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意识与传统民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意识与传统民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意识与传统民族

传统意识与传统民族范文1

关键词: 内蒙古高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困境

中图分类号: G 852.9文章编号:1009-783X(2012)04-0358-04文献标志码: A

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幅员辽阔,横跨东北、华北、西北,毗邻8省市区,靠近京、津2市,接壤俄、蒙2国,总土地面积118.3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12.3%,为我国第3大省份。的地貌以蒙古高原为主体,具有复杂多样的形态。除东南部外,基本是高原,占总土地面积的50%左右,由呼伦贝尔高平原、锡林郭勒高平原、巴彦淖尔--阿拉善及鄂尔多斯等高平原组成,平均海拔1 000 m左右,海拔最高点贺兰山主峰3 556 m[1]。内蒙古少数民族历史悠久,民族文化特色显著。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地域文化、、民族性格和长期的游牧生活造就了他们独特而又深具民族风格的传统体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增长,形成了内蒙古少数民族长期的游牧生活与特有的草原文化到现在的草原与城市并举的生活格局,导致了传统体育活动在演变与流传过程中被逐渐淡化至消逝。为了调查研究内蒙古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演变与发展的现状,本文从的地域环境、民族文化、社会经济、民族政策体制等多元的社会支撑体系入手,深入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调研,根据调研情况引入社会学方法分析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生产方式的变迁对传统体育的影响,现代体育对传统体育的冲击,以及民族意识的变化等社会文化背景。

1内蒙古高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现状

本文主要在内蒙古高原的蒙古族居住地以及鄂伦春、鄂温克、莫力达瓦达斡尔3个民族自治旗的地区共发放问卷1 600份,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和访谈,问卷回收1 492份,回收率达93.25%。对回收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了检验与整理,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其中有效问卷1 456份(包括一般问卷1 296份、专家问卷23份、相关部门与体育局31份、学校106份),有效率为91.00%。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反复筛选与整理,对部分访谈笔录进行整理和提炼,对调查问卷的原始数据要进行严格的检验与数理统计,对研究结论作出定量分析,为研究内蒙古高原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提供依据。

1.1开展的传统体育活动项目调查

内蒙古少数民族历史悠久,民族文化特色显著。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地域文化、、民族性格和长期的游牧生活造就了他们独特而又深具民族风格的传统体育。表1和表2示出内蒙古高原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体内容以及经常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项目及数量。

对内蒙古高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32.40%选择“较好”,49.16%认为活动相对开展得“一般”,18.44%选择“不好”。可见,内蒙古高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开展的整体情况为一般。

1.2传统体育活动开展依托的方式

1.3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类型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方式和类型是现存传统体育活动参与形式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通过资料的分析与考证,对收集的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归类:竞技类、表演类和游戏娱乐类。从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发现,有50.28%的调查者认为本民族开展最具有普遍性的传统体育项目属于竞技类,而开展相对一般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游戏娱乐类、表演类,分别占总体的33.52%与24.02%。显然,从分析这些数据可知:蒙古风情孕育了他们豪情、奔放的草原性格,游牧的生活习性使他们的传统体育更多一些展示力量和技巧的因素。内蒙古高原主要传统体育项目摔跤、赛马、射箭等活动就是需要以体力或爆发力来完成,与现代体育运动本质比较接近。说明那些竞技性较强的传统体育项目越来越受内蒙古高原居民的欢迎[2]。

1.4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组织方式

在效益优先的现代社会,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以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为支撑。传统体育活动的延续和发展必须依靠一个明确的组织机构,给予经常性管理和支持。内蒙古少数民族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组织部门。经常组织本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部门在不同地域各有差异,并常有不稳定性,还有经常组织本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部门在不同的民族中也有各自的差异。总的来说,没有一个明确的组织给传统体育的发展负起管理和监督的职能;因此,我们对各民族各区域的情况进行统计与分类,认为组织传统体育活动的单位有民间组织、当地政府、宗教部门、企业和体育部门等,然后在问卷中设置多项选择,能够客观地反映各民族地区开展传统体育活动的组织情况。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44.00%的调查者认为经常组织本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机构首要是当地政府;1.14%的调查者认为企业的重要程度最小,在他们心目中认为企业和宗教部门在传统体育活动中基本不起作用。这也说明了内蒙古高原传统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部门是当地政府,而企业总体来说是最差的,要开展好传统体育活动单靠政府是不够的,我们要通过多种渠道,特别是企业,提升企业在传统体育活动当中的作用,有效地利用他们的资金以及现代化的管理经营,促进传统体育的发展。

2内蒙古高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参与情况

2.1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频率

关于每年参加本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次数的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70.39%的调查对象认为每年参加本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次数在5次以下;参与次数为5~10次的人数只占19.55%;参与次数为10~15次的人数仅占8.38%;参与次数为15次以上的只占全体的1.68%。显然内蒙古高原少数民族参与传统体育的频度相对较低,说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普及程度较差。如按我国体育人口的标准加以衡量,内蒙古高原少数民族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次数离标准还有很大差距,参加传统体育活动的情况不尽如人意。

2.2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人群

经常性参加本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人群主要以青少年为主(如图4所示):在调查对象中,分别有61.45%和51.96%的人认为青少年和中年人能经常参加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老年人由于身体素质的原因,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比例较低,只占调查总数的18.44%。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内蒙古高原少数民族经常参加本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人群主要以青少年和中年人为主。我们认为传统体育活动项目与参与人群的结构有一定的关系。在内蒙古高原地区的传统体育活动中多数以摔跤、赛马、射箭等需要以体力或爆发力来完成的活动,年龄和体力对老年人参与传统体育活动有一定的限制,而对中青年人群相对比较适合。

2.3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原因

我们对内蒙古高原少数民族参加传统体育活动的原因进行了调查,采用不定项选择,调查设置的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原因都具有代表意义。结果显示:有43.46%的调查对象认为娱乐为主,健身和遵从民族风俗习惯为目的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分别为25.70%与36.31%,说明内蒙古高原少数民族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动机多种多样,不存在显著差异。

3制约内蒙古高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问题和困境

3.1内蒙古少数民族的部分传统体育项目面临着弱化和消亡的窘况

由于各种自然、社会和人为原因,一些历经时代变迁、与人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传统体育项目正面临变异、失传、消亡的危险。内蒙古少数民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古代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民族、宗教活动息息相关,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内蒙古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在逐步弱化甚至消失。在对传统民族体育活动内容与以往相比较的调查中:46.03%选择“更丰富了”,19.44%选择“没什么变化”,34.52%的被访问者选择了在他们地区目前举行的传统体育活动中,民族传统体育活的内容与以往相比减少了。造成一些内蒙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弱化、失传的主要原因是现在人们生活富裕,可供娱乐的项目多了,传统体育项目受到了冷落;此外就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过去依附于劳动和生产生活资料基础上的传统体育项目失去了发展的条件[3]。

3.2旅游业对内蒙古高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内蒙古的锡林郭勒盟、赤峰市、呼伦贝尔市利用自然资源和那达慕的品牌优势,开发了以草原、湖泊、冰雪、沙漠为载体的各种体育活动,如自行车草原游、冰雪那达慕、沙漠探险、漂流,以及汽车、摩托车草原、沙漠越野等特色体育旅游活动;体育与旅游的结合已使得蒙古族所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特征的传统体育项目,体育赛事,体育活动内容成为鲜明特色。调查数据表明,旅游业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并且影响多以积极性影响为主。接受调查的人群中有54.19%的比例认为旅游业对传统体育有着积极的影响;也有43.57%调查对象认为有一定影响,但不明确影响的性质;认为旅游业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消极影响的只占6.14%。究其原因,一部分是因为目前我国旅游业市场刚刚起步,还不十分稳定,尤其是对发展蒙古族地区旅游业的特殊地理区域和特殊政策,在某些方面的影响尚不十分显现。另外,也因为当前关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与旅游业的发展理论研究还不全面,致使人们对目前所表现的旅游业带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繁荣现状持多种观点,既有对前景表示乐观的,也有对未来充满忧患的。

3.3少数民族运动会对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影响力的调查

就目前而言,我国现阶段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发展的重要途径就是举办少数民族运动会。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目的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民族政策,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增强各族人民体质,因此,民族运动会开展得好坏及其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普及指数,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该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程度。本次调查通过少数民族居民对少数民族运动会的了解程度来反映其在民族地区的宣传、开展和普及情况。调查显示,仅“听说过”的比例占全部的43.58%,其中还有41.98%的调查对象只是“了解”,而有14.44%的调查对象根本不了解民族运动会。各民族对少数民族运动会的了解程度反映了民族运动会没有完全深入到各民族。我国自1953年就正式举办少数民族运动会,面对这样的调查数据,不免令人忧虑其民族性的特色和继承以及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发掘整理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形式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全民性。

3.4对内蒙古高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改造与重组意识分析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构成社会的各种元素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论是社会结构、机制,还是文化。为适应发展需求,这些组成部分逐渐趋向多元、多纬度和充满现代化的时尚气息,因而,作为少数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传统体育也应跟上时代步伐,改革自身内在机制存在的不足,吸纳外来积极因素,完善自身造血功能。改造与重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通过多种途径融资,充分利用行政力量和经济手段发掘传统体育内涵来推动传统体育的普及[4]。调查发现,在调查的对象中超过70.95%赞同改造与重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只有10.61%的调查对象不赞同改造与重组本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由此可见,居民热切期望能给予民族体育以创新和重建。另外,根据现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组织机构调查结果来看,作为体育职能部门应发挥自身优势,在发扬民族传统体育中弘扬民族精神,在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提高全民族素质的过程中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持续发展。

4社会变迁背景下内蒙古高原传统体育的发展与走向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长期以来盛行于内蒙古高原,它在内蒙古高原民族文化中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对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内蒙古高原传统体育活动面临着现代体育的冲击、现代商品经济观念和文化娱乐观念冲突等负面影响,以及后继乏人等诸多困扰,但同时,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又具有突出的竞技性、独特的民族性、广泛的群众性、优越的身心素质等社会学优势,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内蒙古高原传统体育活动是一种挑战,更是一次机遇[5]。

4.1依托草原传统文化节,走民俗旅游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双向发展之路

当前,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给西部各行各业的大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的同时,也给西部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带来了机遇。就如“那达慕”大会、内蒙古草原旅游文化节,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在、民族婚恋、节日庆典和日常生产生活中得以传承与发展。一方面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着广泛和坚实的群众基础,为社会所公认;另一方面,他们反映的是各族人民的一种体育需求,因而愈来愈受到人们喜爱和重视,必将促使人们去挖掘、整理、普及、推广。因此依托草原传统文化节,在发展民俗旅游的同时,将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的加速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又必然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复兴。这一相互作用的关系将民俗旅游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4.2弘扬大漠英雄精神,着重发展草原特色体育项目

英雄精神作为内蒙古高原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之一,由普遍流行于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中的英雄崇拜上升凝聚而来。从萨满教里的英雄化的保护神中,从民间文学里对英雄的歌颂中,最终从对成吉思汗虔诚热烈的崇拜中,我们都能看到并深深感觉到英雄崇拜之盛行不衰及英雄精神之深入人心。英雄崇拜引发的英雄精神激励着内蒙古高原少数民族不屈不挠的顽强作风,好勇猛果敢的尚武情结,导致了摔跤、射箭、赛马等带有英雄气质的传统体育项目在内蒙古高原上盛行至今,因此,弘扬大漠英雄精神,着重发展草原特色体育项目。一方面,要继承和弘扬内蒙古高原少数民族自身的优秀体育文化遗产;另一方面,要学习和借鉴外来先进的体育文明成果。内蒙古高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需要走出草原,走向世界。

4.3抢救和保护部分濒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据资料统计,一部分过去在少数民族同胞生活中影响深远的竞技、游戏活动如达斡尔族的赛骆驼、鄂温克族的跳虎等都已经失传了,而另外一大批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如蒙古族的贵由赤、鄂伦春族的赛爬犁、达斡尔族的打布鲁等项目正处于濒危边缘;因此,不仅要加强地区政府职能,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起到指引和导向的作用,而且学习现代竞技体育的同时,绝不能把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丢置一旁,任其自生自灭,而应妥善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这一人类宝贵的财富。体育首先是个人的、民族的,才会成为社会的、世界的。一项体育活动有无价值的标准,不仅是看它能否产生轰动世界的效应,更要看它是否符合一个人或一个民族的需要,是否对改善和提高一个人或一个民族的身体素质有益。

参考文献:

[1]内蒙古农牧业信息网[EB/OL].[2010-09-25]..

[2]杨桦.全面健身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5:410-415.

[3]姚重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与传承[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4):164-165. 

[4]屈杰,白晋湘.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重构的社会转型透视与依据剖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6):731-739.

[5]霍红.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与走向[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103-140.

[6]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民族体育论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24.

[7]芦平生,陈玉玲.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演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158-163.

[8]段爱明,白晋湘,田祖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传承与发展[J].体育学刊,2005(2):54-56.

[9]戴红云,王俊奇.我国民族体育形成的历史文化因素[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164-166.

[10]李志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与变异探析[J].体育科学,2004(1):68-72.

[11]汪海涛.民族文化认同与民族传统体育转型发展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5(11):15-17.

传统意识与传统民族范文2

关键词:民族主义 传统 现代化 比较优势

一、关切与利用传统能更好地促进民族国家的现代化

(一)传统是现代化的起点、资源和动力

对于一定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来说,只有当它适应了一定时期的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时,才会被这一特定的群体所接纳,并经过长时期的积淀得以延续,形成传统。离开了传统,不管民族气质还是文明,都不可能存在。因此自有人类以来,它便一直有两大关切,一是建立某种传统结构,二是当它有益的成果已变得破败不堪时,努力摧毁这种传统。没有传统,文明是不可能的;没有对这些传统的破坏,进步也是不可能的。对于处在当今现代化浪潮中的任何一个民族国家而言,吸收反映时代要求的外来文化,是让传统文化保持活力的重要条件。然而,外来的先进文化在一国发挥效用的前提是与该国本来的传统文化相融合。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它过去的传统,因为传统也是现代化过程必不可少的因素,并且它自身也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着更新。美国著名学者布莱克教授就指出,“传统的形式对现代时期具有很大的影响。以前的传统的消亡并不证明取代这种传统的现代化形式能生存下去。特别是对于加入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国家来说,这些变革更有可能是在旧的形式继续存在的情况下发生变化的结果,而不是由旧到新的直接变化的结果”。

这就是说,传统和现代之间不应是对抗的,而是一种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从现代的眼光看,传统是一种资料,一种“历史资源”。这从个人来说也是如此,一个人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都是个人的经历,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过去的现象、过去的历史都可以作为现代人的一种资料,并且不仅是资料,还是一种动力的资源,用得好可以变成发展的一个动力。因此应该这样来认识现代,它是包含过去和未来的现代,是在扬弃过去的基础上迈向未来的现代。这种认识的价值就在于我们不割断历史。假如今天把现代和传统完全割裂开来,那么我们就没有起点。

(二)后发型民族国家对先发模式的本土化离不开传统

对于在现代化道路上属于后发型的民族国家来说,它在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中,一方面是被动接受,另一方面也是主动追求的过程:其发展模式的选择离不开先发国家现代化一般进程即合理化的影响,但这种发展模式又是现代化一般进程即合理化的本土化。后发国家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只是一对“理想型”概念,二者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各个国家无论是先发国家还是后发国家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为了获得自己的现代性,但是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只能由传统社会来承担,作为发展目标的现代性也只能从传统社会中生发出来。

二、对传统的保持有助于确立民族国家的比较优势

在当今世界,尤其是在自身传统深受现代化冲击的后发型国家里,很多传统离人们越来越远。一方面确实是因为在强势的现代化浪潮的全面侵蚀下,传统世界很难保持自身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但另一方面的原因同样值得关注,那就是这些国家的人们从内心里对自身的传统产生了鄙夷,与其决裂而全面投向了现代化或西化的怀抱。其实,后发型的国家完全不必要对自己的传统如此自卑,因为对于后发型国家来说,它在全球化体系中为数不多的优势正是它自身独特的传统。在科技、经济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后发型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资本就在于它能够提供与他人不同的资源,而不是贬抑自身独特的禀赋,简单地模仿他国。这就好比一个商人不希望一个木匠也改行做商人,异国的旅游者也不希望到其他国家去看与自己国家完全相同的景观。文明间的关系也是如此。一国越是突出自身与他国的不同,就越能从与别国的竞争中确立自己的位置。

三、对传统的关切有益于世界文明多样化的实现

有的学者认为民族主义可以区分为进攻性的民族主义和非进攻性的民族主义。进攻性民族主义在捍卫自身文化的同时,对其他文化及其承担者持拒斥、压制甚至必欲毁灭而后快的态度。非进攻性的民族主义强调自身文化的独特性,也承认其他文化的独特性,主张不同的民族可以和平共存。

传统意识与传统民族范文3

论文摘要 体育自身的特点和社会需要决定着体育的功能,中华武术在民族传统体育中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社会作用。在分析中华武术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指出武术在农村开展的可行性,重点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形势下中华武术新的发展指向。

中国农村的进步、发展、繁荣和稳定,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经济竞争和政治较量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体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极其密切的内在联系。中华武术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社会作用。

1中华武术的价值功能演变

中华武术作为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它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在一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发展特点。武术在几千年的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和热爱中国武术的外国人,它是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产物。中国武术不但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且还是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另外,在中国武术这种特殊的活动方式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审美观念、心态模式、价值取向、人生观和宇宙观等。中华武术是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哺育中发展起来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具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艺术审美、陶冶情操、防身自卫和休闲娱乐等价值功能。

武术的价值功能演变是因当时社会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武术的功能演变不可避免地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漫长历史发展、演变的文化结晶。在其绵延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与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融在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本质属性和价值功能,并有别于其他社会现象,只是在中国历史变迁发展的不同时期,武术为适应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需要或是突出它其中某一功能,或是扩展其外涵,或是淡化其某一作用,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在研究中,必须尊重武术与中国社会变迁、演化同步发展的客观规律。将武术置身于历史发展的长河,站在高度抽象、多维思考的角度,从动态上、从武术发展的趋势上去把握它的本质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概括出武术的全部。对过去的武术,对未来的武术的研究都必须如此。”

2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开展的可行性分析

2.1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开展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来自于民间服务于民间,其独特的价值和功能主要表现在其鲜明的文化特征上(即生产实用性、民族性、民俗性、宗教信仰性、健身娱乐性、文体交融性等)。传承于中国传统哲学、伦理学的传统体育文化,所显示出的精神情感、生命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静态文化价值(渗透着社会历史的精神产物)和动态文化价值(活跃在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化现象,民间的传承习俗)两方面。意味深厚的传统体育项目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追求人的形与神的高度统一,其别具一格的民族艺术、审美观、民族情感着重于在姿态的意趣里塑造人,在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方面是其他体育项目所不能比拟的。

2.2新世纪农村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党的后,我国农村实行了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农民经济收入普遍提高,可供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增多,他们迫切要求改变“除了干活吃饭,无所事事”那种枯燥乏味的生活,对文体活动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有文化的新一代农民大军在关注身体健康同时更加注重精神的健康。健康观念的深刻变化,使农民们迫切需要一种既健身娱心又培养人品的体育活动。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很好地满足人们这一需要,同时农村的这些变化,从物质基础、时间保证、思想重视和活动阵地等方面,为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农村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供了可能性。

3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意义分析

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价值对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开展健康向上、内容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不但能健身娱心、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且有利于建立健康、合理的新型生活方式,创造文明、和谐的农村环境,从而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价值就是挖掘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顺应和满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既定规则,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项事务的具体过程中得以体现。

3.1政治

3.1.1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闲时间增多,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农民对文体活动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如果没有一种合适的体育活动去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很可能沉溺于酗酒、赌博,不但危害身体,也给农村的社会治安带来隐患。在农村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不但能健体娱心,而且能引导农村的社会风气,民族传统的功能和价值在此方面发挥得淋漓尽致。更重要的是通过参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农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积极向上、严守法纪、互相帮助、相互尊重的新一代农民正在成长。近年来,随着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农村社会治安情况有了很大变化,赌博、打架等现象少了,参加文体活动的多了,这说明在农村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3.1.2增强农民凝聚力。凝聚就是团结,凝聚力就是团结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以它特有的文化认同,无疑是一种密切民族关系,增强人们团结的凝聚剂。它的聚合、凝结功能主要产生于体育文化的精神层面。民族精神是从各民族的文化思想、民族传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中升华出来的思想体系,是民族文化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在规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培养农民的凝聚力是极为有效的,如舞龙、龙舟竞渡、拔河等活动,多是以村寨乡里为参赛单位,参赛者除了有强烈的个人竞争心理外,还都伴有集体荣誉感。在这类富有竞赛性的活动中,集体内各成员相互配合和协作的状态如何,往往是竞赛成败的关键。即使旁观者也会自觉不自觉地进入场景之中,这种将个人与集体融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对培养民族精神、增强农民凝聚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转贴于

3.2经济

3.2.1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人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因此农民素质的高低对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民由于长期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不注意锻炼身体,加上生活水平较低,导致其身体素质普遍较差,疾病发病率高,这也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加拿大著名体育专家奥帕茨指出:“身体健康的群体比身体不够健康的群体较少受伤,工作效率更高。即使受伤也能够更快地回到工作岗位。”生产劳动虽然也是四肢活动,但它是简单动作的重复,如果得不到调剂,日积月累必然造成机体损伤或畸形,甚至影响或降低劳动效率。要树立科学健身的新思想、新理念,纠正“劳动就是体育锻炼”的错误观念。通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不但可以增强农民体质,而且可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改善农民的精神面貌。有朝气、有活力的新农民形象还有利于吸引外来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因而在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可以保护和增强农村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劳动力,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3.2.2促进农村体育产业的发展。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余暇时间的增加以及农民健康意识的增强,体育消费在农民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会不断增加。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农村的广泛开展,可以扩大农村体育人口的数量,增强农民群众的健身观念,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这必将拉动农村体育消费,客观上为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武术、气功、竹竿舞等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都是老少皆宜,又极具健身功效的运动。农村具有广阔的、天然的健身场所,各地区可根据附近地形优势,开发形式多样的民族体育项目,吸引游客参与的同时,又能加快当地体育附属设施的健全,加速农村体育产业更全面地发展。

3.3文化

3.3.1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党的农村政策使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富裕起来的农民对体育文化生活的要求日益迫切,广大农民利用农闲季节、节假日、民族传统节日开展有益的民族体育活动,如秧歌舞、太极拳等地方传统健身项目。这既有利于增强体魄、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密切人际关系,也有利于移风易俗,丰富农民社会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农民自身价值的实现,形成良好的农村社会风气。

3.3.2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丰富活动内容的文化类型,在劳动教养、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其社会文化价值的实现。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不协调,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农民农闲时的娱乐活动主要是打扑克、玩麻将。我国农村地区相对城市来说,文化水平及文明程度较低,不少地方陈规陋习、封建流毒较深。在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对于摒弃陋规恶习、激发人们的上进心和竞争意识都具有独特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从逻辑上脱离生产劳动的文化活动,它将精神的愉悦与充实作为其主要目标,农民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增进社会和谐、提升文明素质等具有重要作用。如中国武术,其注重惩恶扬善、己诺必诚、尊重师道、立身正直等武德,是一种典型的将道德和审美等作为其重要文化内涵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把广大农民吸引到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中来,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对于净化社会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有助于人们形成博爱的世界观及自我的超越,提升社会道德水准。

4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独特的特点、功能和价值是其他体育项目所不可比拟的,在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既能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又能促进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居住分散,民族传统体育的重点应放在乡镇。以乡镇为龙头,村民委员会为基础,农民体协为纽带,形成有辐射力的组织网络。以业余、自愿为原则,开展当地农民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既健体娱心,防病治病,又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转变了观念,增强了开放意识和竞争意识。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利于农村以“体”会友,以“体”会商,促进农村的经济交流。在农村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农村的稳定;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于移风易俗,引导农民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参考文献

[1] 江百龙,陈青山.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2] 胡小明.民族体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高级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任海,王庆伟,纬晓东.国外大众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传统意识与传统民族范文4

一、经济基础的薄弱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的生态博物馆全部分布在贵州、广西等少数民族聚居地,这些地区大多地处偏远,经济落后,居民经济来源少,生活水平低。生态博物馆的落户无疑给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当地居民意识到要借此提高自己的收入,但可能意识不到当地文化遗产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人们增加收入的想法无可厚非,建设生态博物馆的目的之一也应是发展当地经济,改善居民生活。在博物馆为居民带来实在利益的同时,应该让人们意识到是他们独有的文化创造出的财富,从而激发居民自觉保护文化的意识。因此,博物馆以及当地政府应该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具体有以下几点:

(1)博物馆及政府了解民众需要,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维护大家的经济利益,这样才能为保护文化遗产提供经济保障;

(2)定期与族长、村民代表等交流沟通,让其向居民传达保护民族文化的必要性,从而提高大家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3)政府系外销渠道,将传统手工艺制品、当地特色食品等对外销售,这样就会吸引更多的居民主动学习传统工艺。

二、对现代化的追求

这些地区同样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现代化的物质文化与传统民族文化之间势必形成强烈反差。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方式确实要先进一些,于是当地居民在生活水平提高之后会丢弃一些落后的方式,他们的生活面貌在逐渐与先进地区的接近。

人们采用更先进更便捷的方式生活很正常,问题在于: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应该被何种程度的保留。

笔者认为,传统民族文化有其落后的方面,在现代化的时代潮流下,人们追求、选择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必然,我们要做的就是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将传统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保留下来,在尊重民意的同时加强引导,让人们有意识地去保护本地文化。具体有以下几个做法:

(1)生态博物馆与政府制定规划,明确哪些风俗习惯应该鼓励居民保持,如:建筑、服装、歌舞、婚丧仪式、手工工艺、传统医药等,在既尊重当地居民意见的同时又能保护文化遗产。

(2)接受居民追求先进文化的事实,当人们都不再穿传统服饰,当人们买了农机、电视机、摩托车、煤气灶等等现代化用品,博物馆和政府不能因为要保护传统而忽略居民的客观需求。可以保留主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即保留那些能够代表民族的文化形式、具有传承意义的内容,对于那些具体的生活设施、用品不必强要求。

(3)仿照“民俗文化村”的形式,鼓励当地居民在开馆的时候将传统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展示给外来参观者,在闭馆后可以选择“现代化”的方式生活。但要避免过度商业化,不能让金钱腐蚀了淳朴的民风。

三、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这些地区的人们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他们意识不到本民族文化的珍贵性,不明白保护民族文化的意义何在,所以他们的文化保护意识很弱,极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在不自觉中就慢慢被同化了。生态博物馆和相关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博物馆与政府要加大宣传教育,告诉居民他们特有的文化可以转换为财富,以物质奖励、提供就业等形式让人们参与到保护民族文化的活动中来。

(2)兴办特色教育,鼓励年轻人甚至有兴趣的外来游客向老者学习当地特色的歌舞、手工等习俗。

(3)加强科技教育,并提供设备、资金支持,鼓励年轻人用电子设备记录下传统文化。

四、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不足

在当地人通过媒体、别人讲述或自身接触到外界文化之后,可能会认为自己的文化是落后的,尤其是当外地人将全新的生活文化带入时,会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当地人对本民族文化可能会不再自信。

具体解决方法:

(1)与以上类似,博物馆和政府向民众宣传其民族文化的珍贵性和保护的必要性,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传统意识与传统民族范文5

由上可知,所谓CG,既包括技术也包括艺术。是当今电脑时代中所有的视觉艺术创作活动的总称,如录象及互动装置,虚拟现实,多媒体,电子游戏,卡通动漫,网络游戏,网络艺术,数字设计,电脑插画,电脑动画,3D动画,CG静帧,数字特效,DV,数字摄影,数字音乐以及音乐影像等。

二、CG技术与传统艺术的差异

数字技术与传统艺术形式所结合的产物称为“数字艺术”,这一新生事物目前已形成了庞大的产业体系,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数码艺术带来兴奋和新奇的同时,却也不难发现其与传统艺术形式的巨大差异与疏离感。这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文化传统渊源不同

传统艺术创作,包涵着众多的地域风情和民族文化,有着深刻的文化积淀,如:民族心理情感、审美观念、审美情趣等。这些都在人们的心理情感交流上造成亲和力,容易产生心灵的共鸣。而新生的数码艺术则在美学情感上缺乏历史积淀,容易使人产生陌生感、疏远感。

2、成像方式有巨大差异

传统艺术形式在若干世纪以来,除了在技法和材料上的创新外,还没有受到过像现代数字化所带来的这样的巨大冲击。在以往艺术形式中,“成像”是一个门槛颇高的技术指标,往往要经过多年的训练与积累,而很多风格化特征也是由成像的艰难所铸就,如今凭借数字化手段,“成像”过程所蕴含的深意飞快的扁平化,而眼花缭乱的图像效果可以随手拈来,似乎任何人都可以轻易跨入艺术领域。在数字化手段所创造的种种奇观中,很容易形成“技术至上”趋势,至少在数字艺术初期阶段呈现出来的就是这种状况。

3、CG的可复制性与传统艺术的唯一性区别

和传统艺术作品的惟一性相比,数码作品批量生产的因素直接影响到对数码作品的心理感受的不同和价值认可的降低。

三、CG技术与传统艺术的交融性

传统意识与传统民族范文6

在当下,多数民众对传统装饰艺术文化有着特别的心理需求。将传统装饰艺术符号融入现代艺术设计、探寻新的设计语言、引领创新时代、突显民族文化特色,是文章探讨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

装饰艺术;设计;符号;民族文化

装饰艺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艺术形态,也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艺术形式,同时是人类生活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延承至今的传统装饰艺术以符号的形式展现在各个文化领域,可谓国之瑰宝。这些瑰宝能为异国设计者所看好,却为部分国人所冷落甚至丢弃,这种状况应该引起国内设计者的警醒和关注。在当今视觉传达设计领域,设计语言应该源于先祖留下的艺术文化符号,如原始时期的彩陶纹样,蛙纹、人面纹、鱼纹、旋纹等装饰符号。又如中国京剧脸谱,根据每个角色的性格特征,勾画出彩色的外貌,具有高度的艺术美感。我们只有深入探讨先祖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的本质规律、生存土壤,找出它与现代设计相通的点,加以灵活运用,才能创新、发展,对现代设计产生有利的应用价值。

传统装饰艺术符号的真正价值在于其背后的文化含义,如果缺失这部分文化意蕴,现代设计将失去它应有的民族性。成功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融入传统文化符号的前提是理解符号背后的文化寓意,并将其与时代精神、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融会贯通,这才是文化传承的设计目的。如云图纹,云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的重要装饰形象,古人在铜器、石刻、漆器、服饰上创造出的云图形层出不穷。古人凭借云色察凶吉,五彩云为祥云,黑云为恶云。又如龙纹,在西方它是邪恶、黑暗的象征,而在中国是威武、正义的体现。诸如此类的中国传统装饰图纹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因此,设计者在设计之前必须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文化符号承载的内涵意蕴,这样才不会走入误区,才能充分展现现代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可持续性。

在标志设计中,传统装饰符号的融入屡见不鲜,标志设计萌芽于古文化的装饰艺术符号,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一般的标志设计图形都具有象征性、识别性和传播性,并符合大众的视觉识记和审美标准。在当下,设计可以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想意识,也可以展示国家的综合实力和传统民族文化。如,国徽图标设计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特征的最好体现。图形设计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中国国徽、孟加拉国的国花、哈萨克斯坦毛毡帐篷圆顶图案、加拿大的枫叶等,无不体现出象征意义和历史价值。又如,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了奥林匹克运动会,其会徽的设计正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文化的融合。会徽以“京”字为设计主体,把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印章与文字相结合,在色彩上采用了传统的中国红,在字体的设计上呈现出向前奔跑和运动的人的形态,整体上看,其是中国特色的完美体现。中国传统装饰艺术韵味十足,自然简洁,现代与传统浑然一体。

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大量运用装饰图形、装饰文字、装饰色彩以及版式的秩序美感等,无一不是装饰艺术文化的体现,这样的案例很多,如著名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他的书籍设计不但工艺精细,而且图形和文字的处理总是让人眼前一亮,哪怕是一点、一线的设计、排列都具有秩序美感。又如,吕胜中的《再见传统》一书的装帧设计,文字设计与传统图纹的巧妙结合,使文字设计图纹化。其在设计作品中多次运用传统装饰图纹作为设计手段,将现代设计元素与传统装饰艺术紧密结合。

包装设计的关键在于功能性和审美性的体现,设计得当的包装会加强视觉传达效果和文化品位。如,珠宝首饰的包装设计、文化用品设计、艺术品包装设计,乃至各种生活用品的包装设计,等等,它们在结构功能上起到保护和方便运输的作用,在视觉审美上,更多的是展示产品的外观美与实用价值。其中,外观设计更能体现产品的现代感和时代特征。现代人往往具有怀旧心理,而现代包装设计与人们的需求之间有一定的落差。究其原因,是设计者以价值的体现为出发点,这也是商业的运营手段。将设计的初衷定义为价值与民族文化共存,使传统装饰艺术还原于现代设计中,并推向国际化的舞台,成为各国文化交流的资本,这将成为中国设计者的骄傲。在当今的包装设计中,也会有一些体现传统装饰艺术与时代性结合的成功之作。如,香港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先生设计的车仔茶叶系列包装分别以不同的底色作装饰,衬托、突出车仔这一品牌的图形,深绿色底为乌龙茶,红色底为铁观音,浅褐色代表普洱,黄色代表香片,这样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茶叶品种,很好地展示了不同茶叶品种的特性,做到了民族性和时代性的有机融合,以及现代设计与传统装饰的还原与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