系统向导式的导引,条件索引指导链接则适用于上述两种情况的综合情况。
OOHDM和WSDM 都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所以它们的链接方式只有一种,即使用简单的有向箭头来表示对象之间的链接关系。
由于导航性能是电子商务系统的一个基本指标,CMU-WEB 方法主要依靠链接来确定应用系统的可用性。在CMU2WEB 模型中,链接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表示信息块之间的关系,一种表示信息块及其描述内容的联系,还有一种则表示信息块和页面之间的导航路径。
Autoweb 模型中,各个信息集合之间的链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索引链接、指导链接、索引指导链接和完全链接。每种链接都针对不同的系统导航情况。
3.3.2 系统访问的结构
五种开发方法的系统访问结构比较如表1 的第4 项所示。系统访问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有向箭头,另一种为导航约束。OOHDM、CMU2WEB、WSDM 方法采用的有向箭头方式只能简单表示访问单元之间的单向或双向联系,但是RMM 和Autoweb 方法采用的导航约束方式却可以为系统的链接增加更多的维度,例如,当一个客户在网上选购货物时,Autoweb 方法设计的系统就能够利用索引指导链接为客户提供相关产品的信息。
3.4 系统实施层的比较
3.4.1 系统的物理表现形式
一个好的开发方法需要平稳地把握从设计阶段到实施阶段的过渡,并且能够提供相关的工具来简化从逻辑模型到物理系统的转变过程。对此,五种开发方法分别有不同的支持程度:
RMM 方法采用生成HTML 模板的方法,将HTML 页面中的每个对象与逻辑模型中的节点和访问单位相关联。OOHDM方法具有专门的抽象界面设计阶段和系统实施阶段。在抽象界面设计方案中描述导航对象、用户界面对象、多媒体对象等信息;在系统实施阶段,OOHDM 提供专门的OOHDM-Web 环境帮助开发人员生成页面模板。
CMU-WEB 方法没有涵盖系统实施阶段。 WSDM 具有实施设计阶段和系统实施阶段,在实施设计阶段中,开发人员需要从系统可用性出发,根据WSDM 的指导原则设计整套电子商务系统实施的方案,然后在系统实施阶段付诸实施。
与其他开发方法相比,Autoweb 方法具有更完善的物理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开发人员建立系统表达模型和风格表单,然后在Autoweb 所提供的CASE 环境中自动生成网页。
3.4.2 系统生成的自动化程度
RMM、CMU2WEB 和WSDM 都没有提供任何的辅助工具来自动生成电子商务系统的页面,OOHDM 和Autoweb 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自动生成网页的工具。OOHDM提供了OOHDM2Web 环境,在这个环境下,软件自动生成由HTML 代码和OOHDM2Web 函数库调用相结合的页面,所以它产生的页面必须在OOHDM2Web 环境下运行。
Autoweb 则提供了一个被称为“Schema & DataEntryGenerator”的自动系统生成器,在开发人员输入设计完成的HDM2lite 概念模型后,系统自动输出相应的关系数据库以及对应的系统页面,因此,具有更广泛的应用意义。
3.4.3 系统维护的支持程度
五种开发方法对系统维护的支持程度如表1 中第5 项所示。除了Autoweb 以外,其他四种开发方法都不支持适应型和完善型的系统维护,从而大大降低了它们所开发的电子商务系统的扩展能力,这也是目前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方法需要迫切改进的一个地方。不过,由于大多数开发方法(CMU-WEB 除外) 都具有十分彻底的分析阶段,所以它们大部分都支持改错型的系统维护,即系统设计的过程可以反复进行。另一方面,Autoweb 为系统维护提供的支持远远领先于其他开发方法,对于电子商务系统的更新、扩展和完善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4. 结论
通过对RMM、OOHDM、CMU2WEB、WSDM 和Autoweb五种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方法在全局层、概念设计层、导航设计层以及系统实施层四个层次的比较,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 尽管CMU2WEB 方法在采用量化标准评价电子商务系统设计方案可用性方面有新的突破,但由于它还只是一个概念模型,对于整个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过程支持还不够完善,因此不具有太大的实用意义。
2) OOHDM 和WSDM 方法采用了面向对象建模的思想,这种模型驱动的设计方式与传统的数据驱动方式相比,更能够适应电子商务系统复杂、多变的开发特点。
3) Autoweb 最引人注目,它在比较框架的每个项目中都表现出色; 并且在这五种方法中,Autoweb 是唯一建立了CASE 环境的一种开发方法,这种CASE 环境将大大降低开发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效率。
参考文献
[ 1 ] Lang M. A study of practice in hypermedia system design[A] . European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 ECIS) [ C ] . Bled ,Slovenia , 2001. 8 - 10.
[ 2 ] Halasz FG, Schwartz M. The dexter reference model [A] . Proceedings of the NIST Hypertext Standardization Workshop [ C] .Gaithersburg , Maryland : NIST , 1990. 95 - 133.
[3 ] Garaotto F , Paolini P , di Milano P , et al . HDM- A model-based approach to hypertext application design[J ] . ACM Trans Information Systems , 1993 , 11 (1) : 1 - 26.
[ 4 ] Fraternali P , Paolini P. A conceptual model and a tool environment for developing more scalable and dynamic web applications [ A ]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xtending DatabaseTechnology[C] . Valencia , Spain : Springer , 1998. 421 - 435.
[ 5 ] Isakowitz T , Stohr EA , Balasubramanian P. RMM: A methodology for structured hypermedia design [ J ] .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 1995 , 38 (8) : 34 - 44.
[ 6 ] Lee H , KimJ ,Gul Y. A view2based hypermedia design methodology[J ] . Journal of Database Management , 1999 , 10 (2) : 3 - 13.
[ 7 ] Rumbaugh J . Object 2Oriented Modeling and Design [ M ] . New York : Prentice2Hall , 1991.
[ 8 ] Lange DB. An object2oriented design method for hypermedia information systems[A] . Proceedings of the 27th Hawaii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C] . Hawaii : IEEE Computer Society Press ,1994. 336 - 375.
[ 9 ] Schwabe D , Rossi G. The object2oriented hypermedia design model [J ] . Communication of ACM , 1995 ,38 (8) : 45 - 46.
[ 10 ] Schwabe D , de Almeia Pontes R. OOHDM2Web : rapid prototyping of hypermedia applications in the WWW[ R] . Pontifcia Universidade Catlica do Rio de Janeiro , 1998.
[11 ] De Troyer O , Leune K. WSDM: a user centered design method for web sites [A] . 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WWW Conference[C] . Brisbane , Australia : Elsevier ,1998. 85 - 94.
[ 12 ] Bajaj A , Krishnan R. CMU2WEB : A conceptual model for usablemweb applications[J ] . Journal of Database Management , 1999 , 10(4) : 33 - 43.
[13 ] Lee H, Lee C, Yoo C. A scenario2based object2oriented hypermediamethodology [J ].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 1999 , 36 :121 - 138.
[ 14 ] Fraternali P , Paolini P. Model2driven development of web applications : the autoweb system[J ] . ACM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Systems , 2000 , 28 (4) : 323 - 382.
[ 15 ] Baskerville R , Pries2Heje J . Racing the e2bomb : How the Internet is redefining information systems development methodology [A]. Realigning
系统开发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机械模具;三维仿真系统;产品设计;生产指标;工业经济
1 拉链产业与计算机仿真技术
我国在拉链生产行业当中起步较早,自1980年至今的发展极为迅速,诞生出一大批以拉链生产为主要业务的企业,也使得拉链生产的规模逐渐扩大。到了1999年,我国在拉链方面的产量能够占据全球拉链总产量的半数左右,总长度超过100亿米,一举成为全球范围内拉链生产量最大的国家。
虽然目前我国的拉链生产量仍然占据着世界的首位,但是由于各类文化产业的冲击,对于生产与制造行业来说,也要顺应潮流,将产品推陈出新,也要与世界范围内各家具有特色的著名拉链厂商进行竞争。我国拉链市场当中常用的销售手段为降低价格,虽然销售量持续增长,但是利润与以往相比却并没有显著的增加,质量方面也难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行业内部的相关人士担心长此以往,我国拉链行业将逐渐成为夕阳产业,在价格战的硝烟当中渐渐消失。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其实这种价格战属于世界同行业竞争的前奏,降价是一种应对高精尖产业的有效有段之一,在工艺水平、产品质量以及创新性方面达不到国际先进标准时,低廉的价格自然也会成为一种优势,甚至能够依靠价格的低廉使我国进入到WTO以及国际市场竞争的行列当中。之所以我国拉链的价格持续降低,也是在警示着我国的拉链生产企业,要将市场的供求作为关注的主要对象,不仅要将产量予以控制,还要通过各种手段提高质量,以此来开辟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
持续的价格竞争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利润,但是毕竟这种竞争方式属于最为低级的手段之一,如果将一个拉链生产企业所有的希望放在倚靠价格取胜这一个方面,最终该企业将会走上灭亡的道路。因此在价格降低的同时,要将关注点放在这样的价格降低是否真的是由于成本降低,还是纯粹的为了市场而进行恶性压价。但是大量的市场营销经验告诉人们,将竞争对手打垮后独享市场的情况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还是要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在提升自身方面,在产品的质量、工艺以及制造方面延伸出更多的优势,才能够达到获得市场份额的最终目标。
计算机仿真学的基础为多元化的学科理论,其方法为计算机软件结合各种相关实验的研究数据最终得出的结论,在实际的应用当中不仅能够将实验的结果予以准确实现,还能够通过不断的实践对更为深入的机理与规律进行探索,在科学的领域当中持续保持先验性。另外,还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并对其进行改良以及更新换代,作为替代实际产品接受检验、测量的有效工具,能够充分应用于各种工程或非工程的领域当中。
本次研究当中,将针对拉链生产行业的“仿真系统”进行深入研究,模拟拉链的开合效果,再通过这种效果的设计给出拉链应该具备的各项指标与性能数据,进而对这些数据进行评估与分析,缩短新产品的开发流程与周期,降低开发与制造成本,提升市场热度与产品质量,实现利润方面的丰收,在国际市场当中开辟出更为广阔的发展路径,在高档拉链的市场当中抢占地位、份额与利润,为我国的制造生产行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 三维仿真系统开发步骤
三维仿真系统开发的基础为生命周期法,在阶段方面历经了认识、概念、形式、实现以及测试等五个明显的阶段与周期。
在三维仿真系统开发的过程当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进行软件分析,分析当中要包括操作者对于系统的使用习惯、使用需求以及软件本身所具有的功能等方面;
第二,进行软件框架设计,其中包括对总体系统的设计、总体工作流程的设计以及单个模块的分解分析等;
第三,进行软件设计。在进行软件设计的过程当中,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分析、模型框架设计、知识库组建、UI设计等方面。数据分析当中包括对数据文件、数据传输、动态数据交换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设计,模型框架设计中包括对拉链拉合的受力模型、人工神经网络、工作模式识别、混沌遗传算法等方面的设计,UI设计主要针对主界面当中能够反馈、收集以及抛弃的信息进行集中的归纳总结与设计;
第四,进行程序编制,其中包括建立三维产品接口,搭建设计平台、选取模式识别算法、BP算法、混沌遗传算法、建立拉链拉合受力模型,进而将整个由数学数据建立起来的结构经过转变后形成程序语言进行表达。随后还要建立相关的知识库,以及对数据进行传输的相关程序;
第五,进行系统集成,工作内容包括将算法、数据以及知识库等模块进行集成,进而形成三维仿真系统,随后对其中的各个模块接口问题、集成问题予以解决,最终完善三维仿真系统。
3 三维仿真系统的功能与开发内容
与拉链生产相关的系统全称为“机械模具三维仿真系统”,这一系统将针对对象程序设计专门的方法,在拉链产业当中,应用最为先进的操作系统与语言环基于拉链生产行业设计的三维仿真系统当中包括了几大功能,分别为:仿真、设计、预报与寻优。
仿真指的是建立力学模型,模拟模具的装配过程,对相关的参数进行检验后,进行形成完善的拉链拉合过程模拟系统。
设计指的是搭建设计平台,对新类型的产品、模具以及产品库进行设计与建立。
预报指的是对拉链拉合的轻滑度、拉头拉片结合强力与抗张强力、抗扭力、自锁强力以及模具装配的干涉现象进行观察与监测。
寻优指的是对于特定型号的拉链进行最佳静态参数的考量、拉头最佳参数确定后的动态考量、链牙最佳参数确定后的动态考量,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评估后选定最佳的配比路线,具体工作包括:
3.1 权限管理
针对功能、图档以及查阅等方面的授权的限制与开放。
3.2 图档管理
将相关文档形成图像后输入数据库当中,方便日后的查询、浏览、修改、删除、打印、复制等相关操作。
3.3 设计库
基本的三维储存格式总共有12种,主要针对拉头、拉片、链牙进行分类,其中包括尼龙、金属、塑钢等不同的材质,另外还包括不同的型号,在数据库储存时刻采用SQL-Server。
3.4 静态寻优
当用户确定产品材质与型号后,可通过力学性能的选择,最终形成单个拉头、拉片以及链牙的三维造型、组合造型、尺寸、力学指标等参数,以及标准状态下所能显示的力学性能指标图表,通过模拟监测流程将局部能够放大、缩小,对整体能够放大、缩小,对关键尺寸的衡量、标注,对具体规格的网格与实体,包括还可以采用动画的方式进行动态模拟。
3.5 动态寻优
在国际拉链产业当中,拉链具有一个标准的规格与数据库,因此可以通过已有的数据库作为基础,将拉头以及链牙的关键尺寸输入到数据库当中,系统即可给出相应的样品型号,通过自我需求的调整之后,能够产生最后确定的三维样品,根据样品可得到三维组合图样以及在常规状态下或不同状态下进行检测的五个力学性能指标参数。对于轻滑度参数的获取,可以通过下拉角度的调整对不同轻滑度参数进行确定,同时还可以通过动画进行模拟。对于新型拉链的制造,可以通过设计库当中的已有数据调用某些链牙结构,将与之能够匹配的拉头结构进行组合,进行优化的动态设计,使其能够符合现实的力学性能参数。
3.6 模具装配三维CAD设计系统
将模具当中的标准配件进行设计后,能够得到一个完整的标准配件库,可以将不同的产品进行各种形式的组装,再通过模具进行装配方面的动态模拟,对其工作流程进行模拟后,可以将运动过程当中所产生的所有参数进行监测与统计,使得模具开发人员能够对这些参数进行修改、调整、加入或删减。
3.7 拉链产品设计平台
接入POV-Ray共享软件,为设计人员提供拉链产品的造型设计。
4 三维仿真系统主要模块的设计理念
在拉链产业三维仿真系统的开发当中,所采用的技术要具有科技、难度、交叉等显著的应用特点,其中将计算机图形学、OPENGL编程、机械力学、VC#图形编程技术、分形与混沌理论、人工智能理论、SQL Sercer数据库技术等进行综合利用,同时采用以下技术手段:①将计算机图形学引入力学模型仿真当中;②将混沌理论引入仿真系统当中;③将传统力学模型与人工智能模型进行融合;④图形编程技术。
4.1 采用干涉现象检测八叉树算法
在拉链设计的三维仿真系统当中,主要的仿真模块功能包括:按照用户的操作实现:①移动与旋转三维实体;②计算系统当中的所有静态或动态信息;③对于运动当中的实体进行监测,观察其是否与其他物件发生干涉的情况。
八叉树数据结构是近几年当中通过CAD软件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数据结构,属于三维实体模型描述方法当中的一种,在机械制造、几何运算、机器人设计以及产品生产机械的三维仿真系统当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同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因此在布局的过程当中,要通过计算机屏幕上对三维实体进行各种操作,进而完成整个仿真的流程。如果对一个三维实体进行操作时,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这一实体是否与其他的实体产生交集、碰撞,因此干涉试验在任何一个步骤的操作当中都具有必要性。
假设现在要对i进行操作,ST代表状态空间书,SO代表A的状态数。
其具体的流程包括:
第一步,将ST空间树以及代表A的状态树SO进行初始化,随后将第i个操作对象A从ST当中将其信息全部清除,也就是说对ST进行所有节点整数的i位置进行检查,如果为l,需要将i位置的第16位改为0,将A进行移动操作,对SO状态树的根节点状态进行确认,同时赋予打钱状态下的节点集;
第二步,对当前的节点集进行确认,换个角度来说,也就是对SO当中能够组成当前节点集的单个节点进行确定,同时将半满节点与全满节点进行集合的分析;
第三步,将当前节点集当中的节点状态为全满的节点予以确认,并进行二次集合操作;
第四步,将全满节点进行排序,对其ST节点的状态进行依次检查,如果某一点的状态为半满或全满,则将会发生干涉,流程结束,否则继续对下一个节点进行检查;
第五步,对所检查节点集当中的所有半满节点进行二次集合;
第六步,将半满节点集当中的节点进行编号,同时选取下一个节点为当前节点;
第七步,对ST当中与当前节点产生对应的节点状态进行检查,如果节点状态为全满,则将会发生干涉,流程结束;如果节点状态为半满,进行第八步;如果节点状态为全空,进行第九步;
第八步,在SO当中的当前节点选取8个初始化后的子节点,将其进行二次集合后形成当前节点集,同时转为第二步;
第九步,对半满的节点集进行检查并确定是否检查结束,结束后进行第十步;如果未检查结束,则转为第六步;
第十步,对当前节点集进行检查,确认是否为根节点,如果是根节点,则不会发生干涉现象,流程结束;如果不是根节点,则进行第十一步;
第十一步,将当前节点集转换为上层节点集,如果无任何剩余节点,则执行第十步;如果有剩余节点,执行第六步。
4.2 力学与人工智能模型的结合技术
4.2.1 力学模型的建立
在力学模型的建立当中,主要工作包括拉链在转弯状态下的受力分析、在扭曲状态下的受力分析、在特殊环境下的受力分析、拉链拉和过程当中链牙的啮齿原理、拉动角度问题、拉头提拉结合力、极限扭力以及抗张抗压强力。
4.2.2 以力学模型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建模
以力学模型为基础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由于计算速度无法加快,计算后得到的数据又不具有时效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仿真的效果。因此应用人工神经网络,能够忽略前期对先验知识的采用,只需要根据研究对象的数据进行直接的模型建立,使其在高度非线性、严重不确定性的系统建模与控制方面具有极强的解决能力。但是由于在问题的处理当中,人工神经网络对问题的原理无法理解,同时也无法对其中表示的物理意义予以表达,因此将力学模型与人工神经网络进行结合后,不仅能够准确表达物力意义,还能够准确描述工艺的整个过程。
4.3 以混沌变量为基础进行变步长梯度下降算法的寻优
在非线性问题的寻优过程当中,梯度法为常用的计算方法,但是由于该方法具有收敛速度较慢、在收敛的过程当中过度依赖变量尺度等缺陷,因此在小点的计算过程当中应用较为适宜。
混沌在自然界当中属于无序的常见现象,虽然从表面看上去没有任何逻辑可言,但是却具有着独特的内在结构,具有随机、遍历、规律等显著特点,在一些领域当中应用能够根据自身的随机性规律进行不重复性的遍历状态。
参照这两种方法的特点,将两者结合后形成以混沌变量作为基础的变尺度梯度下降优化算法,能够采用梯度下降法当中的初始解作用,将k个具有细微差异的混沌变量陆续家在职变步长当中,通过梯度下降进行寻优,如果在寻找的过程中发现与初始值相比更好的优化点,则采用改值替代初始值,否则将会继续寻优。在不断的运用过程当中,变步长的因子将会逐渐缩小,因此在最优点临近处将不会产生拉锯现象。
参考文献
[1]Vamaguchi K,Kunii T L,Fujimure K.Octree-Related Data Structure and Algorithms [J].IEEE Computer Graphics and Applications(S0272-1716). 2011,21(4):53-59.
[2]Colorni A.Dorigo M,Maniezzo V.Distributed Optimization by Ant Colonies[C].//Procoflst European Conf. Artificial Life. Pans, France: Elsevier,2011.
系统开发的方法范文4
从理论上来看,地理空间数据库是GIS工作的一个基础条件。它必须得到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对地理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输入、管理,并且再对其进行编辑、查询、分析、模拟和显示。此外,为了使GIS技术得到充分地利用,同时采用了空间模型分析方法,这使得房地产管理信息变得更加灵活,适用性更加满足工作需求。GIS是实用性比较强的一种应用系统,是为信息组织研究和决策服务应运而生的。它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数学、管理学等为一体,是一项新兴的技术学科。它有许多特点,比如数据管理能力强,空间分析强,以及高效的多要素综合分析和动态监测能力。目前。绝大部分房地产企业采用GIS技术管理信息。另外,GIS在别的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城市土地管理、环境监测、防灾减灾等项目,事情证明其实用性强。为了更好地了解GIS的工作状态,本文对它的体系结构进行了分析。
1.1数据输入
数据输入十分简单,就是将信息输入到系统中以便记录房地产的实际信息。理论上,数据输入的定义是将表征空间位置的图形数据和描述它的对象特征的属性数据,通过一些输入设备输入到计算机中,同时,建立相关的数据库来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管理。GIS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地理数据库,可以这样描述数据库的重要性:数据库的完整性直接关系到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的发挥,影响房地产信息的决策。地理数据库的数据形式并不是单一的,它可以以多种方式呈现,比如楼盘建筑设计图件、所在位置地形图、统计资料、照片等,都能够将房地产的管理信息良好地表现出来。
1.2数据库管理与数据空间分析
数据库管理部分是GIS不能漏掉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主要功能有存储、编辑、显示、更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等,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与普通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别,具体表现为:除了管理普通的属性数据库之外,它还能管理具有空间位置坐标的空间数据信息,内容十分详细具体,以便房地产企业及时、迅速地了解房地产信息。数据空间分析部分与数据库的管理是不同的,具体来说,数据空间分析部分,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对房地产信息,进行数据的拓扑叠加分析等,这种分析的灵活性强,同时存在着相当大的潜力,在以后房地产信息管理的应用中将会更加广泛。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进行房地产开发初期的楼盘选址时,对于之后的房地产的价格评估以及居住人口生活便利程度分析的评价,可以先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评价因子体系,其中要考虑自然、社会、政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在完成评价因子数据库的建立之后,可以带入一些计算,以便更好地加强房地产信息管理,比如对最大服务半径、空间地租地价分析等信息进行模拟计算,并将评价结果直观地显示在楼盘的分析图上,以便用户更好地掌握房地产信息,做出正确的选择。
1.3数据输出
这个过程十分简单,就是将前面做好的信息数据,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采用图件、报告、表格或者统计图。
2在设计和开发房地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应用
由于房地产信息需要处理的数据多,对其相关数据的处理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管理起来相当困难。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GIS以其强大的功能,对房地产信息进了有效的管理,辅助企业的信息决策,在房地产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1房地产信息管理与查询
房地产信息管理必须做到合理、科学,只有这样,GIS才能发挥其作用,为房地产信息提供存储、、查询、运算、显示和更新等功能,房地产信息的决策才会更加合理,满足企业的需要。在信息管理与查询中,我们可以利用空间的拓扑关系显示与查询,进而可以制定范围内的一些开发楼盘的地理位置,找出它们的分布范围。完成以上工作之后,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评估。通过GIS技术,房地产部门可以对房地产具体规划和现状布局情况了解得更加具体,可以及时掌握房地产的最新消息,防止决策失误。
2.2房地产信息专题制图
强大图形和文本编辑功能是GIS的一个突出优势,这样方便企业直观地得到信息,同时,房地产的数据维护相当便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出图的成本,抛弃了传统制图的繁琐工序,提高了工作的效率。GIS的图形数据库与一般的数据库不同,为了方便操作,它是采用层存储的方式。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它将行政区划图、道路交通图、用地现状图、产业分布图等叠加在一起。这样,除了给用户输出要素图之外,根据用户的要求,它可以调出专题图,方便用户了解到的信息更加具体。另外,GIS还可以对城市同一房地产楼盘的多个不同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进行特征叠加,然后再分专题建图,用户还可以了解到自己周边的环境信息。一般而言,这种地图不仅可以显示原有地理位置的数据,比如无级放大、漫游等,还能对小区的发展情况以及人口因素等外在环境进行分析,掌握到的信息将会更加全面。
2.3辅助房地产管理决策
房地产管理的手段非常多,因此管理起来涉及到的要素也多。具体而言,它是运用经济、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来对房地产进行规划的。它的一个主要目的是通过全面规划管理,协调城市与社会、城市与自然的发展,使它们处于一个和谐的状态。房地产信息具有一定的空间地理特性,因此,在房地产管理和决策中,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GIS的拓扑叠加功能可以综合各个要素,可以对房地产开发区域的各个要素层,比如自然条件要素以及社会环境要素等,叠加楼盘小区的环境评价图。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确定出城市中的最合适的住宅,对于存在缺陷的房地产开发区域。企业可以优先进行环境治理。值得提出的一点是,通过与数学分析模型的集成的方式,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也能得到利用。比如将城市资源评价模型、经济需求预测模型、投入产出效益模型等模型可以同时放在GIS辅助的信息系统上,这可以简化房地产部门的管理工作,提高其决策的水平。
3房地产管理信息系统逻辑结构设计
在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房地产管理沿用的方式还是传统的模式,科学化程度不够,这是受经济条件影响的,一方面,企业的管理技术水平不够高,另一方面,缺乏管理方面的人才。一旦管理不善,就会导致房地产管理和开发的出现问题。所以,如何在房地产管理和决策中利用好GIS,是社会房地产企业关注的一个焦点,决定着企业竞争力的大小。建立房地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势十分明显,首先,它对于提高房地产管理和决策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其次,它方便了房地产管理部门的工作,为其决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提高决策的合理性。同时,这加强了房地产管理信息网和数字城市建设,有利于实现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加强房地产开发商之间的交流。从技术的角度上说,GIS相当成熟,它是灵活地,可以采用多种计算机语言进行设计,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进行二次开发。综上所述,作者基于GIS的房地产管理信息系统,对其逻辑结构设计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3.1房地产基础信息数据库
这个数据库涉及的领域比较广,因此建立起来要设计到多方面的内容。建立房地产信息数据库包括:房地产开发建设基础数据,这就需要对其开发的历史进行一定的研究;同时,楼盘的地籍管理数据、房屋建筑几何图形图纸信息也是数据库中必须包含的重要内容。随着GIS技术的深度应用,它在房地产信息管理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3.2房地产数据GIS使用管控层
完结以上的数据的编排、增添等基础控制。除此之外,还要完成GIS查询、解析,这能够使工作变得更加方便。
3.3房地产管理和开发决策支持层
这主要要建立一些模型库,例如知识方法库,评价库和预测模型等,这些模型涉及的内容比较多,需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在进行合理的决策。
4结语
系统开发的方法范文5
数据库与程序设计课程现在已经成为很多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同时数据库与程序设计也是计算机等级二级考试的内容。Access数据库是Microsoft 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中的一个组件,能够很好的实现与Office的无缝连接。同时,Access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面向实际应用的课程。针对目前社会对高校信息人才培养的要求,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应该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1 系统开发方法概述
系统开发方法就是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具体来说,就是先将整个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划分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如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在前三个阶段坚持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结构化划分,在系统调查或理顺管理业务时,应从最顶层的管理业务入手,逐层深入至最基层。在系统分析、提出新系统万案和系统设计时,应从宏观整体入手,先考虑系统整体的优化,然后再考虑局部的优化问题。在系统实施阶段,则应坚持自底向上地逐步实施。也就是说,组织力量从最基层底模块做起(编程),然后按照系统设计的结构,将模块一个个拼接到一起进行调试,自底向上、逐渐地构成整体系统。
2 系统开发式教学方法
系统开发式教学法是教师通过一个完整的系统,结合系统开发的思想,给学生讲解知识的教学活动。系统教学中的系统是一个整体的思想,它是由很多具体的对象所构成,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对一个个对象的讲解,最终架构一个完整的系统。通过整个系统的架构过程,给学生一个学习Access数据库的思想、想法。
系统开发式教学方法时针对某个教学内容而设计的、能由学生分组完成、可以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任务,并且这个任务由多个子任务组成,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以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技能为根本。
3 系统开发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系统开发式教学法非常适合Access课程的教学,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需求完成一个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如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等。本文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为例来讲解系统开发方的思想。
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涉及到Access数据库中7个对象中的6个,即表、查询、窗体、报表、宏基模块。该系统有如下子模块构成:登录模块、学生信息录入模块、学生信息浏览、学生信息查询模块、学生信息修改、删除模块、学生信息汇总和分析模块。在教学中通过对这些功能模块的演示,让学生了解其中所涉及的对象,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概念,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在日常的学习中目标明确。
根据上面的分析,学生明白本系统需要用到的对象都有哪些,然后从建立数据库、建立数据表开始,逐个讲解每一给对象,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期末考评时,根据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定一个小组负责人,分工合作来完成一个系统的设计过程。
作业要求创建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能实现下列功能:用户管理:用于对用户的添加,赋予用户不同权限及对用户信息的修改和查询;课程管理:用于对各学期开设课程的修改;成绩管理:用于对成绩的输入、修改、汇总及排名;学生信息管理:添加、删除、修改学生信息等;授课信息管理:对授课教师、课程号、学时数、班级等信息的添加、维护等;学生信息查询:对学生成绩等信息的查询,查询时可设置为模糊查询,也可设置为多条件组合查询;学生成绩统计:统计相应课程的总分、平均分等信息。根据不同的功能,笔者把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分解成几个实用的小系统:学生、课程、授课、成绩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系统;对相关信息的查询系统;用户登录系统;管理员登录系统;学生成绩的统计、汇总等系统。根据每个小系统所涉及的内容形成系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有可能使教材的同一个内容分布在多个不同的小系统中,为此可以按先易后难的原则,系统用到什么就先学什么,对系统逐步完善,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接着把全班学生分组,有组长负责给组员分派任务,培养学生小组协作和团队精神。
4 Access数据库课程系统教学法实施建议
由于学生对系统设计并不熟悉,所以在系统开发式之前,先给他们演示用Access开发的系统,使他们对系统有明确的目标和感性认知,知道实施该系统要解决哪些问题,关键在哪里,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师在系统实施前,要对新知识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其过程应该精练,最好通过简单的例子用操作演示完成,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让学生在完成系统的过程中发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技能。
系统实施过程中对学生遇到的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以确保学生能顺利完成系统并增强学习兴趣。另外,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尽可能对其进行启发性、提示性的指导。在系统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系统开发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每一个小系统中获得的成功,使他们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大地激发求知欲,培养其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
系统开发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OPC,MCGS,远程监控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Network
Simulation System
Gang Li
Abstract:“Building Intelligenttized Technology” excellent course, provided students with the knowledge about building electr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ducation web sit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 based on COM/DCOM technology , MCGS softwar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network communication research, combined with the merits of C/S and B/S models, proposed the structure of the remote simulation system and schematics, and introduced th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process.
Key Words: OPC, MCGS, Remote Monitoring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本论文对C/S和B/S两种不同模式的远程监控系统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提出了一种新型应用结构体系,用VB编写OPC客户端和ActiveX控件,以MCGS作OPC服务器,将控件嵌入到Web网页中的开发过程。实现了控制系统的远程仿真实验。思路新颖,课题研究采用新型应用结构体系可行、实用。
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楼宇智能化技术》精品课程网站,主要介绍“建筑电气”学科的最新发展方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建筑电气方面远程教育。开发智能建筑网络仿真试验系统,既可以弥补实验仪器和设备的缺乏或不足,又可以解决建筑智能化的实验环节问题。
2 远程监控技术
2.1 网络计算机模式简介
网络计算机模式的分类主要是基于客户机和服务器。目前流行的网络计算模式是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和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
2.2 C/S模式体系结构
C/S结构(Client/Server结构)是大家熟知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如图1所示。它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目前大多数应用软件系统都是Client/Server形式的两层结构。
传统的C/S体系结构虽然采用的是开放模式,但这只是系统开发一级的开放性,在特定的应用中无论是Client端还是Serv[]er端都还需要特定的软件支持。由于没能提供用户真正期望的开放环境,C/S结构的软件需要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系统开发不同版本的软件,。而且代价高,效率低。
图1C/S体系结构
2.3 B/S模式体系结构
在B/S体系结构系统中如图2所示,用户通过浏览器向分布在网络上的许多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对浏览器的请求进行处理,将用户所需信息返回到浏览器。B/S结构简化了客户机的工作,客户机上只需配置少量的客户端软件。服务器将担负更多的工作,对数据库的访问和应用程序的执行将在服务器上完成。浏览器发出请求,而其余如数据请求、加工、结果返回以及动态网页生成等工作全部由Web Server完成。
实际上B/S体系结构是把二层C/S结构的事务处理逻辑模块从客户机的任务中分离出来,由Web服务器单独组成一层来负担其任务,这样客户机的压力减轻了,把负荷分配给了Web服务器。
图2B/S体系结构
2.4 系统设计原理图
为克服以上不足,在原有B/S体系结构基础上,采用一种新的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
图3系统结构原理图
该系统由浏览页面层、Web服务器层、应用服务器层、数据服务器层组成。最下一层数据服务器层包括了按一定组织结构存放各种被测数据信息的实时数据库和现场设备、仪表等,负责采集、存储、管理实时数据。数据服务器层的访问以OPC作为通用接口,获取现场信号。
应用服务器层是一个中间件,接收Web服务器的数据服务请求,按照所需的数据对象向数据服务器提交请求,得到相应的数据,再打包、发送到Web服务器。
Web服务器层为用户提供嵌有人机交互显示控件和通信数据控件的监控页面。通信数据控件是核心,负责管理各个显示控件所需的数据。各个显示控件通过Script向通信数据控件注册,说明各个控件需求的数据;通信数据控件通过DCOM协议与应用服务器通信,并在接受应用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后,解析数据包,把数据分发给相应的显示控件,显示控件按照设定的文本或图形显示数据。最上层浏览页面层即客户浏览器,监控人员通过HTTP向Web服务器传送一个需要特殊HTML文件的请求,服务器接收到这个请求并将HTML传回客户浏览器,浏览器阅读页面并显示出来。
在该种结构体系中,一些需要用Web处理的,满足大多数访问者请求的功能界面(如信息查询界面)采用B/S结构。后台只需少数人使用的功能应用(如数据库管理维护界面)采用C/S结构。组件位于Web应用程序中,客户端发出HTTP请求到Web Server。Web Server将请求传送给Web应用程序。Web应用程序将数据请求传送给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将数据返回Web应用程序。然后再由Web Server将数据传送给客户端。对于一些实现起来困难的功能或一些需要丰富的HTML页面,通过在页面中嵌入ActiveX控件来实现。
3 基于OPC技术MCGS组态软件在网络通讯研究
MCGS本身就是一个OPC服务器,符合OPC标准的客户端都可以读取MCGS实时数据库中的数据。因此只要开发一个满足OPC技术规范的OPC客户端并连接到该MCGS OPC服务器上,即可实现与MCGS之间的通讯。MCGS利用OPC通讯时,其服务器名为MCGSRUN.OPCDataCentre,Group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定义,Item为要进行操作的MCGS实时数据库中的变量名。
OPC服务器由3类对象组成,相当于3种层次上的接口,包括:服务器(OPC Server)、组(OPC Group)和数据项(OPC Item)。
实现OPC客户端的主要过程如下。
(1)初始化COM口;
(2)建立和MCGS OPC服务器的连接;
(3)建立服务器连接后,在该服务器下添加一个Group对象,同时在该函数中给该Group对象命名并设置客户端的数据刷新时间间隔等;
(4)在Group对象建立之后,可以在该Group下添加需要的Item对象;
(5)当OPC技术规范的3个层已经建立,就可以对Item进行操作了,对指定的Item对象进行数据同步读写操作;
(6)断开MCSG OPC服务器的连接。
4 具体实现过程
4.1 使用Visual Basic开发OPC ActiveX控件
(1)建立一个简单的ActiveX控件;
(2)建立3类OPC对象服务器(OPC Server)、组(OPC Group)和数据项(OPC Item);
(3)编写连接和断开OPC服务器代码;
(4)建立属性页;
(5)进行窗体的设计和命令按钮的事件处理;
(6)生成ActiveX控件。
4.2 建立MCGS工程
本文将建立一个空调热湿处理系统,之后把此系统作OPC服务器,供用户远程访问。如图4所示。
4.3在Web中实现MCGS工程运行
在WEB页面中使用ActiveX控制,还要对之进行包装,将有关的动态连接库及信息文件压缩到一个扩展名为CAB(Cabinet)文件中。在服务器端进行IP地址和端口配置,在客户端进行安全级别配置。在HTML文件中,使用OBJECT标签插入ActiveX控制,并利用VBScript或者JScript访问该ActiveX控制。得运行结果如图5所示。
图4新建空气热湿处理系统图5嵌入Web的空气热湿处理系统
5 结论
整个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如下:ActiveX控件编写,以MCGS作OPC服务器,将控件嵌入到Web网页中。实现了用户在客户端没有安装MCGS软件情况下,通过Web页操作虚拟实验设备,进行控制系统的远程仿真实验。总体上达到设计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