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艺设计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艺设计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艺设计培训范文1

关键词:高职院校 文化创意 人才 培养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以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战略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创意经济浪潮风起云涌,文化创意产业在提升区域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中的巨大作用与潜力正在不断彰显。在国内,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全国各大城市也都推出相关政策支持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2012年两会期间,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成为许多代表委员重点关注的问题。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与知识经济和节能环保最相适应的产业形式,将创造出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与就业机会,主宰着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人才。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对相应的人力资源的巨大而紧迫的需求。目前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文化创意人才的能力还很欠缺,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因为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国内的大学很少有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的专业、符合要求的教材、过硬的师资队伍,导致目前我国创意人才匮乏,创意产业总是在引进、模仿和低水平中运行,这势必将制约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并直接影响到“中国创造”在世界崛起的时间与高度。

高职院校在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面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紧缺,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培养周期较短、专业与市场需求接轨、具有“双师型”师资队伍、校企合作紧密、注重实习实训等优势,大力培养社会急需的文化创意类技能型人才,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使命,更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该抓住的大好机遇。

一.瞄准文化创意人才市场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专业教育平台

我国高校现行的以传统的学科分类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不了文化创意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一方面是有实践经验的创意人才稀缺,一方面却是大学生就业难。目前全国做动漫的企业有1万多家,开设了动漫专业的大学有4400多所,但高质量、实用型动漫人才却严重匮乏,动漫人才的供给与需求处于严重失衡状态。

高职院校与企业和市场的联系相比本科类院校要紧密,能够较迅速地对接企业的人才需求,科学构建顺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要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及市场的调研与研究,在了解人才需求状况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层次文化创意人才的的培养目标,加大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从实际需求出发,设计教学大纲,改革教材,教学手段及考核标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发挥,改变固有技法课的教学模式,教师带领学生从课题或与企业合作的项目入手开展教学,使学生一开始就从实际需要起步,在教师的引领下共同完成企业项目或任务。

加强文化创意类专业和学科建设。高职院校应全面、充分了解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供需情况,行业标准,企业运作方式,应该具有的能力体系,加强专业建设和改革、课程体系改革,使课程设置和行业实践紧密结合。建设好一批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服务的学科专业,培育文化创意产业院系。比如艺术设计系的服装设计、动画、环艺、广告;汽运系的汽车文化,汽车美容,经管系的文秘、旅游管理,增设一些企业急需的专业,比如会展设计与管理、文化创意活动组织管理、文化创意成果经营、包装印务、形象设计、摄影摄像等。将相关专业资源重新整合,在原有的高职专业基础上发展文化创意相关专业,将高职传统专业的培养模式、经验与新兴专业进行嫁接,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建设,提高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为建成学科专业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文化创意类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打好基础。

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高职院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文化创意人才的新机制,推动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标准、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开展专业课程、“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项目研发,建设好一批文化创意类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和教学创新团队,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之间建立起通畅的人才供需机制。

二.创建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大力培养文化创意应用型人才

乘着文化产业发展的东风,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充分利用文化创意企业和产业园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以实践和就业为导向,共同创建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一是面向社会的职业培训,将职业培训跟高校、高等教育培养方式相结合,以高职院校为引领,建立职业培训中心,吸引大量的社会人才参加培训;聘请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一线人才和后备人才进行中短期培训。让企业员工到高职院校传授经验、接受培训、合作交流,将一线的经验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二是搞好学历教育,共同做好专业建设,跟企业合作研发教材、教学软件、教学课件,加强教师培训、技术知识服务等等。三是开展面向岗位需求的技能培训,完全按照公司对职业的需求设计培训内容,模拟企业工作环境和需要进行培训,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操技能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提倡原创性、激发创造性、突出技能性和应用性。还可以由政府出资,以高职院校为依托设立创意人才培养实训平台,提供设备、场地,各院校和培训机构以及相关企业都可以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高职院校还应争取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与企业共同建立培训基金,为创意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创意企业人才再培训提供多方面支持。

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及人才“孵化器”。一是以高端培育为重点,着力培育一批领军人物、专业技术人才、高层次创新人才、管理和市场中介服务人才、营销人才,注重培育熟悉产业系统运作的复合型高层人才。二是培育大量的文化创意产业应用人才。三是积极构筑人才集聚平台,引导和支持优秀人才向文化创意领域集聚。

加强文化创意类师资队伍建设。师资的缺乏,是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高校文化创意类师资力量的不足、不专、不精以及专业教师与行业和市场脱节等,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为解决专业师资短缺的问题,可以集聚文化创意产业园内企业的力量,挑选品学兼优、技术过硬、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员工作为师资力量;让高职的师资到企业进行一线实践;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和文化创意产业园联合启动文化创意产业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师资流通,抓紧师资培训,通过实践、培训、再实践的模式提高培训效率和质量。

三.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弘扬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文化创意产业是综合性产业,是科技文化化和文化科技化的高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所需的人才应是综合性、创造性人才。从文化创意产业的领军人物来看,大多都是广博而专精的人才,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独创性的思维。高职院校应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综合性人才,打破传统的文理科的界限,在广博的基础上突出专业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国际化的交往能力等等。

创意产业的发展要根植于本土文化之上的原创力。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要立足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并且要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使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做到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文化创意产业其本质是一种“创意经济”,其核心竞争力就是人自身的创造力,由原创激发的“差异”和“个性”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根基和生命,创新型人才培养最核心的就是人的创造力的释放和解放。台湾一位文化创业界的权威称:“搞文化创意产业,敢想就会赢。”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基础上,一定要着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成就每一个个体与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创造,不能让学生只学会模仿和复制。注重实践锻炼,高职院校与相关产业紧密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找生活的美感、丰富人生的体验、享受创意的快乐与成功。建立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师生积极参与创新研究。只有人的无限创新能力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才能实现产业的自主创新和产品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历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2]吕学武.创意人才如何培养[J].成才之路.201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