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构音不清楚教育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构音不清楚教育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构音不清楚教育方法

儿童构音不清楚教育方法范文1

摘 要

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语言能力的发展对孩子今后各种能力的发展,以及知识的获得,人格的健全乃至整个心理结构的发展都有着决定的意义,发展幼儿语言是要让幼儿从生活中通过使用语言来学习语言。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幼儿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幼儿园教师应有目的地丰富幼儿生活内容增长幼儿知识,开拓幼儿视野,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启发幼儿的求知欲忘,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同时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为以后各方面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语言 发展 轻松 讲述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语言既是幼儿学习的工具,又是学习的对象。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作为一线的教师,发现幼儿在语言方面不足之处表现在与同伴缺少交流,上课多数幼儿不愿上来发言,不敢大方地面对集体发言,讲述时不完整等。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呢?

一、在各项游戏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让幼儿在轻松、充满鼓励的游戏气氛中敢说。在游戏活动中幼儿自身或幼儿之间常常会出现一些语言表达不明的情况,教师应尽量为幼儿提供自由交谈的机会,扩大幼儿自由交谈的空间,积极鼓励幼儿与人交谈,大胆地说明理由,不断丰富他们与人交流的经验,在愉快中获得语言的良好发展。如游戏活动时,给予幼儿充分交际的机会,在游戏之前请幼儿自己谈玩的规则,在各抒已见的基础上,对幼儿提出要求,然后再请幼儿按自己的愿望自由选择所喜欢游戏,当矛盾出现时,不要一语定案,而是鼓励这几名幼儿自己去讨论协调关系。幼儿们在进入角区后,只有感受宽松自由,在活动中他们才会有话敢说。幼儿语言发展能力有快慢,我们都是抱着一种积极鼓励的态度来增强幼儿的信心。尤其对于少言寡语的幼儿,更需要教师和他们交流,给予关心和帮助,加强个别指导。灵活采用多种游戏方法,让幼儿在扮演的各种角色中学说。幼儿许多时候有了强烈的表达愿望,但由于语言发展没有跟上思维的发展,因此,头脑中想的问题不能很好地用语言表达清楚,使幼儿当众表达没有把握,容易表现出胆小、羞怯的心态,有的更是不爱回答。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得无拘无束、轻松愉快,作为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的语言,自始至终伴随着游戏,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语言实践的良好机会和最佳途径。因此,教师们尝试采用多种游戏方法,刺激幼儿的语言行为达到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效果。

二、在快乐的阅读中培养幼儿讲述能力

睡前讲故事,学会续编故事。睡前讲故事对孩子来说是最温馨的事了。促进语言发展最好的方法是每天给孩子朗读一些睡前故事,孩子在睡觉前听过的一些句子,会如同儿歌一样被孩子整句记住。孩子听着有趣的故事,不但是一种享受,而且受到了语言的熏陶。此时家长运用适当的提问帮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内容,让孩子通过说来表达对故事人物的看法。借助故事中所描述的情境,给幼儿提供充分的模仿、练习的机会,如模仿故事中的对话、声响等。故事讲到某一关键处,中断讲述,启发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编出以后的情节。从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巧用图书角,让幼儿自由讲述。

图书角是幼儿最喜欢去的地方,幼儿经常会主动去图书角看自己喜爱的书籍,由于幼儿的模仿性强,往往喜欢看与别人相同的书,这时就会有可能发生争夺现象,此时教师要引导幼儿想办法与人商量,如我看看你的好吗?或咱们一起看好吗?再或者你看完了给我看好吗?通过这种语言引导可以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在看图讲述中让幼儿成为讲述的主人,“看图讲述”是以图片作为凭据,借物讲述的一个活动,因为这图片记录的都是一瞬间的事物,迫使孩子要联想,图片事物发生之前之后,图片之内之外的情节,更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从而使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感知、理解和讲述图片的内容。幼儿通过对图片观察、分析、判断、自己选择词汇,组成句子进行连续讲述或编成小故事,这对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具有特殊意义。

三、在日常谈话中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谈话是以对话形式进行的语言交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的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的‘教’是难以掌握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在幼儿园中,同伴之间的交流是幼儿发展口语的主要的途径。在同伴当中幼儿说话不受到任何的限制,氛围更为轻松。一些口语发展得比较好的幼儿还将在其中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年龄越小的幼儿越喜好模仿,当同伴说出一个较好听的词时,他们就会跟着模仿或纠正同伴的错误发音及病句。教师可借此机会倾听幼儿的交谈,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发音或病句,促进幼儿口语的发展。因此我总是“不经意”地倾听幼儿的谈话,并及时表扬说出好听的词的幼儿,纠正错误发音或出现病句的幼儿,让其他幼儿明确什么是应该学、什么是不应该学,从而更好的发挥同伴之间交流的作用。

儿童构音不清楚教育方法范文2

高等职业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高职高专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特殊教育发展需要的、毕业生具备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知识和能力,具有为特殊教育事业奉献精神的,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的,既能在特殊教育学校任教,又能在普通小学任教,就业面比较广泛,特殊教育的音乐教学就是为了让那些具有音乐天赋的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能够走进特殊教育学校教特殊儿童唱歌、跳舞。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面对的是那些智力残疾儿童,要把美妙的歌声带给他们,要用在学校学到的特殊教育教学方法来教会那些智力残疾儿童怎样歌唱,让他们对歌唱产生兴趣,有助于开发智力残疾儿童的智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因此,高职高专院校特殊教育专业的声乐课同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声乐课相比,没有音乐教育专业所学的声乐那样复杂,内容要简单,因为学生们在声乐方面都是零起点,没有基础,要从最基本的歌唱姿态及呼吸开始讲起,由浅入深来达到教学目的。

二、高职高专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应如何进行声乐教学

声乐是用人声演唱的音乐,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嘹亮的歌声。学习歌唱发生的基础知识、演唱技能和掌握不同的演唱方法,是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位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熟悉和掌握的。下面就是我认为高职高专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声乐课应教授的理论知识,教师讲完后,需要让学生们亲自实践,由教师逐个的进行辅导,还可以让学生们互相指导,这样学生们既掌握了声乐要领,而且自己也学会了怎样教学,毕业后就能直接走上工作岗位进行教学,体现了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特点。

(一)歌唱的姿态

练习歌唱,首先要掌握好歌唱的姿态,如果姿态不正确,就会影响呼吸、发生和歌唱的表现。正确的歌唱姿态:1.身体自然直立,力求端正、大方、朴素、自如;2.双脚稍分开,两腿站直,重心要稳。3.脸部肌肉要放松,表情自然,双眼向前平视,上胸畅开,双肩略向后,但不紧张,小腹微收;4.任何时候不要夹肩、缩脖、瞪眼、皱眉、撇嘴等;5.无论在演唱或练唱时,都不要用手或脚打拍子;6.演唱时可适当加入动作,但要简练、利落、大方;

(二)歌唱的呼吸方法

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发声的准确、音质的优美和歌唱的表情都与呼吸密切相关,歌唱的呼吸分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联合呼吸三种形式,其中胸腹式联合呼吸在演唱中比较使用。胸腹式联合呼吸:这是一种运用胸腔、横膈膜和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气息的呼吸法。这种呼吸法在我国优秀的戏曲唱法中和现代欧洲唱法中被普遍采用。

(三)歌唱的发声方法

作为一个歌唱者,必须通过歌唱发声的练习来掌握发声的基本方法,以便更好地演唱歌曲。歌唱发声的标准和要求:1.歌唱发声要有良好的呼吸基础,即要有呼吸支点;2.歌唱发声时,喉头要稳定,声带的运动,要根据音的高、低、强、弱不同音符来适度调整气息;3.恰当地运用好歌唱的共鸣,再加上前两条的协同配合,就会使声音圆润、明亮、传得远,并富有力度和音色的变化;4.有较宽广的音域,声区和谐、同意,再唱低、中、高音时,上下无裂痕,衔接灵活,行腔自如;5.声音有保持持久的能力,并能保持音色的艺术效果;6.唇、舌、下腭的动作能够灵活自如,要放松、不紧张,能正确、清楚地咬字,做到“声情并茂、字正腔圆”。如果能做到上面提出的这些要求,就表明较好地掌握了歌唱发声的基本技能。

(四)歌唱的发声练习

发声练习是歌唱发声的一种综合基本技能的训练。学习声乐必须从最基本的发声练习开始。1.连音练习要求(1)呼吸器官和发声器官应处于自然、从容、舒展状态;(2)从自然声区开始,可作半音上行、下行的练习;(3)每条练习都要柔和、均匀、连贯;(4)起音、收音要保持在高位置上。2.跳音练习要求(1)发音前,必须先想好所要发出音的准确音高是轻巧、短促而有弹性的声音;(2)要快速吸气,保持气息,在一瞬间声带迅速合拢,气息灵巧地配合发出声音,如用轻生咳嗽,体会声带开合与气息的配合;(3)从中声区开始练习,再逐步向低、高声区扩展;(4)低声区注意声带的闭合,不漏气,中声区注意声音均匀、轻巧,高声区注意保持呼吸器官和发声器官的通畅。3.哼鸣练习要求(1)嘴唇轻闭,舌尖轻抵下牙内,上下牙松开;(2)下腭、颈部、喉腔自由放松,柔和地吸气、呼吸;(3)发声的通道全部打开,声音从高位置发出;(4)鼻、齿、唇感到轻微的颤动;(5)哼唱时始终保持吸气的状态。4.打开喉咙的练习要求(1)学会张嘴唱歌,即将上、下牙齿松开,有下巴松松的“掉下来”的感觉,舌尖松松地抵下牙;(2)唱八度音程时,从低到高,母音不断裂,要连起来唱,口咽腔同时从大到小张开;(3)气息通畅地配合,发出圆润、通畅自如的声音。

(五)歌唱时的共鸣

从声带发出的声音叫做“基音”。基音是微弱的,只有当它在人体各个共鸣腔得到了共振,才能使声音扩大和美化,发出优美、嘹亮的歌声。基音在共鸣腔体内引起的共振,在声乐上称为“共鸣”,它包括胸腔共鸣、口腔共鸣、头腔共鸣三种方法。

(六)歌唱的咬字、吐字

歌唱是语言和音乐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字在歌唱中是用来传情达意的,因此,吐字、咬字训练是歌唱中基本技能训练的一个重要部分。1.咬清字头字头,是一个字发音出声的开始部分,一般是指组成这个字的声母部分,有的字还有以母音为i、u、v为介母的,如“娘”,字头是声母n和作介母的i。字头是由于气流在口腔中遇到唇、齿、牙、舌、喉等部位产生各种不同的阻碍而发音的,其发音部位靠前,发音时口腔局部紧张,因此,字头在一个字中占的时值应极短,否则会阻碍声音的传导。但是字头是很重要的,若忽视了,字咬得就不清楚。歌唱中字头要咬得准确、有力、果断。2.引长字腹字腹,是组成一个字的母音部分,是任何字不可缺少的、需要引长的部分,是声音中最能发挥作用,最有响度、最有穿透力的部分。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不受阻碍,顺畅地通过,随着口腔的开合、唇形的变化、舌位的升降而发出不同的声音,歌唱中字腹部分要唱得长而稳。3.收准字尾字尾,是字的收声归韵部分,是字的终了和归宿。它关系到一个字的完整和纯正问题,发音时要根据不同的处理,收音的部位要正确,收尾的瞬间要掌握得当。字尾所占的时值也是极短的。歌唱中字尾要收得轻巧、适时。

(七)歌唱中常见的不良声音

1.鼻音:鼻音是由于软腭与咽腔的空间加大、音波流入鼻腔而失去口、咽腔共鸣所造成的声音,听起来很不悦耳。如不纠正鼻音,发展下去声音就会愈唱愈闷,最后发展到唱不成声。2.喉音:喉音是失去气息的支持,喉部用力,使喉头提起或用力挤压舌根所造成的。喉音对发音很有害,因为喉音生硬、沉重,音色变化不灵活,声音表现力很差。3.颤音:颤音是声乐上的痉挛病,是由于呼吸的强烈冲击或初学声乐者的人工模仿“波动”而造成的。也可以称作抖喉,歌唱有颤音(抖喉)毛病的学生,歌唱器官失去了应有的弹性,声音摇晃不定,给人以不安定、不舒服的感觉。4.喊叫:大声喊叫对歌唱是很有害的,它使声音失去自然、优美的色彩,变得粗糙、生硬,甚至发生嘶哑的声音。用喊叫歌唱,必然导致整个发生器官的失调。对声带有很大的损害,而且即使用力唱,声音还是传不远。喊叫往往是由于声音没有基础就盲目地追求“音量”,滥唱高音所造成的,其结果使下腭、舌根紧张,喉头上提,舌中后部抬高,发出扁而白的喊叫声。

(八)歌唱嗓音保护常识

嗓音是歌唱发声的物质基础,歌唱离不开良好的嗓音。保护嗓音,使发声器官处于良好的功能状态,有利于歌唱。对于一个未来特殊教育学校的音乐教师,在今后的音乐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天也离不开好嗓音,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和保护自己的发声器官,让其保持良好的功能状态。那么应该怎样合理使用嗓音呢?1.在日常生活中,要锻炼合理地使用嗓音,要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不要大声叫喊或长时间地高声讲话。音量适中,语速平稳,轻重有序,力求字正腔圆。2.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必需的睡眠时间,因为在睡眠不足或不注意适当的休息的情况下,喉肌容易疲劳,声音会失去原有的音色。女生月经期间应停止练习,因为月经期及感冒时,声带处于充血状态,如继续练习声带会发生嘶哑或病变。3.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应少吃或不吃刺激性食物(酸、辣等),练唱前、后不要吃过冷过热过咸的食物以免刺激咽喉,影响咽喉肌的调节功能,避免出现嗓音沙哑、发干,“失声”的现象。

(九)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儿童构音不清楚教育方法范文3

唐山与北京、天津毗邻,是河北经济中心之一,教育理念相对发达,很多儿童的家长意识到学前英语启蒙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孩子日后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及效果,因此日益重视孩子英语方面的学习,幼儿园英语课程及一些儿童英语培训机构也应运而生。

本研究以唐山市为例,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观察和访谈为辅的方法,调查研究学前儿童英语学习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调研范围包括市级幼儿园3所、私立幼儿园2所、儿童英语培训机构3所,以学前儿童家长及小部分英语教师为调研对象;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128份,回收率85.3%。问卷调查了被调查者对学前儿童开始学习英语时间、教育目标、教学形式、环境创设、师资及关注问题等方面的认识。本次调研还访谈了3名培训机构负责人、3位幼儿园园长和5位幼儿园英语教师,并观摩了他们的教学活动,了解其英语教材、师资、教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1 问卷反馈结果

1)关于儿童开始学习英语的时间情况,65%的家长认为3~6岁开始学习英语合适,32%认为7~12岁,认为0~2岁开始学习英语的只占3.2%,而12岁以后选项为零选择。

2)关于参加英语学习的目的一项,其中73%的家长认为丰富孩子的知识面,提高孩子综合素质最重要;52%的家长想培养孩子的英语口语,提高与人交流沟通能力;只有32%的家长关心孩子自身对英语的兴趣。

3)调查显示,家长在家辅导孩子学习英语的方式大多数是陪同观看英语动画片或电影,占55%;也有24%的家长以和孩子玩英语类游戏的方式来辅导学习;只有19%的家长和孩子进行口语对话。

4)在问卷调查中关于选择英语培训学校时,家长所关注的内容上,有58%的家长重视课程建设、56%的家长选择了学校规模和知名度,39%选择外教或名师,重视课程收费的只占15%。

5)针对儿童英语的教学形式,78%的家长认同游戏教学、支持情景教学,也有22%的家长表示不清楚。

6)问卷调查显示,89%的家长会为孩子选择英语发音班和口语班,选择英语学前辅导班的占48%,选择趣味英语词汇班的比例是40%。

2 实地的采访谈话结果也有一定的代表性

1)学前儿童英语教育教材的建设方面,目前唐山市学前英语采用的教材有《洪恩英语》《史迪克儿童英语》《剑桥少儿英语》《阶梯英语》《迪斯尼神奇英语》《新概念英语》《易趣儿童英语》等。教材的多样、理念的翻新、费用的高低,都给家长及孩子带来很多困扰。

2)目前,唐山市幼儿园英语教育师资主要由以下几类人员组成: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专科学历的占34%,英语专业中师、专科学历的占19%,幼师专业中师、专科学历有英语培训经历的占26%,外聘的占18%,其他占3%。

3)教学方式简单,多采用直接法、视听法。教学多本着游戏原则,但忽视综合原则及循序渐进原则。

3 调查问卷和观察访谈表明唐山市学前儿童学习英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家长对于学前儿童英语学习有一定的积极性,目的明确,但也存在误区,如家长辅导学前儿童英语学习的方法需要改进,对于儿童英语学习内容、目的也存在误解。

2)学前英语教材多样但质量良莠不齐,英音美音混乱。

3)学前英语教育师资方面存在很大欠缺,有英语水平的人无幼教理论和方法,有幼教理论和方法的人英语水平不高,语音语调不规范。

4)教师流动性强,相关培训不到位,学习进修机会少。

5)学前儿童英语课程设置不合理,可操作性及拓展性较差,有些学前儿童英语培训机构及幼儿园缺乏对儿童英语教学的特点、目的、内容及要求的了解,教学方式简单,教学效果差。

6)无完整的教学评估系统。

4 结合儿童心理学、英语学习规律及英语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提出相关对策

1)唐山市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加强领导,实施学前英语教育培训机构及幼儿园申报制度,申报内容包括师资力量、教科研能力、课程方案、拟用教材、教学设备等,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学前英语教育。

2)以政策性条文规范学前英语教育市场,组织相关专家成立领导小组,指导学前英语教育工作,可帮助教学机构进行岗前培训及提供进修学习机会,还可以为儿童家长提供英语学习咨询,帮助家长解决英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3)试行学前英语教育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具有幼教资格的教师需同时获英语大专以上学历并通过学前英语教学法培训,才能获得学前英语教师上岗证书;不具有幼教资格的英语专业教师需通过学前儿童教育学、心理学培训及学前英语教学法的培训,才能上岗。

4)在培养幼儿教师的专门教育机构如师范学院,开设学前英语教育专业,从根本上解决学前英语教育师资缺乏问题。师范教学部门还要提供学前英语教师岗前培训及进修学习的机会。

5)构建适宜有效的教学评估体系,既包括教师教学评估,也要涉及学生学习评估。教学评估既包括相关领导和组织机构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教考评价,也要包括儿童家长对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建议和打分。学习评估也不光侧重学生英语学习内容的数量及难度,还要评估其参与状态和对英语的感知、理解和运用。学前儿童英语教育评价不仅要关注终结性评价,更应该关注形成性评价。

6)以幼儿园或学前英语培训机构为依托,建立学前英语教育试验基地,并实行基地挂牌制与年检制,优胜劣汰,动态调整,为学前英语教师提供培训、交流、展示平台。

7)组织家长参加讲座、培训及亲子活动,帮助其形成正确的英语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使其着眼于儿童综合素质的提高。引导家长认识到创设家庭英语学习环境的重要作用,教幼儿学英语,不要追求单词数量,应当从幼儿学习听懂和理解他人的英语表达入手,逐渐实现英语语言顺畅交流。

8)选择与新教育观念相符的教材,认真考证教材、教法是否与目前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方向一致。理想的教材应该价格合理,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结合本土文化和必备的欧美文化。随着美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日益强大,美国英语已经成为英语世界的主流,市场上流行的也是大量的美式视听材料,但很多中等城市的英语教师对美音的认识却刚刚起步,因此,在选择教材时应注意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的结合。

5 结语

综上所述,唐山市学前儿童英语教育还处在不断尝试、探索的阶段,还面临许多困难,存在种种问题需要解决,其教学原则及教材教法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但只要认真针对学前儿童的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遵循语言教学的客观规律,不断探索,学前英语教育情况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幼儿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张劲松,郭迪,等.幼儿第二语言(外语)获得成效之多因素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5):289-292.

[3]周兢.对我国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定位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4(12):4-6.

儿童构音不清楚教育方法范文4

关键词 学前教育本科 专业技能 影响因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0006-03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幼儿教师们面对的是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个体学习兴趣差异大的学前儿童,在实践中要求幼儿教师拥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以满足不同幼儿的教育需求。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是指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经过练习而获得顺利完成学前教育活动时所应掌握的合乎法则的认知活动或身体活动的动作方式。其中学前教育专业技能中的艺术技能“说、唱、弹、跳、画”对幼儿活动的开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侧重从学前教育专业技能中的艺术技能入手,分析影响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技能的因素,提出解决的策略。

一、学前教育本科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现状

在办学以来,系部一直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以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着重培养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树立“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以幼儿教师专业技能为主线,优素质、厚基础、强技能、重能力”的办学理念,以期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十分重视,不仅在课程安排上、教师的考核上非常重视,系部还组织创办了合唱团、艺术团等团队,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来鼓励促进学生的练习提升,并且每学年将开展一次“师范技能系列比赛”(其中包括说――儿童故事讲演比赛,唱、跳――儿童歌舞编创比赛,画――绘画、儿童简笔画比赛等),也鼓励学生参加学院的大学生艺术节,让竞赛来促进学生对于专业技能的重视及练习提高。

各个班级每周也会进行专业技能的主题训练。并且每周系部也会组织学生到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当地的幼儿园进行实习,让他们充当小老师,让学生能提前体验教师的职责并更进一步地了解幼儿。这些措施确实对增加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技能的学习机会及营造学习氛围有所帮助,但结合学生的表现情况及反馈意见,要达到我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仍旧还需要一定的努力及改善。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发现,学前教育本科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学习还存在如下问题:

1.学生课后自主技能训练时间少

通过调查访谈我们了解到,有5%的学生在简笔画的掌握上表现出具有很大的困难,只有3%的学生可以十分熟练地掌握简笔画画法,达到无需临摹的程度;在舞蹈的学习上,能够编创一段符合要求的幼儿舞蹈的学生仅有23%。这说明本专业学生在绘画和舞蹈方面的学习掌握得还不够熟练,缺乏练习。在钢琴学习中,无论是基础乐理知识、学习方法的掌握,还是练习情感,大家反应遇到的困难较多,因为练习时间太少。在专业技能的课后训练提升问题上,84%的学生认为自己技能无法提高的原因是课后训练时间不足。

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并不是通过几节理论课就可以提升的,钢琴、舞蹈、视唱、绘画、讲儿童故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有赖于长期的实践练习。学生专业技能练习时间太少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因为学生不会进行自我学习的规划,对课余时间分配不当,没有危机意识,自我管理松懈;另一方面教师不够严格,考核机制不完善,在课程模式中平时成绩占课程成绩的30%,期末成绩占70%,课堂考核比较随意,在平时也没有专门的专业技能达标测试,导致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练习重视度不够高。

2.学生自身定位不明确,专业认同度低

由于部分同学还未从高中的老师直接授予的传统模式下转换过来,不懂得自我学习的方法及自我管理,从而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并不知道该干什么,整天无所事事,也让惰性不断滋长;同时因为学校地势原因与外界环境的交流不便,使得学生不清楚就业形势的严峻,从而降低了紧张的危机意识;也因不清楚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求及目标,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不知道该如何去练习提升自我,导致自身定位不明确,学习比较茫然。并且因为新入学学生对本专业认识不足,又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学前教育就是陪小朋友玩,没有真知实干,认为此工作工资太低,处在一个社会地位比较低的层次,产生看不到值得憧憬的未来的消极情绪,而且有部分同学在入学时就非自愿选择本专业,产生一些抵触心理,导致学生专业认同感低。

3.实践应用机会不够

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根基,更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本院校学前教育本科学生虽然每个假期都会进行社会实践,但是大多从事的都不是与学前教育相关的活动。而且系部与相关实训基地的合作正处于前期阶段,能提供给学生进行实践锻炼将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的机会较少,普及面不够广泛,这也导致本专业大部分学生对于幼儿园实际情况及幼儿实际教学情况不了解,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即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无法感同身受地理解到所学技能的重要性,从而在态度根源处影响了学生专业技能的练习、提升。

4.考核检测机制不完善

我院学前教育技能训练缺乏相关专业考评人员、缺乏相应的考核方案以及技能水平检测机制,没有明确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考核要求,即练习什么,如何练习,练习达到怎么的水平、等级都没有明确详细的规定,使得本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缺乏一定的目标及明确定位。虽然教师编写有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但大纲主要供教师教学所用,学生甚少了解,也不能等同于检测标准。而且每个年级的学生所学的课程进度内容都有不同,因此,单一的统一竞赛也无法真正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掌握情况。完善考核检测机制,让学生按照专业标准进行练习以达到相应目标是提升专业技能效率的重要措施。

5.技能训练硬件设备缺乏且未做到资源整合

专业技能训练的硬件设施即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包含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即幼儿园、幼儿培训机构等。目前我校与三所幼儿园建有合作关系,但合作联系不够紧密,未能良好利用,组织学生进行见习实习的时间和机会较少。由于地理位置原因,本专业分别在两个校区教学,而技能训练的设备仅有形体实训室4间,电子数码钢琴实训室2间(总共70台电子数码钢琴),画室一间,手工实训室一间,这些训练设备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训练需求,而且随着系部的发展今后的学生人数也将不断增加。对于相关实训室的配备,我校音乐舞蹈系和美术系有相关的丰富资源,但是校内并未做到资源共享,在资源整合方面有待提升。

6.专业师资队伍薄弱

本学院目前拥有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176位,系部总的生师比为29:1, 已经远远超过教育部关于《普通本科学校设置规定》中专任教师总数生师比不超过18:1的要求。且学前教育专业教授艺术技能的老师共3位,分别教授钢琴声乐、美术课程和舞蹈形体,而有些班级有60名学生,由于教学场地设备及教学时间关系,有时还需要分批进行教学,这无疑加重了教师教学的工作量,也使得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及接受的教育质量有所下降。 但因用人机制的问题,教师编制岗位有限,学校招聘相关专业教师数量有限,这也导致本专业教师压力过大。

二、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技能的提升策略

1.进行技能学习态度的引导与自我管理教育

进行态度教学前,学生的认知结构首先要有关于新态度对象的观念或认识。加强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认知与学前教育事业的认同感,提高专业理念是必不可少的。在开学前、教学中开设有关于学前教育相关政策、就业以及如何做好自我管理的讲座,让学生更加了解本专业、学会自我管理,或者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导论课》、邀请幼儿园一线骨干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增强对本专业的兴趣与认同感,购买相关的期刊以及网络资源也是有效的措施。

2.重视学生的实践,提供更多的校外实践机会

教育部颁发的《专业标准》中指出要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实践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学生心智,还可丰富学生的教学、实践经验,也使学生能更好地将实际与理论结合,能有针对性地提升专业技能。

为学生提供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比如:在课堂教学有需要时便能根据情况及时组织学生去幼儿园进行见习、在幼儿园开展讲课比赛时组织相应学生前往学习观摩、鼓励学生在假期深入幼儿园见习调查、学期末能组织学生在幼儿园进行为期两周的中期见习,这样不仅能获得相应教学经验,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能尽早发现幼儿与其他年龄段学生的区别,体会到课堂活动中的模拟实践与课外幼儿园见习的区别,使其更能抓住幼儿教学的方法与重点,在实践中学生也会尽快融入幼儿园增强对学前教育事业的认同感。因为实践的机会与时间增加,使学生能更全面参与感受不同年龄幼儿、不同领域的活动开展,学生的体会学习会更加深入客观更加系统科学。

3.建立健全课后技能训练及考核检测机制

专业技能考核标准是任课教师进行技能教学应达到的目标,是学生技能训练应达到的结果, 也是解决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技术性问题的有效措施,它对提高学生的技能训练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艺术基础薄弱,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应多关注课堂教学与平时训练和练习的结合。因此根据幼儿教学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出详细的专业技能的训练方式、意义、以及每一项技能每个阶段需要到达的目标要求并设立专业考核检测教师是十分必要的。

课后技能训练方法可采用:设置固定时间进行练习、同学配对以互相监督考评、教师随机监督、抽查。考核检测机制要求,设定不同的等级要求,让学生按照要求去练习,如:钢琴一级:学会正确掌握弹奏姿势及方法,学会正确识谱,掌握非连音、跳音、连音的弹奏方法。钢琴二级:准确掌握音乐节奏、分句,学会分辨不同的力度和音色,灵活地弹奏训练手指的伸引及连奏中手指重量的转移。或者明确练习相应要求的曲目,这样让学生更明确的自己的学习内容及目标要求,也能明晰教师的教学目标,这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也是一种监督与评定,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4.保证教学设施设备的充足性,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改善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条件是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前提和基础,改善教学条件,完善配套设施,增加电子钢琴、声乐实训室的数量,增设微格教室,校外实训基地,扩建画室、舞蹈教室等,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保证教学设施设备的充足,使学生的练习场地和设备都得到保证。并且应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校内资源共享,设施设备做到物尽其用。

5.增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教师的素质与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增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加外聘教师数量,不断完善教师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校内教师资源整合,减轻专业教师教学的负担,让学生能接受“一对一”的高质量指导,对学生学习生活进行正确的指导规划,提升学习的质量,能更高效地学习、提升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儿童构音不清楚教育方法范文5

关键词:教师回应;意义;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3-0013-0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十部分的第三条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1]回应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技术,教师的有效回应不仅能够推动师生、生生、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和谐发展;更是评价教师,反映教师教学技能、教学智慧和专业素养的重要手段。

一、教师“回应”知多少

教师回应,即教师对幼儿的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分析捕捉活动中有价值的问题,从幼儿的问题出发,给予适人、适时、适宜的反馈和帮助,以促进幼儿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有效回应对幼儿和教师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教师“回应”——幼儿。教师回应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师幼共同学习、共同建构、共同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思维被激活、想象力得到激发、新旧经验得到重组。这促使他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并将这些内容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建构新的认识。同时,教师的有效回应还可以让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变得越来越浓、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持久,不断提高孩子的探索欲望,帮助幼儿梳理经验、丰富知识。另外,这也使个别幼儿散点式的问题引起大部分孩子的共鸣,创造一个“人人爱思考、人人爱探索、人人爱学习”的良好班级氛围。

2.教师“回应”——教师。美国的幼教专家凯茨认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表现为在教育工作中,能运用缜密的知识作为判断和行事的标准,具有这种素质的教师能抓住孩子抛来的球,以适当的方式去接,并以适当的方式把球抛还给孩子。”在现代教学实践中,教师能否关注幼儿的反应,给予适宜的回应,不仅决定着教学活动的走向和教学的有效程度,更是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手段。在回应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着眼于整体,更需要看到幼儿之间存在的遗传、教育、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立足于每一位幼儿,遵循教育的对象性原则;另一方面,在动态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幼儿随时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并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和教学机智水平。

二、透视“回应”问题

在集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问,幼儿答”这种普遍的教学形式往往会滋生很多“无效回应”,即教师的回应并没有引发幼儿进一步思考、幼儿与教师更深层次的互动。[2]根据对幼儿园课堂活动的实际观察,教师“无效回应”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置之不理。“置之不理”是指幼儿的回答不符合教师的要求或不在教师的预设范围之内时,教师不知如何回应,采取“漠然处之”的态度,继续把关注的重点放在教学进程、教学目标上。没有做到“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这在幼儿园教学中是教师经常采取的回应策略。尤其是大部分的新手教师,由于教学实践少,未能充分预设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在面对幼儿抛来的“各种各样”的球时,更倾向于采取这种办法。

2.简单重复。“简单重复”是指教师没有深挖孩子答案背后所隐藏的内涵和具有的教育价值,只是对儿童的回答做相应的重复。《纲要》(试行)第十条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简单重复不仅不能激发孩子自由想象的欲望和积极探索的兴趣,也不利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3.断然否定。这是教学中常见的教师回应幼儿的方法。当幼儿的回答与教师预设的标准答案不一样时,教师会使用“不对”、“不是”诸如此类否定性的回答,他们认为这种方式既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展,使幼儿快速掌握知识,又有利于控制课堂。但这样截然否定的回应方式正凸显了教师教学上的不成熟,教育观、教学观和儿童观上的不成熟,同时幼儿亦不能将新旧经验进行有效的同化、顺应及内化。

4.自导自演。“自导自演”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充分考虑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思维方式和生活经验,利用一些生僻难懂的语言开展活动,只顾自己一个人讲述,不关注幼儿的反应。根据观察,这种回应方式在教师消极回应方式中所占比例较小,大部分教师还是会选择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活动,并注意第二中介系统——语言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5.匆忙解答。“匆忙解答”是指教师在给幼儿“抛”出一个问题后,“急于求成”,没有给予幼儿充分的思考、想象时间,就把问题的答案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告诉他们。这种回应方式的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教师快速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但《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匆忙解答”并没有真正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违背了《纲要》思想。

6.盲目鼓励。“盲目鼓励”即教师在回应幼儿时,没有针对孩子的具体表现做出相应的回应,而是对孩子的一切回答都予以肯定,经常使用一些程序化的语言,如“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能干”等鼓励性语言。过多的积极强化在某种程度上不仅达不到预想的目标,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会减弱其效用。

三、解析“回应”策略

1.关注差异,实施分组教学。集体教学中由于幼儿人数较多,他们在能力、性格特征、认知方式等各方面存在着差异,有些外向的孩子表达自己的欲望特别强,总是很积极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对这些孩子的回应相对于不爱表达、能力比较差的孩子来说要多,而这不仅对个别幼儿的发展不利,也不利于教师全面观察幼儿、进行教学反思和提高教学技能。为避免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分组教学,这样人数少了,无关刺激相对减少了,教师就可以做到充分关注每一位幼儿,捕捉每一个小组中孩子的有效信息,及时反思教学,调整教学进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幼儿共同发展。

2.灵活预设,储备回应素材。“儿童有一百种语言”,每个儿童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活动过程充满了各种不稳定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前要做好充分预设,做好100种回应,即“备幼儿”。一次成功的课堂离不开教师充分的预设,然而,幼儿是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富于想象和情感的完整的个体,如果预设课堂中所有的细节,按部就班,就会束缚课堂的灵活性。课堂预设应该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要为幼儿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

3.适度追问,进行深入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答案如果不加以追问,既可能掩盖错误、鼓励机械思维和从众心理,还可能使孩子失去深入探究的兴趣,停留于表面的“知道”。当幼儿的回答偏离主题时,追问能使孩子的回答回到教学中来;当幼儿表述不清楚时,追问能帮助孩子表意明确;当幼儿生成的问题有价值时,通过追问可不失时机地将问题重新“抛”还给幼儿,使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进行深入地思考。追问是集体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是,在追问时,一定要注意追问的对象,关注差异性,做到“问得其所”;注意追问的技巧,不能同时向幼儿“抛”出很多问题,不能偏离“最近发展区”,使幼儿不知所措,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4.适时等待,留给思考空间。有关幼儿问题反映的资料表明:依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幼儿从倾听问题到理解问题再到语言组织至少需要2~10秒;依据幼儿的不同性格特征(内向型、羞怯型、外向型)的差异,从5~30秒不等。[3]因此,教师在和幼儿“对话”的过程中,应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幼儿的个性差异等,合理把握回应的节奏。在等待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引发师生、幼儿间的有效互动。

5.切勿轻易否定,进行积极引导。教师不能轻易地否定幼儿的答案。我们总以为幼儿年龄小,懂得的知识有限,回答的问题错误率很高,却忽视了现在由于电视、网络的普及,早期家庭教育的重视,幼儿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他们很可能知道一些教师不清楚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不能自以为是,轻易地否定幼儿的答案,即使有的回答是错误的,教师也应该采取手段进行积极引导,以保护孩子强烈的求知欲。

6.善于倾听,提高回应技能。倾听是回应的前提,同时也体现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生命与人格的平等和尊重。因此,幼儿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使“幼儿倾听教师”转化为“教师倾听幼儿”,并掌握有效的倾听策略,提高回应技能。如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倾听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要有正确的倾听态度,与幼儿之间建立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关系;准确把握倾听的内容,听关键处、潜台词、弦外音;具备较强的移情能力等。[5]

7.教学反思,提升教育机智。教学反思是催生教育机智、提升回应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老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因此,幼儿教师要密切关注幼儿、关注自己的教学活动,及时反思自己活动目标的设计、活动过程的组织和开展、教师与幼儿的互动等情况,总结经验,提升教育机智和回应技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2001.

[2]尚慧馨.幼儿教师回应行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导刊,2011,(6).

[3]曾静.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策略[J].当代学前教育,2009,(5).

儿童构音不清楚教育方法范文6

[关键词] 语音意识 早期阅读 阅读障碍 语音解码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音意识的研究一直是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课题。目前,大量的研究证明了语音技能,尤其是语音意识,在拼音文字儿童阅读能力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音意识和学习阅读的关系成为近三十年以来阅读习得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为此,本文以语音意识与阅读发展为出发点,对语言意识在阅读习得中的几个重要促进作用进行梳理,并揭示语音意识对儿童阅读教育的启示,提出未来此领域中的研究方向。

一、语音意识与阅读发展

研究者对语音意识发展研究的兴趣源于对语音意识与阅读发展之间关系的关注。近二三十年来,拼音文字的大量研究却表明语音意识的高低成为区别阅读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单词识别过程的研究中,语音在单词识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多研究表明,单词识别是一个“双通道”(duall-access)的过程,即语音解码和视觉解码并行的过程,并更多地依赖语音解码。并且语音解码在词汇通达上起着最初的、占支配地位的作用[1]。语音解码指将语言刺激转化为语音表征以通达心理词汇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语音解码过程存在两种机制,一种是词汇机制,即依赖于对整个词或词素读音的直接通达自动寻址语音;另一种是非词汇机制或称正字法机制,即应用从正字法到语音的联系将书面词语的拼写一一转换并合成相应的语音表征[2]。在拼音文字系统的阅读中, 一定的语音意识水平能够帮助儿童利用非词汇机制进行语音解码的单词解码策略迅速、自动地把书面语言中字母或字母的拼写模式转化为语音文字,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如果儿童语音意识滞后,不能发现形-音之间的对应规则及运用字符-音素转换规则迅速对单词进行解码,而是依赖字符语音策略识别单词,这样势必影响其单词识别的速度和自动化的程度以及阅读效率的提高。可见,语音意识对阅读发展过程中语音解码具有重要意义,语音意识在儿童阅读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二、语音意识在阅读习得中的重要作用

1、语音意识是早期阅读习得中的最重要的预测因素

人们对语音意识在阅读中的作用是逐渐认识到的。最早关于阅读中语音意识及其与阅读关系的报道源于俄国心理学家L:YZhurova(1963)和D.BElkonin(1963,1973)。他们的研究揭示了语音分割能力与早期成功阅读之间的密切关系。1980年Lundberg等首次全面地探讨了语音意识与儿童未来阅读发展关系问题,研究表明幼儿园音位操作任务是2年级儿童阅读能力发展最强的预测指标,也是所有检测任务中最强的阅读能力预测指标[3]。之后,拼音文字的大量相关及训练研究都证实了有关测量语音意识的语言测验与早期成功阅读和拼写有着显著的相关[4][5]。国内学者徐宝良(2006)通过研究发现,在学前期,儿童的汉语语音意识水平与儿童的阅读能力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语音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阅读的水平,不同年龄阶段,语音意识的不同成分对阅读能力的预测作用并不相同,如小班儿童的韵母意识与阅读成绩有显著的相关,大班的声母意识与阅读成绩有显著相关[6];由此可见,语音意识是早期阅读习得中的最重要的预测因素。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跨语言语音意识的研究不断兴起,研究者发现语音意识在两种语言之间表现出了跨语言的预测作用[7]。这一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语音意识与阅读能力的关系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2、语音意识缺陷是阅读障碍的核心

本世纪80年代以来,“语音缺陷说”的观点在阅读困难研究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并大有取代其他观点的趋势。该理论假设认为,儿童自幼发展起来的语音意识在阅读发展过程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儿童缺乏对语音清醒的感知和识别能力,将会导致阅读困难[8]。早在1978年和1983年,Bradley和Brayant就通过语音意识测验发现阅读困难儿童在反映语言发展水平的语音意识测验中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儿童,证明了语音意识水平与儿童的阅读能力之间有直接的关系[4][9]。1984年,Shankweiler和Liberman等提出了语音限制假说(Phonological limitation hypothesis)。这一假说认为,由于语音加工过程中的“瓶颈”现象——语音编码、保持输出的容量、速度等方面的限制,导致了儿童在阅读以及其他语言技能上的困难。主要表现在编码技能上的困难、快速命名以及词汇技能上的困难[10]。1986年,Stanovich提出了语音的核心缺陷假说(Phonological core deficit),认为对于音素的不敏感以及其他的以语音为基础而产生的问题导致了以后的词汇认知困难。词汇认知上的问题又引起了阅读困难儿童其他方面的问题[11]。同时,研究中他还发现,阅读困难者在语音领域普遍存在着同样的缺陷。可见,儿童阅读障碍主要是语音障碍,其根本的原因是儿童对语音结构的构成要素不能进行有效的知觉和操作,即语音意识存在障碍,所以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地掌握形-音转换规则,最终导致他们的阅读技能落后。也正是基于语音障碍的各种不同假说,人们设计了不同的训练方法,以期通过相应的训练改善儿童的的阅读困难,这在某种意义上更进一步说明了语音意识以及语音加工在阅读中的重要作用。

3、语音意识训练能够增强儿童的读写能力

证明语音意识对阅读有预测作用的另一方面研究是语音意识教学或训练的追踪研究。国内外关于语音意识训练的研究中,许多实验研究已经证实了语音意识训练有利于语音意识自身水平及阅读有关技能的提高[12][13]。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和汉语作为第一语言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研究中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14][15]。此外,基于阅读困难、发展性阅读障碍进行的训练也取得了积极效果。对阅读困难儿童,研究者通常把语音技能和阅读结合起来对其进行早期的语音干预教学,或者采用音韵、音位确定、音位切分和合并等语音意识训练以及音标知识、音素分解、合成、删除与替换技能相整合的训练方案等训练,促进儿童的语音意识的发展,提高其阅读能力。对于发展性阅读障碍,研究者也根据阅读障碍的原因的不同的假说,设计了不同的训练程序,如基于语音障碍的训练程序有Blachman的五步训练法;基于听觉时间加工缺陷的训练程序有Fast ForWord等[16]。这些训练对于儿童阅读能力的提高无疑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另外,随着计算机的应用,现在语音训练程序大多也采用计算机辅助的方式进行。如采用E-Prime1.2实验软件呈现刺激对语音意识进行测试;“play-on”训练程序等。但是,不管采用何种方式,这些研究都表明了,儿童的语音意识可以通过教学、训练来获得的,同时,语音意识训练能够改善了儿童的阅读能力,极大地降低了儿童在校期间阅读困难的发生率。

三、语音意识在阅读习得中的促进作用对教育的启示

首先,语音意识作为元语言意识重要成分之一,本质上是一种心理能力,其形成受特定语言语音结构和书写系统形-音对应规则的双重影响,因此,对不同语言系统进行教学研究时,我们要更加注意不同语言系统下,个体在不同单元语音成分上的敏感度和操作能力存在差异,找出不同语言的群体在语音意识的结构上独属于特定语言系统的某些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才能取得良好成效。

其次,语音解码是影响儿童阅读能力获得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认知因素,这意味着在阅读习得过程中,个体如果依赖字符语音策略识别单词,这样势必影响其单词识别的速度和自动化的程度以及阅读效率的提高。而如果个体学会运用熟练的形-音之间的对应规则及运用字符-音素转换规,提高对语音的敏感性,势必能增加语感,提高对语法、句法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文章阅读的准确率和效率。

最后,语音意识是提高阅读技能的关键成分。很多实际的阅读指导教学实验、语音意识训练也证明了语音意识对阅读的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对初级水平阅读者的指导重点应该转到语音教育上,而不是对文章的字义、结构的分析。此外,除正常学生的阅读指导需要语音意识的训练外,学习障碍学生更需要,因为语音意识的训练指导可以对学习障碍学生起到诊断和补救的作用。

四、小结与展望

语音意识在阅读习得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同语言系统间语音意识的发展及其交互作用对于理解语音意识的本质以及语音意识对阅读习得的作用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目前研究来看语音意识跨语言研究尤其是非拼音文字阅读中的研究还相对比较少,因此,日后可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此外,语音意识与阅读能力获得和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还不清楚,这也将成为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尽管最近几年,汉语阅读发展的研究者开始更多地关注阅读产生机制问题,如Shaywitz等人(2004)就对37名有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儿童在训练结束时和结束后一年分别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了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等。但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尚少。因此,系统地研究语音意识与阅读能力获得和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也将成为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Hoff E.Language Development.2nd Edition[M].Wadsworth:Wadsworth Publishing,2000:137.

[2]Jorm,A.Share,D.Phonological recoding and reading acquisition[J].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1983,4:25-38.

[3]Lundberg, I.Olofsson,A.Wall,S.Reading and spelling skills in the firstyears predicted from phonemic awareness skills in kindergarten[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1980,21:159-173.

[4]Bradley L L.Bryant P.E.Categorising sounds and learning to read:a causal Connection[J].Nature,1983,301:419-421.

[5]Torgesen,J.K.Wagner,R.K,Rashotte,C.A.Longitudinal studies of phonological processin and reading[J].Journal ofLearning Disabilities,1994,27:276-286.

[6]徐宝良.学前儿童汉语语音意识的相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7]Loizou,M,M. Stuart.Phonological awareness in monolingual and bilingual English and Greek five-year-olds[J].Journal of Research in Reading,2003.26(1):3-18.

[8]Swan, D.Goswami,U.Phonological awareness deficits in developmental dyslexia and the phonological representations hypothesi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1997,66(1):18-41.

[9]Bradley L L,Bryant P E.Difficulties in auditory organization as possible cause of reading backwardness[J].Nature,1978,271:746-747.

[10]D. Shankweiler,I.Liberman.Phonology and Reading Disability:Solving the Reading Puzzle[M].Ann Arbor,MI: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1]Stanovich,K.E.,Siegel,L.S.,Gottardo,A.Converging evidence for phonological and surface subtypes of reading disability[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7,89:114-127 .

[12]Cheung,H.Improving Phonologieal awareness and word reading in a later learned alphabetic script[J].Cognition,1999,70:1-26.

[13]Him Cheung,Hsuan-Chih Chen,Chun Yip Lai,On Chi Wong,Melanie Hills.The development of phonological awareness:effects of spoken language experience and orthography[J].Cognition,2001,8l:227-241.

[14]Him Cheung.Improving phonological awareness and word reading in a later learned alphabetic script[J].Cognition,1999,70:1-26.