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范文1
关键词:城市园林:管理: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于城市内的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需求下,城市建设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关注。而对于城市的建设,城市中园林绿化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其园林绿化的建设及管理水平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速度,因此,如何加强对城市园林的建设及提高城市园林管理水平是目前必须首要完成的工作。
1 城市园林建设的重要性
1.1 对生态环境实行有效保护
人类自其诞生发展至今,与自然环境之间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却因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主要的关系变化为恐怖、崇拜、信任、破坏。当今社会,城市化的发展脚步正在逐渐加快,人们对于环境的关注度也在提高,生态平衡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生态危机逐渐出现。为了对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科学有效改善,城市园林的建设必不可少。
1.2 对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行满足
现代社会的经济正在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随之提高。除却对物质领域的需求,对于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越发突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生活的全部不仅仅是吃、穿、住,在除却工作之外的闲暇时间中,人们的休闲娱乐活动逐渐增多。但是现代城市中的公共休闲设施,如公园中的绿化状况,已无法满足人们需求,城市绿化亟待进一步加强,城市园林的建设管理势在必行。
1.3 灾害的预防避免
在当今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中,城市建筑越发增多,人口的密集度也在逐渐增加,大部分城市中的绿化覆盖分布不具备均匀度。如果在城市中发生一些大型灾害,其蔓延度较快。而在城市当中又缺乏大型躲避场所,人群疏散速度极为缓慢,极易出现人员损伤的情况。如果在城市中进行大面积城市园林的建设,便可在灾害发生时将其作为一个有效的防避场所,为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2城市园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意识淡薄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起步较晚,思想先进性不足,在生态环境恶化和城市园林绿地建设迟缓的当下,很多城市的经济建设依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城市园林规划建设上的投入不多,最终影响了城市环境质量,破坏了城市生态环境。加之,一些城市管理者尚未清楚认识到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力,以致在这方面的管理规划意识淡薄。
2.2 规划统筹欠缺
城市园林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内容繁杂、范围广,面对如此庞大的工程,其管理需依靠技术手段进行科学的规划统筹,保障园林布局和植物配置合理,才能构建良好的园林景观环境。但是现实情况是规划工作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缺乏合理性,与城市现代化进程不相协调,满足不了生态城市建设需求。
2.3 管理机制不完备
就现状来看,各地城市园林管理工作自成体系,尚未形成全局性、系统、规范性的统一管理体制,造成职能部门的协调作用在园林管理上难以充分发挥。此外,园林管理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经常发生践踏植被、折毁枝桠、砍伐树木等事件,使城市园林绿地环境受到了极大破坏。
2.4 职能部门管理不到位
目前,我国城市绿化行业已经建立了园林设计与施工企业资质制度、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然而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企业与人员资质认定问题,企业实力与园林建设需求不匹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进一步表明了政府职能在绿化行业管理上缺失,亟待加强。
3、提高城市园林水平的相关措施
3.1增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的现代化程度
要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的现代化程度,首先必须要做到的是构建一套适用于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管理体制,坚持高效与科学的管理原则。众所周知,对于城市的建设及发展而言,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体现了这个城市文明建设的程度,因此,必须要做好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首先,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城市居民出行的方便以及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居住环境的质量。其次,要构建技术岗位的制度体系,并且要加强科技工作的目标管理工作,要积极地对园林绿化科技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要明确科学技术研究和管理水平重要性,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需要同步进行的,也就是说在实际的工作中不单单要加快生产建设的步伐,还要做好生产建设后面的科技管理工作,以此来提高质量,最终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系统体系。
3.2、进一步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
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水平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管理人员良好的管理能力能够为人们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据相关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很多城市中,政府部门并没有对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认可,因此,想要真正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水平,首先必须要做的就是提高管理人员对城市园林绿化的认可程度及重视程度。此外要通过各种措施增强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在专业知识方面加强对管理人员培训以及继续教育,给管理者补充先进的科学有效的管理理念,增强管理人员运用先进科学技术与手段的能力,形成一种以公益为重心,在管理服务中寻找乐趣的工作状态。在这种以工作为快乐的状态氛围下,结合城市居民的监督,管理人员的公共服务能力以及服务质量肯定都能得到一定的提升。在对城市园林绿化的管护过程中,园林部门以及管护单位要将“建管并重、以管为本”作为工作的基本原
则,争取做到每一株植被都能成活,成长得茂盛美丽。在工作中不断地寻找发现新的管理机制,尝试探索新的思路做法,通过更多的努力为人们打造一个更加优美、清新、舒适的生态园林式的生活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符合人们生活上的需求。在管护过程中,管理人员及部门要明确管理的责任及目标,可以将管护的人物和目标等工作进行一定的分解,将每一部分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切实地做到真管、实管、管好、管出成效,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对工作的监督及检查,可以制定一定的奖惩措施激励工作人员,进而更加有效地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促进城市园林绿化管护质量的提高以及园林绿化事业的健康蓬勃发展。
3.3构建城市园林绿化市场化竞争机制策略
3..3.1营造市场化环境
理顺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和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养分开。城市园林绿化行政部门与绿化建设养护企事业单位脱钩,将具体的建设养护业务投向市场。摒弃部门保护主义,放手让建设养护企事业单位成为市场经营的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提高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绿化养护企事业单位内部产权制度,实行经营者竞争上岗,职工能进能出,打破按人头拨付经费、出勤不出力、难以考核制约等原有弊端,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作机制。
3.3.2 拓宽经费投入渠道
在城市绿化建设方面,公园绿地作为公共产品在供给过程中能产生经营性资源,为园林绿化建设市场化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通过出让一定年限的项目经营权,积极采用BT、BOT等建设融资模式,有力破解投入单一及资金瓶颈问题。在城市绿化管理方面,通过科学
规划、合理开发,在公园绿地内适当建设经营性设施,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将出租经营收益用于公园养护,解决养护经费问题。
3.3.3 强化政府监管
完善规章制度,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要精心制订完善行业管理规范和制度,规范行业发展。强化监督检查机制,建立严密的监督考核办法,督促设计、建设、施工、监理和养护等单位有效履行责任和义务;受理公众的投诉,依法查处和惩治园林绿化有关企业的违法行为。加强园林绿化价格监管,加强建设和养护市场信息管理,完善相关定额和标准,对区域同行业成本进行比较和绩效评价,建立健全行业信息定期披露、成本约束机制和定期监审制度,及时掌握企业经营状况,防止成本和价格不合理上涨。
结语
根据上述内容能够看出,伴随着不断加快的城市化建设,城市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为了让人们有一个和谐舒适的生活环境,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专业的管理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要充分做到管理的规范化,坚守工作原则,严谨严格地执行好各项监督和检车工作,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增强自身的工作素养,进一步满足工作中更高的需求,进而为我们城市的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付莹. 试论如何提高城市园林管理工作水平[J]. 才智,2014,05
[2]肖长南. 浅谈如何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水平[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30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范文2
一、构建前台营销中心,突出客户的专业化营销管理
一是信贷产品集中营销管理。按照市场的特点,该行成立了公司业务和零售业务前台营销中心,并根据各自营销产品类别和服务区域进行了市场定位和管理细化,实现了信贷产品营销管理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从根本上保障了信贷产品营销管理“事事有人管,抓大不放小”。同时,公司业务集中管理和个人业务专项管理,确保了支行充足的精力和时间营销零售业务,为零售业务精细化管理腾出了时间和空间,进一步巩固了该行传统的农村金融市场优势。二是成立前台营销中心。企业的竞争最终是品牌的竞争。对公司业务,该行按照产业结构相似度原则,划片分区管理。对产业化程度高、风险度大的房地产、纺织、船舶和橡胶4个行业,实行了事业部制管理。对零售业务,该行针对支行辖内不同的经济特点,确定每家支行的“主打产品”,打造具有自身地域和经济特色的零售产品“专营店”。目前,该行已形成针对农村市场的“金惠农信贷产品专营店”、针对城区商贸市场的“一抵通贷款专营店”等四大门类40多个特色零售业务网点;打造了“农户联保”贷款、“大联保体”贷款、“白领通”贷款、“专业市场联盟”贷款等一批信贷名牌产品,实现了从产品营销向品牌营销的转变。通过打造名牌产品和特色专营店,该行对客户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如公司类客户基本账户较去年增长了62户,公司类存款较去年增长了4.8亿元。三是推行客户经理等级管理。为提高信贷人员的业务水平,督促客户经理自我提升业绩,该行对全部客户经理开展了等级评定工作,实行“六工并存,动态转换”机制,即将客户经理划分为公司业务和零售业务客户经理二类,首席、资深、高级、中级、普通和见习六个级别,根据级别分别给予差别化的固定及绩效薪酬。2012年,共评定高级客户经理8人,中级客户经理15人,客户经理37人,见习客户经理14人。2012年,部分高级客户经理的收入达到中层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而且,通过专业化营销管理,管理效率大大提升,每名客户经理平均管理公司类客户34户4.6亿元,客户从提出贷款申请到发放最多只需6天时间。同时,还培养了一批熟悉生产工艺、销售流程、市场需求的“专家型”信贷营销队伍。
二、强化贷款“三个中心”建设实行贷款风险“全流程”控制
一是推行信贷专管员集中管理模式,做好贷款审查和风险防控。该行将全部信贷专管员进行了集中管理,信贷专管员的人事关系在行总部,不参与支行经营考核,专职负责贷款审查和风险防控。贷款审查由三名信贷专管员组建贷款审查小组,采用随机抽取审查方式,形成贷款风险防控的“铁三角”。一方面保证了审查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严格坚守了贷款审查防线,有效避免了人情贷款、关系贷款;另一方面信贷专管员更加专业,切实防范了利用虚假合同骗贷、转借他人使用、恶意欠贷欠息等信贷风险行为。今年来,专管中心共组织召开贷审会议85次,审议贷款3万余笔,金额124亿元,有效规避风险3385万元,使得该行资产质量逐年提高,贷款收回率达到了99.87%。二是设立放款中心,防范信贷资金支付风险。放款中心是贷款营销的“最后一环”,也是有效落实贷款新规,保障信贷资金合规支付的关键环节。该行按照“就近服务、精简人员”的原则,在所有信贷业务网点设立资金支付专(兼)柜基础上,成立了4家公司业务放款中心、3家城区和4家乡镇零售业务放款中心。为规范放款操作流程,该行明确了放款中心岗位设置、职责和违规处罚标准等,将操作流程细化为贷款受理、审批、发放、贷后管理等10个环节,依“序”操作,合规推进。工作中,按照“贷放分控”的原则,突出三项重点:严格落实贷前条件;认真审查资金用途的真实性;严格流程办理入账手续,落实“实贷实付”。2012年以来,放款中心共发放贷款406笔,金额49亿元;其中,43笔1.2亿元贷款不符合支付规定,对能完善手续的完善手续,确实不符合“受托支付”条件未予发放。三是设立贷款检查中心,提升贷后检查的专业化水平。贷款检查中心是贷后检查的独立管理部门。贷款检查中心的设立使得贷款从贷前、贷中和贷后的风险控制形成有效链接,将贷款风险管理转化为内部的流程控制。该行贷款检查中心设立公司业务和零售业务贷后检查岗。零售业务贷后检查岗配备专职人员,根据“AB岗交叉检查”的原则,先由支行开展常规性贷后检查,再由贷后检查中心进行抽查。公司业务贷后检查岗由外部信用评级管理公司和风险管理部人员组成,按照行业选取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贷后检查。在检查频率上,根据信贷产品贷后检查的不同要求,分别按每月、每季、每半年的时间频率进行贷后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和风险,及时通知并督促前台采取调减授信额度、资产保全等措施进行防范化解。2012年以来,该行对975个村43亿农户贷款、55家企业5.9亿贷款进行了贷后检查,发现问题106个,处理违规违纪人员20多人次,化解风险避免损失3650万元。
三、设立客户服务中心,全面提升客户管理服务水平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范文3
关键词:工程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O2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工程建设通常采用的是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工程相关单位分工协作的机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也贡献了巨大的能量。但是,现代的工程建设项目与以往有了极大的不同,越来越复杂的工程内容和技术要求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的工程管理体制形成了巨大的矛盾,其设计、施工、物资供应等主要环节的割裂以及工程效率低下的决策等问题逐渐被暴露,使其显得不再合时宜。所以,建立和完善与当前工程发展形势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切实提高我国的工程管理水平是当下工程领域的重大课题,具体到实施层面来说,笔者认为可以从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强化基础工作和加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三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建立起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前提,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为工程管理的“法律准绳”,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便无从提起,更不可能实现。完善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须包括针对特定工程的计划、生产工艺、物资、财务等等所有方面的规定,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程实施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水平。
工程计划往往是一个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前奏,也是工程施工的大纲,但是实际工程项目中往往不能保证工程完全按照计划顺利进行,归纳起来总共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工程管理者认为工程计划便是工程管理的全部内容,一厢情愿的认为计划的实施便是工程的保证;另一种是不将计划当做是工程管理的一部分,将工程计划从工程管理中完全剥离出去。工程的管理有着众多的影响因素,仅仅有了完备的计划并不能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一味的死守计划就是墨守成规,于工程无益,只有在工程的管理过程中灵活实施计划,处理好计划与实际的矛盾才是工程计划于工程管理的正确作用。同样的,工程计划虽不能作为“最高指示”,但是将计划随意抛弃的工程管理方法更不可取。这两种情况都是切实存在于当下的工程管理之中,显然都是走极端的错误做法。究其根本来说,出现这些情况都是由于相关企业没有及时建立起完善的工程管理规章制度来为管理者提供一个正确合理的约束、指导管理行为的准则。
完善的规章制度毫无疑问是企业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有秩序进行的基础,切实提高企业的工程管理水平就必须以扩大管理人员权限、善于选用人才、严格考核和赏罚分明等为原则,建立起以严格的责任制为核心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其执行者实现“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的结合,这两者之间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一方面,规章制度是工程管理过程中的一剂良药,可以将工程相关的各方面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共同提高工程管理的效能,它本身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其一经确立便是工程参与人员在工程实施期间必须遵循的内部法规,约束着员工的生产行为;另一方面,规章制度也能通过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利益维护与物质分配等手段调动工程参与人员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为工程参与人员的创造性提供了沃土。工程承担企业必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规章制度,真正解决工程管理上墨守成规的管理瓶颈,切实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二、强化基础工作
现代工程项目极其复杂的施工内容为工程项目的实施以及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同时也要看到,任何复杂的工作都是由众多的基础工作内容组成,在工程实施工程中紧抓基础工作不放松,通过基础工作的强化来加强管理力度是切实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的重点。
1、狠抓工程管理中的成本管理
在市场经济时代,经济效益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和发展的原始动力,也是企业员工生活水平的保障,所以成本管理理当作为工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来实施。工程管理中的成本管理即是通过成本控制来计划和控制工程施工,企业必须在工程实施中为做好成本控制采取必要的措施。
(1)开展成本预算
做好成本管理需做到“预算先行”。施工企业须在施工任务开始前认真分析相关的各种技术经济条件,规划一定时期的成本水平和成本目标,在此基础上制定多种针对分析调查结果的预算方案并择优选择一种,以此来提高工程的成本计划水平。
(2)加强成本控制
工程实施过程中需按照制定的成本预算方案严格实施,及时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实际耗费进行计算与审核,确保项目经费正确的按照标准使用;同时也要防止“遵章过死”,根据实际灵活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并在此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总的来说,加强成本控制便是需要工程管理者结合成本预算与实际,尽最大可能达到并超过预算目标。
(3)组织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工作必须及时组织,并且要在健全、科学的成本核算规程的约束下进行,切实保证通过严格、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真实的反映工程的实际成本水平,总结起来便是“及时”、“真实”。同时也要在综合研究工程技术、工艺等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成本分析,找出成本升降变化的原因,从而为节约成本寻找新的路径。
2、做好工程管理中的财务工作
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往往能够弥补工程建设当中许多的漏洞。工程管理中的财务管理较于普通财务管理通常来说具有较强的专业特点,所以在做到依照国家相关财经法律管理的基础上也应符合其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群众性的民主管理作用,统一标准、规范操作,准确及时的反映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
三、加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维系的是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维系的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和发展。工程建设中的项目质量管理更是比一般产品的质量管理重要,它是施工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评判标准,是企业信誉的保证。加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尤其是对于提高工程管理水平来说更是如此。本文作者认为,工程管理者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做:
1、正确处理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当前工程项目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为了提升工程进度,加快施工速度而忽视了质量要求,特别是工程工期短、任务紧的工程项目此类情况更多见。而往往结果是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施工企业的信誉和用户的利益都极大的获得了损害。所以,工程管理者应该正确处理工程质量与施工速度的关系,提前制定相应的合理完善的施工计划,确保质量、速度“双赢”。
2、严格质量考核责任制度
工程质量能不能得到保证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相关责任人重视与否,所以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应建立起严格的与质量挂钩的责任考核制度,推行人事考核的质量“一票否决”制,严格追查相关质量事故责任人的责任,实行明确的奖惩机制。
3、严把检查关
施工企业与工程质量直接相关。施工单位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严格自查,并与专检人员联合起来严格执行首检、互检、巡检和终检等制度,将质量管理渗透到工程建设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细节中去,争取质量事故“尽早遏制,发现一起解决一起”。
结束语
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已经是衡量一个企业尤其是施工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准,采取措施切实提高自身的工程管理水平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实际意义。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范文4
关键词:建筑工程 项目管理 现代思想 质量控制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work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to face the problems, and give enough attention, and actively tak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solu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utility to obtain ideal, will be truly realized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cientific, standardized, to create the greatest benefi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in modern ideological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建筑科技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对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实现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我们有必要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和控制进行认真探讨和研究,利用科学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施工工艺工作效率,缩短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顺利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
一、加强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
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和耗费的人工、材料、能源都相当大,投资者付出巨大的投资,要求获得理想的、满足适用要求的工程产品,以期在预定时间内能发挥作用。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的优劣,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安定。因此,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所以,必须要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确保质量水平。
建设项目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技术和资金,这些要素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是一种相互结合的立体多维的关系,这说明项目是具有系统性的施工,建设项目管理具有系统管理的特点。加强项目管理,必须对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详细分析,认真研究并强化其管理,对项目生产要素进行管理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l)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即适时、适量、比例适当、位置适宜地配备或投入生产要素以满足施工需要。
(2)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即对投入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在施工中适当搭配以协调地发挥作用。
(3)对生产要素进行动态管理;动态管理是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与保证,动态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按照项目的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生产要素,使之在项目中合理流动,在动态中寻求平衡。
二、用现代管理思想方法进行施工项目管理
现代管理观念,已经突破传统的生产性内向管理观念,强调经营性外向管理观念。从这个前提出发,在进行施工项目管理中,第一要强调战略观念,即全面系统的观念和面向未来的观念。第二是市场观念,即要提高施工项目管理,首先要了解市场,其次要以自身的优势去占有市场,赢得市场。第三是树立用户观念,一切为用户着想,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扩大社会信誉。第四是竞争观念,即以质量好、服务好、工期合理、造价经济取得竞争的优势。第五是效益观念,即在进行项目管理时精打细算、减少投入、降低成本、力求所获收益大于投入,形成利润。第六是时间观念,即要把握时机,缩短施工日期,加快资金周转,讲究工作效率,从而赢得时间,向管理要效益。第七是创新观念,没有一成不变的施工项目管理模式,必须在进行施工项目管理时,根据工程状况和环境的变化进行项目管理预测,更新管理模式,树立创新意识,利用新的管理组织、方法和手段,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以适应客观事物和各种可能的变化,实现项目管理目标。
三、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着重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实行目标管理
一个工程效益的好坏,首先要看质量目标是否完成。质量目标一是要满足与业主签订的合同要求,二是要满足质量计划的要求。要达到目标计划就要按照“分项保分部、分部保单位工程”的原则,把质量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定出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目标。然后针对每个分项工程的技术要求和施工的难易程度,结合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施工经验,确定质量管理和监控重点。在每个分项工程施工前,写出详细的书面交底和质量保证措施,召集施工主要负责人及技术、质量管理人员和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进行交底,做到人人目标明确、职责清楚。对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施工经验不足的分项工程,还应事先对人员进行培训。
﹙2﹚实行质量预控
首先图纸会审。设计图纸作为施工的主要依据,施工前必须认真查阅以了解设计意图,会审时不应简单审查图纸中的差错,还应考虑是否有利于施工和投资控制。在某些场合下,虽然设计本身符合规范,但受到工期、施工工艺投资控制等因素影响,要顺利完成工期目标和保证施工质量,还需对设计进行适当优化,以保证设计图纸既能满足规范,又有利于施工和质量符合规范要求。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规范和规程进行施工,并严格工序控制,出现问题及时纠正,以消除事故隐患。当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时施工人员通常缺乏经验,而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是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这部分更应当进行提前预控,进行全面质量管理,使控制贯穿于其全过程, 达到质量目标。
﹙3﹚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跟踪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跟踪控制,检查落实各项施工活动,随时注意施工单位在施工准备阶段对影响工程质量各种因素所做的安排,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不利于工程质量的问题,并进行及时处理和整改,避免产生质量隐患。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检制度”、“样板间制度”,样板指导施工。对施工薄弱环节,应对其质量进行重点控制,同时对于一些较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如涉水部位的渗漏水问题、墙体及地面裂缝问题、房间方正问题、轴线和钢筋位移问题等应重点进行控制,并采取有效措施。除此之外,应对所有隐蔽项目均须进行全程控制,如地基验槽、桩基、钢筋、地下混凝土、防水工程等,其验收应按有关规程进行。
﹙4﹚安排好交叉作业,注重细部处理和成品保护
在施工中,往往是多工种、全方位交叉作业,管理难度大。而细部施工阶段的施工质量,对实现项目总质量目标是至关重要的,这些部位都是影响观感质量的重要部位,体现施工管理水平和操作技术的关键部位,这些细部做好就能够对整个工程质量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在这一阶段,除各分项工程要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外,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合理安排交叉作业,抓好细部处理和成品保护上。合理安排交叉作业,一是要合理安排工序,解决好各分项工程施工的先后顺序,不影响施工质量。二是要合理安排时间和空间,保证各分项工程必要的技术问歇。三是要合理安排人力以保证工期。四做好交接工作,并做好交接记录。建立成品保护制度,严格执行对成品保护的质量检查。
﹙5﹚对施工人员的素质控制
在项目质量控制中,人是决定性因素,管理、施工及操作人员自身素质高低对工程质量起着关键作用。为了保证和提高项目施工质量,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素质控制。施工人员的素质控制主要包括岗位质量意识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
四、建筑施工管理的意义
建筑施工管理就是抓建筑业创新的关键点,这对转变施工现场管理,提升行业形象,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1﹚适应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进一步确保了工程质量安全。把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相关要素最大限度地整合,使其系统化、规范化、信息化、精细化,符合工地管理的发展方向,最大限度地减少质量安全事故,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2﹚适应了创建节约型社会的需要,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把科学管理落实到工地的每个细节、每个过程、每个岗位,使各项管理流程程序化,实现对现场的准确、快速、全过程的监管,不仅有利于现有施工规范条件下的生产节约、降低成本,而且有利于把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真正运用的实践中,加快技术创新,促进技术进步,促进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和创建“节约型社会”。
﹙3﹚适应了建设文明社会的需要,提高了产业文明度,提升了行业新形象。建筑工地的“脏、乱、差”给人们留下很差印象。施工管理,可以进一步强化文明施工,改变场容场貌秩序化,并不断增强农民工的文明意识从而全方位地提高产业文明度,提升产业新形象。
﹙4﹚适应了时展的需要,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监管水平。施工管理把原来比较分散的质量、安全、队伍管理等各项重点管理要求有机地整合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清晰、明确的链条,有利于企业学习掌握和在实践中有效贯彻。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范文5
【关键词】 施工项目 成本管理 经济效益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项目盈利空间越来越小,施工企业要想在生存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向科学管理化企业靠拢,而实施项目成本管理是提高企业效益的一种有效途径。即通过科学的管理,良好的成本控制来挖掘出更多的利润空间,做到管理出效益。
一、建立建全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系
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是关系到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死存亡的大事,并不单纯是财务及预算人员的任务,而应是企业的管理层、项目执行层及劳务作业层等的共同责任,任何一层管理不到位,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就可能受影响,这样就要求企业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以项目经理部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制,确定成本管理的主体是施工项目经理部,施工项目经理部成本管理的主体是项目经理部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作业人员,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的核心领导,将项目目标成本责任通过签订经济合同层层分解,逐级落实,逐级负责,明确项目管理人员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应尽的责任。并赋予相应的权利,确保其充分有效地履行职责,在责任支配下完成工作任务后,要用一定物质奖励去激励员工,做到“责、权、利”相结合,使降低成本成为每一位管理人员的自觉行动,从而将会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二、处理好成本、质量及工期三者之间的关系
工期、质量和成本是项目管理参照的三条黄金标准,但因为这三者之间本身就存在着矛盾。要达到三者平衡的最佳点并非易事,所以企业要在整个工程项目的运行中,综合考虑工期、质量与成本的关系,运用科学管理的方法,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行成本优化,以达到三者有机结合。
1、质量与成本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市场信誉,施工企业即不能为降低工程成本而偷工减料,后果便是达不到质量要求而导致质量事故的发生,也不能为了片面追求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的信誉度,出现“质量过剩”现象,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工程项目中标后,管理者应根据业主要求、工程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规划确定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找到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编制出技术先进、工艺合理、组织精干的施工方案,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施工中,应推行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工作责任制,正确划分各级技术管理工作的权限,使每位工程技术人员各司其职,各能其事,有职、有权、有责。把技术管理工作的重点集中放到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工期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具体技术工作业务上。同时,项目经理组织有关人员根据企业有关规定,制定符合本工程施工的详细的规章制度和奖罚措施,尤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奖罚措施,严禁违章施工。
2、工期与成本
同样,工期管理也是成本管理的环节之一,为了保证工期而采取技术措施,必然增加工期成本,但如果延误工期而导致违约,必然被索赔,所以应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关系,寻找最佳工期点成本,在确保工期达到合同要求时,尽可能降低工期成本。切不可为了追求市场竞争力而盲目赶抢工期,否则,不但增加技术措施费用,导致工期成本超支,还会出现质量、安全事故,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在施工过程中,应提出成本节约措施,尽可能顺畅地安排施工流水,不能因为工期而忽视效益,尽量做到合理节约。
三、加强索赔与现场签证管理
工程索赔是市场经济中合作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索赔是一种风险费用的转移或再分配。它是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内容。要牢固树立索赔意识,正确地认识索赔是工程承包施工合同双方的权利,任何一方都有权主动提出索赔要求,以维护自己正当合理的经济利益。尤其是作为承包商,施工索赔是其减少承包风险、防止经济亏损的基本手段。工程承包企业,应该把提高索赔意识作为自己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1、做好签证工作
工程签证是合同双方在履行施工承包合同过程中,按照合同约定或经协商一致,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工期顺延、经济索赔等所达成的意思表示一致的补充协议,是项目最终结算时增减工程造价的凭据,是成本管理的主要控制对象,工程的各种签证又是索赔是否成立、索赔价款计算的主要依据,所以在施工阶段加强现场管理,规范现场签证。在工程进行过程中,要及时、妥善保存第一手资料(注意资料的完整性),诸如投标文件、招标文件、变更洽商通知单,做好天气情况、项目上停电、停水记录,以作为施工方向业主变更索赔的依据。在一定程度上讲,一个项目的工程变更越多,其改善项目的经营条件和实现项目的最终赢利的机会就越大。工程变更索赔是施工索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承包项目能否改善经营条件和实现最终赢利的重要手段之一。
2、处理好与业主代表的协调关系
抓好索赔工作的管理,还有一项软指标是不可忽视的,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处理好与业主代表的协调关系,加强沟通,达成共识,使合理的索赔得到认可。如果与业主关系比较融洽,业主对承包商的工作比较满意,就容易对承包商的合理索赔理解和同情,否则由于业主与承包商的关系紧张,导致不信任或敌对态度,则索赔难以实现。所以应把握索赔技巧,做好公关工作,建立好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良好的工作和私人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索赔工作做到游刃有余。
四、加强成本支出控制
项目成本支出控制是指按照既定的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目标,对成本形成过程的一切人工、材料、机械、现场经费等各项费用开支,进行监督、调节和限制。严格控制各项费用在成本计划的预定目标内,以达到取得生产效益的目的。这是个动态的过程控制,它随着施工生产发展阶段及业主要求等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变化,这就要求不断调整控制方案,揭示偏差,及时纠正,以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
1、人工费的控制
人工费占全部工程费用的比例较大,一般都在10%左右,所以要严格控制人工费,要从用工数量控制,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量,从而达降低工日消耗,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合同核定劳务分包费用,控制支出,并每月预结一次,发现超支现象及时分析原因,对于不合格的劳务队伍要尽快清退(为避免清退队伍时产生工人闹事影响工期的情况,应在合同中明确发包方有权清退不合格劳务队伍的权利,同时有权与工人直接结算劳务费。同时应综合考虑施工阶段选择合适的清退时间)。
同时,确定适合项目的施工组织模式,引入竞争机制和配套的经济刺激手段,精简管理人员,一专多能,明确职责。根据业务性质、职责的不同,实行多样化的薪酬设计,既可以与工效挂钩,又可以与岗位、技能挂钩,还可以与业绩挂钩,或采取产量包干制。其目的都是为了挖掘劳动者的最大潜力,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效率而采取的措施,提高员工收入的同时达到控制人工费的目的,形成双赢的局面。
2、材料费的控制
材料费占工程费的比重极大,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是成本控制的关键。
一般是按照量、价分离的原则进行控制。首先,应对材料用量的控制,项目经理部应将项目目标成本分解成单位或单项或分部工程成本,坚持按定额确定材料消耗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严格按照用量计划领用,避免浪费。同时,应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强周转材料的管理,延长周转次数等;努力减少材料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损耗,合理堆放现场材料,减少搬运。其次,对材料进场价格进行控制:材料采购部门应对市场行情进行调查,在保质保量前提下,多方询价,对大宗材料的采购,实行竟标制,也可与信誉好的大型制造商签订长期供货合同,既可取得优惠条件,又可规避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合理组织运输,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式以降低运输成本;再就是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与批次,对部分材料实时采购,实现零库存,降低材料储存成本,从而降低材料费支出。
3、机械费的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操作人员设备管理知识,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尽量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量,通过合理施工组织、机械调配,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同时,切实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降低机械设备故障率,避免由于盲目进场造成闲置损失;加强租赁设备计划的管理,充分利用社会闲置机械资源,从不同角度降低机械台班价格。对于设备的选型购买,要注意品牌型号的统一性,以降低维修保养等后期支出。并对参与成本控制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的措施,使机械成本与操作人员利益分配相挂钩,最大限度降低损耗。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项目成本管理在整个项目管理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建筑施工企业应综合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降低成本,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从而获得强有力的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国军:工程项目施工变更、索赔探讨[J].四川水利发电,2009(12).
[2] 汪蕾:成本控制在装饰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地位[J].安徽建筑,2009(2).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范文6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工程质量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在逐步的加快,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促使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和生活中越来越渴求绿色,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园林绿化工程。其中,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和养护需要较强的实践性和专业性,如果没有较好的施工或者管理,就会影响到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园林绿化工程的概念及特点
1、园林绿化工程的概念
每天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结构里的人们,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情况下,每天面对着较大的压力,所以对大自然具有强烈的渴望,而园林绿化工程在当前喧嚣的城市中,不仅给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也使人们可以更直接的与大自然亲近,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同时对于城市气候环境的改善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园林绿化工程不仅包括园林城市绿地,同时还包括一些环境建设工程,并在工程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园林艺术与周边的工程构筑物、景观融为一体,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2、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
园林工程在整体工程完成后,并不代表工程已全部完成,后期的养护管理也是园林绿化工程的一部分,所以对于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来讲,其不仅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同时其技术性也较强,而且施工地点都较为固定,工程体积庞大,需要较长的施工周期才能养护,而且养护的时间也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二、园林绿化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意识浮浅
现代园林绿化,作为一种社会公益性的生态建设工程,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同时园林绿化的养护与管理本身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造成很多园林管理单位人员思想意识浮浅,对园林绿化的重要性未能充分明确,工作缺乏主动性。
2、缺乏合理规划
由于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主管部门难以掌握,导致很多绿化工程缺乏合理的规划,如工厂厂区内的绿化,工厂一方面为了达到规划行政审批部门的绿地率的要求,另一方面又为了迎合职工休息时间的休闲要求,提高其工厂的整体环境,就必须要进行园林绿化,同时为了节约资金,降低成本,就随便种上几株树,大面积铺设草坪。整个园林工程未经正规设计单位规划,景观效果差。
3、施工队伍素质不高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各地大力兴建园林绿化工程,这就有效的推动了园林绿化市场的蓬勃发展,园林绿化施工队伍也急剧的增加,就样就导致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存在着大量无施工资质的人员及企业在施工队伍结构当中。园林工程中不仅仅是工程建设,而是需要具有美学和艺术的功底,这样才能保证园林工程施工中各项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如果没有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则会导致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无法充分的领会图纸的意图,不懂得施工现场植物、山、水、绿地的搭配,从而导致施工工序混乱,不仅质量无法控制,而且管理效率也较为低下。
三、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的措施
在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质量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只要保证了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才可以实现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的目的。具体来讲,需要从这些方面来努力:
1、对绿化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工程材料的影响,并且如果工程材料出现了问题,园林工程出现的都是难以弥补恢复的质量事故。因此,为了避免出现这些事情,就需要严格控制绿化材料的质量。在监控材料质量的过程中,需要对原先确立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健全和完善,对施工企业的管理进行强化,不能够放过任何一个环节,比如,人员配备、组织管理以及监测程序等。要将对材料的质量要求明确加入到施工承包合同以及监理合同中,对监理方的责任和权限进行明确。
2、做好园林绿化施工的细节
(1)尽量保存原有表土
在进行绿化工程施工中,要对表层土壤做到尽量的保留工作。因为表层土壤经过多年的耕种后,其养分及腐殖质含量都较多,这些大量的养料有利于植物的生长需要。但在当前很多工程施工过程中,都是从上往下进行挖掘和运输,使表土被扔弃或是被破坏掉,而地形改造后的土壤并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因此在施工时最好的办法是将表层土进行集中保存起来,可以在施工中利用倒退铲车来对表土进行掘取,并将之放置于固定的场地,做好遮盖措施,在地形改造完成后利用适宜的天气再对表土进行平铺作业,平铺时注意土壤团粒结构的完整性。
(2)在栽植苗木的时候,不能够违背植物的生长规律
通常情况下,往往会在树木的休眠期来栽植树木,但是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因为种种因素的限制作用,往往树木栽植活动需要在非栽植季节来进行,这样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证栽植的苗木可以成活。比如,将抑制剂喷洒于苗木上,适当提高苗木土球的标准以及修剪枝叶等。通过这些措施,苗木的水分蒸发就可以得到有效地减少。对于已经生长过很长时间的老树来讲,需要进行必要的断根处理,这种方法也可以应用到那些比较贵重的大树身上或者生长态势不好的树木身上。同时,还可以对这些树木的枝叶数量进行减少,这样树木的成活率才可以得到提高。在对苗木进行移植的时候,为了保证成活率,禁止在那些太阳高照的天气下进行,尽量选择阴天。
(3)保护原有树木,选择乡土树种,减少运距
由于在土建工程施工时其石灰和水泥会对土壤造成影响,所以需要在施工前将原有的树木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将树穴用土护起来,同时还要做好围护措施,以防止石灰及石灰水、水泥水的侵入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另外在对绿化工程中所需要的树种进行选择时,尽量选择乡土树种,因为这类树种在长期的生长过程中已适应当地的环境和气候变化,而且在移植过程中由于时间较短,所以对植物自身的损耗较少,不仅有效的保证了树木的成活率,同时也使其养护及工程成本得以降低。
3、病虫害的防治
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病虫害也具有很严重的危害,如果这些病虫害得不到合理治理,就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严重影响。要想防治病虫害,首先需要对植物产生病虫害的根源进行明确,结合具体情况,对治理方法进行合理确定,同时,辅助以保护措施和杀虫措施,除了药物防治方法之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方法,结合具体情况来进行合理选择。
结束语
在目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园林绿化工程作为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保证其施工质量,这不仅有益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同时也能实现良好的社会美仑美奂,因此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管理机构,控制好施工的质量,抓好施工企业队伍的建设工作,从而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水平,使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军,刁岩.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与养护技术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